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成吉思汗的真正墳墓到底在什麼地方
對於成吉思汗墓地的具體位置,多年來大致有四種說法:一是位於蒙古國境內的肯特山南、克魯倫河以北的地方;二是位於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境內;三是位於新疆北部阿勒泰山;四是位於寧夏境內的六盤山。700多年來,一直沒有找到成吉思汗陵的主要原因是元朝皇家實行的是密葬制度,即帝王陵墓的埋葬地點不立標志、不公布、不記錄在案。 在蒙古國肯特山的依據是,有關史料記載,成吉思汗生前某日,曾經在肯特山上的一棵榆樹下靜坐長思,而後忽然起立,對手下隨從說:「我死後就葬在這里。」南宋文人的筆記中也記載,成吉思汗當年在西夏病逝後,其遺體被運往漠北肯特山下某處,在地表挖深坑密葬。其遺體存放在一個獨木棺里。所謂獨木棺,是截取大樹的一段,將中間掏空做成棺材。獨木棺下葬後,墓土回填,然後「萬馬踏平」。在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境內的依據將在後文中詳細表述。 在新疆北部阿勒泰山脈所在的清和縣三道海附近的依據是有考古專家在該地發現了一座人工改造的大山,推測有可能是成吉思汗的葬身陵墓。佐證之一是馬可·波羅在他所著的《馬可·波羅游記》中寫道:「在把君主的靈柩運往阿勒泰山的途中,護送的人將沿途遇到的所有人作為殉葬者」。 在寧夏六盤山的依據則是,有記載說,成吉思汗是1227年盛夏時,攻打西夏時死於六盤山附近。有考古專家據此認為,按照蒙古族過去的風俗,人去世3天內就應該處理掉,或者天葬,或者土葬,或者火化,為的是怕屍體腐爛,靈魂上不了天堂。因此,成吉思汗去世後就地安葬的可能性很大。 美國富翁考古隊敗走麥城 一位蒙古學專家預言:成吉思汗的陵墓里可能埋藏著大量奇珍異寶,裡面的工藝品甚至比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馬俑還要壯觀。這並非危言聳聽,因為成吉思汗的陵墓里可能埋藏著他東征西討,從20多個王國得來的無價珍寶,這也是吸引考古界多年來前赴後繼、苦苦尋覓的原因。 據國內外多家媒體報道,2000年8月,美國的探險家、億萬富翁穆里·克拉維茲率領他的由科學家、考古教授和翻譯組成的考古探險特別小組,信心十足地來到烏蘭巴托尋找成吉思汗陵墓。克拉維茲的計劃起先遇到蒙古政府的抵制,後來他幾乎拿出了自己的全部積蓄,在蒙古生活了6年,才說服了蒙古政府並吸引了兩位著名的當地歷史學教授加入探險。 2001年8月16日,克拉維茲的考古隊在烏蘭巴托東北300多公里處的森林中發現了一個城牆環繞的墓地,裡麵包括幾十座沒有打開過的陵墓。探險隊由此向外界宣布「找到了成吉思汗的陵墓」,但後來被證明是匈奴墓。 2002年4月,這個考古隊在蒙古首都烏蘭巴托東北322公里處的肯特省巴士利特鎮(音譯)發現了一個由城牆環繞的墓地,裡面至少包括30座沒有打開過的陵墓。這個古墓被稱為「非常可能是成吉思汗的陵墓」。然而,4個月後,考古隊突然放棄挖掘行動並撤出蒙古。有傳言說,在考察過程中,美國考古隊的一些工作人員被陵墓牆壁中忽然湧出的許多毒蛇咬傷,並且他們停放在山邊的車輛也無緣無故地從山坡上滑落,所以考古隊決定放棄挖掘。 因此有傳言說是成吉思汗顯靈了。不過,真實情況據說是考古隊受到了蒙古政府和民間的阻止。因為按照蒙古的傳統觀念,挖掘土地會帶來壞運氣,而觸動祖先的墳墓會毀滅他的靈魂。所以,當蒙古國民眾得知這一消息後,紛紛強烈反對挖掘,蒙古國政府也勒令考古隊停止挖掘並撤出那個地區。因此,主要投資者克拉維茲不得不宣布停止考察活動。 蒙古貴族死後密葬的傳統 傳說,成吉思汗下葬時,為保密起見,曾經以上萬匹戰馬在下葬處踏實土地,並以一棵獨立的樹作為墓碑。為了便於日後能夠找到墓地,在成吉思汗的下葬處,當著一峰母駱駝的面,殺死其親生的一峰小駱駝,將鮮血撒於墓地之上。等到第二年春天綠草發芽後,墓地已經與其它地方無任何異樣。在這種情況下,後人在祭祀成吉思汗時,便牽著那峰母駱駝前往。母駱駝來到墓地後便會因想起被殺的小駱駝而哀鳴不已。祭祀者便在母駱駝哀鳴處進行隆重的祭奠。可是,等到那峰母駱駝死後,就再也沒人能夠找到成吉思汗的墓葬了。 據《蒙古秘史》記載,蒙古皇族下葬後,先用幾百匹戰馬將墓上的地表踏平,再在上面種草植樹,而後派人長期守陵,直到地表不露任何痕跡方可離開,知情者則會遭到殺戮。由此可見,這種傳說顯然不是空穴來風。 潘照東指出,從六盤山到日蒙聯合考古隊發現墓地的這個地點,路程相當遙遠,盛夏季節,幾千里路,要保證遺體不腐爛,同時過山涉水,還要穿過沙漠,這些問題3天之內很難解決。 潘照東說,按照記載,成吉思汗去世時,拿白色公駝的頂鬃,放在成吉思汗的嘴上和鼻子上,如果不喘氣了,說明靈魂已經附著在這片白色駝毛上,這時遺體就可以處理掉,而把這團駝毛保存在衣冠冢里。
B. 成吉思汗墓在哪裡呢
成吉思汗陵墓的位置一度成為國內外許多人關注的焦點。有人說成吉思汗陵墓可能位於內蒙古鄂爾多斯霍洛旗甘德利草原。它距離現在的鄂爾多斯成吉思汗陵墓不到200公里,但經一些專家考證,它只是成吉思汗曾經療傷的地方。也有人說內蒙古鄂爾多斯伊金霍洛旗有成吉思汗陵墓。事實上,它只是一個獻祭的地方,不是埋葬成吉思汗身體的地方。還有人猜測成吉思汗葬在阿爾泰,更多的人對成吉思汗陵墓的具體位置,感到困惑。
根據上述聲明,成吉思汗的陵墓葬在戰車谷應該是可信的。據推測,輦谷可能位於蒙古肯特山脈的不兒罕山附近。在這個地區曾組織過一次考古調查,但什麼也沒有發現。此外,有報道稱在蒙古和俄羅斯邊境的一個地方發現了一座古墓,可能是成吉思汗的墓,但這一消息尚未得到證實。按照蒙古族的傳統,身體是沒有保存價值的,只有靈魂是永遠不會被破壞的,擾亂靈魂的死者是對死者的不敬,所以,還是尊重這個習俗,讓成吉思汗陵墓的具體位置永遠成為一個謎,繼續被人們猜測。
C. 成吉思汗陵墓在哪兒
位於內蒙古伊金霍洛旗的成吉思汗陵只是成吉思汗的衣冠冢,而成吉思汗本人並沒有埋葬在這兒。
至於真正的成吉思汗墓在哪兒,恐怕也只有「長生天」知道了。
我的家鄉—伊金霍洛旗
D. 成吉思汗的墓在哪裡
成吉思汗墓一般指成吉思汗陵,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草原。
成吉思汗陵,簡稱成陵。是蒙古帝國第一代大汗成吉思汗的衣冠冢,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草原上,距鄂爾多斯市區40公里。由於蒙古族盛行「密葬」,所以真正的成吉思汗陵究竟在何處始終是個謎。
史料記載吸收成吉思汗最後一口氣——也就是靈魂的駝毛,幾百年來就收藏於成吉思汗陵。現今的成吉思汗陵經過多次遷移,直到1954年才由青海的塔爾寺遷回故地伊金霍洛旗。
陵寢設置
八白宮宮帳
成吉思汗八白宮以及其它奉祀之神,大都以宮帳形式建立的。宮帳,蒙古語稱「朝木楚格鄂爾多」,是氈帳的尊稱。宮帳,分單帳和雙帳兩種。雙帳以相互連接的兩頂宮帳所組成,是成吉思汗幾位夫人所在的四大鄂爾多與八白宮合並時所產生的宮帳。
陵園宮殿
陵園佔地面積約55000多平方米,主體建築由三座蒙古式的大殿和與之相連的廊房組成,建築雄偉,具有濃厚的蒙古民族風格。建築分正殿、寢宮、東殿、西殿、東廊、西廊6個部分。
成吉思汗陵的主體是由三個蒙古包式的宮殿一字排開構成。三個殿之間有走廊連接,在三個蒙古包式宮殿的圓頂上。
文物陳列
正殿正中擺放成吉思汗的雕像,高5米,身著盔甲戰袍,腰佩寶劍,相貌英武,端坐在大殿中央。塑像背後的弧形背景是「四大汗國」疆圖,標示著700多年前成吉思汗統率大軍南進中原,西進中亞和歐洲的顯赫戰績。
後殿為寢宮,安放四個黃緞罩著的靈包, 包內分別供奉成吉思汗和他的三位夫人的靈樞,靈包的前面擺著一個大供台,台上放置著香爐和酥油燈。這里還擺放成吉思汗生前用過的馬鞍等珍貴文物。
東殿安放著成吉思汗的第四子拖雷(元世祖忽必烈之父)及其夫人的靈柩。自窩闊台及其長子之後,蒙古族皇帝都是拖雷的子孫,所以其地位極為顯赫。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成吉思汗墓
E.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陵墓在哪裡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陵墓在哪裡?
尊號「成吉思汗」(蒙古語:ČinggisQaγan;西里爾蒙古語:ЧингисХаан;英文:GenghisKhan),蒙古族乞顏部人,生在漠北斡難河(今鄂嫩河)上下游地域(今蒙古國肯特省)。大蒙古國可汗(1206年—1227年8月25日當政),世界史上優秀的戰略家、思想家。
成吉思汗早前失父,投靠克烈部頭領脫里,存款整體實力,於1189年被舉薦為蒙古乞顏部可汗,接著歷經一系列戰事,統一蒙古高原地區諸部。1206年在斡難河源即皇上位,創建大蒙古國。建國後,推行千戶制,創建護衛軍,施行《大扎撒》。
里邊恰好記載了一段成吉思汗過世後的事兒,說的是成吉思汗病故在酷熱的夏天,沒法把他的遺體帶回蒙古家鄉。因此那時候大軍出戰的蒙古侯爺依據藏教的風俗習慣,為成吉思汗舉辦了天葬典禮,她們給成吉思汗的遺體換掉體面地的衣服褲子,用一塊小白布包好遺體,放在馬車上。隨後讓馬隨風奔跑。
三天大家順著牛車的瀝青路面印找尋遺體,假如馬車上遺體仍在的話,表明他沒上天堂,要是沒有遺體就意味著他的遺體被猛獸吃完了,也就表明他上天堂了。書里記載三天後大家找到牛車,馬車上都沒有遺體。
假如這本書的記載可靠的話,也就能表述為什麼數百年過去卻仍然找不著成陵在哪兒。由於他壓根就沒有帝陵。
以上就是我的詳細介紹,希望看完對你有所幫助。
F. 成吉思汗的墓在哪裡
成吉思汗的墓坐落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甘德利草原上,是一座衣冠冢。由於蒙古族盛行「密葬」,所以真正的成吉思汗陵究竟在何處始終是個謎。
熟悉元朝歷史的人都知道,蒙古人死後實行秘葬,即墓地不立標志、不公布、不記錄在案,而成吉思汗臨死前也要求部下將其秘葬。傳說2500名工匠為成吉思汗打造了陵墓,為了讓陵墓的具體位置成為千古之謎,工匠被400名士兵全部殺死,這些士兵在返回都城後也被集體處死。
不過,對於成吉思汗墓地共有四個說法:地點一、蒙古國境內的肯特山南、克魯倫河以北;地點二、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境內;地點三、位於新疆北部阿爾泰山;地點四、位於寧夏境內的六盤山。
六盤山,專家認為這里最可能,理由是元朝皇帝及貴族對這里的一系列祭祀活動,比如忽必烈、南平王禿魯、將軍李進、總帥汪惟等人,都曾以駐蹕、巡視、練兵等名義,多次來到六盤山。尤其是忽必烈,乾脆在六盤山下的建立了安西王府,並請來大量喇叭在此祭祀超度。
成吉思汗陵
成吉思汗陵,簡稱成陵。是蒙古帝國第一代大汗成吉思汗的衣冠冢,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草原上,距鄂爾多斯市區40公里。史料記載吸收成吉思汗最後一口氣——也就是靈魂的駝毛,幾百年來就收藏於成吉思汗陵。
現今的成吉思汗陵經過多次遷移,直到1954年才由青海的塔爾寺遷回故地伊金霍洛旗。陵園佔地約5.5公頃,對研究蒙古民族乃至中國北方游牧民族歷史文化,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核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緊鄰的成吉思汗陵旅遊區為5A級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