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99國產電影小時候看過的一個電影,紅色的衣服,小女孩好像死了人
聽到這個事情真的是太傷心了,很悲傷。
2. 記得小時候看過一個電影,大概是95、96年吧,講的是一個外國小孩,還有風箏,孫悟空,北京什麼的,求解答
片名: 風箏
法語片名:Cerf-volant bout monde
英語片名:The Magic of the Kite
導 演:王家乙、 Roger Pigaut (羅歇·比果)
主演: Alain Astié、 張春華、謝添、派·特·巴爾地納( Patrick de Bardine)、 Jacques Faburel、Gabrielle Fontan、Monique Hoa、 Souan Won Kong、 Lou P'Ung、Sylviane Rozenberg、Gérard Szymanski、Tchen-Ming Tchen
分類:家庭/奇幻
分級:G(美國)
片長:89分鍾
地區:中國/法國
語言:中文/法文
顏色: 彩色
聲音: 單聲道(Mono)
上映日期:1958年(中國)
1958年12月17日(法國)
1971年11月13日(美國)
簡介:
這是美麗的一天,一架風箏在埃及、印度的天空飛過。它最後落在一棵大樹上。那是巴黎,也正是影片故事的發生地。比埃羅,一個12歲,臉上帶有雀斑的巴黎兒童正和他的妹妹、五歲的尼高爾和他的小夥伴、頑皮的貝貝爾等人在屋頂上欣賞這個美麗的風箏。經過了各種波折以後,孩子們得到了風箏,他們高興地發現風箏上繪著孫悟空的形象,並附著一封信。比埃羅找到了在巴黎的一家中國古董鋪,他從此知道寫信和送風箏的是北京的一個兒童宋小清,自然比埃羅是願意給他寫回信,並應允他與他做朋友的。但是頑皮的貝貝爾因為與比埃羅等發生了爭執,賭氣搶走了風箏底下懸著的回信地址,並且不願還給他們。晚上,就在比埃羅苦思得昏昏欲睡的時候,他忽然想到了放在牆邊的孫悟空,他請求他幫助。突然,孫悟空的眼睛動起來了,然後走出了風箏。孫悟空應允了比埃羅的請求,幫助他和他的妹妹一起到中國來找宋小清,並讓他看到穿著龍衣的人。比埃羅來到了北京,他站在一座輝煌、香煙繚繞的宮殿中,孩子們覺得很新奇,但坐在殿中央的小皇帝卻並不歡迎這些陌生人,他命令武士們去追拿比埃羅,比埃羅嚇得直叫孫悟空,孫悟空到底來了。他問比埃羅:你不是想看到穿著龍衣的中國人嗎?比埃羅說,我是來找宋小清的,我不願見到這些人。孫悟空便告訴他這些人是再也不存在了。在孫悟空又一次奇妙的幫助下,比埃羅終於在北海橋上找到了一些中國小朋友,其中一個還會講法語。但是貝貝爾,這個調皮鬼也跟來了,他給比埃羅和中國小朋友在尋找宋小清的過程中帶來了不少麻煩。盡管如此,比埃羅在中國小朋友的熱情幫助下,還是找到了宋小清。他正與無數小朋友在天壇放風箏。比埃羅高興得叫了起來,他也聽到有人叫他的名字。他轉過身來,醒了,才發現自己原來是做了一個夢,叫他名字的正是尼高爾。這時,貝貝爾也來認錯了,他把地址還給了比埃羅,除了給宋小清回了一封信,另外又寫了一封信,交託給風箏,讓風箏去幫助他們尋找友誼。風箏高飛在蔚藍的天空,與白色的鴿子一起飛向了遠方。
幕後:
本片是我國第一部彩色兒童片,也是我國第一部中外合拍片。它表現了不同國度的孩子們純潔的友誼和愛好和平的理想,並以此展示了兒童純真的心靈,告訴人們,兒童從小就應該團結互助,珍視友誼。整個影片構思新穎,想像豐富,將中國傳統中的神幻世界與現實生活揉和在一起,產生了一種奇特的、迷人的藝術魅力。觀眾可以通過兒童的眼睛,看到兩個國家的首都及其風俗人情,富有詩情和畫意,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中外合拍的兒童片佳作。本片曾在1958年第11屆捷克斯洛伐克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獲榮譽獎,並曾於同年在義大利第19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獲聖;喬洽獎。
短評:——當年的清新
今天在央視少兒頻道看到這部影片,很老,看得時候有多老不曉得,知道是那個時候的特有的色彩,特有的表現方式,特有的說話口吻。在這個紛擾的大片氛圍下,突然之間看到這樣的一部影片,很是清新。
本來以為是中蘇合拍的,查了資料曉得是中法合拍的,中法兩國於1964年1月27日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而這部片子拍攝於1958年。那個年代的片子好多都有著很深的意識形態,曾經饒有興致的看《青春之歌》,也看了80年代的《穿紅衣服的女孩》,這些片子都帶著很深的意識形態。而在看這部《風箏》的時候,只感受到一群孩子的純真。不是幼稚,用我們現在的眼光,很難理解片中那種熱情,但是孩子畢竟是孩子,很純。
這部片子在中國的資料很少,最多的都是評價——中國第一部中外合拍片。通過法國片名,在IMDB上找到該部片子,當然,么想到美國將之分類為家庭/奇幻。想起小時候看過很多類似的片子,醒來都是一場夢。比如:《小鈴鐺》貌似那個時代的如果想奇幻,人們想到的只能是夢。不同於現在,似乎人人都能夠接受當年的夢。當然,《風箏》我感覺不能只能因為一個夢一個孫悟空而將其定位為奇幻。
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今天看到這部片子特別感動,看片時的放鬆狀態連看那些輕喜劇都趕不上。
PS:美國這部影片是1971年上映的,相信也是有歷史原因的。而對於之後我貼上的一份轉載的評論,有些我還是不贊同,但覺得還是有些意義的。
3. 一部電影 背景黑白 但是有個紅衣服小女孩 二戰的
辛德勒的名單 Schindler's List (1993)導演: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編劇: 托馬斯·肯尼利 / 斯蒂文·澤里安主演: 連姆·尼森 / 本·金斯利 / 拉爾夫·費因斯 / 卡羅琳·古多爾 / 喬納森·薩加爾 / 更多...類型: 劇情 / 歷史 / 戰爭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上映日期: 1993-11-30
4. 以前在電影頻道看到的一個外國電影。里邊貌似有個女孩,經常帶紅帽子還是穿紅衣服的 記不清了
因為樓主描寫較少,我把想到的都說一下吧!
首先,看看是不是一個老版本的「小紅帽」……童話電影
有一部殺手追殺紅衣小女孩的電影,叫「誓死追緝令」,但不是很早的片子
「辛德勒的名單」里,有一段紅衣小女孩的畫面
還有就是美國有個老片子「紅衣女郎」……
紅衣服小女孩實在太多了,希望能幫到你,
如果樓主是要詭異風格電影的話~
「血紅帽」「孤兒院」都是不錯的片子
「記憶碎片」是個詭異的經典片子,很有劇情的
還有詭異動畫 「鬼媽媽」很好看 「僵屍新娘」非常經典
手打的不容易呢……希望被採納哦 ~
5. 紅衣小女孩2電影劇情
紅衣小女孩2電影劇情簡介:整日奔波處理許多個案的社工師李淑芬(楊丞琳 飾),某天接獲通報到一樁虐童案件,正盤查女童母親林美華(高慧君 飾)時,突然接到女兒雅婷下午失蹤於校園的消息,心急如焚的淑芬查看學校監視器後,竟發現雅婷跟著一名穿著紅衣、身影詭異的小女孩離去,這個小女孩是誰?她們要去哪裡?循著 線索,淑芬隨著救難隊在山區的廢棄醫院發現疑似雅婷的蹤影,但找回的卻是失蹤已久的廣播主持人沈怡君(許瑋寧 飾)。無計可施的淑芬只好先將精神不穩定的怡君帶回家,希望能從中問到女兒的下落,沒想到帶回家的可能不只是怡君…
那麼這件事到時是真是的還是杜撰的呢?當時這件事情被很多人關注,也有不少人質疑事件是造謠,虛假的,也沒人能夠拿出明顯的證據證明是真的,後來此事也就不了了之。雖然這件事情過去很多年,每次提起的話還是會有些毛骨悚然。所以台灣導演程偉豪將這一件悚人耳聞的事件改編成了電影,第一部《紅衣女孩1》在2015年上映,第二部在2017年上映。
6. 一部電影 男孩在舞台上彈吉他 女孩短發穿紅色毛衣在台下看 然後回憶起很多他們小時候的事情 好像是日本的
我和狗狗的10個約定?應該是把! 男的是不是彈卡農?
7. 電影辛德勒的名單裡面,為什麼會有一個穿著紅衣服的小女孩呢
在沖鋒隊屠殺猶太人的場景中,穿紅衣的小女孩與畫面形成了極其強烈的對比,產生了極具藝術沖擊力的視覺效果,而當小女孩再次出現時,她已經是運屍車上的一具屍體。這一處理手法堪稱經典。同時也點明了主人公思想上所受的沖擊。對於辛德勒來說,這一小女孩代表了他所有看見的猶太人的不幸,代表了他心理中發生的變化。這一鏡頭具有的深層內蘊和藝術價值都是足以載入史冊的。它的藝術性達到了經典的地位。
從更高層次的意義上說,紅衣女孩代表的是僅存的希望,這個處理場景的方法堪稱電影史上的經典。
8. 丁力電影專訪一個紅衣服女孩
生命象徵在那個人群眾四處亂竄的紅衣小女孩身上,辛德勒看見她時,找回了自己的靈魂,在那個年代裡,還需要做一個人。 ---辛德勒名單影評 在德國佔領下的波蘭猶太人聚居區里,人們對一個小女孩——羅瑪·麗哥卡——有著非常深刻的印象,她經常穿著明亮的紅草莓色上衣,這在周圍灰黑色的衣著潮流中十分引人注目。 五十年以後,藝術家羅瑪出席了著名電影大師斯皮爾伯格執導的電影《辛德勒名單》在波蘭克拉科夫市的首映式。突然間,她發現電影中那惟一的亮點——「紅衣女孩」——正是她自己。 於是,羅瑪·麗哥卡開始了對過去經歷的回憶之旅。羅瑪清楚地記得,在她的童年生活里到處充斥著恐懼,刺眼的黑色皮靴,突然降臨的死刑,母親的無聲嗓泣,父親的失蹤…… ---《紅衣女孩》 有一個非常特寫的鏡頭是一個紅衣女孩子穿梭在被押解的猶太人當中。這是個黑白片,但女孩的衣服卻顯示了紅色。 在最後的結局中,成千上萬的猶太人被焚屍,從收拾出來的衣服中,一個強烈的鏡頭閃了一下,就是那個女孩的紅色上衣。戰爭的殘酷性徹底的被表現出來。 ---《那個消失在殘酷中的紅衣女孩》文 / 靈閃的黑
9. 紅衣小女孩的電影是件真實故事嗎
不,都市傳說。不過流傳時間較廣,所知人群較多。 流傳地點:台灣台中地區 啟始地點:台中郊區大坑風動石登山步道(位於台灣台中市與潭子交接處)。 發生時間:1998年三月份。 相關搜索:轟動台灣的紅衣小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