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視頻 > 南京大學微電影

南京大學微電影

發布時間:2022-09-04 13:17:11

Ⅰ 南京大學金陵學院的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怎樣,及就業率如何

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包含電視新聞與出鏡記者、微電影等方向)
1、電視新聞與出鏡采訪專業方向
依託本系高水平的演播廳以及實戰型采寫攝錄編制播平台,在校內就能系統地學習和體驗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全真環境,在校期間學生即有大量難得的實踐訓練條件和展示機會。
本方向畢業生主要就業流向除電台、電視台、媒體製作公司外,還面向目前人才急缺的報社自辦網站及門戶網站、中小網站中的視頻主持及采編、製作崗位。
職業方向除廣播電台電視台外,各平面媒體普遍開設的旗下網站視頻部門也是熱選。

2、微電影專業方向
微電影,短則30秒,長則不超過20分鍾,內容廣泛,視頻形態多樣,涵蓋小電影、紀錄短片、DV短片、視頻剪輯、廣告片段等,可通過PC、手機、攝像頭、DV、DC、MP4等多種視頻終端攝錄或播放。
隨著移動端的盛行和人們對碎片時間的利用,在各種新媒體平台上播放的、適合在移動狀態和短時休閑狀態下觀看的、具有完整策劃和系統製作體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節的微電影成為一種新型文化業態,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參考:http://www.jlxy.nju.e.cn/view.aspx?id=professional&t=survey&vid=74

校方沒有公布該專業的具體就業率數據,暫無處考證。

Ⅱ 大學生微電影的電影節

面向海內外高校學子的2012首屆華語大學生微電影節於2012年2月28日拉開帷幕,開始面向海內外高校學生徵集微電影作品。
歷時數月籌備的該屆華語大學生微電影節,將通過近一年的宣傳、徵集、評選和巡演展映,倡導積極向上的新媒體文化。此次微電影節作品徵集范圍包括所有以華語為創作語言的大學生原創作品,設置有視頻單元和微電影劇本評選單元,包括了劇情類、紀實類、動畫類和廣告創意類等多個獎項,並將結合公眾投票評出網路人氣大獎、最佳指導教師獎等。參賽作品可通過電視、網路、手機、紙媒等廣泛傳播,並通過與視頻網站、各類媒體深度合作,在音像、影視、出版等多方面開掘巨大的衍生空間,對涌現出的有潛質的創意及製作團隊,將通過媒體合作及二次包裝進行持續傳播。
60秒或三分鍾可以成就你的夢想、改變你的道路
在傳媒精神、影像藝術和信息技術激越張揚的時代,一台攝像機、一個夢想、一點創意架構出的微電影,就可以表現你所有的憧憬、智慧與感動。
參與及支持首屆華語大學生微電影節的評委及專家不僅包括海內外知名藝術家、國內主流媒體總編輯及著名傳媒人,還包括各大院校著名學者和著名創意與廣告人。2012年5月12日將舉辦該屆微電影節的頒獎典禮,獲獎大學生與學者名流將共走紅地毯,摘取華語大學生微電影節的首批桂冠。
據微電影節組委會介紹,微電影具有微時(一般在3分鍾以內)、微媒(媒體屬性)、微眾(易於草根參與)等特點。其對傳媒精神、電影藝術與商業情懷的融合,最大限度地展現了大學生的創新激情與獨特視角。本屆微電影節還特別強調微電影的媒體屬性,它蘊含的平民表達、草根傳播和反思精神,以及對傳統媒體轉型的觸動與影響,都值得我們探索和思考。
本屆微電影節正值南京大學110周年華誕慶典之際舉辦,由南京大學主辦,騰訊網和央視電影頻道電影網聯合主辦,中國網路傳播學會專業委員會協辦、揚子晚報獨家融合媒體合辦,南京大學金陵學院承辦,南方周末、江蘇電視台等多家主流媒體傾力支持,並與海內外各大高校共同參與,是2012年一次難得的思想、文化與創意盛宴,也是迄今規格最高、影響最大的華語高校微電影比賽及展映活動。

Ⅲ 大學生微電影都有哪些啊,怎麼參加啊,想關注這類問題,不知道從何下爪啊~

大學生微電影指以大學生為主題或者為主體,切合大學生的生活的微電影,有商業性和非商業之分。大學生微電影網致力於為廣大用戶(大學生)提供最快速,最專業,最有效的微電影資訊,為專業從事微電影行業的人士提供展示,交流,合作的平台,為廣大微電影愛好者提供學習,分享,參與的機會。旨在推動中國微電影行業朝著專業化發展。目前,大學生微電影網主要提供微電影資訊,微劇本交流,微電影合作,微電影教程,微電影劇本,就業欄目。即將同行業內專業機構合作,舉辦專業性的微電影,微劇本比賽,以及各種活動。 面向海內外高校學子的2012首屆華語大學生微電影節於2012年2月28日拉開帷幕,開始面向海內外高校學生徵集微電影作品。 歷時數月籌備的該屆華語大學生微電影節,將通過近一年的宣傳、徵集、評選和巡演展映,倡導積極向上的新媒體文化。此次微電影節作品徵集范圍包括所有以華語為創作語言的大學生原創作品,設置有視頻單元和微電影劇本評選單元,包括了劇情類、紀實類、動畫類和廣告創意類等多個獎項,並將結合公眾投票評出網路人氣大獎、最佳指導教師獎等。參賽作品可通過電視、網路、手機、紙媒等廣泛傳播,並通過與視頻網站、各類媒體深度合作,在音像、影視、出版等多方面開掘巨大的衍生空間,對涌現出的有潛質的創意及製作團隊,將通過媒體合作及二次包裝進行持續傳播。 在傳媒精神、影像藝術和信息技術激越張揚的時代,一台攝像機、一個夢想、一點創意架構出的微電影,就可以表現你所有的憧憬、智慧與感動。 參與及支持首屆華語大學生微電影節的評委及專家不僅包括海內外知名藝術家、國內主流媒體總編輯及著名傳媒人,還包括各大院校著名學者和著名創意與廣告人。2012年5月12日將舉辦該屆微電影節的頒獎典禮,獲獎大學生與學者名流將共走紅地毯,摘取華語大學生微電影節的首批桂冠。 據微電影節組委會介紹,微電影具有微時(一般在3分鍾以內)、微媒(媒體屬性)、微眾(易於草根參與)等特點。其對傳媒精神、電影藝術與商業情懷的融合,最大限度地展現了大學生的創新激情與獨特視角。本屆微電影節還特別強調微電影的媒體屬性,它蘊含的平民表達、草根傳播和反思精神,以及對傳統媒體轉型的觸動與影響,都值得我們探索和思考。 本屆微電影節正值南京大學110周年華誕慶典之際舉辦,由南京大學主辦,騰訊網和央視電影頻道電影網聯合主辦,中國網路傳播學會專業委員會協辦、揚子晚報獨家融合媒體合辦,南京大學金陵學院承辦,南方周末、江蘇電視台等多家主流媒體傾力支持,並與海內外各大高校共同參與,是2012年一次難得的思想、文化與創意盛宴,也是迄今規格最高、影響最大的華語高校微電影比賽及展映活動。大學校園微電影的現狀,我們不得不先了解大環境下微電影的現狀及發展趨勢。中國第一部被稱為微電影的作品是吳彥祖主演的《一觸即發》,2010年年底面世,無論是從演員陣容還是技術團隊來看,其付出了較大的努力,也得到了相應的回報。近幾年,諸如微博、微信、微小說、微支付、微公益、微基金等微文化不斷被消費大眾所接受,而微電影作為一種藝術文化,也加入到微文化的行列,國內微電影的起步雖然晚,但發展迅速,並很快適應了當下微時代的主流環境。 針對時下電視劇插播廣告現象嚴重,廣電總局明文規定自2012年1月1日起,在每集電視劇之間不得以任何形式插播廣告,然而廣告事業發展已久,一紙限播令對其的發展似乎並無致命性打擊,於是,其必定要從其他領域尋求發展空間與活力,便出現了在影視作品中大量植入廣告的現象,恰逢其時,微電影的傳入與發展無疑給廣告事業帶來了旺盛生命力,微電影的發展為廣告帶來了賴以生存的新鮮血液,廣告的發展又為微電影提供進一步發展的動力,二者相互依存,共同前進,微電影與廣告事業相結合的趨勢也是日漸清晰。 其次,在之前我們對「草根」文化的概念已有所了解,對微電影也做了一個初步的了解和闡述。首先,微文化是一種大眾所能接受、理解的,在消費大眾中廣為流傳的文化,其與「草根」文化有許多相似之處,而目前社會各階層也在不斷宣傳、推廣大眾文化,又不令其過於通俗化,腐朽化。所以,綜合目前形勢看,微電影在未來走的將會是一條精品化的大眾路線,而在微電影精品化的道路上,就勢必會淘汰一些缺乏競爭力和發展活力的「微影」家們,這就要求每個「微影」家不斷增強自身競爭實力,提升自身綜合素質,爭先創優。 在了解了大環境下微電影的現狀和發展後,我們再來看特定環境下微電影的現狀和發展——校園微電影的現狀和發展。5月12日晚,2012首屆華語大學生微電影節頒獎典禮在南京大學舉行,這是微電影界的一大盛事,也標志著大學校園開啟微電影時代。在當今校園內,大學生拍攝以自己及身邊發生的故事為題材的微電影已成為一種時尚,大學生慢慢地走進微世界,並逐漸形成微電影界的新生力量,也為微電影界帶去了無限活力。目前,青春、愛情、職場等題材越來越被微電影界所追捧,而青春正是當今大學生的生活主旋律,在這其中也穿插著許多或唯美,或凄楚,或感動,或殘敗的愛情故事,職場又是所有大學生走向社會的必經之路,職場對每個大學生而言,既是挑戰,又是對大學生活的檢驗。而時下大學校園內微電影的現狀則是呈現出一派雨後春筍的跡象。 順應大環境下微電影的發展趨勢,校園微電影也將不斷向著總體發展趨勢靠近的同時,依然保持其自身原有色彩,大學生既在消費群體中占據較大比例,又在微電影生產中占據較大比例,另外,近幾年,大學生的生活現狀在熒屏上出現頻率越來越大,更多的生產者選擇把大學生原滋原味的生活故事作為題材,以大眾所能接受的形式即影視展現出來。不管是針對影視題材還是消費者愛好而言,大學校園將成為影視,特別是微電影界中具有較大發展空間的陣地。種種跡象表明,微電影在大學校園內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你可以去大學生微電影網了解

Ⅳ 微電影《熱戀高校》簡介

熱戀高校
影片信息:電影片名:《熱戀高校》
類型:高校青春歡喜劇
時長:17-23分鍾
開拍時間:2012年9月底
拍攝周期:28天
上映時間:2012年11月
[1]:南京高校聯盟微電影社影片簡介:主創陣容:導演/編劇 楊少龍 南京高校聯盟旗下的《熱戀高校》劇組
演員: 南京各大高校選出的演員(正在選拔中)
劇情《熱戀高校》講述了以大學為背景的青年愛情故事,熱戀高校有兩層含義,一是珍惜美好、值得嚮往的大學生活,二是大學中的美好愛情故事。整個《熱戀高校》分為三部曲,第一部以90後的大學愛情故事為主題,結合了勵志、搞笑、公益內容。
高校群演《熱戀高校》由於是一部微電影,缺乏整合了南京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南京藝術學院、南京師范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工程學院、應天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理工大學等高校的人力與場景資源,《熱戀高校》中的大部分場景將選在南京高校拍攝。
團隊《熱戀高校》為南京高校聯盟微電影社團作品,原創作者為楊少龍,此電影其創作靈感來源於其大學校園生活中身邊的種種經歷,劇本的創作得到了業內相關人員的指導與建議,在眾多人員的幫助下,劇本最終得以產生。在前期沒有資金、硬體缺乏的情況下,劇組人員通過整合南京大學、南京藝術學院、南京師范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學院、中國傳媒南廣學院、南京工程學院、南京應天學院、南京解放軍工理工大學等高校的人力與場景資源,《熱戀高校》得以形成一個以在校大學生為主體的製作團隊。
關注可以在新浪微博、人人網等通過「熱戀高校劇組「搜索到更多的相關信息。

Ⅳ 光棍節是誰定的

光棍節是一種流傳於年輕人的娛樂性節日,以慶祝自己仍是單身一族為驕傲(「光棍」的意思便是「單身」)。11月11日,光棍節,源於這一天日期里有四個阿拉伯數字「1「形似四根光滑的棍子,而光棍在中文有單身的意思,所以光棍節是單身一族的一個另類節日,這個日子便被定為「光棍節」(One's Day)。光棍節產生於校園,並通過網路等媒介傳播,逐漸形成了一種光棍節的文化。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選在光棍節結婚。

由來一:南大卧談
光棍節的來歷有多種說法,廣為認可的是起源於南大。1993年,南京大學「名草無主」寢室四個大四學生每晚舉行「卧談」,一段時間卧談的主題都是討論如何擺脫光棍狀態,卧談中創想出了以即將到來的11月11日作 光棍節
為「光棍節」來組織活動,從此,光棍節逐漸發展成為南京高校以至各地大學里的一種校園趣味文化。隨著一批批學子告別校園,這個節日被漸漸帶入社會,並隨著成年單身男女群體的龐大,以及群體活動和網路媒體的傳播,光棍節在社會流行開來,並由光棍節發展出了「脫光節」。光棍節來源的其他說法或系後來編造。[1]
由來二:愛情故事
男主角木光昆,生於1970年11月11日。由於名字特殊,從小學到大學外號都叫「光棍」。他在南大讀大二時和一名女生開始了一場戀愛。只是沒想到,幸福是那麼的短暫,女生突然查出患了絕症,最終離開人世。在她走的那天,木光昆跑到頂樓,點燃蠟燭,吹了一晚的笛子。從此,木光昆似乎變了一個人。讀大四那年的11月11日,也是他生日的那天,同宿舍的舍友們在南大第一宿舍的樓頂上陪他一起喝酒慶生。此後,關於木光昆的故事在南大流傳開來,他的生日於是被定為「光棍節」。這個故事後來也被南大同學改編製作成校園微電影播出。[2-3]
由來三:麻將
傳說中,有四個男人,當然都是光棍,也就是沒老婆沒女朋友沒情人也沒某某伴侶的那種。他們聚在一起搓麻將。從上午11點打到晚上11點。 輸贏倒是次要的,奇怪的是,搓麻過程中,不論是誰和牌,自摸或者接炮,都是和四條。於是自始至終,都在,四條,四條,四條。最後有輸得多的人火了,拍桌子說,四條四條,四條什麼啊?另外三個說,四條就四條,還四條什麼。 四條什麼?這本來不算個問題,麻將牌里,四條就是四條,沒有四條什麼的說話。不過,打完麻將,他們一起去沖澡,把衣服褲子一脫,答案很快就出來了。輸錢的那個人,十分興奮,邊沖水邊歡呼,我知道四條什麼了,我知道四條什麼了! 後來,這四個光棍為了紀念終於知道四條是什麼,特把這個設為光棍節。事有湊巧,這天剛好是11月11日,日歷上,剛剛好,不多不少,也就是四條…… 相傳當天光棍們都要吃糖葫蘆,而且要一口氣吃光,這叫「脫光」,要不然,來年還是光棍。 光棍節又名「光光節」,寓意飯吃光、酒喝光、錢花光,購物要買光棍商品,晚上盡情狂歡。
由來四:上帝
光棍節
其實設立這個光棍節是上帝的意思,耶穌誕生那天,也就是公元元旦(1年1月1日),原始光棍節即3條光棍節誕生了,此後每年的這一天都會成為一些光棍紀念的日子。11年11月11日是第一個6條超級光棍節,百年一遇;111年11月11日是第一個7條超級光棍節,千年一遇;1111年11月11日是第一個8條超級光棍節,也是萬年一遇的頂級光棍節,那天光棍的數量達到了創世界紀錄的8條之多,到11111年11月11日才會被超越。編輯本段意義十一月十一日,是年輕人的一個另類節日,因為這一天的日期裡面有連續四個「一」的緣故,這個日子便被定為「光棍節」。 「光棍節」,既非「土節」又非「洋節」,乃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誕生於南京高校,是校園趣味文化的代表產品之一。隨著一批批學子告別校園,近兩年 「光棍節」的氣氛,竟然漸漸向社會彌散,如今,也已經成為南京年輕人的一個特別日子。這兩天,記者發現網路社區「西祠胡同」上,有關「光棍節」聚會的消息漸漸增多,雖然主體活動依舊是飯局,但強調「AA制」似乎成為這個節日個性獨立、彼此尊重的一個標志。南京長江花園附近的茶餐廳浦菲站,十一日全天的包房早早被預訂出去了,據說是七、八位年輕人要在這個特別的日子進行一次「相親式聚會」。 據說,《單身情歌》將成為這天的熱門歌曲,在「光棍節」,借這首歌唱出「找一個最愛的深愛的想愛的親愛的人來告別單身」,這唱詞,其實也是年輕人的愛情宣言。「光棍節」的熱鬧聚會是都市年輕人渴望愛情的一種熾烈表達。 因為「單身」而誕生了一個特別紀念日,不過也有一些年輕人愛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結婚。南京的媒體從業人員小虞在十一月十一日結婚。他說選擇這一天,首先取意於一心一意、一生一世的喻意;其次,從單身到結婚,算是走過了起步階段。而在喜帖發出後,小虞身邊的朋友紛紛打來電話提醒說這天是「光棍節」 呀,他聽後不僅不改期,反而覺得更有意思,因為他是在這個特別的日子結束單身,便更有紀念意義了。[4] 光棍節產生之初,多少帶有些調侃的意味,而那時候光棍也只是指單身男性。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光棍的隊伍逐漸壯大。年輕人忙於工作,讓他們無暇交友,但以前的朋友陸續結婚生子,突然的離群感讓他們急於尋求群體的歸屬感,於是單身聚會成了新的社交圈子,在同類人群中,他們的情感得以抒發。這個人群收入水平高、消費力強,對生活品質有要求。光棍群體的擴大必定吸引了商家的注意力。於是,在商家的助推之下,單身經濟就驟然興起,光棍節的各種促銷活動、廣告宣傳也將這個小眾活動,形成了社會化的節日。 光棍節
光棍增多並非是壞事,相反是人們追求高質量婚姻生活的結果。光棍節從網路走向社會,從小眾活動變成公眾活動,也是社會開放度、包容度提升的一種表現。20歲到30歲之間的單身人士往往是承受社會壓力最大的人群,除了工作、競爭之外,還有來自家庭催婚的壓力。光棍節無非是讓光棍們在調侃中輕松面對,有一個機會互相交流,不失為一個解壓的方法。同時,在這種輿論下,社會給予光棍們的尖銳度也在下降,讓單身人士能夠有更大的空間選擇自己的真愛。 如今光棍節已經成為都市年輕人一個特別的日子。在這天,幾個單身朋友在一起或喝酒談心,或K歌泡吧,或瘋狂購物,盡情狂歡,體會「只羨光棍不羨仙」的感覺。光棍節的熱鬧聚會,是年輕人渴望愛情的一種熱烈表達。據悉,社會上也有年輕人特意將婚禮定在這一天,就是為了趕上4個「1」的吉利,希望這「一心一意的愛,一生一世的情」能帶給他們幸福

Ⅵ 南京大學微電影「然後」 插曲

《flow》-馮曦妤

Ⅶ 光棍節有幾年歷史了!!!

【據材料看,光棍節差不多是九零年左右興起,到現在有二十多年了】

光棍節的來歷,一直是個迷,有各種各樣的猜測和說法。其中光棍節產生於校園文化的說法是比較可信的,但由誰最先提出已不可考了。眾多說法中,光棍節起源於南京高校的校園文化是被廣泛接受的觀點。(同時期誕生在不同地區,後續在南京地區高校開展比較活躍,繼而通過群體活動和媒體傳播,光棍節在社會上流行開來。)
一:南大卧談會
光棍節的來歷有多種說法,被人廣為接受的是,它起源於南京大學宿舍文化。[4] 1993年,南京大學「名草無主」寢室四個大四學生每晚舉行「卧談」,一段時間卧談的主題都是討論如何擺脫光棍狀態,卧談中創想出了以即將到來的11月11日作

光棍節
為「光棍節」來組織活動,從此,光棍節逐漸發展成為南京高校以至各地大學里的一種校園趣味文化。隨著一批批學子告別校園,這個節日被漸漸帶入社會,並隨著成年單身男女群體的龐大,以及群體活動和網路媒體的傳播,光棍節在社會流行開來,並由光棍節發展出了「脫光節」。光棍節來源的其他說法或系後來編造。
二:愛情故事
男主角木光昆,生於1970年(庚戌年)11月11日。由於名字特殊,從小學到大學外號都叫「光棍」。他在南大讀大二時和一名女生開始了一場戀愛。只是沒想到,幸福是那麼的短暫,女生突然查出患了絕症,最終離開人世。在她走的那天,木光昆跑到頂樓,點燃蠟燭,吹了一晚的笛子。從此,木光昆似乎變了一個人。讀大四那年的11月11日,也是他生日的那天,同宿舍的舍友們在南大第一宿舍的樓頂上陪他一起喝酒慶生。此後,關於木光昆的故事在南大流傳開來,他的生日於是被定為「光棍節」。這個故事後來也被南大同學改編製作成校園微電影播出。
三:京工光棍節
可能源於北京理工大學的「京工光棍節」。這一說法是說「光棍節」的說法最早源於1992年的北京理工大學,幾位同學為了打發即將到來的周末,於是想出了去找女生聯誼的想法。第二天在食堂門口貼了一張寫著「京工光棍節」的海報。
四:麻將
傳說中,有四個男人,當然都是光棍,也就是沒老婆沒女朋友沒情人也沒某某伴侶的那種。他們聚在一起搓麻將。從上午11點打到晚上11點。輸贏倒是次要的,奇怪的是,搓麻過程中,不論是誰和牌,自摸或者接炮,都是和四條。於是自始至終,都在,四條,四條,四條。最後有輸得多的人火了,拍桌子說,四條四條,四條什麼啊?另外三個說,四條就四條,還四條什麼。
四條什麼?這本來不算個問題,麻將牌里,四條就是四條,沒有四條什麼的說話。不過,打完麻將,他們一起去沖澡,把衣服褲子一脫,答案很快就出來了。輸錢的那個人,十分興奮,邊沖水邊歡呼,我知道四條什麼了,我知道四條什麼了!
後來,這四個光棍為了紀念終於知道四條是什麼,特把這個設為光棍節。事有湊巧,這天剛好是11月11日,日歷上,剛剛好,不多不少,也就是四條……
相傳當天光棍們都要吃糖葫蘆,而且要一口氣吃光,這叫「脫光」,要不然,來年還是光棍。

Ⅷ 光棍節由來

光棍節由來

關於光棍節大家了解多少呢?下面我跟大家分享關於光棍節的來由介紹,一起來看一下吧!

【光棍節的來歷】

南大卧談會

光棍節的來歷有多種說法,被人廣為接受的是,它起源於南京大學宿舍文化。[4]1993年,南京大學“名草無主”寢室四個大四學生每晚舉行“卧談”,一段時間卧談的主題都是討論如何擺脫光棍狀態,卧談中創想出了以即將到來的11月11日作為“光棍節”來組織活動,從此,光棍節逐漸發展成為南京高校以至各地大學里的一種校園趣味文化。隨著一批批學子告別校園,這個節日被漸漸帶入社會,並隨著成年單身男女群體的龐大,以及群體活動和網路媒體的傳播,光棍節在社會流行開來,並由光棍節發展出了“脫光節”。光棍節來源的其他說法或系後來編造。

愛情故事

男主角木光昆,生於1970年11月11日。由於名字特殊,從小學到大學外號都叫“光棍”。他在南大讀大二時和一名女生開始了一場戀愛。只是沒想到,幸福是那麼的短暫,女生突然查出患了絕症,最終離開人世。在她走的那天,木光昆跑到頂樓,點燃蠟燭,吹了一晚的笛子。從此,木光昆似乎變了一個人。讀大四那年的11月11日,也是他生日的那天,同宿舍的舍友們在南大第一宿舍的樓頂上陪他一起喝酒慶生。此後,關於木光昆的故事在南大流傳開來,他的生日於是被定為“光棍節”。這個故事後來也被南大同學改編製作成校園微電影播出。

京工光棍節

可能源於北京理工大學的“京工光棍節”。這一說法是說“光棍節”的說法最早源於1992年的北京理工大學,幾位同學為了打發即將到來的周末,於是想出了去找女生聯誼的想法。第二天在食堂門口貼了一張寫著“京工光棍節”的海報。

麻將

傳說中,有四個男人,當然都是光棍,也就是沒老婆沒女朋友沒情人也沒某某伴侶的那種。他們聚在一起搓麻將。從上午11點打到晚上11點。輸贏倒是次要的,奇怪的是,搓麻過程中,不論是誰和牌,自摸或者接炮,都是和四條。於是自始至終,都在,四條,四條,四條。最後有輸得多的人火了,拍桌子說,四條四條,四條什麼啊?另外三個說,四條就四條,還四條什麼。

四條什麼?這本來不算個問題,麻將牌里,四條就是四條,沒有四條什麼的說話。不過,打完麻將,他們一起去沖澡,把衣服褲子一脫,答案很快就出來了。輸錢的`那個人,十分興奮,邊沖水邊歡呼,我知道四條什麼了,我知道四條什麼了!

後來,這四個光棍為了紀念終於知道四條是什麼,特把這個設為光棍節。事有湊巧,這天剛好是11月11日,日歷上,剛剛好,不多不少,也就是四條……

神話篇

據說這個節起源於800多年前,也就是1111年11月11日,那天光棍達到和創紀錄的8條。

其實,設立這個節是上帝的意思。耶穌誕生那天,也就是公元1年1月1日,第一個光棍誕生了(耶穌到底是不是光棍啊)。此後每年的這一天都成為一些光棍紀念的日子,可是真正成為節日,則是1000多年以後的1111年11月11日。

另外一種說法:傳說公元三世紀時,古羅馬有一位暴君叫克勞多斯(Mala jisi)。離暴君的宮殿不遠,有一座非常漂亮的破廟,修士瓦倫丁(Luosi?ding)就住在這里。羅馬人非常崇敬他,不論男女老幼,貧富貴賤,人們總會群集在他的周圍鄙視他,在祭壇的熊熊聖火前,聆聽瓦倫丁的祈禱。 這一時代,古羅馬的戰事一直連綿不斷,暴君克勞多斯徵召了大批公民前往戰場。為了保證人們忠於戰爭,他下令人們禁止於此時結婚,甚至連已訂了婚的人也要馬上解除婚約。許多年輕人就這樣告別愛人,歡天喜地地走向戰場。

瓦倫丁對克勞多斯的虐行感到非常難過。當一對情侶來到神廟請求他的幫助時,瓦倫丁在神聖的祭壇前為他們悄悄地舉行了婚禮。人們一傳十,十傳百,很多人來到這里,在瓦倫丁的幫助下結成伴侶。消息終於傳到了克勞多斯的耳里,他暴跳如雷,命令士兵們沖進神廟,將瓦倫丁從一對正在舉行婚禮的新人身旁拖走,投入地牢。

公元270年的11月11日,瓦倫丁在地牢里受盡折磨而死。悲傷的朋友們將他安葬於聖普拉教堂。為了紀念瓦倫丁,後來的人們把這一天作為“光棍節”。

校園篇

11月11日,是年輕人的一個另類節日,因為這一天的日期裡面有連續四個“1”的緣故,這個日子便被定為“光棍節”。

“光棍節”,既非“土節”又非“洋節”,乃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誕生於南京高校,是校園趣味文化的代表產品之一。隨著一批批學子告別校園,近兩年“光棍節”的氣氛,竟然漸漸向社會彌散,如今,也已經成為南京年輕人的一個特別日子。

據說,《單身情歌》將成為這天的熱門歌曲,在“光棍節”,借這首歌唱出“找一個最愛的深愛的想愛的親愛的人來告別單身”,這唱詞,其實也是年輕人的愛情宣言。“光棍節”的熱鬧聚會是都市年輕人渴望愛情的一種熾烈表達。

相傳當天光棍們都要吃糖葫蘆,而且要一口氣吃光,這叫“脫光”,要不然,來年還是光棍。

【世界各地光棍節風俗】

一、韓國“黑色情人節”穿黑衣吃黑食

每年的2月14日,韓國人也慶祝情人節,女方送禮物給心儀的男方。但4月14日“黑色情人節”卻是韓國所特有的節日,民間將14日定為“黑色情人節”,那些在2月14日和3月14日沒送出或得到禮物的“光棍們”在這一天一起吃炸醬面,慶祝他們的單身生活,彼此安慰。另外,11月11日在韓國還是家喻戶曉的“甜蜜日”,又稱“巧克力棒節”,情侶們會在這天互相贈送一種細長的巧克力餅干零食。該節日雖然不是官方指定,但意義接近於西方的情人節。

二、美國9月第三周是“全國單身周”

遠在地球另一邊,由美國俄亥俄州的單身聯盟發起,用來慶祝自己的單身生活,並承認他們對社會的貢獻。美國有將近9660萬的單身,其中54%的單身是女性。每年9月的第三周是“全國單身周”。此外,很多美國人選擇在10月1日離婚,回歸單身生活。因此,也有很多美國人將10月1日稱為美國的“單身節”。

三、英國單身要交“單身稅”

英國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單身者一年的支出要比已婚者多出5000英鎊,單身獨居一生的人要比已婚的人多花25萬英鎊,這也被戲稱為“單身稅”,自由也是要付出代價的。

四、澳大利亞鼓勵“光棍”追求真愛

澳大利亞的很多單身女性都受過高等教育,擁有高收入,她們將生活重心更多地放在工作上,直到有所建樹才會考慮建立嚴肅的婚姻關系。但同時,調查也顯示,此時男人們卻更樂意找一個年輕的、教育程度不高的女性為伴。

;

Ⅸ 萬聖節南瓜燈的故事

關於萬聖節南瓜燈的故事

每年11月11日是光棍節,以下是為大家分享的關於萬聖節南瓜燈的故事,供大家參考借鑒,歡迎瀏覽!

關於萬聖節南瓜燈的故事

南瓜燈又稱傑克燈 (Jack-O-Lantern),傳說有個叫Jack的小氣酒鬼,他懶惰而且願意耍小聰明,某天與魔鬼做交易,願以靈魂交換最後一飲,魔鬼變成六便士替他付賬,他一把抓起便士放進裝有銀十字架的口袋——如此魔鬼就變不回去了。魔鬼苦求下,Jack讓他保證十年之內不來取自己性命才放了他自由。十年之後,Jack在路上遇到魔鬼,求魔鬼在收魂之前替他摘一隻蘋果,然後在魔鬼爬上樹時把銀十字架釘在樹上——如此魔鬼又被困住了。這一回Jack要魔鬼保證永遠都不會取走他的靈魂,無奈之下,魔鬼答應了。過了幾年,Jack的壽命終於到了盡頭。由於他生前酗酒而且吝嗇並喜歡捉弄人,死後被拒絕進入天堂。可是因為魔鬼給了保證,地獄也不收他。於是Jack從此成了孤魂野鬼。魔鬼給了他一小塊火炭,Jack放在空心的蘿卜里照亮黑暗的歸路,這種火炭燈就是後來南瓜燈的原型。後來歐洲移民到了美國後找到了比蘿卜更好的燈籠材料——南瓜。

【延伸閱讀】

光棍節由來及來歷

“11月11日”因有四個孤單的“1”字,和光棍們形單影只的形象很貼切,因而被富於創意地稱為“光棍節”,真是妙極。光棍節的來歷,有N種版本。11月11日,被形象地稱為光棍節。

第一個版本

這個版本的有點意思。傳說公元三世紀時,古羅馬有一位暴君叫克勞多斯。離暴君的宮殿不遠,有一座非常漂亮的破廟,修士瓦倫丁就住在這里。羅馬人非常崇敬他,不論男女老幼,貧富貴賤,人們總會群集在他的周圍鄙視他,在祭壇的熊熊聖火前,聆聽瓦倫丁的祈禱。這一時代,古羅馬的戰事一直連綿不斷,暴君克勞多斯徵召了大批公民前往戰場。為了保證人們忠於戰爭,他下令人們禁止於此時結婚,甚至連已訂了婚的人也要馬上解除婚約。許多年輕人就這樣告別愛人,歡天喜地地走向戰場。瓦倫丁對克勞多斯的虐行感到非常難過。當一對情侶來到神廟請求他的幫助時,瓦倫丁在神聖的'祭壇前為他們悄悄地舉行了婚禮。

人們一傳十,十傳百,很多人來到這里,在瓦倫丁的幫助下結成伴侶。消息終於傳到了克勞多斯的耳里,他暴跳如雷,命令士兵們沖進神廟,將瓦倫丁從一對正在舉行婚禮的新人身旁拖走,投入地牢。公元270年的11月11日,瓦倫丁在地牢里受盡折磨而死。悲傷的朋友們將他安葬於聖普拉教堂。為了紀念瓦倫丁,後來的人們把這一天作為“光棍節”。

第二種版本

很久很久以前有個男子經歷了1000試圖結婚的努力但是一次都沒有成功,最後只能一輩子單身了!為了紀念他就以他的名字作為一個節日-“光棍結”!!他的生日就是11.11。

第三個版本

傳說中,有四個男人,當然都是光棍,也就是沒老婆沒女朋友沒情人也沒某某伴侶的那種。他們聚在一起搓麻將。從上午11點打到晚上11點。輸贏倒是次要的,奇怪的是,搓麻過程中,不論是誰和牌,自摸或者接炮,都是和四條。於是自始至終,都在,四條,四條,四條。最後有輸得多的人火了,拍桌子說,四條四條,四條什麼啊?另外三個說,四條就四條,還四條什麼。四條什麼?這本來不算個問題,麻將牌里,四條就是四條,沒有四條什麼的說法。不過,打完麻將,他們一起去沖澡,把衣服褲子一脫,答案很快就出來了。輸錢的那個人,十分興奮,邊沖水邊歡呼,我知道四條什麼了,我知道四條什麼了!後來,這四個光棍為了紀念終於知道四條是什麼,特把這個設為光棍節。事有湊巧,這天剛好是11月11日,日歷上,剛剛好,不多不少,也就是四條„„

第四種版本

“光棍節”既非“土節”又非“洋節”,上世紀90年代初誕生於高校,是校園趣味文化的代表產品之一。隨著一批批學子告別校園,近兩年“光棍節”的氣氛漸漸向社會彌散,特別是一些大學生們,還舉辦了“光棍”小型聚會。究竟有沒有這個節日?有關專家認為,這只屬少數人的另類節日,而非正規節日。

第五種版本

據說這個節起源於800多年前,也就是1111年11月11日,那天光棍達到和創紀錄的8條。其實,設立這個節是上帝的意思。耶穌誕生那天,也就是公元1年1月1日,第一個光棍誕生了。此後每年的這一天都成為一些光棍紀念的日子,可是真正成為節日,則是1000多年以後的1111年11月11日。

第六種版本

光棍節不只有一個,還要分大、中、小三個節,1月1日是小光棍節,1月11日和11月1日是中光棍節,11月11日是大光棍節。

第七版本:南大卧談會

光棍節的來歷有多種說法,被人廣為接受的是,它起源於南京大學宿舍文化。1993年,南京大學“名草無主”寢室四個大四學生每晚舉行“卧談”,一段時間卧談的主題都是討論如何擺脫光棍狀態,卧談中創想出了以即將到來的11月11日作光棍節

光棍節為“光棍節”來組織活動,從此,光棍節逐漸發展成為南京高校以至各地大學里的一種校園趣味文化。隨著一批批學子告別校園,這個節日被漸漸帶入社會,並隨著成年單身男女群體的龐大,以及群體活動和網路媒體的傳播,光棍節在社會流行開來,並由光棍節發展出了“脫光節”。光棍節來源的其他說法或系後來編造。

第八個版本:愛情故事

男主角木光昆,生於1970年(庚戌年)11月11日。由於名字特殊,從小學到大學外號都叫“光棍”。他在南大讀大二時和一名女生開始了一場戀愛。只是沒想到,幸福是那麼的短暫,女生突然查出患了絕症,最終離開人世。在她走的那天,木光昆跑到頂樓,點燃蠟燭,吹了一晚的笛子。

從此,木光昆似乎變了一個人。讀大四那年的11月11日,也是他生日的那天,同宿舍的舍友們在南大第一宿舍的樓頂上陪他一起喝酒慶生。此後,關於木光昆的故事在南大流傳開來,他的生日於是被定為“光棍節”。這個故事後來也被南大同學改編製作成校園微電影播出。

第九個版本:京工光棍節

可能源於北京理工大學的“京工光棍節”。這一說法是說“光棍節”的說法最早源於1992年的北京理工大學,幾位同學為了打發即將到來的周末,於是想出了去找女生聯誼的想法。第二天在食堂門口貼了一張寫著“京工光棍節”的海報。

;

Ⅹ 光棍節的來源

由來
一:南大卧談會
光棍節的來歷有多種說法,被人廣為接受的是,它起源於南京大學宿舍文化。1993年,南京大學「名草無主」寢室四個大四學生每晚舉行「卧談」,一段時間卧談的主題都是討論如何擺脫光棍狀態,卧談中創想出了以即將到來的11月11日作

光棍節
為「光棍節」來組織活動,從此,光棍節逐漸發展成為南京高校以至各地大學里的一種校園趣味文化。隨著一批批學子告別校園,這個節日被漸漸帶入社會,並隨著成年單身男女群體的龐大,以及群體活動和網路媒體的傳播,光棍節在社會流行開來,並由光棍節發展出了「脫光節」。光棍節來源的其他說法或系後來編造。

二:愛情故事
男主角木光昆,生於1970年11月11日。由於名字特殊,從小學到大學外號都叫「光棍」。他在南大讀大二時和一名女生開始了一場戀愛。只是沒想到,幸福是那麼的短暫,女生突然查出患了絕症,最終離開人世。在她走的那天,木光昆跑到頂樓,點燃蠟燭,吹了一晚的笛子。從此,木光昆似乎變了一個人。讀大四那年的11月11日,也是他生日的那天,同宿舍的舍友們在南大第一宿舍的樓頂上陪他一起喝酒慶生。此後,關於木光昆的故事在南大流傳開來,他的生日於是被定為「光棍節」。這個故事後來也被南大同學改編製作成校園微電影播出。

三:京工光棍節
可能源於北京理工大學的「京工光棍節」。這一說法是說「光棍節」的說法最早源於1992年的北京理工大學,幾位同學為了打發即將到來的周末,於是想出了去找女生聯誼的想法。第二天在食堂門口貼了一張寫著「京工光棍節」的海報。

四:麻將
傳說中,有四個男人,當然都是光棍,也就是沒老婆沒女朋友沒情人也沒某某伴侶的那種。他們聚在一起搓麻將。從上午11點打到晚上11點。輸贏倒是次要的,奇怪的是,搓麻過程中,不論是誰和牌,自摸或者接炮,都是和四條。於是自始至終,都在,四條,四條,四條。最後有輸得多的人火了,拍桌子說,四條四條,四條什麼啊?另外三個說,四條就四條,還四條什麼。

四條什麼?這本來不算個問題,麻將牌里,四條就是四條,沒有四條什麼的說話。不過,打完麻將,他們一起去沖澡,把衣服褲子一脫,答案很快就出來了。輸錢的那個人,十分興奮,邊沖水邊歡呼,我知道四條什麼了,我知道四條什麼了!

後來,這四個光棍為了紀念終於知道四條是什麼,特把這個設為光棍節。事有湊巧,這天剛好是11月11日,日歷上,剛剛好,不多不少,也就是四條……

相傳當天光棍們都要吃糖葫蘆,而且要一口氣吃光,這叫「脫光」,要不然,來年還是光棍。

閱讀全文

與南京大學微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潘長江惡搞考試是什麼電影 瀏覽:42
漂花電影手機在線看 瀏覽:704
1927年上映的一部電影是 瀏覽:910
青春珊瑚島電影免費 瀏覽:707
一部日本電影是一個男人的名字 瀏覽:231
諾亞是哪個電影里的人物 瀏覽:185
電影江湖情主題曲 瀏覽:808
怎麼把sd卡的電影在mp4播放 瀏覽:196
電視劇電影網站是哪個 瀏覽:572
mac迅雷怎麼下載電影下載 瀏覽:704
最近妹妹的樣子有點怪電影完整版 瀏覽:362
92電影全集 瀏覽:271
微信封面電影帶字圖片素材 瀏覽:502
你幸福我快樂完整版電影 瀏覽:873
電影院上廁所怎麼辦 瀏覽:380
櫻花戀電影完整版 瀏覽:105
斑馬電影有哪些 瀏覽:544
什麼電影網站都是可以投屏的 瀏覽:976
上海產業電影論壇 瀏覽:493
肌膚電影什麼意思 瀏覽: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