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最好的時光的影片評價
在侯孝賢執導的這部三段式電影《最好的時光》里,除了以美術道具等營造出不同的時代氛圍,音樂方面也別具特色,不但安排舒淇唱起典雅的南管,更運用不少西洋與台語老歌,讓影片在樂聲當中,更有韻味(上海青年報評) 。
《最好的時光》這部電影非常美。盡管電影中的三個故事之間並沒有聯系,但它們都能讓人對逝去時光產生淡淡的傷感(揚子晚報評) 。
《最好的時光》讓人再次看到了青年時的侯孝賢。可以稱得上是侯孝賢舊作品的一個完美修復版,「戀愛夢」、「自由夢」、「青春夢」可以分別代表侯孝賢的三個創作時期:「童年紀事」、「悲情」、「千禧」。「戀愛夢」是《戀戀風塵》、《風櫃來的人》的濃縮版,漣漣的雨水洗刷去一切不安定的情緒,一段莫名的惆悵之愛均勻地鋪滿整個屏幕。「自由夢」是《海上花》的默片版,深情又無奈的時代悲情。「青春夢」雖然與《千禧曼波》只有背景時代上相近,但是由於舒淇的表現,使兩個角色顯得格外相象,歐陽靖與薔薇這兩個角色甚至能讓人產生了前世今生的感受(新浪娛樂評) 。
《最好的時光》是一部零缺點三部曲,導演侯孝賢以簡約的鏡頭和最好的對白,創造出奇妙、美麗的浪漫愛情,充滿力道與能量的層次(紐約時報影評人A.O.史考特評) 。
㈡ 跪求《最好的時光》2005年免費高清百度雲資源,舒淇主演的
鏈接: https://pan..com/s/1Si9mnmpnPI7702rxdbEg6g
《戀愛夢》純凈,似不可抵達的夢的彼岸;《自由夢》感人,卻是接近天國的更遙遠的夢境;《青春夢》冰冷,卻是現實。
冒失說出侯孝賢眼中「最好的時光(或最好的電影時光)」是哪一段並無太大意義,因為所有的時光都是被辜負被浪費的,也只有在辜負浪費之後,才能從記憶里將某一段拎出,拍拍上面沉積的灰塵,感嘆它是最好的時光。
㈢ 最好的時光講的是什麼(舒淇主演的電影)
在「最好的時光」這個大題目之下,大家都被吸引去想電影里三個章節(「戀愛夢」、「自由夢」、「青春夢」)里哪個部分算是「最好的時光」。謎題與答案之間的巧妙處應當在於,太易想到答案就不好玩了。因此我們不必把侯導本人的詮釋太放在心上。
三節之中,以「自由夢」最為結構嚴密、背面敷粉,環環相扣,類比及隱喻四通八達。書生追隨梁啟超鼓吹新思想,多次在報章撰文反對蓄妾。可是,他自己有妻小在家,即使與藝旦姐相悅相知,也絕不可能把藝旦姐娶回家去作妾;在公眾層面爭取女性自由,在個人脈絡里卻反過來令藝旦姐的自由(贖身嫁人)遙遙無期。另一方面,妓館里本來要「當家」的小妹卻有了身孕,書生義助她贖身嫁人,可是小妹一嫁了人,藝旦姐要贖身又遙遙無期了。妓館里又買了個新的女孩子回來教養,十歲。
先生教女孩唱南管,藝旦姐隔牆跟著喃喃唱起她已爛熟的人生——即便需要更長的時間,就像那些找替死鬼的湖妖一樣,她的自由要靠這個女孩的犧牲來成全。一如書生提到梁啟超對他說,三十年內,中國都沒有能力從日本手上取回台灣——在那段追尋自由的歲月中,在中國本身抵抗帝國主義、尋求自由的同時,台灣就要留在那個陰影部分之中。陰影部分是不曾賦形、無人在意的,就像書生寫給藝旦姐的信一樣:二人離別數月,他的信里,全是家國,半個字都沒有提到她。只有一首哀馬關條約的梁啟超詩:「明知此是傷心地,亦到維舟首重回,十七年中多少事,春帆樓下晚濤哀」,讓她和我們這些觀眾,看到死角的難以脫逃,為命運的重疊神傷。
這些辛酸里,什麼是「最好的時光」?我想是書生初遇藝旦之時吧。他穿著白絲長袍,因為聽見激越頓挫的南管,漸漸把眼光從國家大事的桌面,移往藝旦隱然憂憤的臉上。他直覺她是他的知音。那是唯一一次,他把眼光放在她身上,吊詭地正因為那時她還未成為他的同志。而那時,她的南管,都還是她的羽翼助她扶搖直到男子心田,而非束縛她的繩索。
「青春夢」是真人真事改編,裡面那些青年人表述自己的方式(lomo、短句、癲癇卡),真是吾輩不及。細節處處悚目驚心,故事發展則難免意料中事。大海姊姊說配樂全都錯了,我不太覺得:有一段說阿靖用電腦寫了一段曲子,之後電影沿用那段音樂,令我覺得那是一種表達靖心不在焉的方式——在男子為她顛倒、女子絕望地想抓緊她的同時,她仍然在漠漠地構思自己的曲子。
看過賈樟柯之後,對一切像mtv的東西都有點抗拒,所以對「戀愛夢」里的〈smoke gets in your eyes〉不禁失笑。雖然我承認這幾天都有哼著電影的另一主題曲〈rain and tears〉。影片一開始那個鏡頭表達秀美(舒淇)的視點,隨著撞球在絨布面上碰過來又滾過去,芳心可可始終落在阿震身上,緩慢精緻難以言喻。那已經是最好。至於後來背景一片模糊的牽手大特寫,則甜蜜得未免太過。道理是這樣的:張震這樣的男孩太漂亮了,一定要配個軍頭和傻呼呼的襯衣,否則就太過喧賓奪主。竊以為侯孝賢的愛情故事應該像《風櫃來的人》,鈕承澤才是我的至愛。
㈣ 如何評價侯孝賢的《最好的時光》
鏈接:
《最好的時光:侯孝賢電影記錄》是2006年山東畫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朱天文。本書是記錄侯孝賢電影的文學劇本文集,是電影史中罕見的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