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何對4名同學痛下殺手從好兒子到殺人犯,馬加爵經歷了什麼
在電影《你好,李煥英》里,李煥英說:「我只要我的女兒健健康康快快樂樂」
作為母親的李煥英,不要求女兒出人頭地,干出一番事業,只要女兒健康快樂,這是一種多麼樸素而又美好的心態。
2004年雲南大學發生一起特大殺人案,一向老實本分的馬加爵竟然因為瑣事懷恨在心,無處發泄的他竟然舉起屠刀,殺害了自己的四名同學,犯下滔天罪行。案發之後,早已經有所准備的馬加爵連夜逃走。
可是天網恢恢疏而不漏,一個月後,馬加爵在雲南被警方抓獲。最後他被執行死刑。馬加爵雖然死了,可是他留給人們太多的震撼和疑惑,17年後再看馬加爵,一個品學兼優的大學生,他為何會對四名同學痛下殺手?
小結:
馬加爵無疑是一個聰慧的人,高考的時候以高分考取雲南大學,轟動一時。可是上了大學之後,卻沒有調整好自己的感情,不懂得排解自己的負面情緒,導致自己四面楚歌,最終走上了不歸之路。
17年後,我們再重新回顧馬加爵的案子,感覺引以為戒的東西實在太多。對孩子,不僅僅要關注他的成績,還要更加關心他的心理健康。
Ⅱ 觀馬加爵視頻有感
真心佩服小馬哥
Ⅲ 剖析馬加爵的犯罪原因 真心 謝謝了
案件分析為什麼馬加爵這么兇殘地殺害了與之同窗三載且無重大冤讎的同學呢?馬加爵從其平常的表現來講並不壞,為什麼突然做出這么一件驚天動地的大案呢?對這些問題的回答都必須剖析馬加爵的犯罪心理。 (一)社會環境中的消極因素是馬加爵犯罪心理的「滋生點」心理學認為:心理是人腦對客觀世界能動的反映。人的犯罪心理的來源同樣是對客觀世界消極因素能動反映的結果。馬加爵生活的社會環境中存在著大量的消極因素,為馬加爵犯罪心理的產生提供了「土壤」,從宏觀社會環境來講,盡管整個社會進步在加快,社會更注重人的生存和發展。但是不可否認目前社會仍存在較為嚴重的「貧富差距加大」現象、「人生存和發展的不平等」現象、社會價值取向的功利主義現象、社會交往中的「市儈化」現象。這些宏觀社會環境中的消極因素盡管不可能直接對馬加爵個人產生巨大的影響,但它的影響會通過與馬加爵生活息息相關的微觀社會環境折射出來。馬加爵家庭的貧困無法為他提供大學生活的基本物質需要,讓他時常感到經濟壓力和在經濟地位上的低人一等,其家庭成員的文化素質較低也決定了馬加爵無法在家庭中尋找到能有效與之進行思想溝通的對象,相反他肩負的是家庭希望的重任。在大學環境中,學校對大學生中的「弱勢群體」的忽視,讓馬加爵不能從組織、群體中受惠而產生相應的責任心。大學中的「弱勢群體」的主體是貧困學生,特別是來自農村的貧困學生,經濟上的窘迫妨礙了他們正常的人際交往(不能經常參加集體活動,不能時常進行精神放鬆,如看電影、跳舞、參加生日聚會等),從農村中學到都市大學,使許多農村貧困學生學習和生活習慣,包括衛生習慣都與大學校園主導的「城市文化」格格不入,這些處於「弱勢群體」中的學生有比較強烈的不平衡心理,對家庭和社會有所抱怨,對其他同學特別是處於「強勢群體」的同學有所排斥,他們表面顯得自強、自負,但事實上內心脆弱而自卑。大學環境中沒有及時了解和研究這些「弱勢群體」的心理,沒有採取有效的措施和手段來幫助他們走出困境、樹立自信。相反,在同學關系中存在「恃強欺弱」、「人性談漠」現象,這些消極因素的存在是直接引起馬加爵不良人格,乃至於犯罪心理的重要因素。正如一位貧困學生所說,生活上再苦我都可以忍受,但精神上的孤獨與被他人所侮辱卻是無法接受的 (二)馬加爵性格中的不良因素是其犯罪心理形成的「發生器」人類社會發展所經歷的原始社會、奴隸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都存在利益傾向的差異,都存在獲利階層和失利群體。每一個社會環境都存在著大量的消極因素,而這些消極因素的存在。對個體來講,它只是外在的東西,並不會強加於個人的心理之中,形成犯罪心理。犯罪心理學關於犯罪心理形成的內化機制也充分說明了,主體存在的不良心理因素(主要指性格中的不良因素)對外界消極因素的選擇性反映,是犯罪心理形成的主要原因。馬加爵自小形成的內傾型性格,這不是他產生犯罪心理的原因,甚至不能說是影響其犯罪心理形成的主要因素。迄今為止,尚無證據證明,內傾型性格的人容易犯罪,外傾型性格的人不容易犯罪。瑞士心理學家榮格從心理活動傾向性上,把性格分為內傾型和外傾型。其實,致使馬加爵產生犯罪心理的主要因素是他性格中的不良因素,即性格中的過分自尊與過分自卑的成分 (三)被朋友拋棄,喪失精神依託,是馬加爵犯罪心理惡化的「導火繩」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認為:尊重的需要屬於高層次的需要,而歸屬與愛的需要屬於較低層次的需要,需要層次越低,滿足需要的動機越強烈,他會產生怨恨,並試圖去改變這種狀況。他喜歡練肌肉,喜歡動武,他喜歡打籃球,他認為這是他獲得尊重的方面。但現實並沒有讓他的需要得到滿足,於是他便退縮到與電腦打交道,把自己封閉起來。但是在大學生活中,他仍有精神依託,那就是如他一樣貧困而又不怎麼出色的同學如邵瑞傑等,他認為這些與他同處不受重視地位的同學才是他真正的朋友,才是他可以依託的精神支柱。邵瑞傑的話對內心極自尊又極自卑的馬加爵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他長期以來努力維系而且深深依賴的社交體系驟然崩潰。原本同類,同歸屬於一個群體的人這時拋棄了他,馬加爵頓時感到自己的無助、失落,一種強烈的被遺棄感產生了。他深深地感受到「我覺得我太失敗了」。他再也忍不住平時積聚的怨恨,他需要發泄。這時,他的犯罪心理極度惡化,產生了犯罪動機,而犯罪動機的產生是犯罪行為發生的推動力。 (四)兇殘的犯罪行為,是馬加爵犯罪心理巨大釋放的必然馬加爵在發生「打牌」事情之前,早已是「忍辱負重」,無論是自己的貧窮,無法找回的自尊,快畢業的惶然,還是肩負父母、甚至家族的希望重任,他積聚了太多太多的心理壓力,有著極其強烈的反抗心理和怨恨情緒,其犯罪意向十分明顯。「打牌」事情發生之後,點燃了他仇恨的烈火,他把所有的仇恨都集中在他認為最好的朋友與同學邵瑞傑身上。犯罪心理學的「挫折——攻擊」理論指出,當個體遭受挫折以後常常引起憤怒的情緒,由於認知范圍狹窄,找不到自我解脫的方法而迅速產生犯罪動機,引發攻擊行為,攻擊的對象往往指向使之受挫折者。邵瑞傑就成了馬加爵的攻擊對象,成為他犯罪心理發泄的指向,正如他所說:「最想殺的是邵瑞傑」。在犯罪目的確定以後,他就著手犯罪設計,精心准備犯罪工具,尋找犯罪機遇,連續三天錘殺了四個人,其強烈犯罪心理渲泄的結果就是這種兇殘犯罪行為的發生。
Ⅳ 推薦幾部關於心理學的經典電影
「心理學電影」列表
《記憶碎片》
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
《記憶碎片》註定不是非一般的作品,電影故事其實不太復雜,但很難看懂,這是由於它採用兩條平行故事線,一條倒敘,以彩色呈現,另一條順敘,以黑白呈現,兩條線每隔幾分鍾穿插一次,直至片尾天衣無縫地與片頭銜接在一起(觀看者可注意何時銜接到了一起)。
《記憶碎片》的總攝制經費僅夠《珍珠港》舉行開幕典禮(500萬美元),但它證明了好電影不是金錢堆出來的。
本片獲得奧斯卡最佳編劇和最佳電影劇本兩項提名,此外還贏得39項國際大獎和26項提名。
《機械師》:精神分裂片,側重表現精神分裂者的狀態,懸念設置更合理
發行時間:2004年
電影導演:布拉特·安德森 Brad Anderson
電影演員:克里斯蒂安·貝爾 Christian Bale .... Trevor Reznik
詹尼弗·傑森·利
如果你喜歡《拳擊俱樂部》(Fight Club)或者《紀念品》(Memento)這一類型的電影,那麼你一定不能錯過本片。
《死囚168小時》:對一名死刑犯的心靈挽救
片名"Dead Man Walking"是獄警們發明的俚語,指死囚犯臨行前從牢房到行刑地點走的那段路。
導演: 蒂姆·羅賓斯 Tim Robbins,即《肖申克救贖》中的主角
主演: 蘇珊·薩蘭登 克萊希·布朗
1995年奧斯卡獎
最佳女主角獎:蘇珊·莎蘭登
提名最佳男主角獎:西恩·潘
提名最佳導演獎:蒂姆·羅賓斯
提名最佳歌曲獎:布魯斯·斯布林斯頓
感覺一般 記得看了不到一半就看不下去了
《搏擊俱樂部》:嚴重失眠症帶來的人格分裂
導演:大衛·芬奇 David Fincher
主演
愛德華·諾頓
布拉德·皮特
海倫娜·博納姆·卡特
荷爾蒙分泌直線上升
《心理游戲》:治癒童年看見父親跳樓的創傷
這是大衛芬奇的一部作品,介於《七宗罪》和《搏擊俱樂部》之間,邁克爾道格拉斯、西恩潘主演 1997年
《安東尼菲舍爾》:一次艱難的心理治療
導演:丹澤爾·華盛頓 編劇:安東尼·菲舍爾 主演:德里克·盧克
級別:PG-13(暴力、粗口及虐待兒童情節)類型:傳記、黑人電影片長:117分鍾發行:福克斯探照燈公司FoxSearchlightPictures
上映日期:2002年12月20日
官方網站:www2.foxsearchlight.com/antwonefisher
《美麗心靈》:進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內心 偏執型精分患者
2001年12月13日
導 演: 朗·霍華德 Ron Howard
2001年12月13日 ( 美國 )
本片榮獲8項奧斯卡提名,最終奪得74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和最佳女配角4項大獎。
算是大的觀眾群
《火柴人》:患有強迫症的騙子的行騙生涯
導演
雷德利·斯科特
演員
尼古拉斯·凱奇
山姆·洛克威爾
貌似有喜劇成分 沒看過 但凱奇出演的作品不用懷疑。
大象elephant (2003)
心理學看點:西方的馬加爵事件 — 教育 / 犯罪心理學
藝術性:*****
觀賞性:***
導演: 格斯 范 山特 演員大部分是波特蘭當地的高中生
I.D./ IDENTITY/殺人游戲(2003)
心理學看點:DID(Dissociate Identity disorder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舊稱MPD, 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多重人格障礙)
藝術性:***
觀賞性:****
導 演: 詹姆斯·曼高德
十個此前相互完全不了解的陌生人,被迫聚集在這個搖搖欲墜的破旅館中,等待著越來越深的恐懼降臨:十個人,正在一個接一個被有計劃的謀殺……在死神面前,他們恐懼、顫抖,人人陷入瘋狂的猜測中,理性正在慢慢遠離。
La pianiste/鋼琴教師/(Austria)(2001) 心理學看點:千載難逢的一部狠片,繼《藍絲絨》以後最卓越的性心理變態電影傑作
2001戛納電影節最佳男女主角及評委會三項大獎
同名半自傳體小說作者奧地利女作家埃爾弗里德·耶利內克獲2004年度諾貝爾文學獎
Das Experiment /the experiment/實驗(2001)
提名歐洲電影獎最佳電影
心理學看點: 社會心理學實驗 — 人性的殘暴
藝術性:****
觀賞性:***
導演奧利弗·西斯貝格
由《勞拉快跑》男主角主演,講一次科學實驗:找二十個普通良民,隨機分成兩組,八個獄卒十二個囚犯,來模擬一周的監獄生活。開始時大家嘻嘻哈哈,後來獄卒開始使用權力維持秩序,隨後發展到濫用權力、私刑、發泄個人情緒、最後組織實驗的幾個科學家都被「獄卒"們抓了起來,項目負責人被殺。."實驗"揭示了這樣一種殘忍的人類本性,在持續增長的壓力之下,人性的發展遠遠超出了教授們的預計,每一個事件導致了不可避免的災難
/聖女貞德(1999)
法國凱撒獎八項提名
心理學看點:人的信仰何來? 精神分裂
藝術性:****
觀賞性:****
別弄錯版本
本能(1992)
心理學看點:弗洛伊德性與暴力的本能
藝術性:***
觀賞性:****
為了欣賞沙姐著名的坐椅子情節而看的,只是驚艷而已。
沉默的羔羊(1991)
1992奧斯卡獲獎片
心理學看點:變態心理學
藝術性:****
觀賞性:*****
除了KB氣氛的營造,影片的社會命題也很有嚼頭。pol.ice為了捉一名殺人狂魔而不得不求助於另一名殺人狂魔,這本身就具有強烈的荒誕與諷刺意味。影片一直在尋找人類社會的KB之源,最後得出了一個「由於秩序本身的問題造成的,反過來危及秩序的犯罪病例」的結論,這使得影片從另一層面上講又具有了一定的社會意義。
本片獲第六十四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導演、最佳劇本改編五項大獎
rain man/雨人(1988)
1989奧斯卡獲獎片
心理學看點:濃墨重彩地展現了自閉症的典型症狀
0觀賞性:*****
挺悶的開頭
Blue Velvet /藍絲絨(1986)
1987奧斯卡最佳導演提名
心理學看點:展現了各種性心理扭曲的場景
/愛德華大夫(1945)
1946奧斯卡提名
心理學看點:失憶症
藝術性:***
觀賞性:***
其他:
《靈異第六感 》— 兒童心理
《歌西卡》 — 失憶
《失憶》— 短時記憶缺失
《失眠
《心靈捕手》 (1997) — 精神分析
《第八日》(1996) — 唐氏綜合症
《夢旅人》— 精神病-歇斯底里
《美國精神病》I、I I — 犯罪心理學
《穆赫蘭道〉《妖夜荒蹤》《後窗》希區柯克 經典就是經得住時間洗刷
《生命不能承受之輕》
《肖申克的救贖》
《七宗罪》
《再見,俊》(金荷娜)
《催眠》
《迷牆》
《費城》
《男孩不哭》
《心靈捕手》
《晚娘溺水的魚》
《七宗罪》
《亞特蘭蒂斯之心》
《切膚之愛》
《陰陽師
《簡單的血腥》
《移魂女郎》
《天堂的小孩》
《誰說我不在乎》
《東邪西毒》
《激情黑寡婦》
《弦動我心》
告訴她 阿莫多瓦
卡多什 以色列
憂郁星期天
37.2度/巴黎野玫瑰
猜火車
發條橙 庫布里克
洛麗塔 傑珠.埃恩斯
大逃殺 北野武
第六感 布魯斯.威利斯
理發師的情人 義大利
鵝毛筆
羅丹的情人 伊莎貝拉.阿佳妮;厄.德帕迪約
日瓦戈醫生
西伯利亞理發師
黑暗中的舞者 比約克;凱瑟琳.德納芙
跳出我天地 比利.埃略特
性.謊言.錄音帶
活著 葛優
我和我的朋友 (挪威)
兒子的房間 (意)
高跟鞋 阿莫多瓦
我的秘密之花 阿莫多瓦
無顏
羅生門 黑澤明
悲慘世界
韓國:
《老男孩》 驚人的黑色驚人的暴力驚人的浪漫
等殺人3部曲
《老師的恩惠》老師可以育人亦可害人,血腥但值得人們深思。
《愛的蹦級 》同性 這部算不算呢 拍的肯定沒問題
《漂流欲室》用一種毀滅一切的方式,證明了愛情是唯一崇高的東西,金基德的水,島情節
《殺人回憶》它證明了電影可以做零缺憾,永遠的韓國電影第一。
Ⅳ 電影《馬加爵》洪峰作品下載或在線的~
上www.YOUKU.com上有~!
Ⅵ 馬加爵為什麼殺人
忍無可忍 涉世太淺 不能控制住自己 也就是情商不高 這是根本原因!
同學嫌貧愛富 看不起他 當眾侮辱他 說他偷東西 造假
最後 我建議你去貼吧看看
Ⅶ 找一部一部多重人格的電影
那你應該看看岩井俊二的《式日》
還有就是尼古拉斯 凱奇有一部
1.大象elephant (2003)
心理學看點:當眾媒體憑主觀臆想紛紛炒作馬加爵事件的時候,人們尤其應該靜下心來看看這部電影。
藝術性:*****
觀賞性:***
劇情梗概:
影片根據1999年震驚世界的美國哥倫拜恩中學校園槍擊案改編,講述了在美國一所普通中學發生的一場惡性槍擊案的過程以及前幾個小時的事情。約翰逃課未果,被父親逼著回到學校上學;艾利亞喜歡攝影,在校園內外拍一些人物和風景照片回到學校自己洗印,米雪兒受人冷落,心情低落,到校圖書館幫助做工;喬丹剛剛交了一個新女朋友凱麗,被尼科爾等女孩子議論紛紛;而此時的埃里克和阿萊克斯由於經常受到別人欺負,無意間通過互聯網買到了槍,他倆在家裡午睡之後,決定到校園里大開殺戒,他們經過簡單策劃之後,身穿美軍野戰裝走進了教學樓,孩子們的命運被改變了,慘劇在這個陰雲密布的下午發生了。
2.I.D./ IDENTITY/身份(2003)
簡介:風雨交加的夜晚,11個人先後被迫困守在一家破舊的汽車旅館,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有人死去,而死者的身邊總能找到下一個死者的房門號碼。於是大家聚集在一起分析彼此的共同點,震驚地發現,所有人都是同年同月同日所生。究竟兇手是其中的哪一個,或者兇手另有其人?
心理學看點:DID(Dissociate Identity disorder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舊稱MPD, 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多重人格障礙)
藝術性:***
觀賞性:****
3.Gothika/歌西卡(2003)
心理學看點:犯罪心理學,失憶
4.insomnia/失眠 (2002)
心理學看點:又是一部Christopher Nolan拍攝的與心理疾病有關的驚悚片,這一次地理環境特殊——永遠是白晝,嚴重失眠的警探如何與老謀深算的疑犯展開貓鼠之戰?
5.異度空間/ Inner Senses(2002)
心理學看點:影片更多是從心理學視角來看待超自然現象,所以鬼魂是否是真實的並不重要
6.American Psycho/美國精神病I、II (2000、2002)
心理學看點:一個年輕人在白天是標準的都市雅皮,到了夜晚卻會變成一個瘋狂的連環殺手。
7.La pianiste/鋼琴教師/The piano teacher (International: English title) /The Piano Player /Die Klavierspielerin (Austria)(2001)
簡介:年屆不惑的女鋼琴教師自小受到母親的控制和壓抑,兩人像是一種復雜的共生體,怨聲載道地不得不生活在一起,直到一位年輕聰明的男學生出現……
心理學看點:千載難逢的一部狠片,繼《藍絲絨》以後最卓越的性心理變態電影傑作
藝術性:*****
觀賞性:***
8.A beautiful mind/美麗心靈(2001)
心理學看點:影片根據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Nash的真實生平改編,巧妙地展現了偏執型精分患者的幻覺世界。一個獨一無二的天才,一個傳奇的精分患者。
藝術性:****
觀賞性:****
9.Das Experiment /the experiment/實驗(2001)
心理學看點:為了可觀的實驗酬勞,20個應征者隨機分成兩批扮演囚犯或看守,然而短短幾日之內,模擬監獄頓成人間地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怎樣不可避免地走向惡化的呢?當一類人對另一類人具有無限權力的時候,人性的殘暴則畢露無遺,且看這部根據經典社會心理學實驗改編的社會成人版電影如何去演繹。
藝術性:****
觀賞性:***
10.The Beach/海灘 (2000)
心理學看點:假如在一個與世隔絕、風景如畫的海灘凝聚起一些優裕、樂天的遊客,有沒有可能創造出一個夢幻般的天堂?僅僅指出人性的貪婪是遠遠不夠的。個人認為這是徹頭徹尾的一個心理學實驗,有待看過的朋友一起來討論
藝術性:****
觀賞性:***
11.Memento/失憶(2000)
心理學看點:短時記憶缺失
12.The Messenger:The Story of Joan of Arc/聖女貞德(1999)
心理學看點:貞德是精分?/人的信仰何來?
藝術性:****
觀賞性:****
13.the six sense/靈異第六感(1999)
心理學看點:兒童心理學
14.Good Will Hunting/心靈捕手(1997)
心理學看點:精神分析
15.The game/心理游戲(1997)
心理學看點:他學著父親的樣子跳下了樓。而這正是康拉德設計這一游戲的最精彩情節,他就是要哥哥以親身經歷來治癒心理創傷,將情感從死去的父親身上轉移到面前所有的親朋好友身上。
16.Le Huitième Jour/第八日/幻海情緣/The Eighth Day (1996)
心理學看點:一個自小患有唐氏綜合症,一個是事業成功而社會生活失敗的推銷商,且看兩個人不尋常的友情如何改變彼此的生活。
17.夢旅人/Picnic (1996)
心理學看點:繼《情書》取得了巨大成功之後,岩井俊二又推出了這部以精神病患者為題材的作品。影片並沒有過多地表現精神病的歇斯底里,取而代之的是這些病人的單純和可愛,由此展現了現實的殘酷和生命的脆弱。
18.Basic Instinc/本能(1992)
心理學看點:弗洛伊德 性與暴力的本能
藝術性:***
觀賞性:****
19.The Silence of The Lambs/沉默的羔羊(1991)
心理學看點:變態心理學
藝術性:****
觀賞性:*****
20.rain man/雨人(1988)
心理學看點:濃墨重彩地展現了自閉症的典型症狀
藝術性:****
觀賞性:*****
21.Blue Velvet /藍絲絨(1986)
心理學看點:展現了各種性心理扭曲的場景
22.Spellbound/愛德華大夫(1945)
心理學看點:失憶症
藝術性:***
觀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