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什麼美國電影拍攝時間兩三年那麼長
電影都是剪輯連接起來的,有時一個場景就要拍攝多天。另外攝像場地搭建,演員,演出服裝等等都拍攝前都要花時間准備。有的電影好幾個拍攝地,還要轉場拍攝,時間當然長了。在電影拍攝前需要編寫劇本,挑選演員,拍攝的時候每個鏡頭都可能重拍還幾遍才過,再加上後期的剪輯,配音,發行等等。劇本寫作 組織攝制組成員 准備工作。
拉贊助可貫穿整個製作過程。 此外,宣傳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為了確保電影票房宣傳工作大都從電影開始開機後不久就開始了。大約時間:整個電影製作過程
B. 為什麼電影一般要一年或幾年時間拍攝,而電視劇通常幾十集只花三四個月
在大眾的印象里,電影的拍攝周期都普遍更長,電影上映的時間基本上都在2個小時以內。電視劇的拍攝周期更短,聚集卻有幾十集。出現這樣的情況主要是由於電影是大熒幕,對於演員的要求比較高,而電視劇更像是快餐,某些方向有一些小瑕疵影響也不算大。
電影的盈利比較簡單,現在電影票的價格也在不斷地上漲,電影既然是可以售賣的,那麼質量上就有要求,否則投入比較大卻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而電視劇更像是生活里的快餐,現在的觀眾甚至會2倍甚至3倍速的去觀劇,對於演技只需要自然即可,沒有對於電影超高的要求。其次大部分的電視劇對於觀眾而言是可以免費觀看的,最多是付出了會員費,所以觀眾在評判時的要求也比較低。
以上是小編認為的理由,不知道大家又有怎樣的見解呢?
C. 為什麼一部電影能籌備好幾年,是精益求精嗎
一部電影要籌備幾年是很常見的事,就算是一切都准備就緒,還要選擇上映的時間,不管是看電影還是電視劇上面的順序,都是他們一場一場拍的,可能他們拍攝的順序與我們看的不同,最後經過不斷的剪輯形成了我們看到的那樣。就比如說黃渤的《一出好戲》,就花了8年的時間,准備3年的時間拍攝,還有準備加拍攝時間長達12年的電影。
後期上映決不能馬虎,選擇一個好的上映時間,拍片量會增加,票房也會增加,比如各個節日春節情人節,國慶節就是上映的好時間,一般大電影製作都會選擇這樣的時間,但是一些小電影製作往往會避開這樣的時間,不去跟大製作爭。後期的宣傳發行也是一筆很大的費用,但有時候恰恰人算不如天算,疫情期間很多電影的宣傳幾乎是白白浪費,就比如唐人街探案,陳思成據說浪費了2億宣傳費。
D. 有一部電影,拍攝和製作周期長達13年,你知道是哪一部嗎
有一部電影,2009年底全球上映,大獲成功,導演宣布影片將拍成一個系列,只須三年時間。2012年,導演說續集將於2014年底上映。2015年,導演又說2017年12月上映是目標,「劇本還在寫作中,但技術問題都解決了,舞台、基礎設施都准備好了。所以,我們真的已經准備好明年一開始就開拍了。」到了2017年,導演再次向影迷抱歉,2018年也上映不了,因為拍攝和製作周期太長……三年之後又三年,終於,《阿凡達2》將於2022年12月16日上映。
13年的漫長等待值不值?行業的回答,大約要晚一些才能交出。但昨日《阿凡達2》中國內地開啟預售,無論是貓眼和淘票票雙平台超過200萬的「想看」用戶,還是諸多票價不菲的16日零點場幾近售罄的表現,都似乎已經在回答:值得。
那年冬天,一票難求
《阿凡達》於2009年12月14日北美上映(2010年1月4日中國內地上映),通過3D 虛擬影像攝影和動作捕捉技術創造的夢幻瑰麗潘多拉星球, 幾乎重新定義了「纖毫畢現、身臨其境」的觀影體驗,不僅在全世界引發現象級觀影熱潮,以近30 億美元的票房稱雄全球票房榜至今,更斬獲了包括了當年奧斯卡最佳攝影、最佳藝術指導、最佳視覺效果三大獎項在內的眾多殊榮。
圖說:《阿凡達》劇照
但其實,《阿凡達》留給我們的記憶,遠超區區票房數據,或者累累獎項殊榮。還記得那年冬天,瑟瑟寒風中和平影都門口一眼望不到盡頭的買票長隊嗎,攢動的人頭可以沿著漢口路、雲南中路、福州路、西藏中路繞來福士廣場整整一圈。即便如此,因為擁有全上海當時唯一一塊IMAX巨幕,《阿凡達》開票後24小時內,全月90%的場次售罄,IMAX廳僅剩約2000張前三排余票。翻閱歷史照片,影院還臨時印發了「隔天作廢」的「購票號」。甚至可以說,當年全國14塊IMAX銀幕創下的1.68億人民幣的驚人票房(銀幕佔比0.23%,票房佔比12.2%)徹底激發了我國電影製作和影院視聽技術的改革。
十三年後,仍立潮頭
如果說,13年前《阿凡達》超凡技術和藝術的結合,讓電影的呈現和體驗從此進入一個新的時代。那麼13年後,全球影迷都在期待68歲的卡梅隆,能再開啟一個更新的時代。
從預告片來看,《阿凡達2》的故事承接前作,男主角傑克的扮演者薩姆·沃辛頓等也悉數回歸,但影片將呈現不同於前作的全新地貌,從以幽暗為主色調的雨林來到波瀾壯闊的海洋,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據稱,卡梅隆打造了一套專為水下拍攝准備的動作捕捉系統,還原海底潛泳的真實場景,劇組還特別准備了一個容納90萬加侖海水的巨大水箱,以最大程度模擬洋流。《阿凡達2》的演員都接受過訓練且都拿到了潛水證,他們甚至在每次拍攝場景時都能夠屏住呼吸幾分鍾。凱特·溫絲萊特曾在接受采訪時說:「我閉氣最長的一次是7分鍾14秒,那真是太瘋狂了。」卡梅隆也自信表示:「我們不會使用任何的水肺(SCUBA)進行拍攝,所以拍攝到的畫面素材都相當漂亮,動作捕捉的點也都非常完美。」
圖說:《阿凡達2》劇照
其實,這背後是超過一年半的實驗和調試。在水下用動作捕捉系統進行拍戲,難點並不在於水下,而在於空氣與水的交界面會形成「移動鏡像」,這樣的「移動鏡像」會映照出所有的標記點,繼而產生一大批錯誤的標記。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團隊不斷試驗,創新嘗試了各種技術,最終才得以清晰捕捉演員在水下最微小的動作和表情。
不過,作為這個星球上最熱愛海洋,並且可能最懂得海洋的導演,這還遠遠不夠。不太為年輕影迷所知的是,拍完《泰坦尼克號》之後,從1998年到2005年卡梅隆幾乎「消失」了七年,這個「全職探險家」和一群科學家朋友每天工作16小時,不僅帶領團隊製作出另一個焊接完美、承壓能力強悍的球形駕駛艙,更最終獨立駕駛它潛入世界最深的海溝——距離地平線近11000米的馬里亞納海溝底部,是歷史上第三個完成這一壯舉的人。這一次《阿凡達2》的實景拍攝,他就把潘多拉星球搬到了馬里亞納海溝。拍攝期間,劇組打造了一艘價值500萬美元的特製深海潛艇潛入海溝,為海底景觀設計做實地調查。還有,為了讓觀眾感受到真實的潘多拉星球,卡梅隆還邀請天體物理學家、人類學家以及音樂教授和考古學者參與到影片的製作中,他們進一步通過專業知識來完善片中的虛構要素,比如潘多拉大氣密度,創作三聲音階的納美音樂,考證納美人歷史和社會結構。
圖說:《阿凡達2》劇照
甚至,卡梅隆這一次還革了自己的命。在他看來,《阿凡達》放映時的3D熱潮已經過時了,《阿凡達2》將成為全球首部裸眼3D電影。依託高幀速率提供明亮的圖像,新片將實現不需要3D眼鏡就可以觀看3D電影的效果,為全球呈現一個亦真亦幻的美妙世界。
當然,《阿凡達2》也可能沒辦法承載全球影迷和中國市場如此深厚的期待。畢竟,新片製作成本極高,起碼要攢下超過20億元票房,攀上全球影史榜單第三、四位,才能回本;畢竟卡梅隆在最近的一次采訪中表示,如果這一部票房表現不佳,那他很可能會在《阿凡達3》之後結束該系列。但無論是傳說中已經布局到第五部的系列作品,還是從《終結者》《異形2》《深淵》《終結者2》《泰坦尼克號》一路走來,近40年來卡梅隆電影對世界電影工業創新的始終引領,都讓《阿凡達2》在這個冬天值得期待。
E. 為什麼拍一部電影或者一集戲都要那麼久呢
時間:電影的時間。有很多決定因素。1.本身原素材夠多。所以要拍很久。2.所需要的道具。包括假城市這些大的道具。建設起來耗費時間。3.特技是眾所周知的耗費時間。看分鏡頭多少了。。越多越費時間。4.有些電影。個別情節需要特殊的地理氣候表現。所以必須等。
情節台詞:在其他地方。這些東西只是編劇給個初稿而已。導演 演員 看你夠不夠分量。夠的可以改。。。。當然。如果這些人可以改。。那麼。。廣告商。贊助商之類也可以改了。。。但是。。嚴重鄙視樓上兩位一個問題:在美國。劇本確定是什麼樣子。。就必須是什麼樣子。你演員在表演的時候一個字都不能多,一個字都不能少。不然是違約。後果很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