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何要把鏡頭對准扶貧工作的閃光點
前不久,由上海廣播電視台發起並製作的全國首檔精準扶貧公益紀實節目《我們在行動》在北京舉辦研討會。研討會上,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宣傳司司長高長力在發言中肯定了扶貧類節目的發展,他表示:「要大力鼓勵廣播電視節目投入到脫貧攻堅的宣傳中去,為國家扶貧政策和工作做出更廣泛的宣傳。」
近年來,影視作品也把鏡頭對准了精準扶貧工作中的人和事,講述他們感人至深的故事。對影視創作而言,脫貧攻堅是內涵豐富的絕佳題材;對扶貧工作來說,影視化表達所產生的傳播力和影響力,也具有強大的教育和推廣作用。
3.綜藝節目找尋脫貧新方法
明星公益、「助農團」、專家點評……綜藝節目內容活潑生動,形式靈活,為實現多樣化脫貧出謀劃策。東方衛視的扶貧綜藝《我們在行動》組織蔡國慶、王寶強、潘石屹等明星和企業家組成「助農團」,通過三天兩夜的生活體驗,完成一個特色產品的訂貨會。許多明星零片酬參加節目,將明星公益和精準扶貧結合起來,利用自己的影響力為農產品打開銷售渠道。第一季節目中組織的六場訂貨會總銷量突破1460萬,其中陝西劉卓村的「爺爺的面」,線上發售10秒,就有近3萬人下單;胡靜和鍾漢良推銷的雲南馬鹿寨村沃柑,訂貨會的訂單總額就高達520萬元,開創了中國電視公益扶貧的新模式。河南衛視推出的大型使命類公益扶貧節目《脫貧大決戰》既有深入河南「三山一灘」貧困區的實地采風,同時邀請扶貧人物和專家學者等做客演播室,演播室錄制和公益名人基層采風相結合的形式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央視節目《決不掉隊》則精選扶貧中的小人物故事,展現扶貧細節,讓觀眾理解了國家扶貧工作的重要意義。
脫貧需要久久為功,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說:「扶貧絕對不只是物質層面的扶貧,還要有精神層面的扶貧,不僅要傳遞具體的扶貧經驗,更重要的是傳遞公益精神,傳遞自強自立的精神。」在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的俞虹看來:「讓村民們看到自己有什麼,缺什麼,去做什麼,把新觀念帶進去就開啟了思想之門。」
Ⅱ 呂梁漢子電影觀後感
寫作思路:從這部電影給人的第一印象開始寫,把故事劇情簡單些出來,要突出自己的感受和啟發。
《呂梁漢子觀後感》
電影《呂梁漢子》開拍近一年終於面世了,群眾早就迫不及待了。
其實在這部根據「感動山西十大人物」的石樓人梁寶為原型改編的反應當今農村現狀的故事裡,容嬤嬤只是扮演主人公薛寶的母親,戲份並不多,出場次數很少,然名演員就是名演員,演技果然一流。
薛寶拖著肺癌晚期的病體終於支撐到給村裡籌措到修路的款項可以放心去醫院看病了,就在他啟程看病揮手和鄉親們告別的瞬間,路段遭遇塌方,他迅速跳下車不顧一切沖進搶救被掩埋鄉親的隊伍里。在所有掩埋鄉親平安救出的那一刻,他倒下了,他實在是太累了,這一次他是永遠的倒下了……聞訊趕來的老母親容嬤嬤,扒開人群撲向兒子,顫顫巍巍的雙手摸向兒子的臉,那響徹山谷的「我的兒呀!」使全場動容……
俺這比一般人淚腺發達的吃瓜群眾,沒帶紙巾真是失策啊。領導給票的時候說,電影觀後感將作為「兩學一做」年終考核內容之一,俺想當然地就把它歸為造神大片一類了。約了閨蜜漫不經心前往,縣城唯一的影劇院稀稀落落人很少,往日的寂然並沒有因為有影片上映而改變多少,頓覺不如宅家裡淘寶掃貨更有意思。
去的時候已開演,閨蜜興致勃勃的和我聊著「雙十一」的非凡戰果。彼時畫面上是電閃雷鳴、風雨交加的夜晚,村民葫蘆叔的兒媳婦難產。焦急萬分的村支書薛寶和鄉親們七手八腳的幫著把人抬到三輪車上送往醫院,然而漫漫山路十八灣,緊趕慢趕還是晚了一步,孩子沒保住。
寂靜山村的夜空久久回盪著葫蘆叔凄涼無助的嗩吶聲,如泣如訴……全場無不潸然淚下,抽泣聲此起彼伏……
本來意興闌珊的我此時不由全神貫注,這老套的場景卻感動了在場的每一位,不得不讓人沉思。
「要想富,先修路」這是多麼淺顯的道理啊,然而這么多年過去了,口號依然還只是口號。這個堂堂七尺漢子——石樓縣梁家垣鄉的村支書薛寶,一臉凝重的看著用嗩吶宣洩內心無限傷悲的葫蘆叔,為自己無力回天沒能救下葫蘆叔的孫子悲痛萬分。
他想為村裡修路,他想在國家精準扶貧的大政策、大環境下,把村裡的車路開通;他想把鄉親們的棗和核桃賣出去;他想讓鄉親們不要因為車路不通而耽擱看病生命不保;他想讓鄉親們不要因為這窮山惡水而外出打工流落他鄉。這是多麼朴實的願望啊!
薛寶好歹也算個基層幹部,卻又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他並沒有多麼宏偉的個人奮斗目標,他甚至連女兒想調去鎮上教書的心願都沒想過幫她達成,他一心想著是帶領他的鄉親們走出困境。在他的身上看不到官僚主義,看不到流於表面的誇誇其談,而是踏踏實實在干正事、干實事。看到此處,作為曾參與精準扶貧工作的普通一員,我感同身受的同時深表慚愧、感慨萬千。
醫院查出肺癌晚期,他知道他的生命將進入倒計時,這個七尺漢子無論如何不甘心就這么倒下,他懇請醫生讓他出院。他要和上帝搶時間,爭分奪秒。他要為村裡修路,不惜代價。醫生終被他的無私感動,放他出院。為了修路遷墳的事,他披麻戴孝給釘子戶當孝子;
為了籌到修路款項,他不顧重病和投資人拼酒到吐血……這是一個錚錚鐵骨男兒的大格局,這是一個呂梁漢子的大智慧!他不是神,他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他也有著俠骨的柔情。媳婦因為他把兒子的生活費給村裡買了水泵而負氣回了娘家,他到了丈人家二話不說砍起媳婦就走。
顛簸的山路上一路背著媳婦亮起嗓子唱起了信天游,那渾厚粗狂的男高音在廣袤的黃土高原盪氣回腸,給觀眾呈現出一幅無比壯美的原生態畫面……
影片的結尾以薛寶的壯烈犧牲收場。一個錚錚鐵骨男兒短暫生命旅程的結束詮釋著呂梁人不朽的民族魂。留給我們的是嘆息?是悵惋?或許更多的是思索。
Ⅲ 趙薇擔任扶貧紀錄片《星光》的總導演,說說你怎麼看
希望趙薇的這部新電影能夠給觀眾帶來更多的正能量和感動,也希望能夠有更多的普通人能夠投入到這個事業中來,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大家能夠身體力行,為精準脫貧獻上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讓愛一直傳遞下去,作為電影人,希望這部影片能夠更好的傳播出去,讓更多的人關注和支持這項事業中來,未來能夠更加美好。
Ⅳ 當名校學霸遇見中國農村,為何能夠將精準扶貧落到實處
扶貧工程其實並不復雜,政府部門的所謂扶貧工程之所以無法成功,不是因為扶貧工程難度大,而是因為他們的初衷是撈取政績,同樣的扶貧工作,外國名校的學生就能夠做的有聲有色,這跟技術和水平是沒有必然聯系的,很多政府官員的能力並不遜色,只不過對精準扶貧並不是真心的,反觀外國名校的大學生,則是將自己的扶貧工作當作應該履行的責任和義務,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才是決定扶貧成績的核心要素。
由此可見,精準扶貧需要的是實事求是的做事,而不是用情懷來表述,在經濟落後的貧困地區,對扶貧項目的渴求是非常迫切的,如果各種扶貧項目都能夠像名校學霸這樣的投入其中,那麼在政策的落實上也就可以更有力度,因為這也是經過了成功案例全面印證的扶貧模式,無論是大學生創客還是政府部門,都需要將貧困群體作為自己的利益共同體,才能確保精準扶貧的各種政策能夠發揮應有的作用。當然了,不同地區的落後原因是各不相同的,扶貧項目的制定也需要結合各地情況具體分析,只有真正考慮到當地貧困群眾的實際需求,才能提高精準扶貧項目的成功率。
Ⅳ 厲害了我的國觀後感
寫觀後感,要從自己觀賞影片的感受出發。可是,不少同學開始寫觀後感,往往將「觀」的內容寫得很長,總愛把故事情節從頭到尾加以介紹,生怕讀者不知其內容,而發表「感」的文字卻很少。應強調以「感」為主,從文字上看,「感」的內容大約占影片主要內容的五六倍。文中適當引用影片內容,是為「感」服務的。因此,引用電影內容只要三言兩語,不要具體敘述,更不要什麼細致的描寫。
Ⅵ 《我和我的家鄉》影評怎麼寫
1、《我和我的家鄉》描繪了小康生活的畫卷,謳歌了脫貧攻堅的成就,是兼具思想性、藝術性的文藝作品,取得了口碑和票房雙贏,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影片的成功為主旋律創作帶來諸多啟示:一是愛國主義永遠是電影創作的主旋律,二是人民是電影創作永恆的原動力,三是在以小見大中不斷創新藝術表達,影片才能贏得觀眾的共鳴與共情(《人民日報》評)。
2、《我和我的家鄉》和2019年的《我和我的祖國》相比,該片的「切口」更小了,但不變的還是接地氣的表達方式。葛優、鄧超、沈騰、王寶強、雷佳音這群「歡樂喜劇人」一出現,觀眾就不愁沒有笑點。
「北京好人」張北京和二舅聯手上演的雙簧、雷佳音「憋」出來的大頭、沈騰和馬麗之間的「網路延遲」,讓影院里充滿了快活的氣氛。電影里有歡樂,更有感動。
正因為有笑有淚,大家甚至都沒有感覺到本片的「主旋律」色彩。如此宏大的主題,卻沒有讓影院里的觀眾感到一絲一毫的枯燥、乏味,這不光得益於主創藝術的表達方式,更體現出中國的文化自信。電影在表達上也沒有了生澀和僵硬(《光明日報》評)。
《我和我的家鄉》創作背景
該片總監制張藝謀、總導演寧浩和總策劃張一白在商量每個單元故事過程中找到了幾個關鍵詞:變化、空間和小人物。千家萬戶都因為全面小康和精準扶貧而發生變化,而這個變化是覆蓋全中國地理空間的,所以就將故事設定在中國的東西南北中五個地理空間,來呈現小人物的故事。
五組導演分別領取任務:閆非、彭大魔作為東北喜劇的代表自然就選擇在遼寧沈陽創作故事;徐崢作為上海人,到了杭州千島湖取景拍攝;俞白眉作為西安人,和搭檔鄧超回到了陝北;只有陳思誠一個東北人,主動請纓去了西南貴州。
而寧浩又延續了《我和我的祖國》中講述北京小人物的手法,葛優再演「張北京」,連戴的帽子都沒換。
《北京好人》單元的故事來源於寧浩老家一個長輩親戚來北京看病的經歷。寧浩的親戚一開始並不知道自己是什麼病,特別害怕,一是擔心病會很嚴重,二是害怕交不起手術錢。寧浩就勸她,不用焦慮,先做手術,錢的問題可以幫忙解決。
之後,寧浩發現兩人原本平等的親戚關系,純潔的親情,因為涉及錢的問題後,就變得很奇怪。做完手術之後,寧浩親戚的女兒說,農村的醫保卡可以報銷,幾萬元的手術費基本能覆蓋80%多,這時候寧浩明顯感覺到親戚如釋重負,「覺得她又回到長輩的位置了」。
這件事情對寧浩觸動挺大的,沒想到農村醫保能到這種程度,確實是政府辦了一件硬事兒,就想從這個角度講一個小故事,為了符合喜劇片的設定,就做了一個身份互換的設計,拿著別人的醫保卡去看病。
Ⅶ 喚愛的觀後感
《喚愛》影評
看完電影,心情久久無法平靜。很感慨,想說的很多,卻感覺又無法說清。
於是網路了豆瓣影評,我不知道評論的人是否都是在被強迫下(學校要求陪孩子看)看的,看之初就帶了逆反的情緒?翻遍影評要麼是吐槽,要麼關注的東西稀奇古怪。讓我詫異豆瓣們什麼時候也淪喪到了這種地步?在靠吐槽吸引眼球、給你點贊嗎?
我承認,這部電影劇情簡單、演員有時候用力不再點上、導演也有些浮誇。但這不妨礙它觸動我們內心深處的柔軟!
劇中的幾個關鍵人物對生活的選擇,很真實、很合理,我們無可指責!設身處地,換作我們恐怕不能做的更好!
政府、學校的關心形式,我們也無可指責,政府、學校有自己的套路和方式!
孫家的人員結構和認知也決定了,他們無法採取更好的做法來尋得社會的幫助。
所以,盡管此劇有吐槽中的問題,但同時又覺得極客觀、極真實。讓我們有一種強烈的感受,這就是生活!!!
正因為真實的還原了生活,所以,看完以後有一種強烈的無力感。
片尾所說,此類事情很多,我們能做些什麼?
我們好像能做的除了像街道辦那位女工作人員一樣,偷偷的塞點錢之外,也無法做到更多。
所以,我們應該感謝目前有些人做的一些慈善平台,讓我們能夠對一些病人或者出現災難的家庭給予幫助。他們比我們做得好!
所以,我們應該感謝目前我們國家正在做的精準扶貧,使有限的資金能夠幫助更多的人。
我覺得我們也應該感謝這部電影,因為他喚醒了我們作為人,同情、善良、願意幫助他人的天性!
自助者天助!希望每個困難家庭的「孫家寶」都像劇中的「寶寶」一樣,重負之下認真學習,不被生活的艱難壓倒!
Ⅷ 走出大山的路觀後感他對你有什麼關系
認真觀看《走出大山》微電影後,我被這部貼近生活、朴實感人的電影深深打動了。影片中的劉書記、李大叔及李大叔的兒子,他們的人物形象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電影之初,山裡的一位婦女村民,由於山路交通不便,被迫低價賣出了品質優良的山貨,這一幕被李大叔看到,激起了他帶領村民致富的決心。他不怕困難,虛心向年輕同志學習網店經營經驗。經營過程中,也是困難重重,但李大叔仍堅持不懈,遇到問題解決問題,最終走向了成功。他是我們廣大貧困農民學習的榜樣,人窮志不能窮,貧困農民要有發奮的決心,不甘於貧窮,才能拜託貧困面貌。
劉書記他為民服務,熱心幫助李大叔,為李大叔創業路上解決了一個又一個難題。先是為他聯系物流公司,再是幫助李大叔創業貸款,幫他度過難關。精準扶貧工作要做到實處,劉書記做出了政府當下精準扶貧的好榜樣,精準扶貧工作是一塊難啃的大骨頭,劉書記是我們的政府、黨員、扶貧者對待扶貧對象的真實寫照。我們政府,黨員都應該像劉書記那樣,真扶貧,扶真貧,切切實實為民辦事,為貧困者解決實際問題,讓貧困戶早日脫貧,過上美好幸福的日子。
Ⅸ 草原上的薩日朗觀後感
摘要 該片以內蒙古赤峰市大廟鎮小廟子村黨總支書記趙會傑為人物原型,全面展現了新時代扶貧幹部們為實現脫貧攻堅奔小康的艱苦奮斗歷程。「你看她笑得像不像薩日朗?」「薩日朗是什麼意思?」「小紅花啊,而且是草原上最美的花。」這幾句簡單的台詞來自電影《草原上的薩日朗》,而話語中的「她」便指的是由方青卓飾演的被當地村民熱情地稱為「草原上的薩日朗」的基層幹部趙會傑。在四年間,她成功帶領全村三千餘名農民脫貧致富。在剛剛結束的兩會上,身為全國人大代表的趙會傑數次聲淚俱下,「感謝好時代,過去夢都不敢夢的都實現了。」
Ⅹ 走出大山的路觀後感他對你什麼關系
認真觀看《走出大山》微電影後,我被這部貼近生活、朴實感人的電影深深打動了。影片中的劉書記、李大叔及李大叔的兒子,他們的人物形象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電影之初,山裡的一位婦女村民,由於山路交通不便,被迫低價賣出了品質優良的山貨,這一幕被李大叔看到,激起了他帶領村民致富的決心。他不怕困難,虛心向年輕同志學習網店經營經驗。經營過程中,也是困難重重,但李大叔仍堅持不懈,遇到問題解決問題,最終走向了成功。他是我們廣大貧困農民學習的榜樣,人窮志不能窮,貧困農民要有發奮的決心,不甘於貧窮,才能拜託貧困面貌。
劉書記他為民服務,熱心幫助李大叔,為李大叔創業路上解決了一個又一個難題。先是為他聯系物流公司,再是幫助李大叔創業貸款,幫他度過難關。精準扶貧工作要做到實處,劉書記做出了政府當下精準扶貧的好榜樣,精準扶貧工作是一塊難啃的大骨頭,劉書記是我們的政府、黨員、扶貧者對待扶貧對象的真實寫照。我們政府,黨員都應該像劉書記那樣,真扶貧,扶真貧,切切實實為民辦事,為貧困者解決實際問題,讓貧困戶早日脫貧,過上美好幸福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