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視頻 > 一封家書微電影解說

一封家書微電影解說

發布時間:2022-09-18 13:02:39

① 《一封家書》後的李春波怎麼消失的無影無蹤

10年前,李春波將《小芳》和《一封家書》唱紅之後就退隱江湖了。昨日,亮相本報的李春波向本報歌迷們講述了他10年裡潛心鑽研電影導演的故事。

李春波說,我覺得現在已經不是靠一首或者幾首歌打天下的時代了,我從歌手過渡到電影導演就是為了給自己留條後路。因此,1996年,李春波來到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進修導演專業課程。1997年,學業結束後,李春波導演了自己的電影處女作《女孩別哭》,電影講述了一個外地人在北京工作的故事。李春波說,這部片子雖然沒有賺錢,但沒有賠本。
http://sports.tom.com/3583/20050512-600599.html

② 誰有這篇文章的具體內容

主持人的話:

讀書的時候,朱自清的《背影》是必背的課文。多年以後,文中那個頭戴黑布小帽,身穿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抱著橘子穿過鐵道,爬上月台的身影,恍若同自己熟悉的某個身影重疊起來了。那便是父親,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第一個可以依賴的男人。今天是父親節,讓我們向所有的父親致敬!

1 父親教會我對生命的尊重

雲生 30歲 市場策劃

我是今年5月結婚的,結婚後短短的幾星期里,我和妻子每天下班回家只忙兩件事:燒飯、洗衣服,這兩件事情夠我們忙到半夜11點。當自己被家務糾纏得辛苦時,我不禁感慨,真不知道過去的那麼多年裡,我的父母為了我們家,為了我,是怎樣的勞碌。

事實上,在我生命的前20年,我一直都認為我的父親不是個稱職的父親。外婆去世的時候,我們一家去公墓給外婆的骨灰下葬。站在父母身後,我忽然發現他們的頭發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白了。那一刻我忽然有點擔心,擔心哪天我會失去他們。

我對父親的態度徹底改變是在去年。93歲的奶奶第三次腦梗後被送進了醫院。醫生對我們說,奶奶沒救了。他們連病房都沒有讓奶奶住,直接送觀察室。在那樣的情況下,我和父親達成了一致——醫院放棄但我們不放棄。老話說,生病的人能夠吃得進東西就好辦了,奶奶深度昏迷,根本無法進食。爸爸買來蔬菜在水裡煮熟榨出汁,把一些天然的維生素片、蛋白粉等磨碎,混在蔬菜汁里,用針筒一滴一滴喂到奶奶的嘴裡。在爸爸的努力下,奶奶奇跡般地康復起來。她從深度昏迷中醒來,開始會說話,最後,當奶奶可以起床時,她終於出院了。奶奶出院後,父親就帶著家裡那條12歲的老狗搬到奶奶的住處寸步不離地照顧她。今年5月18日,我30歲生日那天,我舉行了婚禮。之前,爸爸告訴奶奶,孫子要結婚了。奶奶說,那我給他200塊紅包。當爸爸將這個話告訴我的時候,我們都激動得要哭了——奶奶從深度昏迷到有了清晰的邏輯思維,這是多麼大的奇跡。

婚禮上,我對所有的親朋好友說,我很慶幸自己生在這樣的一個家庭。我從母親那裡學到怎樣為人處世,從父親身上學到對生命的尊重。我告訴大家,父親對別人不求回報的付出,對我影響特別大。現在的我,心裡充滿感恩,因為在我身邊,最親愛的人——父母、奶奶都還健康,還能夠讓我有時間和他們度過以後的時光。這是我生平第一次向父親表達自己對他的感激。我想,父親節這天,我會和父親一起坐下來聊聊,分享一下我新婚的幸福,以後的日子,我也還有許多事情要向父親請教。

2 他哭了,於是我知道他是那麼愛我

珊珊 20歲 學生

爸爸是個很傳統的人,對我很嚴格,他堅信任何壞毛病、壞習慣只要痛打一頓,就能讓我記牢不再犯。所以,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常常因為啃手指甲這樣的小事挨打。

記得那是我初中時,有一次,和父親約好放學在車站見。可是,我上完課以後和同學一起去吃飯了。回家後,看到的是父親因為生氣和焦急而有點變形的臉。他在車站等了我很久,聯系不上我,還以為我出了什麼意外。那是父親最後一次打我。後來,父親再也沒打過我,連中考失利都沒打我。他說,人大了,就算做錯事也不能隨便打了。

高考時,我考取了北京的學校。爸爸媽媽一起送我去北京。真到要離開家去另一個城市讀書的時候,我忽然覺得特別難過,一路上我一直在哭。爸爸媽媽幫著我把被褥、臉盆、熱水瓶等行李送進寢室,幫我支好了帳子,放好所有的東西,就要去趕傍晚的火車回上海了。我拉著媽媽的手送他們去學校門口,媽媽一個勁地抹眼淚,囑咐我要吃好穿暖什麼的,忽然我聽到爸爸的聲音有點不對頭,回頭一看,居然發現他眼睛紅紅的,哽咽著說不出話來。大概是他不願意我看到他這個樣子,所以把我往寢室推,叫我不要送了,有空多打電話回家。這是我至今為止唯一的一次看到爸爸哭。在那一刻我忽然意識到,他是那麼愛我的呀。

我知道爸爸很牽掛我,雖然每次打電話回家,他都只說兩句就把電話交到媽媽手裡。可是我知道他的惦念。不過,今年5月份他生日的時候,我還是忘記給他打電話了。幸好6月份還有一個父親節,這幾天我一直在想該在那天給他發個什麼信息,或者打個電話說點什麼。你也知道,和爸爸說話跟和媽媽不一樣,太煽情的那種,說不出口的。

3 「用老子的錢讀書,不許抽煙」

田野 37歲 運營總監

有件事情,直到父親去世後很久,我才意識到。父親是個性格暴躁的人,教育孩子時總信奉棒打出孝子,打起我們來下手一直很重。所以,從小我都和母親更親近,母親卻說我像父親,我也想不到原來自己跟父親那麼像。

記得我要離開家去峨眉上學那天,我爸和另一個同學的爸一起去搞了一輛可以坐40多個人的大巴,專程送我們去火車站。偌大的車上就我們4個,加司機才5個人。到了火車站以後,我們又和其他幾個同路的同學碰了頭。我爸看見他們在抽煙,就專門把我拉到一邊說:「今後你掙了錢了,要抽煙要幹嘛我不管,現在你是用老子的錢讀書,就是不許抽煙!」多的話一句沒有,也沒有說什麼好好讀書啊,或者保重什麼的。後來,整個大學四年,我幾乎沒有碰過香煙。

就是在母親說過那句話後,我反省自己,發現自己身上留下了許多父親的烙印。父親退休前,朋友不多,尤其是在單位上和領導的關系很僵,他很看不上那些官腔十足的人,而別人也都認為父親性格孤僻難以相處。我並不孤僻,但我繼承了父親的耿直,對於那些愛打官腔的人也十分看不慣。最重要的是,父親從小就教我要自立,能自己完成的決不依靠別人,這些年來我也一直都是這樣做的。我想,這是他留給我的最大財富吧?

4 我曾是沒爸的孩子

曉易 26歲 律師

我出生在一個單親家庭,在我還不記事的時候,父母就離婚了。二三歲的時候我完全不懂事,那個時候覺得家的概念就是有一個媽媽和一個小小的我。而對「爸爸」這個詞的理解就是,那是如同「叔叔」、「伯伯」之類的一種對熟悉的成年男性的稱呼。童年的記憶里,這個叫「爸爸」的人隔一兩個星期就會來看我,帶我出去玩。

這種無憂無慮的日子,在小學時戛然而止。一次,班上一個男生揭露了我「單親家庭」的背景,並說我是「沒爸的孩子」。我這才意識到,我的家庭和別的孩子的家庭不一樣,也重新認識了那個叫「爸爸」的男人的身份。不過,由於從小家裡就只有我和媽媽,我養成了獨立的習慣,所以,雖然遭遇到這樣的打擊,心裡卻從來沒有恨過那個離棄我和我媽的男人。不過,想有個完整的家的願望卻開始在心裡萌芽。我經常找個理由,要媽媽帶著我和爸爸一起吃個飯,去公園玩什麼的。還不時地拽著媽媽上爸爸那裡住兩天。十來歲的小孩子還不懂得什麼叫愛情,不過,很明顯爸爸媽媽在一起的時候還是挺開心的。終於,在我升入中學以後,他們復婚了。我終於有了一個完整的家。

我們這個三口之家雖然不富裕,但是也終於把我培養成了大學生。上大學以後,我家的經濟狀況更加拮據了,爸爸那個時候才一千元一個月的工資,而我的學費一年下來要五千多。那段日子,爸爸特別省吃儉用。當年,他就是因為年輕貪玩和我媽媽離婚的,而在我讀大學的幾年裡,他一件新衣服都沒有給自己買過,唯一的嗜好抽煙,也為了我節省了許多。

親情總是平實的。和大多數人一樣,我也很少對爸爸說什麼肉麻的親熱話。但是我每次出去旅遊,都會給他帶兩包當地的煙回來。他生日的時候也會記得買禮物給他。雖然都不是什麼貴重的東西,但爸爸總會很自豪地告訴別人,看,這是我女兒給我買的!

5 父愛無言

阿聞 32歲 部門主管

印象中,高大的父親總是不苟言笑,甚至有些不近人情。我讀書早,升入初中時,我實際上還不到10周歲,身高只有1.29米,是全校最矮小的學生。每周,總有幾個中午,我和同學們都會回家去。每次回家的路上,當身後騎來一輛往家方向去的自行車時,大家都會厚著臉皮,請求騎車人載上一程。很多次,父親騎車從身後駛來,一旁的同學總是驚喜地對我說:「你爸來了,快坐車回家吧。」當父親騎到我的身邊時,速度會緩下來,卻從來不停,只交代一句「小心車子,早點回家」,便獨自走了。看著父親遠去的背影,年幼的我有些怨恨。母親為此還質問過父親,父親的回答是:「溫室里的盆景成不了棟梁。」

長大後的我,執意要出去「見識世面」。出發那天,父親去送我。列車啟動後,我鑽在人群的縫隙中向父親揮手告別,父親跟著車廂走著,臉色凝重,眼眶發紅,欲言又止,手定格在空中。我心情復雜,依然無法解讀父親的情感。

那年,李春波的歌曲《一封家書》紅遍大江南北,我也開始養成了寫家信的習慣。父親是每封信都回,並且每封回信都是好幾頁紙,上面寫著理想、追求和奮斗,也會寫著「保重身體,注意休息」,卻絕少提及他自己的內心情感。

現在,為了個人的發展我選擇留在上海,每年的春節我都會回家,去吃那頓象徵團圓的年夜飯。而父親,總是在樓下的那個路口迎候著我。去年春節,我坐火車坐過了站,換車後回到家,已經晚了一個多小時,父親依然在那個熟悉的路口,在凜冽的寒風中,候著。那一刻,巨大而溫暖的愛意在我的心頭不斷涌動,我終於讀懂了一句話:父愛無言。

◎結束語◎

對父親的記憶大抵不似對母親的那般充滿溫情。在你磕磕絆絆的成長路上,他打疼過你,他罵哭過你,他以堅實的脊背和有力的臂膀表達他的愛。而他的心情,總是很容易讓我們忽略。他是我們的父親。第一個教你懂得什麼是力量的人。當你的生命之花怒放,請記得在你背後還有垂垂老去的他。在你需要的時候,即便耗盡最後的力氣,他也會是那個堅持在背後支撐你的人。不要不好意思,更不要以為他不需要,向他表達你的關愛,在任何一個平實的日子。你們血脈相連,這就是最好的理由。

③ 有什麼關於父母的歌

1、歌曲《燭光里的媽媽》,這首歌詞創作於1987年,是詞作者李春利為自己編劇的電影《眼鏡里的海》作的電影插曲。並且是獻給卧病多年的母親的,當時她還是個高中生,每個句子都是有感而發,且得到了母親的認可和喜愛。

4、《聽媽媽的話》是周傑倫演唱的一首歌曲,由周傑倫作詞、作曲,林邁可、洪敬堯編曲,收錄在周傑倫2006年9月5日發行的專輯《依然范特西》中。2006年,因其歌詞傳遞了正能量,有潛移默化的教育意義,入選台北教育大學附屬實驗國民小學一年級教材。

5、《一封家書》是由李春波作詞、作曲並演唱的歌曲,收錄於李春波1994年由中唱廣州發行的同名專輯《一封家書》中。1995年,該曲獲得1994第三屆「金唱片」獎,李春波憑借該曲獲得了中國流行音樂1994風雲人物獎。

④ 傅雷家書每封信概括

1、第一封信:

字里行間可以看出傅雷的愛子情深。對於長大的兒子,希望他茁壯成長,向外發展,但又不忍孩子遠離身邊。其實家長都是這樣的,從八月懷胎到十月分娩,家長辛辛苦苦,一步步將兒女哺育成人,為的就是希望子女才有所用,以後不至於露宿街頭。

而,兒女成才之際,亦是離開屋檐獨飛之時。作為父母,既為他們而高興,也為此傷心難過。畢竟是骨肉之情。作為我們應該體會、理解父母的苦心,讓父母看到他們想看的一幕——我們快快樂樂的生活,也算是報答了父母含辛茹苦的養育之恩。

2、第二封信:

包括了傅老師對兒子的錄音,精細的分析,以及客觀的贊賞。並且在後面提到了對兒子的希望。這是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法。

既要體現出自己對孩子的肯定,讓其有努力拚搏的決心,以及會成功的信心。另一方面,也提出了自己的希望,給孩子指明了前進的路線,發展的方向。而我們當子女的,也應在父母指引的道路上,吸取父母的經驗,取長補短發展自己的新道路。

3、第三封信:

兒子面臨社會千變萬化,如何應對,作為父母百感交集。用自己走過的經驗,提醒兒子少走怨路,多踏捷徑。這是天下父母的想法。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是父母心中托起太陽的希望。父母走的彎路,不希望孩子重蹈覆轍,希望他們能比自己「更上一層樓」。

青春期的我們,應該放下逆反的心理,聽從父母的教訓,理解父母的苦心。其實,這也是為了我們自己好,為了我們以後的生活更加輕松、快樂。

4、第四封信:

母親的細心,父親在兒子前途上,用心良苦,而母親在最細微的地方——兒子的感情問題著手,給兒子一明確的道路方向。告訴他如何處理自己的感情與事業的問題,讓兒子明白著重點是那裡。

我們也應接受傅雷妻子的教訓,我們應該明白自己的重點,明白自己的任務以及道路和方向,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把握住方向的分寸。這樣有助於我們成功。

5、第五封信:

父親傅雷自責對兒子的管教嚴格,手段「殘忍」。竟然成了自己的錯誤。哎,其實這是愛子情深啊!「少時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傅雷老師在兒子幼時,嚴加管教、一絲不苟,「殘忍地虐待」了兒子傅聰。

聽來笑話,哪裡有父親虐待自己的親生骨肉的呢?俗話說得好,棍棒底下出孝子,而傅雷老師用的是嚴父底下出才子。

平時,父母對我們實行「暴力」的時候,我們應該抱有理解的態度,我們要體諒父母的心急如焚。因為他們這么做是對我們好,也是恨鐵不成鋼。畢竟父母們都抱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願望啊!

內容簡介:

傅雷的信在「文革」中遺失了,其時傅家家產盡數被抄,傅聰的信也未能倖免。十幾年後的一天,上海音樂學院在一間裝掃帚等雜物的四平米小屋裡,發現了傅雷的一些遺物,其中包括一個黑紙包裹的練習冊,標題是《聰兒家信摘錄》。

1986年,傅聰得知此事後,卻堅決不同意發表這些信,因為自感年輕時思想和文字過於稚嫩,無法與父親相提並論。

因此以前各個版本的《傅雷家書》往往只是傅雷一人的獨白,我們只能想像或猜測傅聰如何回應他的父親,這不能不說是一大遺憾。

在家書中,我們可以看到平時教育子女極其嚴厲的傅雷直抒胸臆,愛子情深:「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

可是沒一天不想著你。」(1954)「你回來了,又走了;許多新的工作、新的忙碌、新的變化等著你,你是不會感到寂寞的;我們卻是靜下來,慢慢的恢復我們單調的生活,和才過去的歡會和忙亂對比之下,不免一片空虛。」

(1956)「兒子交了朋友,世界上有什麼事可以和這種幸福相比的!盡管將來你我之間聚少別多,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溫暖的,不孤獨的。」

在信件中傅家人探討音樂藝術、文學創作的深刻與高度,傅雷為傅聰紓解藝術道路上的心緒問題:「你說常在矛盾與快樂之中,但我相信藝術家沒有矛盾不會進步,不會演變,不會深入。」(1955)也興奮地交流剛看的戲劇電影,「常香玉的天生嗓子太美了,上下高低的range很廣,而且會演戲,劇本也編得好。」(1956)

這些家信更因傅雷一家在時代悲劇中的命運變幻帶有悲涼的感染力,傅雷在寫給兒子的最後一封信中沉重地說,「生活中困難重重,我們必須不斷自我改造,向一切傳統、資本主義的、非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感情與習俗作斗爭,我們必須拋棄所有的人生觀和舊的社會准則。」

此文出自現代·傅雷、朱梅馥《傅雷家書》

(4)一封家書微電影解說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傅雷家書》是2018年譯林出版社重新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傅雷、朱梅馥,編者是傅敏。《傅雷家書》最早出版於1981年,《傅雷家書》的出版是當時轟動性的文化事件,三十多年來一直暢銷不衰。它是傅雷夫婦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間寫給傅聰和兒媳彌拉的家信,由次子傅敏編輯而成。

《傅雷家書》是一部很特殊的書。它是傅雷思想的折射,甚至可以說是傅雷畢生最重要的著作,因為《傅雷家書》是給他與兒子之間的書信,體現了作為父親的他對兒子苦心孤詣。

《傅雷家書》這本書中無處不體現的濃濃的父愛,或許每個父親對自己的孩子都疼愛有加,但是,傅雷在疼愛孩子的同時,也不忘對他進行音樂、美術、哲學、歷史、文學乃至健康等等全方面的教育。

這本書問世以來,對人們的道德、思想、情操、文化修養的啟迪作用既深且遠。《傅雷家書》獲得過全國首屆優秀青年讀物一等獎,還被列為大型叢書《百年百種優秀中國文學圖書》之一。據統計20多年間它的發行量累計已達110萬冊,這足以證明其影響之大。

《傅雷家書》是一本「充滿著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的深刻寫照,是可以使我們更好提高自身修養的一本好書,更值得父母和孩子讀一讀。

(本書由工學院李仲陽博士、劉忠博士以及廣州中山大學文學系教授陳子軒推薦)本書為書信體。 《傅雷家書》——苦心孤詣的教子篇:凝聚著傅雷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信中首先強調的,是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的問題。

傅雷用自己的經歷現身說法,以及自身的人生經驗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做事要嚴謹,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要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同時,對兒子的生活,傅雷也進行了有益的引導,對日常生活中如何勞逸結合,正確理財,以及如何正確處理戀愛婚姻等問題,都像良師益友一樣提出意見和建議。拳拳愛子之心,溢於言表。

作者簡介:

傅雷(1908年4月7日-1966年9月3日),字怒安,號怒庵,生於原江蘇省南匯縣下沙鄉(今上海市浦東新區航頭鎮),中國著名的翻譯家、作家、教育家、美術評論家,中國民主促進會(民進)的重要締造者之一。

傅雷早年留學法國巴黎大學。他翻譯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其中包括巴爾扎克、羅曼·羅蘭、伏爾泰等名家著作。

20世紀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譯巴爾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貢獻,被法國巴爾扎克研究會吸收為會員。傅雷在「文化大革命」之初,受到巨大迫害。1966年9月3日凌晨,憤而離世,夫人朱梅馥亦自縊身亡。

1966年9月3日上午,女傭周菊娣發現傅雷夫婦已在江蘇路284路5號住所「疾風迅雨樓」雙雙自殺身亡,傅雷系吞服巨量毒葯,在躺椅上自殺,享年58歲,夫人朱梅馥系在窗框上自縊而亡。

傅雷夫婦死後,骨灰原被安葬於永安公墓,後歸並到萬國公墓,之後由於文化大革命時期紅衛兵的破壞後遺失。幸有一工人原為傅雷作品的愛好者,故私藏其骨灰盒,倖免遭毀。

1979年4月,由上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和中國作家協會上海分會主辦傅雷朱梅馥追悼會,柯靈致悼詞,宣布1958年劃為右派分子是錯誤的,應予改正;文革中所受誣陷迫害,一律平反昭雪,徹底恢復政治名譽。骨灰移葬上海革命烈士公墓。

⑤ 歌唱父母的流行歌曲有什麼

有《燭光里的媽媽》,筷子兄弟的《父親》李健的《父親寫的散文詩》降央卓瑪《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閻維文的《母親》汪峰的《彼岸》…個人比較喜歡《彼岸》,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到你。

⑥ 獻給父母的歌曲有哪些

1、《父親》

是筷子兄弟演唱的歌曲,王太利作詞編曲,歌曲發行於2011年12月20日。收錄於專輯《父親》。該歌曲是微電影《父親》的主題曲。

2、《真的愛你》

是中國香港搖滾樂隊Beyond演唱的一首歌曲,由梁美薇作詞,黃家駒作曲,收錄於1989年7月由新藝寶唱片發行的粵語專輯《Beyond IV》 中,該曲國語版本名為《你知道我的迷惘》。歌曲歌頌了母愛的偉大,歌詞包含了對母愛的感恩和對母親的祝福。

3、《媽媽的吻》

是台灣歌手卓依婷演唱的一首歌曲,收錄於《皇牌影視金曲1》專輯中。

4、《一封家書》

是由民謠教父李春波於1994發行的專輯,發行公司為中國唱片廣州公司,其中同名主打歌曲《一封家書》一個月之內銷量輕松突破100萬大關。

李春波由此獲94年度最受歡迎男歌手獎,並榮獲中國唱片最高獎《金唱片》獎和中國流行音樂——94風雲人物獎。

5、《回家》

章子清原創歌曲《回家》,章子清純凈、真誠的音色搭配溫柔的旋律緩緩淌入心田,用心詮釋了對家鄉的濃濃的呼喚。

⑦ 《一封家書》原唱是李春波嗎

是呀,作詞作曲演唱都是李春波。後來洛桑在小品中唱過。最近又被電影《一切都好》用作推廣曲,衍生出好妹妹、陳赫、姚晨等多個版本。

⑧ 中國的民謠教父因被抄襲獲賠30萬,你怎麼看

李春波的《一封家書》遭改寫案子早已裁定,人民法院不但規定雲南省俊發房產公司向李春波道歉,還責令該企業賠付李春波經濟發展損失賠償30餘萬元。網民們對於此事紛紛議論:有的說,判得好,罪有應得;有的說,李春波想錢想瘋掉,他自己賣個人專輯怕是也賺不上這么多吧?的確,如今的九零後零零後很有可能並不了解李春波到底是誰,但以前的他但是風靡大街小巷的普通民眾歌星。

⑨ 岳雲鵬唱的一封家書原唱是誰

歌曲《一封家書》原唱是李春波。《一封家書》是由民謠教父李春波於1994發行的專輯,發行公司為動力唱片,其中同名主打歌曲《一封家書》一個月之內銷量輕松突破100萬大關。李春波由此獲94年度最受歡迎男歌手獎,並榮獲中國唱片最高獎《金唱片》獎和中國流行音樂——94風雲人物獎。

李春波,遼寧沈陽人,中國原創音樂領軍人物,歌手、詞曲作家、導演。在中國流行樂壇,他以都市民謠曲風拓展了流行音樂的發展之路,在創作題材上對於知青及對於社會的關注,讓他的音樂具備了承載歷史的文學價值。

1993年發行了自己作詞、作曲並演唱的單曲《小芳》,同年由中國唱片廣州公司出版發行的同名專輯,獲1993年度全國十大最受歡迎男歌手獎。1994年以歌曲《一封家書》獲94年度最受歡迎男歌手獎,並榮獲金唱片獎和中國流行音樂「94風雲人物獎」。1995年李春波為電視劇《孽債》創作並演唱主題曲《誰能告訴我》、《哪裡有我的家》。1998年索尼唱片公司發行專輯《貧窮與富有》。2001年首次執導電影《女孩別哭》。2013年3月24日發表單曲《火車站》。2014年7月2日,在北京舉辦了歌曲發布會,以歌曲《姐姐》回歸中國原創歌壇。2015年1月22日推出耗時三年打造的專輯《歲月》。2015年8月16日,參加《蒙面歌王》。11月24日,推出原創歌曲《家》。


閱讀全文

與一封家書微電影解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100個免費電影素材網站 瀏覽:642
萬能聯播電影怎麼保存到手機相冊 瀏覽:116
你的婚禮電影請柬圖片 瀏覽:531
怪物獵人電影百度雲資源鏈接 瀏覽:883
ar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667
抖音怎麼剪輯電影片段不算搬運 瀏覽:472
日韓愛情片免費電影網站 瀏覽:528
幻夜微電影 瀏覽:548
最新的動漫電影2021美劇 瀏覽:402
沈騰各個電影的票房 瀏覽:908
驚悚電影免費全集下載 瀏覽:346
韓國犯罪電影下載網站 瀏覽:137
國民黨抗日電影有哪些 瀏覽:810
棋王和他的兒子電影天堂下載 瀏覽:899
激盪電影免費觀看全集 瀏覽:280
現在哪個視頻網站免費電影多 瀏覽:732
島電影資源下載迅雷下載迅雷下載鏈接 瀏覽:569
韓國免費看完整版電影 瀏覽:146
古天古惑仔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744
賴雨濛最新電影 瀏覽: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