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介紹一下俄軍率先佔領普里什蒂納機場情況
1996年(科索沃危機)6月12日凌晨4時22分(當地時間),二戰以來歐洲最
大的一次軍事行動拉開序幕。
英第五空降旅的廓爾喀雇傭兵營和一些輕型裝甲車輛最先展
開行動。他們匍匐著爬上制高點,以防止狙擊手的偷襲。第一傘
兵營緊隨其後推進。
下午3時左右,經過十多個小時的小心行軍,弗里爾空降旅
的先頭部隊才抵達普里什蒂納的斯利季奇機場,在那裡他們遇上
了「真正的難題」——200名俄空降兵和40輛輕型車輛已於
當日凌晨4時30分,在7個半小時內從波黑急行500公里搶
先進駐機場。
120多名英軍士兵同200名俄軍相持不下,他們被俄軍
拒絕進入機場。隨後趕來的弗里爾眼見局勢有失控的傾向,便接
受了控制機場的俄指揮官的建議,在英軍士兵保護下,進入機場
談判。
最初的半小時,雙方互不退讓,談判處於僵持。此時,幾輛
滿載塞爾維亞士兵的卡車越過一夥英軍,前往機場增援俄羅斯軍
隊。英軍和塞爾維亞士兵互做猥褻手勢對罵,許多士兵推彈上膛,
氣氛十分緊張。
不過,俄軍指揮官和弗里爾理智、及時地制止了一觸即發的
交火,經過3小時的艱難談判,俄軍同意讓出機場南部一小塊地
區由英軍接管,機場的大部分戰略地帶仍由俄軍控制。
在幾乎同時進行的俄先遣部隊司令扎瓦爾津將軍同北約維和
部隊司令傑克遜中將的談判中,扎瓦爾津贊揚了俄駐機場士兵的
理智、剋制之舉,並重申了俄國和北約聯合使用普里什蒂納機場
的原則
當時的背景是北約軍隊對南斯拉夫進行了78天的狂轟濫炸,普里什蒂納機場在南斯拉夫軍方控制之下,由於其戰略地理位置及其重要,一直被北約軍方所覬覦。在戰爭局勢明朗以後,南斯拉夫清楚必須把科索沃交給北約軍隊。6月12日是南斯拉夫軍隊和警察從科索沃撤軍的第一天,北約軍方急需填補這一戰略真空,英國在北約部隊開進科索沃前夕,英軍早就秘密地進行部署,擬派遣兩支空中特種部隊進入科索沃首府普里什蒂納,搶先佔領機場,以控制戰略要點。沒曾想俄國人棋高一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率先搶佔了普里什蒂納機場,打了北約一個措手不及,令世界為之震驚。當初曾發誓要首先搶占普里什蒂納機場的英軍,眼睜睜地看著俄軍捷足先登,心裡很不是滋味。而以美國人為首的北約,更覺得在世人面前丟盡了臉面。從當時雙方軍事實力對比來說,俄羅斯無論是空中力量,還是裝甲力量,或是導彈數量,還有人員兵力,以及國際盟友援助都遠遠不是北約的對手。僅僅是當時在機場附近的英國部隊就有將近7000人,此外還有法國、德國、義大利、葡萄牙部隊以及部分北約雇傭兵。佔領機場的俄羅斯部隊如果一旦與北約開戰,無疑會很快落敗,但是就是這區區幾百人的小部隊就把人員和裝備都佔有絕對優勢的北約部隊嚇出一身冷汗,既不敢正面和俄羅斯發生沖突,也不敢輕舉妄動,只好和俄羅斯人談判。
❷ 塞爾維亞電影Srpski film 在線看或者迅雷下載地址,要中文的,謝謝
Srpski film 這是英語混塞爾維亞語?
Srpski 是「塞爾維亞的」的意思,而Film 是英語,電影的意思。。。
混起來我不知道要怎麼翻譯,但是勉強可以翻譯成:塞爾維亞的電影。
問題是你要告訴我片名是什麼。
是不是最近很紅的《魔幻女兒國》?
❸ 請告訴我幾部關於狙擊的電影,
1、狙擊生死線
劇情介紹:
退伍後的鮑勃·李·斯萬格在阿肯色州偏僻的某處,留起絡腮胡的鮑勃·李·斯萬格(馬克·沃爾伯格)過著隱居的寧靜生活。直到一天,一隊人馬找上門來。原來斯萬格本是數一數二的神射狙擊手,因為一次在衣索比亞的行動失敗,本來就厭倦了冰冷槍械生涯的他,毅然決定退隱山林消失蹤跡。
前來「探訪」的正是斯萬格曾經的上司約翰遜上校(丹尼·格洛弗)。據情報局密探消息,總統的下一次重要街頭演講中,恐怖分子很可能會有所行動,當局惟有希冀藉助斯萬格的非凡狙擊經驗,在暗處確保總統的人身安全。礙不過昔日上司的懇求,斯萬格應允接受了這最後的任務。
然而,這任務本就是危險重重的「陷阱」!總統演講當天,潛伏在對面大樓監視的斯萬格,不僅沒辦法保護政府高官,還冷不防背後中了冷槍,當場跌落窗檯。雖然憑超強能力僥幸逃生,但斯萬格發現自己已經稀里糊塗地被當作刺殺總統的疑犯通緝!遭人陷害成了替罪羊,還被迫到處逃亡,落難天涯的斯萬格決定重拾狙擊,開始反擊復仇!
下載地址:http://lib.verycd.com/2007/06/10/0000153177.html
2、雙狙人1
劇情簡介
海軍陸戰隊老兵貝林格與年輕的情報員米勒被編為一組,前往巴拿馬,在大選前刺殺該國軍閥阿爾赫茲,阻止他建立軍事獨裁政權和推翻現任民選內閣的企圖。在叢林中,遠離後方支援,兩人各顯示其能,彼此在對方身上看到自己的過去和未來:老兵在年輕人身上看到的是自己已經失去的活力;而年輕人卻在擔心自己變得像老兵那樣冷酷無情。可以說,這部影片描寫了狙擊手這種特殊類型的人所獨有的內心世界。
下載地址:http://lib.verycd.com/2003/10/08/0000000190.html
3、雙狙人2
本片是以美國陸軍狙擊手特種部隊為題材的新派戰爭片.描述美國情報部門派遣年輕的神槍手理查德.米勒,以狙擊手身分去刺殺巴拿馬的前任將軍阿爾赫茲,阻止他建立強大的叛軍勢力;但奉命領隊的沙埸老將湯瑪士貝克特,卻從軍方接獲不同版本的任務指示,於是兩個人在進行過程中各懷鬼胎,甚至互相攻擊,但在緊要關頭也互相救助.這種復雜的亦敵亦友關系,導演路易.羅賽並不是拍得很清晰,有些片段的安排顯得一廂情願.本片比較新鮮之處在於劇情上不以敵我雙方的對抗為主,反以資深狙擊手和年輕情報員之間的身份與感情矛盾來製造戲劇張力.另外,本片在視覺效果上比較突出的除了大自然的森林景觀外,就是追蹤狙擊手射出子彈的彈道主觀鏡頭,狙擊畫面逼真得令人叫絕.
下載地址:http://lib.verycd.com/2003/10/08/0000000189.html
4、雙狙人3
劇情介紹:
擊手比吉特是海軍陸戰隊的絕密武器,「一粒子彈、一條人命」是他的座右銘。在他那悠長又極富趣味性的職業生涯里,肯定已有超過七十條人命被他奪走。身為美國海軍陸戰隊最具傳奇性的狙擊手,他每一次的任務是精確地瞄準、然後扣下狙擊長槍的板機,一顆子彈從遠距離飛至奪走一個「毒犯」/「戰犯」/「刺客」/「國家敵人」的「賤命」。但今次,他的槍口卻被逼瞄向他的一個朋友……
下載地址:http://lib.verycd.com/2004/09/14/0000020655.html
5、兵臨城下
劇情介紹:
1942年冬天,納粹德國憑著閃電戰迅速攻佔了蘇聯的大部份領土,法西斯鐵蹄踏向軍工重鎮斯大林格勒。蘇軍在最高領導人斯大林的指揮下,克服裝備不足、物資短缺、條件惡劣的不利因素,英勇地與德軍展開面對面的生死肉搏。德、蘇兩軍對峙,成千上萬的士兵互相廝殺、屍橫遍野,傳奇性的蘇軍狙擊手瓦西里·扎伊采夫憑著他神準的槍法,殲滅無數敵軍,他的響亮名號甚至傳到敵軍陣營。一名蘇聯文宣部軍官丹尼洛夫認為這是宣傳蘇聯軍力的大好機會,於是把這名平實的士兵塑造成一各民族英雄,這時蘇聯紅軍連連敗退,斯大林派赫魯曉夫到斯大林格勒指揮戰局。由於丹尼洛夫成功地塑造出瓦西里的英雄形象,因此大大地提升了蘇軍的士氣,但後來丹尼洛夫卻對他一手塑造的英雄產生妒意,他們兩人竟同時愛上女軍人冬妮婭。
德軍統帥們感到了來自瓦西里的威脅,於是德軍派出最頂尖的狙擊手科寧斯上校,接著蘇軍的狙擊手連連被殺,對主同樣只使用一發子彈,真正的對手來了!瓦西里和科寧斯就在槍林彈雨中,展開一場個人的生死之戰。高手過招,最忌心浮氣躁,對於狙擊手來說,錯誤永遠是致命的,哪怕是最小的。
下載地址:http://lib.verycd.com/2004/08/06/0000015609.html
6、殺手悲歌
劇情介紹:
這部由HBO自製的戰爭電影是敘述兩位自小一起長大的好友,因殘酷的戰爭而逼於無奈地成為對立的敵人。維拉多(李納羅契,《慾望之翼》)和史拉柯(文森培瑞茲,《魔誡追緝令》)兩人是童年好友,長大後還一起進入南斯拉夫國家射擊隊。 在1992年,波士尼亞內戰爆發時,由於兩人政治理念不同,史拉柯變成專為塞爾維亞訓練狙擊手的射擊教練,維拉多則因看不慣塞爾維亞狙擊手屠殺無辜百姓及婦孺,因而成為游擊隊的自由鬥士,兩人從朋友變成敵人,最後終於無可避免地在戰場上正面交鋒... 本片故事內容是改編自真人真事,以寫實的手法描寫戰爭的血腥及人生的無奈,全片還遠至塞拉耶佛及布達佩斯進行實地拍攝。
下載地址:http://lib.verycd.com/2005/09/05/0000063930.html
7、全職殺手
劇情介紹:
本片講述了兩名敵對的職業殺手Tok(劉德華飾)和O(反町隆史飾)為著至愛而戰,為著名譽而生。這兩個最強的全職殺手經過連場激戰即將在死亡線上遇上,而可以活著的,只有一人……
O長年生活在一個只有殺戮和孤獨的世界,在他的至愛Nancy死後O將自己完全封閉起來。O居住在街道中一個安全隱蔽的住所里,正在這時天真無邪的Chin闖進了他的情感世界,他的生活從此改變!Chin被僱傭打掃這間房子,卻從未見過那個神秘的僱主。事實上,她甚至不知道自己與這棟房子以前的女主人十分相似。Chin開始探尋更多有關這位僱主的秘密,正在這時,Tok出現了。耀眼而沖動的Tok喜歡殺人的刺激並立志成為頭號職業殺手。他對Chin的想法和她對僱主的忠誠表示懷疑。Chin卻對Tok想要揭穿她的僱主真正身份的意圖一無所知。
此時,一位經驗豐富的國際刑警Lee已經對O進行了5年以上的追蹤。正是Lee揭露了奧運會神槍手Lok Gan Wah和他年輕的弟弟Lok Tai Wah患上大腦疾病而在比賽失利的事件。這兩位神槍手在失去金牌後神秘地消失了。被Tok激怒和被Lee的追捕使O向他的頭C7求助。可O卻不知道他的頭事實上就是Lok Gan Wah---Tok的哥哥。Tok堅持要與O生死決斗迫使C7把O從刑警Lee的追捕中解救出來。兩名殺手一起消失了,究竟誰才能在決斗中倖存?
下載地址:http://search3.btchina.net/btsearch.php?query=%C8%AB%D6%B0%C9%B1%CA%D6&type=0
8、最後刺客
劇情介紹:
雷夫是江湖上公認的頭號殺手,他頭腦冷靜,做案干凈利落,但在一次暗殺行動中,他被另一名新出道的殺手拜仁捷足先登。拜仁對雷夫的地位也虎視眈眈。一次機緣之下,二人同時受聘暗殺一名專門利用電腦販賣資料的女子伊麗嘉;但在行動中,雷夫與伊麗嘉產生愛意,而雷夫更有意從此退出江湖,於是決定協助伊麗嘉出售電腦磁碟,然後遠走高飛。但是,拜仁已開始他的追殺行動……
下載地址:http://lib.verycd.com/2004/10/11/0000022965.html
9、飛虎雄師
劇情介紹:
重案組探員韓加入警隊短短數年,屢立奇功,嶄露頭角,備受上司張sir器重。但是他的心底願望,是加入飛虎隊。
探員韓完成五個星期的基本訓練,韓終於和耶蘇齊齊進入最後的遴選階段,需要連續五日五夜進行對壘戰,戰事完畢。正當人人以為韓可以順利成為飛虎隊,教官Stone卻踢他出局,完全不提因由。
韓臨危受命,調動人手圍剿匪賊,警匪雙方展開激烈槍戰,Stone帶領飛虎殺入倉庫,韓則在外圍支援,可是季的手下竟然把飛虎的狙擊手接二連三擊中,企圖打開缺口,殺出重圍。韓逼得拿起狙擊槍把守最後關口,最後在重案組和飛虎配合下,成功殲滅王季一黨。
雖然不能成為飛虎隊,但無損作為優秀警員的本質,韓充分發揮出指揮領袖的才能。收隊時,Stone說一直看好他的領袖才能,做飛虎不能發揮他的特長......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31816982.html?fr=qrl3
❹ 以傳承女排精神為主題的演講稿
演講稿的內容要根據具體情境、具體場合來確定,要求情感真實,尊重觀眾。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用到演講稿的地方越來越多,演講稿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以傳承女排精神為主題的演講稿(精選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要麼勝利晉級,要麼失敗回家。
北京時間8月17日,里約奧運會女子排球1/4決賽結束最後一場比賽,中國女排苦戰五局,終於在「別人家的主場」擊敗了衛冕冠軍巴西女排。
其實,當第一場中國隊以15-25的大比分落敗給巴西隊的時候,相信已經有很多體育評論員、記者打好了「里約奧運,中國三大球全軍覆沒」的腹稿。但是,中國女排沒有放棄,1980年代就成為國人偶像的郎平也沒有放棄——戰斗到最後一刻。那一扣球的風情,那漂亮的絕地反擊,一分分地咬,一分分把對手逼向死角,最終拼出勝利,這讓每個觀戰的國人熱血沸騰。
在這屆中國隊表現略顯平淡的奧運會上,中國女排進入半決賽,甚至比一些項目的奪金更能引爆國人的情緒。
不管結局如何,我們一直都堅信:女排是打不倒的。這種信念,基於女排的傳統,也基於「女排精神」的激勵。跌倒了,女排會爬起來;贏了,還會爭取下一次勝利。
但,一個奇怪的現象是:只要女排贏了,大家想到「女排精神」;而一旦輸了,似乎就忘了「女排精神」,甚至責怪姑娘們沒「女排精神」。到底,今天,我們該如何理解「女排精神」呢?
說到底,「女排精神」不是一兩次勝利,也不是一兩個冠軍就能證明的,它並不是最後的結果,而是一個過程。我們先從被廣泛定義的「女排精神」看看:無私奉獻,團結協作,艱苦創業,自強不息。這些內涵,每一個都指向平時環節的訓練,一點一滴做起,它是一種動態的、持續性的狀態,而非唯結果論。
進一步看,「女排精神」緣起有它特定的時代背景。上個世紀80年代,百廢待興,國家經濟發展需要一種精神支撐,女排的崛起,剛好填補了這一空缺。在經歷了五連冠的同時,「女排精神」慢慢被確定、推廣,被全民接受,這個過程,是從1981年到1986年的跨度。可以說,它和國家一起慢慢地走向世界,用自己的實力讓別人知道、認識、了解我們;它也和民眾生活的改善同步同軌,並非一蹴而就。
然而,五連冠之後,中國女排的表現幾起幾落,當年的巔峰表現卻難以再續。自此之後,「女排精神」似乎成了女排的精神枷鎖。這是哪兒出了問題?
並非是女排變弱了,而是對手變得更強了,比賽有了更大的變數。只是,我們沒有注意到對手的變化。當我們察覺的時候,差距可能就出現了。競技體育的魅力也在於此,更快、更高、更強,賽場上充滿變化。
同樣尷尬的是,雖然作為三大球唯一達到世界巔峰的項目,但中國排球聯賽水平、排球普及、商業化等都處在一個較低的水平。而中國的籃球和足球,雖然沒有站在世界之巔,它卻很好地擁抱了商業,走到了普通民眾身邊。
這時,我們應該認識到:與其他人的競爭,不只是在賽場上,更多的競爭是在場下;不是單個項目、幾場比賽的競爭,而是一個賽事、系統性的競爭。如果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空喊「女排精神」只能是「唯金牌」論的變種。
今天,不論是體育還是整個國家其他層面,我們已經告別了「從零到一」的窘境;作為競技體育強國,不必急於用中國女排的一兩塊獎牌來證明什麼。然而,我們也應有居安思危、奮起直追的拼搏精神,不僅在體育,還有經濟、科技等方面,我們都有需要追趕的對象。所以,我們依舊需要「女排精神」的鼓舞,只是這種鼓舞,不應該是結果論、唯金牌論的,而應該是過程、系統性的。
第一未必重要,重要的是任何時候都不放棄爭取第一的毅力。說到底,「女排精神」並不僅僅是一種體育精神,也是一種社會的精神面貌,只是我們需要換一種思維方式看待「女排精神」。
在中國女排再奪奧運冠軍後,一段話在網路中盛行:「有人曾經問,女排精神是什麼?郎平說,女排精神不是贏得冠軍,而是有時候知道不會贏,也竭盡全力。是你一路雖走得搖搖晃晃,但站起來抖抖身上的塵土,依舊眼中堅定。」
就像一萬個讀者眼中就有一萬個哈姆雷特,身處不同行業,所處不同年齡的人們對於『女排精神』也有各自的理解和感悟。記者在采訪中,提到再度奪冠,提起『女排精神』,近乎所有采訪對象都難掩激動之情,有的甚至聲音幾度哽咽。
從清華大學走出的中國第一個國際大賽百米冠軍胡凱,如今已經是清華大學團委副書記。在采訪中,記者依然能感受到曾經作為體育人的胡凱內心的激動和感慨。「這是我第二次在清華大學見證中國女排奪冠。從雅典到里約,12年來氣質不變,從80年代一路走來,30餘年精神永存!」
「什麼是女排精神?就是淘汰賽以來你有主場氣勢,我把你球迷打哭;你在心理占優,我把你氣勢打掉;你本心態放鬆,我把你打到緊張!」胡凱說,「回顧歷次奪冠,中國女排沒有一次是在佔有絕對優勢的情況下獲得勝利的。我們的國家正走在民族復興和重塑自信的路上,這條路上的道艱難險阻,都需要女排精神來提振士氣,堅定信念!」
清華大學體育部主任劉波說:「『女排精神』可以概括為:團結、拼搏、愛國。在清華大學,我們學習女排精神,要讓她成為新時期體育教育的主旋律,讓體育運動和體育競賽不僅僅發揮強身健體的`作用,更成為培養完善人格的最佳手段。」
首鋼總公司企業文化部部長郭慶說:「在企業,我們提倡『傳承敢闖,敢堅持,敢於苦幹硬幹,發揚敢擔當,敢創新,敢為天下先』的首鋼精神,這跟女排精神高度契合。在新時期,我們強調傳承和發揚,就是要不忘初心,敢於作為。」
「今天我們面臨的國際社會的風雲變幻就像奧運賽場的激烈角逐,所處的改革進程就像中國女排此次里約之行的跌宕起伏。」在采訪中,每個采訪對象都情不自禁地把「女排精神」融入今天的時代,融入自己的生活,「女排精神」將一直鼓舞和激勵著每一代人。
北京時間20xx年8月21日,對於國人來說,註定是一個難忘的日子。這天上午,在里約奧運會賽場的馬拉卡納奇諾體育館內,中國女子排球隊以3比1的領先優勢,力克塞爾維亞女排,斬獲奧運會金牌。
時隔12年後,中國女排的姑娘們,又一次通過自己的拼搏,站在了奧運會冠軍的領獎台上。這也是中國女排繼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和雅典奧運會折桂後,第三次獲得奧運會冠軍。
中國女排奪冠後,人們沸騰了。這些連日來拼搏在賽場上的姑娘們,情不自禁地相擁而泣。汗水和淚水交織在一起,見證了這一重要的時刻。這淚水,是幸福的淚水,也是高興的淚水。
在這次里約奧運會上,中國女排的經歷可謂是一波三折:中國女排在此次運動會的小組賽中,磕磕絆絆勉強出線;在1/4決賽中,中國女排出人意料地戰勝了東道主巴西隊,晉級里約奧運會女排半決賽;在女排半決賽中,中國女排苦戰四局,每局以排球比賽最小分差,最終艱難戰勝了歐洲勁旅荷蘭隊,在時隔12年後,再次闖入奧運會決賽;在決賽中,女排姑娘們最終戰勝了曾在第四輪小組賽中戰勝過自己的塞爾維亞隊,贏得了冠軍……
女排姑娘們,你們是好樣的!你們憑借著一股不服輸的精神,頑強拼搏,為全國人民做出了榜樣,讓國人懂得了什麼是拼搏,什麼是永不言敗。女排的這種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當前,我市正在堅持用新發展理念引領發展行動,提出了"復興千年古鎮、重塑世界瓷都、保護生態家園、建設旅遊名城,打造一座與世界對話的城市"的發展定位。
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我們應該學習女排那種團結協作、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充分挖掘利用我市的歷史文化資源,美化城市環境,努力做好本職工作,讓我市的產業更強、城市更美、文化更特、生態更優、民生更實,真正成為一座能夠"與世界對話的城市"。
這不是一場只關乎輸贏的比賽,我們震撼的是她們一次又一次的絕地反擊,能夠在摸爬滾打中不拋棄不放棄,正是這樣的精神讓我們感動到熱淚盈眶。武僧團的學子們,女排精神所詮釋的是體育精神,也是武術精神!
20xx年裡約奧運會女子排球四分之一決賽,中國隊在先失一局的情況下,以3比2逆轉戰勝衛冕冠軍巴西隊,時隔8年,再度晉級奧運會四強。電視鏡頭里,女排姑娘們簇擁歡呼;萬里之外,經歷了「過山車」的中國觀眾無不贊嘆——又見女排精神!
與巴西女排的比賽,是一場名副其實的「遭遇戰」。過往戰績上,中國女排對巴西女排曾有過18連敗的尷尬,過去在奧運賽場上的四次交手也是悉數敗陣;本屆奧運會,與小組賽以5個3∶0輕松鎖定A組頭名的巴西隊相比,B組的中國隊首場苦戰荷蘭即告負,又接連輸給塞爾維亞、美國,跌跌撞撞地小組出線後,馬上面對占據天時地利人和的「苦主」,艱難異常。而昨天的比賽進程也充分說明了這一點,特別是決勝局,比分交替咬住,加上主場巴西球迷並不友好的噓聲,壓力之大可見一斑。好在第一局大比分落敗的姑娘們最終頂住壓力,帶來了驚喜。她們有理由雀躍,觀眾有理由感動,因為這支年輕的隊伍,在困難時沒有放棄,在爭議時沒有迷失,於絕境中激發潛能。這才是真正的體育精神,足以讓那些認為「現在就這個水平」者汗顏。
作為我國三大球中唯一一個拿到冠軍獎杯的隊伍,女排從不缺少這種拼搏精神,也一次又一次帶給國人感動。翻開歷史,中國女排自1981年奪得首個世界盃冠軍到去年世界盃再度封王,從上世紀80年代的「五連冠」到本世紀初的再度中興,期間雖然多次歷經波折,但總能在陷入低谷後回歸正途而崛起,用實力和汗水延續神話。作為體育單項中參與度、普及度最高,也是影響力最大的項目,「三大球」始終是國人的「痛點」,尤其是近幾屆奧運會,男排男足缺席、男籃女籃連敗,女足差強人意。唯獨女排,總能在逆境中迎難而上,在關鍵時刻屹立不倒。從袁w民到陳忠和,再到二次出山的郎平,幾乎女排每次崛起的背後,人們看到的都是那些了解女排、熟悉女排、紮根女排的團隊在發揮著根本性作用。尊重專業人才,才使得長期積累的女排精神不斷閃光。
在精神的繼承之外,我們還看到了創新。正如xx所強調:「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進步之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發展體育運動同樣如此。接手女排後,郎平就針對中國和世界女排的發展特點提出了「大國家隊」的概念,即每次集訓總是有20多人,每個位置總是保持三到四個人在競爭。隊伍擴大後,針對不同的比賽安排不同的陣容,承擔不同的任務,不過分強調成績。此外,新女排還擴大了教練隊伍,引入了國際化的專業團隊。這些都是對運動規律的把握和尊重。
一場驚心動魄的比賽,見證女排精神的強大。20xx年女排世錦賽後,曾有過新時代還要不要重提女排精神的討論,理由是當年以無私奉獻、團結協作、艱苦創業、自強不息為核心的女排精神是特殊年代的產物。毋庸置疑,今天年輕一代的運動員,身處與上世紀80年代初截然不同的大環境;奔向體育強國目標的中國人,在「唯金牌論」逐漸散去光環的今天已不會用一場比賽輸贏來定義成敗。但正如郎平賽後所說:「中國的女排精神與輸贏無關,不是說贏了就有女排精神,輸了就沒有。要看到這些隊員努力的過程。」因此,在強調要放鬆心態的同時,每個運動員同樣不能忘記的是,作為一名國家隊運動員,展現的是一種風貌。「我們已無路可退,就是把技術水平、精神面貌打出來,不要後悔,什麼結果都能接受。」這是一種態度。
時代雖然不同,但女排精神沒有褪色,反而愈加閃光。35年來,女排精神總是與這個國家每個歷史發展的節點相契合,女排的頑強拼搏是偉大民族精神的體現。「無論比分怎麼樣,大家從來沒有放棄過。」賽場上的中國女排,將為他們的夢想繼續拼搏;而奔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的中國人,同樣需要一代代人承前啟後、繼往開來。女排精神,既是一種體育精神,也是一種前行力量,能夠激勵我們朝著目標砥礪前進。
中國女排以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決絕,以三場生死一線又盪氣回腸的勝利,表現出這支隊伍具備的扎實的技術功底、團結無間的團隊意志、奮力拚搏永不言敗的體育精神,和扎扎實實打好每一個球的敬業精神。今天人們感慨的「女排精神」,正是這一切的集成和組合。
經過三場驚心動魄的生死之戰之後,中國女排終於再次站上奧運冠軍的領獎台。有統計稱,昨天上午女排決賽時段,幾乎一半以上的電視機都鎖定在直播頻道,創造了電視轉播的收視奇跡。一度淡出觀眾關注焦點的中國女排,以一種旋風式的姿態,重新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
在奧運會諸多項目中,女排在技術性、觀賞性、競爭性、戲劇性等諸多方面,都不是最頂尖的項目。對中國代表團而言,26塊金牌雖然為最近幾屆最低,但似乎也不獨缺女排這一塊。
那麼,與「老女排」的輝煌時隔30多年之後,中國女排重新得到萬眾矚目,究竟憑的是什麼?舉國上下爭說女排,又究竟在感慨什麼?
答案似乎只有一個,就是「女排精神」。
幾乎伴隨著中國女排在里約奧運會女排四分之一決賽戰勝巴西的同時,報紙、電視、微信朋友圈及各路自媒體上,一個久違了的詞彙重新刷屏。「女排精神」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成為輿論場上出現頻次最高的熱詞。而當人們驚喜地再次感受到「女排精神」帶來的蓬勃氣勢和自信時,最終的金牌似乎早已被中國觀眾早早地計算進中國的金牌賬簿之中。隨後與荷蘭、塞爾維亞的兩場生死之戰,似乎只是有驚無險的艱難過程而已。
觀念多元時代,對於「女排精神」自然也有不同的看法和認知。譬如有人在感慨「女排精神」的同時,亦在小心地迴避其曾經的政治含義。另一些人則試圖說明,幫助中國女排獲勝的不是抽象的「精神」,而是科學的訓練、國際化的視野、專業化的團隊,乃至郎平的獨特威望帶來的制度變通等等。
一切都對。郎平自己也曾說過:單靠精神贏不了球,還必須技術過硬。但是,其實沒有誰在感慨或敬佩「女排精神」時,是將其視為沒有實力依託的空洞說教或心靈雞湯。贏球必須依靠實力,但有團結一心、永不言敗的精神在,就可能把現有的實力調整、發揮到極致,以發揮最大的效用、取得最大的收獲。而這次我們所看到的,恰恰是一支實力並不被人看好的中國女排,卻在郎平教練的指導和激發之下,拼出了最好的狀態,直至登上最高領獎台。人們不盲,人們感受得到精神力量對女排姑娘們的激勵和支撐。
人們之所以對「女排精神」格外感動,或許也產生於某種對照。部分運動員在奧運賽場上的低迷狀態,甚至足以讓觀眾感受到其懈怠、鬆弛,甚至漫不經心。從事超常艱苦的競技體育訓練,需要極其強大的動力才足以支撐。為國爭光的決心,出於超常稟賦帶來的熱愛,或作為職業出發的敬業精神,甚至單純的爭名求利的慾望,都可能成為支撐運動員堅持下去的動力。但一旦徘徊於諸多目的之間而無所堅守,就可能導致運動員的彷徨和鬆懈。而同處頂級運動水平,稍有鬆懈便可能一潰千里。這次的奧運會上,我們不幸就看到了這樣的結果。而這一切,都需要在未來進行深入的檢討和總結,卻無法用「不唯金牌論」而能遮蓋和解釋。
恰在本屆奧運會的收官時刻,中國女排以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決絕,以三場生死一線又盪氣回腸的勝利,表現出這支隊伍具備的扎實的技術功底、團結無間的團隊意志、奮力拚搏永不言敗的體育精神,和扎扎實實打好每一個球的敬業精神。今天人們感慨的「女排精神」,正是這一切的集成和組合。缺少其中的任何一點,中國女排可能都無法創造我們所看到的奇跡。
至於這一新的「女排精神」究竟帶給了我們什麼,聽聽每家每戶窗口傳出的歡呼聲,看看從昨天到今天微信朋友圈的刷屏內容,自然不難體會。這樣的真誠反應不容作假,更值得尊重和珍視。
進入21世紀以後,中國體育一度陷入低谷,雖然其間中國女排曾經奪冠,但和數十年前相比,中國女排身上的信念和決心已慢慢飄散。如今,中國女排面對堅不可摧的對手,她們再次展現出了動人心魄的女排精神,讓國人振奮不已,淚流滿面。
偉大的精神總有催人淚下的力量。正是靠著百折不撓、英勇頑強、團結奮斗的拼搏精神,中國女排在極其艱難的情形下創造了一個個奇跡,贏得了一場場盪氣回腸、慷慨壯烈的史詩般勝利,最終在里約賽場贏得金牌,再次在奧運賽場奏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高高升起五星紅旗。
這種感動整整綿延了35年。從1981年中國女排首次奪得世界盃女子排球賽冠軍起,拼搏精神一直深植於中國女排,成為這支光榮集體的強大基因。盡管其間幾經挫折、磨難、沉浮,但中國女排的拼搏精神一直洋溢於國際賽場。在最艱困的情況下,我們看到的是一次次奮起,而沒有絲毫放棄。這種愈挫愈奮的堅強,鑄就了幾代中國女排的精神氣質,在漫漫歲月中豐富了中國女排精神的內涵,成為一代代中國觀眾熱愛女排、支持女排、守望女排、將女排視作「英雄之師」的重要理由。
中國女排在里約再度奪冠具有重要啟示意義——在日益崇尚訓練條件、獎金待遇的當下體壇,拼搏精神彌足珍貴、永不過時、必須弘揚!
女排精神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