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視頻 > 微電影黨史小故事

微電影黨史小故事

發布時間:2022-08-31 09:18:47

❶ 關於黨史的小故事

1、一台水力軋花機

1922年,21歲的陳毅回鄉時,做過一件至今仍被鄉親們傳為佳話的事情。當時,農村極為落後,只有一些人力驅動的前清時安裝的農業機械。以軋棉花的機子為例,需要3到5個壯勞動力輪番上陣才能驅動,且效率十分低下。

一日,陳毅步行於羊岔河畔,看著潺潺流水,突然想到村裡的軋花機太過笨重,費時又費力。為何不為鄉親們改裝成水力驅動?也正好將學到的知識用之於民,讓鄉親們認識到科學與知識的力量。

陳毅很快便將想法付諸實踐,經過試用,陳毅改裝的軋花機不僅省了勞動力,軋棉花的效率更提升了一倍多,十里八鄉的村民都趕來「看稀奇」,面對大家的嘖嘖稱贊,陳毅格外開心。

隨後,他向留法的同學蔡和森去信,申請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不久之後,他收到了蔡和森的回信,組織已經同意他的請求。1923年初,陳毅離開故鄉。從此,堅定地走上了無產階級革命的道路。如今,這台水力軋花機仍然保存在陳毅生平事跡陳列館中。

2、一張摺痕照片

陳毅生平事跡陳列館珍藏著一張帶有深深摺痕的照片,這張照片是隨一封陳毅寫給父母的信一起送達的。在抗戰時期,這是殊為不易的,而它能保存到今天也體現了陳毅在人民群眾心中的崇高地位。

1943年底,陳毅留下一首《赴延安留別華中諸同志》,即趕赴延安。到達延安後,陳毅參加了中共中央在延安召開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為主席團成員、中央委員會委員。

是時,全黨全軍正在開展「整風運動」,陳毅積極投身其中,時常與毛澤東促膝談心,書信往來,向毛澤東介紹自己在「整風運動」中的收獲。毛澤東復信稱贊道:你的思想一通百通,無掛無礙,從此到處是坦途了。

其間,陳毅因思念遠在四川的父母,將自己開展勞動的照片附信寄往。為了避免信件被日偽軍攔截,陳毅將信中「延安」二字改為「西安」,並落款為「兒仲弘敬書」。信件幾經周折,順利送達父母手中。新中國成立後,陳毅父母將這張照片贈予陳毅的侄女陳德珍。

3、 在休整中擴軍

紅一軍團突破敵人封鎖線後,來到江西宜章的白石渡,在這里休整了一天。這里是當時粵漢鐵路的必經之地,鐵路剛剛在這里開工,聚有許多來此打工的湖南農民。

他們住的是用松樹搭成的窩棚,一棚要住20人上下。他們來此是因為家鄉遭受天災,原指望來此掙點工錢回去養家糊口,可工頭卻從來不發工資,遇有生災害病,工人們飽受煎熬,一些體質虛弱的人,已經奄奄一息。

紅軍看到這批湖南農民,立即救濟他們,給他們發放穀米和豬肉,並發放衣服物件,有工人急欲回家的,還給他們發了路費。在紅軍的感召下,工人們三五成群地來到部隊,紛紛要求參加革命隊伍。

一些年紀大的工人為不能參加紅軍而嘆息:「可惜我老了,不然,我也要參加紅軍,跟著你們一道走。」他們說:「我活到這樣大的年紀,從沒有看到這樣好的隊伍,從沒有看到這樣真正為老百姓謀利益的隊伍,你們一定要成功啊!」

對於參加紅軍的新戰士,紅軍將士都親切和藹地招待他們。一大群衣衫襤褸的工人,一下子就成為穿上軍裝的新戰士了。第二天,部隊繼續前進,隊伍人數增加了數百人。

4、坐筐過繩橋會師

1935年6月14日,中央紅軍一部和紅四方面軍一部在達維鎮會師。紅三軍團擔負中央交予的維護交通、與紅四方面軍會師的任務。彭德懷親自率領十一團來到維古村。

這是個依傍高山、面臨大河的村莊。河上的橋已被敵人破壞,隔河而望,紅四方面軍的隊伍正向這邊走來。雙方雖是面貌可辨,可使盡力氣喊話,對方仍是聽不清楚。

急中生智,他們互擲石頭,在石頭上纏上字條,相約在這里架設懸橋。聽說在上游的以念有一道橋,彭德懷又來到以念。這里的繩橋也受到破壞,上下兩條繩,只剩一條,河的對面就是紅四方面軍,雙方仍然沿用維古的方法,向對岸擲石頭。

十餘分鍾以後,接到這樣的一個字條:「我是徐向前,率領紅四方面軍之一部到達了」,「我們是三軍團之一部,在此迎接你們。」雖然取得了聯絡,但雙方依然不能講話,也不能渡河,仍是隔河相望著。

就在為難之際,紅軍戰士在河岸的樹林中找到了。於是四方面軍的一個戰士坐在筐子里將筐子拴在繩子上,從河對岸慢慢地盪過來了。接下來便是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以及其他官兵一個又一個地渡過來。雙方終於會師成功。兩天後,維古的懸橋經紅軍一方面軍與四方面軍共同努力,終於架設成功了。

5、紅軍女戰士「接受檢查」

紅軍突破天險臘子口,翻越岷山,到達甘肅宕昌哈達鋪。部隊進入宿營地之後,所有小販都向紅軍部隊圍攏過來。為避免買賣擁擠,各部紅軍戰士都只派出采買員去購買東西,而且買賣用現大洋。群眾覺得紅軍說話和氣,買賣又公平,這樣多的人馬一點不嘈雜,都感到有點驚奇。

在這里更有意思的是幾位漢族、回族農婦對於紅軍中做政治工作的女戰士產生了興趣,她們覺得這些女戰士言語行動明明是女子,但細看她們穿著戎裝、麻鞋,又纏上綁腿,配著手槍,雄赳赳地又引起她們懷疑。

於是幾個農婦格外親熱地拉著一個女同志向他們家裡跑,因為她們對女戰士是男是女還抱一點懷疑態度,所以向女戰士「實行檢查」。

紅軍女戰士當時被弄得莫名其妙,大家嘩然一笑,然而那些「執行檢查」的農婦們則更進一步「親熱」,請那些紅色女戰士上炕(北方睡土炕,凡有客人來了都請上炕,但女人的炕只請女客)。女同志不僅被請上炕,而且被農婦請吃了晚飯。

一般的戰士們雖然沒有農婦請吃晚飯,但各個伙食單位都買到了羊肉和白面、鹽、油,與雪山草地吃野菜、青草,數月不嘗鹽油之味的情形比較起來,簡直就像「困於囚籠之鳥兒,一旦逃脫而翱翔空中一樣」。

紅軍經過短暫的休整,由此繼續向陝北行進,由於宣傳北上抗日的主張,由於秋毫無犯的紀律,沿途都受到群眾的歡迎。

❷ 黨史小故事,非常短

1921年中國共產黨在上海召開第一次黨代會,通過了黨的綱領,中國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
依次展開寫黨的發展中革命過程中一次挫折、一次小小成功、或者人物的活動情況就行了.比如在井岡山、三灣、八一會議、秋收起義等等,不勝枚舉。
謝謝.

❸ 我想要一個簡短而又把故事表達完整的黨史小故事

一、一台水力軋花機

1922年,21歲的陳毅回鄉時,做過一件至今仍被鄉親們傳為佳話的事情。當時,農村極為落後,只有一些人力驅動的前清時安裝的農業機械。以軋棉花的機子為例,需要3到5個壯勞動力輪番上陣才能驅動,且效率十分低下。

一日,陳毅步行於羊岔河畔,看著潺潺流水,突然想到村裡的軋花機太過笨重,費時又費力。為何不為鄉親們改裝成水力驅動?也正好將學到的知識用之於民,讓鄉親們認識到科學與知識的力量。

陳毅很快便將想法付諸實踐,經過試用,陳毅改裝的軋花機不僅省了勞動力,軋棉花的效率更提升了一倍多,十里八鄉的村民都趕來「看稀奇」,面對大家的嘖嘖稱贊,陳毅格外開心。

隨後,他向留法的同學蔡和森去信,申請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不久之後,他收到了蔡和森的回信,組織已經同意他的請求。1923年初,陳毅離開故鄉。從此,堅定地走上了無產階級革命的道路。

如今,這台水力軋花機仍然保存在陳毅生平事跡陳列館中。

二、一張摺痕照片

陳毅生平事跡陳列館珍藏著一張帶有深深摺痕的照片,這張照片是隨一封陳毅寫給父母的信一起送達的。在抗戰時期,這是殊為不易的,而它能保存到今天也體現了陳毅在人民群眾心中的崇高地位。

1943年底,陳毅留下一首《赴延安留別華中諸同志》,即趕赴延安。到達延安後,陳毅參加了中共中央在延安召開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為主席團成員、中央委員會委員。是時,全黨全軍正在開展「整風運動」,陳毅積極投身其中,時常與毛澤東促膝談心,書信往來,向毛澤東介紹自己在「整風運動」中的收獲。

毛澤東復信稱贊道:你的思想一通百通,無掛無礙,從此到處是坦途了。其間,陳毅因思念遠在四川的父母,將自己開展勞動的照片附信寄往。為了避免信件被日偽軍攔截,陳毅將信中「延安」二字改為「西安」,並落款為「兒仲弘敬書」。信件幾經周折,順利送達父母手中。

新中國成立後,陳毅父母將這張照片贈予陳毅的侄女陳德珍。

三、一支睡在馬路上的部隊

在眾多檔案資料中,比手掌還小的《入城守則》十分引人注目,這是1949年5月由華東軍區司令部印發的小冊子。1949年5月27日,上海戰役持續15天,終獲全面解放,殲敵15.3萬餘人,整座城市完好無損。

就在槍聲停息後的第一個清晨,市民們依然惶惶不安,可當他們打開家門那一刻,他們被眼前的景象深深感動了,濕漉漉的馬路兩側睡滿了身著黃布軍裝的解放軍戰士。

原來,早在4月1日,上海戰役發起前,身為第三野戰軍司令員的陳毅就頒布了《入城三大公約十項守則》,十項守則的第二條,白紙黑字寫著進城後一律「不住民房店鋪」。

5月,陳毅在蘇南丹陽縣發表講話,明確指出:入城紀律是執行入城政策的前奏,是我們解放軍給上海人民的見面禮。

這條紀律在制定之初,卻不被很多指戰員理解。陳毅始終堅持認為上海情況復雜,不能將過往經驗完全照搬。他將自己意見和看法電報上海戰役總前委,鄧小平、劉伯承等前委委員一致贊同他的意見,並電報中共中央軍委。

很快就收到了毛澤東的電報批示,只有八個字——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四、 在休整中擴軍

紅一軍團突破敵人封鎖線後,來到江西宜章的白石渡,在這里休整了一天。這里是當時粵漢鐵路的必經之地,鐵路剛剛在這里開工,聚有許多來此打工的湖南農民。他們住的是用松樹搭成的窩棚,一棚要住20人上下。

他們來此是因為家鄉遭受天災,原指望來此掙點工錢回去養家糊口,可工頭卻從來不發工資,遇有生災害病,工人們飽受煎熬,一些體質虛弱的人,已經奄奄一息。

紅軍看到這批湖南農民,立即救濟他們,給他們發放穀米和豬肉,並發放衣服物件,有工人急欲回家的,還給他們發了路費。在紅軍的感召下,工人們三五成群地來到部隊,紛紛要求參加革命隊伍。一些年紀大的工人為不能參加紅軍而嘆息:「可惜我老了,不然,我也要參加紅軍,跟著你們一道走。」

他們說:「我活到這樣大的年紀,從沒有看到這樣好的隊伍,從沒有看到這樣真正為老百姓謀利益的隊伍,你們一定要成功啊!」對於參加紅軍的新戰士,紅軍將士都親切和藹地招待他們。一大群衣衫襤褸的工人,一下子就成為穿上軍裝的新戰士了。

第二天,部隊繼續前進,隊伍人數增加了數百人。

五、坐筐過繩橋會師

1935年6月14日,中央紅軍一部和紅四方面軍一部在達維鎮會師。紅三軍團擔負中央交予的維護交通、與紅四方面軍會師的任務。彭德懷親自率領十一團來到維古村。

這是個依傍高山、面臨大河的村莊。河上的橋已被敵人破壞,隔河而望,紅四方面軍的隊伍正向這邊走來。雙方雖是面貌可辨,可使盡力氣喊話,對方仍是聽不清楚。急中生智,他們互擲石頭,在石頭上纏上字條,相約在這里架設懸橋。聽說在上游的以念有一道橋,彭德懷又來到以念。

這里的繩橋也受到破壞,上下兩條繩,只剩一條,河的對面就是紅四方面軍,雙方仍然沿用維古的方法,向對岸擲石頭。

十餘分鍾以後,接到這樣的一個字條:「我是徐向前,率領紅四方面軍之一部到達了」,「我們是三軍團之一部,在此迎接你們。」雖然取得了聯絡,但雙方依然不能講話,也不能渡河,仍是隔河相望著。

就在為難之際,紅軍戰士在河岸的樹林中找到了。於是四方面軍的一個戰士坐在筐子里將筐子拴在繩子上,從河對岸慢慢地盪過來了。接下來便是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以及其他官兵一個又一個地渡過來。雙方終於會師成功。

兩天後,維古的懸橋經紅軍一方面軍與四方面軍共同努力,終於架設成功了。

❹ 黨史小故事,急急急

機上讓傘 每個人都珍惜自己的生命,但是我們偉大的周總理卻可以為了祖國的下一代犧牲自己的一切,這是一種什麼品質? 1946年1月30日上午,周恩來從延安飛往重慶。同機的有其隨行人員,還有葉挺將軍的小女兒葉揚眉。她是去重慶接爸爸出獄的,所以特別高興。 飛機經過秦嶺上空時,突然遇到一股強冷氣團,飛機被迫下墜,情況萬分危急。機長命令:全體乘客背上降落傘,准備跳傘。大家都在背降落傘,突然聽到小揚眉的哭聲。原來她的座位上沒有傘包。周恩來在搖擺的機艙中,幾步走到小揚眉身邊,迅速解下自己的降落傘給小揚眉背上,並鼓勵她,要像爸爸那樣堅強。大家看到周恩來同志不顧自己的安危,把傘包讓給了小揚眉,都要把自己的傘包讓給周恩來。周恩來用命令的口吻說:「不要管我,你們要沉著,別慌張。」 由於機組人員的努力,飛機終於沖出了冷氣團,脫險了。機艙里一片歡騰。 補充: 夏明翰 的故事 夏明翰是 湖南衡陽 人。他加入中國共產黨,為黨的事業做了許多的事。不幸的是,1928年2月7日他在漢口被捕了。 夏明翰被押在獄中。敵人用了種種手段,想讓夏明翰說出中國共產黨的地下組織,但是毫無所得。又一次審訊開始了。夏明翰鎮靜自若地走進來, 昂首 對著那個惡煞般的主審官怒目而視。 主審官問:「你姓什麼?」 夏明翰答:「姓冬。」 「你明 明姓 夏,為什麼說姓冬!簡直是胡說!」 「我是按國民黨的 邏輯 講話的。你們的邏輯是 顛倒黑白 。混淆是非的,你們把殺人說成慈悲,把賣國說成愛國。我也用你們的邏輯,把姓「夏」說成姓「冬」,這叫以毒攻毒。」 主審官又問了幾個問題,可是什麼都問不出來。反動派在夏明翰身上連半根 稻草 都沒撈到,而且失去了希望,只得使出了最後的一招兒,宣布「就地處決」。 2月9日,也就是夏明翰被捕的第三天,反動派把夏明翰押上了刑場。夏明翰 泰然自若 ,連聲高呼革命口號,接著又高唱起 《國際歌》 。周圍的群眾都感動得流下眼淚;反動派在這凜然正氣的震懾下膽顫 心驚 。 行刑的時刻馬上就到了。反動派問夏明翰:「你還有什麼話要說嗎?」 夏明翰說:「我要把我的話寫出來,給我拿紙和筆來!」 反動派還希望夏明翰最後能供出點有用的材料來,立即給他了一枝筆和一張紙。 夏明翰接了過來,奮筆寫了一首正氣凜然的 就義詩 : 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 自有後來人 。 寫完後,大聲念了一遍,把筆往地上用力一拋。 夏明翰慷慨就義了。他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壯烈的革命之歌。

希望採納

❺ 紅色經典小故事50字

這個抗日小英雄的故事,發生在華北抗日根據地。12歲的龍門村兒童團團長海娃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監視著前邊平川地里敵人的據點。一天,炮樓里的鬼子進山去搶糧食了,只剩下「貓眼司令」和幾個鬼子兵。

民兵中隊長老趙畫了一張攻打炮樓的路線圖,並寫了一封信准備把它交給八路軍張連長。老趙把送信的任務交給了兒子海娃。海娃一看信封上面插了雞毛,知道是十分重要的,他趕著一群羊作掩護送信去了。

沒想到,海娃在山溝里碰上了鬼子,他靈機一動,把雞毛信拴在了「老頭羊」的尾巴里,瞞過了鬼子小隊長。一路上海娃受盡了折磨。深夜海娃好不容易從睡得像死豬一樣的鬼子的腿縫里溜了出來。他趕到羊圈裡,小心地把雞毛信取了下來,一口氣跑了幾里路。

後面偽軍也追來了,海娃又被他們抓回去。他把鬼子帶到了一條山路上,鬼子的騾馬不能爬陡峭的山坡,海娃乘機拚命往山上爬,愈爬愈遠,鬼子開槍打中了海娃的手。海娃忍著疼拉開嗓子喊「八路軍叔叔……」海娃把雞毛信交給了張連長。

(5)微電影黨史小故事擴展閱讀

海娃的原型

他是電影《雞毛信》中小主角海娃的原型,也是電影《沙漠追匪記》的主角原型之一,在他參加的歷時兩年半的解放戰爭中,他單人捕捉俘虜100多名。前不久,這位傳奇英雄因病去世,留給人們不盡的思念和追憶。他就是曾經聞名全軍的———偵察捕俘英雄秦玉根。

秦玉根,1928年出生於山西省原平縣,1947年成為西北野戰軍第三縱隊偵察員,參加過解放戰爭、新疆剿匪以及抗美援朝戰爭,先後榮立7次戰功。

並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三級英雄勛章,是聞名全軍的偵察捕俘英雄。76歲的秦玉根在廣東中山市因病去世,他在遺言中表示要將遺體留做醫學科學研究。

消息傳來,秦玉根當年的老領導、原西安警備區副司令員李文彭心潮起伏,往事如潮水般湧上心頭,李文彭老人情不自已,他眼含淚水,揮筆書寫回憶文章,以表示對戰友、對當年難忘歲月的緬懷之情。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成立77周年之際,本報記者對李文彭老人進行了采訪,並以此文對秦玉根以及所有革命先烈表示深深的景仰和懷念。

❻ 紅色主題微電影有哪些

紅色主題微電影有《初心》、《建國大業》、《建黨偉業》。

1、初心

當我看著一雙雙眼睛裡贊許的目光,從容地回答完最後一個問題,我終於順利通過了畢業論文答辯,回想這一路探訪家鄉拍下的一幀幀照片,定格下我的美麗鄉愁,終成一個個篤定的文字,我為自己出生、成長在西江邊上的這座紅色小城而倍感驕傲。

花開半夏,畢業在即,我設計的論述鄉土歷史文化的畢業論文膠著難前。正當我在圖書館里尋覓靈感,悄然,一本關於雲安革命史跡的書籍闖入眼簾,翻開數頁,兒時爺爺講過的故事依稀重現。

愛一方水,戀一處山。走在雲霧山下的村道,石板如鏡,是時光,更是當年粵中挺進三羅小分隊奔走剿敵的留痕。

問路而至,站在寧靜的院落中間,那年月,院落四處應是紅帶飄然,粵中獨一團和粵中四支隊的戰士們整齊列隊,英氣颯爽,等待著宣布三羅人民武裝正式編入解放軍序列的歷史時刻。

門前寬闊的曬場,彷彿回盪著部隊雄糾糾、氣昂昂向羅定進軍的腳步聲。推門跨進這座雕梁畫棟的大屋,站在天井前,當年十里八鄉的老百姓和戰士們齊聚此處歡慶雲浮縣人民政府成立的情景,瞬間入眼成畫。

2、《建國大業》

由韓三平、黃建新擔任總製片人並執導,唐國強、張國立、許晴、劉勁、陳坤、王伍福等主演的劇情片。該片於2009年9月16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3、《建黨偉業》

該片由韓三平、黃建新執導(海外部分由李少紅執導,五四運動時期部分由陸川執導,戰爭場面由沈東執導),由劉燁、陳坤、張嘉益、馮遠征等108位明星出演。

❼ 黨史小故事

機上讓傘

每個人都珍惜自己的生命,但是我們偉大的周總理卻可以為了祖國的下一代犧牲自己的一切,這是一種什麼品質?

1946年1月30日上午,周恩來從延安飛往重慶。同機的有其隨行人員,還有葉挺將軍的小女兒葉揚眉。她是去重慶接爸爸出獄的,所以特別高興。

飛機經過秦嶺上空時,突然遇到一股強冷氣團,飛機被迫下墜,情況萬分危急。機長命令:全體乘客背上降落傘,准備跳傘。大家都在背降落傘,突然聽到小揚眉的哭聲。原來她的座位上沒有傘包。周恩來在搖擺的機艙中,幾步走到小揚眉身邊,迅速解下自己的降落傘給小揚眉背上,並鼓勵她,要像爸爸那樣堅強。大家看到周恩來同志不顧自己的安危,把傘包讓給了小揚眉,都要把自己的傘包讓給周恩來。周恩來用命令的口吻說:「不要管我,你們要沉著,別慌張。」

由於機組人員的努力,飛機終於沖出了冷氣團,脫險了。機艙里一片歡騰。

夏明翰的故事
夏明翰是湖南衡陽人。他加入中國共產黨,為黨的事業做了許多的事。不幸的是,1928年2月7日他在漢口被捕了。
夏明翰被押在獄中。敵人用了種種手段,想讓夏明翰說出中國共產黨的地下組織,但是毫無所得。又一次審訊開始了。夏明翰鎮靜自若地走進來,昂首對著那個惡煞般的主審官怒目而視。
主審官問:「你姓什麼?」
夏明翰答:「姓冬。」
「你明明姓夏,為什麼說姓冬!簡直是胡說!」
「我是按國民黨的邏輯講話的。你們的邏輯是顛倒黑白。混淆是非的,你們把殺人說成慈悲,把賣國說成愛國。我也用你們的邏輯,把姓「夏」說成姓「冬」,這叫以毒攻毒。」
主審官又問了幾個問題,可是什麼都問不出來。反動派在夏明翰身上連半根稻草都沒撈到,而且失去了希望,只得使出了最後的一招兒,宣布「就地處決」。
2月9日,也就是夏明翰被捕的第三天,反動派把夏明翰押上了刑場。夏明翰泰然自若,連聲高呼革命口號,接著又高唱起《國際歌》。周圍的群眾都感動得流下眼淚;反動派在這凜然正氣的震懾下膽顫心驚。
行刑的時刻馬上就到了。反動派問夏明翰:「你還有什麼話要說嗎?」
夏明翰說:「我要把我的話寫出來,給我拿紙和筆來!」
反動派還希望夏明翰最後能供出點有用的材料來,立即給他了一枝筆和一張紙。
夏明翰接了過來,奮筆寫了一首正氣凜然的就義詩: 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自有後來人。
寫完後,大聲念了一遍,把筆往地上用力一拋。
夏明翰慷慨就義了。他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壯烈的革命之歌。

閱讀全文

與微電影黨史小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天殘地缺怎麼寫 瀏覽:567
北京電影導演中心有寄存嗎 瀏覽:811
放一部電影好看 瀏覽:271
大丈夫電影國語在線 瀏覽:389
美團電影票後怎麼取票 瀏覽:530
龍四千王之王完整版電影 瀏覽:657
09年上映的美國電影有哪些 瀏覽:836
蜘蛛俠所參與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63
韓日最新電影愛情 瀏覽:744
電影票取完弄丟了怎麼辦 瀏覽:484
les有哪些好看的電影 瀏覽:540
電影音樂經典鑒賞 瀏覽:526
幻想電影用英語怎麼說 瀏覽:313
女友推薦電影網站 瀏覽:637
yy怎麼放電影賺錢 瀏覽:699
嘉禾電影在線 瀏覽:775
愛奇藝微電影頻道 瀏覽:65
怎麼看待看盜版電影的 瀏覽:282
電影左耳微博 瀏覽:786
不翼而飛電影免費版 瀏覽: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