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駱駝祥子京味兒賞析及摘抄是什麼
駱駝祥子京味兒賞析及摘抄是:
1、他的腿長步大,腰裡非常的穩,跑起來沒有多少響聲,步步都有些伸縮,車把不動,使座兒覺到安全,舒服。說站住,不論在跑得多麼快的時候,大腳在地上輕蹭兩蹭,就站住了;他的力氣似乎能達到車的各部分。脊背微俯,雙手鬆松攏住車把,他活動,利落,准確;看不出急促而跑得很快,快而沒有危險。就是在拉包車的裡面,這也得算很名貴的。
賞析:這一段人物描寫,從裝束、體態、身段,到靠力氣吃飯的人所引以自豪的體能、體力以及品性人格都寫得很精彩,把一個活生生的男主人公祥子呈現在我們面前。對於這份普通的職位、男主人公祥子將每個細節與動作都琢磨了、僅僅花了兩三個星期的功夫就可以慢慢適應研究跑法、說明男主人公祥子對這方面還是很有研究的、通過動作細節等方面滴描寫塑造了人物。
2、風吹彎了路旁的樹木,撕碎了店戶的布幌,揭凈了牆上的報單,遮昏了太陽,唱著,叫著,吼著,回盪著;忽然直弛,像驚狂了的大精靈,扯天扯地的疾走;忽然慌亂,四面八方的亂卷,像不知怎好而決定亂撞的惡魔;忽然橫掃,乘其不備的襲擊著地上的一切,扭折了樹枝,吹掀了屋瓦,撞斷了電線;可是,男主人公祥子在那裡看著;他剛從風里出來,風並沒能把他怎樣了。
賞析: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為背景,天橋、鼓樓、白塔,是牌樓、街道、小巷,是車廠、大雜院和熙熙攘攘的人群,這就是幾十年前的老北京,但是這兒沒有絲毫田園詩一般的快樂,而是男主人公祥子的那雙大腳馬不停蹄地跑過大街,穿過小巷,烈日下,雨雪中處處有他艱難的身影。
3、體面的,要強的,好夢想的,利己的,個人的,健壯的,偉大的,男主人公祥子,不知陪著人家送了多少回殯;不知道何時何地會埋起他自己來,埋起這墮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會病胎里的產兒,個人主義的末路鬼!
賞析:男主人公祥子的悲劇,是他所置身的社會生活環境產生的。小說,真實地展現了那個黑暗社會的生活面目,展現了軍閥、特務、車廠主們的丑惡面目,如果不是他們的迫害,男主人公祥子也不會從充滿希望走向墮落。
4、最偉大的犧牲是忍辱,最偉大的忍辱是反抗。悲哀中的禮貌是虛偽。
賞析:它折射出了人性的`懦弱,畢竟能夠一生都堅忍不拔的人是少數,但我們可以在追求的過程中慢慢改變。
5、他不願再走,不願再看,更不願再陪著她;他真想一下子跳下去,頭朝下,砸破了冰,沉下去,像個死魚似的凍在冰里。
賞析:一個曾經勤勞堅忍,有著自己目標的人最後卻淪為了社會垃圾,這不就是可悲的人生嗎?也許這才是現實,殘酷、悲哀、無可奈何。
2. 駱駝祥子配什麼音樂
月光變奏(秦時明月的插曲 QQ音樂上有)建議試聽一下 個人感覺還蠻符合的
3. 求一首歌。
I Am You
歌手:Kim Taylor
La di da di da da
La di da di da da
La di da di da da
La da da
I am tied by truth like an anchor
Anchored to a bottomless sea
I am floating freely in the heavens
Held in by your heart's gravity
All because of love
All because of love
Even though sometimes
You don't know who I am
I am you..
Everything you do
Anything you say,
You want me to be
You and me..
We're charms on a chain
Linked eternally one we can't undo
And I am you
La di da di da da
La di da di da da
La da da
All my senses awaken to the changes yeah
And I feel alive inside my own skin
All my reasons tell me just how strange it is
Coming home to a place I've always been
And it's all for love
And it's all for love
Even though sometimes,
I don't know who I am
I am you..
Everything you do
Anything you say,
You want me to be
You and me..
We're charms on a chain
Linked eternally one we can't undo, ohhh
I am you...
La di da di da da
La di da di da da (anything you say)
La da da (everything you do)
La di da di da da (I am you...)
La di da di da da
La di da di da da (anything you say)
La da da (everything you do)
I am you... (La di da di da da)
I am you... (La di da di da da)
I am you... (La di da di da da)
I am you... (La di da di da da)
I am you... (La di da di da da)
I am you... (La di da di da da)
Everything you do....
Fading away...
4. 駱駝祥子的歌劇版特點
老舍先生的長篇小說《駱駝祥子》被改編成電影、話劇和地方戲曲。融匯不同藝術形式在一起,但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都在強調老北京的地域風味,運用歌劇的藝術形式表達,就要將強烈的抒情性、戲劇性、交響性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而把老北京的地域風味放在次要位置,做為背景充分發揮出歌劇的特長。交響性抒情力量是歌劇的特長,音域寬廣的美聲、和聲豐滿的合唱、氣勢恢宏交響樂團,是這種力量之源。發揮這些特長,才能區別於其它的改編,做出歌劇自身的特點。
歌劇《駱駝祥子》是一部規模宏大的悲劇,演出需要三個小時,僅靠風味小曲,難以支撐如此大型的結構。但是,畢竟這部歌劇講的是老北京的故事,沒有老北京的地域風情是不行的。因此,劇中採用了單弦和京韻大鼓的素材,還在交響樂隊中加進了大三弦和嗩吶。在這部歌劇中,力求做到讓強烈的抒情性、戲劇性、交響性和老北京地域風格渾然一體。
劇中口語化的唱詞格外質朴自然、切合人物形象,力求由大俗而達大雅。音樂方面,大量吸收說唱藝術的優美旋律,間奏曲更是打破器樂演奏的常規,藉助說唱藝術的形式帶來新穎呈現;而合唱、重唱以及中國戲曲所獨有的「幫腔」等概念都在作品中充當重要角色。而富有流動性的舞美效果不僅展現了民國時期的老北京城的風貌,也實現了場景轉換的動態更迭,令整場演出一氣呵成、貫通淋漓。
作為國家大劇院首部改編自現代文學名著的原創歌劇,《駱駝祥子》的創排備受關注,著名指揮家張國勇將傾情執棒、頂級華人歌唱家與青年實力唱將紛紛鼎力加盟,聯袂唱響時代命運的百轉跌宕與往昔歲月的滄桑悲喜。
5. 電影駱駝祥子的插曲是什麼
相依為命
主唱 陳小春
旁人在 淡出終於只有你共我一起
仍然自問幸福雖說有陣時為你生氣
其實以前和你互相不懂得死心塌地
直到共你渡過多災世紀
即使身邊世事再毫無道理 與你永遠亦連在一起
你不放下我 我不放下你
我想確定每日挽著同樣的手臂
不敢早死要來陪住你 我已試夠別離並不很凄美
我還如何撇下你
永遠愛著荷荷的Sn
年華像細水沖走幾個愛人與知己
抬頭命運射燈光柱罩下來是我跟你
難道有人離去是想顯出好光陰 有限
讓我學會為你 貪生怕死
即使身邊世事再毫無道理 與你永遠亦連在一起
你不放下我 我不放下你
我想確定每日挽著同樣的手臂
不敢早死要來陪住你 我已試夠別離並不很凄美
見盡了 雲涌風起 還怎麼捨得放下你
證明愛人又愛己 何以要那麼悲壯才合理
即使身邊世事再毫無道理 與你永遠亦連在一起
你不放下我 我不放下你
我想確定每日挽著同樣一雙臂
不必挑選我們成大器
當我兩個並無冒險的福氣
見盡了 雲涌風起 還怎麼捨得放下你
我們仍珍惜這啖氣
6. 《駱駝祥子》中優美語段有哪些
1、人在社會中的生活,受著社會的制約。他的道路,是由他所處的社會環境,他所屬的社會地位,他與社會的各種聯系決定的。祥子的形象,是在當時那個黑暗社會的生活畫面上,在他與各種社會力量的復雜關系中凸現出來的。他的悲劇,主要是他所生活的那個社會的產物。
2、最使祥子苦惱的,是無法擺脫虎妞的糾纏。他從一開始就不願意接受這種強加於他的關系,想方設法避開她。雖然比起大兵和特務,虎妞沒有可以任意置他於死地的權力;他把接受虎妞的安排,看作是「投降」。在這件事上,他更加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無能和無力:「命是自己的,可是教別人管著。」這對於腐蝕他的生活意志,打破他的生活願望,從奮發有為到懷疑自己進而自甘墮落,起了比前面幾次打擊更為嚴重的作用。
3、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厲害了,揣起保單,拉起車,幾乎要哭出來。拉到個僻靜地方,細細端詳自己的車,在漆板上試著照照自己的臉!越看越可愛,就是那不盡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諒了,因為已經是自己的車了。把車看得似乎暫時可以休息會兒了,他坐在了水簸箕的新腳墊兒上,看著車把上的發亮的黃銅喇叭。他忽然想起來,今年是二十二歲。因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自從到城裡來,他沒過一次生日。好吧,今天買上了新車,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車的,好記,而且車既是自己的心血,簡直沒什麼不可以把人與車算在一塊的地方。
4、雲還沒有鋪滿天,地上已經很黑,極亮極熱的晴午忽然變成了黑夜似的。風帶著雨星,像在地上尋找什麼似的,東一頭西一頭地亂撞。北邊遠處一個紅閃,像把黑雲掀開一塊,露出一大片血似的。風小了,可是利颼有勁。使人顫抖。一陣這樣的風過去,一切都不知怎麼好似的,連柳樹都驚疑不定地等著點什麼。又一個閃,正在頭上,白亮亮的雨點緊跟著落下來,極硬的,砸起許多塵土,土裡微帶著雨氣,幾個大雨點砸在祥子的背上,他哆嗦了兩下,雨點停了,黑雲鋪滿了天。又一陣風,比以前的更厲害,柳枝橫著飛,塵土往四下里去,雨道往下落,風,土,雨,混在一處,聯成一片,橫著豎著都灰茫茫冷颼颼,一切的東西都裹在裡面,辨不清哪是樹,哪是地,哪是雲,四面八方全亂,全響,全迷糊。風過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垂落,看不清一條條的,只是那麼一片,一陣,地上射起無數的箭頭,房屋上落下萬千條瀑布。幾分鍾,天地已經分不開,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處流,成了灰暗昏黃的,有時又白亮亮的,一個水世界。
5、她去了有一點鍾。跑回來,她已喘得說不上來話。扶著桌子,她干嗽了半天才說出來:醫生來一趟是十塊錢,只是看看,並不管接生。接生是二十塊。要是難產的話,得到醫院去,那就得幾十塊了。「祥哥!你看怎辦呢?!」祥子沒辦法,只好等著該死的就死吧!
6、他又恢復了他的靜默寡言。一聲不出的,他吃,他喝,他掏壞。言語是人類彼此交換意見與傳達感情的,他沒有意見,沒了希望,說話干嗎呢?除了講價兒,他一天到晚老閉著口;口似乎專為吃飯喝茶與吸煙預備的。連喝醉了他都不出聲,他會坐在僻靜的地方去哭。幾乎每次喝醉他必到小福子弔死的樹林里去落淚;哭完,他就在白房子里住下。酒醒過來,錢凈了手,身上中了病。他並不後悔;假若他也有後悔的時候,他是後悔當初他干嗎那麼要強,那麼謹慎,那麼老實。該後悔的全過去了,現在沒有了可悔的事。
7、他確乎有點像一棵樹,堅壯,沉默,而又有生氣。他有自己的打算,有些心眼,但不好向別人講論。在洋車夫里,個人的委屈與困難是公眾的話料,「車口兒」上,小茶館中,大雜院里,每人報告著形容著或吵嚷著自己的事,而後這些事成為大家的財產,像民歌似的由一處傳到一處。祥子是鄉下人,口齒沒有城裡人那麼靈便;設若口齒靈利是出於天才,他天生來的不願多說話,所以也不願學著城裡人的貧嘴惡舌。他的事他知道,不喜歡和別人討論。因為嘴常閑著,所以他有工夫去思想,他的眼彷彿是老看著自己的心。只要他的主意打定,他便隨著心中所開開的那條路兒走;假若走不通的話,他能一兩天不出一聲,咬著牙,好似咬著自己的心!
8、冬天過去了,春天的陽光是自然給一切人的衣服,他把棉衣卷巴卷巴全賣了。他要吃口好的,喝口好的,不必存著冬衣,更根本不預備著再看見冬天;今天快活一天吧,明天就死!管什麼冬天不冬天呢!不幸,到了冬天,自己還活著,那就再說吧。原先,他一思索,便想到一輩子的事;現在,他只顧眼前。經驗告訴了他,明天只是今天的繼續,明天承繼著今天的委屈。賣了棉衣,他覺得非常的痛快,拿著現錢作什麼不好呢,何必留著等那個一陣風便噎死人的冬天呢?
9、祥子曾經是個正直、熱愛生活的勞動者。小說一開始,關於他的外貌的描寫,關於他拉車的刻畫,都寫得很有光彩,簡直成了青春、健康和勞動的贊歌。小說又以更多的篇幅,描繪祥子美好的內心世界。當他在曹府拉車,不小心翻了車,車給碰壞了,主人也給摔傷了;他引咎辭工,情願把工錢退給主人作為賠償,表現出作為一個勞動者的責任心和榮譽感。在嚴冬夜晚的小茶館里,他給老馬小馬祖孫兩代買羊肉包充飢,又傾注著對於苦難的夥伴真誠的關切和深沉的同情。這些段落,用朴實無華的筆墨,描寫了祥子好的品質。作家甚至用了奇特的比喻形容這個人物:「他彷彿就是在地獄里也能作個好鬼似的。」
10、到四點多鍾,黑雲開始顯出疲乏來,綿軟無力的打著不甚紅的閃。一會兒,西邊的雲裂開,黑的雲峰鑲上金黃的邊,一些白氣在雲下奔走;閃都到南邊去,曳著幾聲不甚響亮的雷。又待了一會兒,西邊的雲縫露出來陽光,把帶著雨水的樹葉照成一片金綠。東邊天上掛著一雙七色的虹,兩頭斤插在黑雲里,橋背頂著一塊青天。虹不久消散了,天上已沒有一塊黑雲,洗過了的藍空與洗過了的一切,像由黑暗裡剛生出一個新的,清涼的,美麗的世界。連大雜院里的水坑上也來了幾個各色的蜻蜓。
11、外面的黑暗漸漸習慣了,心中似乎停止了活動,他的眼不由的閉上了。不知道是往前走呢,還是已經站住了,心中只覺得一浪一浪的波動,似一片波動的黑海,黑暗與心接成一氣,都渺茫,都起落,都恍惚。忽然心中一動,象想起一些什麼,又似乎是聽見了一些聲響,說不清;可是又睜開了眼。他確是還往前走呢,忘了剛才是想起什麼來,四外也並沒有什麼動靜。心跳了一陣,漸漸又平靜下來。他囑咐自己不要再閉上眼,也不要再亂想;快快的到城裡是第一件要緊的事。可是心中不想事,眼睛就很容易再閉上,他必須想念著點兒什麼,必須醒著。他知道一旦倒下,他可以一氣睡三天。想什麼呢?他的頭有些發暈,身上潮淥淥的難過,頭發里發癢,兩腳發酸,口中又干又澀。他想不起別的,只想可憐自己。可是,連自己的事也不大能詳細的想了,他的頭是那麼虛空昏脹,彷彿剛想起自己,就又把自己忘記了,象將要滅的蠟燭,連自己也不能照明白了似的。再加上四圍的黑暗,使他覺得象在一團黑氣里浮盪,雖然知道自己還存在著,還往前邁步,可是沒有別的東西來證明他準是在哪裡走,就很象獨自在荒海里浮著那樣不敢相信自己。他永遠沒嘗受過這種驚疑不定的難過,與絕對的寂悶。平日,他雖不大喜歡交朋友,可是一個人在日光下,有太陽照著他的四肢,有各樣東西呈現在目前,他不至於害怕。現在,他還不害怕,只是不能確定一切,使他受不了。設若駱駝們要是象騾馬那樣不老實,也許倒能教他打起精神去注意它們,而駱駝偏偏是這么馴順,馴順得使他不耐煩;在心神最恍惚的時候,他忽然懷疑駱駝是否還在他的背後,教他嚇一跳;他似乎很相信這幾個大牲口會輕輕的鑽入黑暗的岔路中去,而他一點也不曉得,象拉著塊冰那樣能漸漸的化盡。
12、祥子,多麼體面的祥子,變成個又瘦又臟的低等車夫。臉,身體,衣服,他都不洗,頭發有時候一個多月不剃一回。他的車也不講究了,什麼新車舊車的,只要車份兒小就好。拉上買賣,稍微有點甜頭,他就中途倒出去。坐車的不答應,他會瞪眼,打起架來,到警區去住兩天才不算一回事!獨自拉著車,他走得很慢,他心疼自己的汗。及至走上幫兒車,要是高興的話,他還肯跑一氣,專為把別人落在後邊。在這種時候,他也很會掏壞,什麼橫切別的車,什麼故意拐硬彎,什麼別扭著後面的車,什麼抽冷子搡前面的車一把,他都會。原先他以為拉車是拉著條人命,一不小心便有摔死人的危險。現在,他故意的耍壞;摔死誰也沒大關系,人都該死!
13、人把自己從野獸中提拔出,可是在現在人還把自己的同類驅逐到野獸里去。祥子還在那文化之城,可是變成了走獸。一點也不是他自己的過錯。他停止住思想,所以就是殺了人,他也不負什麼責任。他不再有希望,就那麼迷迷忽忽的往下墜,墜入那無底的深坑。他吃,他喝,他嫖*,他賭,他懶,他狡猾,因為他沒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了去。他只剩下那個高大的肉架子,等著潰爛,預備著到亂死崗子去。
14、體面的,要強的,好夢想的,利己的,個人的,健壯的,偉大的,祥子,不知陪著人家送了多少回殯;不知道何時何地會埋起他自己來,埋起這墮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會病胎里的產兒,個人主義的末路鬼!
15、慢慢的,不但是衣服,什麼他也想賣,凡是暫時不用的東西都馬上出手。他喜歡看自己的東西變成錢,被自己花了;自己花用了,就落不到別人手中,這最保險。把東西賣掉,到用的時候再去買;假若沒錢買呢,就乾脆不用。臉不洗,牙不刷,原來都沒大關系,不但省錢,而且省事。體面給誰看呢?穿著破農,而把烙餅卷醬肉吃在肚中,這是真的!肚子里有好東西,就是死了也有些油水,不至於像個餓死的老鼠。
16、祥子被剝奪掉的,不僅是車子,積蓄,還有作為勞動者的美德,還有奮發向上的生活意志和人生目的。在這里,美好的東西的毀壞不是表現為一個品格高尚的英雄在肉體上的死亡,而是人物的高尚品格的喪失殆盡,即精神上的毀滅。
17、他決定去拉車,就拉車去了。賃了輛破車,他先練練腿。第一天沒拉著什麼錢。第二天的生意不錯,可是躺了兩天,他的腳脖子腫得像兩條瓠子似的,再也抬不起來。他忍受著,不管是怎樣的疼痛。他知道這是不可避免的事,這是拉車必須經過的一關。非過了這一關,他不能放膽的去跑。
7. 求電影《駱駝祥子》音樂賞析和評論
這部電影以祥子為中心,音樂段落無例外地都是圍繞著祥子的喜怒哀樂。我首先為祥子找音色,決定用北京曲藝中的伴奏樂器大三弦為主要音色;它那深沉渾厚的低音最適合於表現祥子憨厚的性格,而且三弦是最能令人聯想到舊北京的一種樂器。祥子的主題就用單弦大過門: 這段音樂用三弦一彈,八角鼓一打,聽上去節奏錯落有致而且富於動力。這個主題如果配上不同樂器的對位旋律,在織體寫法上加以變化,就可以根據劇情需要表達不同情緒。總的說來,我認為它符合樣子的性格,它的基本節奏能和祥子拉車的畫面較好地配合。當然,我們不能滿足於外形的節奏上的描寫,所以還要對它進行加工和發展,在織體上豐富它,使之每次出現都能按具體情況而達到不同的描寫目的,但基本音形一直保留著它的統一性。比如在「牲口似地奔跑」一段,畫面上是一輛牲口拉的大車和祥子並行,樣子拉著車……車輪陷在泥濘里……他滿身大汗地奔跑……。音樂要概括舊社會人力車夫的沉重勞動,所以不能滿足於僅僅用節奏來表現外形。現在這段音樂實際上有三個層次:中間是三弦(加八角鼓)彈主題,下面沉重的低音節奏有規律地反復,上面有兩個圓號(平行四度或三度)吹奏一個帶有感慨和同情意味的對位旋律。這三個不同因素先後依次進入,使主要樂思(祥子主題)能單獨先呈示一遍。雖然這段音樂很短,大概只二十秒,不過含意是深長的,而且也是祥子的音樂主題第一次出現,所以於織體上給它這些配備是必要的。在「婚後拉車」中,三弦上面加上笙的旋律,顯得色彩明朗些、情緒愉快些。而在「盼子的喜悅」中加上笛子、箏、琵琶使整個氣氛更為活躍;當小提琴在高音區拉出歡快的對位旋律時,情緒就更熱烈了。這是祥子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光,盼望能抱上大胖小子。但是熱烈氣氛之後緊接著的是回家得知虎妞難產。隨後沉重的打擊接踵而來。
第一主題主要用三弦描寫祥子拉車的生活。第二主題則用弦樂描寫他的感情生活。這個主題具有濃厚的抒情性格,主要用在他和小福子之間的愛情,可以稱之為「抒情主題」。祥子和小福子之間的感情是真摯的、深沉的,但是很內在,戲中從未有過表白愛情的場面,所以這個主題也應該是真摯、深沉而含蓄的。我把單弦曲牌《羅江怨》的首句加以改造擴展寫成了這個抒情主題,用二胡或其它弦樂器演奏。它的旋律性很強,與前面三弦的節奏性主題成為鮮明的對比。在「雨中拉小福子」這場戲中,這個主題第一次完整地出現。小福子由於祥子的一再勸說坐在車中,不忍心地看著祥子,大雨劈頭蓋腦地打過來,但祥子心中卻盪漾著一片美好的情意。我認為這是一種朦朧的、下意識的、處於萌芽狀態的、自己還沒有意識到的愛。這種微妙的感覺用音樂來表達是最合適的,因為它抽象,能留給人想像的餘地。這段音樂的主要樂意是這樣的: 這個抒情主題在與小福子有關的場合曾幾次出現,但每次情緒都不同。最後一次用在白房子,老妓女告訴祥子:「她已經上弔死了H這個噩耗震動了祥子,他呆住了,……在幾聲短促而強烈的和弦敲擊之後,低音弦樂上的頤音抖動如心悸,板胡在高音區悲痛欲絕地拉出這個主題: 琵琶上急促的滑音象要撕人心肺,旋律的第二句把調式色彩轉到悲劇性濃厚的「4」上然後樂隊向上沖擊,幾個和弦上下交錯跌宕如相胸頓足呼天搶地,尾音停在一個強烈的不協和和弦的全奏上,最後,低音鑼沉重地一擊,祥子絕望了,一切都完了!這段音樂很短,前後不到二十秒,但是戲劇性很強,是個悲劇高潮。
這部電影的音樂段落不多,而且都很短,唯一較長的段落是「離別」。虎妞死後,小福子來看祥子,兩人默默相對,心中有多少話卻說不出來。這番心情也很適合用音樂來表現。我在這段音樂中採用了單弦牌子曲中一個完整的曲牌(「軍樂歌」),用三弦彈奏兩遍。這個曲牌曾由三弦專家肖劍聲同志把譜子介紹過給我(他還借給我許多珍貴的曲藝資料),但我當時缺少「慧眼」沒有採用,之後又由本片擔任三弦獨奏的周潤明同志再度介紹給我。他在三弦上彈給我聽,我被它那回腸裔氣的韻味迷住了。為了充分保持原來的特色,我決心一字不改地移用在此處,第一段只用簫和低音撥弦來陪襯,演奏者吸取了古琴和琵琶的技法極盡抑揚頓挫之能事。三弦的音響斷斷續續而又餘音裊裊,它富於內在的曲調性,但又暗啞地唱不出來,它郁悶而又在心頭翻滾……我認為它能極好地描繪出二人滿腔心事欲言又止的情景。當祥子從炕上站起來時,音樂進入第二段,情緒開始掀動起來,二胡進入,在高音區拉出抒情主題的如歌旋律;二胡與三弦的重奏一唱一和地互訴衷情……其實劇中人根本沒有說一句情話,祥子只是簡單地對小福子說:「你等著吧,等我棍好了會來找你的。」話雖平常卻蘊藏著無限深情。我的任務就是要把樣子那悶頭不露的內心活動通過音樂表達出來。
為了概括全片內容,我為片頭寫了一首敘事體裁的序曲。祥子被大兵裹去後,丟了車,挨了揍,但總算撿到了三匹駱駝;他拉著駱駝朝北京城方向走去,此時有駝鈴的音響(效果),稍後,音樂起,這個片頭音樂的開始兩小節可稱之謂「駝鈴主題」,由三弦在低音區彈出: 背景是暗淡的木管圓號低音區和聲,書鼓及弦樂低音撥弦襯托出節奏的頓挫,鍾管模仿駝鈴在第四拍上輕擊旦止遺二音,畫面上是祥子牽著三匹駱駝在野地里跋涉。祥子的一生就象駱駝一樣背負重壓在人生的旅途上艱苦跋涉,他的性格又象駱駝似地善良憨厚。駝鈴主題既可配合畫面形象及人物性格,同時又在音樂結構上貫串使用;它是一段說唱音樂的前奏及過門,又是全曲的結束句。當片名《駱駝祥子》出現時(後面都是字幕,祥子繼續拉著駱駝朝前走),小提琴在高音區及中音區奏出了京韻大鼓的旋律,彷彿是說唱藝人充滿同情地敘述著祥子一生的遭遇: 中段轉為激動,象是描繪祥子一次又一次地遇到的挫折,琵琶上的長滑音,象是啃然一聲長嘆,然後樂隊全奏推進到悲劇性高潮。末段結束句用琶琵凄涼地彈奏出無限的感慨:這段音樂在全片結束前的尾聲中再次出現,以配合祥子窮途潦倒的畫面(前段有變化,用了一段地道的京韻大鼓過門,小提琴在高音區用原前段旋律作自由對位,在曲式結構上是不完全的再現)。琵琶的感慨音調象是為祥子的一生作了總結。全片以駝鈴主題開始,又以駝鈴主題結束。
我寫這部電影音樂的指導思想是音樂服從全片的藝術構思,根據戲的需要來調動音樂各種因素。作為綜合藝術(電影)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既要發揮音樂本身的特長,又決不能在不需要的時候喧賓奪主突出自己,以致造成破壞整體的惡果。在音樂本身的范圍內當然要盡可能照顧到音樂藝術的美學要求,但作為電影音樂,我願意把最大注意力集中於形象的准確性與鮮明性(更不用說全局性的風格上的一致)努力做到音樂和戲劇溶為一體共同形成不可抗拒的藝術感染力。在聲畫關繫上,既照顧到視覺形象與聽覺形象之間的有機聯系(有時一致,有時相反相成;同步或對位),也可能有時更需要努力去刻劃人物的內心世界。往往在畫面和語言達不到的地方,音樂正好能揭示精神世界中的奧秘。
由於強調北京的地方色彩,我選用了北京曲藝的素材和某些特定樂器。但是我必須把曲藝音樂轉化為電影音樂。既要使觀眾從音樂風格感受到舊北京的生活氣息,又不能讓觀眾聯想到劉寶全在唱《大西廂》(因為我寫的是祥子)關鍵在於溶化這些素材重新加以創造,使之具有切合電影需要的描寫能力。我使用的混合樂隊有管弦樂隊作為基礎,又有幾種獨奏民族樂器來突出特定的音色。我認為對這部片子說來,這樣的樂隊編制比單純用民族樂器更為有利,因為手頭掌握了更寬的音域和更厚的幅度便於我自由地運用各種織體來塑造特定的藝術形象。實際上我用的是西洋作曲技巧,但是運用的語言是北京地區的音樂語言。這兩者結合的奮斗目標是具有藝術感染力的北京地方色彩。在音樂思維上,有時我也嘗試一些用民族音樂的思維方式(例如在序曲中吸收了說唱音樂的曲式結構因素及旋律發展手法),但在和聲、對位、織體的寫法上,只要劇情需要我就不怕讓音樂多層次和具有立體感。樂隊的全奏用得極少,只在戲劇性強烈時偶爾用一下,因為我不喜歡太滿的音響。為了使全片音樂疏密有致,有時故意只用單線條或一件樂器。在音色的分怖和調動音樂各不同因素的作用方面,有時用三弦、琵琶以突出彈撥樂的節奏性、動力性:有時用二胡、板胡、小提琴突出弦樂的抒情性、歌唱性;偶爾用一些笙、笛、箏較明亮的富有民族特點的色彩以點綴歡樂的、活躍的氣氛;但是基調是三弦的渾厚深沉的音色。我比較遺憾的是沒有能按照原計劃充分發揮八角鼓、書鼓等北京特有的節奏樂器的作用。
因為我從未寫過混合樂隊,不知在配器上有些什麼新間題,曾就此請教一些在電影音樂寫作上成就卓著的作曲家黎英海、施萬春、王酩等同志。
8. 《駱駝祥子》朗讀配什麼曲兒比較合適
《駱駝祥子》朗讀配什麼曲兒比較合適?
我覺得交響樂《黃河鋼琴協奏曲》較為合適。
找到音樂,看看朗誦的時間與音樂時長,用秒錶記錄一下。
切記,音樂不可以喧賓奪主。影影綽綽的能夠讓人聽到一些就可以,朗誦是主要的,音樂聲音要是大了,會讓人很討厭。
9. 駱駝祥子的演講稿適合用什麼背景音樂
《Feeling》,鋼琴曲,很適合做演講配樂,平靜中孕育著力量,又給人若有所思的感覺 美しきもの - Sound Horizon 彩虹夢 - 群星 這兩首都不錯
10. 駱駝祥子的創作起源
作曲家的話
我的第一部歌劇《狂人日記》1994年6月24日在阿姆斯特丹首演,距今正好二十年。該劇的製作方是荷蘭藝術節,而建議荷蘭藝術節邀請我寫歌劇的,是荷蘭作曲家Joel Bons和指揮Ed Spanjaard。這倆人剛認識我一周,演了我一首十來分鍾的室內樂作品後,就得出了我能寫歌劇的結論。我很佩服他倆,竟然比我還了解我自個兒。
我十八歲那年,把辛辛苦苦搜尋來、手抄來的全部小提琴曲譜跟人換了兩本作曲教科書,把當小提琴家的理想換成了當作曲家,立志要寫出偉大的交響樂和協奏曲,壓根兒沒想過寫歌劇。沒想到,多年後偶然寫了一部歌劇,發現自己竟然有寫歌劇的潛質。於是,我一發又寫了《夜宴》、《鳳儀亭》和《詩人李白》等三部歌劇。與《狂人日記》一樣,它們都是國外約稿並在國外首演的。郭文景表示:「《駱駝祥子》是我第一部中國約稿、中國首演的歌劇。我期盼這一天整整二十年。如今,願望實現了。為此,非常感謝國家大劇院。」
訴說成長
到今年,我已在北京住了三十年了,在眼睜睜瞅著這城市日新月異巨變的同時,我感覺人的變化不大,地道的北京人都還跟老舍筆下的樣兒差不多。出門坐計程車,遇見祥子那是常事兒;碰見個刀子嘴豆腐心的潑辣貨,那就活脫脫的一個虎妞;夏天光著膀子喝啤酒到半夜,混不吝的大嗓門吵吵整條胡同的,不是劉四爺就是二強子。這些印象,對我用音樂刻畫歌劇《駱駝祥子》中的人物非常有幫助。
2012年初夏,在我准備動筆寫這部歌劇時,我用聽老北京的曲藝和叫賣這兩種市井音樂來進入創作狀態。藉助老錄音,我聆聽了劉寶全、駱玉笙、石慧儒、馬增蕙、闞澤良、趙玉明、閻秋霞、白鳳鳴等北方曲藝名家的唱段。北方說唱藝人的嗓音沙啞蒼勁,韻味淳厚,有老北京的魂兒。此外,我還聽了一整張CD的老北京叫賣調,從中我聽到了悠然平和的生活場景,聽見了干凈的藍天,靜謐的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