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視頻 > 小電影教案

小電影教案

發布時間:2022-09-07 20:24:12

Ⅰ 幼兒園小班教案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了解山西地方麵食特點文化,幼兒喜歡自己的家鄉的家鄉,激發幼兒對家鄉的飲食文化的興趣。

2、發展幼兒的泥塑技能,會使用一些泥塑工具,體會一到兩種麵食的製作方法。

3、引導孩子們在活動結束後把自己的繪畫材料分類擺放,養成良好習慣。

4、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動准備:

1、橡皮泥、泥工板、泥工工具、一次性碟子。

2、圖片:不同麵食的圖片。

3、知識經驗准備:觀察媽媽在家中做麵食的方法。

活動重難點:

讓幼兒了解山西的麵食文化種類和製作方法。

泥工活動中孩子團、捏、搓、壓的技能培養。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小朋友好!剛才,老師接到小猴廚師的電話,他開的麵食館今天客人非常多,想請小朋友去幫忙做飯,你們願意去嗎?」

幼兒:「願意」

師:「可是,我們必須知道麵食館都有哪些麵食?還得知道你會做那種麵食?可不能去了什麼都不會做。」

(本環節是激發幼兒對飲食文化的興趣,導入活動)

二、參觀面試館:了解麵食的種類。

師:「上次老師去小猴的麵食館,看到他的麵食館牆上有許多圖片,今天老師也帶來了,我們一起看看小猴麵食館里都賣那些麵食好嗎?這樣我們也能知道去了能幫上小猴廚師做什麼麵食?」

教師出示各種麵食的圖片:水餃、面條、貓耳朵、揪片、刀削麵等。

小朋友,小猴的麵食館都做哪些麵食呢?請小朋友看看名說說都有什麼?

(本環節是通過各種麵食圖片讓幼兒認識不同麵食的名稱,了解山西的麵食文化)

三、、討論:我們看看這些麵食都是什麼樣子?

教師和幼兒一起小結:水餃是中間鼓鼓的,外面用面抱著餡;面條是細細的、長長的;貓耳朵彎彎的,真像貓的耳朵;揪片方方的;刀削麵厚厚的、短短的。

(本環節是讓幼兒觀察並說出不同麵食的特點,為以下的泥工活動打下伏筆)

四、教師示範幾種麵食的製作方法:

師:「小猴請我們幫忙,我們知道小猴讓我們做什麼麵食,可是不會做,我們是幫不上忙的,請小朋友想想,你在家裡看到媽媽做什麼麵食你記得最清楚,和別的小朋友說說好嗎?」

教師請小朋友用語言表達,並按照孩子說的方法用橡皮泥示範製作過程。

1、水餃:先將橡皮泥團成一個「球」,將橡皮泥用「小擀仗」壓平,在用另一種橡皮泥少量做餡,折疊將周圍用手指捏住,放入碟子里。

2、面條:將橡皮泥用手在泥工板上來回搓,搓成細細的長長的,放到碟子里。

3、貓耳朵:將橡皮泥壓成厚厚的片狀,然後用泥工刀切成小塊,再用手的大拇指壓成,放入碟子里。

(本環節讓幼兒認識兩到三種麵食的製作方法,詳細了解麵食的製作過程,學習泥工不同工具的使用方法)

五、幼兒製作過程:學會使用一些泥工小工具、掌握基本的團球、壓、捏、搓的技能。

師:「小朋友知道一些麵食的製作方法了,那我們去幫助小猴廚師吧。」

教師發給幼兒橡皮泥、碟子、泥工板等工具,觀察輔導幼兒的製作過程。

總結:今天,我們一起幫小侯師傅做了許多麵食,小侯師傅非常感謝小朋友,可是小猴師傅計劃將他的山西麵食館裡面的種類增多,也想請小朋友幫忙還能賣那些麵食呢?請小朋友到別的麵食館看看,還有那些麵食,回來告訴小侯師傅。

(本環節是讓幼兒的親自操作,掌握泥工活動基本技能。更深一層次的了解山西麵食文化的製作過程)

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一起創設區角《山西麵食館》,收集各種麵食的圖片,了解山西的麵食文化,愛我們的家鄉。

(本環節能擴張幼兒的思維,讓幼兒到現實社會中去進一步的了解我們本土的麵食文化,熱愛我們的家鄉)

教學反思:

山西麵食文化的選擇題材符合幼兒的生活,而且幼兒有一定的經驗,這樣幼兒對麵食的製作過程有一種感性的經驗。但是在活動中針對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活動中的泥工習慣的養成應該值得重視,尤其對材料的使用方法應該給與示範,小班幼兒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強的,這是我做的不好的地方,如果有視頻資料提供製作過程將會更好。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活動要求】

1.引導幼兒充分運用各種感官感知理解圖片的主要內容。

2.啟發幼兒用簡單句,完整、連貫地講述出圖片中的主要內容,發准「熊」、「狗」兩個字的音。

3.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活動過程】

一、讓幼兒嘗試運用各種感官感知理解圖片的主要內容

1.做律動「拍皮球」。

2.提問:①你們剛才在干什麼?

②你們是怎樣拍皮球的?

③如果別人也要玩你的球,你怎麼辦?

二、看活動投影片。讓幼兒嘗試講述

1.老師通過提問,引導幼兒嘗試講述。

①這是什麼地方?誰來到草地上?(抽出小熊)幼兒嘗試回答後,老師小結:一隻小熊來到草地上。

②小熊來到草地上干什麼?它是怎樣玩皮球的?(上下抽動「皮球」,表示小熊拍皮球)

幼兒嘗試回答後,小結:小熊在玩皮球,它一會輕輕拍,一會重重拍,玩得真高興。

③誰走來了?(抽出小狗)它對小熊怎麼說?

讓幼兒嘗試回答後,老師小結:小狗走來了,它對小熊說:「把你的球給我玩一下好嗎?」

④小熊對小狗會怎麼說?

讓幼兒嘗試回答,討論後,老師小結:我們一起玩吧!

⑤它們怎樣玩球?(把「球」左右移動,表示你滾給我,我滾給你)

幼兒嘗試回答後,老師小結:它們把球滾給我,再滾給你,玩得真開心。

2.突出重點。

提問:

小電影里有哪兩個小動物?

幼兒回答後,老師讓集體練習發音。

②小熊、小狗都想玩球,可它們只有一個球,怎麼辦?

幼兒回答後小結:它們一起玩球。

3.請小朋友邊看電影邊聽配樂故事。

4.請兩個能力強的幼兒邊看小電影邊嘗試連貫地講述內容。

5.全體幼兒跟著老師邊看小電影邊講述內容。

6.進行品德教育。

三、活動的延伸

老師帶小朋友一起到操場上玩皮球,進一步鞏固圖中內容。

附:講述內容。

一天,小熊來到草地上玩球,它一會輕輕拍,一會重重拍,玩得真高興。小狗走來了,它對小熊說:「把你的球給我玩一下好嗎?」小熊說:「好吧!我們一起玩!」它們就把球你滾給我,再滾給你,玩得真開心。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端午節。這一天,中國家家吃粽子,很多地方還戴香包、插艾蒿、賽龍舟。通過此活動,讓幼兒了解端午節的由來以及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傳統節目,從而使幼兒對各地方的風俗習慣有一定的認識,以此增強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2·簡單了解節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3·讓幼兒知道節日的時間。

活動流程:

一、主持人講話,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主持人:明天是農歷五月初五,你們知道是什麼節日嘛?(端午節)

支持人:端午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里,我們會用各種方式來度過這個快樂的節日。我們會在這一天里做些什麼?吃些什麼呢?

小結:在這一天里,中國家家吃粽子,很多地方還戴香包、插艾蒿、賽龍舟。

主持人: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呢?我們一起來看一個短片。

二、幼兒觀看視頻,進一步了解「端午節」。

1、端午節由來的短片。

2、人們裹粽子的短片。

3、人們賽龍舟的短片。

4、學念兒歌《五月五》。

三、活動結束,主持人總結。

教學反思:

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但對中班幼兒來說,還比較陌生。本活動開始時我先出示粽子,引出話題。接著通過觀看卡通視頻,引導幼兒了解端午節。最後通過觀看賽龍舟視頻,感受賽龍舟時的緊張的氣氛。屈原這個人物對於幼兒來說不熟悉,更不了解這個人物,所以我結合掛圖故事引導幼兒了解屈原的故事,從而使幼兒產生對屈原的敬佩之情。但是課堂效果來看,幼兒對於古代的國與國的概念不是很清楚,聽的有點含糊。但是對故事的大致思想還是有一定的感受。幼兒都知道端午節有特別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種形狀、多種口味的。整堂活動中幼兒還是比較投入的。在屈原這個人物介紹這一方面還是需要再加強改進。讓幼兒更容易接受並學習。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活動設計思路

民族的才是永遠的。中國文化是悠久而深厚的,既有像四大發明這樣的文化遺產,也有像中國武術這樣的精神遺產。然而近年來,國外的各種動畫片充斥著我國的文化市場,吸引了孩子們的眼球,孩子們張口說的都是櫻桃小丸子、蠟筆小新的,舉手投足的都是奧特曼、蝙蝠俠嘿嘿哈哈的動作。這引發了我的思考,難道我們中國悠久的歷史,就不能帶給孩子們更多的文化?我覺得我們老師可以抓住各種契機對孩子進行中國文化的教育。

一天午後,用完午餐的孩子們照例圍坐在一起看電視,這幾天播放的是李譽卿小朋友帶來的動畫片《大英雄狄青》,我發現孩子們在看過這個片子後,都特別喜歡狄青,一邊模仿他的武打動作一邊還說我是狄青、我是黃飛鴻、大鵬展翅、降龍十八掌等等,隨後的幾天里,大家紛紛從家中帶來了動畫片《花木蘭》、《寶蓮燈》等中國的片。這次,孩子們對中國的武功特別感興趣,我覺得就是一個很好的契機。於是我結合這次孩子們對中國功夫的興趣以及我園的早期閱讀特色教育,節選了《中國功夫》的歌詞,設計了這節閱讀活動《中國功夫》,並在前期進行了相應的收集材料、環境創設、知識積累的准備。

附:

中國功夫

卧似一張弓,

站似一棵松,

不動不搖坐如鍾,

走路一陣風。

棍掃一大片,

槍批一條線,

身輕好似雲中雁,

我們豪氣沖雲天。

教案目標:

1、在理解的基礎上學習,並能用肢體語言表現。

2、進一步了解中國武術,能夠表現出中國功夫雄壯有力的氣概。

3、在已有基礎上,嘗試配合音樂的節奏來念。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熟悉歌曲,並能演唱歌曲。

2.體驗與老師、同伴一起游戲的快樂。

活動重點:

熟悉歌曲並能演唱

活動難點:

加上動作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並有序地游戲

活動准備:

小貓頭飾若干、老貓頭飾一個

活動過程:

一、以猜謎方式引出主題

教師做一個誇張的小貓的動作,讓幼兒猜測是什麼小動物。(小貓)

今天我們要來學一首歌曲,歌曲的題目叫做《找小貓》

二、欣賞歌曲《找小貓》

1.教師完整彈唱《找小貓》一遍並提問:

(1)你聽到了歌曲里有誰?(小花貓、老花貓)

(2)他們在干什麼?(玩游戲)

2.欣賞歌曲第二遍並提問:

(1)小花貓是怎麼叫的?(喵嗚喵嗚叫)

(2)有幾只小花貓、幾只老花貓?(許多小花貓、一隻老花貓)

(3)小花貓要干什麼?(小花貓要和媽媽做游戲)

三、學習歌曲

1.學念歌詞

(1)教師先念歌詞一遍,讓幼兒熟悉歌詞,並加上小貓的動作

(2)幼兒跟念歌詞1——3遍,並嘗試自己念歌詞(教師可適當提醒)

(3)幼兒獨立念歌詞

2.學唱歌曲

(1)幼兒跟唱歌曲

(2)幼兒獨立跟鋼琴伴奏唱(可適當加上小貓叫的動作)

(3)加上動作並跟鋼琴有感情的演唱

3.大膽演唱歌曲(請個別表現好的幼兒到前面演唱,並加以表揚,起到鼓勵幼兒的作用)

四、結合歌曲做《找小貓》游戲

將小貓頭飾分發給幼兒,教師扮演老花貓閉上眼睛,小貓們邊唱歌邊迅速躲到凳子後面,由教師唱第二段,唱完之後去找「小花貓」。(注意提醒幼兒不要躲到桌子下面去,以免撞到頭)

五、在游戲中結束活動

Ⅱ 中班智力游戲奇妙的小電影教案

1.鞏固幼兒對數的概念。
2.培養幼兒靈敏和做事認真的習慣。
3.發展幼兒的觸覺、注意力和記憶力。
二.活動准備:
幼兒分成若干小組,每一小組站成一排或者一個圓圈。

Ⅲ 幼兒園小班雷鋒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雷鋒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小班雷鋒教案 篇1

活動意圖:

現在的孩子是個寶,個個都是小「皇帝」,現在的孩子只知道索取,不肯付出,對於孩子的愛德教育應該是我們全社會的責任,孩子一生下來就像是一張白紙,我們在上面畫什麼是什麼。孔子說:人之初,性本善,是說人剛出生時本性都是善良的,只是隨著日後的生活環境和所受的教育產生了差別。倘若不進行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改變。學雷鋒不能只掛著嘴上,要重在行動中,學雷鋒要經常性,為此,設計了弘揚雷鋒精神活動。

活動過程:

1、講述雷鋒叔叔的事跡,讓幼兒知道雷鋒是誰,激發幼兒向雷鋒叔叔學習的慾望。

2、教師布置今天要做的事情,講清打掃時要注意的安全事項。

3、幼兒准備相關的工具,分組到制定的地方去打掃,主要以擦樓梯為主。

4、教師與保育員分別到個小組觀察指導孩子的行為。

5、提醒孩子們認真幹活,注意將樓梯擦乾凈。

6、打掃完畢後,收拾自己的工具回教室。

7、教師小結活動,表揚孩子的好行為,並向孩子表示感謝。

反思和建議:

本次活動小朋友們自己帶了小抹布,在聽老師講了雷鋒的小故事之後,激發他們的做好事的慾望。然後,一起到3號樓擦了樓梯,小朋友的干勁很足,幹活的時候也很帶勁,他們都很認真地擦著。當然,他們的幹活的能力不是很強,有些小朋友熱情很高,但是方法不夠,他們幹活不是很有序,這里擦一下,那裡抹一下,也沒有仔細地看灰塵在哪裡。後來進行了指導,將正確的擦的方法示範給他們看,這樣之後,小朋友們擦得好了一些,同時,老師也與他們一起參與了勞動。幫助小朋友把比較高的小朋友夠不著的地方擦乾凈,這樣師生寫作一起完成了擦樓梯的工作。後來,小朋友們還把牆上的粘紙的殘留物給清理了一下,小朋友們幹得課起勁了,可投入了。經過小朋友們清理的牆壁也變得程亮發光了。看著自己的勞動果實,小朋友們的心裡也非常開心,老師也及時給小朋友們進行了獎勵,讓他們進一步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從小培養孩子關心自己周圍的環境,學習管理自己所處的環境,打掃清理他們,這是培養孩子的責任心的很有效的方法,我們可以從小事做起。

通過學習雷鋒的活動,使我進一步了解了學習雷鋒的重要性,要教育好孩子不僅僅是教會孩子知識,更要注重思想品德的教育,要把孩子培養成有思想、有文化、有高尚情操的人!

幼兒園小班雷鋒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知道3月5日是學雷鋒的日子。

2、了解雷鋒,萌生向雷鋒學習的情感。

活動准備:

雷鋒小電影、雷鋒照片、小抹布人手一條。

重點:認識雷鋒,了解雷鋒是個怎樣的人。

難點:萌生學習雷鋒的情感,懂得生活中應幫助同伴、不懶惰等。

活動環節:

看看聽聽

認識雷鋒

一、認識雷鋒

1、提問:今天3月5日,是學雷鋒的日子,有誰聽說過雷鋒?

想不想知道雷鋒是誰呢?還有為什麼每年的今天都要學習他呢?

2、出示照片講解

雷鋒叔叔是一個軍人,他小時候家裡很窮,可他從小就不怕苦,認真學本領,長大了當了一名軍人。欣賞電影

了解雷鋒

他不怕苦不怕累,幫助了好多人,做了很多了不起的事,那我們來看看雷鋒叔叔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二、放小電影,了解雷鋒的感人事跡。

小朋友聽老師講解邊看電影。

學習雷鋒

體驗勞動

三、學雷鋒,從小事做起。

那今天我們也來學雷鋒叔叔不怕苦,不怕累,幫助別人。我們來幫阿姨擦擦欄桿吧。

活動反饋:原來很擔心小朋友對黑白電影會沒興趣,但是沒想到卻反響很好。「老師,電視機壞了」「黑黑的,」「看不清楚」小朋友都紛紛「抗議」,我笑了笑說「以前的電影、電視都是這樣的,只有黑色和白色,這種黑白電影爺爺奶奶都看過的。」他們一聽看得更投入了。「老師,他流血了」,「倒在地上了」,「因為地主婆搶他的柴,他不給,地主婆拿刀把他砍傷了」就這樣我和小朋友交流著,一個一個的場景看過去。電影看完後,我問小朋友雷鋒叔叔是個什麼樣的人,他們都回答雷鋒叔叔是個好人,我又問那他做了什麼好事呢,「下大雨了,送奶奶和小弟弟回家」,「幫工人叔叔蓋房子」,原來他們一個一個場景發生的事情都記下來了。「那我們是不是要學習雷鋒叔叔多做好事,幫助別人呢!」

「為什麼別人給他汽水他不喝呢」「為什麼別人要送他新襪子呢」,「他喝白開水不喝汽水」「他的`襪子很破都是補丁所以別人送他新的。」原來連這些細節的部分他們也記下來了。「那我們要學他不亂花錢,你們經常讓爸媽買零食買新衣服新玩具,這是不對的,舊的東西能用就好了,不要亂花錢買新的。」

幼兒園小班雷鋒教案 篇3

活動主題: 學雷鋒 好娃娃

指導思想: 為進一步學習和弘揚雷鋒精神,從小培養幼兒關愛他人、服務社會的優良品質,加強我園的精神文明建設,為此,我園以素質拓展為導向,結合幼兒年齡特點,開展「學雷鋒好娃娃」主題月活動。

活動目標:

1、知道每年的 三月五日是學習雷鋒紀念日,並簡單了解雷鋒的光榮事跡。

2、有關愛他人、幫助他人的意識,體驗其樂趣,逐步樹立起以「學習雷鋒」為榮的觀念,知道好事是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活動時間: 20xx年3月

活動內容:

1、注重家園配合,使家長也參與到此次活動中來。請家長與孩子一起收集相關的文字、圖片、影象、音像資料,為孩子介紹雷鋒的事跡,和孩子一起觀看雷鋒的圖片資料,與孩子一起高唱《學習雷鋒好榜樣》的歌曲,為左鄰右舍做好事,並提供照片。(如:幫爺爺取報紙、扶奶奶上樓……)

2、愛心小天使:園內設置愛心捐款箱,請小朋友捐出壓歲錢,「六一」節為貧困學生購買書籍和學慣用品。

3、「學雷鋒 好娃娃」我參與:小班幼兒在教師帶領下撿落葉、整理花草,並為花草澆水;中班幼兒幫助保育老師擦桌椅;大班幼兒幫廚房阿姨摘菜,把吃的蔬菜摘干凈,學會怎樣摘蔬菜的本領;學前班幼兒幫助寶寶班弟弟妹妹穿衣、褲、鞋、襪……

4、學唱紅歌《學習雷鋒好榜樣》。

幼兒園小班雷鋒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學習雷鋒的教育意義很深遠,是很好的教育素材。活動中通過讓幼兒看圖片,引導幼兒認識雷鋒,知道雷鋒叔叔是一位關心別人、幫助別人、經常為別人做好事的解放軍叔叔,然後觀看弘揚雷鋒精神的動畫片,理解雷鋒精神的實際意義;再由情景創設讓幼兒結合生活實際,會主動幫助有困難的人。最後的拓展活動,讓幼兒進行大膽的表達,延續孩子關愛他人的情景。

活動內容: 學習雷鋒好榜樣

活動目標:

1、通過看圖片讓幼兒認識雷鋒叔叔。

2、通過觀看有關雷鋒的動畫片,領會雷鋒精神,能夠主動幫助有困難的人。

3、培養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重點: 能夠主動的幫助有困難的人,准確的進行表達。

活動難點: 能夠准確的進行表達。

活動准備:

1、收集有關雷鋒事跡的圖片。

2、一部弘揚雷鋒精神的動畫片。

3、一首"學習雷鋒好榜樣"的兒歌。

活動過程:

一、兒歌引入主題。

1、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一首兒歌(開始播放兒歌),誰知道歌中唱的是誰呀?

2、雷鋒他到底是個怎樣的人呢?

二、觀看及討論。

(1)觀看有關雷鋒事跡的圖片。

1、雷鋒是個怎樣的人呢?

2、在觀看的圖片中你看到了雷鋒叔叔做了哪些事情?這些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3、這些好事體現了雷鋒叔叔哪些精神呢?

(2)觀看弘揚雷鋒精神的動畫片。

1、動畫片中的小朋友發揚了雷鋒叔叔呢的那些精神?

2、你們看到動畫片中的小朋友學習雷鋒好榜樣,放棄了休息時間為班級做好事,你們想不想也想他們那樣,為有困難的人做點事?

三、創設情景:

1、扶盲人過馬路。

2、修補圖書。

3、拾到東西歸還物主。

四、談話::"如果別人有困難,你會怎樣幫助他們?"延續孩子關愛他人的情感。

幼兒園小班雷鋒教案 篇5

設計背景:

時至三月,全國上下掀起了學雷鋒的高潮,我便抓住雷鋒的樂於助人這一教育契機,希望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播下愛的種子,讓整個社會人人互助,更多的理解那些有困難的地人們的艱難和苦惱,教會孩子學會同情,學會關心周圍的人。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雷鋒的樂於助人的故事,感受雷鋒的高尚的品德。

2、學會關注生活周圍和社會上有困難的人,培養同情心和仁愛之心。

3、樂意向雷鋒學習,主動積極幫助別人。

活動准備:

看過或者聽過雷鋒的有關故事、雷鋒視屏一段、困難中的人圖片若干張音樂《愛的奉獻》。

活動過程:

一、開火車進活動室。

二、火車上發生的事情。

說說得到幫助的人和事,感受受助情感體驗。

1、請你們介紹一下,他們碰到了什麼困難?

2、說說誰幫助過你?別人幫助你時心裡怎麼想?

三、做好事學雷鋒,了解雷鋒。

簡介雷鋒,讓幼兒認識雷鋒。

1、你知道雷鋒嗎?知道3月5日是學雷鋒日,為什麼學雷鋒。

2、看視頻,知道雷鋒樂於助人。

3、老師也來介紹一下,我所了解到的需要幫助的人。

小結:人們都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困難,需要大家互相幫助。

四、講童謠。

有個童謠中講了關於雷鋒的事情。

身邊有關學習雷鋒的事情,怎樣幫助身邊有困難的人。

五、身邊的雷鋒:

1、社會中、幼兒園里、生活中學雷鋒的人。

2、老師用幻燈介紹人們幫助別人的辦法。討論幫助的方法,知道人與人之間應互相幫助,我們能用什麼辦法來幫助他們解決。(讓幼兒先討論,再來說)(出示通道受災圖片)激發幼兒愛心。

3、小結:當人們碰到困難時我們採取各種方法去幫助他們,捐款是一種最常用的方法。募捐捐款活動,鼓勵幼兒積極參與公益活動

1、每位幼兒一份捐款(零錢1角,5角,1元)

2、放背景音樂(愛的奉獻),幼兒依次捐款。

3、統計:鼓勵幼兒平時存下零錢,將來為幫助需要幫助的人獻上自己的一份愛心。

我們來統計一下,今天我們一共捐了多少?算出總數。(伴音樂《愛的奉獻》)。

六、播放圖片,結束活動。

小朋友可以看看雷鋒的圖書,聽聽雷鋒的故事,看看雷鋒還有哪些良好在品德值得我們好好學習呢?跟著《學習雷鋒好榜樣》的音樂離開活動室。

本活動採取從幼兒調查周圍需要幫助的人入手,知道社會上還存在一些弱勢人群和困難人群,萌發他們的同情心。了解社會是一個大家庭,應該互相關心和幫助,使大家庭里的每個人都能感受溫暖。從小樹立幼兒的公民意識,培養幼兒的社會公德和責任意識。通過本活動引導幼兒關注周圍的人和事,在他們幼小的心裡播下關愛他人的種子,樂意助人,學會感恩。知道我幫人人,人人幫我的道理。

附童謠:你真是個小雷鋒

老奶奶,看外孫,

下車不認西和東,

背行李,拿信封,

遇見路人細打聽。

小朋友,好熱情,

攙扶奶奶慢慢行,

拐個彎,進胡同,

照著地址送家中。

老奶奶,問她名,

她說「我是小學生。」

老奶奶,沒聽清,

你真是個小雷鋒。

Ⅳ 電影《讀書的孩子》有感教案怎麼寫

念書的孩子是一部講述著留守兒童的電影。 轟隆隆,車開了。一個小男孩在車後面不停的哭泣,無力的望著父母離開自己,上了車,去城市打工。車漸漸地離開了,小男孩的哭喊聲更加洪亮,也更加的凄婉,我的心在著一個感受到了抽搐,眼中升起一片淡淡的水霧,那時,我是多麼希望那個小男孩的父母能夠留下,陪伴在小男孩的左右,像一把大傘為他遮風擋雨;像一盞明燈,為他照亮前進的道路;像一隻翱翔天空的雄鷹,庇護著他,不讓他受到任何的傷害。 緊接著這名小男孩的名字,也在他的爺爺勸他回家時,公布了出來。他,叫開開。開開是個活潑,熱愛學習的好孩子,父母的厲害沒讓他過分的傷心。很快,便恢復了往日的性格。與爺爺一起生活。爺爺身上有點病,為了治病,拖垮了家裡的經濟,有時連有線電視都看不上。爺爺為了開開的學習,也為了幫開開解悶就哄著他去念書,可以說爺爺是開開熱愛學習的啟迪老師。 爺爺為開開的生活抹上了一筆色彩斑斕的色彩。 與爺孫兩相伴的還有一隻狗,小膽兒便是這個狗的名字,小膽兒十分聰明,是開開最好的玩伴。當初在爺爺將要去世的時候,也是小膽兒拉著開開褲腿,將他帶到了爺爺面前。 開開的生活是十分的悲傷的,爺爺去世,父母外出打工,甚至開開到城市的時候。都未能與小膽兒在一起。 片尾,開開將要離開,到達城市,與父母生活在一起。父親不讓開開帶著小膽兒,於是就把小膽兒丟在地上,強行拉著開開上了車。那一次,是父母出去打工,爺爺去世之後的第一次哭泣。那一次也是我感觸最深的時候。開開與小膽兒的離別,讓開開與小膽兒十分悲傷。父親強拉著開開上車。車也就開走了。小膽兒卻緊追著不捨得車上的開開,動物也是有情感的,開開深深的喜愛。熱愛小膽兒,小膽兒也不是依賴著開開嗎?在離別的那一刻。我的思緒隨之離別的悲傷而消散。 我們該學習開開,開開的生活雖然艱苦,卻令我們欽佩,令我們學習。我們該學習開開不會為生活的傷痛而忘記了信心,不要為現在的艱苦。而忘記了對未來的憧憬。開開是主人公,但他與各個角色卻是密不可分的,開開的感情線是十分曲折的,可在這曲折之後。又有著多少辛酸苦辣,喜怒哀懼呢?

Ⅳ 電影欣賞教案怎麼寫

1.介紹與電影有關的背景知識
2.電影劇情簡介(不要劇透太多)
3.經典片段賞析
4.關於劇情、人物的討論
5.還可以有電影音樂的鑒賞

Ⅵ 幼兒園大班教案

作為一名教職工,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8篇,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尋找生活中的數字,初步了解數字在不同物品中所表示的含義。

2.感知數字在生活中的應用,知道生活離不開數字。

3.發現運用數字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4.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樂意與同伴合作游戲,體驗游戲的愉悅。

活動准備:

1.經驗准備:幼兒已經認識數字1-10。

2.物質准備:邀請幼兒與家長一起收集生活中有數字的物品日歷、時鍾、電話、尺子、溫度計等。課件:生活中的數字。

活動過程:

1.結合數字象形歌出示數字1-10,幫助幼兒區分鞏固數字1-10.

2. 出示部分有數字的生活常見物,了解數字的用途。

(1)這些物品上的數字有什麼用途?

(2)你覺得數字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用處?

引導幼兒結合生活經驗回憶,講述生活中見過的數字。

3.引導幼兒觀看PPT課件,進一步了解數字在生活中的運用。

小結:原來我們生活中到處有數字,可以說我們生活在一個「數字」的世界中,數字在我們生活中十分的重要,數字可以幫助我們區分車牌、電話號碼、身份證、門牌號等等。沒有它,我們的生活將會有許多的不方便。

4.討論:如果沒有數字,我們的生活會怎麼樣?

5.游戲:設計電話號碼。

為幼兒提供記錄紙與記號筆,引導幼兒按要求自編電話號碼。

活動反思:

《綱要》指出:科學探索應從身邊的事物開始,引導孩子們關注周圍生活和環境中常見的事物,發現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有益於保護孩子們的好奇心,激發他們善於觀察和發現。中班幼兒正處於數學學習的啟蒙時期,幼兒學習的特點是離不開具體豐富的生活經驗,因而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的內容與組織離不開生活實際。

數字在生活中的用途很廣,而且孩子們每天都會和數字打交道,可以說生活中處處有數字,然而大部分的孩子幾乎都沒有注意到生活中數字的存在。本次活動我以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數字作為內容,通過綜合化的形式、生活化的內容、經驗化的拓展、游戲化的延伸,讓幼兒發現、了解生活中的數字,並在生活中運用數字。

活動開始,首先投放了與幼兒一起朗讀有趣的數字兒歌,對數字有個初步的概念。

接著,我准備了幼兒生活中常見物,如:有數字T恤衫、時鍾、尺子、鞋子、食品袋等幼兒身邊物,讓幼兒發現數字的存在,知道不同的數字在不同的物品上表示著不同的意思。

然後,我採用PPT課件的方式,引導幼兒在經驗講述的基礎上進一步了解數字在我們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發現數字給我們生活中帶來的方便。並通過小組討論,發現數字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性。

最後,以師幼共同編有趣的電話號碼結束活動,體驗玩數字的樂趣。

活動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也就是活動的重難點,我採用多媒體課件的形式,將整個社區生活搬到課件中,在各個場景中,孩子們很快地發現了秒錶、地鐵公交站、機場屏幕、各種儀器、溫度計、信號燈、身份證、股票、電話、門牌、海報等等生活物中的數字,大家不禁感慨:啊!數字真是太奇妙了。紛紛打開思維,暢談了很多生活中不同用途的數字。

多媒體課件的充分利用,讓我的活動開展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知道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職業,了解勞動者的辛苦。

2、知道五月一日是國際勞動節,能夠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3、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能力

4、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活動准備】

搜集各行各業人們工作時的圖片、

讓家長幫幼兒做活動前的社會小調查,並填寫下表。

勤勞的人們、

晚上工作的人、周末工作的人

調查人:

調查時間: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請幼兒說一說自己了解的職業。

(1)請幼兒互相介紹自己爸爸媽媽的工作,說說爸爸媽媽工作時都做些什麼?

(2)請幼兒結合圖片說一說:自己還知道哪些工作?例如:交警、醫生、公安、售貨員、公交司機等,他們都在做什麼?

二、請幼兒了解人們工作的時候是在為別人服務,學會尊重、關心勞動者。

(1)請幼兒看看自己的調查表和同伴交流調查的結果和感受,說一說晚上和周末誰還在工作?他們是怎樣工作的?

(2)請幼兒結合自己的經驗,說一說還有哪些工作是為別人服務的以及自己曾受到過幫助的經歷,進一步體驗人們的辛苦。

(3)請幼兒說一說怎樣尊重和關心勞動者。知道每年的五月一日是國際勞動節,是每一個勞動者的節日。

三、請幼兒幫助老師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體會勞動的辛苦。

(1)請幼兒討論:自己可以幫老師做什麼事情?比如:幫老師整理活動區的玩具、打掃活動室、擦桌椅等。

(2)請幼兒分小組幫老師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活動延伸】

(1)戶外活動時,帶幼兒撿拾衛生區的垃圾及綠化帶的野菜。

(2)請家長帶孩子參加一次社會實踐活動。

【設計意圖】

五月一日是國際勞動節。結合我班正在實施的主題活動《房子大觀》我設計了本次活動。通過社會調查、觀看圖片、實踐活動等形式,幫助幼兒了解勞動節的來歷,學習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並在活動中感受勞動的快樂。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了解換牙是成長必經的過程,能以正確的心態面對換牙

2、理解超級頑固在故事中的意思,感受故事的有趣。

3、了解牙齒的有關知識,學習保護牙齒。

4、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5、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換牙是成長必經的過程,能以正確的心態面對換牙;了解牙齒的有關知識

活動准備

多媒體 圖片 幼兒換牙記錄表 一封信

活動過程

一、 討論、交流

1、今天爸爸媽媽來到這里要和寶貝一起學本領,哪個寶貝學習得好,我有禮物送給你們哦。

2、說說人長大的變化。

——一個人從媽媽肚子里生出來長大再長大,人的一生有很多變化,誰來說說人長大會有什麼變化?

——請爸爸媽媽來說一說。

——我們身上有一樣東西一直在變化,它在嘴裡。牙齒有什麼變化?

——今天,老師要和小朋友以及爸爸媽媽談談換牙的問題。

3、快速提問家長。

——你的寶寶換牙了嗎?換了幾顆?什麼時候換的,,,,,,

——小結:其實,換牙是寶貝成長的一個重要標志,我們可不能忽視哦。

二、看看小電影「一顆超級頑固的牙齒」

1、欣賞故事前半部分,討論、猜測。

——提出觀看要求,要安靜。

——小朋友看懂了嗎?講了什麼故事?要把牙齒拔掉,牙牙用了什麼辦法?

——請孩子邊說邊找出相應的故事圖片片段,並排出正確的順序。

——這么多辦法都沒掉下來,看來這是一顆超級頑固的牙齒,你們說可以用什麼辦法讓它掉下來?(幼兒家長討論)

2、觀看故事結局

——大家說了這么多方法,看看最後這顆牙齒是怎麼掉下來的?你們絕對猜不到。

——講述故事:牙牙不高興了。她把能想到的辦法一個個都試過了,現在該睡覺了,今天晚上,牙仙子不會來了!突然,她的鼻子開始發癢,她的眼睛也開始發癢,然後。。。。。。阿阿阿嚏!!!」牙牙的牙齒「蹦」地一下跳了出來!

——出示圖片:它怎麼掉的?結果真是出人意料。原來一個普普通通的噴嚏也會讓松動的牙齒掉下來。

——出示牙牙給牙仙子的信,讀一讀。

——小結:這是一個關於換牙可愛有趣的故事,原來換牙是件蠻有趣的事情,所以小朋友不要怕,它是我們成長的一個經歷。

3、討論換牙要注意什麼?

——你們掉牙了嗎?說說自己的掉牙感受。

——討論換牙要注意什麼?

三、爸爸媽媽知識搶答。

1、人生下來長出的第一副牙是什麼牙?有幾顆?

2、全部乳牙換完是在多少歲?

3、第二副牙叫什麼牙?橫牙有多少?

4、什麼食物對牙齒有好處?

5、哪些習慣對牙齒不好……

四、送禮物

——出示幼兒換牙記錄表,送給每一個孩子,請家長在每一顆牙齒上記錄下孩子換牙的時間。

——小結

教學反思

課堂整體效果很好,幼兒家長都積極發言,了解了關於換牙的知識,引起了家長對孩子換牙的足夠重視。這是幼兒家長老師三方互動的新上課方式的嘗試,家長看孩子的表現,孩子也看家長的表現,課堂氣氛活躍,在輕松的氛圍中學到了知識。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幼兒初步嘗試用各種方法進行統計。

2、體驗數學集體游戲的快樂。

3、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准確性、敏捷性。

4、引導幼兒對數字產生興趣。

活動准備:

1、之前幼兒已製作了工資表。

2、幼兒已有用木珠進行兩數相加的初步體驗。

材料准備:

木珠,雪花片,點卡,夾子,各種圖片,紙,筆等。

貼有各組標記的黑板四塊。

活動過程:

一、幼兒介紹自己的工資表。

「現在你們手裡都拿著自己的工資表,那麼誰願意來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你的工資表呢?」

「說說你做了什麼事,得到了多少錢?」(提示介紹1、2件事即可。)

二、算算你一共賺了多少錢(個人統計):

1、「今天我要給你們發工資了。」

請幼兒算出自己所得工資的總數。

「你們可以請放在旁邊的工具們幫幫忙,算一算你到底能得到多少錢?」(簡單介紹一下周圍的輔助材料。)

2、幼兒自由取材,進行計算。

教師巡迴指導,並鼓勵算好的小朋友嘗試其他的方法。

3、小結:

請先算好的幼兒(按小組)把答案貼在黑板上,並互相簡單的檢查得數。

個別幼兒介紹自己的計算方法,教師簡單小結。

三、檢查答案。

1、幼兒自由檢查貼在黑板上的別人的答案。

2、小結:說說檢查的結果。

四、發工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能集中注意傾聽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內容,感受有趣的故事情節。

2、體驗故事主人公失去小貓和得到小貓時的心情,產生喜歡小貓的情感。

3、學習有序、仔細的觀察圖片,理解圖片,並用較清楚的語言描述圖片內容。

4、藉助圖文並茂,以圖為主的形式,培養孩子仔細閱讀的習慣,激發閱讀興趣。

【活動准備】

ppt(與故事匹配的);《小朋友的書·親親小動物》。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主題。

師:你喜歡小貓嗎?誰來說說你喜歡什麼樣的小貓?

你家有小貓嗎?有一個小朋友,她的名字叫卡羅爾,她非常想要一隻小貓,那麼,她後來有沒有得到小貓呢?我們來聽聽故事吧。

二、教師出示掛圖,分段講述故事。

教師講述故事開始到「什麼樣的都有。」

師:第一隻貓是什麼樣子的?叫什麼名字?

師:你的小耳朵真靈!這是一隻顏色一塊白、一塊黑的花貓。那它叫什麼名字?

師:對,她叫伯洛。

師:第二隻貓是什麼樣子的?叔叔是怎麼送貓的?

教師講述故事「打這以後」至結束。

師:這些小貓在卡羅爾家裡干什麼?

為什麼要把這些貓送走?

送走貓的時候,卡羅爾的心情是怎麼樣的?

最後卡羅爾還有貓嗎?它是誰?它為什麼沒被送走?

卡羅爾看到伯洛時,心情是怎麼樣的?伯洛呢?你喜歡伯洛嗎?為什麼?

三、幼兒閱讀。

幼兒閱讀《小朋友的書·親親小動物》第21~26頁「卡羅爾和她的小貓」一邊聽教師講述故事。

引導幼兒觀察《小朋友的書·親親小動物》第24頁畫面上有幾只可愛的貓,說說它們長得什麼樣,在什麼地方,在干什麼。

根據《小朋友的書》上的`圖畫嘗試講述故事。

【活動反思】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可以從學生日常生活最熟悉的事物中擷取素材。「廣告」是學生生活中接觸最多的,因其語言簡練、設計新穎而倍受孩子們的喜愛,許多孩子對廣告的記憶勝過對書本知識的記憶。於是我就根據學生的興趣,結合小學語文義務教育課程標准二年級下冊第八課的特點(揭示廣告的作用,敘述有趣),以課文中「卡羅爾想有一隻小貓,於是在報上登廣告」為切入點,設計了課前讓學生從電視、廣播、報紙以及其他媒體上收集廣告,課上學說廣告、練寫廣告的教學環節。目的是為了讓學生了解廣告的特點、作用,知道在現實生活中有什麼需求或遇到困難時可以通過廣告的形式來尋求幫助。雖然學生撰寫的廣告詞不那麼完美,但我在此以激勵性的話語、中肯的批評進行評價,更能對學生的學習生活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也許未來的廣告設計師就在他們中間。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嘗試用數字或點、線等符號標記記錄活動,能較清楚地表示活動結果。

2、能較積極地參與討論,分析多種記錄方法的優缺點。

3、有一定的記錄與表達的能力。

活動准備經驗准備:

幼兒學寫過1-10的數字,並會製作點、線等標記。

物質准備:

1、《幼兒用書》P 21、22頁,雙色魚操作材料。

2、《幼兒用書》P 10頁,雙色魚記錄表,小簍子、黑、紅、黃三色水彩筆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班級飼養的魚,請幼兒介紹魚的名稱,並引導幼兒說說家裡養的魚。

教師:這兒還有一些奇怪的魚。教師出示雙色魚,引導幼兒觀察,知道引門叫雙色魚,有兩種顏色,一面是紅色,另一面是黃色,請幼兒數一數一共有幾條 魚,想一想可以用數字幾表示。好玩的雙色魚。

教師:今天我們大家來玩撤小魚的游戲。把5條小魚抓在手裡,輕輕地撤在小簍子里,看看幾條是紅色的?幾條是黃色的?請個別幼兒示範,大家來說一教師出示三色筆:這兒有一些筆,怎樣才能把撒小魚的結果記錄清楚呢?引導幼兒思考,並提己的意見。

二、小組操作活動:好玩的雙色魚。

1、請幼兒數一數自己簍子里的小魚,先記錄總數。

2、引導幼兒撒小魚,每撒一次記錄一次,用不同顏色的水彩筆將結果記錄清楚。

3、鼓勵幼兒用自己的方法進行記錄,如:用數字或點、線等標記進行記錄。展示、交流操作結果。

4、展示幼兒的記錄單,請幼兒看看自己和同伴的操作結果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5、師幼共同分析,討論各種記錄方法的優缺點,引導幼兒把多種優點結合起來,概括出一種比較好的記錄方法。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設計意圖

《綱要》指出:幼兒的發展是在與周圍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實現的,良好的教育環境對幼兒的身心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應充分利用社區資源,拓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空間,借孩子感興趣的事物,充分挖掘其潛在的、有利於孩子身心和諧發展的教育價值。

超市是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場所之一,超市裡各種各樣的物品吸引著幼兒。為此,我們選擇了幼兒感興趣的題材——「超市」開展主題活動。將幼兒從「課堂」帶到「社會情景」中,並通過參觀、游戲、談話、繪畫等多種活動形式把孩子零星的經驗整合起來,使孩子了解超市的結構,體驗購物的快樂,感受超市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在開展主題活動中,我們經常聽到孩子們談論去超市購物時自己買了多少東西,付了多少錢,但是,對人民幣的概念仍較模糊,於是生成了這節數學活動——《超市購物》。旨在創設一個「超市購物」的游戲情境,在多次去「超市購物」的過程中認識紙幣,學會使用紙幣。整個活動過程,引導幼兒積極參與,自主探究學習,願意與同伴分享快樂,學會處理生活中簡單的問題,增強了幼兒社會交往能力。當幼兒親自購物之後,能用完整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購物體驗,也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目標

1.認識5元、5角、1元的紙幣,及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

2.掌握購物時不同的付錢方式,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3.感受購物的樂趣,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准備

1.知識准備:

活動前幼兒對人民幣有初步認識,有「超市購物」的經驗。

2.物質准備:

(1)布置「超市」,貨架上擺有各種物品卡片,並標明價錢。

(2)裝有10個1角、2個5角、1個1元硬幣的盒,幼兒人手一份。

(3)付錢方法展示板四塊。

(4)直觀演示1角、5角、1元硬幣之間換算關系的課件。

(5)幼兒人手一張存錢卡。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認識硬幣

(1)讓幼兒感知、發現硬幣的特徵。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份禮物,請你們輕輕地打開盒子,看看裡面裝著什麼。」(幼兒打開盒子。)

師:「哇,好多硬幣!小朋友們看看,都有多少錢的硬幣?」(1角,5角,1元。)

「好,現在請小朋友把盒子蓋起來,老師要考考你們。」

(2)出示1角課件。

師:「小朋友們看,這是多少錢的硬幣?」(1角。)

「你怎麼知道它是1角錢?」引導幼兒觀察硬幣上的標志。教師小結:對了,它的上面寫著「1角」,它就是1角錢。

以同樣方式分別出示5角、1元課件,讓幼兒認識。

師小結:5角的硬幣是金色的,上面寫著5角;硬幣中最大的是1元的硬幣,它的上面寫著1元。

游戲:取硬幣

師:「我們一起玩一個取硬幣的游戲:老師說出多少錢的硬幣,請小朋友快速地舉起這個硬幣,看誰舉得又快又准確。」老師發布命令:「請舉起1角(5角、1元)的硬幣。」幼兒取相應的硬幣。

師:「小朋友們真棒!今天我們有這么多錢,想不想去超市購物?」

(想。)

「去超市購物時,小朋友要先看看貨架上都有哪些商品,價格是多少,然後選一樣自己喜歡的,到收銀台付錢。」「老師先請小朋友

拿著錢盒到1號貨架購物。」

評析:此環節的設計意圖是讓幼兒對已有的經驗進行整理。幼兒在活動前對硬幣有了粗淺認識。活動過程中,教師藉助實物,通過游戲,從1角、5角、l元三種硬幣最明顯的特徵入手,引導幼兒准確

認識l角、5角、1元硬幣,體現了活動的趣味性。

2.幼兒第一次購物,探索1角、5角、1元毛硬幣之間的換算關系幼兒帶著錢盒,到超市1號貨架選商品(師設計的每一件商品均為5角錢或1元錢),並到收銀員處付錢。(收銀員由老師擔任:展示幼

兒付錢方法,幼兒只有付錢正確才能拿走商品。)

集中梳理經驗,知道硬幣之間的換算關系。

提問:「誰願意來說說你買的是什麼?多少錢?你是怎樣付錢的?」幼兒分別說出5角錢的兩種付錢方式:用1個5角來付錢;用5

個1角付錢。

師小結:「這些小朋友買的都是5角錢的東西。有的小朋友用1

個5角付錢,有的用5個1角付錢。」

出示課件梳理:「5個1角的硬幣合起來是5角錢,1個5角的硬

幣也是5角錢。

提問:「誰買的是1元的東西?你是怎麼付錢的?」

幼兒分別說出1元錢的多種付錢方式:「我買了一個1元的××,用一個1元的硬幣付錢。」「用10個1角的硬幣付錢。」「用2個5角的硬幣付錢。」「用5個1角和1個5角的硬幣付錢。」出示課件,梳理1元硬幣之間的換算關系:2個5角的硬幣合起來是1元錢;10個1角合起來是1元錢;5個1角和1個5角合起來

也是1元錢。

師:「原來硬幣里還藏著這么多秘密。我們剛才只買了5角、1元的商品,超市裡還有很多不同價格的商品,你們想買嗎?購物時請小朋友仔細看看上面的標價,想想怎樣付錢簡便些?好,請大家拿著錢盒去購物吧!」

評析:教師在幼兒認識了1角、5角、1元三種硬幣的基礎上,給幼兒提供了親身購物的機會,進一步探索1角、5角、1元三種硬幣之間的換算關系。每個幼兒都只有在付錢正確的情況下才能買到商品。幼兒必須先觀察商品的價格,然後思考該如伺正確付錢,並將付

錢方法粘貼在展板上,最後通過課件梳理幼兒經驗,為下一環節做鋪墊。

3.幼兒第二次購物,發現多種付錢方法

幼兒到超市選商品,教師觀察。收銀員由老師擔任,展示幼兒付錢方法。

集中討論,梳理多種付錢方法。

師提問:「你買的是什麼?多少錢?你是怎樣付錢的?」(幼兒邊講,教師邊演示課件。)

(1)6角錢的商品的兩種付錢方式:用6個1角的硬幣來付錢;用1個5角和1個1角合起來也是6角,這種付錢方法只用了2個硬幣,簡便多了。

(2)8角錢的咪(mi)咪蝦條付錢方式:用了8個1角來付錢;用1個5角的硬幣和3個1角的硬幣合起來也是8角錢。

(3)如果我買的東西是1元,請小朋友幫我想想怎樣用1元、5角或者1角的硬幣來付錢呢?」

小結:可以直接用1元的硬幣來付,也可以用2個5角的硬幣來付,因為他們合起來是1元,還可以用10個1角來付。還可以用1個5角和5個1角來付。」

師:「原來同樣的價錢可以有多種付錢方法。」(請小朋友將商品放進桌子底下的籃子里。)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通過故事及小實驗,深入理解故事情節;

2、知道遇事多動腦筋;

3、學習詞語「倒影」,能清楚完整不離題地回答問題。

4、能仔細傾聽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節。

5、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重點難點

重點體會猴子們撈月亮前的表現,這故事說明了什麼問題。

活動准備

1、配樂故事《猴子撈月亮》錄音。

2、每桌一盆水,一隻手電筒。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起幼兒對中秋節的回憶。

「昨天是什麼節日?」

「你是怎樣過中秋節的?」

「中秋節的月亮是什麼樣的?」

二、講故事《猴子撈月亮》

三、當講到「老猴子說:『快想辦法把月亮撈上來』時,停止講述,提問:

「你猜猜他們是怎樣撈月亮的?「(想各種辦法)

「月亮撈上來了嗎?為什麼撈不上來?」

四、小實驗

用手電筒當月亮,水盆當井,並讓幼兒觀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麼樣的?用手去撈,『月亮』變得怎麼樣了?」使幼兒感知水面很平時,「月亮」是圓圓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紋,影子就碎了。

五、教師接著把故事講完,提問:

「故事的名字叫什麼?」

「小猴子在井裡發現了什麼?」

「它們用什麼方法撈月亮?撈到了沒有?為什麼撈不到?」

「最後,老猴子一抬頭,看見了什麼?它對小猴子說了什麼?

「聽了這個故事,你懂得了什麼道理?」

六、欣賞配樂故事《猴子撈月亮》。

教學反思

這節課我用孩子們喜歡聽故事的形式開展,這樣極大的激發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在揭示故事所講的道理時,我沒有直接給孩子們說出答案,而是讓孩子們自己悟出道理來。特別是小組進行試驗這一環節,幼兒開心得不得了,對「水中成像」也有了深刻的認識。

小網路:猴子是三種類人猿靈長目動物的成員,靈長目是動物界的種群,猴子一般大腦發達,眼眶朝向前方,眶間距窄,手和腳的趾(指)分開,大拇指靈活,多數能與其他趾(指)對握。包括原猴亞目和猿猴亞目。

Ⅶ 幼兒園社會教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社會教案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合作的意義,知道生活中處處有合作。

2.能共同探索,嘗試協商、分工,提高與同伴合作的能力。

3.體驗團結協作、戰勝困難帶來的快樂,增強進一步合作的意識。

4.培養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准備

1.視頻:小電影《合作力量大》。

2.三個小推車,梅花樁若干。

3.每桌1張記錄表,記號筆人手1支。

4.各種各樣關於「合作和不合作」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欣賞動畫,感知合作

1.今天張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段關於巧虎的電影,你們想看嗎?看的時候要認真,聽一聽電影的名字叫什麼,里邊都說了什麼!」

2.看完提問:電影的名字叫什麼?(合作的力量)

3.你在電影里看到合作了嗎?

4.誰會合作?(螞蟻、貓鼬)

5.螞蟻合作干什麼?

6.合作搬又大又重的食物,遇到危險螞蟻合作搭橋過河。

7.巧虎和奇奇合作干什麼?一個人搬桌子怎樣?(又慢又累)兩個人搬桌子呢?(又輕又快)

8.操作體驗。我們來試試看。左面一排搬桌子;右面一排搬桌子;你們有什麼感覺?四個人一起合作搬桌子。感覺怎樣啊?

9.合作可真神奇呀,大家一起合作做事情,就會把事情做的又快又好,而且更容易成功!

(二)討論研究,了解合作

1.幼兒討論。

教師提問:合作這么神奇,到底怎樣才是合作呢?合作是什麼?

2.教師總結:合作就是兩個或更多的人,一起努力做一件事情。

3.看圖片,幼兒分辨哪些是在合作,哪些不是。

4.教師出示相應圖片:一個人做作業、一個人睡覺、一個人跳繩、排隊洗手、合作脫衣服、合作拉被子、合作跳竹竿、鑽輪圈、劃船。

5.把是合作的放在一起,不是合作的放在一起。

6.看了這么多畫面,你有什麼想法?進一步幫助幼兒理解合作,並了解合作的形式各種各樣,生活中處處都在合作。

7.小結:在我們的生活中合作無處不在。

(三)深入思考,如何合作

1.收玩具時怎樣合作?(一大堆各式各樣的玩具)

2.玩老鷹捉小雞的游戲怎樣合作?

3.玩具不夠時,怎樣合作?

4.礦工被困在井下,井口只有一個小出口時又應該怎樣合作?

(四)游戲感悟,探究方法

合作統計動物樂園中小動物的數量。

1.感知視頻討論,看看動物樂園有哪些動物?(小熊、小猴、小兔、梅花鹿)

2.小組嘗試合作統計。

師:一人數一種,請一組的四個人合作,先協商一下你們准備怎麼分工。

3.協商准確計數的辦法,統計並記錄。

4.對照答案檢查結果,理解合作中的每個人都很重要

5.為合作成功的小組鼓掌。並引導大家看看沒有成功的小組記錄表,提問:他們什麼車沒數對?這樣能不能算成功?

小結:大家合作的時候,每個人都很重要。

(五)實踐體驗,玩中強化

1.合作游戲搭橋。

2.動物樂園門前的一條路被水淹沒了,請小朋友幫忙搭橋。

3.游戲要求:幼兒還是分四人一組,各自商量分工,看哪一組小朋友搭好橋。

4.小結:有的時候,游戲中也需要合作,

5.搭好橋,播放《眾人劃槳開大船》,大家手牽手一起通過搭好的橋。

活動反思:

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社會生活中人與人,地區與地區,國家與國家之間合作的范圍和現象非常廣泛,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和對人才的新的要求,現行的學科教學和德育教育,都非常強調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學生在各門學科的學習中,經常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在中隊、大隊活動中,經常接觸合作的游戲活動。因此,「合作」對學生來說是比較熟悉的,但大多數學生對合作的重要性認識不夠,缺乏對合作方法的了解,與人合作的意識和能力比較薄弱。為此,我本課的教學目標是感受生活中合作的重要性和廣泛性。體驗集體活動中分工與合作的必要性,初步學習一些合作的方法,使學生體會到合作成功的喜悅。並運用合作的方法來指導實踐。

對於教學重點的制定我是這樣考慮的,在這節課中應首先讓學生感受合作的重要性和廣泛性。因為一個人只有認識到一件事物的重要才會產生想按照事物的規則去做的願望,尋找做好這件事的方法。然後在實踐體驗中總結出與人合作成功的條件和不成功的原因。因為我們對學生進行合作意識的教育,最終目的還是要讓學生掌握合作的方法,使其能在生活實踐中運用這種方法達到自己的目的。因此我把本課重點定為:讓學生感受在集體活動中分工與合作的重要性和廣泛性,能夠運用合作的方法來指導實踐。

本課的教學過程主要分以下幾步進行:首先在游戲中,激發學生興趣,引出合作話題。接著請同學談談生活中合作的例子,多方面,多視角地感受生活中合作的重要性和廣泛性。隨後學生進行分組實踐活動:「小組記圖」游戲。為學生創造了一次與人合作的'機會,豐富了他們這方面的生活體驗。游戲活動分兩次進行。第一次游戲後,讓學生分析問題,總結經驗教訓。然後讓學生運用合作的方法進行第二次游戲,使他們感受到合作成功的喜悅。通過兩次游戲活動的比較,使學生深刻地感受到合作的必要性,懂得合作中還得講究方法。為了使學生真正把課堂上提升的認識和習得的能力用來指導自己的生活,我從學生做值日生這點切入,通過播放學生做值日生的一段錄象再現學生原生態的生活,引導學生從自己的生活表現中發現問題,反思自我,幫助他們提升認識,使他們能帶著這樣的認識和方法走出課堂,在今後的社會生活中樂於與人合作,學會與人合作。

整堂課中學生的思維、情感處於一種積極、主動、活躍的狀態中,學生潛能得到充分展現,因此整節課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參與活動積極主動,主體性得到很好的發揮。「綁腿競走」的游戲對於學生來說比較熟悉,如果能換一個既能切入話題又具有新穎性的游戲更能激發起學生的興趣。討論交流合作現象時形式比較單一,可嘗試進行多種形式的交流。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2

活動目的:

1、學習筷子的正確使用方法,並嘗試使用筷子進行實踐。

2、培養幼兒小手肌肉的靈活性和各手指配合的協調性,鼓勵幼兒多用筷子進餐。

活動准備:

1、筷子、盤子、飲料桶、花生、棗等食物若干。

2、錄音機一台,活潑歡快的兒童樂曲磁帶一盒。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講故事,引出筷子。

2、認識筷子。

二、學習筷子的正確使用方法。

1、教師示範筷子的正確使用方法。

2、引導幼兒學習筷子的正確使用方法(夾、撥、挑、攪),幼兒嘗試練習。

3、模仿吃飯動作,如夾菜、撥米飯、挑面條等。

4、鞏固練習《筷子舞》。

三、實踐活動,給「小動物」餵食物。

1、出示「小動物」與食物。

2、幼兒實踐,教師巡視指導。

四、結束活動

放音樂,請小朋友和小動物們一起出去做游戲,自然結束。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3

活動意圖:

由於小班幼兒的語言發展特點,對畫面主要內容的完整表述以及多幅圖連貫講述存在困難。於是開展了此次活動《藏在哪裡了》,通過觀察畫面,運用新的講述方法學習完整連貫地講述,以促進幼兒語言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實現幼兒自主性和教師引導性有效結合。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

活動目標:

1.根據動物的顯著特徵找出相應的動物。

2.大膽、清楚地講述動物躲藏的位置。

3.鍛煉平衡能力及快速反應能力。

4.鼓勵幼兒積極參與游戲,體驗游戲帶來的快樂。

活動准備:

1.幼兒玩過石頭、剪刀、布的游戲。

2.《藏在哪裡了》繪本PPT課件、 捉迷藏音樂。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觀察畫面根據動物特徵找到動物。

活動難點:

用句子「……藏在……(後面/裡面)」描述動物躲藏的位置,知道捉迷藏的游戲規則。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 師幼談話。

你們玩過捉迷藏的游戲嗎?是怎麼玩的?

2.導讀封面。

封面上有誰呀?那誰會和它們一起捉迷藏呢?

(二)解讀圖畫書。

1.觀察PPT畫面2-7頁,感知故事開始部分。

2. 自主閱讀圖書卡片,能根據動物的顯著特徵找出相應的動物。

3. 結合PPT畫面8-12頁,大膽講述動物躲藏的位置。

你找到了誰?它藏在哪裡? 可是「長著美麗的角的小鹿藏到哪裡去了呢?」小朋友你們發現了嗎?

(三)講述圖畫書。

1.教師引導語。

小動物們捉迷藏的游戲好玩嗎?那我們一起把這件好玩的事講出來吧!

2. 師幼隨PPT完整講述故事。

(四)師幼游戲。

捉迷藏真有趣呀,你們想不想玩一玩?那誰來藏、誰來找呢?

活動延伸:

1.引導幼兒感知更多小動物的顯著特徵。

2.組織幼兒玩一玩捉迷藏的游戲。

活動反思:

《藏在哪裡了》這個色彩鮮艷、富有童趣的繪本很適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玩是孩子們最喜歡的事情。然而捉迷藏是孩子們最熟悉和喜愛的游戲之一,整個活動以 「藏」為線索,牢牢地吸引住了孩子們的目光,孩子興趣很高。

在游戲過程中,我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動物顯著的外形特徵,並大膽講述動物躲藏的位置,提醒孩子們用完整的語言講述:藏在什麼的後面或裡面,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表達能力,在幫助小狐狸尋找朋友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運用著相關的知識經驗。

不足之處:

在與孩子互動中,親和力更充足些那孩子投入的會更深刻,更情緒化些。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使幼兒知道做事要耐心、仔細。

2、培養幼兒的手眼協調能力和做事的能力。

3、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4、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准備

1、操作卡片《小貓釣魚》、電視機、展示儀

2、室內布置一大池塘。

3、貓媽媽頭飾一隻。

活動過程

1、幼兒游戲,為幼兒理解故事做鋪墊。

教師帶上頭飾,引導幼兒進入情境。

小貓最喜歡吃魚了,今天貓媽媽就帶小貓到池塘邊學習自己釣魚。

2、讓幼兒邊看電視邊聽故事《小貓釣魚》,並組織幼兒討論。

(1)、提問:貓媽媽釣到魚了嗎?小貓有沒有釣到魚呢?

(2)、小貓一開始釣到魚了嗎?為什麼?

(3)、為什麼後來釣到魚了呢?

(4)、小朋友們說說怎樣才能釣到魚?

(5)、教師小結:

只要一心一意,認真仔細、耐心地做,什麼事情都能做好。

3、組織幼兒繼續玩釣魚的游戲。

延伸活動:

在日常教育中繼續教育幼兒做事要有耐心。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懂得"垃圾分類"的意義,樹立環保意識。

2.培養觀察、分析、比較、分類等能力。

3.逐步養成垃圾分類處理和珍惜、節約資源的好習慣。

4.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准備:

1.用廢泡沫、插塑積木等材料布置成的"江山"和"賀村",其中"賀村"里散亂地放著一些垃圾。

2.各類實物垃圾,如香蕉皮、廢紙盒、空易拉罐、礦泉水瓶、酒瓶、壞燈泡和殺蟲劑、指甲油、摩絲瓶等。

3.5隻垃圾分裝桶,上貼5種標志

4.錄像機以及有關垃圾處理的錄像帶。

5.磁性圖片若干,一次性塑料手套若干。

活動過程:

一、評選"衛生城市"

1.引導幼兒觀察、比較兩個地方的環境,啟發幼兒說說:你喜歡哪座城市?這什麼?如果你住在賀村感覺怎樣?

2.請幼兒用貼五角星的形式評選"衛生城市"。

3.引導幼兒討論:為什麼你們不選賀村?如果你住在賀村會有什麼感覺?

4.教師小結:賀村滿地垃圾,又臟又臭,大家都不喜歡。而江山整潔有序,受人歡迎。你們想知道這個城市的垃圾都到哪裡去了嗎?下面我們一起來看錄像。

二、了解垃圾分類與回收的方法

1.教師配解說詞,讓幼兒觀看有關垃圾分類回收過程的錄像片斷,然後說說垃圾車把垃圾送到哪裡去了,垃圾回收後可以製成哪些新產品。

2.認識"回收利用"標志。

①出示"回收利用"的標志,讓幼兒根據圖意猜測該標志的含義,並說說在哪些地方看到過這一標志。

②講解"回收利用"標志含義,請幼兒說說:垃圾中的哪些物品可以回收利用?為什麼?(紙、玻璃瓶、易拉罐、礦泉水瓶等經過加工處理,可以製造出新的產品。)

③啟發幼兒設計"不能回收利用"的標志圖,並說說:垃圾中的哪些物品不能回收利用?為什麼?應該怎樣處理這些垃圾?(焚燒或深埋。)

④將黑板上的磁性垃圾圖片按可以回收利用與不可以回收利用分成兩類,教師檢查幼兒分類情況。

⑤教師小結:如果我們能回收利用這些物品,就能凈化環境,保護資源。

3.游戲:看誰做得對。教師說出某一垃圾的名稱,如果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幼兒就做形似的動作;如果是不可以回收利用的,就做形似"X"的動作。

三、將可能回收利用的垃圾作進一步分類

1.組織幼兒討論:怎樣才能讓工人叔叔更好、更方便地處理這些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

2.出示貼有標志的5隻垃圾分類裝桶,請個別幼兒將垃圾按標志分類。

3.組織幼兒戴上手套清理賀村的垃圾,並進行分類。

活動反思:

垃圾分類是一個與人們息息相關的問題,卻又往往被忽視,因此,我認為必須再給孩子准確、清晰的概念,決不能含糊其詞,但要想說得清,道得明卻並不容易,我登陸中國環境網,瀏覽了大量相關知識和信息,從而自己先搞清楚了垃圾如何分類,然後再開展整個活動。

活動中,我與孩子一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一起討論垃圾的來源,與我們生活的關系;利用教學圖片及光碟讓幼兒觀看垃圾的分類及處理;通過生活實踐讓幼兒養成垃圾分類的習慣。在解決餐巾紙、衛生紙屬於可回收垃圾還是不可回收垃圾時,我先是利用情境表演導入,再引發孩子們的討論,最後得出了正確的結論。孩子們在討論中萌發了問題意識,各抒己見,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接下來又利用垃圾分類的操作活動,讓孩子通過親身體驗,鞏固了學到的知識,在實踐中更加直觀地體驗了垃圾分類的重要性。活動結束時,我把活動延伸到了班級環境及孩子的家庭中,讓他們養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將環境保護的理念泛化到周圍人的身上,這也是活動的最終目的所在。

這次活動也存在許多不足,比如垃圾分類操作時最好讓幼兒帶上一次性手套,還有在講解垃圾回收可循環利用的過程時,如果能利用多媒體技術將圖、文、聲、像融為一體,能更加深孩子的感性認識,效果會好一些。

要說這次活動讓我收獲到了什麼,那就是:

1.關注身邊的事,不要畏懼不了解的知識領域,只要通過查閱大量資料,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精心的設計准備,一樣能呈現給孩子豐富多彩的科學世界。

2.今後我會不斷磨練自己課堂上的應變能力對出現的問題應有預見性,對他們的回答能及時地給予有價值的肯定和開放式的引導。

一次活動只是一個開始,是其他教育活動的引子。通過本次活動,使幼兒更多地關注我們生存的空間、生存的環境,這是本次教育的潛在效應。活動的延伸在於激勵幼兒做一個環保小衛士,做一個環保宣傳員,如何做好這些留給幼兒非常大的創造空間,從而也生成了許多其他環保教育活動,體現了活動的可持續性。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比較古代男孩、女孩與現代男孩、女孩的不同之處。

2.運用已有經驗大膽的進行創作、表現自身的感想。

3.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4.樂於探索、交流與分享。

活動准備:

有關古代男孩與女孩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從故事《木蘭從軍》引出話題。

1、教師和幼兒一起回憶、講述故事《木蘭從軍》。

師:"小朋友們,你們還記得木蘭從軍的故事嗎?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師幼一起討論花木蘭為什麼要女扮男裝才能去當兵。

師:"請小朋友們想一想花木蘭為什麼要扮成男孩代爸爸打仗?"小結:因為古代的時候女人是不能上戰場的,行軍打仗是男人的事情,所以要女扮男裝才能代她父親打仗。

(二)教師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討論古代男孩與女孩的不同之處。

1、觀察並說一說古代男孩與女孩服裝、發型的差異。

古代的男孩穿衣服和褲子,女孩則穿裙子;古代的男孩全部的頭發都是朝上紮起來,女孩則是披著或者挽著發髻。

2、觀察並說一說古代男孩與女孩生活內容的差異。

古代的男孩要到外面去幹活,比如種田、做生意等。還有要讀書考試光耀門楣。女孩子則是在家燒飯做菜、織布等幹家務活。

3、大家互相討論,花木蘭為什麼不能當兵上戰場。

古代的女孩是不能隨便外出的,她們得在家料理家務活。只有男孩子才可以外出打戰,所以花木蘭不能上戰場。

(三)大家討論現代男孩、女孩與古代男孩、女孩的不同。

1、說一說現代男孩、女孩與古代男孩、女孩活動的不同。

現代男孩、女孩活動的范圍很廣,女孩和男孩可以做同樣的事情,女孩也可以上學,也可以到外面去玩……。而古代的男孩和女孩則分工很明確,女孩子是不可以隨意外出的。

2、比較現代男孩、女孩與古代男孩、女孩在服裝、發型方面的差異。

現代男孩與女孩服裝和發型可以多種多樣,男孩也可以扎辮子、穿裙子;古代男孩與女孩卻只能穿特定的衣服,梳特定的頭發。

(四)幼兒自由想像:假如我是花木蘭……

1、引導幼兒圍繞"假如我是花木蘭,我會做……我希望……"展開想像。

2、幫助幼兒從花木蘭的服飾、動作等方面將想像的內容表現出來,也可創編故事情節。

反思:

在活動的組織與互動過程中,我比較關注游戲活動積極氛圍的渲染。通過變一變、猜一猜、試一試等手段,充分調動小班孩子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讓他們身體的不同感官都調動起來,快樂的學習。

當然,在活動中的回應還不夠靈活,當孩子說「男人女人」時,只是直接糾正為「男孩女孩」,其實這里可以拓展驗證。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分蘋果活動,學會分享和謙讓2、通過操作活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3、樂意與同伴,成人分享好吃的食物

活動准備:

1、奶奶、媽媽、小男孩、小女孩及1個盤子、3個大蘋果、1個小蘋果的圖片2、操作冊《大蘋果分給誰》

3、每組1個點心盤,放入比幼兒人數數量少1個的橘子,水彩筆人手1隻

活動過程:

1、故事引入主題嘗試為故事中的人物分蘋果,初步了解與別人分享東西的方法。

故事:一個星期天,奶奶帶著小妹妹到歡歡家做客,媽媽端出一盤水果,讓歡歡分給大家吃,歡歡最喜歡吃蘋果了,他看看盤子里大小不一的蘋果,很快將蘋果分好了,小朋友你們看看歡歡分得合適嗎?

集體討論歡歡分得是否合適,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如需調整,並請個別幼兒上前調整。

教師小結:有好吃的東西時應互相謙讓大的分給別人,小的留給自己。

2、將學到的分享方法加以實踐,深入感知分享好吃的東西時要先想到客人、長輩、同伴和比自己小的人。

請幼兒坐在桌邊,打開幼兒操作冊《大蘋果分給准》

教師:請幼兒用連線的方式幫歡歡分蘋果教師巡迴觀察指導

3、遷移經驗,嘗試運用謙讓和分享的方法品嘗橘子教師:老師帶來了好吃的橘子,可是不夠每個小朋友分一個,怎麼辦?誰能想出好辦法?

引導幼兒用謙讓和分享的方法幼兒分組品嘗橘子,教師巡迴指導

4、欣賞歌曲《李小多分果果》

教師小結:

小一班的小朋友你們真棒,大家都學會了如何來幫助歡歡分蘋果吃。教師還發現了你們不僅學會了幫歡歡分蘋果,而且還學會了分享,教師希望你們回家也給你們家裡的人分蘋果吃,大的分給別人,小的留給自己。

活動反思:大蘋果分給誰《大蘋果分給誰》是一節小班社會領域的活動。這是一個培養幼兒學會謙讓和分享的活動。幼兒,尤其是小班的幼兒,由於他們主要是以自我為中心,很少有與他人分享或謙讓的機會。本活動通過讓幼兒嘗試不同的分水果的方法,能夠培養幼兒形成好吃的東西與大家一起分享的意識和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以及與他人交往的方法。

通過這節活動的開展,使我班幼兒學會了與人分享,謙讓的行為。讓他們知道了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僅僅是一味地索取,而是應該學會謙讓、學會付出。雖然通過這一節小小的活動還不能讓幼兒完全地明白這個道理,但是在我們的一日生活活動中,教師會不時地向幼兒滲透,使幼兒明白"分享,謙讓"這一美德。在這節活動中,我班大多的幼兒都能夠很情願地與同伴分享,但是有個別的幼兒由於年齡小的原因,他們對於與同伴分享這一主題比較抗拒。尤其是我班高紹喆小朋友,這名幼兒從小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加上爺爺、奶奶對孩子比較溺愛,什麼好吃、好喝的東西都給孩子。造成了孩子自私的性格,所以在組織的這節活動中,這名幼兒表現的很突出,十分不願意與同伴分享。針對這名幼兒的行為,我和本班的另外一名教師一起討論想出解決方法。希望幼兒能學會分享,懂得謙讓這一美德。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學習正確上下樓梯,知道要從右邊走。

2、學習喝水入廁等日常生活中的禮儀。

活動准備:

1、幼兒平時走樓梯、上廁所、喝水的實況錄象帶。

2、生活小標志(上下樓梯標志、排隊標志)。

活動過程:

一、看錄象。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不一樣的錄象帶,我們一看。

2、請幼兒說說錄象帶里有些什麼。

師:看完了錄像帶,我請小朋友來說一說你從這段錄像里看到了什麼?

3、找錯誤。請幼兒邊看錄象邊找出錄象中的小朋友哪裡做錯了,找到一個錯誤教師按暫停,一起討論小朋友什麼地方做錯了,應該怎麼改正。

師:讓我們再來看一遍錄像帶,請大家找一找錄像中的小朋友什麼地方做錯了?應該怎麼改正呢?

二、師生共同討論。

1、為什麼有那麼多的小朋友在平時的生活中不能遵守規則?

師:你們平時在生活中會不會犯這種錯誤?為什麼那麼多的小朋友在平時的生活中不能遵守規則?

2、怎麼樣可以幫助大家遵守規則(製作環境標志)

師:那我們一起來想想辦法,怎麼樣可以幫助大家遵守規則?

師:哦!可以製作標志提醒大家,當大家看到標志時就不會犯錯了。

3、怎麼製作環境標志?

師:我們可以怎麼製作環保標志呢?如果讓你來設計你想設計什麼標志?會怎麼設計?

三、製作標志。

1、請幼兒和家長一起討論製作環境標志。

師:老師也設計了兩幅標志,一幅是提醒大家上下樓梯要靠右邊走,你看老師畫了一個小朋友扶著右邊上樓。另外一幅是大家排隊在喝水,提醒小朋友要遵守秩序。剛才大家也想了許多點子,接下來老師要給你們布置一個任務,請小朋友們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討論並製作環保標志,明天把你們製作的標志帶到幼兒園,我們會選一些好的作品貼在幼兒園哦。

大家記住了嗎?今天回家要幹嘛?明天怎麼樣?

2、第二天請幼兒和家長一起將製作的環境標志粘貼在適當的地方。

活動延伸:

評選最優秀生活標志製作獎,請幼兒當評委投票進行。

Ⅷ 母親節幼兒幾天觀看電影《媽媽再愛我一次》教案

母親節該怎樣和媽媽一起慶祝?如果沒有好的想法不妨跟媽媽一起看一場充滿愛的電影!下面精品學習網就為大家分享一部值得一觀的母親節勵志電影《媽媽再愛我一次》,希望大家喜歡。 從上世紀80年代走來的觀眾,大抵都還記得記憶里的那一次集體揮淚——《媽媽再愛我一次》。幾乎每個從電影院里走出來的人,手裡都攥著哭濕的手帕。一部台灣苦情戲在內地獲得如此之廣的共鳴,這是當時發行這部影片的工作人員都沒有想到的。或許是因為母愛是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題材,或許是因為那個時代還不像現在這樣喧囂,或許是因為它給了善良的人們一個宣洩感情的埠。 談起《媽媽再愛我一次》中那個經典的「年輕媽媽」角色,楊貴媚曾經回憶說:「當時我才十八九歲,就讓我演為人妻為人母的角色,我根本就不知道應該怎麼辦,幸好有我媽媽在背後當軍師。最後電影拍出來後,我媽媽帶頭感動得直掉眼淚,直誇我體會到當母親的真髓了。」演完《媽媽再愛我一次》後,楊貴媚在內地擁有了極高的支持度——她去打車,司機不肯收錢;她去住店,服務生搶著要幫她買單。至今還有太多的觀眾對她這位「全中國最知名的媽媽」念念不忘。

閱讀全文

與小電影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類似奪命深淵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970
蘋果電影mp4下載迅雷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85
大學生建黨百年微電影劇本 瀏覽:474
電影宣傳時間 瀏覽:31
西瓜影音很多電影都看不 瀏覽:595
英國同性偵探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727
東北微電影搞笑 瀏覽:320
微信如何一起看視頻電影 瀏覽:361
俄羅斯戰爭電影有小男孩喊媽媽 瀏覽:355
根據圖片識別電視劇或電影的軟體 瀏覽:87
電影古墓麗影3完整版 瀏覽:688
電影天堂app怎麼播放 瀏覽:676
電影受drm版權保護如何觀看 瀏覽:705
格瓦拉電影票改時間 瀏覽:613
電影歌聲的翅膀觀後感怎麼寫 瀏覽:618
蘇聯電影解放國語西瓜下載 瀏覽:777
石墨文檔怎麼看電影 瀏覽:945
世界最好的電影院 瀏覽:783
許願神龍電影天堂免費下載 瀏覽:597
英國王室題材的電影 瀏覽: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