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誰能幫我解釋下微電影,MV,紀錄片三者的定義,以及區別,三者有共同點嗎
您好,我為您解答:
一、三者定義
(一)、微電影(Short Film/Micro Film),即微型電影,又稱微影。微電影既可以指專業的小成本製作或者使用數碼攝像機、在電腦上剪輯並發布到網路上的業余電影,也可以指時間短的電影。
(二)、MV,MV的提法是近幾年開始的,大家感覺「MTV」范疇有些狹窄,因為「音樂電視」並非只是局限在電視上,還可以單獨發行影碟、或者通過手機、網路的方式發布,所以,就採用MV來表示了,MV的意思是 「Music Video」。是一種視覺文化,是建立在音樂、歌曲結構上的流動視覺。
(三)、紀錄片是以真實生活為創作素材,以真人真事為表現對象,並對其進行藝術的加工與展現的,以展現真實為本質,並用真實引發人們思考的電影或電視藝術形式。紀錄片的核心為真實。電影的誕生始於紀錄片的創作。
二、三者區別與聯系
(一)、區別。微電影作為一種電影形式與紀錄片有少許聯系,但是紀錄片趨於對於實物的記錄,這里沒有演員、甚至沒有導演,自然為之。而微電影恰恰是要用滌盪起伏的劇本、能夠控制節奏的導演、高超的剪輯技術和一群感染觀眾的演員,需要的就是把電影短小化、將電影沖突緊湊化。至於MV,則只是為了音樂能夠通過一種可視的載體來吸引聽眾,內容不需要連貫只需配合歌曲情景即可。從題材上看,三者選擇差異很大,這和其服務對象的不同有關。微電影選取的是當下觀眾最熱衷的題材,因為其不能在影院上線,故為必須通過網路迅速占據各大視頻網頁的頭版,沒有噱頭的微電影是無法生存的;而紀錄片的題材卻是盡可能的深刻、甚至小眾,它是為了讓觀眾如同親身感受一種事物、人物、動物,總之紀錄片選取的題材要是大眾忽略的卻又倍感興趣希望了解的;MV的題材盡可能的貼切歌曲的詞義。另外,三者的時間長短、投資多寡都是區別。
(二)、聯系。三者作為不同的影視類型,都是基於一個目的——獲取更多的觀眾。這是三者唯一而且是最緊密的聯系。
參考資料(定義)來自:網路http://ke..com/subview/17861/5037749.htm
2. 微電影的種類有哪些
草根惡搞型該類型的微電影以胡戈為代表,一系列的微電影作品,都是以惡搞無厘頭為創作風格,然後基於產品和故事的情節,進行誇張的演繹。表現手法:草根惡搞類型的微電影一般的表現手法都是以敘事形式插入產品,然後加入幽默搞笑等大量效果元素,使原本無奇的故事增添了生趣,另外該類型的微電影在場景選擇和人物形象選擇上面都偏向草根型,符合一般小眾的生活特點。青春愛情型該類型的微電影的主題為愛情,而一般系列的微電影都是表現愛情青春美好的一面,然後在故事情節的基礎上,將品牌加入。而這一品牌一般都是作為微電影中的道具,或者是某個重要場景。表現手法:青春愛情類型的微電影的表現手法,都是採取敘事的形式,但是微電影情節中的場景和主要演員的選擇上面都是以青春靚麗的為主,吸引觀眾的眼球。在場景布置上也很花心思,致力營造出溫馨浪漫的環境,來襯托出愛情這一主題。
勵志奮斗型該類型的微電影的主題是奮斗勵志,而這一系列的微電影都是以奮斗勵志為話題,而這一類型的微電影的人物選擇上會偏向奮發向上的年輕人,抓住奮斗的特點來加入情節,而品牌的特性也是偏向勵志方面。表現手法:其表現手法也是以敘事為主,但是影片風格上面更為自然真實。以真實、感人的故事引起觀眾的共鳴。感人親情型該類型的微電影主題則是親情,親情是一種樸素但是沉重的情感,這一類型的微電影,講述的是父母與子女之間,或者是配偶之間的感情故事。而品牌在這些感情中具有重要的意義,親情類型的微電影是最具有感染力的微電影類型,因為每個受眾都有其自己的親情故事,而在觀看微電影的時候容易產生共鳴,而達到影片的最佳效果。表現手法:微電影場景的選擇上以溫馨為主,而人物的語言對話也是及其富有感情和內涵。唯美風景型該類型的微電影有一個特點,則是在影片中有唯美、令人嚮往的風景,作為微電影內容上的一個特色,有時候美麗的風景也會令人印象深刻。
3. 你看過哪些堪比大片的微電影
前段時間有個叫《老兵》微電影,拍的質量確實高,而且意義很深遠。
4. 有什麼好看的微電影
《紙人》
故事發生在20世紀40年代的紐約,一天早晨,一個在上班途中的男人無意間在地鐵站偶遇一名美麗女子,女子意外地在男人的文件上留 下一個鮮紅唇印。唇印和女子一起深深地印在了男人的心裡。本以為這只是一面之緣,但無精打採的男人很快發現這個美麗的女子竟然出現在他辦公室街對面的那幢大樓里。女子隨時會離開,男人知道必須做點什麼引起女子的注意
?
5. 微電影《大象》觀後感
在毫無背景的情況下觀賞這部電影,肯定會對《大象》的名字產生疑問。明明講述的是校園槍擊事件,為什麼會冠上這樣一個讓人不解的片名?除了影片海報上出現的大象身影,以及主人公A和E房間牆壁上出現的大象素描,好像整部片子中再無大象的身影。關於片名的一種說法是導演參考了1989年BBC攝制的描寫愛爾蘭政治暴力的電影《大象》,認為這兩部影片在故事和風格上有相像之處。另一種說法則是從大象這種動物的天性出發。而我則更傾向於後者。大象作為一種比喻,它代表著集溫順和暴躁於一身。青春期的大象是最危險的,它有可能就靜卧在哪裡甚至讓你感覺不到它的存在,可是一旦爆發就具有毀滅性的力量。青春期的大象,乍一想來好像特指的是兩個殺手A和E——他們在校園里只是眾多學生中的普通二人,卻製造了這場悲劇性的震驚世人的案件,就像突然間爆發的大象。使他們爆發的原因,可能是同學對他們的欺負,可能是他們對於納粹的形象和暴力電子游戲的沉迷,也可能叛逆的心理甚至是同性戀情。但是細細想來,難道同樣的悲劇就沒有可能出自於其他人之手嗎?逃課未果,被父親逼著回到學校上學,面臨拘留管制的J;由於外形而受到嘲笑和冷落的M;為了友情和愛情分配不公問題而爭執不休,採用極端方式催吐減肥的三個女生;在露營時有過性行為並有可能導致懷孕的C和她的男朋友N;以及未被明確說明的其他一些人,難道就不會成為悲劇的製造者么?我們習慣於忽視,就像大象出現在起居室,人們要麼假裝它不可能在那兒,要麼以為它不是真的大象。其實我們身邊的每個人都有毀滅美好的能力,每一件細小的事情都可能成為他們毀滅美好的理由——大象無處不在。
6. 有哪些好的國外的微電影值得推薦
《負重前行》7分4秒,《8號房間》7分19秒,《留下我》5分鍾,《深藏不露》5分7秒,這些都是國外很優秀的短片。
7. 一部簡單的微電影製作流程是怎樣的過程
一、 策劃劇本創意寫作(題材選擇)
相對傳統廣告,微電影以情節的高低起伏帶動用戶的情緒,通過故事主人公的「事與情」達到升華,潛在的引發用戶對品牌的共鳴以及支持。
二、分鏡頭腳本細分步驟
細分分鏡頭腳本,俗稱分鏡頭劇本,其目的是為了拍攝剪輯,更加條理盡量細化,同時也方便場景鏡期拍攝更加省時省力。
三、前期選景
根據場景對劇本進行適當修改、復景,並做好前期各方面的准備。
四、前期拍攝
拍攝涉及到拍攝、製作設備、導演和演員、燈光師、造型師和錄音師的選擇,要求更嚴格和專業,要求導演等相關人員要有一定的邏輯思維,而且必須有從事電影,電視劇等相關行業的工作經驗,這樣才能將微電影的故事情節以調動人心,發揮共鳴達到淋淋盡致。
五、後期編輯
利用實際拍攝所得的素材,通過三維動畫和合成手段製作特技鏡頭,然後把鏡頭剪輯到一起,形成完整的影片,有時需要為影片製作聲音。
拍攝技巧:
1、平方向拍攝
大多數畫面應該在攝像機保持水平方向時拍攝,這樣比較符合人們的視覺習慣,畫面效果顯得比較平和穩定。
2、由下往上拍攝
仰望一個目標,觀看者會覺得這個目標好象顯得特別高大,不管這個目標是人還是景物。如果想使被攝者的形象顯得高大一些,就可以降低攝像機的拍攝角度傾斜向上去拍攝。用這種方法去拍攝,可以使主體地位得到強化,被攝者顯得更雄偉高大。
8. 微電影的製作流程
基本流程
step1劇組組建
包括導演(大佬、總負責人),編劇(劇本作者),攝像(拿鏡頭的),後期(各種剪輯和錄入),劇務(劇組的爸),場記(記錄鏡頭),後勤(劇組的媽)等。
step2成本預估
預估拍攝成本及集資,眾籌或拉贊助。如果是自己想做一部作品,眾籌比較快捷和合適。
step3准備劇本
很重要的一環,要讓觀眾在30分鍾內對影片留下深刻的印象,以微成本拍攝的微電影,絕對需要以劇情打動人。
step4 劇本修改
依據核心劇本/劇情,編劇修改和完善劇本。
step5分鏡頭腳本擬定
分鏡頭劇本簡單來說就是把鏡頭畫出來。它的作用,就好比建築大廈的藍圖,是攝影師進行拍攝,剪輯師進行後期製作的依據和藍圖,也是演員和所有創作人員領會導演意圖,理解劇本內容,進行再創作的依據。不要少看一部微電影的分鏡頭,海量。
step6拍攝前准備
後勤、劇務列出道具和場景需求清單,然後考察場地。根據劇情,需要用到的場景不會少於10個,可以免費拍攝的場地會被優先選擇,然後在鯨魚易租里租借些符合主題或增加亮點的裝飾品。
攝像組准備攝影器材,單反,滑軌,小斯,腳架,錄音器材,打板器等等。
導演和編劇選演員,長得好看普通話過關就行,又沒片酬,賣個臉而已。
step7開拍
攝像組開始忙,攝像機,單反,小斯,滑軌,調色溫,調這個那個,跟著分鏡頭腳本拍。
拍攝時錄音建議錄同期音,因為演員不專業,後期配音情緒很難表達到位。
重要提醒:吃飽了再拍,現場的三餐根據進度來,吃飯得在拍完後。
step8後期處理
交給專業的人用ae做,各種剪輯、色彩、聲音和畫面的學問。
step9發布作品
大多數作品是提交至各大視頻網站,當然部分精品也可以交由電影發行公司操作
9. 如何評價微電影
感覺微電影還是無法做到大的影響力,目前也越來越少了,現在有很多的微電影確實是拍的很不錯,我覺得微電影的存在很有意義。
10. 大學生微電影的發展現狀
大學校園微電影的現狀,我們不得不先了解大環境下微電影的現狀及發展趨勢。中國第一部被稱為微電影的作品是吳彥祖主演的《一觸即發》,2010年年底面世,無論是從演員陣容還是技術團隊來看,其付出了較大的努力,也得到了相應的回報。近幾年,諸如微博、微信、微小說、微支付、微公益、微基金等微文化不斷被消費大眾所接受,而微電影作為一種藝術文化,也加入到微文化的行列,國內微電影的起步雖然晚,但發展迅速,並很快適應了當下微時代的主流環境。
針對時下電視劇插播廣告現象嚴重,廣電總局明文規定自2012年1月1日起,在每集電視劇之間不得以任何形式插播廣告,然而廣告事業發展已久,一紙限播令對其的發展似乎並無致命性打擊,於是,其必定要從其他領域尋求發展空間與活力,便出現了在影視作品中大量植入廣告的現象,恰逢其時,微電影的傳入與發展無疑給廣告事業帶來了旺盛生命力,微電影的發展為廣告帶來了賴以生存的新鮮血液,廣告的發展又為微電影提供進一步發展的動力,二者相互依存,共同前進,微電影與廣告事業相結合的趨勢也是日漸清晰。
其次,在之前我們對「草根」文化的概念已有所了解,對微電影也做了一個初步的了解和闡述。首先,微文化是一種大眾所能接受、理解的,在消費大眾中廣為流傳的文化,其與「草根」文化有許多相似之處,而目前社會各階層也在不斷宣傳、推廣大眾文化,又不令其過於通俗化,腐朽化。所以,綜合目前形勢看,微電影在未來走的將會是一條精品化的大眾路線,而在微電影精品化的道路上,就勢必會淘汰一些缺乏競爭力和發展活力的「微影」家們,這就要求每個「微影」家不斷增強自身競爭實力,提升自身綜合素質,爭先創優。
在了解了大環境下微電影的現狀和發展後,我們再來看特定環境下微電影的現狀和發展——校園微電影的現狀和發展。5月12日晚,2012首屆華語大學生微電影節頒獎典禮在南京大學舉行,這是微電影界的一大盛事,也標志著大學校園開啟微電影時代。在當今校園內,大學生拍攝以自己及身邊發生的故事為題材的微電影已成為一種時尚,大學生慢慢地走進微世界,並逐漸形成微電影界的新生力量,也為微電影界帶去了無限活力。目前,青春、愛情、職場等題材越來越被微電影界所追捧,而青春正是當今大學生的生活主旋律,在這其中也穿插著許多或唯美,或凄楚,或感動,或殘敗的愛情故事,職場又是所有大學生走向社會的必經之路,職場對每個大學生而言,既是挑戰,又是對大學生活的檢驗。而時下大學校園內微電影的現狀則是呈現出一派雨後春筍的跡象。
順應大環境下微電影的發展趨勢,校園微電影也將不斷向著總體發展趨勢靠近的同時,依然保持其自身原有色彩,大學生既在消費群體中占據較大比例,又在微電影生產中占據較大比例,另外,近幾年,大學生的生活現狀在熒屏上出現頻率越來越大,更多的生產者選擇把大學生原滋原味的生活故事作為題材,以大眾所能接受的形式即影視展現出來。不管是針對影視題材還是消費者愛好而言,大學校園將成為影視,特別是微電影界中具有較大發展空間的陣地。種種跡象表明,微電影在大學校園內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