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相關訊息 > 契克電影音樂

契克電影音樂

發布時間:2022-06-25 10:39:24

❶ 求電影《國產007》裡面,周星馳彈鋼琴唱的那首歌的歌名謝謝!

張學友的<李香蘭>
還有國語哦,是:秋意濃
原唱是日本的玉置浩二

李香蘭
李香蘭,中國流行歌曲歷史上一位非常特殊的人物。她和中國的音樂文化結下了不解之緣。
李香蘭原名山口淑子,是在偽滿州國(今中國東北)南滿州鐵道工作的日僑山口文雄的女兒。1920年出生於的偽滿州國奉天(今沈陽市)郊區。但她小時候由於父親工作的關系,山口一家便遷移到撫順。12歲那年,山口一家在撫順遭遇到平頂山事件。因為文雄不但精精通於北京官話,而且當地有許多中國朋友的關系,被日軍懷疑他個中國游擊隊的間諜,因此第二年文雄辭掉撫順的工作,一家依靠文雄的中國藉干兄弟李際春將軍(沈陽銀行總裁),又遷移到奉天。「李香蘭」是李際春將軍給淑子起的中國名字。
李香蘭13歲時患了肺病。醫生勸她做一些鍛煉肺部的運動。但李香蘭自小不愛運動。後來她學校的同班的白俄同學柳巴契克勸告她為了恢復肺部健康最好學聲樂較好,並介紹一位原籍義大利的女高音瑪達姆?波多列索夫介給她認識。之後她開始學習聲樂。
瑪達姆?波多列索夫在奉天大和賓館(今遼寧賓館)舉行個人演唱會時,在老師的推薦下,李香蘭也穿和服唱了幾首歌曲。有一位奉天廣播電台職員也在大和賓館聽李香蘭的歌聲。因奉天廣播電台為了播送新節目「滿洲新歌曲」正好在找一位又會說國語又能看歌譜的中國姑娘,但能滿足這些條件的中國姑娘一直都找不到,故看到她演出的該職員馬上就邀請她參加的這個節目。她在節目當中作為中國姑娘李香蘭演唱了「漁家女」、「昭君怨」、「孟姜女」等中國歌曲。她在該節目的演出很受各方面的注意。從此、她以李香蘭為藝名。 同一時期,因為父親的鼓勵,並送她到北平(今北京)的中國人學校去念書。在北京,她在父親干兄弟潘毓桂(政治家)家作為乾女兒「潘淑華」開始在北京翊教女校上課。在北京,她不但修養一口流利的中文,而且學到了中國人的想法以及生活習慣等。雖然學業很忙,但她還繼續在奉天參加電台節目。
聽到該節目的滿映(滿州映畫協會?日軍為宣撫當地人設立的電影公司)職員邀請她參加電影的演出。在滿映拍的第一部電影是「蜜月快車」。接著參加「富貴春夢」、「冤魂復仇」、「東游記」、「鐵血慧心」等片後,拍了「白蘭之歌」、「支那之夜」、「熱砂的誓言」、「孫悟空」、「蘇州之夜」、「迎春花」、「撒詠之鍾」、「你和我」等日本電影的拍攝。這些電影在日本很受歡迎,李香蘭在日本奠定了超級明星的地位。在這些電影當中,她唱過插曲「蘇州夜曲」、「我愛那顆星星」、「想兄譜」等歌曲。其中「蘇州夜曲」除了在上海由明星白虹灌錄中文版之外,也在歐美以「China baby in my arms」的歌名灌錄過英文版。而這些片子當中她所飾演的大部分角色是愛上日本男人的中國姑娘,當時她的人氣在日本轟動一時。但被日軍略國國土的中國人而言,這些侮蔑中國的片子是無法接受的。但當時的李香蘭不知這種中國人的看法,拚命地磨練自己的演技。
李香蘭雖然在「白蘭之歌」和「支那之夜」里演唱插曲,但這些片子的音樂製作人服部良一和日本哥倫比亞唱片公司簽約,而李香蘭是和日本帝蓄唱片公司簽約。因簽約的唱片公司不同,故這些插曲的唱片是由和哥倫比亞唱片公司簽約的紅歌星渡邊濱子灌錄。而李香蘭灌錄的第一張唱片是由帝蓄唱片公司出版的「再會吧!上海」。李香蘭在帝蓄唱片灌錄了「何日君再來」等十張唱片後,和哥倫比亞唱片公司簽約,「紅睡蓮」(『熱砂的誓言』插曲)、「迎春花」(『迎春花』插曲)、「撒詠之歌」(『撒詠之鍾』插曲)、「我的夜鶯」(『我的夜鶯』插曲)等都是由她本人去灌錄成唱片。
這時期,李香蘭認識歷史人物川島芳子(清朝肅親王善耆的第十四女王?愛新覺羅顯仔)。李香蘭的本名淑子以日語念「YOSHIKO」,而芳子也念「YOSHIKO」。因此李香蘭叫芳子哥哥(因當時芳子愛扮男裝的關系,故芳子叫李香蘭這么稱呼自己)。當時她們之間的關系很好,但後來隨著李香蘭拍片忙起來,他們之間的關系也自然而然地疏遠了。
戰爭的時候,日本人生活是夠苦的。軍部禁止國民欣賞流行音樂,大街小巷聽到的都是軍歌。沒有任何娛樂。1939年李香蘭在東京日本劇場舉行個人演唱會時,因日本國民對娛樂非常飢渴,故很多聽眾都到劇場但進不去,最後排隊了劇場周圍七圈半。
李香蘭應上海百代唱片公司之邀,灌錄了「夜來香」、「海燕」兩首歌。因「夜來香」紅極了中國全土,中華電影公司邀請她參加電影「萬世流芳」的拍攝,並灌錄其插曲「賣糖歌」以及「戒煙歌」,除此之外還灌錄「忘憂草」、「第二夢」等唱片。其中「夜來香」以及「賣糖歌」成為中國流行曲史上的經典作品。
這部「萬世流芳」是李香蘭第一部拍攝的中國電影。當時中國觀眾以為李香蘭是個在北京出生的超級明星。因此在北京,李香蘭的人氣越來越大,但她本人對一直隱瞞著自己國籍扮成中國人繼續拍戲、唱歌覺得很難過。正好這個時候,北京記者俱樂部邀請她在北京開辦記者會。因此她就跟姓李的北京記者俱樂部幹事長商量。因為李幹事長與李香蘭父親是好友,所以知道她的國籍問題。原本李香蘭希望請李幹事長替她在記者會當中說她不是中國人,而是在中國出生的,愛中國的日本姑娘。但李幹事長說
「絕對不能贊成!也許有些中國人知道你是日本人。但他們也不想承認你個日本人。你非中國人不可。是北京出生的大明星。不要破碎我們的夢!」
她只好接受李幹事長的話。但記者會當中有一個年輕記者問她說道
「李香蘭小姐!你為甚麼拍攝『支那之夜』、『白蘭之歌』等拙劣的日本電影呢?那是侮蔑中國的片子。有損我們中國人自尊的電影。你不是中國人嗎?作為一個中國人為甚麼參加那種侮蔑中國的電影呢?今後首否還打算參加這些電影的拍攝?我想知道你真正的想法。」
李香蘭很想對記者們告白自己是日本人,但當然也不能這么說。她只好說道
「我錯了。當時我沒有考慮很多。那種電影的演出,我後悔極了。在這里向各位請罪。今後我再也不會做同樣的事。請原諒我的愚蠢。」
記者會結束後,她辭職了滿映,決心告別李香蘭。
1945年春天和夏天,李香蘭在上海舉行個人演唱會「夜來香幻想曲」。在這個演唱會,周璇等明星也過來送花束給舞台上的李香蘭。8月日本投降之後,李香蘭因曾拍攝過「支那之夜」等片子,故被告漢奸。1946年偶然地在上海重逢的白俄好友柳巴契克知道李香蘭被控告,為了挽救好友「YOSHIKO(=李香蘭)」特地去北京找李香蘭父母(當時戰敗國民不能隨便出去)拿戶籍證明書回到上海交給法廷,把它當做李香蘭是日本人的證據,後來法廷也承認她是日僑而不是中國人被判無罪,終於回到日本。同樣時期,另一個YOSHIKO?川島芳子因漢奸之罪在北京槍斃。李香蘭坐船回日本時,很偶然地在船上聽到的竟然是上海廣播電台所播放的,她自己唱的「夜來香」。
回國後,她以本名山口淑子開始演藝以及歌唱工作。回國第一張唱片是「熱情美人魚」(電影『熱情美人魚』的插曲)。後來,灌錄了很多唱片。其中「夜來香」日語版及電影插曲「東京夜曲」更是風行一時的名曲。這時期她在日本拍了「我生涯中最輝煌的日子」、「熱情美人魚」、「流星」、「人間模樣」、「歸國」、「曉的脫走」、「丑聞」、等名片。
五十年代初,她曾到過美國好萊塢參加「EAST IS EAST」的拍攝以及在百老匯參加歌舞劇「香格里拉」的演出。在美國,她結識了卓別林。正好他在這個時期拍攝「LIMELIGHT」。李香蘭喜歡「LIMELIGHT」插曲「ETERNALLY」,得到卓別林的允許,回國後灌錄其日語版「永遠」,之後在香港也灌錄其中文版「心曲」。
她也曾應香港片商之邀,到香港拍「金瓶梅」、「一夜風流」、「神秘美人」等片。其中「金瓶梅」的插曲「蘭閨寂寂」及「一夜風流」的插曲「三年」更是流行一時的名曲。
李香蘭在美國認識了日裔雕刻家ISAMU NOGUCHI。他們相親相愛,1951年結了婚。但因為雖然ISAMU是日裔,但由於國籍不同,此外李香蘭一年的大部分在日本工作,而ISAMU在美國。所以1956年他們倆離婚了。
1958年,李香蘭與日本外交官大鷹弘結了婚。拍完「東京假期」後,她就退出影壇和歌壇。1969年,應日本富士電視台之邀,以主持人及特約記者的身份涉足傳播界。
1974年,香蘭當選國會議員,到1992年退出政界為止,一直作為擔任外交的議員活躍在日本政界,積極致力於中日友好的音樂文化交流活動。

❷ 電影《契克》會帶來哪些啟發

1.片名《契克》初次看讓人一頭霧水,它並不是網路詞條里的意思,只是主人公安德烈的名字縮寫,他全名契查喬夫。有這么個奇怪名字是因為他來自俄羅斯,以插班生的身份進入了男主——也就是「我」——的班級。故事由此開始。影片的開頭採用了倒敘的手法,畫面迷離地拍攝了高速公路上的一群豬,是的,你沒有聽錯,就是一群豬。

❸ 電影《契克》為什麼會獲得年度最佳神片稱號

1.像《契克》那樣非凡的14歲夏天,夠燃,才會一輩子難忘吧?!影片中,在問題少年契克的極力慫恿下,男孩邁克開始了一場場冒險,偷車,送出暗戀對象的畫像,一路驅車向南,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和警察鬥智斗勇,青春的荷爾蒙狠踩油門,一路狂飆,直到癲瘋,在高速路上撞翻。

❹ 4部熱播劇情影片,《契克》在列,你喜歡哪一部

今天的小編推薦的是4部熱播劇情影片,《契克》在列,你喜歡哪一部?

聚焦

如果你不能堅持理想的新聞,你不必讓你的選擇傷心。要成為一名記者,必須有一點理想主義,因為你選擇了桅桿作為一個帖子。這有點像「崩潰」,這是一部集體電影,每個人都有出色的表現。專注於天主教的性侵犯丑聞,並逐步大幅削減喉嚨來驗證。最成功的電影是削減聾兒和性行為,指出這是世界上最骯臟的組織教會自上而下的機構醜陋。閱讀之後,人們將失去對宗教的敬畏。 「有時我們都喜歡忘記。大部分時間我們都在黑暗中,突然黎明,人們開始互相指責。」那天早上,報告發布後,「焦點」小組辦公室的電話突然遭到毆打。爆炸。對於記者來說,揭露真相永遠是第一位,但這部電影還講述了「無聲螺旋」機制和囚犯的困境,以及記者調查的真相。這也值得深思。

降臨

這部小說不適合於可視化,但目前的治療確實捕捉到了原始的意境。外星人的語言就像東方墨水的墨水。如果霧像煙霧一樣,所有含義都會立即消失。它講述了溝通和隔離。我們都被困在一種自以為是的文明和偏見中。它需要溝通和溝通。它摧毀了時間。它不是一部科幻小說,而是更像哲學。本節純粹是語言學的觀點,探討不同物種和個體之間的情感關系,以及線性時間和自由意志的悖論。整個神秘的基調是舒緩和悲傷,抽象的情感表達在夢幻般的視覺符號中。

❺ 捷克的音樂

二十世紀初期,捷克的音樂創作面臨著一種新的情況,一方面,在捷克的音樂生活中起重要作用的老一輩作曲家如德沃夏克(1841—1904)、費比赫(1850—1900)等人已經先後逝世;另一方面,捷克的音樂創作也和周圍的其他資本主義國家一樣,處在各種以「革新者」面目出現的資產階級音樂流派的包圍中。當時,不少音樂家都受到它或多或少的影響,特別是在後來兩次世界大戰的中間時期,歐洲普遍流行的形式主義在捷克現代音樂創作中有相當明顯的反映。用四分之一音和六分之一音原則來進行創作的哈巴(Haba,1893一)便是這種傾向的代表之一。在作曲家馬爾丁努(B.Martinu,1890一)的創作中,斯特拉文斯基的影響非常顯著。
但是,在捷克也有另外一批作曲家在積極地從事創作活動。他們與捷克的古典音樂傳統和民間音樂保持著密切的聯系,他們的音樂始終保持著健康、朝氣的性格以及質朴、新穎的民族特色。創作中的這種傾向,使他們免於陷入二十世紀西歐各種頹廢的資產階級音樂流派的泥坑。楊那切克(L.Janacek,1854—1928)、蘇克(B.Suk,1874—1935)、諾瓦克(V.Novakl870)等人便是屬於這一類的音樂家。他們的某些作品成為二十世紀前半葉捷克現代音樂文化中比較有價值的文獻。
楊那切克(1.Janacek,1854—1928)生於莫拉維亞東部的胡克瓦爾德,父親是熱愛音樂的教師。楊那切克從童年便參加教會的唱詩班,20歲時進布拉格的風琴學校學習風琴、鋼琴,歌唱。在這里結束學習之後,二二十三歲時到了布魯諾,任師范學校的臨時音樂教師。當時楊那切克只能業余進行創作,他曾在萊比錫和維也納的音樂學院學習,但不久又失望地回到布魯諾,仍在原地工作。從此,他開始了創作生活。在這個時:朗中重要的作品有:歌劇《莎爾卡》(1887年)、《耶奴伐》(1894年)、《命運》(1904年),大合唱《阿瑪魯斯》(1897年),鋼琴套曲集《沿著扎羅斯的小路》等。在理論著作方面,有《論和弦的構造及其結合》、《和聲學教程》等。
不久,楊那切克被民間音樂強烈地吸引,他進行了收集研究民歌的工作,並出版了《莫拉維亞的民歌集》。從1904年開始,楊那切克最後放棄了教育工作,開始用全部精力投入創作。1916年,他的優秀的代表作歌劇《耶奴伐》在布拉格上演,獲得巨大成功,這位六十幾歲的作曲家新的創作力又重新振奮起來。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以及生命的最後幾年是楊那叨克創作的高潮時期。這時期的作品包括歌劇《布羅烏契克先生的奇遇》(1917年)、管弦樂狂想曲《塔拉斯·布爾巴》(1918年)、室內樂《消逝者的隨筆》(1919)、交響詩《布蘭尼克敘事曲》(1920年)。歌劇《卡加·卡巴諾娃》、以托爾斯泰的《克萊采奏鳴曲》為題材的《第一弦樂四重奏》(1923年)、管樂六重奏《少年時代》(1924)、小交響樂(1926)、《格羅格爾彌撒曲》以及最後一部根據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小說寫成的歌劇《死屋》(1927—1928)。
楊那切克一生的主要作品包括:七部鋼琴作品、十部室內樂、十一部交響樂作品,九部歌劇、許多聲樂作品、民歌改編曲和理論著作等。楊那切克的創作才華突出地表現在歌劇創作方面。
楊那切克對歌劇的意義有很高的估計。他說:「有一些作品,需要付出長年的艱辛勞動,那就是歌劇;通過它最能使我們認識一個國家的人民」。在歌劇中,楊那切克創作里那些較珍貴的特徵,完美地顯示出來了。他是捷克第一位用散文體的詞來譜歌劇的作曲家。他把歌劇中最主要的部分,主要交給了聲樂。他不大使用一些歌劇作曲家所慣用的樂隊的復調語言,他怕樂隊的音響淹沒了清晰的詩詞。楊那切克既放棄了瓦格納歌劇創作中所用的主導動機體系,同時也不去對主題旋律做廣闊的展開。他走的完全是另一條新的道路,即直接從活的語言當中去掌握它的音調特性,發展它們,並在這個基礎上創造獨特的、有表現力的旋律語言,這樣就構成了楊那切克歌劇風格中最鮮明的特徵。楊那切克的九部歌劇中有代表性的兩部是:《耶奴伐》和《卡佳·卡巴諾娃》。
歌劇《耶奴伐》(Jenufa)原名《她的養女》,是楊那切克早期的第三部歌劇,寫於1894至1903年間,原腳本的作者是普列索瓦。
楊那切克在歌劇中通過一個被玩弄、被蹂躪的少女——耶奴伐的悲慘的遭遇,揭露了二十世紀前期捷克農村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楊那切克熱情地站到被欺騙的、被蹂躪的人們方面來,鞭撻了資本主義農村小業主的罪惡。
這部歌劇由於它獨特的、以語言的音調為基礎的聲樂風格,而成為一部真正革新的作品。楊那切克成功地將詩詞與音樂有機地結合起來,由於對語言音調的旋律性的發掘和應用,就為揭示人物的內心體驗,感情的細致變化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歌劇許多段落的音樂處理都是很出色的。
楊那切克的另一部歌劇《卡加·卡巴諾瓦》寫成於1921年。這部歌劇取材於俄國著名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的戲劇《大雷雨》。歌劇腳本是由作曲家自己寫成的,它的情節與原著基本相同。這是一部敘述一個在宗法社會壓迫下的婦女的愛情和苦悶的悲劇。被壓迫和被侮辱的女主人公卡加,是歌劇的戲劇發展的中心。如果說,在前一部充滿辛辣、諷刺的歌劇《布羅契克先生的奇遇》中,音樂的抒情性還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的話,那麼在《卡加·卡巴諾娃》中,抒情因素則得到了豐富的體現。楊那切克的交響樂處理在這部歌劇的音樂發展過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樂隊演奏的音樂不僅是作為聲樂部分的伴奏,而且與劇情的發展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楊那切克的音樂具有獨特的風格。構成這種獨特風格最重要的特徵是:他在自己的創作中吸取了捷克語言中的旋律性因素。他沉醉於對拉夫柯地區方言的研究,他簡直把這種語言當作一種音樂,從人們說話時的音調中去觀察人們的心理狀態和感情體驗。他認為不同民族、不同地區在這方面都有不同的特點。楊那切克研究了人們哭笑等的音響特性,從中去發掘它們的旋律因素。活的語言的音調成為楊那切克的歌劇音樂風格的出發點。這種音調,對他整個音樂語言的風格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在這個基礎上,楊那切克創造了風格新穎的,音調獨特的旋律語言(特別是聲樂的旋律語言)。節奏極其生動而富於活力,它與拉夫柯地區方言的韻律以及民間舞蹈的節奏有密切的聯系。楊那切克喜歡用不規則的,不均勻的節奏形式,常在弱拍上出現重音。在和聲方面,楊那切克的處理比較大膽,除了常用的三音、四音的和弦之外,他也運用五音和更多音結合的和弦;和弦的四度結構,全音音階等,在楊那切克的和聲語言中是常見的。而在另一方面,他的和聲又非常質朴,簡明而富於表現力。在他晚期的作品,特別是歌劇中,他的和聲語言變得相當復雜了。例如時常出現五音、六音的和弦結構,以及帶有小二度不協和音程的連續三和弦,古老調式的運用等。
楊那切克進行創作活動的年代正是各種頹廢的西歐資產階級音樂流派猖狂活動的年代,楊那切克不可能完全不受它們的影響。但是楊那切克沒有去追求那些虛偽的所謂「革新」。在內容方面一般也比較健康,沒有完全失去與現實生活的聯系,音樂有比較鮮明的個性。因此,他的創作在捷克音樂文化的發展過程中仍佔有一定的歷史地位。
蘇克(Josef Suk,1874—1935)於1874年生於柯爾日喬維茲(波希米亞南方的一個小鎮)。父親是職業音樂家,從事音樂教育和合唱指導工作。蘇克早期的音樂學習是在父親的嚴格指導下進行的。進入布拉格音樂院後,蘇克在傑出的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的直接指導下學習作曲。在這里,他接受了傳統的音樂教育,系統地鑽研了傳統的作曲經驗和技巧; 同時蘇克也在貝內維茲班上學習小提琴。
蘇克一生的音樂活動包括三個方面:創作,小提琴演奏和音樂教育。蘇克在捷克四重奏樂團工作了四十年,隨著這個樂團在歐洲各地旅行演奏,大大地擴大了自己的藝術眼界。蘇克也精力充沛地從事教育工作,從1922年起他開始任布拉格音樂院的作曲教授,後來並成為該院的院長。由於具有長期的創作實踐、廣博的學識、豐富的藝術修養和生活經驗,使他在教育工作中作出了貢獻。1935年,蘇克逝世於別涅肖夫城。
蘇克的最重要的作品,主要是器樂作品。其中以《E大調交響樂》、《e小調交響樂「阿茲拉愛爾」》、交響詩《夏天的故事》、《成熟》、組曲《童話》、弦樂隊的《小夜曲》最重要。此外,象為提琴和管弦樂隊所寫的《幻想曲》、話劇《拉杜茲和瑪格麗娜》的幕間音樂、一系列的室內樂曲、著名的鋼琴曲《戀歌》、合唱曲以及供合唱隊交響樂隊演奏的《走向新生活》等,也較突出。
蘇克大部分作品的題材內容都是與他個人生活中的各種情感體驗直接聯系的。在蘇克的前期作品中,反映著他對故鄉的大自然的熱愛,例如著名的《鄉村小夜曲》、鋼琴曲《生活與夢幻》等許多作品,都與波希米亞南部的自然風光和生活風俗有密切的聯系。其他如《c小調鋼琴三重奏》、管弦樂《戲劇序曲》、《a小調鋼琴四重奏》,《g小調鋼琴五重奏》等作品,也有鮮明的浪漫主義氣質。從這些作品的音樂風格可以看到捷克古典作曲家斯美塔那和德沃夏克對他的影響。蘇克對德沃夏克的長女奧蒂麗的愛情和幸福的體驗,在他當時的不少作品中都有所反映,如《B大調弦樂四重奏》、《獻
給奧蒂麗的鋼琴小品集》(Op.12)、《E大調交響樂》等。
1904年,蘇克參加四重奏樂團在西班牙、葡萄牙演奏旅行的時候開始構思一部歌頌首都布拉格的作品。不久後,交響詩《布拉格》寫成了。這首單樂章交響樂,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的主題是取自胡斯教的聖詠合唱《你們,上帝的士兵》。斯美塔那在他的交響詩《我的祖國》中,也採用過這個曲調。蘇克在這里又加添了一個輔助的主題,用來表現他對這座城市的熱愛。整個第一部分充滿對這座古老城市的肅穆的愛戴之情,它的結尾宏偉壯
麗。第二部分出現了騷動的快板,把人們引到歷史的回憶中去。蘇克在這里回頤了過去在敵人蹂躪下所掀起的英勇反抗斗爭;同時也出現與這個殘酷景象形成對比的、和平寧靜的音樂,使焦慮不安的心靈得到一些慰藉。在第三部分中,蘇克得出了樂觀主義的結論:英勇的人民終於戰勝了侵略者,保衛了這座城市。布拉格的主題在管風琴和鍾聲中響徹雲霄。這部作品,整個說來是充滿熱情的、豪邁宏偉的贊歌。蘇克自己曾說:「《布拉格》這部作品,門始至終是懷著無比的熱情寫作的,我希望在這部作品中,突出地表現布拉格的偉大」。但是,在這部作品中,也在廣定程度上滲透一些蘇克當時精神生活中所存在的不安和焦慮,以及急於擺脫這種騷擾、渴望恢復平靜生活的心情。因為當時蘇克正被妻子的重病所折磨,陷入煩惱和不安。這種情緒在當時其他的作品(如《小提琴和管弦樂的幻想曲》、《諧謔幻想曲》)中都有所反映。
蘇克的後期創作,不僅內容較為深刻,而且藝術表現力、專業技巧也獲得不少提高。《c小調交響樂「阿茲拉愛爾」》是他創作趨向成熟的一個起點,同時也是他創作的一個頂點。與這部交響樂一起構成蘇克交響樂四部曲的另外三首作品,是《夏日的故事》、《成熟》和帶有聲樂部分的《後奏》。它們在音樂的感情內容上和樂曲構思上,與《c小調交響樂「阿茲拉愛爾」》有密切的聯系。
1904、1905這兩年裡,蘇克在精神上遭到了沉重的打擊,他的老師德沃夏克和他的愛妻奧蒂麗(即德沃夏克之長女)先後逝世。蘇克的平靜的生活,被這兩個不幸事件摧毀了,精神上、情感上都遭受了無法彌補的創傷。蘇克正是在這個時期寫出了他的《c小調交響樂「阿茲拉愛爾」》。他把由於親人的亡故而引起的深刻悲痛,全都貫注在這首作品中。可以說這是為悼念德沃夏克和奧蒂麗而寫的獨特的「安魂曲」。它的標題「阿茲拉愛爾」,原文字義即「死的天使」。交響樂的規模很龐大,共分五個樂章。前三樂章是德沃夏剋死後不久寫戍的,後兩樂章則是在奧蒂麗死亡之後寫成的。第一樂章充滿濃厚的憂慮不安的氣氛和悲劇性的色彩。在激烈的情感斗爭中,精疲力盡的主人公終於倒下了。這個樂章雖然是建築在奏鳴曲快板形式的基礎之上,但蘇克在形式上擺脫了傳統公式的束縛。第二樂章常被人們稱為「恐懼之歌」,它暗示死亡的幽靈在逼近。高音區中的主題是以德沃夏克的《安魂曲》的動機為基礎的。命運和死亡的主題在音樂中又不斷地出現,逐漸高
漲,終於發展成為氣勢洶涌的「死亡的進行曲」。第三樂章是諧謔曲,它給人們帶來一種狂熱的夢幻印象,似乎是一場可怕的魔鬼們的舞蹈,具有怪誕的色彩。中間部分「行板」,在情緒上有了大的轉變,音樂轉到寧靜的冥想中去,把人們引到一種對已經消逝了的幸福的回憶中去。但這一切很短暫,音樂很快又回到原來的境界。第四樂章寫對奧蒂麗的追憶。這里,已經沒有深重的痛苦,出現了一個美麗純真的形象,彷彿奧蒂麗又重新在蘇克的思
想里浮現出來。音樂不斷地揭示作曲家當時復雜的內心感受,追憶已經失去的幸福和歡樂。在最後一個樂章里,命運和死亡的風暴重新襲來,開始了最後的搏鬥,暗示他已經從痛苦和悲傷中又站立起來,抵抗住了這劇烈的襲擊。音樂的處理富於戲劇性,充分發揮了樂隊的表現力量。樂曲的結尾音樂暗示著:人終於戰勝了,他(蘇克)終於又抱著重新燃起了的希望,回到生活中去。蘇克在這部情感真摯的作品裡,把他創作中最鮮明的特徵都體現了
出來。
蘇克在歐洲的音樂史中雖然沒有占據楊那切克那樣重要的地位,但他的音樂樸素近人。二十世紀的前期,在歐洲盛行著資產階級各種頹廢沒落的音樂流派,影響著當時資本主義國家作曲家的創作。但是,蘇克卻沒有陷入到這個泥坑中去,他的音樂始終保持著樸素的特色。優美動人的旋律是他的音樂中最重要的因素,他的創作始終與捷克古典音樂的傳統、特別是德沃夏克和斯美塔那的傳統保持著直接的、密切的聯系。

❻ 非常喜歡德國契克這部電影,有什麼劇情相同的電影嗎,要外國的謝謝

也許正是如此才會看這部簡單的電影卻又哭又笑吧,忍不住看了一遍又一遍,哈哈,感覺又年輕了

❼ 電影契克.Tschick 1小時零30秒在水邊的BGM是什麼

理查德 克萊德曼 的 Ballade Pour Adeline

❽ 跪求 契克 百度雲免費在線觀看資源

《契克》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mgvkYsSDyR6kjhDrLGsnDA

提取碼: jtrn

《契克》是由法提赫·阿金執導,特里斯坦·勾貝爾、AnandBatbileg、NicoleMüller主演的喜劇電影。該片於2016年9月15日在德國上映。該片改編自德國作家沃爾夫岡·赫恩多夫的同名小說《我的好友契克》,講述了住在柏林郊區的邁克,與東方臉孔的轉校生契克一見如故,兩人於是展開了一段夏日冒險旅程。

❾ 電影契克車里放的鋼琴曲是啥歌

星月神話 - 金莎
詞:金莎
曲:金莎
我的一生最美好的場景
就是遇見你
在人海茫茫中靜靜凝望著你
陌生又熟悉
盡管呼吸著同一天空的氣息
卻無法擁抱到你
如果轉換了時空身份和姓名
但願認得你眼睛

千年之後的你會在哪裡
身邊有怎樣風景
我們的故事並不算美麗
卻如此難以忘記
盡管呼吸著同一天空的氣息
卻無法擁抱到你
如果轉換了時空身份和姓名
但願認得你眼睛
千年之後的你會在哪裡
身邊有怎樣風景
我們的故事並不算美麗
卻如此難以忘記
如果當初勇敢的在一起
會不會不同結局
你會不會也有千言萬語
埋在沉默的夢里

❿ 《契克》百度雲高清資源在線觀看,法提赫·阿金FatihAkin導演的

鏈接: https://pan..com/s/10DeMSEdSqLT52jtcn32ufQ

提取碼: 37gq

《契克》是由法提赫·阿金執導,:特里斯坦·勾貝爾 / 阿南德·巴特比勒格 / 阿妮婭·文德爾等主演的美國電影,該片於2016年上映。該片講述了麥克(特里斯坦·勾貝爾 Tristan Göbel 飾)是一個性格非常內向的男孩,他喜歡上了班上最受歡迎的姑娘塔迦娜(阿妮婭·文德爾 Aniya Wendel 飾)。麥克當然是不敢講自己的喜愛之情對塔迦娜流露半分的,他只能將這強烈的悸動努力的隱藏在心底。在塔迦娜的眼裡,麥克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陌生人而已,這也難怪她沒有將自己的生日宴邀請函給他,這令麥克感到非常的郁悶。同樣沒有收到邀請的,還有班上新來的轉學生契克(阿南德·巴特比勒格·楚隆巴特爾 Anand Batbileg Chuluunbaatar 飾),這個行為舉止放盪不羈,但是成績卻驚人的優異的怪人剛來沒多久就受到了全班人的孤立。在機緣巧合之下,麥克和契克一拍即合,兩人偷了一輛車,踏上了自駕之旅。


閱讀全文

與契克電影音樂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開場獅子是哪個公司 瀏覽:432
特價票電影票可以改時間嗎 瀏覽:358
哆啦a夢宇宙戰爭大電影新出 瀏覽:68
電影紅心是哪個國家拍的 瀏覽:837
2015北京電影節開幕式 瀏覽:829
賭神電影銷魂別墅是哪個演的 瀏覽:578
草6小電影觀看 瀏覽:7
看完電影回家怎麼下載 瀏覽:523
父親的情感題材電影 瀏覽:573
80s迅雷手機電影網 瀏覽:858
西瓜6080yy電影在線看 瀏覽:392
我們看英語電影用英語怎麼說 瀏覽:719
日本性電影網站 瀏覽:130
世界排名前十的中國電影 瀏覽:857
愛瑪夫人電影手機 瀏覽:582
惡靈騎士第二部電影票房如何 瀏覽:240
電影獵狐者電影怎麼還不上映 瀏覽:891
韓國一年電影票房多少 瀏覽:349
城中村微電影 瀏覽:352
為什麼想去北京電影學院 瀏覽: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