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美國總統獎學金的中國學生是
美國總統獎學金是給本國公民的,一個是祖籍江蘇的但很早移民入了美國籍的唐克嘉,一個是上海女孩王淵有機會獲得但放棄了.沒有北京的
王淵獲得美國總統獎
近日,莢國聯邦教國部長芮里公布了1999年『美國總統獎』的144名獲獎者,這個獎項基金是200萬高中畢業生夢寐以來的殊榮,18 歲的中國女孩王淵本該是其中之一,因為她不願放棄中國國籍而換取這個大獎,引來了美國輿論界嘩然。一個中國女孩為何有如此的傲骨?王淵回答:」我只有一個祖國。
我還會回來的……
日前,王淵從美國到上海探親,筆者專程采訪了這個不平凡的女孩。
1980年 11月王淵出生在麓山下湘江之濱的長沙,後因父母去美國留學而到上海姨母家生活,王淵從小就是個個性獨立、是非觀念強的孩子。
9歲那年,王淵赴美國與父母團聚。在紐約機場,第一次見到了兩年不見的父母,王淵第一句話就是:「學好了英文,我就回去。」
她在作文中多次描繪了她離開祖國時依依惜別之心情。她曾這樣寫道:「……飛機載著一個淚流滿面的9歲中國姑娘將要離開這個文明古國,透過飛機的舷窗,她依戀地俯瞰這片她所熟悉的熱土,對自己說,我還會回來的……」
在美國脫穎而出初抵美國,剛進學校,她連26個英文字母都認不全。
這年夏天,王淵參加了一個月的夏令營,天天與美國小朋友接觸,由於環境的影響,她竟然可以用英語開口說話了。接著,她又邁著自己讀英文小說,望著密密麻麻的英語單詞,王淵拿著字典逐字逐句讀下來。漸漸地,當讀到第二本、第三本時,她的詞彙量大增,速度也大大加快了。
開學不到半年的時間里,王訓就從英詔最差的學生,一躍成為全年級水平最高的四個A級學生之一。她從此脫穎而出,勢不可擋,至今已成為波士頓地區華人回子里的新星了。
為了能了解中國文化,王洲一直堅持閱讀中文書刊,如《文摘》、《科學大觀》、《小說月報》、《眼望》、《當代》、《人民日報海外版》等。身在異國,玉淵始終感受到中國文化的熏陶。
1995年,玉淵以美國東部第一名的成績考入菲利浦高中,頓時成為劍橋市電視台的新聞人物。
菲利浦高中有222年歷史,是美國數一數二的私立高中,很多名人包括美國總統布希、 1997年諾貝爾獎得主維克里等都從該校畢業。在劍橋市的歷史上無一人考入過該校。王淵為該市破了「天荒」。為此,王淵被劍橋市長授予了惟一的一個給初中畢業生的「市長獎」。
菲利浦高中錄取王淵時,招生老師對她說,如果考上普通高中,可能繼續是個優等生,但菲利浦高中錄取的都是世界各地出類拔萃的學生,在這里『讀書,就要做好成為「差等生」的心理准備。
王淵冷靜地說:「今後我會更加努力的,我寧可做大海里的小魚,也不要做池塘里的大魚,因為我要在知識的海洋里盡情地邀游。」
四年來的成績證明,王淵決不是菲利浦高中的「小魚」,她每學期都以全優成績登上屈指可數的優待生榜首,還獲得了各種榮譽。
例如,1997年她是全美10年級學生中「學生成就獎」的惟一獲獎者,是1998—1999年菲利浦高中惟一獲校長頒發的「領袖獎」的學生,她還是1999年全國優秀學生獎得主。由於王淵的種種殊榮,她被吸收加入美國「榮譽畢業生協會」,還被《美國高中名人錄》推薦為特介人物。
王淵身在貴族學校,還很關心「象牙塔」以外的廣闊世界。堅持在多家慈善機構擔任義工。她曾被選拔到國會山莊暑期實習,跟國會議員工作,又曾被錄取到耶魯大學暑期領袖班培訓。她在菲利浦高中三年,都因品學兼優,而獲26000美元的全額獎學金。從高二起,她還有資格每年到世界任何地方探望父母兩次,因為父母就在麻省,因此從未真正享受過一次待遇。學校頒發給王淵的獎學金依據,除了她優秀的學習成績,還有她表現出來的領袖素質、高尚品德和無私精神。
王淵在美國不僅學業出色,還培養了廣泛的興趣和愛好,小學時她學過國畫,作業還被掛在教學大樓入口處作為紀念;初中時,是校隊的黑管手;初中所寫的劇本,獲1992年波士頓劇作節特別獎;她在菲利浦高中是女子曲棍球隊隊長;她和另一個同學共同創辦了菲利浦高中「青年政治傢俱樂部」並任第一屆主席。
王淵還是校報《菲利浦人》的執行總編,校文學雜志評論編輯。
去年12月,玉淵以優異的成績提前被美國哈佛大學錄取了。她的專業是法律和經濟,我問她為什麼做如此選擇,她答:「我在美國生活多年,覺得法律對一個國家發展很重要,就決定學習法律,將來為中國做出貢獻。經濟也是一個國家相當重要的組成,我決心拿到這二個專業的博士文憑。」說到這里王淵自信地笑了。
我只有一個祖國來美國生活九年,各方面都領先群倫的王淵十分熱愛中國。在接受筆者采訪時,她說:「我始終以是一個中國人為榮」,「在美國,商店有很多家用電 器是『made in china』,上街買東西時,我要求父母盡量買中國的產品,如果我們中國人都不買中國的產品,怎麼會指望別人買呢?」
王淵的愛國熱情其實也緣於她的家庭。王淵的父親是王生啟博士,畢業於中南工業大學,現在美國漢斯卡空軍基地從事材料研究。
到波士頓東北大學留學後,他連續四年獲得科研獎和教學獎; 1996年至1998年,連續三年獲得美國科學院所屬「科學顧問委員會」的獎金。
母親段小曼博士,現任麻省理工學院研究員,還在美國薩國家半導體公司」擔任高級工程師。由於她對公司的突出貢獻,公可把她的大幅肖象是掛在該公司位於加州的總部會議大廳,成為公司歷史上享有這一殊榮的兩人之一。
王淵的父母在美國可說是功成名就。作為一個中國女孩,王淵的父母注意到美國文華對她的影響,對她提出三個要求:一、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我們來自中國,要牢記自己的祖國,做一個真正的中國人;二、美國社會主張性開放,一個中國女孩,不要忘記中國女孩的美德,不要交壞朋友;三、不要自私,要關心朋友,做對別人有益的事。
而在學習方面,他們從不對王淵提出任何要求。但他們的身教,王淵受益非淺。1993年王生啟和段小曼雙雙獲得了綠卡,早有條件加入美國籍。但他們表示,他們不會加入美國籍。這無疑對玉淵後來的選擇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放棄申請「美國總統獎」今年2月初,王淵收到一份來自美國白宮總統學者獎委員會的書面通知,上面寫道:你因品學兼優和傑出的領袖才華,被評為 1999年美國總統學者獎候選人。希望你時填好申請表格寄回白宮。
「美國總統獎」設立於1964年,全美 200多萬高中畢業生,最多隻有141名獲獎。其中除了少數人由於音樂、體育、繪畫等特殊才能入選外,大部分是高考成績優異,並且展現出領袖能力,而入選的。接到這一非比尋常的喜訊,王淵十分激動。王淵很早就注意這個獎項,還剪下了不少關於別人獲獎的報道,她知道獲得這個獎對她今後在美國的發展會有很大幫助的。但當她仔細閱讀申請表時,發現獲獎人必須是美國公民的規定,她當即決定放棄申領。王淵在電話里向父母說了自己的想法時,父母希望她慎重考慮。
王淵冷靜思考後說:「爸爸,媽媽,我的決心已定,若要改變我的國籍換取大獎,有悖於我讀書的本來意願。我的世界觀已漸漸形成了,我為自己是個中國人而感到驕傲。美國有許許多多優秀的中國人,難道他們都放棄了中國國籍了嗎?雖然中國有千千萬萬像我這樣的人,可我王淵只有一個祖國!」王淵就這樣毅然放棄了這次「美國總統獎」的申領機會。
為了進一步采訪,筆者專程打電話給王淵的父母請他們談一談,他們說現在他們理解也支持女兒的決定。
6月27日,母親從美國打來電話,告訴王淵一個好消息:美國菲利浦中學已決定每年獎勵她5000美元,直到大學畢業。當筆者問她將來想從事什麼職業時,王淵說:「我想選擇一個兩地跑的工作,如果選修國際法參與國際訴訟就可以實現這個願望了。」
今年9月,王淵就要進入哈佛大學讀書。王淵還將繼續成長,她的前途是美好的,但願她在學成之後為祖國多做貢獻,永遠保持著一顆不變的赤子之心。
㈡ 一部外國喜劇電影,應該是美國的,講兩姐妹的,妹妹代替遲到的姐姐演講,最後姐姐來了拿到獎學金,進了大
紐約放電俏姐妹
很好看,很青春,很有趣~~~~~
啊,咱個人還滿喜歡這部片的喲。
PS
片中妹妹的男友,到底是不是超自然檔案的弟弟山姆啊?
總覺得很像吶~~~
New York Minute
劇情介紹
簡和羅克茜是一對姐妹,但是兩個女孩的關系卻並不算融洽。假期兩個人都計劃從家鄉長島到紐約旅行,成績出色的簡想利用這個機會拿到一筆學生會的獎學金,而反叛的羅克茜則是想溜到演唱會後台一睹仰慕已久的搖滾歌星。結果沒想到路上發生了很多意外,使得這對性情目標迥然不同的姐妹不情願地走到一起……
==========================================================
簡·瑞恩(艾什莉·奧爾森飾)還不足18歲,她擁有所有成績優秀女孩兒的全部特徵--勤奮好學、處事果斷而又深謀遠慮。向來一帆風順的簡再次走到人生必須經歷的十字路口,這次為了登陸牛津大學深造,她必須參加哥倫比亞大學舉辦一個演講比賽,以期贏得求知必備之物--Callahan Fellowship獎學金。假期來臨之際,躊躇滿志的簡准備到喧嘩熱烈的紐約去實現自己的夢想。
羅西克·瑞恩(瑪麗-凱特·奧爾森飾)同樣不足18歲,鑽研古今演練定理對她沒有毫釐的吸引力,倒是由於青春期叛逆心裡的作怪,所以履歷中多少有了那麼點兒逃學翹課的影子。羅西克的最愛是前衛的音樂與動感的節奏,為此她也把假期的終點站鎖定到了曼哈頓區某處,為的是把自己錄制的樣本唱片送到著名樂隊A&R手中以期得到賞識,而能藉此大紅大紫。所以羅西克也打好行囊准備前往紐約。
從姓氏方面不難猜到,簡和羅西克是一對姐妹,而且還是孿生姐妹。盡管有著如此親密的血緣關系,但兩人的性格追求卻又顯然的相去甚遠。殊途同歸使原本格格不入的姐妹走到了一起,陰差陽錯的判斷失誤使她們在奔赴紐約的途中迷失了方向,唐人街、黑人住宅區,每一個經過的地方都是以雞飛狗跳做收場。一不小心拐走了議員的愛犬,一不留神闖入了盜版黑市當中,前有歹人攔路後有眾人追趕,瑞恩姐妹的旅途舉步唯艱。
影片的終了,是好萊塢式喜劇的慣用伎倆:經過種種搞笑經歷,最終倆姐妹到達了目的地,夢想得以變成現實!
--順手找的劇情簡介,大約是典型的美國YA片吧~~~~~~~~~~
㈢ 海外獲獎的中國電影都是有哪些
1950年
《中華女兒》獲第五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自由斗爭獎」、《趙一曼》獲「優秀演技獎」。
1951年
《鋼鐵戰士》獲第六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和平獎」、《白毛女》獲「特別榮譽獎」、《新兒女英雄傳》獲「導演特別榮譽獎」、《中國人民的勝利》、《解放了的中國》獲「一等斯大林獎金」。
1952年
《人民的戰士》獲第七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爭取自由斗爭獎」、《抗美援朝第一部》、《抗戰的越南》獲「勞動人民爭取自由和平斗爭獎」、《內蒙人民的勝利》獲「電影編劇獎」。
1954年
《智取華山》獲第八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爭取自由斗爭獎」、《梁山伯與祝英台》獲「音樂片獎」。
1955年
《梁山伯與祝英台》獲第九屆愛丁堡國際電影節「映出獎」、《雞毛信》獲「優勝獎」。
1956年
《神筆》獲「大馬士革第三屆國際博覽會電影節短片銀質第一獎章、威尼斯第八屆國際兒童電影節8--12歲兒童文藝影片一等獎; 南斯拉夫舉辦的第一屆國際兒童電影節優秀兒童電影獎」。
1957年
《神筆》獲華沙第二屆國際兒童娛樂片比賽大會特別優秀獎。
《女籃五號》獲第六屆世界青年聯歡節銀質獎章。
《祝福》獲卡羅維發利第十屆國際電影節特別獎。
1958年
《邊寨烽火》獲卡羅維發利第十一屆國際電影節青年演員獎。
1959年
《老兵新傳》獲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技術成就銀質獎章。
《小鯉魚跳龍門》獲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動畫片銀質獎章。
1960年
《五朵金花》獲第二屆亞非電影節最佳女演員銀鷹獎。
《聶耳》獲第十二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傳記片獎。
《女籃五號》獲墨西哥國際電影周銀帽獎。
1961年
《革命家庭》獲第二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銀質獎章。
《非洲之角》獲第四屆國際非洲電影節最高獎----非洲獎。
《小蝌蚪找媽媽》獲瑞士第十四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短片銀帆獎。
《人參娃娃》獲民主德國萊比錫國際電影節榮譽獎。
1962年
《小蝌蚪找媽媽》獲法國第四屆安納西國際美術電影節兒童影片獎。
《大鬧天宮(上集)》獲捷克第十三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短片特別獎。
1964年
《小蝌蚪找媽媽》獲法國第四屆國際電影戛納斯電影節榮譽獎。
《掌中戲》獲澳大利亞第十三屆墨爾本國際電影節優秀獎狀。
1974年
《小號手》、《東海小哨兵》獲南斯拉夫第二屆國際美術電影節獎狀。
《地雷戰》獲奧地利第十四屆維也納電影節紀念獎。
1978年
《大鬧天宮》(上下集)獲倫敦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小蝌蚪找媽媽》獲「南斯拉夫1978年國際美術電影一等獎。
1979年
《人參娃娃》獲埃及第一屆亞歷山大國際電影節最佳兒童片獎----銀質美人魚頭像獎。
1980年
《小花》中的女主角陳沖獲第七屆索波特「為自由而斗爭」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
《舞台姐妹》獲第二十四屆倫敦國際電影節英國電影協會的年度獎。
1981年
《舞台姐妹》、《農奴》獲馬尼拉國際電影節金鷹獎。
《苗苗》獲第二屆印度國際兒童電影節最佳兒童片獎。
1982年
《天雲山傳奇》、《歸心似箭》獲第一屆香港電影節金像獎最佳影片獎。
《四個小夥伴》獲義大利第十二屆季福尼國際兒童和青年電影節最佳榮譽獎。
《阿Q正傳》中的男主角嚴順開獲第二屆國際喜劇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
《三個和尚》獲第32屆西柏林電影節最佳編劇銀熊獎和葡萄牙埃斯皮尼奧國際動畫電影節獎。
《猴子撈月》獲第4屆渥太華動畫電影節一等獎。
《美在運動中》獲義大利科爾蒂納電影節特別獎。
1983年
《陌生的朋友》獲第三十三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特別獎。
《泉水叮咚》獲第13屆季福尼國際兒童電影節義大利共和國總統獎、第3屆印度國際新青年電影節最高獎----金像獎、各族兒童評委會最佳獎、最佳兒童女演員二等獎。
《一盤沒有下完的棋》獲第七屆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美洲大獎。
《鹿鈴》獲第13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特別獎。
1984年
《河南尋古》、《江蘇秀色》獲法國蓬沙拉國際旅遊電影節最高金獎。
《貴州風情》、《絲綢之路上的甘肅》、 《中國人參之鄉》、《北京之游》獲第18屆國際旅遊電影節特別獎。
《西藏----西藏》獲法國塔布國際旅遊電影節旅遊片冠軍----金比利蕾娜獎。
《鷸蚌相爭》獲第34屆西柏林國際兒童電影節銀熊獎、南斯拉夫薩格勒布市第6屆國際動畫片電影節特別獎、加拿大國際動畫片電影節特別獎。
《水面莊稼》獲聯合國糧食及農業業組織獎。
1985年
《黃土地》獲瑞士第38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銀豹獎、第29屆倫敦電影節倫敦電影研究所電影獎、第7屆(亞、非、拉)三大洲電影節攝影獎。
《邊城》獲加拿大第9屆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評委會榮譽獎。
《泉水叮咚》獲伊朗德黑蘭第15屆國際教育電影節教育類專片比賽銅獎。
《月光下的小屋》獲印度第4屆國際兒童電影節最佳故事片獎,國際評獎團授予金像獎和兒童評獎團授予的金牌。
《昆蟲世界》獲第11屆國際技術電影節紀錄片一等獎。
1986年
《良家婦女》獲捷克斯洛伐克第25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主要獎和國際電影評論家組織獎、西班牙第18屆大西洋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獎、安達魯西亞電影作家協會評論獎、西班牙電影俱樂部聯合電影俱樂部獎、比利時皇家電影博物館皇家電影資料館發掘新電影獎。
《移核魚》獲西柏林第14屆國際農業電影節金穗獎、捷克斯洛伐克第3屆尼特萊國際農業電影節A類一等獎和唯一的聯合國糧農組織埃及農業神獎。
1987年
《猴子撈月》獲保加利亞卡布洛沃第4屆國際喜劇電影節最佳短片獎。
《老井》獲第7次夏威夷國際電影節評委特別獎。
《以蟎治蟎》、《蝴蝶》獲聖塔林第14屆國際農業與環境電影節特別獎。
1988年
《山水情》獲88上海國際動畫電影節大獎。
《不射之射》獲88上海國際動畫電影節特別獎。
《紅高梁》獲第38屆西柏林電影節金熊獎。
《植物內生菌》獲第15屆西柏林國際農業電影節金穗獎。
《一人一畝地》獲第15屆西柏林國際農業電影節銅穗獎。
1989年
《紅高梁》獲布魯塞爾國際電影節21電台青年評委最佳影片獎。
《晚鍾》獲第39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特別獎----銀熊獎。
1990年
《黃河謠》獲第14屆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山水情》獲最佳短片獎。
《本命年〉獲第4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
《菊豆》法國第43屆戛納電影節路易斯·布努埃爾特別獎、第35屆巴利亞多利德電影周金穗獎。
《晚鍾》獲哥倫比亞第7屆波哥大電影節最佳影片、導演和音響效果獎。
《童年往事》獲美國洛杉磯奧斯卡學院電影節銀獎。
《芙蓉鎮》獲民主德國電影家協會1989年發行影片最佳外國故事片評論獎。
《三個女人的故事》獲第12屆克雷黛國際電影節評委特別提名獎。
1991年
《出嫁女》獲第17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特別獎。
《中國岩溶》獲西班牙巴塞羅那國家地質學電影節大獎棗最高藝術質量獎。
加拿大、香港、中影合拍故事片《秦俑〉獲法國巴黎奇情動作電影展大獎----最受歡迎影片;第1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配樂。
西影廠和台灣合拍故事片《大紅燈籠高高掛》獲第48屆威尼斯電影節銀獅獎、金格利造型特別獎、國際影評人獎和艾維拉諾莉特別獎。
北影廠香香港合拍故事片《過年》獲第4接訥京國際電影節評委特別獎;趙麗蓉獲
最佳女演員獎。
1992年
《來自火焰山的鼓手》獲第四十二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兒童影片獎」。
《大紅燈籠高高掛》獲義大利大衛獎評選活動「最佳外語片獎」。
《四十不惑》獲第四十五屆瑞士洛迦國際電影節」最佳影評獎」。
《秋菊打官司》獲第十四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和「最佳女演員獎」。
《留守女士》獲第十六屆開羅國際電影「金字塔金像大獎」和「最佳女演員獎」。
《心香》獲夏威夷國際電影節「評委特別獎」。
1993年
《香魂女》(導演:謝飛)、《喜宴》(長春電影製片廠攝制)獲第4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血色清晨》、《四十不惑》、《雙旗鎮刀客》、《媽媽》獲第四十三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新電影論壇獎。
《天堂回信》(導演:王君正)獲第43屆柏林電影節「國際兒童青年電影中心獎」;荷蘭第7屆國際兒童電影電視節最高獎「兒童電影節獎」;美國芝加哥第10屆國際兒童電影節成人評委和兒童評委兩項最佳影片獎;伊朗第9屆國際兒童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找樂》(導演:寧瀛)獲第四十三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新電影論壇獎和特別榮譽獎;第6接訥京國際電影節青年導演競賽項目金櫻花獎和東京都知事獎;聖塞巴斯蒂安電影節「青年導演大獎」首獎,獎金35萬美元;第十五屆法國南特亞非拉三大洲電影節金熱氣球獎,男主角黃宗洛獲最佳男演員獎。
由田壯壯執導、北京電影製片廠攝制的《藍風箏》獲第6接訥京國際電影節大獎,最優秀女演員獎(呂麗萍)、新人特別推薦獎和東京都知事獎。
《霸王別姬》(導演:陳凱歌)獲法國第4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金棕櫚獎」和國際影評聯盟大獎;洛杉磯影評家協會最佳外語片獎;日本福岡第38屆亞太電影節最佳導演和最佳剪輯獎。
《菊豆》(導演:張藝謀)獲保加利亞瓦爾納市首屆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鞏俐),鞏俐還獲第4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榮譽獎。 《秋菊打官司》(導演:張藝謀)獲法國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獎,並名列香港第12屆電影金像獎最佳十大華語片之冠。
《大紅燈籠高高掛》(導演:張藝謀)獲英國影視藝術學院最佳外語片獎、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獎、比利時電影評論家協會大獎。 動畫片:上海美影廠《12隻蚊子和5個人》獲法國第19屆安納西國際動畫電影節教育獎。《悍牛與牧童》獲第3屆伊斯梅利亞國際紀錄片、短片電影節塔胡特銀像獎。謝晉導演獲法國首屆《軒尼詩》創意和成就獎。
1994年:
《火狐》(導演:吳子牛)獲第四十四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特別推薦獎」和在法國蒙彼利埃舉行的中國電影節金熊貓獎。
中國遼寧電視台拍攝的電視紀錄片《兩個孤兒的故事》獲第二屆亞洲電視映像節最高獎賞——最優秀獎,中國中央電視台的電視片《姊妹溪》獲優秀獎。
《炮打雙燈》獲第42屆西班牙聖塞瓦斯蒂安電影節評委特別提名獎。女主角寧靜獲最佳女演員獎。
《黃土高原徑流林業》在第11屆國際農業電影上,獲聯合國糧農組織獎。
1995年
《紅粉》(導演:李少紅)獲第4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優秀單項獎視覺效果「銀熊獎」。
《黑駿馬》(導演:謝飛)獲第19屆蒙特利爾國際電影藝術節最佳導演獎,男主角騰格爾獲最佳藝術獎。
《紅櫻桃》(導演:葉大鷹)獲第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軒尼詩記者杯棗最佳創意獎」。女主角郭柯宇獲最佳女演員獎。
《二嫫》(導演:周曉文)獲第四屆國際電影節「瑪雅美洲豹」金獎,女主角艾麗婭獲最佳女演員獎。
《霸王別姬》(導演:陳凱歌)獲日本東京東影評論家大獎、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張國榮獲最佳男主角獎。同時該片還獲得日本東京每日新聞電影大獎、最佳影片獎。
《陽光燦爛的日子》(導演:姜文)男主角夏雨獲第一屆新加坡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影片被美國《時新周刊》評為年度國際「十大最佳影片」第一名。
《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導演:張藝謀)獲第48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電影技術獎」;被美國全美影評人聯盟評為年度格里菲思電影獎「最佳外語片獎」;獲美國第61屆紐約影評人協會年度電影獎「最佳攝影獎」。
《女兒紅》(導演:謝衍)女主角歸亞蕾獲捷克第30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
《蘭陵王》(導演:胡雪樺)獲美國洛杉磯桑塔·克拉里德國際電影節最佳外語片獎;出品人鄭凱南獲榮譽獎狀;攝影顧長衛獲夏威夷國際電影節「攝影獎」。 《與往事乾杯》(導演:夏鋼)獲葡萄牙第24屆菲格拉達福茲國際電影節國際電影俱樂部聯合榮譽獎。
《活著》獲香港第14屆電影金像獎評選「十大華語片」之一;男主角葛優獲「第47屆戛納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
1996年
《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導演:張藝謀)獲69屆奧斯卡攝影獎提名。
《太陽有耳》(導演:嚴浩)獲46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國際電影評論協會獎」和最佳導演「柏林銀熊獎」。
《紅粉》(導演:李少紅)獲第27屆印度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孔雀獎。
《紅櫻桃》獲第5屆不結盟及發展中國家平壤電影節大獎「火炬金獎」,導演葉大鷹獲最佳導演獎,女主角扮演者郭柯宇獲最佳女演員獎。
1997年
《鴉片戰爭》(導演:謝晉)獲加拿大蒙特利爾電影節「美洲特別大獎」。
《金秋鹿鳴》獲第七屆開羅國際兒童電影節長故事片金獎和兒童評委獎。
1998年
《變臉》(導演:吳天明)獲第29屆印度國際電影節「金孔雀獎」。
《我也有爸爸》獲印度海德拉巴第10屆國際兒童電影節最高榮譽獎「金象獎」。
兒童演員王泉(影片中飾病童大志)獲本屆影展「特別獎」。導演黃蜀芹獲由兒童和青少年觀眾組成的評審委員會頒發的「最受歡迎的兒童故事片」--「金匾獎」。
《紅色戀人》獲第22屆開羅國際電影節「金字塔獎」銀獎,片中女主角扮演者梅婷被評為最佳女演員。
1999年
《紅河谷》獲第十七屆伊朗「曙光」國際電影節「最佳影幕獎」。
《永樂大鍾》獲第一屆布達佩斯國際科學電影節「國際電影、電視和廣播合作理事會獎」。
《一個都不能少》獲第五十六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
㈣ 外國女生拿到中國獎學金的微電影都有哪些
微電影沒多少,但現實中太多了啦。
㈤ 西方國家為什麼給中國留學生獎學金
最早的留學生獎學金是因為美國參加了八國聯軍侵華,通過《庚子條約》取得中國的賠款,後來發現賠款計算錯誤,美國多收了錢。美國也不給中國政府返還,而是以庚子賠款獎學金的名義,發放給中國到美國的留學生!現在還有人說美國不從中國取得賠款,而是用賠款培養中國留學生!真是天大的笑話,明明是中國的錢,美國還擺出一副大爺模樣好像是美國恩賜給中國的!真是無恥之尤!
㈥ 中國學生能拿到的美國大學獎學金有哪幾種全獎怎麼拿到
1、Fellowship
我們平常所說的「全獎」,就是指Fellowship。申請的難度比較大,這種獎學金一般會從你入校開始到你畢業結束,這期間學費全免而且會提供給你「小康水平」的生活費。所以一般情況下,拿到全獎去美國讀研究生不僅沒有什麼花銷,而且能夠有一定的結余。
2、Graate Assistantship
這類獎學金嚴格意義上來說並不是「白給」的,而是需要你的勞動來換取的。
(1) RA(Research
Assistantship)研究助理:該獎學金評定標準是學生的成績和研究能力。獲此獎學金可以免交學費,但需要在校內工作,主要工作內容是協助教授從事研究。由教授的科研經費支付,學校根據學生的工作時間給予一定報酬,通常一周不超過20小時。
(2) TA(Teaching
Assistantship)教學助理:這類獎學金頒發標準是學生的學習成績和英語水平。其待遇和研究助理相仿,但主要工作是協助教授對大學本科生進行教學工作。教學助理是由系裡發放的,每周的工作時間視具體情況而定,一般為每周10到20小時不等。
3、Tuition Waiver
其實並不能算是獎學金,並不會直接給學生提供經濟上的幫助,而是視情況一定程度地免除學生的學費。但是同樣的可以減小不少家庭的經濟壓力。另外就是對於國際學生來說,申請學費減免相對而言較為容易一些。
4、Achievement Award
相對於其他幾類獎學金而言,這種獎學金比較特殊,他不會過多參考學生的家庭情況或財務狀況,而是主要依據學生的「Achievement」來確定獲得獎學金的名額。與Fellowship相比,只要你優秀,國際生申請這類獎學金的難度會小很多。
5、校外獎學金
與上述的另外幾種獎學金不同,校外獎學金並不是由學校來提供的。而是由一些企業來提供。因此,學校一般都會支持學生積極地尋找校外獎學金資源。
㈦ 歐美電影,主角是四個女生。結局是在最後有個歌舞比賽中。那4個女生得到了獎學金、那個有錢的值得了獎牌
反芭比
初來乍到的四個女孩所要面對的是前所未有的「適應」壓力,而她們也第一次發現,原來所謂青少年的生活,就意味著要拉幫結派搞個小團體什麼的。新的生活帶來了新的變化,女孩們在擴展了視野、結交了新朋友的同時,也開始追求不同的興趣與愛好:小玉組織了一個科學俱樂部、薩莎實現了她的啦啦隊情結、科洛則參加了足球隊……繁忙的校園生活再加上沒有交集的課外活動,四個女孩很快就開始疏於聯系,「貝茲」的友誼似乎被徹底地遺忘了。
卡瑞·納辛高中的迪姆利校長是一個不苟言笑、像軍人一樣強硬的保守派,他將學校管理得就好似監獄一樣,而他的女兒梅雷迪斯更是從小就對權力這個概念異乎尋常地敏感。作為卡瑞·納辛高中的學生會主席,為了能夠更好地控制學校里的每一個人,梅雷迪斯將學生分成了若干小派系……任何來自於她計劃外的人或事,都會釋放她那可怕的憤怒。
梅雷迪斯是歷年來業余歌手大賽的冠軍,典型的A型血個性,不但是一個事事要求完美的偏執狂,而且還具備著非常高的競爭意識,她的毫無安全感也讓在她控制下的學生們備感壓力。總的說來,梅雷迪斯通過指派學生去一些特殊的小團體,有效地掌握著整個學校,直到「貝茲」加入到卡瑞·納辛中學……
時間推後兩年,四位「貝茲」女孩都已經是三年級的學生了,由於科洛一次無意識的犯錯,觸碰到了梅雷迪斯至高無上的權力,使得四個女孩集體留堂--這是兩年來「貝茲」的第一次聚首。初時,四個女孩互相指責對方的疏遠和冷淡,誰也不肯讓步……直到雅斯敏的發言提醒了在場的每一個人:她們曾經是多麼地密不可分,就像是有血緣關系的家人,互相幫助扶持。於是,四個女孩坐下來開始苦苦地思索,她們回憶這兩年間的一點一滴,終於找到了擾亂她們之間感情的罪魁禍首--拉幫結派。「貝茲」重新立誓,承諾不會再讓任何人或任何事分散她們,四個女孩開始聯合其他被「驅逐」的學生,她們要為自己、為朋友,爭取到一個學生應該享有的自由的權力。
事情總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尤其是在梅雷迪斯已經開始意識到她對學校的控制正在漸漸失效的當口……「貝茲」就成了她面前的一塊絆腳石,只能清除而後快。梅雷迪斯決定通過主持「甜蜜16歲」的party來挽回一切頹勢,而這也給了「貝茲」一個難得的機會,證明她們之間的友誼是多麼地牢不可破。
【幕後花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