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和我的祖國》是一部電影又是七部電影
我和我的祖國是一部電影還是七部
《我和我的祖國》定檔在2019年9月30日上映,國慶節加上建國七十周年讓這部影片也是未播先火,很多人都看過這部影片的宣傳片,也知道這部電影是由七位娛樂圈中最為著名的導演共同導演的,這也讓很多網友好奇七個導演湊到一起該怎麼去導一個故事。還有網友以為這部電影有七部,其實電影只有一部,不過是由七個小故事組成的,每位導演負責一個故事,每個故事都是建國歷史上的大事件。
電影由七件建國以來的大事件組成,分別是國家成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中國女排奧運三連冠、香港回歸、北京奧運會、抗戰勝利七十周年大閱兵,這些故事每一個對中國都非常的重要,他們見證了中國的發展也記錄了中國發展的歷程,是值得每個中國人都銘記的故事,而這些故事被幾位優秀的導演拍出來,再次加深了觀眾的印象,也引導著觀眾回到了中國剛剛成立的時候。
看這部影片就像是坐上了一輛時間的列車,出發點便是偉大祖國的成立,看看這一路上的風風雨雨以及祖國迅速且穩健的發展,想看看過之後一定會讓人不由得熱血芬騰,感嘆祖國的強大也讓人榮幸自己能夠生活在這樣的國家。以此片當做建國七十周年的賀禮非常應景,在這樣的節日中,也讓平時疏忽與關注祖國發展的人看到祖國的發展,建立心中的愛國情懷。
電影不僅導演陣容強大,明星陣容也十分強大, 所用的都是娛樂圈中非常有名氣而且實力派的演員,她們將每個故事都演繹的生動真實,還原了大事件發生時的場景,用精湛的演技將觀眾都帶入其中,無論從哪個方面看這部電影都值得大家在國慶期間走入電影院觀看。
我和我的祖國電影有幾個故事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由7個故事共同組成。這7個故事背後,都是新中國成立後,那些偉大的可以載入史冊的歷史事件。
電影從這些歷史大事件背後的小人物、小事情著手,從普通人的視角帶我們回顧、見證那些歷史的偉大瞬間。小人物見證大時代,一定更能引起我們的共鳴。
監制黃建新,國內電影界極具威望的人物,很多主旋律獻禮電影都出自他手,或製片或執導。比如《建國大業》《建黨偉業》《建軍大業》,包括現在正在熱映的《決勝時刻》。
總導演陳凱歌,大家再熟悉不過,他還親自執導了7個故事中的最後一個《白晝流星》。
另外6個故事的導演分別是張一白、管虎、薛曉路、徐崢、寧浩、文牧野。他們當中,陳凱歌是50後,張一白、管虎是60後,薛曉路、徐崢、寧浩是70後,文牧野是80後。可謂,老中青三代導演齊聚一堂。
演員陣容就更強大了,幾乎網羅的國內當下老中青少所有一線明星。黃渤、吳京、葛優、張譯、馬伊琍、張嘉譯、周冬雨、惠英紅、任達華、徐崢、佟麗婭、雷佳音、張子楓、宋佳、王千源、歐豪、朱一龍、杜江、劉昊然、陳飛宇、彭昱暢、魏晨、耿樂、姜武、胡軍、梁靜、佟大為……所有名字打出來得有200多字。
接下來,按照7個故事背後歷史事件的時間順序,挨個幫大家做個簡單梳理。
友情提示:心急的小夥伴,可以直接拉到最後,一次性看全7個故事的預告片。
1、《前夜》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
故事聚焦在黃渤飾演的一名工人身上,他要承擔一項艱巨的任務,保證開國大典毛主席摁下電鈕升國旗的萬無一失。
預告中,黃渤一開始就慫了,認為萬無一失保證不了。可這是中華民族重新站立在世界東方最重要的一場典禮,現場幾十萬國人要目睹五星紅旗第一次的升起,容不得半點閃失。
在那個百廢待興、物資匱乏的時代,這項在今天看似簡單的任務,充滿了難以想像的困難。可黃渤還是靠著信念,帶著同伴,想盡一切辦法去完成它。除了黃渤,歐豪、姜武、王千源、胡軍、耿樂、梁靜等出演。《老炮》導演管虎執導。
2、《相遇》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張譯飾演的是一名參與原子彈研發工作的科研人員,因為從事的工作涉及國家高度機密,這些科研人員都必須隱姓埋名。預告中張譯在公交車上遇到了自己的三年都沒有聯系的愛人,卻還要假裝不認識。
3、《奪冠》1984年8月8日,中國女排奧運會首奪冠軍
提到中國體育,就不能不提中國女排。女排精神,直到今天還在鼓舞著一代又一代的國人。
中國女排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更是連奪世界大賽冠軍,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五連冠」。「鐵榔頭」郎平更是成為一代中國人的精神偶像。故事從上海普通市民的視角,記錄女排奪取奧運冠軍的光輝時刻。那個為了讓電視信號更清楚而爬到房頂扶天線的小男孩,最後的鏡頭中還手握著乒乓球拍。
中國的體育就是依靠女排、乒乓球、射擊等項目開始崛起,逐漸成為了體育大國。徐崢導演,並親自參演。吳京、馬伊琍、劉濤主演。吳京扮演了一名乒乓球運動員,不知道是不是長大了的小男孩。
4、《回歸》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
故事圍繞在回歸日零點的那一秒鍾展開。英國認為0點0分0秒之後才降英國國旗,我國外交官決不退讓,必須在那0秒的一刻升國旗、奏國歌。我國這邊,在回歸儀式現場,升旗手、導播等人員緊張有序的准備,並做好了英國拖延時間的准備。最終,《義勇軍進行曲》在1997年7月1日0點0分0秒准時響徹維多利亞港,鮮艷的五星紅旗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冉冉升起。
香港那邊,惠英紅扮演的警察與英國警察做著交接,任達華扮演的鍾表匠熱淚盈眶。這么重要的日子,一秒鍾都不能錯。想想現在香港的亂象,真是讓人感慨。朱一龍、杜江、王道鐵等參演。《北京遇上西雅圖》導演薛曉路執導。
5、《北京你好》2008年8月8日,北京奧運會開幕
2008年,是讓所有中國人記憶猶新的一年。有奧運喜事,也有汶川災難。但那一年絕對是這個民族空前團結的一年。國寶級演員葛優扮演一名北京的計程車司機,他與在家門口召開的這一全球盛世天然有著不解之緣。
故事中葛優得來不易一張奧運開幕式門票,之後他一定遇到了不少人和事,到底他有沒有在現場看成開幕式,答案還要等電影上映來揭曉。導演寧浩,用一種喜劇的方式記錄著一個普通北京人與奧運會的小故事。龔蓓苾、馬書良等參演。
6、《護航》2015年9月3日,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
宋佳飾演一名優秀的女飛行員。她太優秀了,使得她只能在閱兵式時當替補,以防飛行當天任何一個崗位出現問題,她隨時可以頂上。宋佳委屈有情緒,跟男友也一拍兩散,戰斗機才是她的男友。從小就有飛行夢的宋佳,身為一名軍人還是含淚接受了組織安排。
這本就是根據真實人物改編的故事。當閱兵式順利進行的時候,像宋佳扮演的女飛行員一樣,很多替補飛行員都躲在鮮花掌聲背後默默的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佟麗婭、雷佳音、張子楓、王硯輝都有出演,導演是執導過《我不是葯神》的文牧野。
7、《白晝流星》2016年11月18日,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
陳凱歌親自導演的這段故事,好像有著某種浪漫主義情懷在其中,連片名《白晝流星》都如此富有詩意。
探索星空與宇宙本來也是件詩意的事情,但載人航天工程背後卻遠沒有那麼浪漫。它是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的體現,是無數工作人員智慧與汗水的結晶。陳飛宇和劉昊然兩位少年在戈壁灘縱馬馳騁,天空上是從宇宙返回地面的飛船劃出的白晝流星。少年與飛船,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望,那就是回鄉。
中國科技的發展,已經由越來越多的年輕一代獨當一面,承擔重任。科技指向著未來與夢想,它終將要由年輕人來一一實現。田壯壯飾演的老人,正象徵著與兩位少年一代的傳承與交接。真實航天員陳冬、景海鵬也有出鏡。
《我和我的祖國》裡面7個全民記憶的歷史時刻,相信總有一個能激起你的回憶,而記憶中的你那時又跟誰在一起,有怎樣的故事發生呢?
B. 陳凱歌導演的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中七部短片你最喜歡哪一個原因是什麼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中七部短片,與我最有共鳴的是 《相遇》,《相遇》是一個難度頗高的片段。這可以說是全篇表演難度的巔峰——純靠一個演員獨白式的台詞調動觀眾情感。這是一次挺瘋狂的嘗試。從我個人的觀感來說,很棒,但這註定只能被一部分觀眾共鳴。可以預測,對這一段落的評價註定是兩極分化的。而且故事最後任素汐知道張譯死訊的那個段落,情緒調動我有點沒看懂,比如外邊的遊行我看來就有些突兀,這個結局也沒有開放式的結局更能使人回味。
C.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一共分幾個單元
整部電影由《前夜》《相遇》《奪冠》《回歸》《北京你好》《白晝流星》《護航》七個故事構成!
從開始就對70年國慶記錄片有保持時刻關注。幸運的是在映後的主創見面會上,與總製片人陳建新有了一次互動。關於這7個故事為何如此編排順序,黃建新是這么回答的:在最一開始有三種排序方式,分別是倒敘、正序(現在這版)、穿插式。各有各的邏輯,但目前按照時間順序的排列,確實最大程度上照顧到了觀眾體驗。
看完影片之後。我有一種生為中國人的自豪感,更是為能生活在這個美好的時代而感恩。感謝那些為祖國建設而默默貢獻的工作者們,沒有他們也就沒有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而電影《我和我的祖國》真要在這7部分中,選出一個最為精彩的故事的話。那我我還是投葛優參演的《北京你好》一票,因為他真的讓人看到了自己父親的身影。這也是我為數不多會在電影院哽咽流淚的時刻,雖然《我和我的祖國》7大部分都帶給了我不少感動,但還是葛優的出色表演更能打動我的心弦。那你呢?你更喜歡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中,那一個章節故事呢?
D. 《我和我的祖國》分幾個篇章,哪一篇章更好看
我最喜歡的是《我和我的祖國》7個篇章中的《回歸》。《我和我的祖國》其中一個是電影的排版,《我和我的祖國》不是一整個連貫的故事,也並非只有一兩個主角,而且有七個小故事,每一個小故事都提到的都是一些小人物,讓觀眾可以比較容易有代入感,一個個優秀的故事為我們展現了為新中國作出大小貢獻的人。
香港的回歸,讓中國更加完整,回歸祖國的懷抱,是眾望所歸的事情!「讓海風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淚珠彷彿都說出你的尊嚴,讓海潮伴我來保佑你,請別忘記我永遠不變黃色的臉。」70年風雨兼程,大陸和香港始終一路同行,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也一定會是!
E. 觀《我和我的祖國》有感
觀《我和我的祖國》有感15篇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後感怎麼能落下!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觀後感頭疼,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觀《我和我的祖國》有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近幾天我觀看了一部紅色電影:《我愛我的祖國》,這部電影是由多個中國歷史上的重要時刻組成的,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個片段:就是開國大典前的電動升旗裝置的故事。
這個故事講的是在開國大典之前,負責電動升旗裝置的新中國第一代工程師林治遠在開國大典裝備審核時說出電動升旗裝置不能確保萬無一失,於是接到上級通知,指出之前的裝置時間設計與國歌總時間長度不能完全吻合,必須要在明早六點前修改完善,做到萬無一失。林志遠頂著國內首次和上級的超高要求所帶來的巨大壓力,在人民群眾的協助之下,最後完成了阻斷裝置的重新製作,成功將阻斷裝置的材質煉成了鋼。並不顧自身的恐高症,爬到高達21米的旗桿頂端親自進行了安裝焊接,並最終讓國旗順利升空。
從林志遠身上,我們學到了舍棄個人利益、顧念國家榮耀的精神;從人民群眾身上,我們學到了不計個人得失,一心幫助別人的精神。這部影片還講述了第一枚原子彈的發射、香港回歸祖國、抗日戰爭勝利等中國歷史上許多具有深刻意義的重大歷史事件,這些事件中所展示的巨大的愛國主義情懷也都深深打動了我。作為21世紀的少年,我們熱愛我們的祖國,我們更要向無數歷史先輩一樣盡自己所能保衛我們的祖國,只有這樣,才能讓國家變得更加富強!
2019年10月1日,相信在中國的每一個城市、每一條街道都唱著同一首歌——《我和我的祖國》;每個影院也都同步上映著同一部影片——《我和我的祖國》。是的,因為它是主旋律。
上午11:30,當全國人民都在觀看閱兵式時,我和芯磊、柳芸在海口市友誼陽光城為我們的學生站崗。今天,他們用自己精心准備了四個月的民樂曲目作為送給祖國母親70歲的生日禮物——我為祖國奏上新樂章!當《我和我的祖國》那熟悉的旋律響起,現場百餘人揮舞著手中的小紅旗,自覺圍成一圈;各樓層的工作人員也停下手中的工作,站在樓層間,所有的人都自發地和著旋律唱起心中的歌,那一刻我感動得熱淚盈眶。
下午3點,我和子千在影院共同觀影《我和我的祖國》。
這是一部催人淚下的電影,整部電影以日記的形式,給大家展示了七個歷史性的大事件。七個大事件就是七個故事,它們像珍珠一樣串連在一起,給全國人民呈現了新中國這70周年來的歷程。前夜、相遇、奪冠、回歸、北京你好、白晝流星、護航,每一個故事的主題都有著非凡的意義。
記得一周前的課堂,我曾問過孩子們,「你們知道為什麼《我和我的祖國》這部電影的主題曲由王菲來唱?」孩子們的回答多種多樣,其中有同學說:「我認為是因為王菲能唱出新時代的感覺,新中國成立70歲年,既要保留經典也要有現代味。」課上,我用了大致10分鍾的時間給孩子們簡單介紹了這部電影中的七個故事,我相信聽懂的孩子不多,但沒有關系。我堅信,「愛國」不是我們用口號喊出來的,它像一粒種子,無論什麼時候、無論什麼季節,只要有播種,它總會在孩子們心裡發芽並成長。
整部電影,我數不清自己流了多少淚。在《前夜》這個章節中,為保障開國大典國旗順利升起,「林治遠」爭分奪秒排除萬難,只為確保升旗儀式的「萬無一失」。排查工作進行到最後一個環節,固定五星紅旗的旗桿球珠壞了,當蜂擁而來的人群擠上來只為捐出自家的「寶貝」時,我第一次流淚了,不管捐出來的材料能不能用上,但那是每個人都想為祖國盡一點自己的力量、那是每個人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著對祖國的熱愛。當然,最令我感動的還是,林志遠恐高,爬到旗桿一半時他不由自主地停了下來,但聽到時間提醒時,他頂著寒風,艱難地爬上旗桿頂端,焊接好了旗桿球珠。那一刻,我再一次淚流,為了保證新中國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紅旗,林治遠曾立誓「立國大事,必鞠躬盡瘁」,他的確是這樣踐行的。
在《奪冠》中,導演徐崢將女排精神與時代情感緊密結合,故事講述的是35年前洛杉磯奧運會那場激動人心的女排決賽。那時候,胡同里的鄰里們圍在一台黑白電視機前,觀看比賽,為女排喝彩。1984年,中國女排用「三連冠」站穩巔峰,向世界展現中國力量,展示能代代相傳永不言敗的女排精神。
七十年、七個歷史瞬間、七個故事,合在一起就有了一個共同的名字《我和我的祖國》。當電影結束時歌聲響起:「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時,我不由自主地站起來跟著唱完這首歌。透過銀幕,我看到的是:所有的身影都是熟悉的身影,所有的人物都是平凡的人物……然而,每一個平凡的小人物,都用自己的努力和執著追求著他們的大夢想!
國慶期間,我懷著無比興奮的心情,觀看了《我和我的祖國》。
影片講述了七個故事,分別取材新中國成立70周年以來,祖國經歷無數個歷史性經典瞬間。聚焦大時代大事件下,普通人和國家之間,看雖遠實則密切的關聯。
其中這三個故事感人至深,令人盪氣回腸,在我心中久久揮之不去:《前夜》講述的是為保障開國大典國旗順利升起,林治遠爭分奪秒排除萬難,用一驚心動魄的未眠之夜確保立國大事「萬無一失」。《相遇》為研製中國第一顆原子彈,高遠獻身國防科技事業,奉獻了自己的青春和愛情。《奪冠》講述了中國女排在84年奧運會奪冠的故事,中國女排一路過關斬將,最終以3比0戰勝美國隊,奪得金牌。電視機前的觀眾一直守在信號很差的17寸的黑白電視機前觀看女排奪冠的全過程。
這七個片段講述了七個中國發展歷程中重要的事跡,每一個都是值得銘記一生的。這部電影演出了中國70年來的飛速發展,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該了解銘記的。祖國的過去我們不曾參與,但我們應該了解,老一輩是用怎樣的方式愛著我們的祖國。
從新中國的第一面五星紅旗升起到第一顆原子彈的成功發射到北京奧運會開幕到神州十一號飛船的成功著陸。新中國發展了七十年,七十年意味著中國逐漸走向了繁榮富強;在七十載風風雨雨中得到了磨練,在磨練中變得強大,同時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我自豪,我是中國人,我為祖國感到驕傲!曾經,中國是被世界遺忘的國家;現在,中國是大海碧波上面升起來的太陽;是青藏高原上奔跑的駿馬。我的祖國現在是一個各個方面突飛猛進發展的國家,中國人民從此挺起胸來了,漸漸成為一個東方的巨人!我的祖國日益受世界矚目,我的祖國日益被世界瞻仰!
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我們這些祖國未來的接班人要跟上時代的步伐,要求自己具備符合國家棟梁的基本條件。我們要銳意進取,自強不息,艱苦奮斗,頑強拼搏,真正把愛國之心化作報國之行。
祖國,我為你驕傲!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無論走到哪裡,都流出一首贊歌……」每當響起這動聽的歌聲時,我就為祖國的繁榮昌盛感到無比自豪!
《我和我的祖國》這部電影共講述了七個片段:開國大典、相遇、香港回歸、女排奪冠等片段,看完之後,我深有感觸。
開國大典這個片段,說的是1949年的10月1日。在大典的前幾天晚上,那些工作人員日夜苦練,生怕出了一點兒差錯。可唯一緊張的是升旗隊,畢竟這是新中國第一次升起電動國旗。大約中午12點,天安門廣場實施封閉,而升旗隊仍未試驗過一次。無奈之下,升旗隊只好按同樣造形,同樣材料,同樣比例縮小2/3。總算,升旗台造好了,開始試驗了。首先,是音樂的問題,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了一個吹號十分好的士兵。接著,又是阻斷球生銹的麻煩,經過提煉,製造出鋼球,解決了麻煩。
香港回歸是在1997年7月1日,就在前一天,中國和英國正在苦練交接儀式。到了那一天,也就是1997年6月30日深夜23點多,交接儀式開始了,可麻煩來了——英國提前30秒降下國旗。中國人民十分緊張,生怕早一秒或晚一秒。5秒……4秒……1秒。終於,7月1日來了。中國的國旗升起來了!我無比激動與興奮!
電影結束了,我又想起了那首歌:「我的祖國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
前天,姑姑說:「我們去看電影」。我問:「幾點到幾點啊」!姑姑說:「八點到11點。我們吃完飯。爸爸開著車。姑父坐在副駕駛上。媽媽和奶奶和哥哥和妹妹坐在後面。我獨自一個人坐在後備箱里。我們到看電影的地方了。我們到了看電影的地方。我們就去取票了。我們看的是《我和我的祖國》。看完電影後,我們坐在車上,快快的回到老家。到了老家才11點多。姑姑我開著他的車,送我們送到了新家。姑姑和姑父也住到了新家。到了新家。已經12點了。我們好想睡覺啊!洗完臉,我們洗完了。上完廁所。我們就去睡覺了。
國慶期間,我和媽媽一起去看了電影《我和我的祖國》,這部電影講述的是1949年至2016年中的七個小故事——《前夜》、《相遇》、《奪冠》、《回歸》、《北京你好》、《白晝流星》、《護航》,它們分別展現了愛崗敬業、奉獻精神、和諧奮進、分秒必爭、成就他人、拯救迷羊、服務支持的七種精神,展現了中華民族一步一步實現強國夢的艱苦過程,表現了中華人民的赤子之心、深深的愛國情懷。
七個故事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前夜》和《相遇》。開國大典前夜,工程師林治遠為了確保電動升旗裝置能萬無一失,一夜未眠改造升旗桿的旗桿球,並且不顧自己的恐高,兩度爬上旗桿更換,保證了開國大典升旗儀式的順利舉行。林治遠這種精益求精、堅持不懈的敬業精神讓我懂得了勝利是從不斷失敗中取得的。《相遇》中一位普通的核彈研究員高遠隱姓埋名,與女朋友偶然相遇也不能相認,為了阻止一次事故,自己卻遭核輻射犧牲。這種默默無聞的奉獻精神深深地震撼了我,正是無數的中華兒女無私奉獻,才有了今天強大的中國。
《我和我的祖國》是一部愛國電影,讓我們見證了那些刻骨銘心的歷史時刻,激發油然而生的民族自豪感。「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一首熟悉的旋律縈繞在耳邊,它在告訴我們祖國是每個華夏兒女堅實的後盾、棲息的港灣。我愛我的祖國,更愛那些保衛祖國的人民,你們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作為新世紀的接班人,我一定要努力學習,長大後報效祖國,願祖國的明天更加美麗,更加強大!
10月2日晚上,我和哥哥相約到電影院觀看了影片《我和我的祖國》,這部電影用7個小故事,告訴了我愛國不需要做驚天動地的大事,把自己應該做的事情用心做好,盡到自己該盡的責任,完成應該完成的使命,這,就是愛國!
如《奪冠》這個故事中的冬冬,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冬冬家裡有一台黑白電視,它是街坊鄰居飯後唯一的娛樂項目。在女排決賽的這天,街坊鄰居們一如往常早早的來到他家,准備收看比賽,可家裡電視機的天線壞了,最糟糕的是會修天線的爸爸也不在家,為了讓鄰居們觀看到這場精彩的比賽,幼小的冬冬,用自己的胳膊舉起了天線,直到大家觀看完比賽。他汗流浹背、高舉天線的身姿的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腦海里。我想,在冬冬的眼裡,他只是做了一件很平凡的事,只是不想讓來看電視的鄰居們失望而走。此刻的我卻眼含淚水,這小小的身姿比學校教育我向英雄人物學習更讓我感動。愛國!或許就是鄰居們安居樂業、互幫互助的過好每一個小日子;愛國,或許就是公交車上的讓座、馬路上老人摔倒的攙扶;愛國,更或許是愛護學校的花草樹木!
另一個小故事《前夜》也把我深深的感動了。有恐高症的林治遠,為了修好電動旗桿,爬上20多米的旗桿,在風中瑟瑟發抖,回想起當年的歷史條件,他真的是冒著生命危險修旗桿。當五星紅旗升起的那一瞬間,我感動了,尤其是林治遠說的那句話:「我們升起來的僅僅是一面紅布嗎?」是啊,我們升起的絕不僅僅是一面紅旗,而是全中國人民的希望!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平凡的人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就不平凡了。
現在的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初中生,我想,我的使命就是努力學好知識,積極鍛煉身體,跟同學友好相處。這,難道不是我現在的愛國宣言嗎?
今天我看了國慶大片《我和我的祖國》。這是一部讓人感動又自豪的電影。影片講了七個愛國故事,有普通人的也有幕後英雄的。我最喜歡的是第一個故事「前夜」。
故事講了為了保證國旗順利在開國大典上升起,工程師徹夜不眠,人民同心協力克服重重困難,最終在1949年10月1日,五星紅旗在全世界面前冉冉升起。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國旗不只是一塊紅綢布,它凝聚了多少中國人的鮮血,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驕傲。國旗代表著祖國的榮譽,人民的信仰,中華民族的尊嚴。
在那艱苦的歲月中,大家一心為了一個目的:讓國旗成功地升上去。這就是告訴全世界我們中國是不會倒下的,中國人是不會認輸的。無論有多困難,我們都能戰勝它,因為我們堅信,辦法總比困難多。只要我們同心協力就一定會取得勝利。新中國成立了70周年,中國人創造了無數奇跡,也是世界和平的堅定擁護者。我們能夠安心生地生活是因為不管走到哪裡,祖國都會保護你。有強大的祖國,才會有幸福的人民。
電影結束時耳邊響起那首歌曲,久久回盪在我心裡:「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不管我走到哪裡,都留下一首贊歌……」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周總理這句話十分震撼人心,他立志要為祖國的建設讀書,這是多麼偉大的志向啊!如今,中華真的崛起了,而且在各個方面的發展遠超大部分國家。從1949年到2019年,祖國僅用了短短70年時間,就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立足於整個世界的前端。那麼這70年,祖國又經歷了何等歷史的重要事件呢?《我和我的祖國》這部電影就向我們講述了祖國所經歷的7個大事件。
在《前夜》的這一部分,負責設計升旗方面的林治遠需要保證在開國大典上,毛主席按電鈕升旗時的萬無一失。可是在廣場做的實驗還不到5次。林治遠和他的同伴就按三分之一比例縮小了天安門廣場的電力裝置和電動旗桿做試驗。中途多次遇到困難,但在父老鄉親的幫助下都克服了。沒想到的是,在實驗途中,停穩國旗的阻斷裝置球壞了,也傳來了國旗被捲入裝置的消息。這種裝置要想讓它堅固,必須加入三種稀有金屬,使它成為鋼。林治遠的助手立馬爬上屋頂,用大喇叭尋求街坊鄰居的幫助。當他們快陷入絕望時,陸陸續續有群眾過來捐材料:「同志,捐東西的往哪走啊?」「捐材料的是這兒嗎?」「我這個眼鏡能捐嗎?」
一位清華大學的教授把實驗室僅有的一塊實驗材料樣本,鄭重地交到林治遠他們手上,讓他們製作阻斷裝置。我十分欽佩這位教授,竟然捨得把這么珍貴的樣本捐出去,這是多麼慷慨啊!
林治遠製作好裝置後,不顧一切直奔廣場。阻斷裝置需要焊接到旗桿頂部,在場只有林治遠會焊接,但他恐高,硬著頭皮爬到一半就停了下來,經過同志們的鼓勵後才爬上頂端,成功焊接裝置。爬到近30米高的旗桿焊接裝置,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啊!林治遠為了祖國的榮譽,克服了恐高,我真心為他點贊,也為開國大典所有的工作人員點贊!
《回歸》這部分也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中國代表要求,中國國旗應當在7月1日0時0分0秒升起。升旗手需要做無數次升旗訓練,每一次拉的長度都必須一樣,而且全程不能抬頭看一眼。在香港回歸的儀式上,流程先是慢了20多秒,隨後又快了10多秒。升旗手等待著,耳朵豎起來聆聽。聽到國歌就要升旗,非常考驗他的反應力。時間一到,伴著雄壯的國歌,五星紅旗徐徐升起。時間正好是0時0分0秒!這一刻,我也打心底為他們高興,為祖國自豪!
除了《前夜》和《回歸》,《相遇》為我們講述了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的故事;《奪冠》為我們展現了中國女排非凡的風采;《北京你好》帶給我們一個盛大奧運會開幕式;《白晝流星》讓我們見證了中國航天的發達;《護航》則讓我們見識到大閱兵中默默無聞地備飛。這些,都是祖國崛起過程中的大事件。這部電影帶我們見證了祖國的崛起,見證了祖國的強大!
今年,是20xx年,是新中國成立的第70周年,今天,是個普天同慶的日子。
過去的70年裡,中國從一個任人欺辱的貧貧國家發展成了一個經濟大國。過去70年裡,中國從一個閱兵時需要向別國買禮炮的國家變成了一個軍事國家。
70年前,沒人會想到中國能在短短的70年裡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如今,別國的人們依然驚嘆於中國的成長速度。
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都是那些支撐祖國的.人的汗水和那些為我們征戰四方的人的鮮血換來的。
我為中國感到驕傲,更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自豪!
在沒看到這部電影時的前幾天,都已經在電視上看到它的宣傳片了,心裡有點急切的想看到這部愛國電影。
《我和我的祖國》這部電影分了7個故事來講述新中國成立70年來的奮斗歷史。其中最讓我感動的就是《奪冠》,講述的是中國女排,說起中國女排,讓我想起了最近一次郎平指導接受采訪時表示:「只要穿上帶有中國的球衣,就是代表祖國出征」「為國爭光是我們的義務和我們的使命」「我們的目標都是--升國旗,奏國歌!在國際大舞台上「升國旗,奏國歌」,為國爭光,激盪著中國力量堅定前進。
我的目標是做新時代的接班人,努力學習,做為一個中國人而驕傲自豪。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10月1號上映了《我和我的祖國》這部電影。
這部電影是由七位導演分別取材新中國成立70周年以來,祖國經歷的無數個歷史性經典瞬間,中國從千瘡百孔到強起來,講述普通人與國家之間息息相關密不可分的動人故事,聚焦大時代大事件下,普通人和國家之間,看似遙遠實則密切的關聯,喚醒全球華人在這70年來的回憶。影片觀看過程中,不少幹警熱淚盈眶、不少老紅軍熱淚盈眶,大家紛紛表示非常震撼,為祖國點贊,為我們偉大的祖國感到驕傲,為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全新的時代而自豪,為自己是一名中國人而自豪。
總有那麼一些人,付出了青春,驚艷了時光,在歷史的本子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題記
《我和我的祖國》這部電影包含了七部短片,分別為《前夕》、《相遇》、《奪冠》、《回歸》、《北京你好》、《白晝流星》和《護航》。其中,我對《前夕》印象尤為深刻。
這個故事的開頭是所有的人都在為開國大典做准備。天安門廣場旗桿設計安裝者林治遠負責的電動升旗裝置因為缺乏實驗,並不能保證在升旗的時候萬無一失。但是廣場已經封閉,想要在廣場實驗是不可能的。於是,林治遠製成了一比三的模型,來盡量還原廣場的樣子,看會遇到哪些突發情況。不料,在實驗的過程中,林治遠困難重重,突然又發現旗桿頂部的阻斷球由於材料問題,容易在發生碰撞時碎掉。當下,又沒有製成阻斷球的材料。眼看著實驗離驗收只有一個小時了,林治遠坐在那,整個人好像喪失了活力一般。
這時,梁昌壽舉起喇叭在屋頂上喊:「誰家有含製作阻斷球的材料?」可是卻無太大反應。正當林志遠心灰意冷時,就聽見遠遠傳來十分嘈雜的聲音,原來是聽到廣播的群眾們拿著家裡所有可能製成阻斷球的物品紛紛從家裡趕來,有拿孩子長命鎖的,有拿煙斗的,還有拿收音機的……
在大家的幫助下,林志遠重新製成了阻斷球,並冒著恐高的危險,毅然決然地爬上了旗桿,將阻斷球裝置好。完成的那一刻,眾人懸著的心終於放下來了。
劇中,林志遠的一句話令我印象深刻:你以為升起來的僅僅是一塊紅布嗎?二十八年革命,兩千萬人犧牲,換來的紅旗。我們能做的只有四個字———萬無一失!是啊,這些人經歷的故事背後,敘說的是我國這些年來的發展歷程。從開國大典到現在,中國不斷地發展,努力變強大。從以前任人宰割的中國,發展成了如今在世界有一席之地的中國!
我很喜歡一句話: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從古至今,總有一群人願意為了祖國大業而奉獻自我,為了守護國家而犧牲自我。他們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們要明白國家利益大於個人利益,沒有國,哪來的家!
今天早上,我和爸爸早早的起床了。我們吃過早餐,就來到了電影院,觀看《我和我的祖國》。在電影開始之前,工作人員給我們每人發了一面小紅旗,我無比激動,等著電影開始。
電影記錄了中國偉大的時刻,從1949—20xx新中國發展了70年,70年意味著中國逐漸走向了繁榮富強,意味著中國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歲月。在70載風風雨雨中得到了磨練,從磨練中變得強大,同時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我身為新中國小學生,為祖國的日新月導感到無比自豪。我要好好學習,將來為祖國的建設添磚加瓦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和我的祖國》這部電影裡面一共有七部小電影,其中的每個人都有無私、勇敢、堅強和永不放棄的精神。
其中有中國第一次升國旗、第一個原子彈爆炸成功和香港回歸祖國等七部小電影,我看完這七部小電影之後,我為祖國為榮、我為祖國自豪,我為祖國的強大而高興。突然我心中有一種強烈的責任感。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中國第一次升國旗這這一部小電影,我最喜歡其中一個叫林治遠的人,他是天安門廣場旗桿設計安裝者,他還不顧危險爬上了超級高的國旗桿,更何況他還有恐高症,他真是太勇敢了!我一定要向他學習!
這七部電影都很有意義,大家一定要看一看哦!
;F. 我和我的祖國電影
《我和我的祖國》是由陳凱歌、張一白、管虎、薛曉路、徐崢、寧浩、文牧野聯合執導,黃渤、歐豪、張譯、周冬雨、劉濤、韓昊霖、樊雨潔、吳京、馬伊琍、杜江、惠英紅、朱一龍、王洛勇、葛優、王東、馬書良、田壯壯、江珊、劉昊然、陳飛宇、韓東君主演。
演繹7組普通人與祖國大事件息息相關的經歷,以小人物見證大時代,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片。
G. 你知道《我和我的祖國》有幾個故事嗎
我認為有七個故事,《我和我的祖國》是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電影,是由七大名導聯手7個小電影,七位導演分別取材新中國成立70周年以來。祖國經歷的無數個歷史性經典瞬間。講述普通人與國家之間息息相關密不可分的動人故事。
最後一個故事是由文牧野執導 宋佳、佟麗婭主演的《護航》故事講述了2015年9月3日 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式期間,作為最優秀、也是最全能的飛行員宋佳 在閱兵式上作為後備飛行員的故事!不得不說,作為7位導演中最年輕的一名導演,文牧野的《護航》收尾得相當成功!而且他將這群女飛行員拍得巨帥無比。
H. 《我和我的祖國》的姊妹篇是那部電影
姊妹篇是我和我的家鄉
I.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7部短片中,你覺得有哪些精彩之處
首先我個人認為最精彩的就是徐崢導演拍的《奪冠》,他採用的拍攝手法非常的特殊,運用時間的軸線來讓大家感受到不一樣的共鳴感,尤其是女排奪冠的那一刻,我看的雞皮疙瘩都起來了,非常的精彩。這部短片或許並不是很出眾,但是卻令我印象深刻,在小弄堂里的兩個小朋友的情義,鄰居間的情義以及一起觀看女排的場景,瞬間把我們拉回了那個時代當中,讓我們一起感受這種勝利的喜悅。
其餘的《護航》精彩之處在於鏡頭的轉換很棒,故事其實我記不太清了;《相遇》我認為最精彩的地方就是張譯和任素汐兩個人對視的眼神,實在是太棒了,沒有任何語言的演技最感動人心;至於《白晝流星》,我覺得場景過於龐大,可結局不盡人意,有一個很棒的故事線,卻沒有拍出想要的效果,不過騎馬奔騰的場景還是挺精彩的。
J.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七部短片中你最喜歡哪一個短片為什麼
我最喜歡《回歸》這個短片,見證了祖國繁榮富強的過程。不得不承認,當初《我和我的祖國》發布海報的時候,我習慣性會覺得,這不過是一部在國慶黃金周的固定節目,應該也沒啥可聊的。但當曝光的信息越來越多,才知道這部電影是由七位老中青三代導演,來執導七部小短片,這些短片背景,分別會放在祖國70年來值得紀念的時刻,影片這樣的組成結構,也勾起了我的好奇心。
片中的平行主角太多,有修表師傅,有警官,有談判升旗負責人,有升旗手,每個人都想深入,但都蜻蜓點水,且不說短片時長有限,就算是一部完整的電影時間,這么多人物看不到主次,也是一個不小的問題。不過影片時間的主題概念很吸引人,修表師傅是代表歲月情感時間,談判升旗負責人代表重大歷史時刻時間,升旗手代表物理精準時間,三個時間最後匯集到一點,如同時間一樣精準。而且當羅大佑版本的《東方之珠》響起時,可以說很意味深長了。希望以後能拍出更多更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