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用成語描述:音樂、電影、軟體、游戲、動漫、視頻
【音樂】-【繞梁三日】-【解釋】: 形容音樂高昂激盪,雖過了很長時間,好像仍在回響。(音樂的美感!)
【電影】-【別有滋味】-【解釋】:原意是另有一種別人無法體會的離愁別恨的滋味,指亡國之痛。後泛指文學藝術(可以形容電影,電影是電影系的抒情性文學藝術)的情調、意蘊另有種動人的美感和趣味。
【軟體】-【一應俱全】-【解釋】: 一應:一切;俱:都。一切齊全,應有盡有。(軟體很輕小,容量卻大,可以存儲和包含許多事物!)
【游戲】-【熱血沸騰】-【解釋】: 比喻激情高漲(游戲的特性就是很激昂澎湃的!)。
【動漫】-【鼓舞人心】-【解釋】: 鼓舞:振作,奮發。振奮人們的信心。增強人們的勇氣。(動漫可以激發人的思維和思考、鼓舞和治癒人心,比如推理懸疑係的《名偵探柯南》《魔術快斗》、治癒系《未聞花名》《四月是你的謊言》、熱血番的《海賊王》《火影忍者》……且這些動畫都帶有喜劇的搞笑成分,也帶有人情冷暖悲歡的悲劇成為,可以大方面鼓舞和振奮人心!)
【視頻】-【包羅萬象】【解釋】: 包羅:包括;萬象:宇宙間的一切景象,指各種事物。形容內容豐富,應有盡有。(視頻本身就是內容豐富,無所不有的呀!)-
Ⅱ 關於音樂的成語(10個)
聲震林木、陽關三疊、繁弦急管、曲高和寡、靡靡之音、聲動梁塵、游魚出聽、繞梁之音、繞梁三日、餘音繞梁。
一、聲動梁塵
白話釋義:歌聲嘹亮動人
出處:《別錄》:「發聲盡動樑上塵。」
朝代:漢
作者:劉向
譯文:歌聲竟然是梁木上的灰塵都抖動下來
二、游魚出聽
白話釋義:形容音樂美妙動聽。
出處:《琅玡代醉編》:「伯牙鼓琴,游魚出聽。」
朝代:明
作者:張鼎思
譯文:伯牙鼓琴,水裡的魚游到水面上來聽音樂。
三、繞梁之音
白話釋義:形容歌聲美妙動聽,長久留在人們耳中。參見「餘音繞梁」。
出處:《演連珠》:「繞梁之音,實縈弦所思。」
朝代:晉
作者:陸機
翻譯:歌聲美妙動聽,長久留在人們耳中,讓人思念起那弦音繞耳。
四、繞梁三日
白話釋義:形容音樂高昂激盪,雖過了很長時間,好像仍在回響
出處:《列子·湯問》:「既去而餘音繞梁,三日不絕。」
朝代:春秋
作者:列子
翻譯:音樂高昂激盪,雖過了很長時間,好像仍在回響,三日都還沒停止。
五、餘音繞梁
白話釋義:後用來形容歌聲優美,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出處:《列子·湯問》記載,韓娥去齊國,路上斷了糧,便以歌唱求食。唱後歌聲繞著屋樑三天不絕。
朝代:春秋
作者:列子
Ⅲ 和音樂有關的成語有哪些
和音樂有關的成語如下:
不同凡響 凡響:平凡的音樂。形容事物不平凡,很出色。
不知肉味 原指被美妙的音樂所陶醉,因而辨不出肉味。後形容專心學習,吃東西辨不出味道。也形容生活困難,無肉可吃。
吹彈歌舞 演奏管弦樂器,唱歌跳舞。泛指音樂舞蹈娛樂活動。
斷章取義 斷:截斷;章:音樂一曲為一章。指不顧全篇文章或談話的內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與原意不符。
顧曲周郎 原指周瑜業於音樂。後泛指通音樂戲曲的人。
黃鍾大呂 黃鍾:我國古代音韻十二律中六種陽律的第一律。大呂:六種陰律的第四律。形容音樂或言辭庄嚴、正大、高妙、意不符。
黃鍾毀棄 黃鍾:黃銅鑄的鍾,我國古代音樂有十二律,陰陽各六,黃鍾為陽六律的第一律;毀:毀壞;棄:拋棄。比喻賢人遭受擯斥。
擊節稱賞 節:節拍;賞:贊賞。形容對詩文、音樂等的贊賞。
擊節嘆賞 節:節拍;賞:贊賞。形容對詩文、音樂等的贊賞。
鈞天廣樂 指天上的音樂,仙樂。後形容優美雄壯的樂曲。
靡靡之音 靡靡:柔弱,萎靡不振。使人萎靡不振的音樂。指頹廢的、低級趣味的樂曲。
南風不競 南風:南方的音樂;不競:指樂音微弱。原指楚軍戰不能勝。後比喻競賽的對手力量不強。
輕歌曼舞 音樂輕快,舞姿優美。
絲竹管弦 絲:指弦樂器;竹:指管樂器。琴瑟簫笛等樂器的總稱。也指音樂。
亡國之音 原指國家將亡,人民困苦,因此音樂也多表現為哀思的曲調,後多指頹靡淫盪的歌曲。
五音六律 五音:指宮、商、角、徵、羽五個音階;六律:定樂器的標准。指古代音律。後也泛指音樂。
弦外之音 原指音樂的餘音。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話里間接透露,而不是明說出來的意思。
簫韶九成 簫韶:虞舜時的樂章;九成:九章。指簫韶音樂奏了九章。
一板三眼 板、眼:戲曲音樂的節拍。比喻言語、行動有條理或合規矩。有時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靈活掌握。
一唱三嘆 一個人領頭唱,三個人和著唱。原指音樂和歌唱簡單而質朴。後轉用來形容詩婉轉而含義深刻。
一片宮商 宮、商:都是古代五音之一。一片和諧的音樂聲。形容文辭如樂聲一樣優美、悅耳。
引商刻羽 商、羽:古代樂律中的兩個音名。指講究聲律、有很高成就的音樂演奏。
餘音裊裊 形容音樂悅耳動聽,令人沉醉。
鄭衛之音 鄭衛:指春秋時的鄭國和衛國。指春秋戰國時鄭、衛等國的民間音樂。
周郎顧曲 原指周瑜業於音樂。後泛指通音樂戲曲的人。
巴人下里 ①即下里巴人。古代楚國流行的民間歌曲。用以稱流俗的音樂。巴,古國名,在今四川東部一帶,古為楚地。下里...
北鄙之聲 指殷紂時的音樂。後世視為亡國之聲。
北鄙之音 指殷紂時的音樂。後世視為亡國之聲。亦作「北鄙之聲」。
吹篪乞食 吹著篪討吃的。指在街頭行乞。篪:古代的一種音樂,象笛子,有八孔。
彈絲品竹 吹彈樂器,諳熟音樂。
斷章取意 斷:截斷;章:音樂一曲為一章。指不顧全篇文章或談話的內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與原意不符。同「斷章取義」。
頓挫抑揚 形容詩文作品或音樂聲響等高低起伏、停頓轉折,和諧而有節奏。
峨峨洋洋 用以形容音樂高亢奔放。後亦用以形容歡樂之態。
狗馬聲色 良犬、駿馬、音樂、女色。泛指養狗、騎馬、聽歌、狎妓等剝削階級行樂的方式。借指窮奢極侈的享樂。
鼓吹喧闐 形容音樂演奏的聲音嘈雜熱鬧。
回腸傷氣 形容音樂、文章等纏綿悱惻,感人之極。
金鼓喧闐 金鼓:金鉦和鼓。喧闐:聲音大。形容音樂演奏的聲音嘈雜熱鬧。亦形容軍威壯盛或戰況激烈
龍言鳳語 比喻輕松悠揚的音樂之聲。
靡靡之樂 指柔弱、頹靡的音樂。
靡靡之聲 指柔弱、頹靡的音樂。同「靡靡之音」。
裊裊餘音 裊裊:宛轉悠揚。餘音:不絕之音。形容音樂結束後悠揚悅耳的聲音仍然綿延不絕,回響在耳邊。同「餘音裊裊」。
窮極要妙 形容精妙到極點,多形容音樂。亦作「窮極其妙」、「窮妙極巧」。
繞梁三日 形容音樂高昂激盪,雖過了很長時間,好像仍在回響。
桑間之音 指淫靡的音樂。
駟馬仰秣 駕車的馬駐足仰首,諦聽琴聲。形容音樂美妙動聽。
亡國之聲 指淫靡的音樂。
一倡三嘆 指一人歌唱,三人相和。後多用以形容音樂、詩文優美,富有餘味,令人贊賞不己。倡,亦作「唱」。
引商刻角 指講究聲律、有很高成就的音樂演奏。同「引商刻羽」。
正聲雅音 純正優雅的音樂。
鍾鼓之色 指歡欣喜樂的面色,像欣賞音樂時表現出的那樣。
朱弦三嘆 指稱音樂的美妙。
Ⅳ 與音樂有關的十個成語
音樂的成語
聲震林木 陽關三疊 繁弦急管 曲高和寡 靡靡之音 繞梁三日 珠落玉盤 出谷黃鶯 一唱三嘆 五音不全 天籟之音 高山流水 餘音繞梁 若即若離 虛無飄渺 鏗鏘有力 盪氣回腸 震耳欲聾 不絕如縷
Ⅳ 有關音樂的成語有哪些
曲終奏雅、一唱三嘆、餘音繞梁、輕歌曼舞、曲高和寡、弦外之音、靡靡之音、高山流水、異曲同工、行雲流水。
相關解釋:
一、曲終奏雅:
是指樂曲到終結處奏出了典雅純正的樂音,後比喻文章或藝術表演在結尾處特別精彩。
二、一唱三嘆:
意思是一個人唱歌,三個人相和。後多用來形容音樂、詩文優美。
三、餘音繞梁:
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歌聲或音樂優美,餘音迴旋不絕。也比喻詩文意味深長,耐人尋味。
四、輕歌曼舞:
意思是輕松愉快的音樂,加上柔和的舞蹈。
五、曲高和寡:
意思是曲調高深,能跟著唱的人很少。舊指知音難得。現比喻言論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
六、弦外之音:
原指音樂的餘音。
七、靡靡之音:
指頹廢、柔弱的樂曲,使人萎靡不振的音樂。
八、高山流水:
比喻知音難遇或樂曲高妙。高山流水典故最早見於《列子湯問》。在人們的用典實踐中,這一典故逐漸發展出七十餘個典形和樂曲高妙、相知可貴、知音難覓、痛失知音、閑適情趣等典義,還存在典故反用現象。
九、異曲同工:
原意為不同的曲子有著相同的影響,同樣精彩。
Ⅵ 關於音樂的成語
扣人心弦、鶯歌燕舞、高歌猛進、金聲玉振、餘音繞梁、高山流水 含商咀徵 含宮咀徵 雲起雪飛 餘音繚繞 郢中白雪 幺弦孤韻 興雲致雨 清耳悅心 鸞吟鳳唱 鸞歌鳳吹 含商咀征 撫掌擊節 鏗鏘有力,出谷黃鶯,天籟之音,高山流水 餘音裊裊,餘音繞梁,抑揚頓挫,玉潤珠圓
Ⅶ 關於音樂的四字成語
關於音樂的成語 :
曲高和寡、
弦外之音、
高山流水、
餘音繞梁、
餘音裊裊、
一唱三嘆、
靡靡之音、
繞梁三日、
輕歌曼舞、
異曲同工、
有板有眼、
四面楚歌
Ⅷ 關於音樂的成語都有什麼
朱弦三嘆 周郎顧曲 鄭衛之音 正聲雅音 餘音裊裊 有板有眼 引商刻羽 一片宮商 一唱三嘆 一倡三嘆
一板三眼 簫韶九成 弦外之音 五音六律 亡國之音 亡國之聲 駟馬仰秣 絲竹管弦 桑間之音 窮極要妙
輕歌曼舞 裊裊餘音 南風不競 靡靡之音 龍言鳳語 鈞天廣樂 金鼓喧闐 擊節嘆賞 擊節稱賞
黃鍾毀棄 黃鍾大呂 顧曲周郎 鼓吹喧闐 狗馬聲色 峨峨洋洋 頓挫抑揚 斷章取義 彈絲品竹 吹彈歌舞
吹篪乞食 不知肉味不同凡響 北鄙之音 北鄙之聲 巴人下里 八音遏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