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李冰冰在《我願意》中飾演誰
李冰冰在《我願意》中飾演唐薇薇。
李冰冰,1973年2月27日出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五常市,1997年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本科班。
2000年因主演電視劇《少年包青天》而被觀眾所知,並主演電視劇《機靈小不懂》,憑電影《過年回家》獲得13屆新加坡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獎。2004年李冰冰先後參演電影《獨自等待》和《天下無賊》,憑借角色劉榮和艷賊小葉分別入圍金雞獎及百花獎女配角。2005年主演電視劇《八大豪俠》。2007年憑借電影《雲水謠》獲第12屆中國電影華表獎最佳女主角;次年獲得第29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主角。同年,李冰冰成為萬寶龍品牌珠寶亞太區代言,因此成為第一位代言國際奢侈品的華人女演員。2009年《風聲》中的飾演李寧玉一角,榮膺第46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同年,她成立個人公益品牌L.O.V.E,發起並參與了諸多環保活動。2010年起她成為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首位中國籍全球親善大使;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全球大使;國際氣候組織「百萬森林」亞太區大使等。2012年擔任上海國際電影節評委,年底簽約美國經紀公司UTA。2013年初擔任國際奢侈品牌Gucci全球代言人,這是華語演員第一次擔任國際一線奢侈品牌的代言人;主演《生化危機5》 ;《變形金剛4》,擔任第五十屆金馬獎決審評委。
⑵ 五常的社會
1959年6月,成立五常市農機科學研究所。所址在五常市城,所內設有水田機械、旱田機械兩個組。全所12人,8名科技人員,其中工程師1名。主要任務是研究改革農具和推廣機械化農機具。
1961年成立五常市農業科學研究所,所址在五常市城,1963年撤銷。1978年重建,所址在營城子鄉境縣第三良種場果園內。1979年遷到五常鎮南郊第一良種場西院。1984年並入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所內設有植保、土肥、作物栽培、育種4個組,全所共9人,農藝師4名。任務是為當地、當前農業生產服務,試驗、示範、推廣相結合,以試驗為主,研究試驗作物栽培、植物保護、種子、土壤肥料等方面的農業生產新技術。
1978年9月,成立五常市工業科學研究所,所址在五常市城,隸屬縣工業科領導。1984年1月,縣經委與縣工業科合並後改為經委技術股。同年6月恢復五常市工業科學研究所,為副科級單位。主要任務是研製名優產品和產品開發以及設備改造、引進新技術。
1983年初,縣相繼成立了農業、水利、畜牧、林業、多種經營、工業交通、食品發酵、醫葯8個科學技術專業組。
1985年,五常市各工廠、企業共設有技術科室,190個科技小組570個。農村各鄉,鎮,全部建立了農業科學技術實驗站,村有農業科學技術室,屯有農業科學技術組,經常開展群眾性的科學實驗活動。從1983年至1985年,五常市各學會、科研單位、工廠企業等科技組織共舉辦技術訓練班241次,技術表演108次,技術交流469次,經驗交流112次,參加人數達3萬餘人次。 清代的教育,實行的是封建主義禮義教育,啟蒙學校是私墊。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在今拉林鎮建立第一座官學堂,五常建廳後,又在縣城(今五常鎮)設立兩處學制2年的教育公所。
中華民國時期,實行資產階級民主教育。官辦學堂(國民學校)雖然已在五常市普及,但私塾、義塾仍與官學堂並存。
偽滿洲國時期,推行的是殖民主義奴化教育。當局為強制實施奴化教育,嚴令取締私塾、義塾,各學校一律增加日語課。1945年九·三光復時,因戰亂學校曾一時停辦。
1946年1月,民主政府成立之後,在各界人民的支持下,學校陸續開學,私塾、義塾也陸續開課。學校以新民主主義教育為內容,私塾、義塾仍以傳統內容授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以社會主義教育為教材主要內容,教學科目不斷調整,公辦、民辦教育迅速發展,學校網點布局日趨合理,私塾均自行停辦。
20世紀50年代初期,隨著中小學教育和成人業余教育的發展,幼兒學前教育的幼兒園也在城鎮相繼興起,並迅速普及到五常市農村,很多村屯辦起了幼兒班。文化大革命中,五常市教育事業遭受嚴重催殘。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教育事業又在改革中茁壯成長起來。
2009年投資1115萬元新建5所教學樓、維修18所學校的校舍;示範性高中建設得到加強,職業教育模式不斷創新;2009年我市參加高考人數創歷史之最,進入重點院校分數線達345人,比上年提高15%,其中,超600分人數達70人。 建國前,五常市文化事業很不發達。文娛活動只限於年、節或農閑時。
五常市的刀刻掛錢、窗花剪紙、書寫對聯、描龍畫鳳、針織刺綉等民間藝術久傳不衰,一直承襲至今。
1946年縣民主政府建立後,設立了文化管理機構相繼成立了文化館、新華書店、電影院等,並逐漸將私營劇院收歸國營。文化工作者也由當時的幾人發展到幾十人。
到1985年文化工作者已達300餘人。影院、劇院、文化館(站)、新華書店、圖書館(室)遍及五常市各鄉、鎮,部分村還有文化室、俱樂部和電影放映隊。文化活動已由過去單純的二人轉、大鼓書、扭秧歌發展為篆刻、書法、美術、攝影、音樂、戲劇、舞蹈、報刊、文學創作等多種門類的綜合文化體系。國營、集體的文化事業有了新的發展,個體辦的文化室、圖書室也紛紛涌現。
2009年,五常市共有文化管理機構1個,文化館(站)12個,音像娛樂場所57處。電視轉播台35座,發射機動率4038千瓦,衛星地面接收站102座,電視覆蓋率達100%,24個鄉鎮全部實現了有線收視,入網戶達3.8萬戶。 1958年並鄉建社,各人民公社先後建立了衛生院。
1958年至1960年,五常,拉林,山河3鎮分別建立了集體所有制的鎮醫院,1972年6月改稱鎮衛生院。
1962年11月,五常鎮醫院一分為三,成立了五常鎮衛生聯合醫院、五常鎮朝鮮民族衛生所和五常鎮牙病防治所。將長山衛生院轉為集體所有制單位。其餘6個全民所有制公社衛生院的「三權下放給各公社。
1968年經省衛生局批准,將小山子、山河屯,衛國、沖河4個衛生院改為地區醫院。
1969年將五常鎮朝鮮民族衛生所、五常鎮牙病防治所合並到五常鎮醫院。
1971年在新劃分出的營城子、保山兩個公社分別建立了集體所有制衛生院。
1975年將五常鎮牙病防治所行政歸鎮領導,仍屬集體所有制單位,於1978年將三權收歸衛生科。
1978年至1979年撤銷衛生院的革命委員會,實行院長分工負責制。1984年機構改革,原各公社衛生院改稱鄉衛生院。小山子公社改建鎮制,將小山子中心衛生院改稱小山子人民醫院。
其他醫療單位: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縣內的工礦事業、企業單位多數建立了職工醫院(所)。1952年,建立1處商業衛生所和2處工業衛生所
1956年,五常、拉林、山河中學及拉林師范建立學校醫務室。
1963年,五常糧庫、米廠、酒廠、運輸公司、木工社、鐵西砂廠、建材廠、房產等企業建立衛生所。
1970年,省兒童醫院、結核病防治所等單位在背蔭河建立聯合醫院(稱六二六醫院),1972年轉交給背蔭河衛生院。縣屬職工醫院有五常紡織廠職工醫院。至1985年工業及其他各種醫療單位有42處,醫護人員431人(衛生技術人員347人)。村衛生所391處,醫護人員745人,聯合診所8處,醫護人員19人,個體開業醫117人。學校校醫4人,專職保健教師3人,兼職保健教師149人。
2009年,五常市各種衛生機構發展到35個,擁有病床1034張,在崗專業技術人員1555人。農村衛生所251個,從醫人員1403人,五常市個體診所45個,民營醫院1家,床位20張。
⑶ 黑龍江的演員有哪些
1、孫紅雷——哈爾濱人
2003年的時候孫紅雷回哈爾濱參加一檔電視節目,正好那期我去現場看了。了解了一些他在成為演員之前的事情。還沒去中央戲劇學院學習前,孫紅雷在哈爾濱就是一個小有名氣的演員了,但那時他是以唱歌和跳舞為主。而且在某一年還上過黑龍江電視台的春晚呢。偶然機會遇到趙連甲(小品演員《懶漢鄉親》里的那個村長),受他的提醒才去報考央戲。之後的一些故事相信大家已經都知道了吧!當時現場他還跳了一段,真的很好看。後來在電影《七劍》的首映禮上還和甄子丹飆了一場舞蹈呢!孫紅雷是我非常喜歡的演員之一,最近還在看他新作品《落地,請開手機》也不錯哦!
2、李冰冰——五常人(哈爾濱下屬的市)
五常以大米聞名,而自李冰冰成名後則成為當地又一個值得驕傲的資本。最早看到李冰冰的作品是在《機靈小不懂》里和張衛健飾演一對歡喜冤家。誰料後來居然越來越出名了,先是鄭秀文、古天樂合演的《百年好合》,然後是楊紫瓊的《飛鷹》,杜琪鋒導演的《蝴蝶飛》,馮小剛導演的《天下無賊》,到現在和成龍李連傑主演的《功夫之王》。前途不可限量啊!
3、趙文卓——哈爾濱人
記得看過一篇報道說他家在哈爾濱時是在道里區的一個小區,離防洪紀念塔不太遠。小時候就開始習武,在獲得全國武術冠軍後,被香港導演徐克看中,到香港拍電影並且和梅艷芳還傳過一段戀情。曾經拍過很過口碑不錯的電影,《黃飛鴻》系列等。現在已經娶了同樣是東北的演員的女孩為妻了,就是《東北一家人》裡面的牛小鈴。最近幾年趙文卓已經很少有象樣的影視作品了。還是喜歡他的動作電影,希望從美國回來後,能拍出好電影吧!
4、周曉斌——齊齊哈爾人
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在去央戲之前在齊齊哈爾話劇院就做過多年的演員了。看他的戲感覺不做作,很自然,不像其他電視劇裡面說著一口生硬的東北話,硬裝出來的。最早看他的一部電視電影作品是《公雞打鳴母雞下蛋》,他在裡面演的是一個一心想當村長的農民,結果最後還是被老婆(閻妮)給當上了。記得那時我好象在上高中吧,和家人看的時候幾乎都樂噴了。在之後讓周曉斌成名的應該是《炊事班的故事》裡面的大周了,他將那個憨厚、又充滿智慧的東北粗曠大漢,演繹的粗中有細。值得表揚!而且還演出過《結婚十年》、《房前屋後》的電視劇。
5、孫悅——哈爾濱人
她的成名之路很多人都已經知道了。當年為了拍攝《祝你平安》的MTV花光了哥哥准備結婚的4萬元錢,結果就此走紅全國。在這之前孫悅還在電視劇《年輪》裡面演一個小情人吧!有一年出專輯《哭泣的百合花》回哈爾濱宣傳,我有機會參加了她的新聞發布會,那時就感覺她真的很瘦,和電視上差不多有點大大咧咧的感覺,結束時還送一張紀念版的CD給我。現在已經成為媽媽了,替她幸福!
6、張國強——佳木斯人
如果沒有《士兵突擊》相信沒有人會認識他,一個平凡的演員。但是「老七」卻讓我們記住了這個可愛的連長。妹妹的一個同學參加《藝術人生》之《士兵突擊》那期節目後回來說:當天的影迷屬張國強的最多,節目結束後的合影就完全看出來了。期待他會有更多更好的作品!
7、張譯——哈爾濱人
和張國強一樣都是憑借《士兵突擊》被廣大觀眾所喜歡的,相信很多女孩都會願意找個史今這樣的人做男朋友或是老公的吧!然而在《喬家大院》里也有他的演出,有個叫長順的角色就是他演的,不過我是想不起來了。
8、韓庚——牡丹江人
一個在韓國發展的中國人,而且還是一個發展的不錯明星。和東方神起、神話等組合齊名。《魯豫有約》采訪過他,應該是在一次歌唱比賽時被韓國公司發現的,然後去那裡學了好些年,之後和其他成員組成一個我叫不上名的組合。最早他應該是學民族舞蹈的,而且現場還秀了一段,的確不錯。在外國發展的中國藝人不容易啊!希望他前途光明吧!
9、黃宏——哈爾濱人
1990年元旦晚會憑借小品〈超生游擊隊〉而紅遍全國,不過他的本專業好象是學相聲吧!將近20年的時間里在春晚的小品舞台上除了趙本上無人能撼動黃宏的喜劇明星的地位。近些年來也開始拍攝電視劇和電影了比較有影響的是〈二十五個孩子和一個爹〉。
10、任泉——齊齊哈爾人
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憑借電視劇〈少年包青天〉當中的公孫策而走紅,然而之後卻鮮有能讓人記得住的作品了。直到去年的〈集結號〉才讓人們又認識了一次任泉,雖然只有短短幾分鍾的戲份,但是留給人的印象卻是深刻的。
11、呂小品——伊春人
呂小品1971出生在黑龍江省伊春市,後在哈爾濱讀小學,1985年隨父母來到北京,1991年考上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因成績優秀四年連獲一等獎學金,並於1995年畢業並留校任教。後加入英氏影視,執導並參演了近千集情景喜劇。表演作品有電視劇《候車大廳》、《北京愛情故事》、《中國餐館》、《網蟲日記》、《閑人馬大姐》、《東北一家人》等。離開英氏影視後執導了《都市男女》,《巴士警探》,《好市多多》,《有事您說話》,《洪湖赤衛隊》等影視劇。2006年5月拜津門相聲大師李伯祥為師,學習相聲藝術。個人比較喜歡《東北一家人》裡面的牛小偉。
12、李穎——哈爾濱人
同樣是因為出演〈東北一家人〉當中的婷婷(牛小偉的老婆)而被人們所記住的,之前在1995年—1997年簽約香港無線電視台為TVB合約藝員,並且曾經在古天樂主演的〈圓月彎刀〉中扮演過角色,也在其他的電視劇中跑過龍套。其他的就不是很清楚了。
13、李天華——阿城人
阿城是元朝的都城,至今仍保留許多當時的古跡。李天華算是阿城走出的一個明星了,然而能被人們記住的卻只有〈七天七世紀〉和〈寒侯鳥〉這兩首歌了。很長時間都沒有他出新歌的消息了。
14、程煜——哈爾濱人
曾經是哈爾濱話劇院的演員,因主演電視劇〈美麗的田野〉中的徐大地而走紅,之後又演過許多有影響力的電視劇。反響都不錯,最近在〈交通警察〉中也有出色的表演。
⑷ 三綱五常中人的本體是什麼
三綱: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五常:指仁、義、禮、智、信。
⑸ 五常人不給我錢打那個電話
這個如果是有欠條,或者說是你打工的時候,他沒有給你工資。你可以去當地的勞動局去告他的。
⑹ 張健 原名宋密秋 傳黑龍江五常人 《雲數貿》創始人,想人肉下此人真實來歷 ,何許人也
張健已被泰國警方拘捕,武漢警方也在通緝他,中國警方在2014年10月23日,通過中國駐泰國大使館向泰國警方提出緝拿、遣返宋密秋(張健)及其同夥的要求。2014年10月30日,張健落網。
⑺ 南京人喜歡吃哪裡的大米
五常大米 說五常,道五常,五常最著名的當是大米。五常在黑龍江省的最南部,距離哈爾濱120公里左右,屬於哈爾濱管轄的一個縣級市,面積7512平方公里,是全國最大的水稻田超百萬畝的縣級市之一。國際權威人士說,在同緯度地區五常的水稻第一位。接受我采訪的是五常市副市長閻中,五常市農業局局長、「綠辦」主任吳景福和市農委副主任王文彥。五常人向我揭開了他們種植水稻的深厚的底蘊。
五常市地處黑龍江省南部,屬於中溫帶大陸氣候,無霜期140天,平均年降水量608毫米,年日照2629小時。溪浪河、拉林河、牤牛河貫穿全境,水系縱橫。充沛的日照,天然河水灌溉,加上種植的成熟期長的優質晚熟品種的水稻,使五常大米與眾不同的特點。
五常大米受產區獨特的地理、氣候等因素影響,干物質積累多,直鏈澱粉含量適中,支鏈澱粉含量較高。由於水稻成熟期產區晝夜溫差大,大米中可速溶的雙鏈糖積累較多,對人體健康非常有宜。五常大米成飯食味 清淡略甜,棉軟略粘,芳香爽口,飯粒表面油光艷麗, 剩飯不回生,是百姓餐桌上的首選。
五常大米顆粒飽滿,質地堅硬,色澤清白透明;飯粒油亮,香味濃郁,是日常生活中做米飯的佳品。五常大米素有「貢米」之稱。
五常是從1835年開始種植水稻的,距今已有165年的歷史。「綠辦」主任吳景福局長介紹說,五常是從1993年提出綠色戰略口號,率先舉起水稻這面「大旗」,樹綠色食品的品牌。當時五常有130萬畝稻田(現在有160萬畝),提出的口號是:百萬無公害,10億精加工,佔領大市場,富裕老百姓。他們先從3個鄉抓起,規范綠色食品的生產流程,對水稻加工進行立項,到1994年10月就開始使用國家綠色食品的標志。此後,綠色基地不斷擴大,1995年30萬畝,如今已達60萬畝。同時形成具有相當規模的大米精加工的3條生產線,年加工量15萬噸。最具品牌效應的優質大米為「五優稻一號」、「五稻三號」和「富士光」。大米的色彩又是那麼的絢麗多彩:白的晶瑩剔透,黑的閃著泥土的光澤,綠的更是青翠欲滴。東北大米數五常為最,五常大米的名聲播揚全國。然而,令五常人煩惱的事也接踵而至,市場上不是五常的大米也掛起了五常大米的牌子,假冒五常大米隨處可見,最終導致五常的大米積壓在糧倉里。五常人無奈笑嘆:名牌好辛苦!他們多麼希望全國人民都能吃到真正的五常大米啊!
正是五常大米的優勢,使五常出現了不少鍾情於這片黑土地的新的「庄園主」。如今,五常的稻田全部分到農戶家,自己投入,自己管理,優勝劣汰,大則越來越大,小則日益萎縮。外出打工的,出國掙錢的,都把稻田轉包給了大戶。規模較大的農戶擁有稻田150畝以上。我在副市長閻中的陪同下,走向大田,走向農家,采訪了五常鎮新村村張瓦房屯的孫光浩。這位朝鮮族農民一家5口,1983年開始種地,10年後面積越來越大,現在成為擁有約260畝水稻田的「庄園主」。38歲的孫光浩高中畢業後考入航空學校,到部隊當過飛行員,轉業後就回農村種田。我采訪他的時候,他正在稻田裡收割。在金燦燦的稻浪中,孫光浩駕著聯合收割機,那沙沙作響的收割脫粒聲分明奏響豐收的樂曲。他種的全是優質稻,最忙時一天雇20來個勞工。除去投入及各種費用,孫光浩一年能賺5萬元左右,這個數字在當地可謂是大戶了。普遍來說,五常的農民要比五常城裡人富。鍾情於黑土地的孫光浩就這么腳踏實地用自己的勤勞播種「綠色」,播種希望。
握別孫光浩之後,副市長閻中告訴我,五常除了大米這個綠色食品的名牌之外,山產品的資源也特別豐富,山野菜、山野果、山葯材以及菌類等綠色食品有幾百個品種,就連低度古泉酒也於1995年成為全省白酒類產品中首家獲綠色食品使用標志的綠色名牌產品。在我與閻副市長話別的那一刻,他誠懇地告訴我,五常市百業待興,視投資者、合作者為上帝,視引資者為功臣,希望通過上海的新聞單位為五常的經濟發展作貢獻。 在剛剛結束的第二次中國名牌產品評選活動中,五常綠風優質米開發集團有限公司生產的「五常牌」大米被評為中國名牌產品,成為目前中國僅有的7個大米名牌之一,也是我市唯一的中國名牌大米產品。
據了解,中國名牌產品評選活動是由國家質檢總局和國家名牌戰略推進委員會共同組織的,是中國最具權威性的名牌產品評選機構。
五常市是我國著名的大米產區,其良好的自然環境、悠久的種植歷史及先進的生產技術,造就了五常大米的優良品質。為充分發揮五常大米的品牌優勢,五常市於1999年成立了大米協會,同時組建了大型產業化龍頭———綠風優質米開發集團。大米協會依法注冊了「五常大米」產地證明商標。2001年,五常市開始整合稻米資源及品牌,凡是在五常劃定產區所產稻穀,集中打「五常大米」一個品牌,根據不同品種,分別注冊「五常大米」、「五常香米」、「五常糯米」和「五常黑米」四個商品名稱,同時對全市稻米產業實行規范管理,從而使「五常大米」產生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2003年,五常大米商品量達4億多公斤,每公斤比其他大米售價高出0.12元,稻農增收5000多萬元。
據悉,「五常大米」成為黑龍江省第一個證明商標。為依法制止商販假冒「五常大米」現象,五常市大米協會在哈爾濱市工商局指導下,於1997年向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標局申請注冊可保護原產地名稱的證明商標,2000年得到受理,今年7月21日獲正式核准注冊。
據介紹,根據產品的品質特徵,國家工商局商標局對「五常大米」證明商標使用地域作了明確劃定:溪浪河、拉林河流域至紅旗鄉西城子村以東,葦沙河以
西,磨盤山以北,碩大戶山以南。這個范圍覆蓋了五常市150萬畝大米產區。
目前,五常市具備使用「五常大米」證明商標條件的大米加工企業共446家。為確保該商標使用中不失控、不挪用、不流失,大米協會指定廠家統一印製了不得做商品流通的包裝和標志,並對這些包裝和標志實行封閉式管理,將具備使用條件、獲使用許可證的加工企業編成號,統一配送。與此同時,他們還對市場上帶有「五常」字樣的雜亂包裝大米進行了依法清理。如今,帶有「五常大米」字樣的統一包裝、統一標志的大米已陸續進入市場,起價每公斤就比去年高
出0.3元錢,仍供不應求。
據了解,中國名牌產品評選活動是由國家質檢總局和國家名牌戰略推進委員會共同組織的,是中國最具權威性的名牌產品評選機構。
五常市是我國著名的大米產區,其良好的自然環境、悠久的種植歷史及先進的生產技術,造就了五常大米的優良品質。為充分發揮五常大米的品牌優勢,五常市於1999年成立了大米協會,同時組建了大型產業化龍頭———綠風優質米開發集團。大米協會依法注冊了「五常大米」產地證明商標。2001年,五常市開始整合稻米資源及品牌,凡是在五常劃定產區所產稻穀,集中打「五常大米」一個品牌,根據不同品種,分別注冊「五常大米」、「五常香米」、「五常糯米」和「五常黑米」四個商品名稱,同時對全市稻米產業實行規范管理,從而使「五常大米」產生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2003年,五常大米商品量達4億多公斤,每公斤比其他大米售價高出0.12元,稻農增收5000多萬元。
東北五常的長粒香大米價廉物美,口感特佳。我們這家子「老南京」自從隨孩子來滬後,就一直買的沃爾瑪超市裡的臻惠牌特級五常長粒香大米,每斤1.90元,其性價比超過淮安,射陽大米以及泰國香米。分裝商:上海金豐裕米業有限公司,地址:上海市徐匯區凱旋路2588號801室,電話:021-54361425,網址:www.jinfengyu.com。特別向南京的鄉親們作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