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視頻 > 贈書館微電影

贈書館微電影

發布時間:2022-09-01 21:02:30

Ⅰ 孝行天下的活動形式內容

1.通過舉辦大型主題論壇,以主論壇、分論壇等形式,聘請中國名校國學大師、國學領軍人物,從不同角度分析當今有關愛、真、善、美、忠、孝的話題,闡述當下道德倫理觀念的價值體系,通過專家、學者、企業、個人的互動對話,共話當今孝道文化的傳承,以共同宣言的形式將企業、個人、國家的利益聯系在一起,共同推動中國「孝「文化的發展,推動社會文明進步。藉助新聞媒體的傳播方式,將中國的孝道文化發揚光大,充分展示地域經濟,提升城市品牌形象地位、地域文化,以及大型企業的國際國內知名度。
2.通過舉辦大型主題公益頒獎晚會,以獨特的藝術視角傳播中華孝道文化,通過主題頒獎的形式來見證表彰當下優秀的企業與個人,以當地傳統的孝道人物為楷模,通過多種形式的互動將晚會推向高潮。本台晚會參與的不僅有領導、企業、明星,還有奮戰在一線的軍人,晚會以孝道為主題,歌頌當今社會上敢於擔當的那些人。
3.通過舉辦大型的孝道文化書畫展,抒情懷展孝心,書畫徵集和巡展活動,參賽作品以孝為主題,內容積極向上,書畫作品分為書法類、繪畫類,書法類為軟筆書法,繪畫類分為中國畫、油畫、水彩畫、素描等形式,展現當代大師筆下賢良淑德、孝勇當先的人物,既傳承了文化,又弘揚了孝道精神,通過書畫展,以立體、鮮明的人物形象,引起當今社會的共鳴。古人把孝敬父母放在第一位,今人又是如何做的呢?在歷次書畫展中,本次書畫展是第一次以孝道為主題的文化展,意義重大。
4.通過舉辦現場售書活動,我們邀請當代名人助陣,屆時將有中華孝典等優秀的新聞出版物與讀者見面,通過現場售書或贈書等活動,推動全社會弘揚中國的孝道文化,讓傳承不再只是想像,讓每個人深知作為中國人的驕傲。
5.通過拍攝百部微電影和紀錄片,在主題論壇現場,召開新聞發布會,將演員、導演、知名專家和企業聚合在一起,根據當下社會現實,為企業量身打造以「孝」為主題的微電影和紀錄片,充分體現新時代中國孝道文化的博大精深。
6.通過舉辦大型溫暖瞬間攝影展,展現當下企業、個人孝行事跡、老人生活寫照、志願者孝行風采等主題內容,以親身經歷的點滴瞬間,去描繪出愛在人間的感動瞬間。
7.通過孝道文化宣言,把政府、企業和個人融為一體,共同踐行和執行宣言,讓孝道文化不再只是一種口號。

Ⅱ 北京書店推薦 北京有哪些書店推薦

說到書本,哪些地方的書是最多的呢,當然是書店裡面。每本書裡面都有著它自己獨特的特色,當然這些都需要自己去發現的。那麼北京有哪些書店呢?下面這些的書店的建築都非常的特別。

模範書局·詩空間

教堂改造的書店,這在京城可是頭一家。模範書局·詩空間,原本是中華聖公會教堂,這座擁有112年歷史的建築,融合了哥特式和中國清式風格。

彩色的玻璃窗、高聳的穹頂、前來拍照打卡的遊客不斷,不僅外觀別具一格,內容也頗有特色。書店主打古書古籍古典文史、詩歌、藝術類書籍和作家簽名書姜尋珍藏的古雕版也陳列其中。

其中最寶貴的是1920年出版的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白話詩集。胡適的《嘗試集》以及1931年初版徐志摩《猛虎集》還有老闆收集的年代感十足的鐵罐兒和書畫。

營業時間:10:00—18:30

地址:北佟麟閣路85號中華聖公會教堂舊址公交:乘坐地鐵2號線在長椿街站下車,步行可達。

鍾書閣

位於融科資訊中心B座的鍾書閣,今年一開業就吸引了不少人前來打卡,還真是顏值爆表的網紅擔當。閣樓設計新穎,狹長的樓梯,像通往山間樓閣的台階,曲折陡峭,寬度僅容一個人通過,鏡面牆壁和屋頂,極大的拓展了空間,藝術感十足。

書目門類很豐富,文學、社科、藝術、經濟、育兒,一應俱全。書店還會舉辦讀者分享會、兒童主題等活動,為大家提供更多元的文化體驗。

營業時間:周一至周日10:00~21:00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融科資訊中心B座地下二層

公交:乘坐地鐵10號線知春里站(A口出),出站步行1.2公里即到。

曉島

今年1月份開業的曉島,是高曉松在朝陽大悅城開創的一座「島」。這間書屋不大,一進門首先是一個近圓形的閱讀空間一條弧線和一條直線圍成的「小島」在這個被書籍環繞的密閉空間里,一面是文學,一面是藝術,另一面是宗教、經濟和歷史。

曉島有兩層,館內一層被設計成立了閱讀體驗區,長桌、蒲團、小沙發隨地而又很有序的擺放,給人一種超然的放鬆感。二層是個環形走廊,周邊圍上了透明的玻璃欄桿,完全不遮擋視線,可以一覽一層的全景,很震撼。二層的書架陳列的都是高老師收集的黑膠唱片,如果你是個黑膠愛好者,這里一定不要錯過。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朝陽大悅城9層

交通:乘坐地鐵6號線在青年路下車,B口出。官微:曉島xiaosongisland(ID:xiaosongisland)

三味書屋

出楊梅竹斜街,穿過琉璃廠,再往西拐入佟麟閣路,北行到長安街,就能看到已經在這里堅守了30年的第一代民營書店代表——三味書屋。

三味書屋是李世強、劉元生夫婦在1988年創立的,初衷很簡單,就是為了給那些只想安安靜靜讀書的人營造一個可以安靜讀書的環境。店裡的書主要是社科、學術、世界名著等人文氣息濃重的圖書,還可找到好多年前的老舊版本。這座長安街上的書店已經在京城裡整整矗立了30年,成了很多人的精神家園。

營業時間:12:00am-19:00pm

地址:北京西城區復興門內大街20號(西單民族宮對面)電話:010—66013204

紅樓公共圖書館

紅樓公共藏書樓前身是紅樓電影館,它建於70多年前,是老一輩西城人的回憶。如今,這里變身成為一座公共藏書樓。今年四月正式對外運營,成為西城區一處新型的閱讀空間。

藏書樓分為三層,現有圖書三萬冊。一層是市民個人藏書區和共享閱讀區,二層是各個出版社的贈書,三層則是一些名家的作品。這里有很多書甚至可以說是「藏品」,非常的有年代感,正好匹配了圖書館牆上的老海報~

藏書樓的對面就是北京城區現存的唯一一座磚塔,塔園也被改造成了一處「閱讀空間」裡面超多的書店、展室,正陽書局就是其中之一。著名的西什庫教堂也在附近,尖頂的哥特式建築兩側立了兩座中式亭台,這種反差萌也吸引著遊客前來打卡~

門票:免費開放時間:周二至周五 10:00-20:00周六至周日 09:00-21:00(周一閉館)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磚塔胡同與西四南大街交叉口東南50米乘車:乘坐地鐵4號線西四地鐵站(D西南口出),出站右拐步行364米即到。

座位情況:如遇講座,可能無法進館,建議關注《北京紅樓公共藏書樓》公眾號,避開講座時間。

溫馨提醒:閱讀完畢的書籍,需要放到指定位置。

Ⅲ 文言文 感謝作者贈書

一.營造文言文學習良好氛圍的必要性分析。《語文新課程標准》中強調:「閱讀淺易文言文,能藉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可以說,《語文新課程標准》降低了學習文言文的要求,並且中考文言文考試篇目限定於課本,從道理上講,應該有相當理想的成績,結果卻相反,很出乎意外。筆者調查了50多位中學語文老師發現,在文言文教學過程中,大多數的老師十分注重語句翻譯、記憶,以及進行針對性練習,教學過程嚴謹。然而在文言文學習過程中,大多數學生認為,這樣學習文言文的過程比較枯燥,效率不高、體會不深,懵懂如學另外一門外語,甚至覺得老師煞費苦心的教好文言文,是老師的一廂情願,學生只能「逆來順受」。學習文言文的效率不高的原因在何處,筆者分析如下:1、學生離開了理解文言文的情境。文言文確實不像現代文那樣,讓學生一下讀來流暢上口,通曉其意。學生難以接受翻譯斟字酌句的煩瑣,難以懂得文言拮倔聱牙的表達,難以體會古人情感真實豐富的抒發。例如《鄒忌諷齊王納諫》中,鄒忌問妻、妾、客同樣一個問題,「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他們異口同聲的回答,語意相同但句式不同,文字略有變化,卻表達了不同人物的不同語氣和不同心理。學生理解上文,往往一上來就與文字、句式較勁,然後急著回答老師「語氣為何不同的原因」的問題,而不在具體故事情境中體會。這樣,文言文理解膚淺呆板、不深刻形象,掌握急促草草、不穩當牢固。2、學生離開了文言文運用的情境。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說明了學以致用情境的重要。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學生交流不會刻意用文言表達,覺得那是比較迂腐的表現,孔乙己「多乎哉,不多也」就是一證。在教學課堂中,我們老師也可能會忽視經典語句在不同情境下活用的特殊性。例如:「醉翁之意不在酒」,老師經常把它形容美國在聯合國大唱人權高調的表現,並把它理解為別有用心。但是,此時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醉翁亭記》中就不宜這樣理解。其實,文言文的運用,也需要學生一定的文化品位。由於學生文化素質的限制,學生倒是對新興簡單的網路語言情有獨鍾,而對文言文的(運用)置之不理。3、學生離開了文言文人文的情境。文言文包涵著豐富的詩畫意蘊,散發著獨特的文化魅力,凝聚著深厚的民族情感。然而,學生似乎不能領略到文言文其中的精妙處。例如《生於憂患於安樂》一文,學生理解了文章的「憂患意識」,「逆境出人才」的重要知識,但是,問其憂患意識的現代意義,如何讓自己成為人才,學生一籌莫展、一片茫然。這關鍵在於人文情境的缺失。文言文的人文情境的創設,就是要求學生關注當代社會文化生活、關注自身素質涵養,努力在文言文學習中受到良好熏陶,提高生活品味,培育健康人格。例如「憂患意識」的人文情境的創設即讓學生憂患於和平年代中的戰爭、發展社會中的環境、美好生活中的絕症……讓學生學習到古人博大的胸襟,肩負起傳承優秀文明的責任、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可見,營造文言文學習的良好氛圍是非常有必要的。二.營造文言文學習良好氛圍的策略性思考。既然學習文言文需要一個良好的情境,同時營造文言文學習良好氛圍是那樣的重要,我們就應該為其進行策略性思考。1、吟哦諷誦而後得之 吟哦諷誦就是要學生放聲朗讀,讀得正確、流暢,抑揚頓挫中將語言形象化,將情感美化、深化。讓學生沉浸其中,讀出文章的味道來並有所「得」。「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這就是吟哦諷誦精妙呈現。例如:《陳涉世家》中「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 」的反復朗讀中與「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進行了區別,對秦興徭役、發民謫戍歷史有了深刻的理解。《鄒忌諷齊王納諫》中齊威王在鄒忌諷諫之後說「善」。一個字簡練精純、運用恰當,表明了齊威王對鄒忌勸諫的肯定,說明他是一位有魄力的開明君主。所以「善」字讀起來,應在短音中讀出齊威王的威嚴明智,在高音中讀出齊威王的大膽胸襟,一代明君可謂形神逼肖。2、品味感悟而重修身針對文言文教學,葉聖陶先生認為:「 吟誦的時候,對於討究所得的不僅理智地了解,而且親切地體會,不知不覺之間,內容和理法化而為讀者自己的東西了,這是最可寶貴的一種境界。」陶淵明讀書,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而「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便是個好例子。在《岳陽樓記》中我們吟詠著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偉大的政治抱負時,更應體味 「先憂後樂」即「吃苦在前,享樂在後」的現實意義。在《魚我所欲也》中我們高歌「捨生取義」的神聖時,更應感受歷代仁人志士,為國捐軀,慷慨赴難的意志。通過品味感悟,學生親切地體會,讓文言文學習有滋有味;學生獨特的審美情趣也讓文言文內涵熠熠生輝。同時,學生也將優秀的文化精髓汲取內化,臻於至善,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自身的文化修養。3、積累貫通而學致用歐陽修詩雲:「學既積於心,猶木之敷榮。根本既堅好,蓊鬱其干莖。」(《贈學者》)這首詩告訴我們,讀書做學問要靠長期積累的。學習文言文更要豐富積累,積累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識,積累豐富的閱讀感悟等等。積累多時自有貫通處,貫通豁然必有致用時。例如:《岳陽樓記》寫「古仁人之心」表現了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情感。在進步學習積累《醉翁亭記》《捕蛇者說》之後,歐陽修的與民同樂、柳宗元的關注民生,使學生對「微斯人,吾誰與歸」的感悟入木三分。《晏子使楚》寫晏子在楚國受辱,但他以出色的辭令隨機應變、以不卑不亢的表現,維護了國家的尊嚴。結合著神六發射成功、《藤野先生》中的看電影事件等材料,學生深感維護國家尊嚴所肩負的責任。 「腹有詩書氣自華」,這就是學生學習文言文積累貫通的境界,讓人嚮往。三.營造文言文學習良好氛圍的原則性把握。1、興趣參與性。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可見,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興趣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積極性,調動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才能使學生真正參與學習,才能避免文言文學習的枯燥,引導他們領悟作品的內涵。例如:學習《生於憂患於安樂》時,老師先繪聲繪色地講了吳王夫差的故事,情節起伏,集中了學生的思維、引起了學生的興趣。之後,老師讓學生參與討論了「逆境成才」「順境成才」的問題,學生思考積極、氣氛活潑,學習效果很好。如果學生對學習文言文沒有興趣、不去參與討論分析,他們的學習效果不會太好。2、形象深刻性。文言文學習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藉助朗讀、表情、動作等外在摹擬,使文言文的情境具體、文言文的意境形象,可以使學生如親臨其境,受到強烈的藝術感染,從而深刻地領會、消化文言文。例如:學習《出師表》時,我們可以播放電視《三國演義》中「三顧茅廬」的一段劇情,在質朴無華的言辭中,讓學生感受諸葛亮的肺腑真情;在感人至深的情境中,讓學生形象地體味諸葛亮淡泊名利的志趣、臨危受命的忠誠。學習《口技》時,我們可以展現相聲中出色的口技表演,讓學生直接感受到民間藝術的神奇與真實,感受到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藝術創造能力。如果學生對學習文言文欠乏形象,學習印象就可能不會深刻。3、文化情感性。文言文學習對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審美情趣等有著重要的作用,能讓學生在文化熏陶中提高品味、健全人格、陶冶情感。於是,在學習文言文過程中,我們應努力進行文言文的文化情感教育,在作品中努力尋找深厚的人文情懷和濃烈的民族情感。例如:學習《與朱元思書》時,我們可以深刻感悟「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一句。發現作者淡泊名利、鄙棄世俗的情懷與「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陶淵明、「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的諸葛亮產生了共鳴;更發現古人們恬淡的人生志趣,對於如今浮躁的時代、缺乏鄭重之心的學生是多麼的要緊。如果文言文的學習離開了文化情感的熏陶,學生的學習只會蒼白無力。其實,學好文言文並非難事,只要從以下兩方面做起: 一、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1、反復誦讀。宋代朱熹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謂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古人是聰明的,幼童入學,老師並不多講理論,而是讓其一遍一遍、踏踏實實地去將看上去一字不通的《三字經》、「四書」、「五經」等背得爛熟於心,文章的意思也自然明白了。著名文學評論家、小說家李國濤先生說:「中國古詩古文是不能不背的。當時不懂或不全懂的,先背下再說。」郭沫若老先生也說,「兒時背下的書,像一個大冰山,入了肚子,隨年齡增大,它會慢慢融化,一融化,可就是大財富了。」由此可見,學習文言文最簡單快捷的方法就是多讀多誦,然後就能達到「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的境界了。 2、字詞積累。學習文言文就像學習外語一樣,沒有足夠的詞彙量,一切都是空中樓閣,紙上談兵,所以字詞積累是學好文言文的基礎。字詞積累分兩大類:實詞積累和虛詞積累。相比較而言,實詞又好記一些,而虛詞是難點,因為文言虛詞意義較抽象,使用頻率高,用法靈活多樣。這時用一些靈活巧妙的方法也不難記憶。例如歐陽修的《醉翁亭記》中一共有23處用到「而」這個虛詞,我們可將其用法歸納為五種,就比較好記了。 ①「溪深而魚肥」,表示並列關系; ②「日出而林霏開」,表示承接關系; ③「雜然而前陳者」,表示修飾關系; ④「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表示遞進關系。 ⑤「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表示轉折關系。 3、語法歸納。一篇文言文中,通假活用、前置後置、古今異義等弄得學生暈頭轉向,怎麼辦?我們不如用歸納法將它們分類總結,可畫一簡表,將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一詞多義、疑問句、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變式句分門別類標在表中,這樣一目瞭然,記憶起來就很容易了。 二、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 1、喜愛文言,培養興趣。有些同學抱怨我們今天不用文言文,幹嘛去學「之乎者也」?此言差矣:首先文言文是我國古代所有文化的承載形式。無論是醫學、數學、天文、地理都是用文言文寫成,流傳至今。文言文是淵源流長的瑰麗財富,我們不懂它,又如何領略中國文化的古典深厚,搏大精妙呢? 其次,現代漢語中的成語和典故絕大部分來自文言文。例如:緣木求魚(盂子·粱惠王上)、遠交近攻(《戰國策,秦策三》)、因噎廢食(《呂氏春秋·盪兵》)、平易近人(《史記·魯周公世家》)……這些膾炙人口、詞簡意達的成語皆來自文言文,更不必說「事後諸葛亮」、「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這樣的典故了。再次,文言文中蘊含豐富的生活哲理,既能陶冶我們的情操,又能指導我們如何為人處世:《鄒忌諷齊王納諫》告訴我們對於別人的贊美要頭腦冷靜,仔細分析;而《諫太宗十思疏》則告誡我們要「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文言文的益處遠遠不只這些,「學習的最好刺激,乃對所學材料的舉,」,只有從心底里喜歡上了文言文,才能學好它。 2、克服懶惰,「勤」字當頭。「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學習的苦和勤在學習文言文上尤為突出,磊量的文章要全篇背誦,密密麻麻的注釋要一一背會,頻頻出現的語法要條條掌握,沒有「勤」是斷然不行的,學習文言文最大的敵人是懶惰,只有勤背勤記勤寫的同學才能學好它。 怎麼樣,這樣一座寶庫——文言文,你去開掘,只要做到以上兩方面,文言文其實並不難學,不是嗎 文言文翻譯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有直譯和意譯兩種。 所謂直譯,是指用現代漢語的詞對原文進行逐字逐句地對應翻譯,做到實詞、虛詞盡可能文意相對。直譯的好處是字字落實;其不足之處是有時譯句文意難懂,語言也不夠通順。 所謂意譯,則是根據語句的意思進行翻譯,做到盡量符合原文意思,語句盡可能照顧原文詞義。意譯有一定的靈活性,文字可增可減,詞語的位置可以變化,句式也可以變化。意譯的好處是文意連貫,譯文符合現代語言的表達習慣,比較通順、流暢、好懂。其不足之處是有時原文不能字字落實。 這兩種翻譯方法當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二、具體方法:留、刪、補、換、調、變。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國號、年號、度量衡單位等,翻譯時可保留不變。 「刪」,就是刪除。刪掉無須譯出的文言虛詞。比如「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沛公的侍衛樊噲。「者也」是語尾助詞,不譯。 「補」,就是增補。(1)變單音詞為雙音詞;(2)補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補出省略了的語句。注意:補出省略的成分或語句,要加括弧。 「換」,就是替換。用現代詞彙替換古代詞彙。如把「吾、余、予」等換成「我」,把「爾、汝」等換成「你」。 「調」就是調整。把古漢語倒裝句調整為現代漢語句式。主謂倒裝句、賓語前置句、介賓後置句、定語後置句等翻譯時一般應調整語序,以便符合現代漢語表達習慣。 「變」,就是變通。在忠實於原文的基礎上,活澤有關文字。如「波瀾不驚」,可活澤成「(湖面)風平浪靜」。 古文翻譯口訣 古文翻譯,自有順序,首覽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題,搜集信息,由段到句,從句到詞, 全都理解,連貫一起,對待難句,則需心細, 照顧前文,聯系後句,仔細斟酌,揣摩語氣,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詞句之間,聯系緊密。 若有省略,補出本意,加上括弧,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譯,人身稱謂,依照貫例, "吾""余"為我,"爾""汝"為你。省略倒裝,都有規律。 實詞虛詞,隨文釋義,敏化語感,因句而異。 譯完之後,還須仔細,逐句對照,體會語氣,

Ⅳ 給顏黎明的一封信(節選)中,魯迅先生教導我們應該怎樣讀書想一想,填寫在下表中

《給顏黎民的信》,做到了主次分明,重點突出。這是課文的一大特色。
課文講了四件事:1.談應該怎樣讀書;2.談在上海看桃花;3.同意把信發表;4.指出寫信人署的是假名。這四件事中,作者把「應該怎樣讀書」這件事作為重點來寫,寫得比較詳細。其他三件事是次要內容,所以,只是略寫。
作者為了突出文章的重點,第一件事寫得尤為具體、生動。魯迅先生在寫給顏黎民的信中,將這件事先說,具體從三個方面來談。第一個方面,告誡青年朋友不要專看一個人的著作。為說明這一點,作者用蜜蜂釀蜜的事例來比喻只有博覽群書,才能汲取更多的知識營養,要求大家讀各家的著作,以便得到多方面的優點。第二個方面,告誡青年朋友不能專看文學書,要讀一些自然科學的書。因為專看文學書,連生活常識也沒有,會變成「糊塗蟲」。為了說明這個問題,作者用先前文學青年的偏向和古人不懂科學常識作例子,強調多讀自然科學書的重要性。第三個方面,要求青年朋友看看世界旅行記一類的書,「藉此就知道各處的人情風俗和物產,」可以增長見識。作者現身說法,說明多看一些世界旅行方面的書籍和影片,可以開闊視野,增長知識。魯迅先生從這三個方面,具體生動地談了博覽群書的重要性,強調讀書要廣博一些,視野要開闊一些。不能局限於某一方面,反映出魯迅先生對青年一代的真誠關懷和殷切希望。
課文重點突出第一件事,略寫其他三件事,我們讀了以後,印象很深。課文重點突出、主次分明,所選擇的材料也十分精當,這種寫作方法我們要好好學習。
答有關《給顏黎民的信》中的兩個問題
令 怡
課文中說:「昨天收到十日來信,知道那些書已經收到,我也放了心。」
「那些書」指哪些書?有的老師認為指包括魯迅的書在內的各方面的書,有些老師認為專指魯迅個人的書。我們一直爭論不下,又苦於找不到答案。
希望貴刊老師從百忙中抽空給我們作出解答。
山東省鄒城兗礦集團濟三礦校 語文組
《給顏黎民的信》這篇課文,題目明確了信是寫給「顏黎民」一個人的,可是在信的結尾處卻寫「祝你們好」。對「顏黎民」一個人稱「你們好」是否前後矛盾?魯迅到底給多少人寫信?
廣西宜州市祥貝鄉里洞小學 韋烜科
要知道「那些書」是哪些書,必須全面地去理解「昨天收到十日來信,知道那些書已經收到,我也放了心」這句話。「昨天」指1936年4月14日(課文這封回信是4月15日寫的)。那時,魯迅已重病在身,離逝世(1936年10月19日)僅六個月。然而,魯迅在同敵人激烈搏鬥的同時,在一個月里兩次復信給一個素不相識的青年,還贈書刊和自己的照片,給予熱情的教誨,這充分體現了魯迅先生對青少年一代的關懷和愛護,充分體現了「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那些書已經收到」,指1936年4月2日魯迅給顏黎民的第一封回信的同時給他寄去的書和雜志:一本是蘇聯作家班台萊耶夫的中篇童話《表》,一本是木刻畫《引玉集》,還有一本是雜志《海燕》。魯迅知道顏黎民是代表一些愛好兒童文字的青少年給他寫信要書看的,所以寄給了顏黎民「那些書」,這些都是當時適合於青少年看的好書。「放了心」,那是因為在當時,國民黨反動派查禁進步書刊,郵件常被檢查。魯迅得知這一次沒有被查到沒收,所以說「放了心」。
魯迅先生收到顏黎民的來信後,魯迅身邊的人(包括魯迅夫人許廣平)對顏黎民的身份有種種猜測:有的認為是小學青年教師,有的認為是青年工人,有的認為是青少年學生……魯迅則把顏黎民看愛好文學的青少年的代表,所以在第二小節中說「我希望(你們)不要放開科學」,在第三小節中說「我不知道(你們)看不看電影」,在結尾處寫了「(你們)好」。然而,這封回信畢竟是寫給顏黎民一個人的,因此在稱呼中寫「顏黎民君」,在信中談及跟顏黎民個人有關之事時就用「你」。
《小學語文教師》
肖宇《給顏黎民的信》是一篇言簡意賅、語重心長的文章。這封信主要反映了魯迅先生關懷青年一代的成長,認真指導青年讀書,同時也表現了魯迅先生鮮明的愛憎和頑強的斗爭精神。
據《魯迅日記》記載,魯迅於一九三六年四月二日、十四日、二十五日收到過顏黎民的三封來信,他則於四月二日和十五日的晚上寫過兩封回信。這兩封信的原件都保存在北京魯迅紀念館里。課文選的是第二封回信。
一九三六年是魯迅遭受反革命文化圍剿空前殘酷的年代。在斗爭中,魯迅先生十分重視青少年的學習和新戰士的培養。他一生寫過幾千封信,其中寫給青年的就有一千多封。《給顏黎民的信》就是其中之一。
從魯迅回答顏黎民的復信中,可以看出顏黎民的來信上提到這樣一些事情:魯迅寄給他的書已經收到了,他很愛看魯迅的著作,而且專愛看文學書,希望魯迅介紹一些兒童讀物給他;當時是春天,提到了與桃花有關的事情;最後徵求魯迅先生的意見,可否發表他的復信。魯迅的這封信是針對來信中提到的事情依次作答的。
開頭稱呼「顏黎民君」,「君」是一種尊稱,相當於現代漢語中的「您」,可見魯迅對年輕人充滿了熱情。
正文分四段。
第一段是信的主要內容,分三層來寫。
第一層,針對對方「專愛看我的書」,提出不要專看一個人的著作。指出「只看一個人的著作,結果是不大好的」,因為這樣「就得不到多方面的優點」。接著用蜜蜂釀蜜打比方,從正反兩面申述這個看法,形象地指出「只看一個人的著作」所得很「有限」,寫出來的文章也「枯燥」,所以看書的面不宜過窄,要廣泛一些。這一層開頭提到的「放了心」不僅表達了魯迅知道顏黎民已經收到他寄去的幾本書「放了心」,而且表達了魯迅對顏黎民和他通信可能遭國民黨反動派迫害的擔心也放了下來。還有「常論事」,既是對方「專愛看我的書」的原因,也點明了對方是個要求進步的青年。
第二層,指出「專看文學書,也不好的」,希望青年「不要放開科學」。這里用「也不好」與上文「不大好」呼應,使前後兩節很自然地銜接起來了。接下來,是用擺事實講道理的方法來申述這一看法的。
第一個事實是用先前的文學青年的教訓來說明「專看文學書」的後果不但是「研究文學固然不明白」,而且「自己做起文章來也糊塗」,啟發對方「不要放開科學,一味鑽在文學里」,指出懂得一點科學的重要。
第二是用古人和現代人對待「月缺花殘」應該持不同態度,說明現代人不懂科學必然變成「糊塗蟲」這一道理。魯迅連用了兩個判斷句「……是可恕的」和「……是糊塗蟲」,表達了自己對古今人的不同態度,前者可原諒,後者要批評,激勵對方要學習科學常識。
第三是回答對方介紹「合適」的兒童讀物問題。魯迅准備推薦一些適合兒童閱讀的通俗科學讀物,讓青少年擴大眼界,有所裨益,希望他們「不要放開科學」,以致「變成連常識也沒有」。信中告訴對方推薦兒童讀物要待調查後再說,反映了魯迅指導青少年讀書的態度是很慎重的。
第三層,一開頭就用「其次」與上文第一、二段自然地聯系起來,建議對方「可以看看世界旅行記」和有益的電影。信中強調自己不看「獲美」、「得寶」一類的影片,意思是告誡對方,也不要看那些當時上映的描寫冒險家怎樣費盡心機得到美女或寶物,反映了資產階級生活情趣的不現實、不健康的電影,劃清了該看與不該看的界限。可見魯迅對青少年學習的關懷是無微不至的。「未必」和「只好」則啟示對方:知識面要盡量地廣一些,即使自己不能直接感受到的東西,也要想盡辦法獲得間接的知識。
第二段(第4節)談在上海看桃花。這段先指出在上海栽培桃花是很困難的,作者即使在當時環境非常困難的上海還親自栽種,乃至親眼看到了桃花開的情況。「不料今年竟也開起來,雖然少得很,但總算已經看過了罷。」寥寥數語,卻充分流露了作者喜悅的心情,顯示了作者對桃花的愛好與興趣。緊接著筆峰一轉,魯迅借不去龍華看桃花,來表示對被國民黨反動派屠殺的青年朋友的永遠的懷念,及對敵人的法西斯暴行的無比的仇恨。這「好幾個青年朋友」指的是三十年代上海左翼作家聯盟(簡稱「左聯」)中的五位烈士:柔石、白莽、胡也頻、李求實(偉森)和馮鏗。他們於1931年1月17日被捕,2月7日夜或8日晨被國發黨反動派秘密槍殺於龍華「警備司令部」。因此,龍華雖說是看桃花有名的地方,但一想到那幾位慘遭殺害的青年朋友,作者哪有興趣到龍華去看桃花呢!明明是「名所」,偏偏作了「屠場」。作者憤怒的心情,鮮明的愛憎,溢於言表,躍然紙上!
第三段(第5節)說同意把信發表。作者既從側面鞭撻了國民黨反動派禁止人民出版言論自由的法西斯白色恐怖,又從正面表白了自己和顏黎民通信的內容是光明磊落的真實話,因此可以同意發表,表現了作者頑強的斗爭精神——面對著殘酷的白色恐怖,他還是敢說敢做,沒有絲毫怯懦。因為在當時白色恐怖的環境中,國民黨反動派早就視魯迅為眼中釘。在如此危險的情況下,對於這封信的公開發表,魯迅毫不猶豫地說「我可以同意」,「既然說了,就不怕發表」,這其中無所畏懼的革命精神,是多麼令人感動啊!
第四段(第6節)指出寫信人署的是假名。誠如前述,魯迅對青年是十分熱情的,哪怕寫信人署的是假名,他還是很誠懇地給對方寫了回信,真誠地指導他們應該怎樣努力學習。至於顏黎民這個人,據許廣平的回憶,顏當時可能是一個小學教員,他用「顏黎民」的假名,以孩子的口吻給魯迅寫信。1980年,《魯迅日記》注釋組的同志深入調查後,終於弄清了。顏黎民(1913-1947)原名邦定,四川梁平人。1934年時為北平宏達中學學生,次年因共黨嫌疑被捕。出獄不久即以顏黎民署名與魯迅通信。魯迅在回信中提到《關於小孩子》一文的目的是贊揚顏黎民要求進步積極向上的革命精神。蘇維埃小孩子寫信給高爾基,要求高爾基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碰到的疑難問題;要求寄書給他們,因兒童集體農場缺少一個圖書館;要求寄錢給他們,要為鄉村裡的貧兒孤兒開辦個食堂。顏黎民用小孩子的口吻寫信給魯迅,是仿效蘇維埃小孩子給高爾基寫信,他也得到了同樣熱情的關懷和幫助。
從上所述,魯迅先生在《給顏黎民的信》里一共講了四件事。其中,第一件談應該怎樣讀書是主要內容,分三層敘述,逐步引申開來,詳細說明理由。另外三件則是次要的,寫得比較簡略。所以說,即便是寫信,魯迅先生也是十分嚴謹、一絲不苟的,既寫得言簡意賅,語重心長,也寫得主次分明,層次井然。

Ⅳ 清華首封錄取通知書發出,隨通知書寄出的還有什麼

7月10日上午,清華大學2021年首封錄取通知書正式發出。隨通知書寄出的還有清華大學校長邱勇院士給新生的贈書——《老人與海》,以及致新生的信

此外,今年的錄取通知書中,還增加了一份「小驚喜」——清華大學110周年校慶紀念封。紀念封內,有一枚書簽,搭配《老人與海》。

而書簽的背面,是給新生的另一份禮物——電影《大學》的通用觀影兌換券。憑借這一兌換券,所有2021級本科新生都可以免費觀影。

致新生的信全文如下

塑造堅韌精神 磨礪勇毅品質

親愛的同學們:

在你們即將進入清華大學,開啟新的人生旅程之際,作為校長,我送給你們的第一份禮物是《老人與海》這本書。

讀書能賦予人精神力量,塑造人的精神品質。弗蘭西斯·培根說過,「凡有所學,皆成性格」。《老人與海》是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海明威的一部現實主義力作,是人類文學史上的一部經典。

作者在書中講述了一個年邁漁夫在大海中與一條大魚搏鬥的經歷。這個看似簡單的故事展現了人超越極限、不屈不撓的忍耐力,人與不可知自然頑強拼搏的無畏勇氣,讓讀者深深感到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一種無論結果如何都要竭盡全力的奮斗精神。

人無精神不立。在書中,海明威借老漁夫之口說出自己的精神銘言,「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給打敗」。希望你們在新的人生階段,敢於直面一切困難挑戰,注重塑造堅韌精神,不斷磨礪勇毅品質,這種精神和品質將成為你們受益終身的財富。

左圖右史,鄴架巍巍。清華園是一個讀書的好地方,一批批清華學子在清韻書香中啟迪思想、開拓視野、探索未來。水木清華,春風化雨。每到世界讀書日,學校都會為多讀書、善讀書的同學頒發「好讀書」獎,這是楊絳先生用她和錢鍾書先生的稿酬設立的獎項。

楊先生曾說:「我在許多學校上過學,但最愛的是清華大學,在清華大學里,最愛清華圖書館。」希望你們在鍾靈毓秀、俊逸典雅的清華園中涵養文化底蘊、培育高尚情操,把讀書作為一種生活態度,把書籍作為自己不竭的精神源泉。

希望你們在來校報到前能認真讀完這本書,並在入校後與老師和同學們分享讀書心得,我也期待著與你們進行直接的交流。

以上內容參考環球網-清華錄取通知書曝光!這些學生免費看電影,評論區亮了......

Ⅵ 漢語拼音是誰發明的

第一個創制用拉丁字母拼寫漢字讀音的方案的西洋人是義大利人利瑪竇(MatteoRicci),他是天主教耶穌會傳教士,1583年來到中國,1605年(明朝萬曆三十三年)在北京出版了《西字奇跡》一書。內有《信而步海,疑而即沉》等四篇文章。

羅常培根據文章的漢字與拉丁文對照的譯文,整理出一個包括26個聲母和44個韻母的漢語拼音方案。這是最早用拉丁字母給漢字注音的出版物,比「小經」用阿拉伯字母給漢字拼音稍晚,「小經」(又名「小兒經」、「小兒錦」)大概是最早用字母文字給漢字拼音的嘗試。

(6)贈書館微電影擴展閱讀

我國原來沒有拼音字母,採用直音或反切的方法來給漢字注音。直音,就是用同音字註明漢字的讀音,如果同音字都是生僻字,就是注了音也讀不出來。反切,就是用兩個漢字來給另一個漢字注音,反切上字與所注字的聲母相同,反切下字與所注字的韻母和聲調相同。在這種情況下學習漢字,非常困難。

在1913年2月15日,由中國讀音統一會制定,以章太炎的記音字母作藍本的注音符號誕生了。1930年中華民國政府把注音字母改稱為「注音符號」,它是漢語拼音的前身。

「注音符號」目前仍舊為中國台灣省漢字的主要拼讀工具之一,為小學語文教育初期必學內容;中國大陸地區自1958年推行漢語拼音方案以後停止推廣使用,但在漢語字典等基礎工具書中對漢字注音時繼續與拼音同時使用。它的誕生使漢語的發展開始了新紀元。

Ⅶ 阿爾伯特親王的遺產

阿爾伯特親王薨逝後,維多利亞女王深陷悲痛之中。而英國公眾對於阿爾伯特的態度也從原先不溫不火轉向了同情。在維多利亞以後孀居的日子裡,她一直穿著黑色的服裝,以此表達對亡夫的哀悼。並且在她與阿爾伯特一起生活過的房間里,物品的擺放乃至早晨洗漱的熱水、床單、毛巾等依舊如常。這種行為在當時許多富賈豪門中也並不多見。維多利亞此後逐漸淡出公眾視野開始隱居,但這一行為也使得阿爾伯特親王生前試圖重塑一個君主制國家,使之變成道德社會,而不是單純的政治社會的努力逐步被侵蝕。阿爾伯特當時引入一種政治原則,使英國王室應始終高於政治。在阿爾伯特與維多利亞婚前,維多利亞執政之初,她便支持輝格黨,並試圖阻止曾想讓她更換侍女的羅伯特·皮爾爵士組建一個保守黨政府。
阿爾伯特親王故去後,梓宮暫厝於溫莎城堡的聖喬治禮拜堂。一年後,梓宮入葬位於浮若閣摩爾宮的皇陵,但皇陵工程直至1871年才全部完成。他和維多利亞最後的歸宿,石棺,採用了英國有史以來開采出的最大單體花崗岩雕成。盡管,阿爾伯特生前要求不樹他的雕像,但整個大英帝國的每個城鎮都有關於他的公共紀念碑。諸多紀念物中最引人矚目的便是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和倫敦的阿爾伯特紀念碑。那些紀念碑體型巨大,以致狄更斯在和友人對話時說到感覺身處於難以接近的山洞,讓人只想逃離。
在許多方面,還能看見以阿爾伯特親王名字命名的事物,從非洲的阿爾伯特湖到薩斯喀徹溫省的阿爾伯特親王市,還有皇家藝術學會的阿爾伯特獎章。此外還有四隻英軍部隊也以他的名字命名:阿爾伯特親王的第11輕騎兵隊、輕步兵團、萊斯特郡騎兵團、來復槍旅。1850年代,他和維多利亞女王造訪漢普郡奧爾德肖特的守備城時表現出濃厚興趣。在那裡有一座木製的皇家行宮,夫婦二人經常駐蹕於此,並參與軍隊考核。至今,人們還能在那裡看到一座由阿爾伯特建立並贈書的阿爾伯特親王圖書館。
在他死後,關於他的傳記陸續出版,但多為充滿褒揚之詞。由維多利亞女王授權和監督下,西奧多·馬丁撰寫成五卷巨著,其中很明顯的可以見到女王施加的影響。但這也是最詳盡地描述阿爾伯特生平的傳記。林頓·斯特來徹於1921年撰寫的《維多利亞女王傳》則更具批判性,但其中一些被二十世紀中期的一些傳記作家,諸如羅傑· 富爾福德和赫克特·波里索通過女王的日記和信件等證實了《維多利亞女王傳》的一些內容並不足信。例如普遍認為是由阿爾伯特親王將聖誕樹引入英國,然而發現證明了這是一種謠傳。一些傳記作家,例如斯坦利·溫特勞博,將阿爾伯特親王塑造成一個英年早逝,並被愛人懷念一生的一個悲劇式的人物。2009年電影《年輕的維多利亞》中,由魯伯特·弗里德飾演的阿爾伯特親王則被塑造成一個英雄人物。電影中有片段描述了1840年那次槍擊,阿爾伯特為此擋下一顆子彈,但事實中,他並沒有在事故中受傷。

閱讀全文

與贈書館微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龍岩最近上映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476
關於年獸的動畫電影有哪些 瀏覽:639
請你播放一部老電影紅雨語言 瀏覽:610
放屁的搞笑電影有哪些 瀏覽:8
黑皮書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680
手機電影一網 瀏覽:235
鄭奎與秀梅是哪個電影 瀏覽:936
哪些濾鏡適合電影 瀏覽:913
婚禮微電影報價單 瀏覽:586
電影機如何調 瀏覽:806
法國電影開場音樂 瀏覽:723
魔獸電影拍賣網站 瀏覽:550
美國人電影完整版免費觀看 瀏覽:997
女人水坑裡生孩子什麼電影 瀏覽:904
一部電影台詞還不夠 瀏覽:110
女主救男主電影叫什麼 瀏覽:743
烈火金剛電影西瓜 瀏覽:964
抖音上的電影視頻怎麼剪輯 瀏覽:959
護士節微電影題材 瀏覽:740
手機電影里接電話的片段 瀏覽: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