『壹』 萬鵬微電影蝶 哪一年
2012年4月20日。萬鵬微電影蝶節是當前影響力最大、參與人群最多、輻射范圍最廣的針對微電影創作、投資、傳播的活動之一。該微電影節於2012年4月20日立足中國首都北京,為中國青年的電影愛好者搭建一個前期創意創作、中期投資拍攝、後期展示傳播的產業鏈式交互平台。
『貳』 首屆深圳企業文化微電影大賽頒獎是怎麼回事
央廣網深圳2017年3月2日,由中共深圳市委宣傳部、深圳市企業文化研究會、深圳市社會組織總會、華影影業(深圳)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首屆深圳企業文化微電影大賽」在深圳市民中心舉行頒獎典禮。來自118家企業的258部微電影作品參加了本次大賽,中建鋼構有限公司選送的《「時代工匠」陸建新》奪得特別獎。
深圳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吳定海在致辭中,肯定了首屆深圳企業文化微電影大賽主題鮮明、客觀公正、參與面廣等突出特點。他表示,首屆深圳企業文化微電影大賽,是我市落實深圳文化創新發展2020實施方案,推進企業文化建設工程的一項創新舉措。大賽採用「微電影+互聯網+企業文化」的新形式,構建了一個以微電影展示當代深圳企業文化精神,推動企業文化創新,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新型平台和城市文化新品牌。參賽作品集中展現了深圳企業文化蓬勃發展的最新成就,展示了深圳企業與企業家「超越自我、追求卓越、奉獻社會、勇於擔當」的光彩形象和昂揚精神。
首屆深圳企業文化微電影大賽由中共深圳市委宣傳部、深圳市企業文化研究會、深圳市社會組織總會、華影影業(深圳)有限公司聯合主辦,並由深圳市社會組織總會、華影影業(深圳)有限公司承辦。主辦方表示,將不斷積累經驗,通過全面實施文化創新發展2020工作,期待在下一屆大賽中,有更多企業更多的優秀微電影作品參與進來,以促進深圳企業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為深圳市加快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和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作出更大的貢獻。
『叄』 趙奕歡有什麼演藝經歷嗎
2011年,趙奕歡畢業後,簽約互聯網電影集團IFG光影華視,正式進入演藝行業。7月出演由管曉傑為導演的電影《青春期》[5],飾演程小雨。11月參演《青春失樂園》,飾演程小雨。
2012年6月,趙奕歡參演《青春期3》,並獲 「56首映禮微電影」最佳女演員獎。10月17日推出個人單曲《Hello歡》。
『肆』 我們怎麼參加微電影節(中韓微電影節)
一視頻競賽單元 1、報名條件 各大專院校、專業藝術院校師生、專業視頻創作者、在線工作者、草根原創作者、視頻愛好者等 參賽者無需支付任何費用。2、參賽作品 所有參賽影片作品,必須為參賽者本人或團體自行創作的原創作品,並經原創作者或團隊同意參賽。 徵集作品類型包括微型影片。題材不限 (內容積極健康,暴力色情電影無參賽資格) 720P以上高畫質,中文字幕,作品時間20分鍾以內3、報名辦法 在官方主頁下載報名表,將作品和報名表同時上傳至官網
『伍』 彭波的人物履歷
彭波的人物履歷:
2006年6月30日,出演的黑色幽默電影《瘋狂的石頭》全國上映,從而正式出道,其在片中飾演了三流大學畢業的大學生謝小盟。2009年5月22日,彭波主演喜劇電影《羊肉泡饃麻辣燙》在中國內地上映,他在片中飾演了葯廠經理馬浪濤。2010年12月4日,出演的古裝電影電影《趙氏孤兒》於全國公映,其在片中飾演貪玩的國君晉靈公。
2012年3月1日,與吳鎮宇、林雪合作主演的電影《瘋狂的蠢賊》上映,其在片中飾演了一心憧憬成為一名古惑仔小寶;7月20日,出演電影喜劇電影《寶馬狂想曲》在中國內地上映,他飾演了一位汽車修理廠廠長林紅光。2013年,彭波憑借微電影《深水區》獲得首屆深圳微電影節評選最佳男主角獎。
2014年,出演都市輕喜劇《家有房客》,飾演網路作家湯姆斯;同年12月16日,由其主演的喜劇電影《凡人煩惱》上映,在片中飾演李強。
2015年,出演由邢博執導的電影《我要上頭條》;同年8月上映由導演甄人執導電影《心跳戈壁》,飾演強子。同年9月上映由寧敬武執導電影《墓穴迷城》,飾演邱大宇。同年,主演喜劇電影《我是鄉下爺》中飾演歪歪。
2016年7月,出演朝政導演《會飛的井蓋》電影,在電影中飾演蝦娃。
2017年1月24日,由其主演的電影《老師也瘋狂》上映;同年,出演電視劇《大秦帝國之崛起》,飾演楚懷王。
2018年,出演電影《愛是一場溫柔的幻覺》。
2019年,出演春節央視定製主題系列電視劇《家道穎穎》第一部《回家》中飾演謝家盟;7月主演電影《我的英雄》。
2021年4月16日,彭波主演的電視劇《對不起!老闆》開機。
人物事件:
2012年5月27日彭波在上海拍戲途中遭遇車禍。「他至今仍躺在重症監護室里。」28日下午5點半,其經紀人朱小姐 表示,彭波的傷情比較嚴重,還未脫離危險。
從彭波的微博中看到,他目前正在拍攝一部名為《新神探聯盟》的電視劇,其中有大量的武戲。26日晚,彭波拍攝完武戲夜場後,回到賓館休息時已是23點33分。27日,當彭波與兩名助手駕駛SUV,從上海松江駐地前往位於車墩的劇組拍攝現場途中時卻遭遇了車禍。
據了解,事發時是由一名女助理駕車,彭波在後座睡著。駕車的女助理由於不熟悉路線,在躲避一輛重型卡車時閃躲不及,撞在路旁的大樹上。彭波當即昏迷不醒被送往醫院搶救,兩位助理並未受傷。
28日彭波的情況就如公司對外公布的「左鎖骨骨折,顱內有血塊,肺部顯示有陰影」一樣,還在上海第一人民醫院重症監護室接受治療。而通過微博上傳的照片,可以看到彭波躺在病床上,雙眼緊閉眉頭微蹙,正在吸氧。至於車禍發生後的一系列後續問題,朱小姐表示「還需要開會研究」,便匆匆掛斷了電話。
『陸』 魏威的介紹
魏威,1969年出生於烏魯木齊,(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微電影製作聯盟理事)祖籍四川,中國電影新銳導演、編劇、演員。1987年入伍於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新疆總隊烏市支隊,在部隊期間是一名文藝宣傳骨幹,常參加部隊的文藝調演。1998年考入新疆藝術學院美術系油畫專業1,在校期選修影視導演專業。2009年第一部處女作品自編自導自演的短片《陽光依舊燦爛》2,該片榮獲第三屆中國國際微電影節3「優秀影片獎」、第二屆深圳國際微電影節榮獲「最佳編劇獎」。2010年在新疆電視台電影頻道做欄目劇導演,2013年應烏魯木齊電視台電影頻道邀請編劇導演的第二部公益片《我要闖紅燈》十八天內點擊率超過200萬,同年該片在首屆烏魯木齊微電影節榮獲「一等獎」。
『柒』 微電影觀後感
微電影觀後感篇一:微電影《迷路的孩子》觀後感
看完微電影《迷路的孩子》,我有一些感受在這里說一說。
感一:感動
感動有兩。第一,被大山裡孩子們的純朴善良感動。孩子們從未見過花露水,當秋老師把花露水放在講台桌上忘記拿走時,孩子們抑制不住好奇心把它拿來一一聞過,一不小心打碎了。他們緊張得不得了,害怕的不行,現實生活已使他們明白留住一位老師不容易。打碎了老師的花露水,在他們眼中無異於是打碎了老師繼續留下來的熱情。孩子們馬上想辦法補救,他們能想到的最好辦法是湊錢重買一瓶。火根自告奮勇承擔了買花露水的重任,卻因路途太遠在夜晚回來的路上迷了路,回來後還把所有的責任都攬下來。一個小小的孩子,為了把老師挽留下來,他承擔了所有的一切。這份純朴善良和擔當,實在令人感動。如果不是同學們當眾說明,秋老師不會明白事情的真相,也是因為事先不知道,秋老師在明白時才會特別感動,才會重新審視自己的內心和選擇。第二:被秋老師選擇留下來感動。秋老師來這里支教的初心,是為了更方便考研。來這里不久便被大山的艱苦打倒了,她巴不得能馬上離開。考上研究生是她名正言順離開的理由,她也如願以償考上了。但就在這當口,火根的純朴打動了她,可愛的孩子們的純真讓她決定留下來。這樣的選擇意味著責任擔當和之前理想的犧牲,這需要極大的勇氣和熱情,特別是對一個剛大學畢業對未來充滿憧憬且對這里的艱苦已有所了解的女大學生來說是難能可貴的。所以說,秋老師的選擇讓人感動。
感二:不解
校長指責秋老師的言語舉動,我覺得有待商榷。影片里人物的言行舉止,反映的是導演想要展示給公眾的價值理念。校長的語言行為透露給公眾的理念是:支教,應該是純粹的奉獻,不該帶有個人的利益目的。能這樣當然很好,但真的只能這樣嗎?如果是,國家就不用出台相應的鼓勵政策,鼓勵大學生們去支教,通過支教獲得相應的優惠。秋老師支教,就是在優惠政策(方便考研)的吸引下去的,這不應受到指責。相反,她響應國家號召去支教,應該得到表揚。要求大學生們支教必須是純粹的奉獻,這要求恐怕也太高了。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們哪個不是對未來充滿華麗的憧憬?他們的未來景象里也許有過大山裡貧瘠的土地上幾十個基本沒受過教育的野孩子在望穿秋水等待老師來傳授知識的場面,但他們肯定沒想過這場面與自己有什麼關系或者是與自己有什麼長久的關系。他們涉世未深,還不可能擁有
純粹奉獻的靈魂高度。再說了,在物質喧囂甚上的社會中,有多少人能做到純粹的奉獻?為什麼他們不能因為支教更方便考研而來支教呢?校長傳達出的理念就是不能。筆者認為,大學生們在支教的同時考上研究生,兩全其美,有何不可?可是在校長眼中,為什麼秋老師不能去考研而且還沒有資格當老師?火根去買花露水徹夜沒回,秋老師並不知情啊,再說,也不是秋老師要求他那樣去做的呀,她如果知道事情的前因後果也不會讓孩子們那樣做的。知道孩子不見了後,秋老師也是心急如焚到處找,校長怎能說出那樣的話?難道在校長眼中,必須是純粹的紮根山村教學才能受到歌頌?否則就必須受到指責?如果這樣,還有哪個大學生敢去支教?校長憑什麼能搶走秋老師的錄取通知書?連國家都明文規定她可以邊支教邊考研,這說明通知書是合理合法的呀,是誰賦予校長那樣的權利?校長自己紮根於山村小學,為山村教育做貢獻,為孩子們操各種心,這值得贊美。但他憑什麼要求別人也必須像他一樣只能純粹奉獻,而不能在奉獻的同時還擁有積極追求其他的做法(影片里校長雖然沒有明說,但我覺得言外之意就是這意思)?校長的指責無厘頭,校長的要求很霸道。情節安排校長這樣的做法實在令我不解。
感三:迷路
影片中直接展示的是火根因買花露水迷路了,間接要表達的是秋老師的心靈迷路了。對於秋老師的心靈迷路之說,我不認同。如果說導演安排校長那樣做是為了給秋老師敲響警鍾指明方向,可我認為,秋老師並沒有迷路,她奔著容易考研的目標去支教,方向明確,無可厚非。雖然後來孩子們的純朴與善良讓她對人生、對教育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而改變主意,那也只能說明她對自己的未來進行了第二次選擇,同樣也是方向明確。並不能就此論斷說之前為方便考研來支教就是心靈
的迷路,後來選擇留下來就是心靈的正道。她能選擇留下來助力山村教育當然值得贊美,她選擇去讀研也同樣值得尊重。如果她讀完研後擁有更大的力量來改變山村教育,給山村帶來更大的希望,不也是很好嗎?或者她畢業後在其他地方為社會做貢獻,也是不錯的。難道這些就不是心靈的正道嗎?選擇讀研與選擇留在山村,焉知哪個對社會的貢獻更大?焉知哪個選擇更為高尚?校長怎可一棍子打死?其實,真正迷路的是校長,他用自以為是的道德去綁架秋老師,這怎麼可以呢?人各有志,每個人都有合法選擇自己生活的自由,不受他人干涉。但校長的做法嚴重干涉了秋老師的選擇,強迫了她的思想,可見校長的思想迷路了。山村的教育需要改變,校長的思想同樣需要拯救。如果校長的思想不迷途知返,也許會阻斷了大學生們的支教路。
以上就是我觀影的感受。
微電影觀後感篇二: 《心牆》 觀後感
看了《心牆》微電影後,視頻開頭曾有一句史鐵生說過的話,「死是一件不必著急的事。」回過頭來想想,讓我頗有感觸,那就是一個人的心理健康有多麼重要。
視頻中的曽念蕪所經歷的一切,雖然過程心酸,但結局也算完美。一個人的一生也就僅僅的幾十年,為什麼人們要因為不必要的事來浪費生命。話雖如此,但正處於人生有著大好年華的我們,卻未必理解深刻。因為我們年輕,所以不知貧苦。因為我們年輕,所以不知苦難。也正是因為我們年輕,所以不知我們所不知的一切。過早的.經歷這些,也許會帶來你的困擾,但這些只是一時的,當你挺過它之後所收獲的,是你無法用金錢所換得的。這是屬於我們的財富,我們人生路上所積累的財富。我們就該經歷一切,讓我們健康成長。試想一下,倘若曽念蕪一開始就沒有堅持,而是選擇結束生命,那該留下多少的遺憾。正是應了那句話: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
從這部電影中我明白了,作為大學生的我們,或許有些事情還沒有經歷,但只要你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微電影觀後感篇三: 青澀而充滿激情的青春
何雙蘭
進入2014年歲末,非畢業年級的學生經過精心准備,認真編排,師生激情出演,終於在全校師生面前揭開其神秘面紗。復興中學第二屆微電影節拉開序幕,我和其他老師觀看了23部由各班學生自己創作的微電影,主要是關於夢想、責任、蛻變、青春等主題。各班有各班的創新,各班有各班的理念。出發點不同,視角不同,給我的感覺也不同!看著孩子們稚嫩的臉龐,看著他們真誠的笑臉,看著他們前進路上的糾葛、迷茫和苦悶,感受到他們喜怒哀樂,感受他們的成長的煩惱,感受他們的艱難的蛻變,情節雖然簡單點,但學生們領悟了自己的責任,放飛自己的夢想,對現實的蛻變讓他們活力四射。
責任,是一個人必須承擔的義務,我們在不同的地方扮演不同的角色,同樣要承擔不同的責任和義務,相比之下,孩子們的世界是單純的,沒有成人的油滑和世故,自然容易產生碰撞。
初中部初二1班拍的《職責》還是受到大家的好評。小演員自然本色的表演還是很出彩,無論是演技還是主題無疑是略高一籌的。《職責》講述的是一位認真負責的班長由於過分嚴厲,因而得不到大多數同學的理解和支持,同學們的指責和不滿溢於言表,班長被迫「下台」,但後來班長積極處理與同學之間的矛盾並
改正自身的不足,化解了矛盾,贏得學生們的尊敬和支持。
這個素材很有生活,這是現實中班幹部與同學之間矛盾的一個折射,它從初中生的角度寫出了孩子們眼裡的職責,作為一名班長既要做老師得力的小助手,又要和同學們搞好關系,還要扮演好一個監督的角色,這對於初涉人世的孩子著實不易。孩子們沒有成人的那種做事圓滑,也沒有成人會說的委婉措辭,也不會像成人那樣把心理的虛與委蛇,而是實實在在的展露出來,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就是不喜歡,小演員本色表現真實自然,毫無做作,非常自如地把一個小班長的直率干練與潑辣展現出來,看得很舒服。至於其他孩子的表演也很真實,初中部最好的微電影非《責任》莫屬。
欣賞學生們拍的微電影,感覺總體水平高中部要高一些,以各自的視角展示他們對人生的看法,其中 印象較深的是《我的音樂青春夢》和《蛻變》
高一3班《我的音樂青春夢》講述了一個男孩兒追逐夢想的過程。男主人公從小是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尤其是在音樂方面很有天賦,他從小的夢想就是考上音樂學院。在毫無准備的前提下突然得知父親失業,如晴天霹靂,媽媽在重壓之下也向他提出不讓他再學音樂的要求,他失望又氣憤地離家出走,曾一度絕望至極,在朋友的開導下才逐漸重拾信心。在老師的策劃下,同學們開始准備幫助他實現自己的夢想。恰逢學校舉辦「校園歌手大賽」,同學們紛紛鼓勵他參加大賽。為了證明自己的實力,他決定參加。獲得校園十佳歌手大賽獎狀的同時他更得到了父母的理解和支持。經過孩子自己的堅持,家長的努力,終於圓了孩子的夢!
夢想,是人類奮斗的目標,種下一棵夢想的樹,用堅韌不變的信念,澆灌養護,終有一天它們將枝繁葉茂。只要你堅持自己的夢想,總有一天會實現。
蛻變,也是微電影的一個主旋律,夢想與現實的差距,追求進步與自己的惰性常常產生矛盾,這些眼高手低的孩子們常常在現實中沉淪,但對理想的嚮往和追求是人前進的動力,只有經過生活的磨礪才能漸漸成熟,它促使孩子們成長,使他們由內而外的發生變化。
高一8班的《蛻變》講述了一個不學無術的經常動不動就打架的壞學生,在一次上課時夢到自己高考僅考了100多分後,在驚嚇中醒過來,幡然悔悟,從此勵志學習,經過不懈努力終於在兩年後的高考中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大學,並最後當了校長。雖然情節有點誇張,但他的蛻變告訴了我們有錯就要改正,現在努力為時不晚,一個有擔當的孩子 ,要知道在這個階段該做什麼該怎麼做,也知道花要開在當下,過了花期就有可能再也無法綻放最年輕最美麗的花朵了!
蛻變,過程是殘酷的,結局是溫暖的,背後,是心靈的成熟,是對人格的升華!蛻變常常伴隨著痛苦。樹的傷口因流汁才成就了堅硬的疤,鳥兒因不斷地試飛、不斷地摔跤才實現了它的夢想,
人走過無數次痛苦的經歷,成就了堅毅的性格和繁華的人生,人在痛苦的動盪中變得成熟並走向前進;生命就像一次次痛苦的蛻變,在蛻變中走向成長。
總之,這次微電影節給學生們以施展才華的空間,鍛煉了學生們的動手能力及表演能力,豐富了學生們的業餘生活,也使得學生們明辨是非,知道美醜,在學生生涯里留下深刻的記憶,是一次很好的藝術實踐活動。
『捌』 大學生微電影大賽有哪些
2019年5月-6月23日徵集的「Real新青年」是比較適合大學生參與的。雖然之前一季有的作品甚至入圍戛納電影節,雖然不乏有入行多年的大Shen,但有的幕後的創作人還是未畢業的影視小白,也有入行多年的大神。大賽也設置了一二三等獎的現金大獎,作品最後會在不同的平台進行展映,無論從哪方面來說對大學生來說都是比較合適的。
『玖』 濱海國際微電影節的筆牧夫金像獎
濱海國際(微)電影節的縮寫為BIMFF,諧音筆牧夫,濱海國際(微)電影節金像獎為 筆牧夫金像獎。
膠片纏繞上升形成V字,代表電影發展的新階段——微電影的興起;獎杯上升形態猶如少女的身體,活力無限。
V字讓人聯想到飛翔的海鷗,底座有海浪元素,就像海鷗飛翔在大海之上,象徵著濱海以及濱海的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