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星海》讀後感
剛剛花了5元人民幣在優酷上看了電影《少年星海》。徐若瑄演中國著名作曲家音樂家冼星海的母親。之前上海電影節有個別影院說放映此片,趕去影院想看此片,卻被影院方告知由於觀看此片觀眾太少,電影院把這部電影撤了。好吧,雖然去電影院看不成,網上這部電影的評分也不算高,我還是第一次花錢在網上看電影,但我還是要說很值得。這是一部值得看的電影!
之前只是抱著喜歡徐若瑄的心態去看此片的,但看完後覺得,不但徐若瑄在此片中表現很好,其他所有此片的演員都演的很好,演星海的小演員也演得非常好,導演也很好,整部影片的畫面構圖都很美,故事完整性,敘述表達,主題體現都很好。
雖然不是大片,沒有電腦特技,3D效果,不是大成本大製作的影片,我卻覺得勝過所謂大片很多很多。試問,你現在去影院看過變形金剛3後有何感想?電腦特效厲害,音效厲害,一堆廣告,還有啥?啥都沒有。可是此片表現的卻是自然純朴的人性之美。中國人的勤勞,善良,純朴之美。
電影內容簡介---人們熟知的音樂家冼星海,創作出「黃河大合唱」等許多優秀音樂作品,他激情四射、胸懷博大、氣勢磅礴,對祖國充滿了愛。你知道他童年的生活嗎?你知道他的童年多麼不幸嗎?他誕生在澳門疍家小漁船,地位低下、生活艱辛,還沒出生父親就被海水吞噬。生活的貧寒沒有阻擋他才華的展示,小星海為生存去為葡國音樂家送外賣,使他接觸到西方音樂和小提琴, 從外公學吹竹笛中感悟到音樂的情趣,從媽媽身上他感受到人生要學本事的重要, 家境的困難更激發星海對毅志的磨練。外公慘死在大海里母親又被漁霸欺負,生活逼迫母子二人投奔新加坡謀生,星海巧遇恩師肖友梅,使他在學習音樂方面得到了很大啟迪和幫助,星海的音樂才能得了張楊,生活的艱難讓他們再度啟程。
雖然童年生活窮苦,做音樂家也是會窮苦,不會如做生意或其他事業那麼有錢,可是冼星海還是選擇做音樂,聽從心聲,憑天性和天賦生活而沒有被生活埋沒天性和天賦。其中有一段台詞很讓我感慨:少年星海問他的音樂啟蒙老師,音樂那麼偉大,可為什麼音樂家都那麼窮?老師說:人的貧窮和富有可不是狹隘的金錢來衡量的,精神也是財富。是啊,就像於娟說的,當你要死了的時候,你會發現,世上的金錢財富,名利,地位,權利沒有一樣是可以帶的走的。可是,你在這個世界上創造出的有價值,有意義的事物卻是會永遠留存在世上,永垂不朽。比如偉大的音樂篇章,美麗的畫作,詩篇,甚至喬布斯的蘋果。藝術之美,創造之美為何可以流芳百世?因為他們表現了人類的人性之美,正是天然的淳樸的自然的美,引領人類在世界上生存的同時能領悟到精神層次上的美感,讓人感覺到活著的意義,生存的意義,代代繁衍的意義。也讓丑惡的事物顯得更丑惡,骯臟的靈魂顯得更骯臟。
人來到世上都有善惡兩面,希望善良的人們能頂住人生的艱難困苦,勇敢的生活,保留住與生俱來的自然的淳樸的美的人性。
❷ 對冼星海的評價
冼星海 - 人物評價
冼星海是我國現代音樂史上一位卓有成就的作曲家,他與聶耳的電影音樂一起,構築了中國電影音樂的骨架,他以澎湃的激昂,鮮明的民族特色,寫出了震驚中外樂壇的音樂。是人民敬愛的音樂家,是中國電影音樂創業史上的先驅者。
在冼星海短促的一生中,創作生活約10餘年,共作歌曲數百首(現存250餘首),大合唱4部、歌劇1部、交響曲2部、管弦樂組曲4部、狂想曲1部以及小提琴、鋼琴等器樂獨奏、重奏曲多首。
在冼星海的創作中,數量最多、影響最廣的是多種多樣的群眾歌曲。其中有正面表現中國人民的抗日斗爭、採用號召性、戰斗性的進行曲形式的《救國軍歌》、《青年進行曲》、《保衛盧溝橋》和《到敵人後方去》;有具體展示人民戰爭壯美的戰斗圖景、將抒情性與鼓動性或描繪性與概括性結合在一起的《在太行山上》、《游擊軍》和《反攻》;有表現工農群眾的勞動生活、採用特定的勞動音調和節奏寫成的《頂硬上》、《拉犁歌》、《搬夫曲》和《路是我們開》;還有為抗戰中的婦女、兒童寫的《只怕不抵抗》、《祖國的孩子們》和《三八婦女節歌》等等。在這些群眾歌曲中,冼星海根據不同內容,創造具有不同個性特徵的音樂形象,或以具有沖擊力的節奏和挺拔高昂、富於稜角的旋律,表現激昂慷慨的情緒和威武豪壯的氣勢;或以氣息寬廣的旋律、舒緩沉著的節奏和抒情含蘊的音調,體現革命人民豐富的內心世界。
《黃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響最大的一部代表作。作於1939年3月,並於1941年在蘇聯重新整理加工。這部作品由詩人光未然作詞,以黃河為背景,熱情歌頌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光榮歷史和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斗爭精神,痛訴侵略者的殘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災難,廣闊地展現了抗日戰爭的壯麗圖景,並向全中國全世界發出了民族解放的戰斗警號,從而塑造起中華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在冼星海的歌曲創作中抒情性的獨唱歌曲占據著重要的位置,其中大多是為舞台劇和電影所作的插曲。這些作品從各個不同側面,反映了特定的人物在現實生活中的遭遇和內心感受,或傾訴對祖國對人民的熱愛,或抒發投入斗爭的熱切情感。如:《夜半歌聲》、《莫提起》,充滿激情和幻想,唱出了橫遭封建勢力迫害和國土淪喪後的痛切感情與戰斗呼號;《熱血》和《黃河之戀》都是慷慨悲歌,表達了為自由而戰的堅強意志和勝利信心;《做棉衣》、《江南三月》和《戰時催眠曲》等,則以優美親切、純朴清新的民間音調,抒發了抗戰婦女的愛國深情。
為了表現廣闊的現實生活和使歌曲更具有民族特色,冼星海還探索創造了一些具有新時代特點的歌曲樣式。其中有將抒情性與戰斗性兩者不同的表現特點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的歌曲,如《在太行山上》、《三八婦女節歌》;有頌揚性的歌曲《贊美新中國》;還有將民間說唱音樂與戰斗性的群眾歌曲音調相結合的敘事性歌曲,如《梁紅玉》和《打倒汪精衛》等。他很善於發掘歌詞語言的韻律美,在表現主題形象的前提下予以音樂性的發揮。他也很善於運用多種多樣的歌曲演唱形式,如獨唱、齊唱、領唱、合唱和有說有唱等,特別是在群眾歌曲中廣泛運用輪唱和二部合唱的形式,在當時的抗戰歌詠中具有創新的意義,並具有廣泛的影響。此外,他在去蘇聯期間,主要採用中國古典詩詞譜寫的藝術歌曲,在探索新的體裁和民族風格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果。
冼星海在音樂創作上的另一重要貢獻,是開創了表現我國人民革命斗爭並具有民族特點的大合唱創作。所作4部大合唱,在題材、內容的現實性和表現形式的民族化、群眾化方面是相同的,但又根據不同的題材、內容,以不同的藝術手法進行處理,而使各個作品具有不同特色。作於1939年3月的《生產大合唱》,以載歌載舞和戲劇表演相結合的形式,通過「春耕」、「播種與參戰」、「秋收突擊」和「豐收」4個場面,表現解放區人民的生產勞動和抗戰生活,音樂具有民間風味,合唱粗獷質朴,其中的《二月里來》和《酸棗刺》兩個段落,常被作為獨唱和童聲合唱曲目,流傳至今。為紀念「九一八」事變8周年而作的《九一八大合唱》,是一部敘事性的大合唱,採用交響性和迴旋曲的形式結構,全曲以具有舞蹈特點的音樂主題和悠長深沉的副主題對比貫串和反復出現,其間插入許多不同性格的段落,表現人民群眾在歡慶勝利時回顧抗戰歷程,激發起抗戰到底的決心;其中的女聲獨唱與合唱段落《九一八子夜歌》,運用了戲曲、說唱音樂中的板式變化手法,具有戲劇性效果。《九一八大合唱》和《生產大合唱》的樂隊伴奏,在對民族打擊樂器和中國音樂風格的節奏的運用上很有特色。作於1940年3月的《犧盟大合唱》,是為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的抗日決死隊寫作的一部群眾歌曲聯唱形式的大合唱,包括齊唱、獨唱、輪唱、合唱等6個段落,音樂具有鮮明的地方色彩。
《黃河大合唱》: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
這部作品創作於1939年,它以黃河為背景,熱情贊頌了中華民族的不屈不撓、能夠戰勝任何艱難險阻的堅強意志和斗爭精神以及悠久的文化歷史,突出地表現了中國人民勤勞朴實、酷愛自由、胸懷寬廣的崇高品德,憤怒地控訴了敵寇的入侵給黃河兩岸人民所造成的深重災難,最後以激昂的旋律威武雄壯地奏出了中國人民在共產黨領導下,為反抗日寇的侵略、為保衛黃河、保衛全中國而英勇戰斗的時代最強音。整個作品自始至終都以扣人心弦的藝術感染力鼓舞人們為真理和正義而戰斗,對未來和勝利充滿著信心。《黃河大合唱》是一部反映中國人民為求民族解放、爭取民族獨立和民主自由而斗爭的優秀作品,在藝術上也有很高的成就和獨創性。
《黃河大合唱》演出後,轟動了整個延安。1939年5月11日,在慶祝魯迅藝術學校成立一周年的晚會上,毛澤東觀看了冼星海親自指揮的演出,連聲稱贊。同年7月,周恩來也觀看了《黃河大合唱》的演出,並親筆給冼星海題詞:「為抗戰發出怒吼 !為大眾譜出呼聲!」郭沫若在《黃河大合唱》的序中寫道:「《黃河大合唱》是抗戰中所產生的最成功的一個新型歌曲。音節的雄壯而多變化,使原有富於情感的辭句,就像風暴中的浪濤一樣,震撼人的心魄。」
《黃河大合唱》的問世,對抗日民族解放斗爭起了巨大的鼓舞作用。
最後的生活
1940年12月,冼星海來到蘇聯,這是他生活的最後五年。在此期間,他得以有較集中的精力對幾部大型作品進一步修飾並最終完成。1941年6月爆發了震驚世界的「蘇德戰爭」。連年的兵火戰亂,顛沛流離,生活無著,再加上缺醫少葯,使本來體弱多病的冼星海得不到及時的救治,到了生命垂危的地步。1945年初,蘇聯有關方面將他送到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宮醫院接受治療。剛住進醫院,冼星海便開始創作管弦樂《中國狂想曲》。但病魔無情,1945年10月30日他病逝於克里姆林宮醫院,年僅40歲。同年11月14日,延安隆重舉行了「冼星海追悼會」,毛澤東主席親筆題詞:「為人民的音樂家冼星海同志致哀」。
❸ 讀《冼星海在困境中求學》有感450字作文
冼星海在困境中求學
我國著名革命作曲家冼星海,24歲時離開祖國去巴黎學音樂。由於貧困,他在巴黎做過各種各樣的下役,像餐館跑堂、理發店雜役、看守電話的傭人及各種被人看不起的聽差。冬天冷得沒法時,他就到馬路上去跑步取暖。因又冷又餓,有幾次病倒在街上,被人救助送回家裡。盡管飢餓、貧困,他還是堅持在困境中學音樂,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冼星海後來考上了巴黎音樂學院高級作曲班,學業優異,名列前茅,是應享受公費待遇的。學校出具了證明。連巴黎市長赫里歐也出示了證明文件,可是國民黨反動政府,對這樣一位有才華的音樂學家竟不同意資助公費。他盡管生活極度困難,也沒有動搖過學成歸國為人民服務的決心。
他在巴黎創作的一些有影響的作品,就是在這樣生活走投無路的時候寫出來的。他曾住在一間七層樓上的破舊房間里,門窗破了,冬天的夜晚,寒風長驅直入,他沒有棉被,凍得睡不好,就索性點燈寫作,冷風打著牆壁,穿過門窗,觸動著這位音樂家的感情。他不能自己,借風述懷,寫下了成功的作品《風》,和思念祖國的《遊子吟》。
《風》,特別受到人們的歡迎,世界著名音樂家普羅科菲葉夫給予很高的評價。《風》、《朔拿大》等作品曾在巴黎播音和公開演奏,獲得法國音樂界的好評。由於祖國的災難,他放棄了在巴黎的學習和創作活動,於1935年歸國,投身於抗日救亡的音樂創作活動,在延安創作了著名《黃河大合唱》。
1.仔細閱讀文章後,再填空。
(1)文章的主人公叫___,他__歲時離開祖國去___學音樂。由於窮困,他在巴黎做過各種各樣的下役,像餐館跑堂、__、__及各種被人看不起的___。
(2)冼星海沒有被飢餓、___嚇倒,堅持在__中學習音樂。他考上了?D?D-高級作曲班,___,名列前茅。在一間破舊房間里,寫下了成功的作品《___》和思念祖國的《__》。
2.文中的哪些地方使你特別感動,用「__」畫下來的感情地讀一讀。
3.從冼星海在巴黎的困境中刻苦學習這件事中,你心裡一定有很多想法,請跟父母或朋友談一談。並且,聽一聽冼星海的音樂作品。
4.文章的主要內容是:
《冼星海在困境中求學》答案:
1.(1)冼星海24巴黎理發店雜役看守電話的傭人
(2)貧困困境巴黎音樂學院學業優異《風》《遊子吟》
2-3.略
4.冼星海在困境中克服困難,考上了巴黎音樂學院高級作曲班,並創作寫出了《風》《遊子吟》等作品,成為了世界著名的革命作曲家《冼星海在困境中求學》閱讀答案
❹ 冼星海的觀後感500字
電視劇《冼星海》觀後感
最近,中央四台正在熱播《冼星海》這部電視劇。我看了之後有很大的啟發。
作為老師,我們應有一顆純潔之心,關心學生,熱愛工作。教案是老師上好一節課的基礎。我們老師應積極,認真的備好每一節課。每一課時的教案,不僅僅是為了完成任務而完成,我們應認真對待每一次教案,把它當作作品去完成,認真的去裝飾,讓每一部作品都迸射出燦爛的火花。也許,在途中有許多的艱難險阻,但我們也要勇往直前,勇於探索。
電視劇《冼星海》觀後感
今天,學校組織三年級同學觀看了電影《星海》,我被電影里刻苦學習、樂觀生活的冼星海深深地打動了。
冼星海從小沒有爸爸,他和媽媽、爺爺一起靠打魚生活,他們住在漁船上,家裡很貧困。星海自小就非常喜歡音樂,記得電影中有一個畫面就是他用海螺、貝殼,破罐、瓷片自製的樂器,很陶醉的用筷子敲打著發出很美妙的聲音,連我都聽得入了迷。
他很想上學,可是家裡沒有錢,媽媽沒辦法只好拿出最心愛的鐲子換了錢讓他上學,他終於走進了夢想的學堂。上學的第一天同學們就欺侮他,把他的鞋踢來踢去,結果踢到了教書先生的頭上,先生很生氣問是誰乾的,同學們全都指著星海,就這樣星海被先生開除了。
後來星海的爺爺在一次出海打魚的時候不幸去世了,他和媽媽只好去新加坡找姨媽,他和媽媽在一個有錢人家幹活掙錢,他也上了一個洋學堂。在那裡他遇到了教音樂的肖老師,從此就開始勤學苦練音樂了。
電影的最後冼星海在輪船上自己作曲為媽媽彈奏了一首曲子,在場的人都被他的琴聲感動了,大家都站起來為他鼓掌,冼星海成功了!
冼星海在那麼艱苦的環境中長大,但他積極樂觀,憑著自己的刻苦學習,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們今天的生活條件這么好,更應該好好學習,做一個有出息的人,長大後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貢獻自己一份力!
願採納
❺ 你認為音樂家洗星海是個怎樣的人
冼星海是一個有才華,而且具有旺盛的革命熱情的人。
冼星海的人生經歷可謂豐富而艱苦。在短暫的40年生命歷程中,他經歷了從一個普通貧苦船工的子弟,到音樂家,再到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轉變。
冼星海之所以能夠達到人生較高的境界,與他自身的經歷、能力、思想境界追求以及自身的品格、作風等有直接的關系。剛毅堅韌,自強不息。這是冼星海人格品質中最突出的特質。
冼星海生活的年代,正是中華民族內憂外患、積弱積貧的年代,國家民族的不幸使每個中國家庭的生活更加艱難。冼星海從小父親早亡,只依靠母親做零工養家度日,這正是上個世紀初中國千百萬家庭生活的縮影。
但冼星海沒有因為家貧缺衣少食而放棄對理想的追求,他從小就養成了吃苦耐勞的生活習慣,養成了剛毅堅韌、自強不息的品質。
所以,他能在糧食不足、營養不良、抱病的情況下,自我激勵,寫出了舉世聞名的《黃河大合唱》。
❻ 《洗星海》觀後感300字
我在學校看了一部很感人的電影《冼星海》,它講的是冼星海成長為一名音樂家的故事。
冼星海出生在一個小漁村,家裡很貧窮,他在沙灘上寫會了自己的名字。有一天城裡公布單親家庭的孩子也可以上學,冼星海的媽媽想讓他去學知識,就送冼星海去上學。冼星海到了學校專門去學音樂。幾次被媽媽反抗,但他還在堅持學音樂,最後他去參加音樂比賽得了第一名。
這個電影告訴我們,有夢想就有動力,有夢想就要堅持,只要堅持夢想就會實現,有夢想就能出彩!
❼ 求 電影 星海 觀後感
其一 今天,我和媽媽看了電影《星海》,我被電影里的冼星海深深地打動了。
冼星海從小沒有爸爸,他和媽媽、爺爺一起靠打魚生活,他們住在漁船上,家裡很貧困。星海自小就非常喜歡音樂,他用海螺、貝殼,破罐、瓷片自製的樂器,很陶醉的用筷子敲打著發出很美妙的聲音,連我都聽得入了迷。
他很想上學,可是家裡沒有錢,媽媽沒辦法只好拿出最心愛的鐲子換了錢讓他上學,他終於走進了夢想的學堂。上學的第一天同學們就欺侮他,把他的鞋踢來踢去,結果踢到了教書先生的頭上,先生很生氣問是誰乾的,同學們全都指著星海,就這樣星海被先生開除了。
後來星海的爺爺在一次出海打魚的時候不幸去世了,他和媽媽只好去新加坡找姨媽,他和媽媽在一個有錢人家幹活掙錢,他也上了一個洋學堂。在那裡他遇到了教音樂的肖老師,從此就開始勤學苦練他喜歡的音樂了。
電影的最後冼星海在輪船上自己作曲為媽媽彈奏了一首曲子,在場的人都被他的琴聲感動了,大家都站起來為他鼓掌,冼星海成功了!
冼星海在那麼艱苦的環境中長大,他憑著自己的刻苦學習,取得了成功,我們今天的生活條件這么好,更應該好好學習,長大了做一個有出息的人!
其二電影《星海》是一部講述人民音樂家冼星海先生的成長故事。
星海出生在澳門疍家漁船上,是當時最受歧視的疍家人,母親是小星海第一個啟蒙老師,後得到葡萄牙琴師的點撥和恩師肖友梅的教育,其音樂天賦得到了發揮。
劇中徐若宣飾演的星海的母親很成功,講述一個平凡的母親為了能讓自已的孩子長大了能有所作為,有本事,不再被人瞧不起,即使再窮再苦也要供小星海上學堂。。
最讓我感動的是母子倆決定回國在輪船上的那段,聆聽大海的聲音,小星海無比的興奮,即興寫曲譜,並彈給母親聽,那琴聲,配上回憶的畫面,我想全場有很多人都會情不自禁地流下感動欣慰的眼淚~~
❽ 《憶冼星海》讀後感
讀後感:只有付出了才有收獲
一個人有天才是能夠成就一個人的偉大的基礎。而一個有著天才的人要成就偉大的事業必須必須要懂得去從熱愛自己的祖國的思想出發。不能夠脫離自己對國家對人民的愛而成為一個偉大的人。洗星海,他最著名的音樂是《黃河大合唱》。
這首曲子是表達了祖國陷入危難中,全體人民一起努力去戰勝的精神。如果脫離了人民大眾脫離了社會背景,那麼寫的曲子就不是偉大的。另外,我們要懂得,要取得成績,就必須要勤奮。洗星海就是一個很勤奮好學的人。任何成功就是需要汗水來作為代價的。只有付出了,才可能有收獲。
冼星海既是一位偉大的音樂家,也是為中國抗戰事業做出重大貢獻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他的音樂作品不僅在民族抗戰時期廣為傳唱,成為喚醒民族覺醒意識的號角,而且在他去世後的60多年裡仍然受到人民大眾的喜愛。
從冼星海的生平事跡透視其人格品質,並對其人格品質生成的歷史文化基因與現實土壤進行分析,對於當今我們在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過程中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和人文精神,會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8)音樂家電影觀後感冼星海擴展閱讀:
冼星海(1905.6.13-1945.10.30),男,曾用名黃訓、孔宇,祖籍廣東番禺(現屬廣州市南沙區欖核鎮),出生於澳門,中國近代著名作曲家、鋼琴家,有「人民音樂家」之稱。1926年入北京大學音樂傳習所,1928年進上海國立音專學習音樂。
1929年去巴黎勤工儉學,師從著名提琴家帕尼·奧別多菲爾和著名作曲家保羅·杜卡斯。1935年回國後,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1938年赴延安,後擔任魯迅藝術學院音樂系主任。1939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5年10月因勞累和營養不良,他的肺病日益嚴重,最後冼星海病逝於莫斯科。
冼星海是中國民族新音樂事業的先鋒,一生中創作了200多首大眾歌曲、4部大合唱、2部歌劇(其中一部未完成)、2部交響樂、4部交響組曲、一部交響詩、一部管弦樂狂想曲,以及許多器樂獨奏、重奏曲和大量的藝術歌曲,還寫了許多音樂方面的論文。
冼星海既是一位偉大的音樂家,也是為中國抗戰事業做出重大貢獻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他的音樂作品不僅在民族抗戰時期廣為傳唱,成為喚醒民族覺醒意識的號角,而且在他去世後的60多年裡仍然受到人民大眾的喜愛。
從冼星海的生平事跡透視其人格品質,並對其人格品質生成的歷史文化基因與現實土壤進行分析,對於當今我們在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過程中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和人文精神,會有很好的借鑒意義。2009年9月14日,他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❾ 冼星海的人物評價
冼星海是中國民族新音樂事業的先鋒,一生中創作了200多首大眾歌曲、4部大合唱、2部歌劇(其中一部未完成)、2部交響樂、4部交響組曲、一部交響詩、一部管弦樂狂想曲,以及許多器樂獨奏、重奏曲和大量的藝術歌曲,還寫了許多音樂方面的論文。
冼星海既是一位偉大的音樂家,也是為中國抗戰事業做出重大貢獻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他的音樂作品不僅在民族抗戰時期廣為傳唱,成為喚醒民族覺醒意識的號角,而且在他去世後的60多年裡仍然受到人民大眾的喜愛。從冼星海的生平事跡透視其人格品質,並對其人格品質生成的歷史文化基因與現實土壤進行分析,對於當今我們在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過程中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和人文精神,會有很好的借鑒意義。2009年9月14日,他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冼星海從巴黎音樂學院學成回國成了名人。國民黨想利用他寫頌歌,唯利是圖的商人也重金收買讓他寫「桃花窩里美人多」之類的商業歌曲,他都不為之所動。他精心為進步電影《復活》、《雷雨》、《大日出》、《夜半歌聲》配曲,而且為了抗日救亡不要任何報酬。
為他題詞「為人民的音樂家冼星海致哀」。(毛澤東題詞)1999年11月,哈薩克共和國阿拉木圖市的弗拉基米爾大街被命名為冼星海大街。江澤民主席訪哈時還到冼星海當年的故居憑吊,表達了中國人民對這位音樂家的永久懷念。
冼星海是中國近現代音樂史上繼聶耳之後又一位偉大的人民音樂家,他堅持並發展了從聶耳開始的革命音樂傳統,以更廣闊的題材、體裁和更豐富的藝術手法,深刻地反映了中國人民革命和民族解放的偉大現實,創造了一系列具有強烈的時代精神、鮮明的民族風格和富有獨創性的音樂作品,在人民群眾中產生了廣泛而久遠的影響。
他的指揮非常新鮮,特別是唱詞中的「起來!起來!起來!……」,第一個「起來」用左手向前一揮,第二個「起來」右手一揮,到了第三個「起來」兩個手一齊向上揮,並跟著向前跨了一大步,非常富有煽動力,把在場的觀眾的情緒全都激發起來了。 (嚴良方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