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京劇的圖片(要有生,旦,凈,末,丑這五個角色的圖片,分類)
生分為:老生、小生
老生分為:唱工老生,做工老生,武老生
唱工老生:(空城計中的諸葛亮)
丑分為:文丑、武丑餓
以為圖片插不進去了,沒辦法。自己也可以到網上搜的。
⑵ 京劇電影工程10大經典劇目都有哪些
第一批10部:《龍鳳呈祥》《霸王別姬》《狀元媒》《秦香蓮》《蕭何月下追韓信》《穆桂英掛帥》《謝瑤環》《趙氏孤兒》《乾坤福壽鏡》《勘玉釧》
第二批暫時7部:《紅樓二尤》《大鬧天宮》《貞觀盛世》《四郎探母》《捉放曹》《群英會•借東風》《文姬歸漢》
-愛聽戲曲網站長
⑶ 求《霸王別姬》的京劇和電影的介紹&圖片
京劇《霸王別姬》於1921年改編,劇本是根據明代沈采所著傳奇《千金記》,並參考楊小樓與尚小雲、高慶奎在1918年演出的《楚漢爭》劇情,由齊如山、吳震修撰寫的。整出的《霸王別姬》有20餘折,後來梅先生對這出戲進行精簡,全場壓縮到兩個小時左右,很多大段唱腔都被去掉。
基本劇情:秦朝滅亡後,漢王劉邦與西楚霸王項羽互爭天下。劉邦拜韓信為元帥,屯兵於九里山前,調度各路諸侯,十面埋伏。使李左車詐降於楚,誘項羽深入重地,圍於垓下。張良又遍吹洞簫,命軍卒學作楚歌,聲韻凄涼。風送入楚營,而楚將楚兵聞之,皆動思鄉之念。一夜之間,盡行解散;所未去者,止有八百餘人,及周蘭、恆楚二將。項羽無可如何,惟思沖出重圍,以圖再來。乃入帳中,與虞姬作別。虞姬即項羽之妻,歷年戰爭,均在營中隨侍。項羽逞舉鼎拔山之勇,身經七十二戰,戰無不利,奈徒恃勇力,卒中韓信之計。勢促時窮,不得不割捨此愛妻,以免拖帶弱息之累。英雄氣短,兒女情長。置酒與虞姬共飲,泣下數行,作歌以寄慨。虞姬亦歌而和之。黎明時,周蘭、恆楚,催促動身。虞姬明知百萬敵軍,斷非一弱女子所能出險,誑得項羽佩劍,立拼一死以斷情絲。項羽幸無後顧之憂,逃至烏江口,亭長駕船相迎,項羽不肯渡江。蓋自起義有八千子弟相從,至此無一生還,實無面目見江東父老。遂自刎焉,仍得與虞姬在地下結好合之緣也。
1922年2月15日《霸王別姬》在北京第一舞台首演,梅蘭芳飾虞姬,楊小樓飾項羽,當即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此後數十年,經過梅蘭芳的不斷改革創新,加強了藝術效果,幾代傳人,常演不衰,流傳至今,是梅派保留劇目。
該劇的主要藝術特色是歌舞並重,除莊重、優美、感人唱腔外,情緒舞蹈、武術舞蹈同表演舞蹈有機結合。當劇情發展到項羽被困垓下,預感大勢已去,憤憤高歌吟嘆:「力拔山兮奈若何」時,虞姬見項羽慷慨悲歌為大王飲酒解愁曼舞一回,恰到好處穿插帶表演性質較完整的、大家熟悉的「劍舞」,具有較高的藝術欣賞價值。
霸王別姬 的影視評論
http://..com/question/5508620.html
圖片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B0%D4%CD%F5%B1%F0%BC%A7&t=3
⑷ 中國五大戲劇的圖片是哪幾種
我國273個戲曲劇種中, 有5個戲曲劇種脫穎而去,即京劇、評劇、豫劇、越劇、黃梅戲,被稱為「五大劇種」。
京劇
京劇前身是清初流行於江南地區,以唱吹腔、高撥子、二黃為主的徽班。徽班流動性強,與其他劇種接觸頻繁,在聲腔上互有交流滲透,因此在發展過程中也搬演了不少崑腔戲,還吸收了啰啰腔和其他一些雜曲。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以高朗亭(名月官)為首的第一個徽班(三慶班)進入北京,參加乾隆帝八十壽辰慶祝演出。《揚州畫舫錄》載:"高朗亭入京師,以安慶花部,合京秦二腔,名其班曰三慶。"刊於道光二十二年(1842)的楊懋建《夢華瑣簿》也說:"而三慶又在四喜之先,乾隆五十五年庚戌,高宗八旬萬壽入都祝匣時,稱'三慶,是為徽班鼻祖。"伍子舒在《隨園詩話》批註中則更具體指出是"閩浙總督伍納拉命浙江鹽商偕安慶徽人都祝厘"。隨後還有不少徽班陸續進京。著名的為三慶、四喜、春台、和春四班,雖然和春成立於嘉慶八年(1803),遲於三慶十三年,但後世仍並稱之為"四大徽班進京"。
評劇
評劇於清宣統元年(1909)年形成於唐山,故又名「唐山落子」。民國十二年(1923),創建該劇種的警世戲社在天津演出時,因其上演劇多有「懲惡揚善」、「警世化人」、「評古論今」之新意,納名宿呂海寰建議,改稱「評劇"。
豫劇
豫劇又稱"河南梆子"、"河南高調",由於早期演員用本嗓演唱,起腔與收腔時用假聲翻高尾音帶"謳",又叫"河南謳";以前,河南梆子在豫西山區演出時常常靠著山堆個土檯子,所以人們也稱它為"靠山吼"。"豫劇"之稱是新中國成立後才開始用的。豫劇流行於河南、河北、山東、山西、湖北、寧夏、青海、新疆等十幾個省區,是中國最有影響的戲曲之一。
越劇
越劇,它的前身是流行於浙江嵊縣一帶的「落地唱書」,至三十年代逐步發展成為「女子紹興文戲」。
黃梅戲
黃梅戲是安徽的主要地方戲曲劇種。黃梅戲原名「黃梅調」或「採茶戲」,是十八世紀後期在皖、鄂、贛三省毗領地區形成的一種民間小戲。其中一支逐漸東移到以安徽省懷寧縣為中心的安慶地區,與當地民間藝術相結合,用當地語言歌唱、說白,形成了自己的特點,被稱為「懷腔」或「懷調」。這就是今日黃梅戲的前身。
⑸ 求京劇好看的圖片,真人的,或者手繪的都好,最好是青衣花旦的
分別是《鎖麟囊》的薛湘靈
《春閨夢》里的張氏。
《四郎探母》里的鐵鏡公主。
⑹ 以前看到過好多張這種京劇的圖片,現在百度圖片找好久都找不到了,求大神發來。。
恩,就這些了==
⑺ 經典戲曲電影
京劇;《穆桂英掛帥》《楊門女將》《霸王別姬》《鍘美案》
評劇;《秦香蓮》《劉巧兒》《花為媒》
河南曲劇;《卷席筒》
黃梅戲;《天仙配》《牛郎織女》,《女駙馬》
越劇;《梁山伯與祝英台》
豫劇;《花木蘭》,《花槍緣》
⑻ 求京劇青衣、刀馬旦、花旦圖片、求唯美
京劇是在徽戲和漢戲的基礎上,吸收了崑曲、秦腔等一些戲曲劇種的優點和特長逐漸演變而形成的。
⑼ 求京劇圖片
樓主請查收
http://bbs.joy.cn/showtopic-2464015.htm
最後幾張
⑽ 給你一張戲曲圖片,如何分辨是越劇還是京劇扮相服飾有何明顯不同嗎
一般越劇演員絕大部分都是女的,化妝比較清淡,旦角一般都戴假發套;京劇的化妝會更濃,眼線比較粗,顯得眼睛輪廓很大,旦角大多數是貼片子加頭飾。
而且,京劇演員頭上勒水紗是要把眼角吊起來的,越劇演員現在已經不這么做了。
服飾上,京劇的服裝一般還是比較傳統的;越劇的服裝,尤其是旦角的衣服基本都改良了,裡面襯的水衣都省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