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視頻 > 徐聞方言公益微電影

徐聞方言公益微電影

發布時間:2022-10-01 14:27:21

Ⅰ 廣西賀州昭平到廣東德慶九市怎麼走,有哪個路口上高速

粵語,俗稱廣東話,英文叫廣東話,當地人稱白話,正名[粵語方言,是7種中國方言的語言現象較為復雜的,保留的古音,古字的特點,更小的方言的內部差異。分布在廣東和廣西東南部,廣州方言的大部分地區為代表的。粵語可以說是保存的最早的「普通話」。

討論形成地面應先了解粵語來自粵語的。有些人認為,粵語來源於古代嶺南百越「語言,這是不是與事實不符。粵語確實保存了一些古代嶺南」百越「語言的因素,但它是古代中原地區的主要來源雅言。

原中國華夏部落聯盟使用的基礎上優雅的語言為首由黃帝的語言。周朝,它已發展成為中原地區的一個民族共同語,可以說是最早的「普通話」。春秋各諸侯國,官方學者之間的交流,講學,和節日,不同的方言,用優雅的語言。孔子說:「子雅言,詩書執禮雅言也。」秦朝征服「百越」土地徵收的逃犯招贅原來的六個國家,賈嶺南肯死亡的脂肪。來自世界各地的「這些肯死亡」,「相互通信必須使用雅言。僅肯死亡美達他們的語言只在屯交通,沒有蔓延。直到康南越國趙佗建設,在整個嶺南地區的百越土著的服飾和習俗的講百越土著語言,優雅的語言沒有通過在嶺南和剛剛出現的少數地區「朱亞衍島。朱亞衍嶺南傳播始於西漢平南越國後。漢武帝設置「交趾刺史部」顯示器縣東漢撤出交趾刺史設置交州,交趾刺史部和交州,是中國漢族政權的官方溝通必須講雅言。交趾刺史和跨州的大部分時間在廣東省朱亞衍第一的廣東國投的遺產。廣信是嶺南早期的商貿城。漢武帝派使者從徐聞,合浦海上絲綢之路,絲綢,瓷器,雜項曾購回明珠,璧琉璃,奇石海外寶,南流江 - 北劉港和鑒江 - 南江貿易路線輸入廣東國投開,然後賀江 - 瀟水,中原的出口。中原傳入的雅言通過商貿活動逐漸盛行在這一領域。

廣信是嶺南文化的中心早。東漢時期,大量的作家和學者立場,文化活動,建立這一關的補助金學徒。其中最突出的是文士陳元和石勰。陳元,被稱為「靈海的儒學大師」,在他的晚年回廣東國際學校,成為嶺南文化的先驅之一。支持絞汁縣40年,也曾經七縣董省長,許多中國文人慕其名來連接到他們的科欽,廣東國際信託及行業講學。這些文人在傳播中原漢文化,當然,還有一個漢字的記錄符號的雅言。土著人學習的時候,學習中國文化和中文字元,優雅的語言。這些土著語言本來干差萬美元不能互相調用,沒有的話,因此,除了用優雅的語言,在處理與中國漢族人群,總是用優雅的語言的部落之間的交流。方式,已成為優雅的語言的土著部落的共同語言,如各諸侯國的交流朱亞衍戰國,雙語使用自己的母語在自己的部落,對外交流雅言的形成。一些因素,古百越語言中,語言的中國漢族移民吸收,從而逐漸形成的中國方言 - 粵語。

廣東話是開始形成,與中國中原的差異並不明顯。大金後的第一個五年中國未來隨機超過200年的南北分而治之。中原,北方游牧文化和語言有很大的影響,從周朝以來一直擔任民族共同語雅言逐步消失。在這一點 - 。期間,嶺南地區保持一個比較穩定的情況下,由中原雅言粵語中原中國發展沒有發生的變化,一直保持著原來的音系。至於說教授酈如嚨;中世紀的的塞擦音分化,鼻音韻尾的合流科達插頭削弱和脫落,表示回去進營的3倍,這些變化發生在許多方言粵方言拒絕。 「(」方言與文化的宏觀研究「),演奏的北部和中部平原走了,這是一個很大的因素,今天被保存粵語。

豐川話全濁塞音:早期粵語的活化石

粵語持有大量的因素占為代表的朱亞衍,可以確認由音韻學粵語「切韻」的控制。 「」切韻「是最早的音韻著作成書,隋朝初期,記錄閱讀音韻學南朝時期,也就是雅言音系學下旬。今天,隨著中國7方言」的「切韻」音系控制,可以看出,保存聲音系統最完整的粵語。古代輸入,例如,中國北方方言受游牧民族語言外掛科達一般支隊· - 人入聲的不知道是怎麼回事。雖然其他中國方言保存一些入聲,但不完整的。粵語拒絕了三次「變異」到了營中,所以完全進入保存完好的古音,鼻音韻尾整齊對應。

封開縣附近粵語的形成,古代雅言音系學因素的節省更為明顯。 「的」切韻「音系學,一組的全濁塞音的縮寫,表示爆破音的首字母消失了今天的粵語,廣東話也使大多數中國方言。但是,這組全濁聲母在粵封開在冷色調的完整。註:在封開粵語在「切韻」濁塞音「,不僅閱讀」,「計劃」,「組」母親仍然讀為濁塞音,一些切韻「已讀為清音」幫助「,」結束「,」看「母親的字讀為濁塞音。我們知道了「的濁音清化中國首字母縮寫進化的法律。根據這個規則,濁塞音較發達的英文縮寫,它的年齡就越遠。封開粵語全濁塞音比」的「切韻」音系開發的,它擁有書年代早於「切韻成音韻學是優雅的音韻學的漢語言,所以它是一個活化石,粵語形成於古廣東國際信託和見證古代的芽眼罕見,早期粵語的活化石。

普遍存在的地域
在廣東,廣西,粵語中心的粵語方言。一個人口約40萬。存取區域是如下:

廣東省,佔1/3以上的面積是純粹的粵語方言,縣主要是粵語方言47?省,廣州,佛山,肇慶,江門,深圳,茂名,中山,珠海,中國南海,番禺,東莞,順德,龍門,佛岡,增城,從化市,華縣,清遠市,連縣,陽山,連山,懷集,廣寧,四會,三水,高要,雲浮,高明,新興,鶴山封開,鬱南,德慶羅定市陽春,陽江,信宜,州,高州,吳川,台山,開平,新會,恩平,斗門,香港和澳門。此外,惠州,韶關,湛江,海豐,博羅,惠陽,惠東,仁化,樂昌,英國,德國,寶安,電白,遂溪,海康,徐聞縣的16個縣,連江縣地區講粵語方言。

當時的粵語方言的縣24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橫縣,貴港市桂平市,平南縣,藤縣,梧州,玉林,北流,容縣,博白,陸川,防城,欽州,合浦,浦北縣和山,北海,蒼梧,岑溪,昭平,蒙山,賀州,中山。此外,華僑華人和中國粵語方言講了很多,他們主要分布在東南亞,北美,南美,澳大利亞,紐西蘭和其他國家。幾乎90%的祖居美洲中國海外漢語和民族的粵語方言。

根據當地粵語的,有不同類型的分區:
廣東方言片(標准粵語)
廣州方言:廣州方言被稱為「粵語」的粵菜,是一個典型的代表,但廣府也在不斷變化和發展的。 1949年以前,廣州的措辭古雅和北方方言的影響較小。
分為以下類別:
南番順方言:廣州番禺,廣州方言其實,中國南海的一部分,可以被視為一個特殊的情況下,南樊梳嗯的方言。比較接近的方言,廣州,番禺,南海,順德其他地方的許多單詞的發音,例如:「凹」不讀[圈]和[午睡]「晚餐」是不是所謂的「餐點」,並呼籲「你們yɑ:k]的飯。「

羅廣方言:位於肇慶市,四會市,羅定,廣寧,懷集,封開德慶,鬱南,陽山縣,山和其他縣市。肇慶,然後代表。
雖然所有的語音和詞彙,拉近了與廣州方言片,但語氣仍保留早期古語的特點。陰平音去聲與高平調顯著差異,重讀(調整值普通話無聲的音類似第四聲)。慵懶的語氣幾乎是免費的患病率在廣東方言的電影,如所有非[I]母音開頭的單詞,前面的英文縮寫[NG]許可[ngo1]侏儒[ngai2]亞洲[ngaa3 ,愛[ngoi3],邪惡的[ngok3]; [N],[L]的聲音不同

(現代)香港方言:1949年前,主要和來賓的混合,所以香港方言夾雜著一種強烈的客戶的粵語口音(客家客家廣府話的語調和詞彙,反之亦然)。錦田,然後為代表,但,口音是今天唯一在香港老年人們找到。
1949年,香港方言開始出現了很多懶音,(N / L),無論瓦特的的彎聲音消失的最顯著的鼻消失。新一代的年輕人一般「巾幗不讓須眉」和「I」[非政府組織]發音為[雷]和[O]。誤讀之國「[gwok]」角落「[GOK] [gwoh]」吳讀取。這種現象似乎與大量的外來移民,其中,N / L的發音差異,將兩者混為一談,在大多數情況下,不會帶來嚴重的溝通障礙,所以他們來港學習這種新的方言往往採取的簡單,很難區分的發音差異褪色的家庭困難。這也是所謂的「中國論」,這種現象在桌面普通話,美國英語的演變,也經常出現。
然而,在20世紀80年代的大眾媒體仍然盡量避免懶音出現在廣播和電視節目,直到今天,的香港文化語言學家也懶的聲音記錄加批評,並提出了「發音」活動的一部分,但懶音似乎作為廣東人在香港的特點是,大多數大眾媒體,歌手,懶音被認為是一個「潮流」,「時尚」的口音。但就整體而言,香港的方言和廣州方言仍然非常密切。
香港粵語中的英語外來詞是第一次接觸新事物外,過去在香港的英語比較普及,加上前面比內地,香港低下階層的非英語國家的粵語拼寫日常英語詞彙,很常見的。線圈工人「,」文本「工頭),剎車力力(制動),同時為了所謂的啤酒(軸承)草莓稱為草莓(草莓)等。許多老年人仍然被稱為郵票的施拓嘸(加蓋公章),保險叫燕梳(保險)。正宗的條款可能使海外的中國用戶難以理解。

四邑方言片(台山話):
四邑方言是指新會,恩平,開平,台山話,台山話為代表。珠海有一半的人講四邑方言(特別是斗門區),而其他地區香山片粵語。四邑方言和粵語發音。

高陽方言片:
高陽方言主要分布在陽江市,沿雷州半島

桂南簡介的晶元(Cancerese):
主要分布在廣西東南部。他在廣西南寧市南部,廣西東北部,縣,萍鄉市的分界線。東南線主要是講廣東話,占近三分之一的廣西總面積的西北線說普通話。廣西粵語和粵語類似的相互理解。但是,早期的粵語地區的居民遷入少數民族地區雜居,少數民族語言,不同的方言,如勾漏粵語和粵語的成分的吸收。主要包括金勇廣東話,梧州,粵語,粵語勾漏欽廉粵語。
分類如下:

雍噓嗯粵語(南寧話):梧州粵語接近。主要流行於永周迅狀態兩岸交通便利的城鎮,如南寧市,永寧縣,崇左縣,寧明縣,橫縣,平南縣,柳州部分地區。點南寧代表。

梧州梧州市話(粵語):廣州話是非常密切的。主要分布在梧州市,平南縣大安,丹竹,武林鎮,桂平縣金田鎮蒼梧縣和縣(現賀州)及附近。內部差異小。梧州,然後為代表的語音系統的縮寫,21日,46母音。

勾漏粵語(玉林話):主要分布在13個縣,玉林,貴港城市(除平南,桂平縣)。復雜的語音變調10。廣東話罕見的B,D全濁聲母。許多字結尾的丟失,如兩個讀作[LAR和詞彙是非常有特點。粵語較大的操作語言對話溝通的困難。

欽廉粵語(欽廉字):和甬金粵語基本相同的內部分歧。要點Buqin的泰州市合浦縣(以前連州)防縣,浦北縣,靈山縣和北海市。

然後吳川:位於廣東省湛江市吳川市。

短歌的話:短歌水廣東話。當時在廣東,廣西水上人家的水也被稱為短歌的話。

粵語分為一個總的九音:IA,IIA,IIIA,陽平,IIB,IIIB,IVA,中等收入,IVB
城市的東西顏色罐頭食品時,9代表自己的聲音:歷史上的詩歌試驗

所以,沒有什麼區別。

Ⅱ 湛江徐聞有電影院嗎環境怎麼樣價錢呢

湛江市徐聞縣東方二路龍達花園D棟4樓,還不錯,一般的都是70,3d的可能要加點或者不加

Ⅲ 誰會說台(閩南)語

我是閩南人.
閩南話是古漢語的分支,應該挺容易的.如果是福建人應該更容易聽懂和學的.

閩語,俗稱'福佬話',是漢語七大方言中語言現象最復雜,內部分歧最大的一個方言。
通行地域 閩方言主要通行於福建、廣東、台灣三省和浙江省南部以及江西、廣西、江蘇三省的個別地區。使用人口約4000萬。具體地點如下: 福建省的54個縣市:福州、閩侯、長樂、福清、平潭、連江、羅源、閩清、永泰、古田、屏南、寧德、霞浦、周寧、壽寧、福安、柘榮、福鼎、莆田、仙游、廈門、金門、泉州、晉江、南安、惠安、同安、永春、安溪、德化、漳州、龍海、長泰、華安、南靖、平和、漳浦、雲霄、東山、詔安、龍岩、漳平、大田、尤溪、永安、三明、沙縣、建甌、南平(城關除外)、建陽、崇安、松溪、政和、浦城(南部)。以上地區約佔全省面積的3/4。
廣東省東部的12個縣市:汕頭、潮州、澄海、饒平、南澳、揭陽、揭西、普寧、惠來、潮陽、陸豐、海豐等,以及惠東、豐順、大埔等縣的一部分;海南島的14個縣市:海口、瓊山、文昌、瓊海、萬寧、陵水、三亞、崖縣、瓊中、屯昌、定安、澄邁、昌江、東方(少數民族地區除外);雷州半島的5個縣市:湛江、遂溪、廉江、海康、徐聞。此外,主要通行粵方言的中山市和陽江、電白等縣也有部分區、鄉說閩方言。以上地區約佔全省面積的1/3。
台灣省的21個縣市中,除約占人口2%的高山族地區說高山語,台北、彰化之間的中壢、竹東、苗栗、新竹等地和南部屏東、高雄等縣市,以及東部花蓮、台東的部分地區通行客家方言外,其餘各地的漢族居民都說閩方言,約佔全省人口的3/4以上。 浙江省南部泰順、蒼南、洞頭、玉環等縣的大部分和平陽縣西部的少數地區,以及舟山群島普陀、嵊泗縣的一部分地區也說閩方言。
以上總計通行閩方言的縣市約有 120 個以上。此外,江西省東北角的玉山、鉛山、上饒、廣豐等縣的少數地方,廣西省中南部桂平、北流等縣的少數地方,江蘇省宜興、溧陽等縣的少數地方,也有人說閩方言。散居南洋群島、中南半島的華僑和華裔中,數百萬人祖祖輩輩也以閩方言作為'母語'。在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泰國、緬甸以及印度支那各國的華裔社區中,閩方言也是主要的社會交際語之一。
分區 閩方言按其語言特點大致分為5個方言片:閩南方言、閩東方言、閩北方言、閩中方言和莆仙方言。 閩南方言 是閩方言中使用人口最多、通行范圍最廣的一片。包括福建省內以廈門、漳州、泉州三市為中心的24個縣市。福建省以外各地通行的閩方言,基本上也屬於閩南方言 。閩南方言以廈門話為代表, 潮州話、文昌話也分別在廣東東部和海南島有較大的影響。
閩東方言 通行於福建省東部,包括以福州為中心的閩江下游地區和以福安為中心的山區,共18個縣市,以福州話為代表。
閩北方言 通行於福建省北部建甌、建陽、南平(鄉區)、崇安、松溪、政和、浦城(南部),以建甌話為代表。
閩中方言 通行於福建省中部永安、三明、沙縣,以永安話為代表。 莆仙方言 通行於福建省東部沿海的莆田、仙游,以莆田話為代表。

主要語言特徵 語音方面 ①聲母:各地閩方言的聲母比較一致,大都只有15個,稱為'十五音'系統。不少聲母保留了上古漢語的特點:
a.沒有唇齒聲母f,古非敷奉聲母字口語中一部分讀為p-、讀書音則為h-(或x-),即所謂'輕唇歸重唇'。
b.古知徹澄聲母字,多讀t-、即所謂'舌上歸舌頭'。
c.古全濁聲母並奉定從澄群字多讀為不送氣清音聲母,少數讀為送氣的也很一致。
d.古匣母部分字閩方言口語讀為k-或零聲母。
e.古照組聲母字與古精組字混讀。
②韻母:閩方言各地在韻母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差別,主要表現為:
a.閩方言的韻母不同程度地保留了古音中的鼻音韻尾和塞聲韻尾。其中閩南方言保留較為完整,閩東方言、莆仙方言保留較少,閩北方言和閩中方言則幾乎已無塞聲尾韻而只有鼻音尾韻了。
b.閩方言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文、白異讀現象,閩南方言特別突出,幾乎文、白兩讀各成系統。
c.閩方言不少地區(尤其是閩南方言)有豐富的鼻化韻。
d.閩方言不少地區沒有撮口呼韻母。如閩南方言中的廈門、潮州、台北等地都沒有y-韻。
e.閩方言中部分地區存在著'雙韻尾'的現象,主要表現在閩東、閩北、閩中三個方言區。
③聲調:閩方言各地都有入聲調,聲調數目6~8個,以7個為多見。閩南方言的潮州話有八聲:平、上、去、入各分陰、陽;閩北建甌話、閩中永安話都只有六聲:閩北是平、上不分陰陽,而去、入分陰陽;閩中是平、上分陰陽而去、入不分陰陽。七個聲調的地方遍布閩南方言的廈門、台北、海南、浙南等地和莆仙方言的莆田、仙游,以及閩東方言的福州、福安等地。閩方言中還普遍存在著復雜的音變現象,其中閩南方言、閩中方言有相當整齊的連讀變調規律,閩東方言、莆仙方言在連讀時音變涉及聲母、韻母的變化。表以潮州話兩字組的連 讀變調為例。
詞彙方面 閩方言有一大批屬於本方言區常見而其他方言少見的方言詞。這些方言詞有兩個特點:一是繼承古代的語詞多,二是單音節詞多。例如 '卵'(蛋)。'目'(眼睛)、'塗'(泥土)、'曝'(曬)、'拍'(打)等等,都可以從古籍中找到出處,也都是單音節詞。此外,也有一部分閩方言詞借自外語。這些外來詞大都借自印度尼西亞-馬來語,形成了閩方言詞彙中的獨特色彩,例如廈門話'雪文'(肥皂)來自sabon,'道郎'(幫助)來自tolong,'洞葛'(手杖)來自tongkat,'斟'(接吻)來自chium。也有一些來歷不易判明的方言詞,例如'揚'(抽打)等。
在閩方言的五個片中,有許多方言詞是各片共有的, 但也有不少方言詞只存在於某一些地方。大致說來,在五個閩方言片中,閩東、閩南、莆仙三個沿海片詞彙上比較一致,而閩北、閩中兩個片,則有不少和閩東、閩南、莆仙不一樣的語詞。
語法方面
①名詞附加成分的運用。
②人稱代詞單復數的運用。
③數詞'一'和指示詞'這'、'那'的省略。量詞前面的數詞'一'或指示代詞'這'、('那')在閩方言中往往可以省略,量詞直接與名片語合。例如潮州話:'張畫雅絕' (這張畫很漂亮),'只雞肥死'(這只雞很肥)。與此相關,指示代詞'這'、'那'不能直接修飾名詞,如普通話'這人很好'在閩方言說成'只個人很好',不能說'只人很好';同樣,'這書'也只能說'只本書',不能說'只書'。
④'形容詞-量詞-名詞的結構形式在閩方言各地普遍存在,但能和量詞直接組合的形容詞不多,最常用的是'大'和'細'(小)。例如廈門話'大隻牛'、'細泡燈'等。
⑤動詞'有' 的特殊用法。閩方言動詞'有' 的用法很多,其中之一是放在動詞的前面,表示完成時態。例如:福州話'我有收著汝個批'(我收到了你的信),廈門話'伊有食我無食'(他吃了我沒吃),台北話:'我有買'(我買了),潮州話'你有睇電影阿無?'(你看了電影沒有)。
⑥賓語提前的現象比較常見。 如'蘋果買兩斤'(買兩斤蘋果)的說法就很普遍。普通話 '主語-動詞-賓語'的句式在閩方言中常加上一個介詞'共'(或'甲'),並把賓語提到動詞前面,例如'我共汝講'(我告訴你)。
⑦動詞'去'常用作補語,表示動作行為已成為結果,相當於'已經'的意思,例如'飛去了'(已經飛了),'死去了'(已經死了),'碗破去了'(碗已經破了)。
⑧特殊的比較方式。閩方言的比較句有特別的結構,福建、台灣的閩方言多用'甲-較-形容詞-乙'表示,如廈門話'伊較懸(高)我',台北話'高雄較大新竹'。 也有簡單一點的表達方式:'甲-形容詞-乙',如福州話'伊懸(高)我'。廣東省內的閩方言(潮州話、海南話)比較的方式略有不同:'甲-形容詞-過-乙'如潮州話:'牛大過豬'。閩方言的等式比較,常用形容詞'平'的重疊來表示'一樣',如'我共伊平平懸'(我跟他一樣高)。
⑨'把'字句的表達方式。 閩方言'把'字句的表達方式是把賓語提到最前面,後面跟一個'甲伊'(把它)即:'賓語-甲伊-動詞',閩南方言片各地普遍通行這種說法。

Ⅳ 徐聞的介紹

製片人徐聞,又名徐大聞子。中國大陸著名電影人、製片人。代表作品有電影《與時尚同居》《夜·上海》《咒·絲》《關於愛》等。畢業於日本名古屋大學(東亞表現科學專業) 碩士,曾擔任多部影視作品的製作人,於2013年創辦傳遞光年(北京)影視傳媒有限公司。

Ⅳ 福建方言有幾種

福建方言有六種。

一、閩東方言分布於唐代的福州,宋代的福州、福寧州,明代的福州、福寧二府;又大體按這兩個府分為南北兩片。南片是閩江下游流域,以福州話為代表;北片是交溪流域,以舊府城福安音較有代表性。

二、閩南方言分布在唐代中期後的泉州、漳州,明朝泉州、漳州等;清朝的興泉永道,下轄泉州府五縣、興化府莆田、仙游兩縣和永春州,汀漳龍道除去客家縣外的漳州各縣大部分和龍岩州,南北兩片不同口音正好分布在晉江流域和九龍江流域。

三、閩中莆仙方言分布在莆田市區、莆田市仙游縣、泉港北部、東部、本來屬於莆田縣的新厝鄉在1956年被從莆田縣劃到福清、漁溪鎮西部本來屬莆田縣,稱為蘇田裡,東張鄉西部也本來屬莆田縣,稱為安香里。

四、閩北方言主要分布於唐代的建州,明清的建寧府,分布在除了邵武市、光澤以外的南平大部、壽寧,全境屬建溪流域,以舊府城建甌音為代表。建溪上源和崇陽溪兩支流正好把閩北方言分為東西兩片口音。東片以建甌音為代表,西片以建陽音為代表。

五、閩贛方言區就是宋代的邵武軍、明清的邵武府,屬於富屯溪流域和建溪上游,邵武市、光澤、建寧、泰寧、將樂,以府城邵武口音為代表。其附屬的過渡片(將樂等縣)原是南劍州及後來的延平府(今永安、沙縣、三明部分、1970年劃給三明的尤溪部分),屬於建溪流域。

六、永安方言區是原來的南劍州(今三明大部)、延平府,分布在永安、沙縣、三明部分、尤溪部分,沙溪貫穿其中。永安、沙縣分別為南北兩種不同口音的代表。

Ⅵ 什麼是處置句

「把」字句又稱處置句。
所謂處置,就是對受事施加某種影響並造成某種後果。「把」字句的受事則通常是有定的已知信息,由動詞及其補語表示的處置行為及其結果才是要強調的新信息。總體上,漢語不喜歡讓有定的已知信息居於句末,這正是漢語VO句型不像在典型SVO語言中那樣常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Ⅶ 福建方言

福建境內主要有閩語和客話兩種方言,其中以閩語影響最大。
閩語又可以分為五個主要次方言:(1)以福州話為代表的閩東方言;(2)以廈門話為代表的閩南方言;(3)以莆田話為代表的莆仙方言;(4)以永安話為代表的閩中方言;(5)以建甌話為代表的閩北方言。其中又以閩南方言影響為最。
閩南方言又叫閩南話,也有人叫它河洛話或福佬話。它早期以泉州話為代表,現在以廈門話為代表。但泉州話的影響仍然很大,閩南早期劇種梨園戲,至今仍以泉州音為標准音。
閩南方言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指福建南部和台灣一帶說的閩南話;廣義指福建南部和台灣一帶及其以外一些地區、國家說的閩南話。全世界操閩南方言的有6000多萬人,分布於省內外和國內外許多地區和國家。可見,閩南話是一個超地區界、超省界、超國界的一個漢語方言。按其廣義閩南方言具體分布如下:
閩台片
主要分布於福建南部的廈門、泉州、漳州、大田、尤溪和西部的龍岩、漳平等市縣,以及台灣的台北、台中、台南、高雄、桃園、苗栗、基隆、南投、屏東、彰化、花蓮、嘉義、宜蘭、雲林、台東、新竹、澎湖等絕大部分的地區。使用人口近3000萬人。
潮汕片
主要分布於廣東省東部的汕頭、潮州、澄海、潮安、饒平、南澳、普寧、惠來、潮陽、揭陽、揭東、揭西、陸河、汕尾、陸豐、海豐等市縣。早期以潮州話為代表,現在以汕頭話為代表。使用人口1000多萬人。
雷州片
主要分布於廣東南部雷州半島的湛江、海康、徐聞、遂溪、廉江、茂名、吳川、電白等縣市。以海康話為代表。使用人口400多萬。
海南片
主要分布於海南省的海口、瓊山、文昌、屯昌、瓊海、定安、萬寧、澄邁、昌江、東方、樂東、陸水、白沙、崖縣、保寧、瓊中、臨高、儋縣等市縣。早期以文昌話為代表,現以海口話為代表。使用人口400多萬。
港澳片
它分布於香港、澳門地區。使用人口有幾十萬。
國外片
主要分布於東南亞的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泰國、越南等國的華僑、華裔,使用人口至少有1000萬人。亞、歐、美其他國家的華僑、華裔說閩南話的人數估計也不在少,由於資料限制無法具體統計。
此外,浙江的溫州、蒼南、平陽、泰順、洞頭等縣市,約有140萬人說閩南話。江西的廣饒、廣豐、玉山等市縣約有40萬人說閩南話。廣西的柳州、平南、平樂、陸川等市縣,近30萬人說閩南話。四川、江蘇的一些地方和福建閩北的福鼎、霞浦,閩中的永安、三明、沙縣等一些鄉鎮,也有講閩南話的。
閩南方言的形成,是語言學專家和學者頗感興趣的問題,也是近些年來學界的一個熱門話題。各家對閩南方言的形成雖有時間早晚的不同看法,但都認為主要是形成於社會的分化和人民的遷徙。據考證,漢以前,閩南這個地區跟福建其他地區一樣,居住著一支閩越少數民族,中原漢人涉足此地的甚少。中原漢人大規模入閩當是「五胡亂華」之際。晉代永嘉二年(308年),由於戰亂,中原動盪,為避戰亂,「如閩者八族」(《三山志》)。這次入閩的漢人,比較集中地定居在建溪、富屯溪流域,閩江下游和晉江流域。據《三山志》載,分置晉江郡(282年)時,才有3800餘戶,18萬多人,永嘉之亂後,人口增加了一倍以上。此時,漢人已成為了福建境內居民的主體。這些漢人帶來的是中州(今河南)一帶的漢語,它應該是閩南方言形成的基礎,反映著隋唐以前漢語的特點。中原漢人第二次大規模入閩是唐武後時。669年,唐王朝派遣光州固始縣(今河南)人陳政、陳元光父子為首的123個將領,南下「征蠻」。這批漢人後來定居於閩南,並開發了漳州。他們帶來的是7世紀的中州話,反映著隋唐漢語的特點。唐朝末年,中州王潮、王審知率大批兵馬入閩,之後又在福建稱帝。他們帶來的10世紀的中州話對福建方言,包括閩南方言也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到了唐末五代,這些多來源、多層次的語言特點,已經整合成定型的閩南方言系統。兩宋之後,閩南方言陸續向廣東擴展,播散到潮汕平原和雷州半島,有的登上了海南島。台灣與福建一水之隔,早在唐宋時漳州沿海一帶就有人過海到台灣,明清兩代,更有大批的人東渡台灣,尤其是鄭成功率部到台灣後,更把閩南方言和閩南的風俗習慣帶到了台灣。顯然,福建的南部是閩南方言的發源地。
由於閩南方言保留下來的古漢語較多,因此被學術界稱為「語言的活化石」。這些「活化石」,對漢語古音的構擬,古籍的訓釋,漢語史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如清朝錢大昕提出的「古無輕唇音」、「古無舌上音」等古音方面的論斷,在閩南方言中就可以找到有力的例證。因此,閩南方言歷來為國內外語言學家所重視。

Ⅷ 從徐聞到海口的輪渡火車上播放的一首歌曲,歌詞由」窗外飛來一隻鳥」。這個是什麼歌

歌名:《小妖》

演唱:鍾立風

作詞:鍾立風

作曲:鍾立風

歌詞:

你知道我多麼迷戀你

你像雪中盛開的玫瑰

你知道我跳動的喜悅

彷彿找回丟失的從前

我要帶你去遠方

那草原上飄起了雪花

我要用沙啞的歌喉

為你唱出生命歡喜感傷

唔 喂

一個無邊無際的夢中醒來

發現你躺在我身旁

和你一起盪起那愛的鞦韆

令我快樂又孤單

每天你要怎樣裝扮自己

和你那美麗的愛情

你是否也會和我一樣

擔心明天找不到自己

唔 喂

她的名字叫小妖

窗外飛來一隻青鳥

夢中的草原飄著雪花

我們一起去尋找她

一個無邊無際的夢中醒來

發現你躺在我身旁

和你一起盪起那愛的鞦韆

令我快樂又孤單

每天你要怎樣裝扮自己

和你那美麗的愛情

你是否也會和我一樣

擔心明天找不到自己

唔 喂

她的名字叫小妖

窗外飛走一隻青鳥

夢中的草原飄著雪花

我們一起去尋找她

她的名字叫小妖

窗外飛來一隻青鳥

夢中的草原飄著雪花

我們一起去尋找她

你知道我多麼迷戀你

Ⅸ 中國方言有什麼特點

中國方言

漢族社會在發展過程中出現過程度不同的分化和統一,因而使漢語逐漸產生了方言。
現代漢語有各種不同的方言,他們分布的區域很廣。現代漢語各方言之間的差異表現在語音、詞彙、語法各個方面,語音方面尤為突出。但由於這些方言和共同語之間在語音上都有一定的對應規律,詞彙、語法方面也有許多相同之處,因此它們不是獨立的語言。根據方言的特點,聯系方言形成和發展的歷史,以及目前方言調查的結果,可以對現代漢語的方言進行劃分。當前我國語言學界對現代漢語方言劃分的意見還未完全一致,大多數人的意見認為現代漢語有七大方言:

北方方言 北方方言是現代漢民族共同語的基礎方言,以北京話為代表,內部一致性較強。在漢語各方言中它的分布地域最廣,使用人口約占漢族總人口的73%。
北方方言可分為四個次方言:⑴華北、東北方言,分布在京津兩市,河北、河南、山東、遼寧、吉林、黑龍江,還有內蒙古的一部分地區。⑵西北方言,分布在陝西、陝西、甘肅等省和青海、寧夏、內蒙古的一部分地區。新疆漢族使用的語言也屬西北方言。⑶西南方言,分布在四川、雲南、貴州等省及湖北大部分(東南角咸寧地區除外),廣西西北部,湖南西北角等。⑷江淮方言,分布在安徽省、江蘇長江以北地區(徐州、蚌埠一帶屬華北、東北方言,除外)、鎮江以西九江以東的長江南岸沿江一帶。

客家方言

以廣東梅縣話為代表。客家人分布在廣東、福建、台灣、江西、廣西、湖南、四川等省,其中以廣東東部和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和廣西東南部為主。客家人從中原遷徙到南方,雖然居住分散,但客家方言仍自成系統,內部差別不太大。四川客家人與廣東客家人相隔千山萬水,彼此可以交談。使用人口約占漢族總人口的3.6%。

湘 方 言

又稱湘語或湖南話,是漢語七大方言中通行地域較小的一種方言。湖南省有多種不同的方言,湘方言是其中最有影響的一種。
通行地域 湘方言通行於湖南省的岳陽、南縣、汨羅、湘陰、沅江、益陽、桃江、安化、寧鄉、長沙、望城、株洲、湘潭、湘鄉,雙峰、漣源、婁底、新化、冷水江、敘浦、辰溪、 邵陽、 邵東、新邵、隆四、洞口、武岡、新寧、城步、 東安、 零陵、雙牌、祁陽、祁東、衡陽、衡山等地,約佔全省面積的一小半。此外,廣西北部全州、灌陽、資源、興安等 4縣也通行湘方言。使用人口估計在2500萬以上。
分區 由於社會、歷史、地理以及政制變革等各方面的因素,古老湘語南、北、西三面長期以來處於官話方言包圍之中,東部又受客、贛系方言的影響,以致語音系統不斷產生變化,逐漸形成了新湘語和老湘語兩種明顯有別卻又並存並用的特殊局面。從地理上看,新、老湘語的通行地域恰好分布在北部和南部,因此,有人把它稱為北片湘語和南片湘語,這就是湘語的兩個方言片。新湘語和老湘語之間的差別主要表現在語音系統上。南片老湘語比較保守,古全濁聲母字一般仍多念濁聲母;北片新湘語受官話方言的影響而有逐漸靠攏官話的趨勢,語音上突出的表現是由繁到簡,古全濁聲母字一般都已念為清聲母字了。北片新湘語主要通行於湘北、湘中一帶,如長沙、株洲、益陽等;南片老湘語廣泛通行於湖南中部、沅水東南、 湘水以西和資水流域, 如湘鄉、雙峰、邵陽、武岡等。

吳 方 言

習慣上稱吳語,也叫江浙話或江南話。"吳"是古代地域名稱的沿用。
通行地域 吳方言通行於江蘇南部、上海、浙江、江西東北部、福建西北角和安徽南部的一部分地區,大約有 110多個縣市,使用人口7000萬左右。具體情況如下:
江蘇省境內屬吳語或以吳語為主的縣市共有21個:丹陽、金壇、高淳、溧陽、宜興、武進、常州市、江陰、沙洲、靖江、南通、海門、啟東、常熟市、無錫、無錫市、蘇州市、吳縣、吳江、太倉、崑山。溧水縣南部孔鎮、新橋、白馬等鄉鎮也屬吳語區。上海市以及所屬的10個縣:上海、松江、青浦、金山、奉賢、崇明、南匯、川沙、寶山、嘉定都說吳語。浙江省除西部淳安(包括舊遂安)和建德(包括舊壽昌)兩縣外,基本上都在吳語區的范圍之內,但浙江南部洞頭、玉環、平陽、蒼南、泰順、慶元等縣是吳語和閩語的交錯分布區。建德縣北部下包、乾潭及其以東的各鄉鎮,南部唐村、里葉、大店口等地仍在吳語區內。江西省東北玉山、廣豐、上饒3 個縣和上饒市也是吳語區。此外,福建省西北角的浦城縣縣城及其以北的鄉鎮,安徽南部郎溪縣北部的梅渚、崗南一帶和廣德縣的下寺、蘆村等地也說吳語。
分區 吳語按其語言特點可區分為 5片:太湖片,台州片,東甌片,婺州片,麗衢片。
太湖片 即北吳語片,包括江蘇吳語21個縣市,上海市及其所屬各縣,浙江舊杭州、嘉興、湖州 3府,以及浙東舊寧波、紹興兩府,以上海話或蘇州話為代表。這一片分布面積最廣, 使用人口最多, 可再分 6個小片:①常州小片,包括沙洲、江陰、武進、宜興及其以西蘇南吳語各縣市和安徽郎溪、廣德的部分鄉村,江北靖江的老岸話,南通東部、海門和啟東北部的通東話也屬這一小片。②蘇滬嘉小片,包括上海市及其所屬各縣,常熟市、無錫市及其以東蘇南吳語各地,浙江省的嘉興市、平湖、嘉善、海鹽、桐鄉、海寧,江北南通、海門和啟東南部的啟海話屬這一小片。③湖州小片,包括湖州市、長興、安吉、德清和餘杭。④杭州小片,即杭州市及其郊區。⑤臨紹小片,包括臨安、富陽、桐廬、蕭山、紹興市、上虞、諸暨、新昌、餘姚、慈溪和建德縣的下包、乾潭以東鄉鎮。⑥明州小片,包括寧波市、鄞縣、鎮海、奉化、象山、寧海、定海、普陀、岱山。
台州片 包括天台、三門、臨海、仙居、黃岩、椒江市、溫嶺、玉環,寧海縣岔路以南和樂清縣清江以北地區也說台州話。這片以臨海話為代表。
東甌片 即溫州片,溫州話舊稱甌語,通行於溫州市、甌海、永嘉、樂清、瑞安、平陽、文成以及洞頭、蒼南、青田的部分地區。這片以溫州話為代表。
婺州片 包括浙江中部金華地區的金華市、蘭溪、浦江、義烏、東陽、武義、永康、磐安,以金華話為代表。
麗衢片 包括處州小片和龍衢小片:①處州小片,包括縉雲、麗水、雲和、青田等縣和景寧畲族自治縣。武義縣南部舊宜平縣部分、文成縣的南田區、泰順縣北部和慶元縣的東北部也屬這一小片。②龍衢小片,包括龍泉、慶元、松陽、遂昌、江山、常山、開化、衢州市、龍游。福建省浦城縣的北部,江西省的玉山、廣豐、上饒和上饒市也屬這一小片。這片以麗水話為代表。

粵 方 言

又稱粵語,俗稱廣東話、廣府話,當地人稱白話,是漢語七大方言中語言現象較為復雜、保留古音特點和古詞語較多、內部分歧較小的一個方言。
通行地域 粵方言通行於廣東、廣西境內 ,以廣州話為中心。使用人口約4000萬。通行地區大致如下:
廣東省境內純粹屬粵方言或以粵方言為主的縣市有47個,佔全省面積的1/3以上,即廣州、佛山、肇慶、江門、深圳、茂名、中山、珠海、南海、番禺、東莞、順德、龍門、佛岡、增城、從化、花縣、清遠、連縣、陽山、連山、懷集、廣寧、四會、三水、高要、雲浮、高明、新興、鶴山、封開、鬱南、德慶、羅定、陽春、陽江、信宜、高州、化州、吳川、台山、開平、新會、恩平、斗門、香港、澳門。此外,惠州、韶關、湛江、海豐、博羅、惠陽、惠東、仁化、樂昌、英德、寶安、電白、遂溪、海康、徐聞、廉江等16個縣市也有部分地區講粵方言。
廣西壯族自治區通行粵方言的縣市有23個,即南寧、橫縣、貴縣、桂平、平南、藤縣 、梧州、玉林 、北流、容縣、博白、陸川、欽州、合浦 、浦北、靈山 、北海、蒼梧、岑溪、昭平、蒙山、賀縣、鍾山。此外,海外華僑及華裔中以粵方言為母語的也很多,他們主要分布在東南亞、南北美洲、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家。美洲華僑和華裔幾乎百分之90%以上的祖籍都是粵方言區。
分區 粵方言內部按其語言特點和地理分布可以分為4個片:①粵海片,主要分布在廣東省珠江三角洲、粵中、粵西南和部分粵北地區,是粵方言中使用人口最多、通行范圍最廣的一個片,以廣州話為代表,它在粵方言中有很大的代表性和影響。②四邑片,主要分布在台山、開平、恩平、新會、斗門等縣,以台山話為代表。③高陽片,主要分布在湛江市、茂名市所屬各縣和江門市所屬的陽江縣和陽春縣,以陽江話為代表。④桂南片,主要分布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邕江、鬱江、潯江沿岸的南寧市、橫縣、貴縣、桂平縣、平南縣、藤縣、梧州市,玉林地區的玉林縣、北流縣、容縣、博白縣、陸川縣,欽州地區的欽州縣、合浦縣 、浦北縣 、靈山縣和北海市,梧州地區的蒼梧縣、岑溪縣 、昭平縣 、蒙山縣、賀縣、鍾山縣,一般以南寧話為代表。它的語音比較一致,也存在一些分歧。桂南片按其內部的異同又可以分為四個方言小片:廣府片、邕潯片、勾漏片和欽廉片。

閩 方 言

又稱閩語,俗稱"福佬話",是漢語七大方言中語言現象最復雜,內部分歧最大的一個方言。
通行地域 閩方言主要通行於福建、廣東、台灣三省和浙江省南部以及江西、廣西、江蘇三省的個別地區。使用人口約4000萬。具體地點如下: 福建省的54個縣市:福州、閩侯、長樂、福清、平潭、連江、羅源、閩清、永泰、古田、屏南、寧德、霞浦、周寧、壽寧、福安、柘榮、福鼎、莆田、仙游、廈門、金門、泉州、晉江、南安、惠安、同安、永春、安溪、德化、漳州、龍海、長泰、華安、南靖、平和、漳浦、雲霄、東山、詔安、龍岩、漳平、大田、尤溪、永安、三明、沙縣、建甌、南平(城關除外)、建陽、崇安、松溪、政和、浦城(南部)。以上地區約佔全省面積的3/4。
廣東省東部的12個縣市:汕頭、潮州、澄海、饒平、南澳、揭陽、揭西、普寧、惠來、潮陽、陸豐、海豐等,以及惠東、豐順、大埔等縣的一部分;海南島的14個縣市:海口、瓊山、文昌、瓊海、萬寧、陵水、三亞、崖縣、瓊中、屯昌、定安、澄邁、昌江、東方(少數民族地區除外);雷州半島的5個縣市:湛江、遂溪、廉江、海康、徐聞。此外,主要通行粵方言的中山市和陽江、電白等縣也有部分區、鄉說閩方言。以上地區約佔全省面積的1/3。
台灣省的21個縣市中,除約占人口2%的高山族地區說高山語,台北、彰化之間的中壢、竹東、苗栗、新竹等地和南部屏東、高雄等縣市,以及東部花蓮、台東的部分地區通行客家方言外,其餘各地的漢族居民都說閩方言,約佔全省人口的3/4以上。 浙江省南部泰順、蒼南、洞頭、玉環等縣的大部分和平陽縣西部的少數地區,以及舟山群島普陀、嵊泗縣的一部分地區也說閩方言。
以上總計通行閩方言的縣市約有 120 個以上。此外,江西省東北角的玉山、鉛山、上饒、廣豐等縣的少數地方,廣西省中南部桂平、北流等縣的少數地方,江蘇省宜興、溧陽等縣的少數地方,也有人說閩方言。散居南洋群島、中南半島的華僑和華裔中,數百萬人祖祖輩輩也以閩方言作為"母語"。在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泰國、緬甸以及印度支那各國的華裔社區中,閩方言也是主要的社會交際語之一。
分區 閩方言按其語言特點大致分為5個方言片:閩南方言、閩東方言、閩北方言、閩中方言和莆仙方言。 閩南方言 是閩方言中使用人口最多、通行范圍最廣的一片。包括福建省內以廈門、漳州、泉州三市為中心的24個縣市。福建省以外各地通行的閩方言,基本上也屬於閩南方言 。閩南方言以廈門話為代表, 潮州話、文昌話也分別在廣東東部和海南島有較大的影響。
閩東方言 通行於福建省東部,包括以福州為中心的閩江下游地區和以福安為中心的山區,共18個縣市,以福州話為代表。
閩北方言 通行於福建省北部建甌、建陽、南平(鄉區)、崇安、松溪、政和、浦城(南部),以建甌話為代表。
閩中方言 通行於福建省中部永安、三明、沙縣,以永安話為代表。 莆仙方言 通行於福建省東部沿海的莆田、仙游,以莆田話為代表。

主要語言特徵 語音方面 ①聲母:各地閩方言的聲母比較一致,大都只有15個,稱為"十五音"系統。不少聲母保留了上古漢語的特點:
a.沒有唇齒聲母f,古非敷奉聲母字口語中一部分讀為p-、讀書音則為h-(或x-),即所謂"輕唇歸重唇"。
b.古知徹澄聲母字,多讀t-、即所謂"舌上歸舌頭"。
c.古全濁聲母並奉定從澄群字多讀為不送氣清音聲母,少數讀為送氣的也很一致。
d.古匣母部分字閩方言口語讀為k-或零聲母。
e.古照組聲母字與古精組字混讀。
②韻母:閩方言各地在韻母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差別,主要表現為:
a.閩方言的韻母不同程度地保留了古音中的鼻音韻尾和塞聲韻尾。其中閩南方言保留較為完整,閩東方言、莆仙方言保留較少,閩北方言和閩中方言則幾乎已無塞聲尾韻而只有鼻音尾韻了。
b.閩方言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文、白異讀現象,閩南方言特別突出,幾乎文、白兩讀各成系統。
c.閩方言不少地區(尤其是閩南方言)有豐富的鼻化韻。
d.閩方言不少地區沒有撮口呼韻母。如閩南方言中的廈門、潮州、台北等地都沒有y-韻。
e.閩方言中部分地區存在著"雙韻尾"的現象,主要表現在閩東、閩北、閩中三個方言區。
③聲調:閩方言各地都有入聲調,聲調數目6~8個,以7個為多見。閩南方言的潮州話有八聲:平、上、去、入各分陰、陽;閩北建甌話、閩中永安話都只有六聲:閩北是平、上不分陰陽,而去、入分陰陽;閩中是平、上分陰陽而去、入不分陰陽。七個聲調的地方遍布閩南方言的廈門、台北、海南、浙南等地和莆仙方言的莆田、仙游,以及閩東方言的福州、福安等地。閩方言中還普遍存在著復雜的音變現象,其中閩南方言、閩中方言有相當整齊的連讀變調規律,閩東方言、莆仙方言在連讀時音變涉及聲母、韻母的變化。表以潮州話兩字組的連 讀變調為例。
詞彙方面 閩方言有一大批屬於本方言區常見而其他方言少見的方言詞。這些方言詞有兩個特點:一是繼承古代的語詞多,二是單音節詞多。例如 "卵"(蛋)。"目"(眼睛)、"塗"(泥土)、"曝"(曬)、"拍"(打)等等,都可以從古籍中找到出處,也都是單音節詞。此外,也有一部分閩方言詞借自外語。這些外來詞大都借自印度尼西亞-馬來語,形成了閩方言詞彙中的獨特色彩,例如廈門話"雪文"(肥皂)來自sabon,"道郎"(幫助)來自tolong,"洞葛"(手杖)來自tongkat,"斟"(接吻)來自chium。也有一些來歷不易判明的方言詞,例如"揚"(抽打)等。
在閩方言的五個片中,有許多方言詞是各片共有的, 但也有不少方言詞只存在於某一些地方。大致說來,在五個閩方言片中,閩東、閩南、莆仙三個沿海片詞彙上比較一致,而閩北、閩中兩個片,則有不少和閩東、閩南、莆仙不一樣的語詞。
語法方面
①名詞附加成分的運用。
②人稱代詞單復數的運用。
③數詞"一"和指示詞"這"、"那"的省略。量詞前面的數詞"一"或指示代詞"這"、("那")在閩方言中往往可以省略,量詞直接與名片語合。例如潮州話:"張畫雅絕" (這張畫很漂亮),"只雞肥死"(這只雞很肥)。與此相關,指示代詞"這"、"那"不能直接修飾名詞,如普通話"這人很好"在閩方言說成"只個人很好",不能說"只人很好";同樣,"這書"也只能說"只本書",不能說"只書"。
④"形容詞-量詞-名詞的結構形式在閩方言各地普遍存在,但能和量詞直接組合的形容詞不多,最常用的是"大"和"細"(小)。例如廈門話"大隻牛"、"細泡燈"等。
⑤動詞"有" 的特殊用法。閩方言動詞"有" 的用法很多,其中之一是放在動詞的前面,表示完成時態。例如:福州話"我有收著汝個批"(我收到了你的信),廈門話"伊有食我無食"(他吃了我沒吃),台北話:"我有買"(我買了),潮州話"你有睇電影阿無?"(你看了電影沒有)。
⑥賓語提前的現象比較常見。 如"蘋果買兩斤"(買兩斤蘋果)的說法就很普遍。普通話 "主語-動詞-賓語"的句式在閩方言中常加上一個介詞"共"(或"甲"),並把賓語提到動詞前面,例如"我共汝講"(我告訴你)。
⑦動詞"去"常用作補語,表示動作行為已成為結果,相當於"已經"的意思,例如"飛去了"(已經飛了),"死去了"(已經死了),"碗破去了"(碗已經破了)。
⑧特殊的比較方式。閩方言的比較句有特別的結構,福建、台灣的閩方言多用"甲-較-形容詞-乙"表示,如廈門話"伊較懸(高)我",台北話"高雄較大新竹"。 也有簡單一點的表達方式:"甲-形容詞-乙",如福州話"伊懸(高)我"。廣東省內的閩方言(潮州話、海南話)比較的方式略有不同:"甲-形容詞-過-乙"如潮州話:"牛大過豬"。閩方言的等式比較,常用形容詞"平"的重疊來表示"一樣",如"我共伊平平懸"(我跟他一樣高)。
⑨"把"字句的表達方式。 閩方言"把"字句的表達方式是把賓語提到最前面,後面跟一個"甲伊"(把它)即:"賓語-甲伊-動詞",閩南方言片各地普遍通行這種說法。

贛 方 言

又稱贛語,是漢語七大方言區中通行面積較小、使用人口最少的一個方言。贛方言並非"江西話",江西省境內除贛方言外,還有客家方言、吳方言和江淮官話,江西的鄰省也有贛方言。由於贛方言和客家方言有不少共同特點,有的語言學者認為可以把二者合並為一個大方言區,稱為客贛方言。
通行地域 贛方言通行於江西省中部和北部,湘東和閩西北;鄂東南和皖西南一些縣市通行的方言,其特點近似贛方言,有的學者認為也可以劃入贛方言。
江西省內通行贛方言的有 60 多個縣市。包括南昌、景德鎮(城區)、萍鄉和宜春、撫州、井岡山三地區的各縣市:南昌、新建、安義、靖安、奉新、高安、宜豐、銅鼓(也有人認為通行客家方言)、上高、萬載、分宜、新余、 清江、豐城、 進賢、東鄉、臨川、金溪、資溪、南城、 黎川、崇仁、 宜黃、樂安、南豐、新干、峽江、永豐、 吉水、吉安、 泰和、永新、蓮花、安福、寧岡、遂川、 萬安,上饒、 九江兩地區的大多數縣市:波陽、余干、 萬年、鷹潭、 貴溪、余江、弋陽、橫峰、鉛山、樂平、 永修、德安、 星子、都昌、、彭澤、武寧、修水,贛州地區的廣昌、石城、寧都、興國、於都、瑞金、會昌等縣也有使用贛方言的鄉鎮。此外,通行贛方言的還有湖南省東界的13個縣:臨湘、平江、瀏陽、醴陵、攸縣、茶陵、酃縣、桂東、汝城、常寧、資興、安仁,有人認為岳陽、永興也屬贛方言區;福建省西北部的 4個縣市:邵武、光澤、建寧、泰寧;湖北省東南部與江西省連界的 8個縣:通城、蒲圻、崇陽、通山、陽新、咸寧、嘉魚、大冶;安徽省西南部安慶地區的望江、東至、宿松、懷寧、太湖、潛山、岳西、桐城等縣的方言,據初步了解,也和贛方言相近,目前歸屬未定,可能也將劃歸贛方言。使用人口約3000萬。
中國社科院語言研究所研究員鄭張尚芳呼籲:要像搶救瀕危動物那樣,搶救浙江瀕危的方言,這已經是刻不容緩的事了。專家指出,方言是一筆巨大的財富,是社會生活鏈中的一個重要方面。豐富多彩的方言反映了豐富多彩的世界,而方言的變遷又折射出社會的變遷,這是十分值得研究的。瀕危方言需要搶救,也是有搶救價值的。

關於瀕危漢語方言問題(曹志耘)

1.1 什麼是瀕危方言?
漢語方言中究竟有沒有瀕危方言? 大家對這個問題的看法似乎並不明確,或者說並不一致。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需要弄清什麼是瀕危方言,應當如何判斷瀕危方言。
「瀕危」意為「接近危險的境地」(《現代漢語詞典》) ,對語言或方言來說即瀕臨消亡。據此理解,漢語方言中無疑存在著並非個別的瀕危現象。
從語言的變化消亡這個角度來看,目前在漢語方言中主要存在兩種類型:突變型和漸變型。突變型,是指弱勢方言在強勢方言的強大沖擊之下,最終徹底放棄弱勢方言,改用強勢方言。突變型變化消亡往往需要經過幾代人才能完成,中間一般還要經過一個弱勢方言與強勢方言並存並用的雙方言的過渡階段。今天我們可以看到的突變型漢語方言的情況通常是這樣的:老年人只使用弱勢方言;中青年人弱勢方言與強勢方言並用,其中中年人以弱勢方言為主,青年人以強勢方言為主;少兒就基本上只用強勢方言了。漸變型,是指弱勢方言在受到強勢方言的影響和沖擊之下,逐漸磨損、丟失自己原有的一些比較特殊的成分,同時不斷吸收強勢方言的成分,使自己的語言系統朝著強勢方言的方向發展演變。
我們這里所說的瀕危漢語方言主要是指處於突變型過程中的方言。不過,實際上,漸變型的方言也完全有可能成為瀕危方言,只是這個過程很漫長,一般不易觀察得到。
1.2 瀕危方言與瀕危語
在一些人看來,語言瀕危現象只發生在一些使用人口極少的少數民族語言當中,而漢語方言使用人口多達數億,不可能出現瀕危現象。或者認為某些漢語方言的瀕危以及漢語方言迅速整合趨同的現象只是漢語內部語言調整和標准化過程中的自然現象,不能與少數民族語言的瀕危相提並論,也用不著大驚小怪。
對於第一種看法,我們認為,跟語言瀕危與否直接相關的因素並不是使用人口的數量,而是使用群體的勢力——盡管這二者之間有密切的關系。瀕危語言與弱勢群體相聯系。漢語方言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概念,內部究竟應該如何劃分,劃分到什麼程度算「一種」方言,現在尚無定論。如果把漢語方言當作是一個整體,或即使按現行的辦法分成10 種方言,那麼可以預料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漢語方言不會有「瀕危」之虞。但漢語方言尤其是東南地區漢語方言內部的巨大差異是有目共睹的,所謂「吳語」、「閩語」等等,實際上只能算是「一個方言區」,而不能看作是「一種話」。如果我們可以把吳語區各地的方言看作是「許多種話」的話,那麼馬上就可以看到這些「話」之間人口多寡不一,勢力強弱不等,生命力大小也不同,其中有些「話」已經處於瀕危的狀態或瀕危的邊緣了。當然,我們也承認,在實際操作中,認定瀕危方言比認定瀕危語言要困難得多。
對於第二種看法,我們認為,方言是一定地區人民的交際工具和思維工具,是和一定地區的地域文化相聯系的。因此,跟民族語言一樣,一種方言的消亡,就意味著當地人民世代相傳的那種交際和思維工具的永遠喪失,就意味著當地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的那種載體和重要組成部分的永遠喪失,也意味著人類語言文化的多樣性受到嚴重的破壞。因此,瀕危方言現象同樣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嚴峻課題,值得我們高度重視。當然,由於漢族各地文化既有差異性,又有統一性,改用其他漢語方言或普通話的人並不至於喪失自己的民族文化。在這一點上,瀕危方言與瀕危語言有所不同。
1.3 為什麼會有瀕危方言?
任何一個地方的人都不會停止說話。另一方面,任何地方的方言都具有豐富而完善的表達系統。方言消亡的根本原因,是這種方言的「用途」越來越少,「作用」越來越小,簡而言之,是因為這種方言「沒用」了。在當今的漢語方言中,方言「沒用」的現象越來越普遍和嚴重, 「沒用」的方言越來越多。事實上,與處於同一境地的那些弱勢的民族語言比起來,弱勢漢語方言的處境更為艱難,這主要是出於以下幾個原因:
(1) 語言政策中對方言缺乏明確的規定,方言的語言地位低。
(2) 使用范圍極為有限,如目前學校、公務、傳媒等正規場合一般不允許使用方言,甚至在不少家庭里方言的用途也在減少。
(3) 有言無文,無書面語和書面文獻(粵語除外) 。

二 瀕危漢語方言的幾種類型
2.1 如上所說,由於漢語方言內部的劃分遠未具體化,要認定哪些方言屬於瀕危方言仍然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在目前的情況下,我們也許可以這樣說,「某地的一種話」或「一種某地的話」是瀕危方言。但瀕危漢語方言的具體數量、分布情況以及它們的瀕危程度等等,一時還無法描述。在這里,我們只能大概地歸納一下瀕危漢語方言的類型,並作一些舉例性的說明。
2. 2 目前,最顯眼的瀕危方言是那些使用人口較少、處於強勢方言包圍之中的弱勢方言島,例如筆者所接觸過的九姓漁民方言和浙江的一些畲話方言島。
九姓漁民是我國舊時的一類賤民。他們以浙江省西部三江交匯的建德市梅城鎮(舊嚴州府府治)為中心,主要分布在新安江、蘭江、富春江(七里瀧一段)上,即建德、蘭溪、桐廬一帶。
傳統的九姓漁民在家裡使用船上話,跟當地人交往使用當地方言。今天,真正地道的船上話只有七八十歲的老年人會說。中年人受當地方言影響很大,常常會不自覺地把當地方言的成分混入船上話。青少年主要生活活動在非九姓漁民社會里,他們已經說不好船上話了,而且使用船上話的機會也越來越少。估計再過十來年,船上話就會基本消亡。
絕大部分畲族使用一種接近客家話的漢語方言——畲話。畲族以大分散小聚居的方式分布在漢人的汪洋大海里,如今,他們生活、學習、工作都必須與當地漢人打交道,必須學習使用當地的強勢方言。據筆者觀察,現在分布在浙江省金華、遂昌、雲和等縣的畲族的年輕人使用畲話的機會已越來越少,在一些畲族村青少年已經不學習使用畲話了(如金華縣大坑村) ,在個別畲族村已經沒有人會講畲話了(如金華縣鴿塢塔村) 。如此發展下去,預計這些地區的畲話方言島將會逐漸消亡。
2.3 在兩種方言交界的地帶,如果這兩種方言的勢力不均等的話,一般會發生如下的情況: (1) 強勢方言影響、沖擊弱勢方言,弱勢方言向強勢方言靠攏; (2) 弱勢方言萎縮自身的用途和地盤,逐漸被強勢方言所「蠶食」; (3) 弱勢方言的使用者成為弱勢方言和強勢方言雙語使用者,其中在有些情況下會逐漸向強勢方言單語使用者轉變。在官話方言與其他方言交界的地帶,經常可以看到這種現象。例如原吳語北部與官話交界的地帶,現在有些(如南京一帶) 已經轉變為江淮官話了;在今湘語與官話交界的地帶,有些湘語方言正處於「西南官話化」的過程當中,如湘語西北部

閱讀全文

與徐聞方言公益微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邵氏電影版圖片 瀏覽:307
豐富小電影 瀏覽:442
電影精疲力盡的資源 瀏覽:815
鵝平均圖片環境搞笑電影 瀏覽:469
恆一廣場海曙區橫店電影院 瀏覽:961
英文電影片段30詞 瀏覽:230
電影丟羊多長時間 瀏覽:143
以下放勞動題材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806
孤島驚魂電影圖片 瀏覽:991
十二金剛電影圖片 瀏覽:542
樹枝人電影視頻迅雷下載 瀏覽:167
學電影出國去哪個大學好 瀏覽:119
小麗說電影最新 瀏覽:413
拍電影那個電影是什麼電影 瀏覽:938
看電影哪個app會員更好 瀏覽:220
經歷上海電影網 瀏覽:832
戰狼電影迅雷 瀏覽:186
一部歐洲皇子復仇歷史電影 瀏覽:152
驚濤駭浪電影災圖片 瀏覽:179
宋小寶怎麼不演電影 瀏覽: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