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視頻 > 隆堯微電影

隆堯微電影

發布時間:2022-04-16 10:57:20

『壹』 周總理的故事 周總理的故事

周恩來(1898~1976),字翔宇,曾用名伍豪等,原籍浙江紹興,生於江蘇淮安。關於周恩來總理的故事很多,其中就有一個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故事。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周恩來從小志高,12歲就發出「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誓言。

1911年年底,周恩來在沈陽東關模範學校上學。這一天,魏校長親自為學生上修身課,題目是「立命」當時正是中國社會發出劇烈變動的時期。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剛剛推翻了清朝政府,結束了中國兩千年的封建統治。很多人,特別是年表人思想困惑,沒有明確的理想追求,沒有人生奮斗的目標。校長講「立命」,就是給學生講怎樣立志。

魏校長講到精彩年突然停頓下來,向學生提出一個問題:「請問為什麼讀書?」

教室里靜靜的,沒有一個學生回答。

「如果沒有人回答,我就一個個問了!」

魏校長走下講台,指著前排一同學說:「你為什麼而讀書?」這個學生站起來挺著胸脯說:「為光耀門楣而讀書!」「就是為了光宗耀祖。」魏校長又向第二個學生,回答是:為了明禮而讀書。第三個被問的學生是一個靴鋪掌櫃的兒子,他很認真地回答說:「我是為我爸而讀書的。」同學們聽了鬨堂大笑。

為了這些回答都不滿意,搖了搖頭又起到周恩來面前,問道:「你是為什麼而讀書?」

周恩來在學生中威信挺高,在以前不久,辛亥革命剛剛成功,他在同學們中第一個剪掉了長長的辮子,這是很不簡單的一件事,因為滿清政府規定,所有漢人男子都必須像滿族人一樣留長辮子,以表示忠於清朝朝廷,不留辮子就要殺頭。周恩來是第一個剪掉辮子的學生,所以,大家都很佩服他。

周恩來站起身來,教室里靜悄悄的,大家都在等待他的回答。周恩來非常鄭重地回答道:「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回答的多好啊!一句話,表達了周恩來從小立志振興中華的偉大志向。

魏校長沒有想到,竟然有這樣出眾的學生,非常高興。他示意讓周恩來坐下,然後對大家說:「有志者,當效周生啊!」意思是說,有志氣的青年,都要向周恩來學習啊!

(1)隆堯微電影擴展閱讀:

周恩來,1917年在天津南開學校畢業後赴日本求學,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思想發生重要轉折。1919年回國,9月入南開大學,在五四運動中成為天津學生界的領導人,並與運動中的其他活動分子共同組織進步團體覺悟社。1920年去歐洲勤工儉學。

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堅定了共產主義的信仰。1922年和趙世炎等組織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翌年改名為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旅歐支部)。任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旅歐支部書記,為中共旅歐支部領導人。1923年被國民黨本部委任為國民黨巴黎分部籌備員、國民黨駐歐支部特派員和代理執行部長等職,主持國民黨駐歐支部的工作。

1924年秋回國,在國共合作期間任廣東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政治部主任、第一軍副黨代表等職,並先後任中共廣東區委員會委員長、常務委員兼軍事部長,兩次參加討伐軍閥陳炯明的東征,創建了行之有效的軍隊政治工作制度。

『貳』 隆堯話拍的微電影孫悟空唐僧那部片子叫什麼名字

西遊記

『叄』 姓任的祖先是誰

任姓來源有五:
1、出自黃帝的後代,為天子賜姓。出自黃帝少子禹陽後裔。據《唐書•宰相世系表》及《左傳正義》所載,相傳黃帝少子禹(禺)陽被封在任國(今山東省濟寧市),其後裔以國為氏。周朝時,謝、章、薛、舒、呂、祝、終、泉、畢、過十國都是任姓後裔的封國。
2、由遠古妊姓衍傳。與女性妊娠有關,可認為是母系氏族社會產生的古姓之一。
3、出自風姓。《通志•氏族略》記載,認為任姓子孫是太昊之後:為風姓之國,故址在今山東濟寧一帶,其後子孫以國為氏。
4、其他改姓而來。如元代王信之子宣,為避難改姓任,其後代亦稱任氏。
5、少數民族改姓而來。據《魏書》所載,巴(即板木盾族)夷帥有任姓;另外古代少數民族如西夏、明代哈尼族有任姓;今瑤、回、滿、蒙、土家、羌、水等民族均有此姓。
編輯本段二、播遷
任姓是一個源遠流長的古姓。任姓來源雖眾,但數千年來中國的任姓,其來源考證,有兩個不同的記載:一是《通志•氏族略》記載:任姓子孫是太昊之後;二是《唐書•宰相世系表》載之黃帝少子禹陽,受封於任,便以國為氏。也就是說,數千年來中國的任姓,有伏羲氏的後裔,也有黃帝的後裔。
各支任姓中,影響最大者是出自黃帝之後的一支。據某些任姓家譜記載,黃帝之子禺陽在得姓以後,六傳至奚仲,再封於薛(今山東滕縣南)。春秋戰國時,魏國有任座,秦國有任鄙,他們都是禺陽的後代,楚國有任不齊。可見在先秦時期,任姓已播遷於今湖北、山西、陝西等境。同時,還可以判定任姓早期是以山東為其繁衍中心的,故任姓有以「樂安」為其堂號,其後遂成為當地一大郡望。
戰國時魏國(都今山西夏縣)。
據《史記•南越列傳》載,秦始皇時置南海郡,治所在番禺縣(今廣東廣州市),有南海尉任囂,所以秦代已有任氏徙居今廣東。
至漢時,任姓已散居於我國北方的山東、山西、河南、陝西一帶,南方則居四川、江蘇、廣東等地。可見,任姓在漢之前即已南遷。漢時有世居沛地(今江蘇徐州)之任敖,其後有子孫遷陝西渭南。
三國以後,任氏分布更為廣泛,如西晉任旭為章安人(今浙江臨海),東晉任延皓為平州人(今山西太原)。魏晉南北朝之際,軍閥混戰,夷族入侵,中原成為兵家必爭之地,任姓族人為避戰亂,開始大舉南遷至今江蘇、安徽、浙江、湖北等地。並有任姓人遷入福建。
唐時,社會穩定,政治清明,使留居河南、山東的任姓又興旺起來。
南宋末期趙姓末代皇帝四處逃亡,元蒙古騎兵南下,使任姓逃難於我國南方各地。南宋有紹興進士任文薦,為閩縣人(今福建福州市),這說明至遲在宋代已有任氏遷閩。
元末明初,旱澇蝗疫肆虐,農民起義軍四起,造成中原、江南人口銳減,任姓作為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別遷於山東、河南、河北、江蘇、陝西等地。
大約自清代開始,閩、粵任姓有徙居海外者,如新加坡現有任姓華人,並建立有宗親組織。
如今,任姓已廣布全國各地,尤以河南、山東為多,兩省任姓約佔全國漢族任姓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五。
編輯本段三、郡望
任姓在長期的繁衍過程中,形成的郡望如下:
1、樂安郡:東漢永元七年(95年)改千乘郡置國,治所在臨濟(今山東省高清縣高苑鎮西北)。三國魏改為郡,移治高苑(今山東博興),南朝移治千乘(今山東廣饒),隋初廢。
2、東安郡:治所在今浙江富春縣。
堂號有「水薤」、「九真」、「玉知」、「敘倫」、「吏部」等。
編輯本段四、歷史名人略傳
任不齊(前545-前468):字子選,孔子七十七賢弟子之一,春秋戰國時楚國(今湖北)人,「楚聘上卿不就」。生於周靈王二十七年三月,歿於周元王八年九月。葬桃鄉,墓在濟寧城北房葛鋪。唐朝皇帝追封其為任城伯,宋朝天子又加封其為當陽侯。
任鄙(生卒年不詳):任不齊五世孫,生活在距今二千三百年左右,秦始皇前的秦武王時代。著名勇士。《史記》有秦人諺語記載:「力則任鄙,智則樗里。」任鄙當時是大力士,「扛鼎抃牛者」。
任囂(前?-前208):任不齊七世孫,秦始皇二十五年秦首次進兵嶺南失利後,任囂、趙佗率軍再入嶺南,於秦始皇三十三年統一嶺南。首任南海郡尉,並節制嶺南南海、象郡、桂林三郡,故稱「東南一尉」。以番禺(今廣州)為郡治,在今倉邊路附近修築番禺城,史稱任囂城。前208年病逝。
任延(生卒年不詳):字長孫,宛城(今河南南陽)人,東漢名吏。十二歲時,熟讀《春秋》、《易經》等,有「任聖童」之稱。漢光武帝初年(公元25年)二十三歲時任九真(今越南河內以南一些地區)太守,延教以墾關配匹之道,五年之後,糧食豐收,婚嫁有度,人民生活大改善,生了子女,多以任為名。《後漢書》載《任延善政》:顯宗拜潁川太守。永平二年,征會辟雍,因以為河內太守。視事九年,病卒。
任敖(前?-前179):秦代沛縣人,西漢開國名臣。初為沛縣獄吏,素與劉邦相善。劉邦初起時,敖以客從,為御史。亡秦後,劉邦立為漢王,與楚霸王項羽爭天下。劉邦東擊項籍,敖遷為上黨太守。高後當政時,封任敖為御史大夫。孝文元年,任敖卒,皇賜謚號「懿侯」,葬於廣阿縣丘底村前,清乾隆年間隆平縣知縣袁文渙曾吊以詩曰:
廣阿城外夕陽愁,太息茫茫土一天。
古墓寒煙分野色,殘碑衰草冷荒洲。
千秋事業光青史,十載勛名起漢劉。
豐沛當年成往事,蕭蕭葉落老松揪。
任敖墓位於隆堯縣城東偏北2.5公里處的丘底村南。此墓高10米,佔地12畝。該墓系土封墓葬,雖經兩千餘年的風吹雨打,迄今仍若岑丘,肅穆壯觀。該墓墓頂有樹木數株,並立有隆堯縣「重點文物保護」標志。墓地附近的地面上有漢代筒瓦和卷雲紋瓦當。墓地原有明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的「鄉賢漢御史大夫任公之墓」石碑。該碑現已搬遷到隆堯縣文物保管所保存。現在,任敖墓基本完好,屬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任安(生卒年不詳):字少卿,曾任益州刺史、北軍使者護軍等職。司馬遷因李陵之禍處以宮刑,出獄後任中書令,表面上是皇帝近臣,實則近於宦官,為士大夫所輕賤。任安此時曾寫信給他,希望他能「推賢進士」。司馬遷由於自己的遭遇和處境,感到很為難,所以一直未能復信。後任安因罪下獄,被判死刑,司馬遷才給他寫了回信《報任安書》。關於此信的寫作年代,一說是在漢武帝征和二年(前91),另一說是在漢武帝太始四年(前93)。
任光(公元?-29):字伯卿,南陽宛(今河南南陽)人。東漢雲台二十八將之一。初為鄉嗇夫、郡縣吏。後歸降綠林農民起義軍。隨劉秀參加昆陽之戰,擊破王尋、王邑等新莽軍。後任信都太守,堅守孤城,拒王郎以迎劉秀。被劉秀任為左大將軍,封武成侯。諫阻劉秀加入城頭子路、力子都軍。不久,助劉秀攻克邯鄲,討平王郎,建武二年(公元26年)以功封阿陵侯,食邑萬戶。建武五年(公元29年)冬卒。
任尚(公元?-118):東漢將領。初為西域戊己校尉,代班超為都護。安帝時,任征西校尉,率軍鎮壓羌人起義,在平襄(今甘肅通渭西北)大敗。後又任中郎將、護羌校尉,與鄧遵(鄧太後弟)、馬賢等鎮壓漢羌聯合起義,殺起義軍首領杜季貢和零昌。元初五年(公元118年),因和鄧遵爭功,被鄧太後所殺。
任峻(公元?-204):字伯達,河南中牟(今屬河南)人。東漢末天下大亂,他勸中牟令楊原代理河南尹,被任為主簿。不久歸附曹操,任騎都尉,娶操從妹為妻。操每出征,常留守,供應後勤。曾任典農中郎將,主持許下屯田,獲得成功,保證了軍糧供應。魏文帝時謚成侯。
任棠(生卒年不詳):字季卿,上邽(今甘肅省天水市)人,東漢著名學者。有學問,不做官,修居教書,有氣節,因他曾以物暗示太守廣行仁政,故有「任棠水」之佳話。《後漢書•龐參傳》載:「龐參拜為漢陽太守。郡人任棠者,有奇節,隱居教授。參到,先候之。棠不與言,但以薤一大本,水一盂,置戶屏前,自抱孫兒伏於戶下。主簿白以為倨。參思其微意,良久曰:棠是欲曉太守也。水者,欲吾清也;拔大本薤者,欲吾擊強宗也;抱兒當戶,欲吾開門恤孤也。」唐高適《東平旅遊奉贈薛太守二十四韻》贊其事:「不改任棠水,仍傳晏子裘。」
任詢(公元1133-1204):字君謨,號龍岩,又號南麓先生,易州(今河北易縣)人。金代著名書畫家。父貴,有才,善畫,喜談兵,宣、政間游江、浙。詢生於虔州,為人慷慨多大節。書為當時第一,畫亦入妙品。評者謂畫高於書,書高於詩,詩高於文,然王庭筠獨以其才具許之。登正隆二年(公元1157)進士第。歷益都都勾判官,北京鹽使。年六十四致仕,優游鄉里,家藏法書名畫數百軸。年七十卒。
任昉(公元460 -508):南朝梁著名文學家,字彥升,樂安博昌(今山東壽光)人,仕宋、齊、梁三朝。16歲舉秀才,為太常博士。南齊時,官至中書侍郎、司徒右長史。他與蕭衍都是「竟陵八友」中人,並相友善。永元三年(公元501),蕭衍進軍建康,任昉為記室。次年,蕭衍代齊立梁,禪讓文告即出自任昉手筆。入梁,拜黃門侍郎、吏部郎,出為義興(今宜興)太守,召為御史中丞、秘書監。又出為新安太守,逝世於任所。追贈太常,謚號敬子。任昉是南朝的散文大家,以擅長表、奏、書、啟等實用文體知名於時,與詩壇聖手沈約齊名,史稱「任筆沈詩」。其藏書多至萬余卷,與沈約、王僧儒並稱為三大藏書家。 《隋書•經籍志》有《任昉集》34卷,已佚。明代張溥輯有《任彥升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又《文章緣起》及《述異記》二書,舊均題為任昉作。」事見(《南史•任昉傳》)。
任雅相(生卒年不詳):唐高宗時宰相,在位時間不長,曾為壩江道行軍總管、燕然都護等。唐顯慶四年(公元659)以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封安樂縣公,兩年後卒於軍中。
任伯雨(公元1047-1119):字德翁,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神宗元豐五年(公元1082)進士(清嘉慶《四川通志》卷一二二),調清江主簿,知雍丘縣。哲宗元符三年(公元1100),召為大宗正丞,旋擢左正言(《鶴山集》卷六十《跋任諫議伯雨帖》)。徽宗初政,條疏章敦、蔡卞罪狀,章、蔡貶官。居諫省半載,大臣畏其多言,尋出知虢州。崇寧元年(公元1102),以黨事編管通州(同上書),徙昌化軍、道州。宣和初卒,年七十三。著有《戇草》二卷,《乘桴集》三卷(《宋史•藝文志》),已佚。現存《春秋絳聖新傳》。
任得敬(公元?-1170):西夏臣。原為宋西安州(寧夏海原西)通判。西夏破西安州,遂降。獻女於崇宗乾順。累擢靜州都統軍。仁宗仁孝嗣位,夏州統軍蕭合達叛亂,哆訛領導黨項部族起義,他率兵抗禦鎮壓有功,授翔慶軍都統軍。天盛間任國相,封楚王,專擅國政,仁宗不能制。乾佑元年(公元1170)迫使仁宗分西南路及錄州、啰龐嶺地與他,自立其國,因金拒絕冊封,轉而通宋求助,謀泄,被仁宗誅戮。
任仁發(公元1255-1327):元畫家、水利家。字子明,號月山道人,松江青龍鎮(今上海青浦)人。元滅南宋後,為宣尉掾,授青龍鎮水陸巡官。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升海道副千戶,改海船上千戶,轉漕直沽。大德七年(公元1303),授都水監丞,後升都水少監,官至浙東道宣慰副使。善畫人物,尤長畫馬,常與趙孟俯並提,傳世作品有《張杲見明皇》、《二駿圖》等。撰有《浙西水利議答錄》。
任環(公元1519-1558):字應乾,長治(今屬山西)人。明代著名抗倭將領。嘉靖二十三年進士。歷任蘇州同知、按察僉事、右參政。以能幹出名。御倭寇,與士卒同寢食,所得全分給士卒。軍事緊急。終夜露宿,或數日不餐。曾書姓名於肢體曰:「戰死,分也。先人遺體,他日或收葬。」將士皆感激,故所向有功。賊平,乞許守喪期滿。逾二年卒。贈光祿卿。著有《山海漫談》。
任大椿(公元1738-1789):清經學家。字幼植、子田,江蘇興化人。乾隆進士。累官陝西道監察御史。工文辭。曾充《四庫全書》纂修官。博搜材料,綜合精考,考釋古代名物,著《弁服釋例》、《深衣釋例》、《釋繒》、《小學鉤沉》、《字林考逸》等。
任熊(公元1823 -1857、一謂公元1820-1856):清代畫家。字渭長,號湘浦,浙江蕭山城廂鎮人。早年在寧波(今浙江寧波)為姚燮所稱許。後寓居蘇州(今江蘇蘇州),往來於上海(今上海)賣畫。他擅畫人物,工畫花鳥、山水,師法陳洪綬。筆法圓勁,形象誇張。畫有《任渭長四種》,為晚清木刻畫之精品,《大梅山房詩意圖冊》120幅,是其代表作。史上與任熏、任頤合稱「三任」,又加其子任預(公元1853-1901),合稱「四任」。
任武(公元?-1863):清末陝西回民起義軍領袖。回族。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陝西團練大臣張帶強迫回民抽拔壯勇,又在華州(今華縣)虐殺回民。他率回民殺張芾,起兵攻克華州、大荔、高陵,圍攻西安,號稱十八營,佔領渭河流域,屢敗清軍勝保和多隆阿,後多隆阿攻破渭南、大荔一帶回民村莊,英勇戰死。(一說1864年他率余部退往陝甘交界的董志原,後不詳)。
任化邦(公元?-1867):清末捻軍將領。小名柱,安徽蒙城人。早年參加捻軍。1857年與太平軍聯合,轉戰江淮之間,封為魯王,1864年4月,偕張宗禹等率捻軍轉戰於豫南等地,與太平軍賴文光會師,整頓隊伍,尊賴文光為領袖。他率騎兵入山東,在曹州(今菏澤)殲滅僧格林沁軍。後又入湖北,在安陸(今京山)尹隆河之戰大敗湘軍和淮軍。1867年11月19日在江蘇贛榆戰斗中,被叛徒潘貴升從背後襲擊,遇害犧牲。
任熏(公元1835-1893):清代畫家。任熊之弟,字阜長,又字舜琴,工人物、山水,尤擅花鳥。
任頤(公元1840-1896):清代畫家。初名潤,字小樓、伯年。浙江山陰(今紹興)人。其父任鶴聲,善畫並長於寫照。年輕時從文學畫,後得著名畫家任熊賞識,為其弟子,並得任熊介紹,又拜著名畫家任薰為師。中年後居上海,以賣畫為生。所作之畫師承明清畫家陳洪綬、華喦,復受朱耷影響,擅長花鳥、山水、人物,技法上有獨到之處。偶作雕塑小像,也頗生動。其畫風在江浙一帶影響很大,與任熊、任薰合稱「三任」。代表作品《觀刀圖》、《九老圖》、《蘇武牧羊圖》等。
任弼時(公元1904 -1950):原名二南,培國,湖南湘陰唐家橋(今屬汨羅)人。1920年,加入毛澤東、何叔衡組織的俄羅斯研究會。在「八七」會議上被選入政治局,成為黨史上最年輕的政治局委員。參加了二萬五千里長征,在長征中是紅六軍團和後來紅二方面軍的最高政治領導人。在延安時,任中共中央秘書長。 1945年,中共「七大」後,與毛、劉、周、朱並列,成為領導全黨的「五大書記」之一。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打響的次日,即10月26日晚,研究戰局,思考對策,長時積勞,病情惡化,次日去世。葉劍英在追悼他時評價說:「他是我們黨的駱駝,中國人民的駱駝,走著漫長的艱苦道路,沒有休息,沒有享受。」可見其精神在黨內影響至深。
任光(公元1900-1941):作曲家,曾用筆名前發,浙江嵊縣(今嵊州)人。1940年參加新四軍,皖南事變中犧牲。作品有電影歌曲「漁光曲」、「大地行軍曲」、「月光光」和抗戰歌曲「打回老家去」等,還有民族器樂曲「彩雲追月」等。
任天知(生卒年不詳):近代早期話劇(新劇)活動家、劇作家、演員。名文毅,或稱任調梅,藝名天知。籍貫、生卒年月不詳。武昌起義前曾在上海創辦職業新劇團體「進化團」。所編演之劇本大都以反對專政、帝政和封建勢力為其主要題材。計有《共和萬歲》、《黃金赤血》等。他擅長在演出中作政治演說,為中國早期話劇創始人之一。
任政(公元1916-1999):字蘭齋,浙江黃岩人。上海文史館館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上海分會常務理事。著有《楷書基礎知識》、《蘭齋唐詩宋詞行書帖》、《任政行書千家詩帖》等。
任建新(公元一九二五年八月至?):山西汾城(今襄汾)人。一九四六年至一九四八年在北京大學工學院化學工程系學習,肄業。一九四八年六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一九四八年至一九四九年任華北人民政府秘書廳秘書。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五四年任中央政法委員會辦公廳秘書,中央法制委員會秘書。一九五四年至一九五九年任國務院法制局秘書。一九五九年至一九六六年任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科長、處長。一九六六年至一九七一年在「文化大革命」中下放「五七幹校」勞動。一九七一年至一九八一年任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法律部處長、法律部部長。一九八一年至一九八三年任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一九八三年至一九八八年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黨組副書記。一九八八年至一九九二年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黨組書記、審判委員會委員中央政法領導小組成員兼秘書長,中央政法委員會副書記兼秘書長,中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副主任。一九九二年至一九九七年任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政法委員會書記,最高人民法院院長、黨組書記、審判委員會委員,中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主任。一九九七年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黨組書記,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書記。一九九八年三月至二零零三年三月任第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一九九八年四月後兼任第十四屆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和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名譽主任。並曾任中國法學會會長、中國法官協會會長、國際保護工業產權協會中國分會會長,中國經濟法學會副會長,通過法律維護世界和平中心執委兼亞洲地區主席,中國國際法學會名譽會長、世界法律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國版權協會名譽理事長,北京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兼職教授。一九九四年十一月被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授予金質獎章,以表彰其在中國保護知識產權領域作出的貢獻。一九九七年獲國際保護工業產權協會成就獎。

『肆』 河北歷史上出過哪些名人

1、扁鵲(公元前407—前310年)姬姓,秦氏,名緩,字越人,又號盧醫,春秋戰國時期名醫。春秋戰國時期渤海郡鄭(今河北滄州市任丘市)人。由於他的醫術高超,被認為是神醫,所以當時的人們借用了上古神話的黃帝時神醫「扁鵲」的名號來稱呼他。

少時學醫於長桑君,盡傳其醫術禁方,擅長各科。在趙為婦科,在周為五官科,在秦為兒科,名聞天下。秦太醫李醯術不如而嫉之,乃使人刺殺之。扁鵲奠定了中醫學的切脈診斷方法,開啟了中醫學的先河。相傳有名的中醫典籍《難經》為扁鵲所著。

扁鵲奠定了祖國傳統醫學診斷法的基礎。難怪司馬遷稱贊他說:「扁鵲言醫,為方者宗。守數精明,後世修(循)序,弗能易也。」

他用一生的時間,認真總結前人和民間經驗,結合自己的醫療實踐,在診斷、病理、治法上對祖國醫學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扁鵲的醫學經驗,在我國醫學史上佔有承前啟後的重要地位,對我國醫學發展有較大影響。因此,醫學界歷來把扁鵲尊為我國古代醫學的祖師,說他是「中國的醫聖」、「古代醫學的奠基者。」範文瀾在《中國通史簡編》稱他是「總結經驗的第一人」。

2、趙雲(?-229年),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長八尺,姿顏雄偉,三國時期蜀漢名將。

漢末軍閥混戰,趙雲受本郡推舉,率領義從加入白馬將軍公孫瓚。期間結識了漢室皇親劉備,但不久之後,趙雲因為兄長去世而離開。趙雲離開公孫瓚大約七年後,在鄴城與劉備相見,從此追隨劉備。

趙雲跟隨劉備將近三十年,先後參加過博望坡之戰、長坂坡之戰、江南平定戰,獨自指揮過入川之戰、漢水之戰、箕谷之戰,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戰果。除了四處征戰,趙雲還先後以偏將軍任桂陽太守,以留營司馬留守公安,以翊軍將軍督江州。

除此之外,趙雲於平定益州時引霍去病故事勸諫劉備將田宅歸還百姓,又於關羽張飛被害之後勸諫劉備不要伐吳,被後世贊為有大臣局量的儒將,甚至被認為是三國時期的完美人物。景耀四年(公元261年),趙雲被追謚為「順平候」,其「常勝將軍」的形象被廣為流傳。

趙雲曾兩次救出了幼年時期的劉禪。長坂坡之戰,劉備在逃亡過程中,丟下了妻子和兒女,兩個女兒都被曹操帳下虎豹騎統領曹純擄走,劉禪及甘夫人賴於趙雲的保護才倖免於難。後來孫東吳孫權趁劉備入川時派遣船隊迎接孫夫人回吳,孫夫人趁機帶走了劉禪。

當時劉備任命趙雲為留營司馬,駐守荊州的治所公安,劉備的家眷及孫夫人等都是在公安。因為孫夫人驕橫跋扈,劉備又特命趙雲掌管內事,獲知孫夫人攜帶劉禪逃走後,趙雲及時追趕,與張飛一同在江面上將劉禪截回。

兩次差點落入敵手的劉禪成為了後來蜀漢的皇帝。蜀漢後期,劉禪下令追謚趙雲時說趙雲當初跟隨劉備的時候不但功績顯著,更是在艱難險阻之中救了自己,姜維等認為趙雲當時救主行為的情義是可以貫穿金石的。

3、祖沖之(429-500),字文遠。出生於建康(今南京),祖籍范陽郡遒縣(今河北淶水縣),中國南北朝時期傑出的數學家、天文學家。

祖沖之一生鑽研自然科學,其主要貢獻在數學、天文歷法和機械製造三方面。他在劉徽開創的探索圓周率的精確方法的基礎上,首次將「圓周率」精算到小數第七位,即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他提出的「祖率」對數學的研究有重大貢獻。直到16世紀,阿拉伯數學家阿爾·卡西才打破了這一紀錄。

由他撰寫的《大明歷》是當時最科學最進步的歷法,對後世的天文研究提供了正確的方法。其主要著作有《安邊論》《綴術》《述異記》《歷議》等。

圓周率的應用很廣泛,尤其是在天文、歷法方面,凡牽涉到圓的一切問題,都要使用圓周率來推算。如何正確地推求圓周率的數值,是世界數學史上的一個重要課題。中國古代數學家們對這個問題十分重視,研究也很早。

在《周髀算經》和《九章算術》中就提出徑一周三的古率,定圓周率為三,即圓周長是直徑長的三倍。此後,經過歷代數學家的相繼探索,推算出的圓周率數值日益精確。

4、李牧(?-公元前229年),嬴姓,李氏,名牧,戰國時期趙國柏仁(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堯縣)人,戰國時期的趙國名將、軍事家,與白起、王翦、廉頗並稱「戰國四大名將」。戰國末期,李牧是趙國賴以支撐危局的唯一良將,素有「李牧死,趙國亡」之稱。

李牧生平事跡大致可劃分為兩個階段,先是在趙國北部邊境,抗擊匈奴;後以抵禦秦國為主,因在宜安之戰重創秦軍,得到武安君的封號。公元前229年,趙王遷中了秦國的離間計,聽信讒言奪取了李牧的兵權,不久後將李牧殺害。

李牧是戰國末年東方六國最傑出的將領。深得士兵和人民的愛戴,有著崇高的威望。在一系列的作戰中,他屢次重創敵軍而未嘗敗,顯示了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尤其是趙破匈奴之戰和肥之戰,前者是中國戰爭史中以步兵大兵團全殲騎兵大兵團的典型戰例,後者則是圍殲戰的範例。他的無辜被害,使趙國自毀長城,令後人無不扼腕嘆恨。

唐朝建中三年(公元782年),禮儀使顏真卿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並為他們設廟享奠,當中就包括「大將軍武安君李牧」。同時代被列入廟享名單的只有:孫臏、田單、廉頗、趙奢、王翦而已。

及至宋代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李牧。

5、魏徵(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唐貞觀十七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祖籍巨鹿郡下曲陽縣(現晉州市)。隋唐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和史學家,因直言進諫,輔佐唐太宗共同創建「貞觀之治」的大業,被後人稱為「一代名相」。

官至光祿大夫,封鄭國公,謚號「文貞」。 葬禮從簡。 同年入凌煙閣。著有《隋書》序論,《梁書》、《陳書》、《齊書》的總論等。其言論多見《貞觀政要》。其中最著名,並流傳下來的諫文表---《諫太宗十思疏》。

魏徵以直言敢諫而聞名,據《貞觀政要》記載統計,魏徵向李世民面陳諫議有五十次,呈送給李世民的奏疏十一件,一生的諫諍多達「數十餘萬言」。其次數之多,言辭之激切,態度之堅定,都是其他大臣所難以倫比的。

6、後周世宗柴榮(921年10月27日-959年7月27日),字型大小不詳,邢州堯山(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堯縣)人。五代時期後周第二位皇帝(954~959年在位6年)。

祖父柴翁和父柴守禮是當地望族。從小在郭威家長大,謹慎篤厚,成為郭威養子。器貌英奇,善騎射,略通書史黃老,沉重寡言。年輕時,曾隨商人頡跌氏在江陵販茶,對社會積弊有所體驗。

廣順元年(951年),郭威建立後周,委任柴榮治理澶州,為政清肅,盜不犯境。顯德元年(954年),郭威駕崩,柴榮登基為帝。在位期間,整軍練卒、裁汰冗弱、招撫流亡、減少賦稅。後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經濟開始復甦。

南征北戰,西敗後蜀,奪取秦、鳳、成、階等四州;南摧南唐,盡得江北淮南十四州;北破契丹,連克二州三關。顯德六年,商議攻取幽州時候病倒。不久去世,年僅三十九歲,廟號世宗,謚號睿武孝文皇帝,葬於慶陵。

『伍』 中國歷史上的大地震有哪些

1、洪洞—趙城地震

洪洞—趙城地震(Hongtong Zhaocheng earthquake)於1303年9月17日晚9時在山西洪洞、趙城發生地震,震中位置:地理坐標36.3°N 111.7°E。

震級:里氏8級。震中烈度:Ⅺ度。災情:山崩、滑坡,地裂成渠,死人不可勝記。一說,死亡475800人。地震發生在新生代汾渭地塹強震帶臨汾凹陷的邊緣部位。

Ⅶ至Ⅺ度區等震線長軸走向為北北東,等震線平面位置與地表斷續出露的赤峪斷裂相吻合。是北北東向赤峪斷裂發生走向滑動,引起右旋剪切破裂的結果。

2、寧夏平羅地震

1739年1月3日北京時間晚8點左右,在乎羅,銀川一帶突然發生該區有史以來最大的8級地震,銀川平原內的城鎮村莊房倒屋塌,壓死5萬多人。

尤以平羅及其以南20公里的新渠,以北25公里的寶豐等縣受災最為嚴重,城垣、房舍盡行倒毀,平地或突起為丘地,或下陷為沼澤,遍地裂縫寬數米。

紅果子溝明代長城被錯段,斷層兩側長城最大垂直斷距1.5米,右旋水平位移1.45米。銀川城破壞亦十分慘重。

文廟、學宮,東西魁閣、承天寺塔、西塔、海寶塔、水祥寺、土塔寺、清寧觀、三清觀、關帝廟、岳武穆廟、城隍廟、方妃祠,葯王洞、四座牌樓、三座牌坊等數十處古建築均倒毀,岳忠武碑折斷陷入地裂縫中。此外,新城、靈州、中衛等城池亦遭破壞。

三四百公里外的陝西省府谷,榆林、綏德、清澗和甘肅省慶陽、靖遠等一帶,都有破壞。有感范圍遠達七八百公里外的陝西、山西和河北省隆堯、南和、 容城及河南省閿鄉、臨汝、魯山、新鄉、汜水、滑縣,原陽、溫縣等縣。

這次地震不僅破壞嚴重,破壞范圍和有感范圍廣,而且火災、水災和地表沉陷、液化等次生災害,大大加重了災情。

地震時值隆冬,當地軍民都以火爐烤火取暖,房屋倒坍火焰蔓延,燒毀衣物、傢俱,糧食、軍械等。

由於地震時大多數人都被壓死壓傷,無人救火,而且各城鎮多處同時起火,火勢越來越猛烈無從撲救,許多地方大火燃燒了5晝夜方熄。

銀川總兵官署的印信都被火焚化,官民兵馬多被燒死。由於火災焚毀衣物糧食和地震未倒的房屋,使餘生者無衣無食無住處,災民因凍餓而再死傷一批。

3、華縣地震

1556年,中國陝西省南部秦嶺以北的渭河流域發生的一次特大地震。是中國人口稠密地區影響廣泛和損失慘重的著名歷史特大地震之一。

此次地震在我國歷史記載中是災害極端嚴重的一次,死亡人口之多,為古今中外罕見。101個縣遭受了地震的破壞,分布於陝、甘、寧、晉、豫5省約28萬平方公里。

地震有感范圍為5省227個縣。震中區為西安市以東的渭南、華縣、華陰、潼關、朝邑至山西省永濟縣等,約2700平方公里。

據估計,1556年中國陝西華縣8級地震,死亡人數高達83萬人。 這次地震人員傷亡如此慘重,其重要因素是由地震引起一系列地表破壞而造成的。

其中,黃土滑坡和黃土崩塌造成的震害特別突出, 滑坡曾堵塞黃河,造成堰塞湖湖水上漲而使河水逆流。當地居民多住在黃土塬的窯洞內,因黃土崩塌造成巨大傷亡。

地裂縫、砂土液化和地下水系的破壞,使災情進一步擴大。這個地區的房屋抗震性能差,地震又發生在午夜,人們難有防備,大多壓死在家中。

震後水災、火災、疾病等次生災害嚴重,加上當時陝西經常乾旱,人民飢餓,沒自救和恢復能力。這些都是不可忽視的致災原因。

震災損失極其嚴重。民房、官署、廟宇、書院盪為廢墟;較堅固的高大建築物城樓、寶塔、宮殿全部倒塌。地震造成華陰縣城西駐馬橋斷裂,城北大員村地裂數丈,水涌數尺。

大荔縣南的紫微觀和朝邑西南的太白池在震後乾涸。黃河南岸的大慶關和蒲州河堤盡數崩塌。華縣鳳谷山石泉廢為干泉。根據各縣州府志記載,地震造成大量人口死亡,光報上名字的就有約83萬人。

4、山東莒縣、郯城地震

山東莒縣、郯城地震發生於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 (1668年7月25日)。這次地震是中國歷史上地震中最大的地震,震級估計為8.5級,死亡人口約5萬。

1668年7月25日(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 中國山東省南部的沂河、沭河流域發生一次巨大地震。此震是中國東部人口稠密地區影響最廣和損失慘重的一次地震,震級估計為8.5。

據史書記載,以莒縣 、臨沂縣和郯城縣的地震災最重。莒縣的災情是「官民房屋、寺廟、牌坊、城垣俱倒,周圍百餘里無一存屋」。

郯城的災情是「城樓垛口、官舍、民房並村落寺觀一時俱倒塌如平地」。臨沂的災情是「城郭宮室廟宇公廨一時盡毀,人無完宇」。

按此記載,烈度應為最高的 Ⅻ 度。此震是典型的板塊內部大地震 ,其重復期很長。從地質構造上看,有一條深大斷裂帶自南向北從魯南地區通過,名為郯城、廬江大斷裂。

5、嵩明地震

1833年9月6日,嵩明發生8級地震。地震壓死數萬人,倒塌房屋48888間,草房38733間,壓死6700餘人。據修復寺廟的碑記和後人調查資料統計,20座寺廟、亭閣等建築崩傾倒塌,佛像傾裂。

水濟五孔石橋搖平,聚川橋、專龍橋震倒,鎮水橋塌損。回族墳墓地開裂尺許。楊林的廟宇、民舍幾乎倒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著名地震

『陸』 姓任的名人都是有誰啊

1、任安,字少卿,西漢滎陽人。歷史上因與司馬遷的互通信款而聞名。年輕時比較貧困,後來做了大將軍衛青的舍人,由於衛青的薦舉,當了郎中,後遷為益州刺史。

征和二年朝中發生巫蠱之禍,江充乘機誣陷戾太子(劉據),戾太子發兵誅殺江充等,與丞相劉屈髦軍大戰於長安,當時任安擔任北軍使者護軍(監理京城禁衛軍北軍的官),亂中接受戾太子要他發兵的命令,但按兵未動。

戾太子事件平定後,漢武帝認為任安「坐觀成敗」,「懷詐,有不忠之心」,論罪腰斬。任安在幾年前曾寫信給司馬遷,希望他「盡推賢進士之義」。直到任安入獄臨刑前,司馬遷才寫了一封著名的回信《報任安書》。

2、任頤(1840年—1895年),即任伯年,初名潤,字次遠,號小樓,後改名頤,字伯年,別號山陰道上行者、壽道士等,以字行,浙江山陰航塢山(杭州市蕭山區瓜瀝鎮)人,清末著名畫家。自幼隨父賣畫,後從任熊、任薰學畫,後居上海賣畫為生。

任伯年是我國近代傑出畫家,在「四任」之中,成就最為突出,是「海上畫派」中的佼佼者,「海派四傑」之一。任伯年的繪畫發軔於民間藝術,技法全面,山水、花鳥、人物等無一不能。重視寫生,又融匯諸家法,並吸取水彩色調之長,勾皴點染,格調清新。

3、任弼時(1904年4月30日—1950年10月27日,Ren Bishi,Бринский),原名任培國,湖南汨羅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組織家,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卓越領導人,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

4、任長霞(1964年2月8日—2004年4月14日),河南省商丘市睢縣人,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的中國警察界先進人物,曾被作為先進典範在全國學習。工作期間,被譽為「警界女神警」。她始終把人民群眾的疾苦和安危放在心上,解決了十多年積累的控申積案。

2004年4月14日晚8時40分,時任登封市公安局長的任長霞在偵破「1·30」案件途中遭遇車禍不幸因公殉職,年僅40歲。 6月,被公安部追授為全國公安系統一級英雄模範稱號。2018年12月18日,榮獲改革開放40周年政法系統新聞影響力人物,並獲評:她,是感動中國的「警界女神警」。

5、任正非,1944年10月25日,出生於貴州省安順地區鎮寧縣,居七兄妹之長,祖籍浙江浦江縣。畢業於重慶大學暖通工程專業。畢業後參軍從事軍事科技研發。後創立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總裁。

2011年任正非以11億美元首次進入福布斯富豪榜,排名全球第1056名,中國第92名。在《財富》中文版第七次發布中,位居「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商界領袖」榜單之首。

『柒』 "任"在姓氏中讀什麼

rén

任姓(「任」作姓時讀音rén);5000年前黃帝賜封的12個基本姓氏(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嬛、依)之一,是一個十分古老而又具有光榮傳統的姓氏。 任氏以華夏族(漢族)為主,也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人口約五百三十二萬餘人。在《百家姓》中排第58位。

(7)隆堯微電影擴展閱讀

任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五十八位,屬於大姓系列,人口約五百十六萬九千餘,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32%左右。古老廣居的任姓之間不結婚、不聯姻。

先秦時期,任姓主要活動於重慶、山東濱州、河南、湖北地區。秦漢時,任姓已擴散到陝西、四川、甘肅、廣東、江蘇、浙江等地。三國兩晉時,任姓的分布更為廣泛,但其主體仍在北方和中原地區。宋朝時任姓已移民福建。清初任姓進入了台灣。

宋朝時期,任姓大約有35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46%,排在第四十七位。任姓第一大省是四川,約佔全國任姓總人口的31%。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四川、山東、河南,這三省任姓大約佔全國任姓總人口的70%。其次分布於湖北、甘肅,這兩省的任姓又集中了任14%。

全國的任姓主要分布於長江以北地區,形成了以西部川隴、中部豫鄂、東部齊魯為中心的三塊任姓聚集區。

明朝時期,任姓大約有31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33%,排在第七十位。宋元明600年全國人口純增長率20%。主要分布於北方的任姓,長期的籍劣戰亂使其受到了嚴重的沖擊。明朝時期,山西為任姓第一大省,約佔全國任姓總人口的21.8%。

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山西、山東、浙江、四川四省,大約佔全國任姓總人口的61%。其次分布於江蘇、河北、陝西、河南,這四省的任姓又集中了21%。

宋元明期間,任姓的分布總格局變化較大,其人口主要由中原地區向東南、向西遷移。全國重新形成了北方山西、西部四川、東部山東、東南江浙四塊任姓人口聚集地區。

『捌』 隆堯縣情百合2008微電影回家

隆堯縣情百合2008微電影回家阿姨來到了.她一下又一下地掃呀掃,「唰——唰——」她好不容易才把一段路面的落葉掃在了一堆.她剛要搓起來,突然,一陣大風吹來了,這似乎是上天對她的一個考驗,風把掃在一堆的落葉吹得四分五裂.但是清潔工阿姨並沒有裝作看不見,而是返回去又再次把落葉一點一點掃回.但秋風再次吹來時,她又不厭其煩地掃.就這樣,一遍又一遍……我走近一看,這位清潔工阿姨頭發已被風吹得亂蓬蓬的.由於常年風吹日曬,皮膚呈古銅色,臉上的汗珠

『玖』 今年來本地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情況 社會調查

浙江省未成年人犯罪情況調查報告
〔提要〕
●2003年浙江省未成年犯罪嫌疑人10533人,為近十年最多,占青少年犯罪嫌疑人總數的22.02%,占犯罪嫌疑人總數的10.62%;
●未成年人犯罪的增長率,略低於整個社會犯罪的增長率;
●低齡犯罪日益突出。2003年1-8月與1998年1-8月抓獲的未滿13周歲的犯罪嫌疑人佔全部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比例,分別是12.80%和11.11%,上升了1.71個百分點;
●在校學生(主要是初中生)犯罪比例較高。10年來在校學生作案比例占未成年人犯罪總數的40%以上。1999年,犯罪的中小學生占當年所有犯罪學生的87.78%;
●有些法制教育、宣傳流於形式,學生認為印象深刻的法制教育課只佔20%;
●近幾年的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中,輟學生的比例接近60%;
●在少年收容所的學生在原學校幾乎都有不愉快的經歷;
●在押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中,殘缺家庭、不和睦家庭合計佔68%以上。

省青少年犯罪研究會的王海華(省公安廳)、駱威(省文化廳)在對我省1994-2003年未成年人犯罪現狀進行認真調查的基礎上,指出,浙江省當前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現象仍然比較突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已成為急需重視和改進的社會問題。
一、10年來全省未成年人犯罪狀況
浙江未成年人犯罪是隨著整個社會犯罪的發展變化而變化的。�
1、犯罪的絕對數呈起伏式增長態勢。調查和統計表明,從1994年至2003年10年間,我省整個社會犯罪的數量呈持續增長和嚴重化的態勢,未成年人犯罪數量也隨之增長。1994年,全部犯罪嫌疑人為75360人,2003年為99213人,增加了31.65%。這幾年全省17歲以下未成年人犯罪數量有增長也有減少,始終處於不斷的起伏波動中,但犯罪絕對數的總趨勢則表現為增長的態勢。1994年未成年(17歲以下)犯罪嫌疑人數為9000人,2003年增加到10533人,增加了17.03%。
2、未成年人犯罪率基本保持了一個相對穩定的比例,未成年人犯罪的增長略低於整個社會犯罪的增長趨勢。1994—2003年,浙江省未成年人犯罪基本在9.5%-12%之間波動,而且在1996年、2001年「嚴打」期間表現出略微下降的趨勢。
年度 犯罪嫌疑人總數 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總人數 未成年人佔全部犯罪% 未成年人占青少年犯罪% 初中生占未成年人犯罪%
1994 75360 9000 11.94 20.63 42.01
1995 80076 8906 11.12 19.57 41.07
1996 73055 7663 10.49 19.08 42.35
1997 68529 7381 10.77 20.37 41.78
1998 72698 8332 11.46 21.94 39.97
1999 78327 8420 10.75 20.45 33.09
2000 87711 8303 9.47 19.00 35.98
2001 103173 9811 9.51↑ 19.65↑ 33.74
2002 87120 10476 12.02↑ 22.36↑ 32.53
2003 99213 10533 10.62↓ 22.02↑ 27.69
二、浙江省未成年人犯罪的特點及發展趨勢
1、未成年人犯罪中低齡犯罪日益突出。有專家指出,我國上世紀80年代出生的城鎮人口的平均發育年齡已提前3年,有的提前5年,使得未成年人容易做出一些較為激烈並與社會穩定、發展相抵觸的事情。我省17歲以下犯罪嫌疑人占青少年犯罪嫌疑人總數的比例,從2000年的19%一直上升到2003年的22.02%,上升了3.02個百分點,絕對數增加了2230人(見上表)。比較2003年1-8月與1998年1—8月抓獲的不滿13周歲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占抓獲的全部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比例,1998年為11.11%,2003年為12.80%,上升了1.71個百分點。可見,低齡化的未成年犯罪人數明顯增多。如2001年麗水摧毀的一個由20多名未成年人組成的犯罪團伙,年齡最小的13歲,最大的17歲,光是盜竊作案就達70餘次,價值6萬余元。2003年全省未成年在校生犯罪人數3492人,其中14歲以下的有1250人,佔35.80%。
2、在校學生(主要是初中生)犯罪比例較高。據這10年的統計資料表明,在校學生作案比例占未成年人犯罪總數40%以上,尤其是小學、初中生群體最為堪憂(見上表)。1999年,犯罪的中小學生占所有犯罪學生的87.78%,占該年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總數的37.70%。2003年比例略有下降,但也占該年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總數的27.69%。
3、未成年人團伙犯罪、重新犯罪較為突出。
4、犯罪手段成人化、智能化、科技化。
5、外來未成年人尤其是新疆籍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突出。新疆籍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年齡段是10—14歲,他們已成為成年新疆籍犯罪嫌疑人利用的作案工具。有的被遣返後又返回浙江,抓獲次數最多的達五次。舟山成為新疆籍未成年人犯罪的重災區。
三、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分析
1、社會不良環境影響突出。調查表明,因社會環境因素影響導致犯罪的未成年人約占總數的1/3以上。①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②傳播媒體中的不健康因素影響。如在這次調查中,有一半以上的學生反映校園周邊錄像點播放過不健康的片子,書攤里有不健康口袋書、動漫書及影碟出租。另外,有40%的學生經常上網,泡網吧。一些不法業主為達到獲利目的,想方設法引誘學生,使他們沉溺其中。我省也發生過未成年人因欠網吧的錢而搶劫的案子。③社會法律保護有薄弱環節。特別是對直接關系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宣傳貫徹不夠。調查中有30%的人反映沒有受過這方面的法制教育,50%的人說不出這兩部法律的大致內容。有些法制教育流於形式,學生反映印象深刻的法制教育課只佔20%。同時,適合未成年人特點的文化場所嚴重不足,社會文化場所奇缺。
2、學校教育存在薄弱環節。調查顯示,因學校教育存在薄弱環節導致未成年人犯罪的佔20%。有的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對成績較差和有輕微劣跡的學生關心教育不夠,尤其是對輟學生、流失生的管理控制不力。在近幾年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當中,輟學生的比例越來越高,接近60%。他們輟學的原因是厭學,感到讀書沒有趣味,這也反映了當前學校教育的缺陷和問題。據調查,被少年收容所收容教養的學生在原學校幾乎都有不愉快的經歷。對一些學校的調查顯示,老師與學生的溝通還欠加強,感情交流不夠,學生受到委屈主動找老師反映的僅佔9.25%,與老師感情有抵觸的佔20%。
3、家庭環境的影響不容忽視。殘缺家庭與不和睦家庭對未成年人健康心理形成帶來嚴重影響。據統計,在押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中殘缺家庭的佔30%左右,家中常爭吵打架的不和睦家庭佔38%以上,合計佔68%以上。家庭經濟情況不好,家庭教育方法不當,也與未成年人犯罪的出現有一定關聯。
4、未成年人自身因素,決定了其自我控制意識薄弱和心理上的不成熟。①人生觀的歪曲導致犯罪。②道德和法制意識淡薄導致犯罪。③追求物質享受的慾望導致犯罪。④心理失衡導致犯罪。未成年人經常接觸和感受正面教育,但幼稚的心理較為脆弱、不穩定,一旦遇到不良障礙或刺激就容易失衡、異變而導致犯罪。尤其是有的未成年人家長離異,失去溫暖和愛護,生活狀況逆轉,經常會感到孤獨而急需尋求新依靠,如果稍被社會不良分子拉攏利用,便會踏上賊船。還有一些學生面臨家庭失愛、失教、失管的趨勢,令人擔憂。
四、防止、減少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措施
1、加強以遵紀守法為基本內容的法制教育。現時的中小學教育中沒有開設系統的法律常識課,常常是隨思想品德課順帶進行,而且形式枯燥,很難引起學生興趣。因此,建議法制部門會同工、青、婦、少工委、學校等有關單位編制適合未成年人學習的通俗易懂的普法教材,並將法制教育作為必修課列入學校教學計劃。建議中小學校聘請警察擔任法制教育校外輔導員,適時舉辦法制講座,根據未成年人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運用身邊案例,闡釋有關法律知識。要組織未成年人自己參與犯罪調查,探索犯罪原因,參與對失足少年的幫教,在開放式的法制教育與實踐中提高對復雜社會現象的辨別能力和自身免疫力。
2、發揮家庭教育的前沿陣地作用,提高家教質量。父母作為未成年人人生的第一任教師,一定要注意自身形象,加強思想修養。家庭教育要講究教育藝術,提高教育質量。要杜絕家庭暴力,摒棄簡單粗暴的教育方法。
3、發揮學校教育的主陣地作用,全面落實素質教育。要從根本上端正辦學指導思想,堅持育人為本,特別要對差生傾注愛心,切忌隨便開除。要進一步加強與家庭的聯系,會同家長進行細致思想教育,解決實際問題,既對學生負責,也對社會負責。要凈化校園環境,教師要嚴於律己,不要把社會上一些不正確的思想帶到課堂上;要向孩子們灌輸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加強政治思想教育,樹立社會主義新風尚。
4、發揮社會文化教育的基礎陣地作用。凈化社會環境,發揮文化工作優勢,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用正確的輿論來引導青少年。倡導讀好書、看好電影、講奉獻精神、大力宣傳先進人物及英雄事跡等,使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
加強未成年人文化陣地建設。如在群藝館、文化館、文化中心開辟未成年人文化活動場所;廣泛開展面向未成年人的廣場、社區、家庭和鄉鎮文化活動,大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各電影院線可考慮設立青少年影視教育部;進一步動員農村社會力量,興辦更多更好的農村兒童文化園;進一步加強未成年人題材的文藝創作,大力扶持和積極開展「雛鷹計劃萬里行」優秀兒童劇送戲演出等活動;鼓勵各級公共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美術館等積極利用互聯網,開設為未成年人服務的網站、專欄;加強文化市場管理;引導建設一批非營業性的互聯網上網服務場所,為未成年人提供健康有益的綠色上網空間。�
5、加強對未成年人流動的管理。要變動態情況下的管理為靜態情況下的管理,對未成年人的流動人員,分別類型,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控制,防止犯罪。如對後進生、輟學生應由學校牽頭負責接回學校繼續就讀;對閑散的未成年人,應由戶籍地和到達地的勞動、公安部門協同處理,是童工的應辭退返鄉;對失足的未成年人犯罪成員應依照事實,盡量判緩刑,落實就學就業;對在勞改、勞教、少管所等執行場所的未成年人,應不間斷進行跟蹤幫教,建立教育考察檔案材料,促進徹底改造,防止走上社會重新犯罪。
6、加強對未成年人犯罪的立法與實踐研究。要研究預測21世紀我國未成年人犯罪的趨勢、規律以及類型特點,如暴力犯罪、智能化犯罪、低齡化犯罪等。同時,進一步加大中國少年司法制度改革,解決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在調查、訊問、辯護、審判、執行等方面存在的不系統、不規范等問題。
(學會處 整理提供)

樓主湊合著用吧
自己改改寫了

『拾』 歷史上姓西的名人和姓任、楊、陳的名人有那些

楊子:即楊朱,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楊雄:西漢著名文學家。楊敞:西漢丞相。楊震:東漢著名文學家。 楊彪:(142~225)字文先,弘農華陰人,東漢光祿大夫,臨晉侯。楊(175~219)字德祖,弘農華陰人,東漢丞相主簿,是楊彪之子。 楊儀:(?~235)字威公,荊州襄陽人,官至蜀漢中軍師。 楊洪:(?~228)字季休,益州犍為武陽人,官至蜀郡太守、越騎校尉、關內侯。 楊大眼:北魏名將。 楊纂:北周名將。 楊堅(541-604年):隋朝開國皇帝(隋文帝),開創了歷史上著名的「開皇之治」。 楊廣(569~618年):隋朝皇帝(隋煬帝),戰功顯赫,開鑿大運河,創立科舉制. 楊素:隋朝名臣,詩人,傑出的軍事統帥. 楊炯:唐代著名詩人,「初唐四傑」之一. 楊巨源:唐代詩人. 楊國忠(?-756年),:唐朝天寶年間著名權臣. 楊玉環:唐玄宗的貴妃,古代四大美人之一.體態豐盈,容貌美艷。 楊行密:五代吳國開國君主. 楊業(?-986年):北宋抗遼名將,「楊家將」之首. 楊延昭(958—1014年):北宋抗遼名將,「楊家將」第二代. 楊文廣(?-1074):北宋抗夏名將,「楊家將」第三代. 楊再興:南宋抗金名將. 楊幺:南宋農民起義領袖. 楊輝:南宋傑出數學家. 楊萬里:南宋著名詩人,文學家. 楊時:南宋思想家,洛學大家. 楊文:南宋抗蒙名將. 楊志:水泊梁山好漢,號稱「青面獸」排行17。 楊雄:水泊梁山好漢,號稱「病關索」排行32。 楊春:水泊梁山好漢,號稱「白花蛇」排行73。 楊璟:明開國將領,封營陽侯,死後追封芮國公,謚武信 楊憲:明初名臣. (明代「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 明朝前期三大楊姓政治家,文學家. 「仁宣之治」時期的治世名臣;「台閣體」詩文代表人物.合稱「三楊」. 楊洪:明朝前期戍邊名將. 楊一清:明朝中期軍事家,戍邊名將. 楊廷和:明代名臣,明朝中期內閣首輔,文學家. 楊慎:「明代三大才子」之一,明朝中期著名詩人,文學家. 楊繼盛:明代嘉靖朝著名忠臣,以死彈劾權臣嚴嵩父子. 楊璉:明代東林黨代表人物,正直士大夫. 楊遇春:清朝前期戍邊名將.

陳琳
陳叔寶
陳子昂
陳陶
陳獨秀
陳白塵- 戲劇家
陳炳兆- 物理冶金和金屬材料學家
陳景潤
陳果夫
陳立夫
陳聯壽
陳乃光
陳平
陳紹禹
陳勝
陳挺
陳寶箴 - 維新人物
陳三立 - 詩人
陳寅恪 - 國學家
陳中凡 - 古典文學家
陳之佛 - 畫家
陳師道
陳與義
陳亮
陳子龍
陳忱
陳維崧
陳恭尹
陳沆
陳衍
陳圓圓 - 明代美女
陳廷驊
陳延祚
陳履安

陳姓的淵源
陳姓的歷史淵源

陳姓先祖 陳姓是帝舜的後裔,其遠祖可以追溯到黃帝。周武王滅商後,封媯滿於陳,並把大女兒元姬嫁給他,封他為陳侯,媯滿死後,封為陳胡公。這是陳姓發展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陳國開國公胡公滿也因此而成為陳氏得姓的開山祖。在東周初年,陳國與鄭國、蔡國等同為中原大國。其國都宛丘,在今河南省淮陽縣城東三里。陳國滅亡後,陳國人便以國為姓,在中國各地艱難生存。
歷史名人

陳 平:西漢大臣,少時家貧,好讀書,後歸劉邦,他多次用計,使劉邦脫離逆境,轉危為安,與張良齊名,史稱「良平」。

陳 壽:西晉著名史學家,著有《三國志》,最初名叫《三國志通俗演義》。明初小說家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就是由《三國志》演變而來。

陳 禕:唐僧的俗名陳禕,他是佛教經典名著的翻譯家,中國佛教唯識宗的創始人,由於他的業績,使佛教有了漢字記載的經典。撰有《大唐西域記》。

陳 摶:宋初道士。是中國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作《太極圖》、《先天圖》等。

陳天華:清末民主革命的先驅者,他的著作《警世鍾》、《猛回頭》和他"難酬蹈海亦英雄"的行動,為中華民族的覺醒敲響了「警鍾」。

陳 群:三國魏時尚書,曾建議選任官吏,實行九品中正制。這一制度,後來演變成士族壟斷政權的工具。

影星陳道明、陳好、陳坤

1.農民起義領袖陳勝

陳勝,字涉,陽城人。陳勝年輕時靠給別人當長工為生,一次跟夥伴們在田間休息,他對夥伴們說:「如果我們之中有的人將來富貴了,可不要忘了老朋友啊!」大夥聽了好笑,說:「你給人家賣力氣種地,哪裡來的富貴呢?」陳勝嘆口氣,自言自語地說:「唉,燕雀怎麼能懂得鴻雁的志向!」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等人被征去屯戍漁陽。當他們走到大澤鄉的時候,連降暴雨使他們耽誤了行程,按照秦朝的法律應該處斬。陳勝、吳廣決定起義。他們利用人們的迷信心理,在一塊白綢上寫上「陳勝王」三個字,把它塞在別人家捉的魚的肚子里。兵士們買了魚回來,發現了這塊白綢上面的字,十分驚奇。到了半夜,吳廣又悄悄跑到營房附近的一座破廟里,點起篝火,先裝作狐狸叫,接著喊道:「大楚興,陳勝王。」全營的兵士聽了,更加又驚又怕。

陳勝、吳廣見起義時機成熟了,於是殺掉帶領他們的兩個軍官,在大澤鄉發動了起義。起義隊伍發展迅速,並在陳縣建立了張楚政權,陳勝自立為王。接著陳勝派兵攻打趙、魏等地,並派主力進攻關中地區,但由於秦軍優勢兵力的反撲,陳勝兵敗後被叛徒庄賈殺害。

2.《三國志》的作者陳壽

陳壽,字承祚,巴西郡安漢(今四川南充)人。他自幼師從著名學者譙周,成年後在蜀漢任衛將軍的屬官主簿,後來成為皇帝身邊管理奏章的重要官員。蜀漢後期,他被劉禪降為無級別的文書小吏——書佐。西晉建立以後,晉武帝又舉他為孝廉,讓他負責編修國史。他所著《三國志》被視為史學名著「四史」之一。

傳說陳壽將要編纂《三國志》的時候,一天偶然遇到一位姓丁的梁州刺史,此人是丁儀、丁兄弟的後人。陳壽非常傲慢地對他說:「如果你給我一千斛米,那麼我就給你的父輩們寫一個非常好的傳記。」那位刺史對他未加理睬,於是陳壽竟真的沒有給丁氏兄弟立傳。因此,當時的人們都以此事鄙薄其為人。不過陳壽所著《三國志》,文筆簡潔,記事詳實,是研究三國鼎立時期的重要史料,也成為後世《三國演義》的藍本。

3.醉眼丹青陳洪綬

陳洪綬,字章侯,幼名蓮子,一名胥岸,號老蓮,別號小凈名、老遲、悔遲、悔僧等,浙江諸暨楓橋人,明末著名畫家。

陳洪綬幼年即喜愛畫畫,傳說他五歲時,母親叫他到舅舅家借竹篩,他見舅舅家新粉刷的牆案,忍不住登案畫起了關羽像。畫中關羽一手捋須,一手執《春秋》,長八九尺,神采奕奕,嚇得舅舅直叩頭。陳洪綬10歲時,拜著名畫家孫伙、藍瑛為師。據周亮工《讀畫錄》上說,陳洪綬少年時曾把杭州府學李公麟所書的七十二賢石刻拿回家來反復進行臨摹,並拿摹本向藍瑛徵求意見。藍瑛說很像了,他很高興;再進行臨摹後又問,藍瑛說,不像了,他反而更高興了。由此可見,陳洪綬自幼就領悟出摹古不能擬古,而要從學習前人成就中創造自己的風格來。

陳洪綬的習畫興趣主要集中在人物畫。14歲那年,他的作品只要一上集市,就有人出錢購買。15歲時他就應邀為人作壽圖、壽文。他的代表作有《水滸葉子》、《博古葉子》、《九歌》、《西廂記》等綉像插圖,均被名工木刻,被當代國際學者推為「代表十七世紀出現許多有徹底的個人獨特風格藝術之中的第一人」,著有《寶綸堂集》、《避亂草》等。

陳洪綬雖然是明末傑出的畫家,但一生境遇坎坷。他年輕時曾數次赴京應試而不中,不得已賣畫積錢進入國子監,後看透了朝政上的黑暗、腐敗,就拂袖而去。清朝政權建立後,有位王姓朋友勸陳洪綬去應試,他在詩中寫道:「二王莫勸我為官……一雙醉眼看青山。」他對明王朝既留戀又絕望,終於落發為僧,死時55歲。

任不齊(前545-前468):字子選,孔子七十七賢弟子之一,春秋戰國時楚國(今湖北)人,「楚聘上卿不就」。生於周靈王二十七年三月,歿於周元王八年九月。葬桃鄉,墓在濟寧城北房葛鋪。唐朝皇帝追封其為任城伯,宋朝天子又加封其為當陽侯。

任鄙(生卒年不詳):任不齊五世孫,生活在距今二千三百年左右,秦始皇前的秦武王時代。著名勇士。《史記》有秦人諺語記載:「力則任鄙,智則樗里。」任鄙當時是大力士,「扛鼎抃牛者」。

任囂(前?-前208):任不齊七世孫,秦始皇二十五年秦首次進兵嶺南失利後,任囂、趙佗率軍再入嶺南,於秦始皇三十三年統一嶺南。首任南海郡尉,並節制嶺南南海、象郡、桂林三郡,故稱「東南一尉」。以番禺(今廣州)為郡治,在今倉邊路附近修築番禺城,史稱任囂城。前208年病逝。

任延(生卒年不詳):字長孫,宛城(今河南南陽)人,東漢名吏。十二歲時,熟讀《春秋》、《易經》等,有「任聖童」之稱。漢光武帝初年(公元25年)二十三歲時任九真(今越南河內以南一些地區)太守,延教以墾關配匹之道,五年之後,糧食豐收,婚嫁有度,人民生活大改善,生了子女,多以任為名。《後漢書》載《任延善政》:顯宗拜潁川太守。永平二年,征會辟雍,因以為河內太守。視事九年,病卒。

任敖(前?-前179):秦代沛縣人,西漢開國名臣。初為沛縣獄吏,素與劉邦相善。劉邦初起時,敖以客從,為御史。亡秦後,劉邦立為漢王,與楚霸王項羽爭天下。劉邦東擊項籍,敖遷為上黨太守。高後當政時,封任敖為御史大夫。孝文元年,任敖卒,皇賜謚號「懿侯」,葬於廣阿縣丘底村前,清乾隆年間隆平縣知縣袁文渙曾吊以詩曰:

廣阿城外夕陽愁,太息茫茫土一天。

古墓寒煙分野色,殘碑衰草冷荒洲。

千秋事業光青史,十載勛名起漢劉。

豐沛當年成往事,蕭蕭葉落老松揪。

任敖墓位於隆堯縣城東偏北2.5公里處的丘底村南。此墓高10米,佔地12畝。該墓系土封墓葬,雖經兩千餘年的風吹雨打,迄今仍若岑丘,肅穆壯觀。該墓墓頂有樹木數株,並立有隆堯縣「重點文物保護」標志。墓地附近的地面上有漢代筒瓦和卷雲紋瓦當。墓地原有明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的「鄉賢漢御史大夫任公之墓」石碑。該碑現已搬遷到隆堯縣文物保管所保存。現在,任敖墓基本完好,屬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任安(生卒年不詳):字少卿,曾任益州刺史、北軍使者護軍等職。司馬遷因李陵之禍處以宮刑,出獄後任中書令,表面上是皇帝近臣,實則近於宦官,為士大夫所輕賤。任安此時曾寫信給他,希望他能「推賢進士」。司馬遷由於自己的遭遇和處境,感到很為難,所以一直未能復信。後任安因罪下獄,被判死刑,司馬遷才給他寫了回信《報任安書》。關於此信的寫作年代,一說是在漢武帝征和二年(前91),另一說是在漢武帝太始四年(前93)。

任光(公元?-29):字伯卿,南陽宛(今河南南陽)人。東漢雲台二十八將之一。初為鄉嗇夫、郡縣吏。後歸降綠林農民起義軍。隨劉秀參加昆陽之戰,擊破王尋、王邑等新莽軍。後任信都太守,堅守孤城,拒王郎以迎劉秀。被劉秀任為左大將軍,封武成侯。諫阻劉秀加入城頭子路、力子都軍。不久,助劉秀攻克邯鄲,討平王郎,建武二年(公元26年)以功封阿陵侯,食邑萬戶。建武五年(公元29年)冬卒。

任尚(公元?-118):東漢將領。初為西域戊己校尉,代班超為都護。安帝時,任征西校尉,率軍鎮壓羌人起義,在平襄(今甘肅通渭西北)大敗。後又任中郎將、護羌校尉,與鄧遵(鄧太後弟)、馬賢等鎮壓漢羌聯合起義,殺起義軍首領杜季貢和零昌。元初五年(公元118年),因和鄧遵爭功,被鄧太後所殺。

任峻(公元?-204):字伯達,河南中牟(今屬河南)人。東漢末天下大亂,他勸中牟令楊原代理河南尹,被任為主簿。不久歸附曹操,任騎都尉,娶操從妹為妻。操每出征,常留守,供應後勤。曾任典農中郎將,主持許下屯田,獲得成功,保證了軍糧供應。魏文帝時謚成侯。

任棠(生卒年不詳):字季卿,上邽(今甘肅省天水市)人,東漢著名學者。有學問,不做官,修居教書,有氣節,因他曾以物暗示太守廣行仁政,故有「任棠水」之佳話。《後漢書•龐參傳》載:「龐參拜為漢陽太守。郡人任棠者,有奇節,隱居教授。參到,先候之。棠不與言,但以薤一大本,水一盂,置戶屏前,自抱孫兒伏於戶下。主簿白以為倨。參思其微意,良久曰:棠是欲曉太守也。水者,欲吾清也;拔大本薤者,欲吾擊強宗也;抱兒當戶,欲吾開門恤孤也。」唐高適《東平旅遊奉贈薛太守二十四韻》贊其事:「不改任棠水,仍傳晏子裘。」

任詢(公元1133-1204):字君謨,號龍岩,又號南麓先生,易州(今河北易縣)人。金代著名書畫家。父貴,有才,善畫,喜談兵,宣、政間游江、浙。詢生於虔州,為人慷慨多大節。書為當時第一,畫亦入妙品。評者謂畫高於書,書高於詩,詩高於文,然王庭筠獨以其才具許之。登正隆二年(公元1157)進士第。歷益都都勾判官,北京鹽使。年六十四致仕,優游鄉里,家藏法書名畫數百軸。年七十卒。

任昉(公元460 -508):南朝梁著名文學家,字彥升,樂安博昌(今山東壽光)人,仕宋、齊、梁三朝。16歲舉秀才,為太常博士。南齊時,官至中書侍郎、司徒右長史。他與蕭衍都是「竟陵八友」中人,並相友善。永元三年(公元501),蕭衍進軍建康,任昉為記室。次年,蕭衍代齊立梁,禪讓文告即出自任昉手筆。入梁,拜黃門侍郎、吏部郎,出為義興(今宜興)太守,召為御史中丞、秘書監。又出為新安太守,逝世於任所。追贈太常,謚號敬子。任昉是南朝的散文大家,以擅長表、奏、書、啟等實用文體知名於時,與詩壇聖手沈約齊名,史稱「任筆沈詩」。其藏書多至萬余卷,與沈約、王僧儒並稱為三大藏書家。 《隋書•經籍志》有《任昉集》34卷,已佚。明代張溥輯有《任彥升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又《文章緣起》及《述異記》二書,舊均題為任昉作。」事見(《南史•任昉傳》)。

任雅相(生卒年不詳):唐高宗時宰相,在位時間不長,曾為壩江道行軍總管、燕然都護等。唐顯慶四年(公元659)以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封安樂縣公,兩年後卒於軍中。

任伯雨(公元1047-1119):字德翁,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神宗元豐五年(公元1082)進士(清嘉慶《四川通志》卷一二二),調清江主簿,知雍丘縣。哲宗元符三年(公元1100),召為大宗正丞,旋擢左正言(《鶴山集》卷六十《跋任諫議伯雨帖》)。徽宗初政,條疏章敦、蔡卞罪狀,章、蔡貶官。居諫省半載,大臣畏其多言,尋出知虢州。崇寧元年(公元1102),以黨事編管通州(同上書),徙昌化軍、道州。宣和初卒,年七十三。著有《戇草》二卷,《乘桴集》三卷(《宋史•藝文志》),已佚。現存《春秋絳聖新傳》。

任得敬(公元?-1170):西夏臣。原為宋西安州(寧夏海原西)通判。西夏破西安州,遂降。獻女於崇宗乾順。累擢靜州都統軍。仁宗仁孝嗣位,夏州統軍蕭合達叛亂,哆訛領導黨項部族起義,他率兵抗禦鎮壓有功,授翔慶軍都統軍。天盛間任國相,封楚王,專擅國政,仁宗不能制。乾佑元年(公元1170)迫使仁宗分西南路及錄州、啰龐嶺地與他,自立其國,因金拒絕冊封,轉而通宋求助,謀泄,被仁宗誅戮。

任仁發(公元1255-1327):元畫家、水利家。字子明,號月山道人,松江青龍鎮(今上海青浦)人。元滅南宋後,為宣尉掾,授青龍鎮水陸巡官。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升海道副千戶,改海船上千戶,轉漕直沽。大德七年(公元1303),授都水監丞,後升都水少監,官至浙東道宣慰副使。善畫人物,尤長畫馬,常與趙孟俯並提,傳世作品有《張杲見明皇》、《二駿圖》等。撰有《浙西水利議答錄》。

任環(公元1519-1558):字應乾,長治(今屬山西)人。明代著名抗倭將領。嘉靖二十三年進士。歷任蘇州同知、按察僉事、右參政。以能幹出名。御倭寇,與士卒同寢食,所得全分給士卒。軍事緊急。終夜露宿,或數日不餐。曾書姓名於肢體曰:「戰死,分也。先人遺體,他日或收葬。」將士皆感激,故所向有功。賊平,乞許守喪期滿。逾二年卒。贈光祿卿。著有《山海漫談》。

任浚(1595—1656年),字海王,號文水,博山區南博山鎮下庄村人,崇禎四年(1631年)進士,先後任芮城知縣、榆次知縣、蘇松巡按御史、兵部右侍郎。右僉都御史 、河南巡撫。順治年間,授戶部右侍郎督理錢法,後調任總督倉場侍郎,都察院右都御史。順治11年-12年任刑部尚書。

崇禎十二年(1639年),任浚擔任河南監軍御史、總督豫楚的職務。他調度軍需,部署防禦,登城指揮,使李自成的百萬之眾久攻不下,只好撤退轉移,而任浚也因「中鉛折肱」而「得告還里」休養。

崇禎十七年二月,時任兵部右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兼總督的任浚,北上抗擊李自成的義軍。二十二日,明廷接到河南巡按蘇京的上疏,報告李自成軍隊逼近澤州,要求催促任浚快速到任。二十四日,李自成軍里應外合,攻陷長垣縣,將守衛南關的任浚俘獲。大順將士勸降任浚不成,便將他綁縛起來,用長矛刺破他的頭顱,致使頭皮翻落,遮避了眼睛,鮮血一直流到胸膛,昏死了過去。後來義軍解除了繩索,他才蘇醒了過來。這之後,義軍把他裝進囚車,計劃解往北京。在押解的路上,任浚乘押解士兵搶拿財物之機逃脫,輾轉千里,逃回家鄉。內閣大學士孫廷銓曾到任浚家拜訪過他,親眼目睹其慘狀。「昔甲申之變,公(任浚)自賊中逸歸,父老奔問官守,余適從之,因得其死生情狀,觀其創痕自發際垂於眉末,殷然尚未復也,心甚壯之。」任浚被俘後,由於戰況混亂,消息不靈通,明廷根本不了解長垣的戰況,二十九日,崇禎帝還諭令兵部:任浚久報赴任,一味退縮,俱著革職,充為事官管事。可見當時明廷秩序十分混亂,對於前線戰況一無所知。

順治元年五六月,由於兵部侍郎劉余佑的極力推薦,清廷召回任浚任戶部右侍郎,管理錢法,他提出了幾項改進財政管理的重要建議。不數月,因其母親有病回鄉侍候。母死後守制期滿,再度出山,遷任左侍郎,總督京城錢法。當時自明末遺留下的糧食徵收、運輸、儲藏、支配等問題極為混亂,任浚利用三年時間,終於理順了關系。因政績卓著,被升遷為刑部尚書。任浚任刑部尚書時,《大清律》與案例多有不符,且對滿、漢兩族人治罪不一,他請求核定劃一。「滿漢堂官專領其事,慎選司員一一商榷,疑難者請旨裁定。罪例可更者,一準於律;不可更者,即載入律條,著為令。」任浚也為《會典》的修改提出了意見。這樣,通過不斷的調整過程,才將明朝會典的條例納入了清廷的政法活動之中。

順治十二年(1655年)二月,61歲的任浚以年老有病告退還鄉,第二年正月即病故。王培荀在《鄉園憶舊錄》中記錄了任浚出生時的異常情況,雖說荒誕無稽,但不妨一讀。任浚「生時與一蛇同產,(家人)送蛇入山。太夫人(任浚之母)歿,大蛇忽至,弔客驚避,(大蛇)至柩前俯仰其首,若甚哀者。公(任浚)撫之使去。」

任大椿(公元1738-1789):清經學家。字幼植、子田,江蘇興化人。乾隆進士。累官陝西道監察御史。工文辭。曾充《四庫全書》纂修官。博搜材料,綜合精考,考釋古代名物,著《弁服釋例》、《深衣釋例》、《釋繒》、《小學鉤沉》、《字林考逸》等。

任熊(公元1823 -1857、一謂公元1820-1856):清代畫家。字渭長,號湘浦,浙江蕭山城廂鎮人。早年在寧波(今浙江寧波)為姚燮所稱許。後寓居蘇州(今江蘇蘇州),往來於上海(今上海)賣畫。他擅畫人物,工畫花鳥、山水,師法陳洪綬。筆法圓勁,形象誇張。畫有《任渭長四種》,為晚清木刻畫之精品,《大梅山房詩意圖冊》120幅,是其代表作。史上與任熏、任頤合稱「三任」,又加其子任預(公元1853-1901),合稱「四任」。

任武(公元?-1863):清末陝西回民起義軍領袖。回族。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陝西團練大臣張帶強迫回民抽拔壯勇,又在華州(今華縣)虐殺回民。他率回民殺張芾,起兵攻克華州、大荔、高陵,圍攻西安,號稱十八營,佔領渭河流域,屢敗清軍勝保和多隆阿,後多隆阿攻破渭南、大荔一帶回民村莊,英勇戰死。(一說1864年他率余部退往陝甘交界的董志原,後不詳)。

任化邦(公元?-1867):清末捻軍將領。小名柱,安徽蒙城人。早年參加捻軍。1857年與太平軍聯合,轉戰江淮之間,封為魯王,1864年4月,偕張宗禹等率捻軍轉戰於豫南等地,與太平軍賴文光會師,整頓隊伍,尊賴文光為領袖。他率騎兵入山東,在曹州(今菏澤)殲滅僧格林沁軍。後又入湖北,在安陸(今京山)尹隆河之戰大敗湘軍和淮軍。1867年11月19日在江蘇贛榆戰斗中,被叛徒潘貴升從背後襲擊,遇害犧牲。

任熏(公元1835-1893):清代畫家。任熊之弟,字阜長,又字舜琴,工人物、山水,尤擅花鳥。

任頤(公元1840-1896):清代畫家。初名潤,字小樓、伯年。浙江山陰(今紹興)人。其父任鶴聲,善畫並長於寫照。年輕時從文學畫,後得著名畫家任熊賞識,為其弟子,並得任熊介紹,又拜著名畫家任薰為師。中年後居上海,以賣畫為生。所作之畫師承明清畫家陳洪綬、華喦,復受朱耷影響,擅長花鳥、山水、人物,技法上有獨到之處。偶作雕塑小像,也頗生動。其畫風在江浙一帶影響很大,與任熊、任薰合稱「三任」。代表作品《觀刀圖》、《九老圖》、《蘇武牧羊圖》等。

任弼時(公元1904 -1950):原名二南,培國,湖南湘陰唐家橋(今屬汨羅)人。1920年,加入毛澤東、何叔衡組織的俄羅斯研究會。在「八七」會議上被選入政治局,成為黨史上最年輕的政治局委員。參加了二萬五千里長征,在長征中是紅六軍團和後來紅二方面軍的最高政治領導人。在延安時,任中共中央秘書長。 1945年,中共「七大」後,與毛、劉、周、朱並列,成為領導全黨的「五大書記」之一。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打響的次日,即10月26日晚,研究戰局,思考對策,長時積勞,病情惡化,次日去世。葉劍英在追悼他時評價說:「他是我們黨的駱駝,中國人民的駱駝,走著漫長的艱苦道路,沒有休息,沒有享受。」可見其精神在黨內影響至深。

任光(公元1900-1941):作曲家,曾用筆名前發,浙江嵊縣(今嵊州)人。1940年參加新四軍,皖南事變中犧牲。作品有電影歌曲「漁光曲」、「大地行軍曲」、「月光光」和抗戰歌曲「打回老家去」等,還有民族器樂曲「彩雲追月」等。

任天知(生卒年不詳):近代早期話劇(新劇)活動家、劇作家、演員。名文毅,或稱任調梅,藝名天知。籍貫、生卒年月不詳。武昌起義前曾在上海創辦職業新劇團體「進化團」。所編演之劇本大都以反對專政、帝政和封建勢力為其主要題材。計有《共和萬歲》、《黃金赤血》等。他擅長在演出中作政治演說,為中國早期話劇創始人之一。

任政(公元1916-1999):字蘭齋,浙江黃岩人。上海文史館館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上海分會常務理事。著有《楷書基礎知識》、《蘭齋唐詩宋詞行書帖》、《任政行書千家詩帖》等

沒找到姓西的名人

閱讀全文

與隆堯微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瑪拉電影全集 瀏覽:607
coco媽媽是哪個墨西哥電影 瀏覽:792
為什麼有的人喜歡做電影宣傳 瀏覽:396
伊拉克戰爭電影真實事件 瀏覽:289
交道事故微電影 瀏覽:598
電影院芝華仕沙發怎麼用 瀏覽:894
看小電影會不會上火 瀏覽:569
刺殺小說家在哪個電影院 瀏覽:259
2021年韓國電影票房 瀏覽:414
艾曼妞3電影手機在線 瀏覽:166
開國大典電影的圖片大全 瀏覽:852
刪除電影圖片 瀏覽:561
電影最後的字幕圖片大全 瀏覽:952
日本人有二戰的電視或電影嗎 瀏覽:533
惡人傳在線觀看西瓜電影 瀏覽:619
mc天佑演的電影叫什麼 瀏覽:987
能微信分享的電影網站 瀏覽:824
索尼如何看3d電影 瀏覽:227
一個更新韓國電影的網站 瀏覽:337
電影心靈奇旅分析 瀏覽: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