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視頻 > 色彩在微電影中表現與運用

色彩在微電影中表現與運用

發布時間:2022-09-10 09:42:01

A. 簡述影視藝術對色彩的應用

一.引論
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在不斷加快,人們更願意用一種直觀而簡易的方式獲取信息,因此,與文字一樣可以承載、記錄信息的圖像和影像成為人們重要的視覺消費品,所以,有人斷言「讀圖時代」已經來臨。
其實新世紀伊始,影視作品就越來越成為人們視覺審美的重要組成部分,影視作品作為一種視覺藝術,它有其獨特的造型語言——是一種視覺符號,而並非文字。人的生理特徵決定了由這些視覺符號形成的視覺感受比其他感官要強烈得多,而這些視覺符號中最為重要的,我認為,應該歸於色彩,色彩可以讓觀眾直接感受到影片想要表達的情感,同時也可以引發觀眾各自的聯想。影視作品的畫面通過色彩暗示,留給觀眾無窮的想像空間。由此,便產生一個問題,色彩應該如何在影視作品中運用?
二.色彩設計、色調與影調
要解決這個問題我想首先要明白幾個概念:色彩設計、色調、和影調。所謂色彩設計,就是從人們對色彩的知覺和心理效果出發,按照一定的規律去重新組合和構成,創造出新的理想的色彩效果。由此可見,色彩設計本身就是一種視覺美的創造過程。色調是指以一種色彩為主導而形成的色彩傾向,而影調,也可以理解為一種傾向,從造型角度上講,是指畫面的黑白傾向。每一種色彩給人的心理感受都各不相同,所以不同色彩引發的情感也各不相同。因此,把有主觀意識的色彩設計合理歸於影視作品的畫面中,應該可以產生相應的情感反應。
三.色彩語言的獨立性
在電影美學的理論體系中,幾乎對常見色彩的感情及其象徵意義都作了詳細的論述,在大量的電影里,我們都可以見到那種帶有象徵意味的色彩,比方說張藝謀導演的《紅高粱》裡面那鋪天蓋地而且含義豐富的紅色,有的影評人甚至詳細地記錄每一處場景的色彩、色調及其反映出來的人物心理活動,不難看出,從剛開始象徵生命力的、如火一般溫暖的紅高粱,紅襖,紅鞋,紅蓋頭,到最後恢宏壯烈的血紅色,這種紅色調是被導演精心設計過的,並且與故事情節緊密聯系在了一起,很自然地形成了全片的感情基調,這種設計色彩的運用,比語言和動作更有力度,更具感染力。
說到影調的處理不得不提《陽光燦爛的日子》,整部影片在表達對逝去的、五彩繽紛的「陽光燦爛的日子」的贊美和懷念的時候,採用的是明亮的彩色畫面,基本上是一種暖調,而影片快結束的時候,當年調皮的孩子都已成為事業有成的中年人,影片卻用只用黑白兩色來表現。這種強烈的對比給人以很大的震撼。在影片《我的父親母親》當中,表現父親母親年輕時純潔的戀愛過程,用的是具有詩意的飽滿的彩色,而表現現實中父親去世後母親的悲痛的心情時,用的是黑白畫面,通過色彩的轉換表現出對純潔愛情的緬懷。這兩部影片都不約而同地利用了色彩和影調的轉換來凸現影片的主題,而且都達到了相應的效果。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色彩作為影視作品的一種造型語言,它具有獨立性,它可以產生其他造型元素不能實現的視覺效果,可以表達出語言無法表達的情感。
四.色彩語言的依賴性
影視作品屬於視覺藝術,由於它的影像可以理解成一種動態圖像,所以在色彩的運用上,它比靜態圖像更具優勢,也更容易利用色彩的連續性形成一種和諧的氣氛,在此,我還要拿出張藝謀的作品進行分析,張藝謀導演的片子一直都在對色彩設計的應用進行嘗試,比方說《英雄》中依據情節的需要,用五種不同的色彩,區分五個段落,大面積的純色應用,給人以極大的視覺沖擊。青灰色——棋館大戰、紅色——無名的謊言、藍色——秦王的假想、綠色——飛雪和殘劍年輕時、白色——刺秦的真像,大膽用色彩來詮釋故事,在中國影視界,張藝謀可以說是首創。
但是不少影評人對這種只重形式而輕內容的做法提出了質疑,記得當年學習色彩寫生的時候,老師曾說過,下筆時的每一筆色彩都是用來塑造形體,調節畫面氣氛的,不能離開畫面,單純追求空洞的色彩表現。我想,張藝謀的新片《滿城盡帶黃金甲》飽受質疑的原因,也大抵如此。「我們迷惑的是,色彩,這個影片中的形式,已經完全的凌駕於內容之上了,他打造了一個華麗的宮殿,一片迷離氛圍,一場盛大的表演,可就是少了一段婉轉的故事。」張藝謀在這部影片里,的確淋漓盡致的表現了他對色彩的駕馭能力,他把色彩的形式感運用到了極致,但是,觀眾走進電影院觀看電影的目的,除了獲得視覺審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要獲得心靈的共鳴和情感的滿足,缺少了好的故事,電影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五.色彩造型語言的合理運用
色彩的確在影片中可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們不能忽視的一點是,影視作品本身大都是在講述故事(故事片)或記錄某些事件(紀錄片),具有強烈的故事性和文學性的特點,色彩造型語言並不能獨立存在,它必須要依附於人物造型,畫面構圖,場面調度等其他的電影構成要素,才能生成飽滿的視覺造型。
比《滿城盡帶黃金甲》早幾個月上映的故事片《雲水謠》似乎在色彩的處理與故事情緒的有機結合上,做得比較到位,陳秋水和王碧雲初次相遇,畫面是明黃色的,透著快樂的氣息。陳秋水和王碧雲在台灣鄉下重逢,畫面又變成了青色,傳達出青澀的感覺。 陳秋水和王碧雲離別的雨夜,畫面又轉換成銀灰色的,流露出了失落與無奈。而縱觀整個影片的色彩,在整體的暖色系下隨著陳秋水和王碧雲兩人矛盾的情感歷程也進行著有節奏的變化。
巧妙的運用色彩,可以輕松的傳達出劇本中那些只可意會無以言表的情緒。但是,要實現的前提必須是色彩設計要首先依附於劇本。如果對色彩符號過分主觀的強調,使其凌駕於敘事的結構之上,不但會傷害電影的藝術完整性,而且會破壞觀眾的審美感受的連續性。
現在,觀眾所說的「好看」,有兩層含義:一是優秀的故事情節,二是優美的畫面,一個是內容,一個是形式,走向任何一個極端,都無法創作出一個令觀眾滿意的作品,所以,在數字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合理運用技術手段有助於提升影視作品的藝術感染力,而如果單純的依靠畫面色彩來替代影視作品的故事性和文學性特徵,必將無法形成一部優秀的作品。
結論
總之,色彩造型語言在影視作品中是不可能獨立存在的,必須依附於故事主題和故事情節,如果說影視作品畫面的構圖,人物造型以及場面調度等構成了視覺造型的主體,那麼色彩設計將是視覺審美的靈魂,因此,利用設計性色彩形成一種與故事主題和故事情緒高度統一的影片調子,應該成為色彩設計在影視作品中比較合理的利用法則。

B. 影片中的色彩構成有哪幾種方法

影視作品色彩構成的具體過程是色彩構圖,構圖的目的是為了選擇具有相應特徵和關系的色彩,從而突出畫面主體、表現的情節、渲染影視氛圍。進行恰當色彩布局,從而形成一種有一定變化、和諧統一的整體。因此在影視作品的創作過程中,我們要從作品所要表達的思想與情感出發,巧妙運用明暗、色彩等手段,把主要部分強調出來,在影視作品的色彩構圖中,主要包括:色彩的表情構成、象徵性構成、色彩陳述性構成、聯想性色彩構成、隱喻性色彩構成等,下面對這些色彩構成做初步的解釋。

(一)色彩的表情構成

電影影視傳達人們的情感或精神的某種願望是通過色彩的表情構成來完成的。不同色彩個性所表現的客觀效果是不同的;通過這些色彩所蘊含的心理現象,能夠反映出人類精神世界與情感世界的豐富多彩。

(二)色彩的象徵構成

一種概括的、抽象的、哲理的特殊思維形式或藝術表達方法是通過客觀色彩現象表明,這就是色彩的象徵構成。考慮到不同背景時代、不同地域特徵、民族背景、歷史特色、宗教、階層等背景中的人們對色彩的想像、需求的不同,因此,賦予色彩的特定涵義及專有的表情特性也具有不同的意義。

(三)陳述性色彩構成

影視片色彩構成的最基本形式是陳述性色彩構成,我們在任何彩色影視片中都能見到它的使用。

(四)聯想性色彩構成

影視片中,色彩聯想指當人們看到某一色時,時常會由該色聯想到與其有關聯的其他事物,這些事物可以是具體的物體,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色彩的聯想與平時生活的經驗最為密切相關。譬如說,對於紅色,我們既可以聯想到具體的事物,如太陽、火焰、紅旗、鮮花等,也可以產生抽象的聯想,如革命、激昂、熱情等;又如黑色,既可以聯想到黑色衣服,黑夜等具體事物,也可以聯想到死亡、絕望等抽象概念。

心理學家認為,明色調的食物一般比暗色調的食物容易下口,而暖色系的食物與冷色系列的食物則對人的胃口影響不大。如按色相來分,紅色通常代表辣的感覺;橙色代表香甜;黃色代表甜酸;綠藍色代表酸澀味;咖啡色代表苦味;紫色代表著腐臭;白色代表平淡無味;帶灰色的色調是不好吃的感覺;黑色和深色色調是味濃的表示。例如,電影《紫日》中出現了兩次美麗的紫色日落,這是對於日本法西斯戰爭走向衰亡的暗示。

(五)隱喻性色彩構成

為了協助主題的突出,使人物和事件在真實感和內涵深度上得到補充或者得到延伸,就採用隱喻性色彩構成來造成一種特定的情緒氣氛。針對不同的社會集團,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國度等,每一種色彩的文化寓意也都是不一樣的,這也同時造成了影視作品中色彩構成的不同色彩文化特徵。

C. 色彩在電影中的審美作用

一、色彩可以表情達意
電影是一種雅俗共賞的藝術形式,運用色彩表情達意已成為電影人的一種創作理念,電影藝術創作的過程中通過色彩把主觀情感、理念、意圖灌注其中,包彩成為最具表現性和敘事功能的一種表現手段,運用色彩進行交代、強調、暗示、提醒、評述。層次各異的受眾在欣賞與接受電影藝術時要突破色彩層面進行解構,觀 眾通過色彩美感解讀電影藝術,使情感與理念相輔相戍,達到哲理與情理的充分融合。色彩包含著深厚的美學意蘊.既符合審美受眾的情感邏輯,又符合審美受眾的思維邏輯,在觀眾中產生強烈美感與共鳴。如張藝謀的《英雄》的大色塊中就包含著想傳達給觀眾的情緒,影片先後出現廠紅、藍、白、綠、黑五種色彩,每種畫面 色調都有不同的寓意,對推動故事發展,刻畫人物性格都起到了烘托作用。紅色的基調向觀眾傳達了無名心中的躁動,紅色的故事中包含了嫉妒、怒火、痛苦,在飛雪將如月斬殺後漫天黃葉變成紅色達到極致;藍色的故事中包含了平靜、愛情、犧牲,典型地體現在無名和殘劍水 卜的激斗後殘劍守護住飛雪身邊。柔和的綠色也為幾乎真實的描述添加了一些祥和;綠色的故事裡包含了超脫、浪漫、博愛,這一段在殘劍放棄刺殺秦王,秦宮無盡的綠紗緩緩落下時達到了卡極致。白色和黑色才是最後真實影片要表達的故事;由干有了色彩上的時代分隔,影片傳達給觀眾的感情差別很大,觀眾也從中感受到紅 色的冶艷、綠色的浪漫、藍色的質朴、白色的傷心、黑色的絕望,同時也使觀眾在理解故事情節上減輕了壓力。這也正是現代電影藝術追求以色彩托情、以色彩達意的審美效果。
二、色彩傳遞象徵意蘊

電影藝術創造出表層形式的色彩構圖,又自覺地表現出深隱在色彩構圖中經觀眾積極解讀的深層美學意蘊。色彩賦予了電影阿畫具有象徵性的修辭功能,色彩的參與又從根本上支配了藝術家對題材的感知方式、把握方式、組織方式和表達肜式。包彩使電影產生兩 ,、藝術世界,一個是能直觀把握的具體的、感性的表層世界;一個是更具思想、情感深度的理性和抽象的深層世界。色彩使電影化抽象為具象,對於電影藝術所刨造的是一種深層的象徵意蘊,對於觀眾而言所交流的是一種特殊的生活體驗。如由斯蒂芬·斯皮爾伯格執導的《辛德勒的名單》,影片中當辛德勒站住山頭目睹德國法西斯肆意殺害猶太人時,猶太人黑白一片,紅色的小姑娘出現了,這一抹慘淡的紅色也在逃命。這一抹紅色緊緊地抓住了我們的視線,當小姑娘藏好,我們深深地舒一口氣,似乎看到了希望。我們有理由相信辛德勒也看到了這一抹希望。正是這 一抹希望給了他無盡的勇氣,使他作出後來的壯舉。最後小姑娘還是安靜地躺在了滅屍場,並沒有躲過罪惡的黑手。此時,觀眾的心被深深地刺痛,時隱時現的希望最終還是熄滅了,沉思之餘,便體會到影片的反戰主旨,一連串情感作用得益干紅色的運用,紅色象徵著希望,小姑娘象徵著純潔。純潔希望的破滅則詮釋著法兩斯 的丑惡。
三、色彩營造氛圍,強化意境

色彩作為電影中一個極其重要的視覺元素,一直用來營造場景環境的氛圍,反映人物情緒,刻畫角色情感,豐富畫面。電影運用不同的色彩表達不同的內容,渲染不同的氛圍。在獨到的審美視野中創設的色彩氛圍,是充滿了藝術家情感激動的審美意境,而這樣的意境既是作品中人物的具體活動環境,又蘊含著深刻的社會 人生內涵。如好萊塢大片《泰坦尼克號》前半部分主要是暖色調,尤其經典動作中傑克懷擁羅斯在船甲板上以飛翔狀面對大海時,遠方天際中血紅色的霞光潑瀉在他們簇擁著的身影上,就連碧藍大海也像著上溫情似火的暖裝,大自然中的一切都彷彿為他們擺脫了等級差距的束縛、獲得人性無限自由而歡愉。影片後半部分突出了 冷色調,在大船傾倒,撲面而來的清冽海水注滿船艙時,觀眾會深切感受到人在無情大自然中的渺小和掙扎時的無奈。這種色調變化同作品整體氛圍的營造形成協調的詩意境界,表達了主人公情感由大喜到大悲的起伏變奏。
再如動畫片《海底總動員》中尼姆和爸爸到海底學校的一組鏡頭.用各種絢麗的橘紅色、粉紫色、大紅色、草綠色、鵝黃色、粉紅色、寶藍色等色彩來裝點畫面,營造出一種美妙、斑斕、安全、和諧、活躍的氣氛;而當尼姆不聽從爸爸的勸告執意要離開大家去那艘大船邊冒險的時候,畫面一下子變成以深藍色為主的大面積海水,其中掩映著尼姆較小的朱紅色身軀,形成冷色(深藍色)與暖色(朱紅色)色性上與面積上的強烈對比,使觀眾的心為之收緊.那一片深藍色的水域和遠處灰黑色的模糊的大船底鄒預示了一種莫名的危險。在這組鏡頭中色彩對氛圍的渲染作用顯而易見,從升始的興奮、喜悅到後來的恐懼、緊張,除r故事本身的情節以外,色彩在心理學上的作用也不容忽視。

D. 1.舉例說明色彩在電影中的運用2.舉例闡釋人物塑造的原則和方法3.舉例分析細節創造的方法

文學與電影····臨大威武!!!

E. 微電影拍攝後期製作技巧

微電影拍攝後期製作技巧

影視後期製作就是對拍攝完的影片或者軟體製作的動畫做後期的處理,使其形成完整的影片,包括加特效,加文字,並且為影片製作聲音等。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微電影拍攝後期製作技巧,歡迎參考~

微電影拍攝後期製作技巧

製作流程

影視後期製作基本上是初剪-正式剪輯-特效錄入-配音合成這樣一個流程。

初剪

也稱作粗剪。現在的剪輯工作一般都是在電腦當中完成的。初剪階段,導演會將拍攝素材按照腳本的順序拼接起來,剪輯成沒有視覺特效、沒有旁白和音樂的版本。

正式剪輯

在初剪得到認可以後,就進入了正式剪輯階段,這一階段也被成為精剪。精剪部分,首先是要對初剪不滿意的地方進行修改,對於不滿意的畫面要進行補拍。

特效的錄入

這個階段是比較關鍵的一個階段,將本身拍攝不到或者拍攝效果不好的地方進行特效製作,這里將運用到十分專業的`特效製作軟體,我們所看到的很多具有超強視覺效果的電影正是因為特效錄入這個環節做的十分好。但是對於我們小夥伴來說,畢竟不是專業學習電影的,所以對於電影只要做好調色及一些簡單的技巧就好了,調色要注意的是確定片子的整體色調,不要鑽在局部一個鏡頭的色調,要考慮整體。

配音合成

旁白和對白就是在這時候完成的。在旁白和對白完成以後,在音樂完成以後,音效剪輯師會為微電影配上各種不同的聲音效果,至此,一部微電影的聲音部分的因素就全部准備完畢了,最後一道工序就是將以上所有元素並的各自音量調整至適合的位置,並合成在一起。

製作小竅門

一、閃白:在視頻製作剪輯合成節目時,如果不直接使用白幀疊化,而是在原素材上調高gamma和亮度做一個簡單的動畫,然後再疊化,這樣畫面的亮部先泛出白色,然後整個畫面才顯白。感覺就像光學變化,不單調,而且最好保持即使在最白的時候也隱約有東西可見,也就是說不採用純白的單色。

二、切:合成的時候以1-2幀的疊化來代替用簡單的切,過渡將會平滑一些。

三、畫面色彩:畫面中盡量避免純黑,純白色,即使是黑色,採用壓到非常暗的紅色,藍色等來代替,將會使整體的色彩更協調,由整體色調來決定具體的色調。如果感覺片子不夠亮或不夠暗,盡量盡量避免整體加亮或減暗的絕對方法處理,代之以增大亮部面積和比例之類的相對方法解決。使用曲線工具更易控制畫面局部的調整。對於金屬光澤的質感,主要原則是「金不怕黑」,也就是說金屬質感的產生必須要有暗部,盡量使用移動的燈光營造流動的高光效果來代替反射貼圖,可以使用負值的燈光來製造暗部。

四、構圖:除了嚴肅、權威、力量等表現場景以外,盡量採用不對稱構圖;盡量從視頻製作剪輯、銜接的角度考慮構圖,不要太執著於單畫面構圖。以電視的長寬比、單個鏡頭的構圖非常困難,構圖的時候我們通常考慮的不僅僅是電視上展現出來的那一部分,應該全面考慮動態的、時間與空間都有變化的立體構圖。

五、聲音與畫面:對於是環境聲,不必和視頻畫面的製作剪輯嚴格對應,一般來說環境聲先入後出。根據波形圖和畫面的剪切點錯開1-2幀感覺比較好,用眼睛和耳朵去感覺,不要太執著與波型圖和剪切點的一致。有的時候要考慮聲音傳到您的機器裡面所對應的環境聲比「環境場景」可能要稍有延遲,對於一些大的場景的現場收音與後期製作,我們要注意這點,畢竟光速與聲音的傳遞速度相差很多。

後期製作軟體

視頻製作簡單一點的話用會聲會影這個軟體,非常簡單,容易操作,剪輯、配音、調色這些基本的操作都可以實現;復雜一點的話可以使用EDIUS、AE、premiere、等等,當然後面這幾個對電腦配置要求略高,有的軟體也不是免費的。但是網路上可以找到找到安裝包,網上也有破解教程,實在不行用試用版也可以的~(PS:每次小夥伴在做完視頻處理的時候記得要先保存下來或者保存工程文件噢~這樣若是軟體進程有問題的話,你也不用擔心自己白做工了,同時也方便下次修改)

音頻處理軟體可以用AU、Cool Edit Pro等,這些軟體還提供有多種特效為你的作品增色:放大、降低噪音、壓縮、擴展、回聲、失真、延遲等。你可以同時處理多個文件,輕松地在幾個文件中進行剪切、粘貼、合並、重疊聲音操作。使用它可以生成的聲音有:噪音、低音、靜音、電話信號等。另外,它還可以在AIF、AU、MP3、Raw PCM、SAM、VOC、VOX、WAV等文件格式之間進行轉換,可以將cooledit和格式工廠配合使用,可以保證格式的問題得到解決。

;

F. 影視製作中光影色彩的魅力分析

電影《末代皇帝》打破了傳統單一的敘事結構,採用了一種倒敘式的、層層嵌套式的時空結構,設計了兩條並行發展的敘事時空線索。影視製作中光影色彩的魅力:一是影片的時空結構,二是溥儀主觀回憶的時空。採用現實與回憶交叉的方式,從人性的角度出發,以一系列中國歷史上的大事件作為溥儀的生活環境,表現了他在這樣錯綜復雜的環境下的精神心理和生活狀況。

在影視製作中時空結構的光線設計上基本用自然光,光比大,色調以冷色調為主,場景以日景為主,影調反差大,帶有自然主義用光傾向;插入時空的光線設計用光比較戲劇化,光比小,色調以暖色調為主,光線跳躍,影調比較黯淡,帶有表現化用光的傾向。影片用光線的結構、組織、運動和變化,不僅展現出不同時空的不同氣氛和寓意,同時表現了溥儀的心理變化過程。

溥儀的主觀回憶中,在溥儀的生命歷程中不同的環境用不同的光線來表現,其中高調光與低調光的交錯使用在影片中有明顯的體現。影視製作中一直保持一種半陰影的基調。而光,則體現出一種自由精神。光,對於總被烏黑在陰影里的小皇帝溥儀來說,不僅僅是一種生理需要,而且意味著自由、解放。隨著小皇帝的成長,對社會的不斷認識,他不斷超越外界對他的控制,在這一過程中,光線處理上慢慢加入了自然光的成分。

以上就是青藤小編關於光影色彩的魅力的相關分享,光影運用,不僅能夠為影片增色,同時也能敘述故事和表達情感,是影視製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G. 動畫影片中色彩表現的功能有哪些

1.形象識別:在影片當中,角色和物象要想被認識識別,除了靠名稱、形狀等,色彩也是重要的識別手段,而且顏色也比名稱更生動、更直接.比形狀更明確、更清晰。



2.刻畫描寫:色彩對人物情緒及情節的刻畫描寫功能在影視作品中是常見的,在對人物性格情緒的刻畫上,色彩起到重要的作用使場景的情緒內容具體化、形象化。


3.渲染氣氛:色彩對於氣氛的渲染是必不可少的,合理大膽地運用色彩可以很好地渲染整個場景中的氣氛。達到預期的某種意境。


4.隱喻象徵:色彩對人們的視覺和心理的影響力是巨大的,合理地運用色彩不僅可以豐富視覺,渲染氣氛還可以達到對於角色心理、影片主題的隱喻和象徵作用。這種作用也是我們對於色彩更深層意義的一種挖掘。總之,色彩是我們進行動畫場景創作的有力武器,是不可忽視的一種視覺元素.我們不僅要掌握色彩的基本特性、普遍聯想。更應該挖掘色彩深層次的表達作用,主動、合理、大膽地運用色彩。


以上就是動畫影片中色彩表現的四個功能,我們可以發現,善於運用色彩來表現影視製作的相關內容和情緒是一個很常見的使用手法,更多影視後期製作相關內容,請關注本平台。

H. 微電影製作技巧22個

微電影製作技巧22個

近年來,微電影一直很流行。很多人喜歡通過微電影來記錄自己是生活。下面我為大家整理了微電影製作技巧22個,希望能幫到大家!

1. 閃白:在視頻製作剪輯合成節目時,如果不直接使用白幀疊化,而是在原素材上調高gamma和亮度做一個簡單的動畫,然後再疊化,這樣畫面的亮部先泛出白色,然後整個畫面才顯白。感覺就像光學變化,不單調,而且最好保持即使在最白的時候也隱約有東西可見,也就是說不採用純白的單色。

2.切:合成時以1-2幀的疊化來代替用簡單的切,過渡會平滑一些。

3.畫面色彩:畫面中盡量避免純黑,純白色,即使是黑色,採用壓到非常暗的紅色,藍色等來代替,將會使整體的色彩更協調,由整體色調來決定具體的色調。如果感覺片子不夠亮或不夠暗,盡量避免整體加亮或減暗的絕對方法處理,代之以增大亮部面積和比例之類的相對方法解決。使用曲線工具更易控制畫面局部的調整。對於金屬光澤的質感,主要原則是「金不怕黑」,也就是說金屬質感的產生必須要有暗部,盡量使用移動的燈光營造流動的高光效果來代替反射貼圖,可以使用負值的燈光來製造暗部。

4.構圖:除了嚴肅、權威、力量等表現場景以外,盡量採用不對稱構圖;盡量從視頻製作剪輯、銜接的角度考慮構圖,不要太執著於單畫面構圖。以電視的長寬比、單個鏡頭的構圖非常困難,構圖的時候我們通常考慮的不僅僅是電視上展現出來的那一部分,應該全面考慮動態的、時間與空間都有變化的立體構圖。

5.聲音與畫面:對於是環境聲,不必和視頻畫面的製作剪輯嚴格對應,一般來說環境聲先入後出。根據波形圖和畫面的剪切點錯開1-2幀感覺比較好,用眼睛和耳朵去感覺,不要太執著與波型圖和剪切點的一致。有的時候要考慮聲音傳到您的'機器裡面所對應的環境聲比「環境場景」可能要稍有延遲,對於一些大的場景的現場收音與後期製作,我們要注意這點,畢竟光速與聲音的傳遞速度相差很多。

6.正常的畫面色彩:電視上正常的畫面色彩在電腦上的表現往往過於飽和,電視的特性之一就是,亮度會增加,飽和度會下降,但是過於飽和的色彩容易看膩,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之一:注意顏色層次過渡,不要僅僅把注意力放在色塊上。

7.顏色的調整:首先去掉顏色,只看灰度圖,調整出正確的過渡和明暗層次,避免過度調整。然後先調好色塊部分顏色,也就是最有色彩對比傾向的部分。比如說遠處是冷色調,近處是暖色調,也就是顏色的設計過程。 控制顏色過渡,使得過渡不單調,顏色曲線工具與線性過渡相比具有更多的調節控制。顏色的調整不應明顯導致畫質下降,否則寧可不調或微調;畫質第一是視頻製作剪輯中的首要前提。

8.光效:比如說使用PS畫個幾層,然後再在合成中去調整,直接使用軟體插件的光效雖然簡單實用,但很多時候不適合具體問題。不要濫用光效以及避免長時間使用光效,同時要控制光效的層次,即使是最簡單的glow發光特效;建立2-3層亮度和顏色都有偏差的層上去分別調整,效果會更出色。

9.動畫製作:動畫製作要避免過度的規律和協調,安排好節奏關系,適當打破節奏。

10.適當破壞點規律性:對於變化不大的鏡頭,可以用mask功能來控制調整范圍,需要取捨,不必只著眼於一個鏡頭。

11.結合前後鏡頭:不能單獨只通過一個鏡頭來調節,要把握整體的感覺。

12.考慮合成的真實性:分三種,包括物理真實、視覺真實和心理真實。心理真實通常指在合成一些我們沒有視覺經驗的鏡頭時候,比如說太空中的爆炸,對於這種沒有真實經驗的場景,強調先要心理真實,應找合適的借鑒視覺經驗,在畫面上往往70%的畫面真實就足以讓觀眾滿意即可。

13.強烈節奏的剪切:碎切是指在2段或者快速白閃的素材之間放入2-3段局部畫面或強烈偏色的畫面,長度一般每段不超過2幀,可以有關系的,也可以毫無關系的,將形成強烈的節奏和沖擊。

14.因果剪輯法:在一些時間緊湊但無法省略的廣告片中,有時候不考慮動作是否連續,採用因果視頻製作剪輯法。

15.手動調節:要獲得更多的控制和更好的效果,必須依靠優秀的視頻製作剪輯與特效技術和豐富的思維,通過簡單點擊滑鼠,才能實現更好的與眾不同的效果,指望自動生成恐怕無法實現。

16.摳像:摳像最重要的就是根據原素材,結合多種調節方式,把差異最大化。摳像以綠色背景為佳,考慮攝像機的指標,4:2:2的模式能提供較好的圖像採集錄制效果,大大減輕邊緣的紫邊效應。

17.水墨效果:水墨暈開的部分並不僅僅是一個blur的部分,往往加上一點gamma來破壞下線性過渡會有更好的效果。

18.調色:不要相信任何顯示器和監視器。最好是在系統上創建一張標准pal色卡,對比著調,同時尊重眼睛的識別與審美能力,畢竟眼睛是最為精密的設備。

19.顏色選擇:當在選擇不好某個顏色時,可以通過遮罩,渲染一段動畫,然後選出顏色最好看的那張。或者通過色相調節從0-360的數值循環變化,從中挑選指出最有意境的色彩。

20.電視顯示範圍和安全框:每台電視機的顯示範圍都不同,因此在攝像和後期的影視製作中,安全框只能作為參考。左右安全框比上下安全框更不保險,一些16:9的電視完全可以看見左右安全框外的東西。而液晶、等離子電視相對於CRT電視有著更大的顯示範圍。

21.謹慎使用黃色:在視頻製作剪輯的色彩應用上,謹慎使用黃色;黃色在顯示終端中會呈現出臟、暗的弊端,雖然是假象但會帶來審美瑕疵;在黃色加入一點紅,使用橙色代替比較出眾。

22.色彩和景深:色彩和景深非常容易調得過度,導致片子強烈偏向某一色調或景深層次太過分明,粗看一眼覺得好看,多看幾遍就不耐看。

;

I. 微電影中,夢中的情節用什麼顏色表示好

微藍色,或者淺紫色,都是夢幻色彩,也有用白色或者淺粉色的,代表明快或者溫柔甜美的夢境。若是陰郁的夢,就選擇黑白吧。

閱讀全文

與色彩在微電影中表現與運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哪裡查電影的投資 瀏覽:798
找小電影用什麼軟體好 瀏覽:546
手機豎屏電影免費 瀏覽:245
上海華誼電影電視台 瀏覽:626
80年代電影介紹雜志圖片 瀏覽:760
電影你好李煥英工廠取景在哪裡 瀏覽:834
微電影小夕 瀏覽:250
新上海灘電影有部 瀏覽:364
比利林恩在線完整電影 瀏覽:831
北京平谷電影院訂票 瀏覽:713
電影兄弟會迅雷 瀏覽:399
劉三姐原版全集電影 瀏覽:529
矛三電影怎麼看不了 瀏覽:481
中國和日本戰爭的電影 瀏覽:157
如何消音電影 瀏覽:621
觀上海電影博物館感想 瀏覽:422
隆基泰和廣場的電影院叫什麼名 瀏覽:211
催淚戰爭電影國產 瀏覽:244
北京電影有限公司 瀏覽:711
周星馳遇到護士哪個電影 瀏覽: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