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相關訊息 > 電影綉春刀里的武器圖片

電影綉春刀里的武器圖片

發布時間:2022-07-06 03:17:56

① 綉春刀是什麼樣子

綉春刀是錦衣衛的專用武器像日本武士刀,但是又不盡然。外形綜合了日本武士刀和少林梅花刀、單刀的特點。主要是輕巧,同時狹長略彎,便於攜帶和中距離攻擊。這大概也就是錦衣衛研發它的目的。
綉春刀的名字來歷大概就是因為武器的特點看來比較陰柔,故名之。

秀春刀的武器原型是唐代的武器。有些像日本刀但是秀春刀的刀脊是直的不想日本刀是彎曲的。秀春刀可刺可砍在當時的殺傷力十分不錯而且輕便便於攜帶!

圖片樓上有 大概港產片的綉春刀圖片能證明其隱約存在過吧

② 綉春刀2中的武器是不是好厲害

本來看簡介,覺得綉春刀2會是一部狗尾續貂的作品,但是朋友看了居然說不錯,抱著試一試的想法去看了一下,沒想到十分讓人驚喜,可以說是全面超越了第一部,其他方面不想多做評論,就趁著余興,在夜色中小談一下綉春刀2中出現的武器吧

片名綉春刀,所以一開始先談一下綉春刀,沈煉的刀被丁白纓倭刀術砍斷,然後回家取了他爹的寶刀,然後在燒書的時候還被鄭掌班認出了綉春刀


片出自楊泓先生的中國兵器史稿,是元代短刀

南宋彭大雅的《黑韃事略》中記述蒙古兵「有環刀,效回回樣,輕便而犀利,靶小而偏」,大概說的就是仿製突厥系彎刀了

而清代亦有這種柄頭的刀

圖為乾隆御用刀

而明代本身亦有這種風格柄頭的刀

明代武備吸收外來元素頗多,例如吸收伊斯蘭風格的十字劍格

圖為萬曆御用劍

對比中東原版刀劍,不難發現其中共同點

③ 《綉春刀》中可以砍斷其它刀的戚家刀有什麼背景

戚家刀也是戚繼光的一個偉大創造。在抗倭戰爭中,戚繼光深刻認識到日本刀的精良和犀利,戰爭結束後他開始研究如何將倭寇的日本刀和日本刀法用於明軍戰陣中。

一把刀想砍斷一把刀是很不容易的,電影中的片段還算看著比較合理,先是格住刀刃劃出缺口,然後壓劈相對刀背的位置,技巧如果好,是有可能的。

唐刀

但這世界是平衡的,在得到了鋒利到極致的刀刃和幾近完美的力學配置的基礎上,必然會犧牲武器的其他方面,比如耐久度,再好的日本刀,在戰場上殺敵多了後,也會完全損壞,甚至有時候僅僅劈殺數次,就會徹底損毀。

科學的講,日本刀的弧度,刀柄施力點,刀身受力點都勝於唐刀。但耐久度很差,因為後期日本刀變成了一種象徵,漸漸的脫離實用,在日本武士時期,平民武士根本用不起日本刀,日本刀雖然鋒利,力學優秀,但它極差的耐久性和高昂的製作成本,決定了它不可能當做普通階層的常用武器。

日本刀確實是好刀,是單兵冷兵器的巔峰,但也僅能用於單兵較量,如果未來材料學進步發展到一定程度,那麼日本刀還是優於現在已知大部分冷兵器的。

④ 電影《綉春刀》中的戚家刀是什麼來頭

戚家刀也是戚繼光的一個偉大創造。在抗倭戰爭中,戚繼光深刻認識到日本刀的精良和犀利,戰爭結束後他開始研究如何將倭寇的日本刀和日本刀法用於明軍戰陣中。



辛酉刀法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完全復制了《陰流目錄》中的日本劍術和圖譜,第二章則是根據中國士兵的特點和中國武術家意見,改良成辛酉刀法。

客觀來說,辛酉刀法並不是日本陰流劍術的完全復製版,戚繼光在創立這套刀法的時候考慮了明軍的特點和主要交戰目標,對陰流劍法做出了比較大的改良,並且加長和改良了日本刀,命名為長刀。

戚繼光所改良的長刀長度超過1.7米,且刀身根部不開刃可以持握。除了傳統日本劍術中的技法之外,辛酉刀法中有持刀身劈砍刺擊的動作,類似歐洲十字重劍的用法。

真佩服先人的智慧。

⑤ 電影《綉春刀》中出現的兵器是否都有出處,若符合史實煩請詳述

臆測比較多,主要是單刀《單刀法選》,雁翎刀之類

⑥ 源自日本野太刀的明代御林軍大刀,實戰性到底如何

前段時間,電影《綉春刀2》的上映,讓觀眾們對明代武器有了一個基本概念。其中陸文昭、丁白纓所持的雙手長刀讓觀眾印象深刻。這種雙手長刀和《綉春刀1》中,大師兄周一圍所持長刀都是同一種刀。對於這款刀,說法眾多,有叫苗刀的,有叫戚家刀的,還有叫斬馬刀的,但其實這些稱呼都不對。

▲電影中陸文昭、丁白纓所持大苗刀和戚家刀

首先,根據《武備要略》中的斬馬刀圖樣,可以看到斬馬刀其實就是長柄砍刀,跟雙手長刀根本不是一個種類。戚家刀這個名稱也並不準確,嚴格的來說並沒有戚家刀這個刀種。坊間一直傳說戚繼光仿照倭刀發明了戚家刀來抗倭。但實際上雖然戚繼光所著《紀效新書》中有記載一款長刀,戚繼光稱之「此自倭犯中國始有之。」但是這種長刀戚繼光僅僅拿來當做火槍手的防身武器。

▲丁白纓戚家刀

根據《紀效新書》的記載:「唯鳥銃手賊遠發銃,賊至近身再無他器可以攻刺,如兼殺器則銃重葯子又多,勢所不能,唯此刀輕而且長,可以兼用,以備臨身棄銃用此。況有殺手當鋒,故用長刀備之耳。」這種長刀的尺寸記載是:「長刀刃長五尺,後用銅護刃一尺,柄長一尺五寸,共六尺五寸,重二斤八兩。」根據考證,戚繼光在這里用的是周尺,一周尺合今23cm,也就是全長149.5cm左右。因為如果是營造尺,每尺合32cm,全長就208cm,這個長度的刀並無實物出土,而且這么長的刀只重二斤八兩,就只能是鐵片子了。

▲《紀效新書》中長刀插圖

而且這種長刀也並非戚繼光一家獨創。程宗猷的《單刀法選》中也有記載:「古雲:快馬輕刀。今以倭刀為式,刀三尺八寸,靶一尺二寸,則長有五尺。」這里就是正常的營造尺,單刀刃長約120cm,柄長約38cm,通長160cm。

目前,一米五到一米六左右尺寸的明代長刀出土很多。但是筆者本人還沒見過有入戚繼光記載的加了一尺銅護刃的刀條。所以這種長刀非要被稱作戚家刀顯然是不準確的。至於苗刀的名稱也並不準確,苗刀這個名字是民國時期才出現的。雖然民國時期的苗刀是明代長刀的直接傳承,但是尺寸已經縮短到一米四以下。

▲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館的《出警入蹕圖》中所繪御林軍大刀

其實,在兵器界,一般要麼稱這種明代長刀為明長刀,要麼稱之為明代御林軍大刀。這是因為明代御林軍大多配備這類長刀,這在明代古畫《出警入蹕圖》中就有描繪。筆者就根據存世的明代御林軍大刀,找刀匠專門訂做了一把仿明代御林軍大刀。首先我們看一下存世明代御林軍大刀原型。

這把存世明代御林軍大刀全長一米七,刀的原主人大約是一名高壯的軍漢。不過考慮到作者本人的身材,筆者還是選擇了按照程宗猷的《單刀法選》中所記載的尺寸來製作。因為筆者主要拿來習武所用,並不是單純收藏。按照自己身材來制定尺寸,這樣在日常練習刀法的時候會比較順手。

這柄仿明代御林軍大刀全長為159cm,刃長為118.8cm,刃最寬處為3.5cm,刃最厚處為0.8cm柄寬3cm,重心在護手前12cm左右處。刀凈重(不算鞘):1625g。《紀效新書》中長刀重二斤八兩,明代一斤約為594.6克,兩斤八兩就是1486.5克,不過《紀效新書》中的長刀全長是149.5cm左右,比這把刀短差不多10cm。這樣來算的話,這把刀的重量基本符合《紀效新書》中長刀的重量。

這里要對比下明代御林軍大刀和其原型日本的野太刀。日本博物館中製作於貞治五年二月也就是1366年的一把刃長為124.5cm的野太刀,重量就為約2500克。雖然刃長比筆者這把刀要長6.5cm,但是重量幾乎重了近1千克。所以雖然明代長刀是仿照日本南北朝和室町時代流行的野太刀製作的,但實際上只是外形接近而已,厚薄以及刀刃剖面形狀,開刃角度等等都並不相同。

此為存世明代御林軍長刀實物的銅護刃細節圖,可以看到這把刀的銅護刃也就一寸多寬,遠沒有戚繼光《紀效新書》中所記載的一尺長的銅護刃那麼誇張。不僅如此,其他存世的明代御林軍大刀的銅護刃也都沒有那麼長。下圖就是另一把存世的明代御林軍大刀。

在程宗猷的《單刀法選》中記載拔刀出鞘勢是:「左手持鞘,右手陽持刀靶,先拔出少許,再用手掌托??刀背,出離鞘口,以左手持靶,再換右手,共持刀靶砍殺。」很多人認為刀根這一段是不開刃的,不然不好拔刀。甚至還有你我拔刀勢:「此因刀長,遇急難時,難以出鞘,故以本陣中用刀者,你拔我刀、我拔你刀而用。」遇到緊急情況互相拔對方的刀用。

▲《單刀法選》插圖

由於筆者拔刀一氣呵成,並不需要握住一段刀刃二次拔刀。所以筆者的這把刀銅護手處也忠實地按照這把存世的明代御林軍大刀原型製作。

這種銅護刃現在稱之為吞口,這個結構的作用有幾種,首先是為了保護刀刃和使刀和刀鞘更好閉合。能讓刀劍入鞘後刀身或劍身不會直接與鞘口金屬裝具磨擦,同時兼有加大鞘口磨擦力以免刀劍脫鞘的作用。吞口還可以加固刀鐔,下有刀柄頂住刀鐔,上面吞口再卡住刀鐔,就可以使刀鐔在戰斗中受到重擊也不容易松動。

最後一個作用就是它本身名字的意義,護刃。在實際戰斗中,格擋是難以避免的,但是用刀刃格擋會非常傷刃。根據杠桿原理,手握刀柄處可是為支點,離手越遠的部分受力,需要對抗花費的力就越大。靠近手柄處來擋格對手攻擊,就可以輕松格擋對手的攻擊。筆者使用雙刀與人對抗的時候,一把刀主防守,一把刀主攻擊,運用護刃和刀鐔去格擋,可以用單手招架對方雙手刀的大力劈砍。另一把刀趁勢就可以殺傷對手。這並不是筆者單手力量強過對方雙手力量,只是杠桿原理的作用使得對方是一個費力杠桿的狀態,而是筆者招架對手的位置接近支點,比對手省力很多。這種情況下,護刃就可以承擔更多的沖擊。護刃多為銅制也是因為銅軟,能更好吸收沖擊力不會太震手。而且如果在經歷了多次戰斗後,護刃被打壞了,作為一個配件來說也方便更換。沒有護刃保護的話,刀根處被打豁就對刀整體強度有很大影響了。

刀刃的刃材筆者選擇的是花紋鋼。現代的花紋鋼多是兩種不同含碳量的鋼折疊鍛打因為色差不同形成花紋,這就導致具體使用哪兩種鋼來鍛打直接導致花紋鋼的性能。筆者這把刀使用的是65mn和T8折疊鍛打。這是筆者比較偏愛的一種配比,保持性比單一鋼材要好。

最後上一下筆者持刀圖,這種長刀如果是表演的話轉起來舞比較好看,刀轉幾圈,然後人也跟著轉,刀光閃爍,刀繞人走。刺擊還可以使用長槍的滑把技巧,刀長砍對手下盤十分方便。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人渣嘯西風,任何媒體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⑦ 《綉春刀》里都有哪些靠譜的兵器

綉春刀是朝廷配發給廠衛使用的官刀的統稱,其形制可能並不是只有一種。由於是官制刀,又是廠衛所用,因此使用了很多鎏金錯銀的裝飾,也就起了這么個風騷的名字。

二弟沈煉有勇有謀,他所用的刀接近於雁翎刀,雁翎刀相當於將平頭手刀的刃部後移,收出銳利的刀尖來,並且刀尖微微上揚,整個刀身形如雁翎。與大哥的雁翅刀相比,刀姿狹長,不重砍劈而重挑刺、撩帶。

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記得點贊哦!

⑧ 《綉春刀2:修羅戰場》中出現了哪些武器

綉春刀·雷切,飛殺弩·力貫。烏金棍,流星錘·行月,落影刀·白纓。苗刀·赤絮。金盾·鎏虹鞘。狼牙棒·石雪。這些都是在綉春刀二里出現的各類武器。都非常的厲害。

⑨ 《綉春刀》中,錦衣衛的造型看起來帥嗎

雖然《綉春刀》中,錦衣衛的造型看起來非常的帥,但是我們不能被影視作品中的造型給欺騙了哦,其實《綉春刀》中的服飾並不是現實中的錦衣衛的服飾哦。

而影視中他們使用的武器終於靠譜了一次,和真實的錦衣衛所使用的武器相同,就是綉春刀。綉春刀是明朝特務機關錦衣衛、御林軍概念性質的佩刀,綉春刀的樣式和明代常見的腰刀相仿,刀身較一般腰刀短小,且有弧度。《明史》有記,嘉靖年間的錦衣衛指揮使——張爵的墓誌里有寫「賜四獸麒麟服、鑾帶綉春刀、銀鎁瓢方袋三事」,嘉靖帝巡幸承天,特命張爵「充前驅使事,—切機務悉倚毗焉,仍加食都指揮僉事俸。自發駕以至回鑾,飛魚蟒衣、帑金、廄馬、酒飯之賜,及宣召面諭之優,不可枚舉。」

由此可見飛魚服綉春刀是皇帝賞賜的,不是錦衣衛里上下全員人人有份的。綉春刀是錦衣衛、御林軍佩帶的概念制式兵器,從《出警入蹕圖》描繪的明朝皇帝出京謁陵盛況,即皇帝在宮廷侍衛的護送下,騎馬出京,聲勢浩大的來到京郊的十三陵拜先祖,其中可以看出明朝軍士和錦衣衛佩戴的綉春刀均不同。

⑩ 《綉春刀2》觀片指南:說說歷史上最真實的錦衣衛

目前正在熱映的國產古裝電影《綉春刀2之修羅戰場》,又一次掀起了大家對於明末歷史的關注與討論。當然電影好不好看是一個充滿主觀印象的事情。但這部電影在歷史考據、以及劇情明暗線方面卻有諸多亮點和驚喜。前方有劇透,介意者慎點!

▲丁泰狼牙棒

最後除了冷兵器的刻畫,電影對熱兵器的表現也非常出色。陸文昭排火槍隊追殺沈煉的時候,鳥銃手是一排射擊、一排裝葯,以保證火力持續性的,很符合歷史上明軍的做法。而且這次鳥銃開火時不像以往影視劇那樣只冒個煙、聽個響,就代表打出去了,鳥銃彈丸在空中飛行的軌跡也被表現出來,增加了真實性,是筆者認為近年來國產影視劇中表現得最為優秀的。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黑雲,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閱讀全文

與電影綉春刀里的武器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使用游戲電影酒店優惠券 瀏覽:915
吳京的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495
18禁手機電影 瀏覽:568
在哪裡可以看電影鴨之一族 瀏覽:734
電影小鎮緝兇在線閱讀 瀏覽:534
與讓世界充滿愛有關的電影 瀏覽:857
我想看軍旅題材電影 瀏覽:78
麒麟電影下載網站 瀏覽:921
愛情小電影百度雲 瀏覽:45
怎麼弄出電影感的視頻 瀏覽:677
電影換臉迅雷 瀏覽:196
電影院座位哪個是前面 瀏覽:714
武狀元蘇乞兒百度資源電影 瀏覽:87
二戰電影烽火驚情第二部完整版 瀏覽:185
天秤女小電影 瀏覽:159
進化危機迅雷電影下載 瀏覽:705
拍電影少了一個腿怎麼搞的 瀏覽:571
微電影有什麼好處 瀏覽:29
小電影一般在哪有鏈接 瀏覽:565
青玉案電影全集 瀏覽: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