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關於柳州風景和風俗的資料
柳州風景:柳州是廣西擁有國家級A級景區的城市第二多的城市,旅遊人口及收入位列廣西第三位,是區內重要的旅遊目的地,市區內有眾多優質旅遊資源,擁有兩個國家級重點公園景區——柳侯公園 和 大龍潭風景區。
百里柳江景區(由江濱公園、蟠龍山公園、駕鶴小桃園、人工瀑布群、文廟景區、窯埠古鎮、江景音樂噴泉、東堤春曉、趙家井、西來寺、金沙角、等景區共同組成),尤以柳江夜景最為代表性。
柳州風俗:柳州人善於以歌來表現自己的生活和勞動,抒發思想感情。青年男女戀愛有情歌,婚嫁有哭嫁歌,喪葬有哭喪歌,互相磐考比賽智力有磐歌,宴請賓客有勸酒歌和節令歌,祈神有求雨有祈禱歌;教育兒童有兒歌和童謠。
三月三是壯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對歌又是三月三的一項主要活動,因此又稱為「歌圩」亦稱為「歌節」。
(1)雲南布依族傳承微電影擴展閱讀
柳州地方特產:
1、螺螄粉
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的小吃米粉,具有辣、爽、鮮、酸、燙的獨特風味。是柳州最具地方特色的名小吃。螺螄粉的味美還因為它有著獨特的湯料。湯料由螺螄、山奈、八角、肉桂、丁香、多種辣椒、等天然香料和味素配製而成。
2、炒螺
北海地方特色小炒,主要是採用北海出產的螺加上酸辣筍、蒜蓉、姜絲、紫蘇葉等旺火快炒,味美香辣可口。
② 布依族地戲,極具民族特色
在 布依族文化 中,布依戲的產生歷史雖然不長,但是卻給當地文化帶來更多的精彩。其類型有兩種:一種是根據民間故事改編的;一種是根據漢族故事或說唱改編,充分體現了社會生活狀況。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極具民族特色的布依族地戲吧。
布依族地戲是一種以面具裝扮人物,以歌唱來「演故事」為主要形式而夾雜某些戲劇身段和舞蹈動作的民間藝術,屬儺戲類。主要流傳在貴州中部及西部與漢族雜居地區,尤以貴陽市郊區和安順一帶最盛行,多在春節期間演出。因在平地演唱,不需要搭戲台,因而得名。
相傳明洪武年間「調北征南」時開始傳入布依族地區,是產生較早和流傳較廣的一個劇種。演出時,演員根據扮演角色,頭戴各種不同面具,身穿各種不同服裝,手持刀斧等兵器道具,隨著鑼鼓、笛子、二胡、月琴等樂器伴奏聲進行表演。多用漢語演唱,也有用布依語演唱的,唱詞一般為七字一句,多用一唱眾和形式。
唱腔激揚高亢,動作粗獷活潑,氣氛十分熱烈。傳統劇目有《楊家將》、《精忠傳》、《薛仁貴征東》、《三國演義》等歌頌歷代忠君愛國英雄人物,多從漢族戲劇移植,但又不完全相同,經多年演變,內容、唱詞、唱腔、服裝、道具等都帶有布依族傳統文化和民族風情的特色,故為群眾所喜愛。
地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戲劇之一,被譽為戲劇藝術的「活化石」,主要流行於貴州漢(屯堡人)、布依、仡佬、苗等民族中,被列入了首批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花溪地戲主要分布在該區中部和西部,演出隊伍大多為布依族民間藝人組成,其中以大寨地戲隊最具代表性。其演唱用當地方言,形式憨直拙樸、粗獷自然。歌頌保家衛國、英勇善戰的英雄主義精神,傳統劇目包括隋唐薛仁貴征東、宋朝楊家將、岳飛傳等。花溪民間地戲文化具有悠久歷史,豐厚的底蘊,傳承幾百年來成為當地布依族同胞勞動之餘喜愛的娛樂活動。
起源
花溪地戲源於古代的「扮儺」。「扮儺」是為逐疫鬼,迎神靈,保平安的祭祀儀式。地戲是傳入花溪地區最早的戲種之一,據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賀長齡編修的《貴陽府志》載:「土人、貴築、廣順、貴定皆有之,歲首迎山魈,逐村屯為儺,擊鼓以唱神歌,所到之家,皆飲食之。」花溪地區的地戲,至今仍有上述的習俗。如唱戲的時間均在正月初開場,演出前要燃香點燭,舉行祭祀活動和開財門儀式。
發展現狀
花溪區的地戲共有18撥,他們是以下18個村寨的地戲隊:花溪大寨、燕樓的思惹、槐州、燕樓村、谷蒙(燕樓村有兩潑)、黨武的當陽、葵林村、新寨、下壩、湖潮的新民、楊梅、寅貢、車田、蘆官、汪官、元方和麥坪的杉木二村。
這些地戲隊所演出的劇目都是《薛仁貴征東》、《楊家將》、《羅通掃白》、《三國演義》、《岳飛傳》等歷史故事劇。這種表演場合方便人們觀看。演者均戴面具,服飾簡單,以鼓擊節而歌,一人領唱,眾人合之,不用任何器伴奏,其風貌近是陽腔。
在花溪區的地戲中,最有影響力的是大寨地戲隊,除天時地利用職權外,他們的演出技巧高於其他戲班,湖潮新民、黨武下壩和燕樓思惹三地戲隊次之,其他隊則各有所長,他們的演出同樣受當地人的歡迎。花溪區的地紅演唱不用樂器伴奏,只要用一面大鼓和一隻銅鑼打節奏即可。
③ 布依戲的傳承意義
布依族人民在不斷的發展中、是善於吸取漢文化養料來發展本民族文化的民族。他們把移植劇目,視為通向戲劇文化的橋梁。這些劇目,深受布依族人民的喜愛,並用自己喜聞樂見藝術形式去規范它們,再現它們,並融入布依族文化內涵特質。
布依戲主要由村寨的民間業余戲班加以傳承。戲班一般有三十多人,以自然村寨為基礎,戲師為班頭,各班每年春節期間必須為本寨,或沒有戲班的村寨演出,以穰災祈福、驅鬼逐疫。
在南盤江兩岸鄉間村寨並長期為布依族人民喜愛、傳承的布依戲,曾多次在省、地、縣及中央歷屆或民族戲劇演中,參加演出並榮獲獎勵。如冊亨縣弼佑布依戲隊的《玉堂春》、興義縣巴結鎮布依戲隊的《一女嫁多夫》,獲省第一屆工農業余文藝會演三等獎和表演一等獎(女演員王安秀);安龍縣馬鞍營布依戲隊的《蟒蛇記》、《望山穿》,1958年獲安順地區會演第二名;1984年貞豐縣的布依戲《金竹情》在「貴州省少數民族戲曲研究匯報演出」中獲「演出獎」;同年,冊亨縣布依戲隊的《羅細杏》,在「全國少數民族戲曲錄相觀摩調演」中,獲文化部頒發的「優秀節目獎」。這些殊榮,使布依族的戲劇在布依族人民的文化藝術生活中,留下了新的篇章。
布依戲具有歷史學、民俗學、宗教學、戲曲學等方面的研究價值,對中國文化的豐富和完善曾發揮過重要作用。
但是,布依戲已經不易看到了,因為許多布依戲演員年事已高,又難以物色到合適的接班人,故而能演者越來越少。
④ 大家給我推薦一些關於少數民族的電影或電視劇
最近好看的有影響的電視劇就有很多 :
痞子英雄,終極三國,新版書劍恩仇錄,潛伏,新封神榜之武王伐紂,我的青春誰做主,···
這兩年武俠電視劇不是很多,這幾部還是很可以的 :
大人物,翻雲覆雨,大唐游俠轉,黃曉明版鹿鼎記,聶遠版雪山飛狐,胡歌版射鵰英雄傳,···
未來很期待的電視劇,暑期可能會上映的,也有幾部很不錯 :
鄧超版倚天屠龍記,仙劍奇俠傳3,新版三國演義,大陸版天使鍾馗,「水滸人物譜」電影系列(央視可能會每周六晚一集),···
過去幾年很值得回味,不看比較後悔的電視劇 :
武林外傳,仙劍奇俠傳,大宋提刑官1.2,神探狄仁傑1.2.3,金枝欲孽,大唐雙龍傳,陸小鳳傳奇系列,洗冤錄1.2,帝女花,洛神,大宅門,亮劍,胡軍版天龍八部,黃日華版蕭十一郎,流星花園,馬景濤版倚天,蔡少芬版白發魔女傳,藍色生死戀,醉打金枝,···
很經典的電視劇,應該像掃盲一樣掃掉的幾部電視劇 :
央視水滸傳,周潤發上海灘,94射鵰,亞視的君臨天下1.2,95神鵰,98鹿鼎記,tvb蜀山奇俠傳1.2,
98天龍,刑事偵查檔案1.2.3,還珠格格1.2,何家勁的保鏢系列1.2.3,天使鍾馗2,新白娘子傳奇,···
【此答案由"皇後de尐蠻腰"一字一字打出,並非網上搜索復制黏貼的,因為我是個鐵桿電視劇迷。推薦的全都是從我看過的電視劇裡面用心挑選出來的。質量保證!版權獨有!禁止盜用!發現必定檢舉 !】
⑤ 布依族的風俗習慣
1、二月二
主要是祭祀「土地神」,保佑全寨安寧,殺雞敬祖,吃兩色(白、黑)糯米飯。雲南省的布依族,這個節日要過三天,進行以祭「老人房」為中心的祭祀活動。
2、六月六
祭田神、土地神和山神,祭畢用雞血沾上各色紙旗,或做成大鳥形分別插在各塊田中。與此同時,召開「議榔」會議,宣布各種榔規榔約,且由榔頭監督執行,藉以保護社會財產安全。
3、吃新節
又叫嘗新節。因各地的穀米成熟有先有後,過節日期不盡相同。一般在稻穀將成熟時,由家中男子到田中摘來少量谷穗,放在甑中與糯米一同蒸熟後敬祖。望謨、冊亨等地,把新糯谷取來後,先煮熟晾乾,舂去谷殼,再用開水泡脹蒸成糯飯,布依語稱「根金毫模」。
(5)雲南布依族傳承微電影擴展閱讀:
布依族的藝術
1、音樂
布依族常用的樂器有嗩吶、月琴、葫蘆琴、竹琴、巴勒、洞簫、短簫、姊妹簫、銅鼓、牛骨胡等。銅鼓是布依族最古老、最具有民族特點的樂器。它全部用青銅鑄成,鼓身鑄有各種花紋圖案。
1950年以前,幾乎每寨都有銅鼓,隆重節慶必敲擊為樂。舉行喪葬、祭祀,則只有摩公才能按照儀式的程序敲擊銅鼓。
2、舞蹈
布依族的舞蹈主要有《織布舞》、《糠包舞》、《獅子舞》、《龍舞》、《轉場舞》、《鐃鈸舞》、《花裙舞》、《銅鼓舞》、《銅鼓刷把舞》等,舞蹈動作優美動人。
3、戲曲
貴陽、長順及黔西南冊亨縣等地區流行布依地戲,多在春節期間組織演出。有專門的戲班子,演員面具多為三國人物及布依摩師等。
⑥ 求一些老的南方少數民族題材的電影片名。
諾瑪的十七歲〉、
紅河花腰彝族風情〈花腰新娘〉、
紅河瑤族風情的〈咬指〉,
反映僳僳族、傣族抗英斗爭的〈石月亮〉、
《山間鈴響馬幫來》(苗族、哈尼族)、
《蘆笙戀歌》(拉祜族)、
《邊寨烽火》(景頗族)、
《五朵金花》、《摩雅傣》(傣族)、
《劉三姐》(壯族)、
《阿詩瑪》(彝族
《青春祭》(傣族)、
《鼓樓情話》(侗族)、
苗家兒女》(苗族)、
《神秘的伴侶》(瑤族彝族)、
土家族(《連心壩》),
布依族(《山寨火種》),
瑤族(《瑤山春》),
苗族(《火娃》),
回族(《六盤山》),
佤族(《孔雀飛來阿佤山》),
壯族(《拔哥的故事》),
獨龍族基諾族(《綠海天涯》),
達翰爾族(《傲蕾•一蘭》),
傣族(《青春祭》、《孔雀公主》)
彝族(《奇異的婚配》),
⑦ 舒暢扮演阿婭的是那個電影或是電視劇啊
是不是《活色生香》
舒暢 飾演 小雅惠子
是由唐嫣、李易峰、舒暢、陳偉霆領銜主演的民國偶像劇。
該講述了民國年代兩大香業家族因種種原因產生了盤根錯雜的恩怨,他們彼此敵視,相互遏制,卻因兒女們的情感糾葛,發生了許多讓人啼笑皆非,卻又感人至深的故事。
⑧ 有沒有民俗風情的電影
《邊寨烽火》(景頗族)、
《五朵金花》、《摩雅傣》(傣族)、
《劉三姐》(壯族)、
《冰山上的來客》(塔吉克族、維吾爾族)、
《阿詩瑪》(彝族
《青春祭》(傣族)、
《盜馬賊》(藏族)、
《鼓樓情話》(侗族)、
《黑駿馬》(蒙古族)、
《紅河谷》(藏族)、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蒙古族)、
《益西卓瑪》(藏族),
〈天上的草原〉(蒙古族)
《草原上的人們》(蒙古族)、
《金銀灘》(藏族)、
《猛河的黎明》(藏族)、
《哈森與加米拉》(哈薩克)、
苗家兒女》(苗族)、
《患難之交》(朝鮮族)、
《神秘的伴侶》(瑤族彝族)、
蒙古族(《祖國啊母親》),
土家族(《連心壩》),
布依族(《山寨火種》),
瑤族(《瑤山春》),
苗族(《火娃》),
回族(《六盤山》),
佤族(《孔雀飛來阿佤山》),
壯族(《拔哥的故事》),
獨龍族基諾族(《綠海天涯》),
達翰爾族(《傲蕾•一蘭》), 冰山上的來客
⑨ 布依族查白歌節的傳承保護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⑩ 誰能介紹幾個貴州布依族有關的電影或者電視
我國第一部反映布依族少年成長的電影《朝霞》在電影資料館首映。
《絕地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