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相關訊息 > 電影城南舊事導演是誰音樂是什麼

電影城南舊事導演是誰音樂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6-29 23:03:08

❶ 林海音-----------《城南舊事》的資料

電影《城南舊事》的幕後點滴

繼《巴山夜雨》之後獨立執導的《城南舊事》為中國的散文電
影提供了一個幾乎難以企及的範本。影片以「淡淡的哀愁,沉沉的
相思」為情感線索,透過小女孩英子的目光,在離情別緒中講著三
個似乎互不相關的故事。小童星沈潔和「送別」的歌詞與旋律是人
們對《城南舊事》最感性的認知。影片注重意象的唯美風格代表了
同時期一批中年導演的創作傾向。20多年以後,導演吳貽弓面對記
者,仍然無法掩飾自己對這部影片的感情。

影片開拍有一定政治意義

《城南舊事》是台灣女作家林海音1960年出版的自傳體短篇小
說集,特別有一種緬懷舊日京華的傷感情緒。還有一個背景,80年
代初社科院文學研究所開始有計劃、有選擇地公開介紹台灣作家的
文學作品,渠道有所放開,這部《城南舊事》便傳到電影圈內,首
先由北影廠的老導演伊明改編成電影文學劇本,劇本改正後,推薦
給上影廠,上影廠領導一致肯定,准備投拍。可見,當時拍攝這部
影片是具有一定政治意義的,雖然影片本身不直接反映某種政治內
容。

我用「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十個字作為影片的總基調,
那裡面有一種抽象又具體的「鄉愁」。北京的冬陽、駱駝隊的鈴鐺
、《我們看海去》的課文以及井邊的小伴侶、胡同里的瘋女人、藏
在草叢里的小偷、騎著毛驢回老家的宋媽和長眠地下的父親等等,
一種來自海峽彼岸的感情很樸素地打動了我。

「撿便宜」得到「英子」

在《城南舊事》之前,我拍過兒童片《我們的小花貓》(1979
),還有在《巴山夜雨》中也有一個七歲的小姑娘娟子,是影片中
一個很重要的角色,我特別欣賞孩子的眼神,他們有和大人截然不
同的探詢世界的方式。同樣在《城南舊事》中觀眾印象很深的就是
「小英子」這個角色,直到現在很多人談到英子的時候還是停留在
她當時的樣子。

那時上影廠正好要拍一部兒童片《閃光的綵球》,導演是宋崇
。記得當時組織了一個班級的小孩子試鏡,我和助手兩個人坐在旁
邊看。也許冷眼旁觀起了很大作用,我們當時就看中了兩個小孩子
———沈潔和袁佳奕,剛好都是宋崇沒有選上的演員。沈潔和其他
的小孩子比起來沉默一些,她沒有那種非常強烈的表現慾望,有些
憂郁,但是我感覺她在心裏面探索,她琢磨在這裡面誰最大,誰說
話最有用,誰是導演。她那種求知的問號式的眼光與我設想的小英
子的需求非常吻合。

沈潔錯過了宋崇的選角,卻恰恰符合英子的角色需要,讓我撿
了個現成的便宜,而這部影片成功的關鍵也正在於這個角色的演繹


林海音女士後來一直和沈潔保持著來往,維持了多年的「忘年
交」,因為對於沈潔出演的自己的童年,她實在非常喜歡。

「樂音在記憶中縈回」

雪萊有一句詩「樂音仍在記憶中縈回」。「長亭外,古道邊,
芳草碧連天……」

這部影片成功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音樂,呂其明先生的配樂
功不可沒。其實小英子吟唱的《驪歌》是很早以前就有的歌曲,只
是很多人是因為這部電影才聽到。

林海音在小說裡面也寫到了這個歌詞,人們叫它《送別》,說
它是畢業的時候送別的一首歌。這首歌我自己小時候就唱過的,所
以看到林海音寫到她們在課堂上唱這首歌時,特別有一種貼心的親
切感。

這部影片很多地方是沒有台詞的,就給音樂留下非常大的創作
空間,不同情境下的變奏把李叔同填詞的傷感情緒烘托得非常充分
。在《城南舊事》開拍前我設想: 「未來的影片應該是一條緩緩的
小溪,潺潺細流,怨而不怒,有一片葉子飄零到水面上,隨著流水
慢慢往下淌,碰到突出的樹樁或是堆積的水草,葉子被擋住了,但
水流又把它帶向前方,又碰到一個小小的漩渦,葉子在水面打起轉
轉,終於又淌了下去,順水淌了下去……」。

二十多年後,在2004年導演協會頒獎典禮的最後,我和與我同
輩、是我長輩,或者比我年輕很多的導演們又唱起《送別》,別有
一番感受。

(口述:吳貽弓 采寫/整理:記者 張悅)

吳貽弓,1960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1980年執導《巴
山夜雨》,開始獨立導演生涯。主要作品有《我們的小花貓》、《
姐姐》、《流亡大學》、《少爺的磨難》、《月隨人歸》、《巴山
夜雨》、《城南舊事》、《闕里人家》、《海之魂》等,多次在國
內外獲獎。曾任上海電影製片廠廠長、上海市電影局局長。 2003年
底當選為中國電影家協會主席。

拾遺

《城南舊事》是「大製作」

《城南舊事》在當時國內可謂一部「大製作」影片,直接成本
53萬元人民幣,幾乎相當於當年上影廠出產影片平均成本的兩倍多
。當然,和國外影片相比,投資成本仍然很低。

1983年,《城南舊事》獲第二屆馬尼拉國際電影節最佳故事片
金鷹獎,是所有參賽片中耗資最低的一部,該片也是「文革」結束
後我國第一次在國際影展中獲得大獎的影片。

林海音10年後領取稿費

早年拍電影,導演、工作人員和演員都沒有片酬,但是版權意
識很強。

《城南舊事》約一千多元人民幣的編劇稿費,按規定留有30%要
給原作者,上影廠一直保留著。1993年第一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林
海音受邀來到上海,這已距離拍攝《城南舊事》十年有餘。

林海音一再感謝吳貽弓,正是這部影片,讓內地的觀眾知道了
林海音的名字。

電影筆記

回憶,通往故鄉作為一個已經30歲的人,我想我已經開始習慣
不再有回憶的生活了。童年,遙遠模糊到我睏乏的雙眼再也看不到
。雖然在我內心深處知道在遠方一定有一個故鄉,在那裡有失去而
不可再得的樂園。所以像我這樣的人,只能去看電影來緩解這不時
湧上心頭的焦慮和憂傷,欺騙自己仍然有可能找到那條歸鄉的道路


以為忘卻的東西,以為忘卻的那些事那些人,卻原來一直潛藏
在心的某個角落裡。其實每個人記性都一樣好,只是芸芸如我們,
總是不經意間失落了那把鑰匙,無從開啟。而《城南舊事》,就是
那把鑰匙,讓我們看到隱蔽在迷霧中的道路。

故事並非發生在浩劫歲月,而是發生在舊中國的一段歲月之中
,故事的敘事者吳貽弓因此得以逃開「政治迫害」意識的壓抑,自
如地構造出淡淡的悲劇場景。黑沉沉、霧朦朦的城門樓下,緩緩前
行的駝隊,單調而復沓的街口,幽靜而蟬聲如雨的小巷,彌散著纖
美的憂傷與詩意。

而說起這部電影,就不能不說電影中的音樂。正是這些出色的
音樂,讓《城南舊事》這部電影以旋律和音節的方式留存在我們的
記憶中。在電影《城南舊事》中,最著名的插曲恐怕就是藝術家李
叔同採用外國音樂家創作的歌曲旋律,重新填詞的《送別》了。

不足百字,寫盡「淡淡的哀愁,濃濃的相思」。而這首歌曲,
正契合了《城南舊事》的主旨:精巧細致、不疾不徐、溫厚淳和、
純凈淡泊、彌久恆馨。這部影片雖然離我們已經有二十多年的時間
,但只要是心懷鄉愁的人,他們總能從裡面看到這樣的境界———
滿是人間煙火味,卻無半點追名逐利心。

回場舊事 「我們劇組就像一個大家庭」

開拍前,我對導演吳貽弓說:「你要做好准備,這部電影有90
%的可能砸在我手裡。」因為以往我都是演公主、貴婦或者知識分
子,從來沒有演過像宋媽這類北方農村出來的傭人。

演宋媽是從外部造型改造開始的。化妝師先拿剃刀把我的臉給
開了,也就是剃掉鬢角和額頭上的一些頭發,把我原先很秀氣的臉
型變成北方農村婦女的方型臉,然後描粗眉毛、將頭發紮成那種撅
起來的髻。化好妝之後,我一看鏡子就把臉給捂住了:「真難看!


服裝師給我准備了肥肥大大的衣服,連做給我的布鞋都是那種
前頭尖、後頭放開的形狀……還有許多細節都是非常講究的,是它
們讓我感覺到我就是宋媽。等試拍膠片出來之後,大家才都對我有
了信心。

當然,在演的過程中還是會碰到很多難題。譬如說最後那個騎
毛驢的鏡頭太長了,而我本來根本不會騎,毛驢也不聽話,如果鏡
頭再長一點點,我真的就要摔下來了。

跟小孩子一塊演戲是非常困難的事情。那時小英子很小,而演
她弟弟的張小宇才3歲,他喜歡吃橄欖和牛肉乾,演他爸爸的嚴翔就
每天給他帶橄欖,我的口袋裡也每天裝一塊牛肉乾,拍睡覺的戲時
,我就對小宇說:「你不許說話,不許翻身,拍完了給你吃一塊牛
肉乾。

不拍戲的時候,我們也穿著戲服。張小宇玩的時候把手弄臟了
,也像電影里那樣跑過來擦到我身上,我說:「你弄臟我的衣服啦
!」他說:「你不是宋媽嗎?」我演完丟了孩子那場戲的第二天,
小宇回家後跟他媽媽說:「宋媽今天哭了,她的孩子讓人家給賣了
。」

一部好的作品能產生很強的凝聚力,我們那個劇組當時就像一
個大家庭一樣,這種感情一直保持到現在。一次我出差聯繫到了演
母親的洪融。第二天門鈴響了,站在我面前的卻是沈潔。我說:「
英子!怎麼是你?」沈潔說:「宋媽,是我媽媽告訴我說你來了。
」現在英子去了日本,我們也好幾年不見了。(口述:鄭振瑤
∕宋媽扮演者)

❷ 《城南舊事》的資料

《城南舊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以其七歲到十三歲的生活為背景的一部自傳體短篇小說集,初版1960年。全書透過英子童稚的雙眼,觀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淡淡的哀愁與沉沉的相思,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讀者,可視作她的代表作。導演吳貽弓根據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也獲得了巨大成功,還獲得了「中國電影金雞獎」等多項大獎,感動了一代人。
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但是童年一去不還。冬陽底下學駱駝咀嚼的傻事,我也不會再做了。 可是我是多麼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對自己說,把它們寫下來吧, 讓實際的童年過去,心靈的童年永存下來。就這樣,我寫了一本《城南舊事》。(選自《城南舊事》序言) 它描寫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住著英子溫暖和睦的一家。《城南舊事》曾被評選為亞洲周刊 「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它滿含著懷舊的基調,將其自身包含的多層次的情緒色彩,以一種自然的、不著痕跡的手段精細地表現出來。書中的一切都是那樣有條不紊,緩緩的流水、緩緩的駝隊、緩緩而過的人群、緩緩而逝的歲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結合,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詩。 二十年代末,六歲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條小胡同里。經常痴立在胡同口尋找女兒的「瘋」女人秀貞,是英子結交的第一個朋友。秀貞曾與一個大學生暗中相愛,後來大學生回了老家,再也沒回來。秀貞生下的女兒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英子對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夥伴妞兒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發現她脖頸後的青記,急忙帶她去找秀貞。秀貞與離散六年的女兒相認後,立刻帶妞兒去找尋爸爸,結果母女倆慘死在火車輪下。後英子一家遷居新簾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園中認識了一個厚嘴唇的年輕人。他為了供給弟弟上學,不得不去偷東西。英子覺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還是壞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撿到一個小銅佛,被警察局暗探發現,帶巡警來抓走了這個年輕人,這件事使英子非常難過。英子九歲那年,她的奶媽宋媽的丈夫馮大明來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媽的兒子兩年前掉進河裡淹死,女兒也被丈夫賣給別人,心裡十分傷心,不明白宋媽為什麼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來伺候別人,宋媽被她丈夫用小毛驢接走。後來,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英子隨家人乘上遠行的馬車,帶著種種疑惑告別了童年。 小英子作為一個主要人物出現在影片中,當她發現大人們的良好願望與現實之間存在著巨大反差時,她天真善良的幼小心靈就愈發顯得孱弱。纏繞在影片中那種無往不復的悲劇輪回也就更加令人觸目和深省,這也正是影片顯得豐富厚重的關鍵之筆。

❸ 《城南舊事》的作者是誰

《城南舊事》的作者是林海音

《城南舊事》是林海音的自傳體小說,初版於1960年。林海音以她超逸的文字風格,饒具魔力的文筆,透過英子童雅的雙眼,觀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淡淡的哀愁與沉沉的相思,道盡人世復雜的情感,她將英子眼中的北京南城風光恰切地洽融入字里行間,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讀者。

小說除多次再版外,1985年,《城南舊事》在中國大陸被搬上銀幕,導演吳貽弓根據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獲得了巨大成功。

《城南舊事》作者林海音的個人經歷

1918年3月18日,出生於日本大阪。1934年,考入北平新聞專科學校。1937年,從北平新聞專科學校畢業後任《世界日報》記者、編輯。1955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冬青樹》。1956年,獲得第二屆扶輪社文學獎。1959年,出版第一部長篇小說《曉雲》。

1960年,出版小說集《城南舊事》。1972年,出版散文集《窗》。1988年,出版散文集《一家之主》。1998年,獲得第三屆世界華文作家大會終身成就獎。2000年,出版散文集《作客美國》《芸窗夜讀》。2001年12月,因病逝世於台北。

❹ 1983年上映的電影城南舊事的編劇和導演

導演 吳貽弓
編劇 伊明
《城南舊事》改編自林海音1960年出版的同名中篇小說,由吳貽弓執導,沈潔、鄭振瑤、張閩、張豐毅等主演。1983年,該片在中國內地上映。
影片透過小女孩英子的目光,講述了英子在北京生活時發生的三個故事。1983年該片獲得了第二屆馬尼拉國際電影節最佳故事片金鷹獎,並且在第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頒獎禮上獲得了最佳導演、最佳女配角、最佳音樂獎三項獎項 。

❺ 城南舊事的導演是

導演吳貽弓 作者 林海音

❻ 城南舊事的音樂原聲

類型歌曲名稱插曲《送別》 插曲《麻雀與小孩》 影片配樂由上海電影樂團演奏,姚笛指揮。

❼ 城南舊事

《城南舊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自傳體小影,以其七歲到十三歲的生活為背景的一部長篇小說,也可視作她的代表作。 它描寫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住著英子溫暖和樂的一家。它透過主角英子童稚的雙眼,向世人展現了大人世界的悲歡離合,有一種不出來的天真,卻道盡人世復雜的情感。《城南舊事》曾被評選為亞洲周刊 「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八十年代還被搬上銀幕,還獲得了「中國電影金雞獎」等多項大獎,感動了一代人。它滿含著懷舊的基調,將其自身包含的多層次的情緒色彩,以一種自然的、不著痕跡的手段精細地表現出來。書中的一切都是那樣有條不紊,緩緩的流水、緩緩的駝隊、緩緩而過的人群、緩緩而逝的歲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結合,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詩。半個多世紀前,小女孩林英子跟隨著爸爸媽媽從台灣飄洋過海來到北京,住在城南的一條胡同里。京華古都的城垛頹垣、殘陽駝鈴、鬧市僻巷……這一切都讓英子感到新奇,為之著迷。會館門前的瘋女子、遍體鞭痕的小夥伴妞兒、出沒在荒草叢中的小偷、朝夕相伴的乳母宋媽、沉痾染身而終眠地下的慈父……他們都曾和英子玩過、談笑過、一同生活過,他們的音容笑貌猶在,卻又都一一悄然離去。為何人世這般凄苦?不諳事理的英子深深思索卻又不得其解。
50多年過去,如今遠離北京的遊子,對這一切依然情意繾綣。那一縷淡淡的哀愁,那一抹沉沉的相思,深深地印在她童稚的記憶里,永不消退,也深深地打動著我。
讀《城南舊事》,心頭漾起一絲絲的溫暖,因為已經很少看見這樣精緻的東西,因為她不刻意表達什麼,只一幅場景一幅場景地從容描繪一個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就像生活在說它自己。那樣地不疾不徐,溫厚淳和,那樣地純凈淡泊,彌久恆馨,那樣地滿是人間煙火味,卻無半點追名逐利心。

半個多世紀前,小女孩林英子跟隨著爸爸媽媽從台灣飄洋過海來到北京,住在城南的一條胡同里。京華古都的城垛頹垣、殘陽駝鈴、鬧市僻巷……這一切都讓英子感到新奇,為之著迷。會館門前的瘋女子、遍體鞭痕的小夥伴妞兒、出沒在荒草叢中的小偷、朝夕相伴的乳母宋媽、沉痾染身而終眠地下的慈父……他們都曾和英子玩過、談笑過、一同生活過,他們的音容笑貌猶在,卻又都一一悄然離去。為何人世這般凄苦?不諳事理的英子深深思索卻又不得其解。

50多年過去,如今遠離北京的遊子,對這一切依然情意繾綣。那一縷淡淡的哀愁,那一抹沉沉的相思,深深地印在她童稚的記憶里,永不消退……
根據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自傳體小說改編而成的電影《城南舊事》滿含著懷舊的基調,它將其自身包含的多層次的情緒色彩,以一種自然的、不著痕跡的手段精細地表現出來。影片中的一切都是那樣有條不紊,緩緩的流水、緩緩的駝隊、緩緩而過的人群、緩緩而逝的歲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結合,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詩。

在北京度過的25年可以說是我的金色年代,可以和故宮的琉璃瓦互映。北京城南的胡同、四合院,西山腳下的毛驢,以及脖子上掛著鈴鐺的駱駝……這些都給了我不盡的創作靈感。
--著名女作家 林海音

我被小說《城南舊事》中那種沉沉的相思、淡淡的哀愁深深打動了,整部小說充滿了樸素、溫馨的思想感情。當這部影片上映後,這種情感同樣打動了無數的觀眾。
--本片導演 吳貽弓

看《城南舊事》,心頭漾起一絲絲的溫暖,因為已經很少看見這樣精緻的東西,因為她不刻意表達什麼,只一幅場景一幅場景地從容描繪一個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就像生活在說它自己。那樣地不疾不徐,溫厚淳和,那樣地純凈淡泊,彌久恆馨,那樣地滿是人間煙火味,卻無半點追名逐利心。
--影評人 凌 夢

20世紀20年代,小女孩林英子隨著爸爸媽媽從台灣飄洋過海來到北京城,往在北京城南惠安會館附近的一個小院里。爸爸是大學教授,家裡還有一個小弟弟和乳母,英子的童年就在這種無憂無慮的氛圍中度過。

英子在胡同玩耍時,總會看到會館門前痴立的"瘋女人"秀貞,漸漸地,她們熟識了,秀貞非常喜歡英子,英子也很喜歡她。從秀貞口裡,小英子知道她的情人是一個北大學生,因為參加學生運動,被反動軍警抓走了,下落不明。而他們的女兒"小桂子"也被人扔到齊化門城根底下,至今生死未卜,秀貞就成了現在這種瘋瘋癲癲的模樣。小英子很同情秀貞,答應幫她尋找小桂子。
胡同還住著個賣唱的人家,賣唱的小姑娘妞兒是和英子一起玩的小夥伴,妞兒是個棄兒,生性老實,受盡養父、養母虐待,有時還受外人的欺侮,英子總是替她不平。

在一個大雨傾盆的夜晚,妞兒挨了打,跑到了英子家,向她訴說了自己的身世。英子意外地發現,妞兒的耳朵後有一個痣,她想起秀貞曾說過女兒小桂子的耳後也有一顆這樣的痣,原來小夥伴妞兒就是小桂子!英子立刻把妞兒拉到秀貞家,讓她們母女團聚,就在這個晚上,秀貞帶著妞兒去尋找小桂子的生父了,她們的身影消失在雨夜中……
在送走秀貞母女的

❽ 城南舊事導演

導演:吳貽弓,1982年,馬尼拉國際電影節金鷹獎獲得者
清代文學家梁廷楠在《曲話》中說:「情在意中,意在言外,含蓄不盡,斯為妙諦。」影片《城南舊事》在藝術表現形式上追求的正是中國美學傳統中這一最高境界。
吳貽弓執導的《城南舊事》透過一個小女孩的純真眼光展示了20世紀20年代老北京的社會風貌,帶領人們重溫了當年那籠罩著愁雲慘霧的生活。影片在結構上猶具獨創性,編導排除了由開端、發展、高潮、結局所組成的情節線索,以「淡淡的哀愁,濃濃的相思」為基調,採用串珠式的結構方式,串連起英子與瘋女秀貞、英子與小偷、英子與乳母宋媽3段並無因果關系的故事。這樣的結構使影片具有多棱鏡的功能,從不同的角度映照出當時社會的具體歷史風貌,形成了一種以心理情緒為內容主體、以畫面與聲音造型為表現形式的散文體影片。
《城南舊事》中,導演對演員的選擇和使用是得當的,英子(沈潔)的那雙明亮、純真、迷人、探索的眼睛足以使語言遜色;宋媽的朴實、含蓄、精湛的表演把人們帶入那個痛苦的年代。導演沒有刻意去追求直接的所謂「戲劇性」效果,而是把力量放在影片的那個無言的結尾。其實影片只表達了兩個字「離別」——一個個人物在生活的歷程中偶然相遇了,熟識了,但最後都一一離去了。秀貞和妞兒是那樣,小偷是那樣,宋媽是那樣,最後,連父親也是那樣。在影片最後的5分鍾里沒有一句對話,而且畫面以靜為主,沒有大動作,也無所謂情節,然而卻用色彩(大片的紅葉)、用畫面的節奏(一組快速的、運動方向相悖的紅葉特寫鏡頭)、用恰如其分的音樂以及在此時此刻能造成惆悵感的疊化技巧等等,充分地傳達人物的情緒,構成一個情緒的高潮。在這種情緒的沖擊下,觀眾會自然地去總結全片給予他們的感受,因而也就達到了感受上的高潮。這個「高潮」並不是導演直接給予觀眾的,而是在觀眾心中自然形成的。

·第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最佳女配角和最佳音樂獎
·菲律賓第二屆馬尼拉國際電影節最佳故事片金鷹獎
·南斯拉夫第十四屆貝爾格萊德國際兒童電影節最佳影片思想獎
·厄瓜多第十屆基多城國際電影節二等獎——赤道獎

《城南舊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於1960年出版的以其七歲到十三歲的生活為背景的一部自傳體短篇小說集,也可視作她的代表作。 它描寫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住著英子溫暖和樂的一家。它透過主角英子童稚的雙眼,向世人展現了大人世界的悲歡離合,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天真,卻道盡人世復雜的情感。
《城南舊事》曾被評選為亞洲周刊 「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八十年代還被搬上銀幕,還獲得了「中國電影金雞獎」等多項大獎,感動了一代人。它滿含著懷舊的基調,將其自身包含的多層次的情緒色彩,以一種自然的、不著痕跡的手段精細地表現出來。書中的一切都是那樣有條不紊,緩緩的流水、緩緩的駝隊、緩緩而過的人群、緩緩而逝的歲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結合,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詩。

讀《城南舊事》,心頭會漾起一絲絲的溫暖,因為已經很少看見這樣精緻的東西,因為她不刻意表達什麼,只一幅場景一幅場景地從容描繪一個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就像生活在說它自己。那樣地不疾不徐,溫厚淳和,那樣地純凈淡泊,彌久恆馨,那樣地滿是人間煙火味,卻無半點追名逐利心。

❾ 電影《城南舊事》的導演是誰飾演小英子的演員叫什麼

導演:吳貽弓,1982年,馬尼拉國際電影節金鷹獎獲得者清代文學家梁廷楠在《曲話》中說:「情在意中,意在言外,含蓄不盡,斯為妙諦。」影片《城南舊事》在藝術表現形式上追求的正是中國美學傳統中這一最高境界。吳貽弓執導的《城南舊事》透過一個小女孩的純真眼光展示了20世紀20年代老北京的社會風貌,帶領人們重溫了當年那籠罩著愁雲慘霧的生活。影片在結構上猶具獨創性,編導排除了由開端、發展、高潮、結局所組成的情節線索,以「淡淡的哀愁,濃濃的相思」為基調,採用串珠式的結構方式,串連起英子與瘋女秀貞、英子與小偷、英子與乳母宋媽3段並無因果關系的故事。這樣的結構使影片具有多棱鏡的功能,從不同的角度映照出當時社會的具體歷史風貌,形成了一種以心理情緒為內容主體、以畫面與聲音造型為表現形式的散文體影片。《城南舊事》中,導演對演員的選擇和使用是得當的,英子(沈潔)的那雙明亮、純真、迷人、探索的眼睛足以使語言遜色;宋媽的朴實、含蓄、精湛的表演把人們帶入那個痛苦的年代。導演沒有刻意去追求直接的所謂「戲劇性」效果,而是把力量放在影片的那個無言的結尾。其實影片只表達了兩個字「離別」——一個個人物在生活的歷程中偶然相遇了,熟識了,但最後都一一離去了。秀貞和妞兒是那樣,小偷是那樣,宋媽是那樣,最後,連父親也是那樣。在影片最後的5分鍾里沒有一句對話,而且畫面以靜為主,沒有大動作,也無所謂情節,然而卻用色彩(大片的紅葉)、用畫面的節奏(一組快速的、運動方向相悖的紅葉特寫鏡頭)、用恰如其分的音樂以及在此時此刻能造成惆悵感的疊化技巧等等,充分地傳達人物的情緒,構成一個情緒的高潮。在這種情緒的沖擊下,觀眾會自然地去總結全片給予他們的感受,因而也就達到了感受上的高潮。這個「高潮」並不是導演直接給予觀眾的,而是在觀眾心中自然形成的。·第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最佳女配角和最佳音樂獎·菲律賓第二屆馬尼拉國際電影節最佳故事片金鷹獎·南斯拉夫第十四屆貝爾格萊德國際兒童電影節最佳影片思想獎·厄瓜多第十屆基多城國際電影節二等獎——赤道獎《城南舊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於1960年出版的以其七歲到十三歲的生活為背景的一部自傳體短篇小說集,也可視作她的代表作。 它描寫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住著英子溫暖和樂的一家。它透過主角英子童稚的雙眼,向世人展現了大人世界的悲歡離合,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天真,卻道盡人世復雜的情感。《城南舊事》曾被評選為亞洲周刊 「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八十年代還被搬上銀幕,還獲得了「中國電影金雞獎」等多項大獎,感動了一代人。它滿含著懷舊的基調,將其自身包含的多層次的情緒色彩,以一種自然的、不著痕跡的手段精細地表現出來。書中的一切都是那樣有條不紊,緩緩的流水、緩緩的駝隊、緩緩而過的人群、緩緩而逝的歲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結合,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詩。讀《城南舊事》,心頭會漾起一絲絲的溫暖,因為已經很少看見這樣精緻的東西,因為她不刻意表達什麼,只一幅場景一幅場景地從容描繪一個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就像生活在說它自己。那樣地不疾不徐,溫厚淳和,那樣地純凈淡泊,彌久恆馨,那樣地滿是人間煙火味,卻無半點追名逐利心。

閱讀全文

與電影城南舊事導演是誰音樂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八版電影在線觀看西瓜影音 瀏覽:178
我愛中華的歌是什麼電影的主題曲 瀏覽:704
香港老師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71
五四重逢微電影下載 瀏覽:415
龍資源電影下載 瀏覽:987
女人的沉睡電影完整版 瀏覽:795
灰姑娘電影版動畫片全集 瀏覽:497
uc怎麼下載不了小電影了 瀏覽:391
哪個信用卡電影票優惠 瀏覽:547
國產最新電影剪輯 瀏覽:126
怎麼在電影院找到自己的座位 瀏覽:193
上海國際電影節一日游 瀏覽:208
改變類微電影有哪些方面 瀏覽:821
湯唯電影完整版 瀏覽:653
校園暴力微電影劇本11人 瀏覽:495
上海南方商城電影 瀏覽:190
李魁是哪個電影的人物 瀏覽:483
全景微電影製作軟體 瀏覽:331
血戰平型關電影完整版 瀏覽:675
高分戰爭場面電影 瀏覽: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