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英叔的僵屍片常有的那首港歌的名是
滿意答案好評率:0% 僵屍先生插曲<鬼新娘>
電影主題曲: <鬼新娘>
作曲:聶安達 作詞:鄭國江
主唱:傑兒合唱團
她的眼光,她的眼光,好似好似星星發光
睇見,睇見,睇見,睇見,心慌慌
她的眼光,她的眼光,好似好似星星發光
睇見,睇見,睇見,心更慌
明月吐光,陰風吹柳巷,是女鬼覓愛郎
誰人願愛,凄厲鬼新娘
倍伴女鬼,深宵偷拜月光
她的眼光,她的眼光,好似好似星星發光
睇見,睇見,睇見,睇見,心慌慌
她的眼光,她的眼光,好似好似星星發光
睇見,睇見,睇見,心更慌
明月吐光,冤鬼風里湯,夜更深霧更寒
遊魂踏遍,幽靜路上
尋覓替身,陰風吹冷月光
她的眼光,她的眼光,好似好似星星發光
睇見,睇見,睇見,睇見,心慌慌
她的眼光,她的眼光,好似好似星星發光
睇見,睇見,睇見,心更慌
天際朗月也不願看,天際朗月也不願看,天際朗月也不願看
天際朗月也不願看,天際朗月也不願看,天際朗月也不願看
Ⅱ 30年前的頂流,可惜再也不火了
近半年來,華語恐怖片殺瘋了。
前有《哭悲》。
資源一出,全網瘋求。
後有《咒》。
資源還沒出,豆瓣評分已經穩固在8.0分。
不過,魚叔注意到,許多人都在嘆息。
相比這些生猛的恐怖片,我們更懷念一段 「童年陰影」 —— 香港僵屍片 。
一蹦一跳的僵屍,身手不凡的道士。
氛圍看似很嚇人,主題卻總是很溫馨。
只是,這些形象似乎在二三十年前就定格了。
最近有個話題討論熱度極高:
香港僵屍片為什麼不火了?
魚叔就藉此機會,和大夥回顧回顧,香港僵屍片的潮起潮落。
中國香港的「僵屍」,全世界獨一份。
它不同於西方那些動不動突然暴走的喪屍。
也不似東南亞的靈媒,充滿原始鬼魅,隱身於不可觸碰的黑暗。
僵屍是實實在在的,就站在你跟前,逼得你不敢呼吸 。
它們大多穿著清朝官服。
皮膚慘敗,眼圈發黑。
成群結隊地向你蹦跳而來。
當然,我們也不乏對付它們的法子。
在腦門上貼上一張符印,它們就會立刻聽話。
小小的生糯米,也可以防禦僵屍。
而最讓人安心的是,每當關鍵時刻,都會有一位身穿黃道袍、手持桃木劍的 茅山道士 。
他的出現總能化險為夷。
半碗清水照乾坤, 一張靈符命鬼神。
而這一切的緣起,都要從1985年說起。
那一年,靈幻功夫片《僵屍先生》橫空出世。
它是香港僵屍片的開山之作。
在《僵屍先生》中,林正英飾演的九叔,是一名捉鬼的茅山道士。
他受有錢的鄉紳任老爺之託,為其亡父遷墳。
可觀察墓地後發現,任老太爺的屍身已經變成了兇猛無比的僵屍。
九叔還有兩個徒弟,文才 (許冠英飾) 和秋生 (錢小豪飾) 。
這兩人,與其說是幫手,不如說是 活寶 。
文才膽小,功夫不行還總愛偷懶。
被僵屍咬傷,差點也變成僵屍。
秋生貧嘴搗蛋,身手敏捷但年輕氣盛。
總是被女鬼誘得五迷三道
九叔只好施展茅山道士的看家本領。
一邊捉拿僵屍,一邊還要救徒弟。
時隔37年再看,這部電影仍然非常新奇。
既營造出了恐怖片該有的駭人氣氛,又不乏凌厲的打鬥。
兩個徒弟的插科打諢也逗得觀眾捧腹大笑。
正如它在豆瓣的標簽,動作/喜劇。
本質上還是香港功夫片的衍生。
《僵屍先生》以低成本收獲了2000多萬港元的票房,位列當年票房榜前五。
令片商喜出望外,也掀起了香港電影圈的 「僵屍熱」 。
隨後幾年,僅林正英一人,就執導或參演了超過20多部靈異題材的電影,開創了 「香港僵屍電影宇宙」。
街上的大小錄像店裡,擺滿了僵屍片的影像帶。
其實,《僵屍先生》 挺糙的 。
時隔三十多年再回頭看這些電影,無論是服化道還是場景搭建,都相當簡陋。
但,林正英的僵屍片之所以能如此吸引觀眾,關鍵在於他的 用心 。
電影中大部分的細節都有考究,並且表現生動。
比如,每當九叔需要召喚鬼差,他都會吃了一口泥。
這源於民間「鬼吃泥」的說法——
活人只有吃口泥,才能與鬼交流
符咒和手勢也都有出處。
林正英花了大量時間鑽研道教秘籍《萬法歸宗》,最後制定了標準的動作。
此外,片中驅鬼作法時用到的道具,林正英也力求盡善盡美。
《驅魔警察》里,林正英對付日本女法師時需要一塊茅山玉佩。
一面是道教符咒敕令,另一面是斬妖除魔的陰陽太極。
其實,這樣一個一閃而過的鏡頭,觀眾並不會在意來歷。
但,英叔不願糊弄。
他特意託人,從內地專業道教組織借來一塊玉佩。
靠著對細節的嚴加把控,林正英的僵屍片征服了無數觀眾。
更難能可貴的是,這些片子的內涵是值得反復揣摩的。
「九叔」其實一直想告訴觀眾一個道理:
鬼並不可怕,可怕的還是人 。
九叔曾有句台詞:
「人分好人壞人,屍分僵屍死屍。人變成壞人是因為他不爭氣,屍變成僵屍是因為他多了一口氣。」
香港僵屍片,總會 打破我們對鬼怪的刻板印象 。
讓我們看到它們的另一面,並非都十惡不赦,也是有感情的。
譬如《僵屍先生》中的女鬼小玉。
本是孤魂野鬼,專索男人性命。
只因為秋生給她上了香,她便愛上了秋生。
然而人鬼殊途,二人終無法圓滿。
當林正英要除掉小玉的時候,秋生站了出來,求師傅放她一馬。
林正英便讓小玉以後不要再找秋生,小玉之後也再沒有現身。
鬼魅焉無情 。
為了秋生的好,也只能放下自己的情慾。
離別時刻,配上插曲《鬼新娘》,實在讓人意難平。
「她的眼光,她的眼光,好似好似星星發光」
多年後,這首歌又被用在了麥浚龍的《僵屍》片頭。
步入中年的錢小豪伴著熟悉的曲子再度出場,讓人唏噓不已。
英叔的僵屍片之所以成為無數人的童年回憶,離不開他 對童心的呵護 。
在《僵屍家族》裡面,小僵屍和小女孩的友情就十分動人。
大人們害怕僵屍,想要除掉僵屍。
但小女孩的想法卻是單純的。
她一直想用友愛帶給小僵屍溫暖。
而小僵屍和她在一起時,也全然沒有僵屍的兇殘。
那一刻,他也只是個懵懂的孩子。
他尚有 情感 留存。
當在電視上看到爸爸媽媽,會流淚痛哭。
再到後來大僵屍到來,小僵屍也竭力護著小女孩一家,甚至對著爸爸媽媽張牙舞爪。
初次見面,小女孩主動握了小僵屍的手。
影片結尾,小女孩毅然決然推開爸爸的阻攔,再次主動牽起了小僵屍的手
在《一眉道長》中,九叔也馴養了一個寵物小僵屍。
喂他吃西紅柿,用毛筆給他治療。溫馨和諧,俏皮可愛。
1995年,林正英加盟香港亞洲電視,製作電視劇《僵屍道長》,也貫徹了同樣的主題。
看似捉鬼,實則是拯救道義人心 。
可惜,這是林正英僵屍片最後高光時刻。
連他本人也沒意識到,自己的生命卻就此開始了 倒計時 。
1997年,英叔因為肝癌去世。
享年 45 歲。
與他一起走的,是香港僵屍片的輝煌時代。
回到開頭的問題,為什麼香港僵屍片不火了呢?
有人說,類型片總逃不過 盛極必衰 的定律。
就像港片輝煌一時的武俠片、黑幫片、警匪片。
觀眾看多了,自然就厭了。
也有人說,是觀眾的口味變了。
過去的香港人信神、拜鬼。
善惡有報 ,是印刻在那代人骨子裡的觀念。
即使經濟騰飛後,祭祀儀式也從未中斷。
鱗次櫛比的大樓里仍流傳各式靈異傳說。
比如 ——
空置許久的房間,進屋前要先敲門。
喬遷入住前,要先燒香送走鬼神。
這些市井氣息,共同構成了香港特有的鬼怪文化。
但,隨著新一代的成長,現代化的生活已經 太過干凈 。
干凈到容不下牛鬼蛇神,干凈到透明、抽離。
城市的霓虹燈依舊光怪陸離,卻沒有了敬畏 。
這想必也是僵屍片沒落的重要原因
但魚叔覺得,歸根結底還是 質量下滑 。
1985年,《僵屍先生》大爆。
在之後短短五年間,港台兩地就拍攝超過了 100部僵屍片 。
最熱鬧時,17部僵屍電影同期趕拍。
「荒郊野嶺的片場,無數大小僵屍蹦來跳去」
但,拍的人很多,卻沒幾個能做到林正英的用心。
為了賺錢, 場景粗製濫造,劇本敷衍刻意 。
情懷變成了生意,觀眾很難再買賬。
其實早在1989年,香港傳統的茅山僵屍片就有了爛大街的趨勢。
林正英也曾 積極求變 。
香港一直是中西方文化交融的集中地,林正英也嘗試從西方元素中獲取靈感。
《一眉道人》中,他將西方吸血鬼和東方僵屍融合在一起。
道長與基督徒共處同一時空。
二者雞同鴨講,碰撞出無數笑點。
傳統的茅山術與西方僵屍的纏斗,也讓人耳目一新。
《一眉道人》最終又成功斬獲千萬票房。
林正英的不拘一格,為江河日下的僵屍片注入了最後的活力。
可惜,英叔之後,再無創新。
只剩下跟風模仿。
直至榨乾觀眾最後的熱情 。
更讓人惋惜的,是 資本退場後的滿地狼藉 。
中國志怪文化有著上千年的 歷史 ,也對周邊國家產生了深遠影響。
日本的幽靈、妖怪的原型,大多都是出自於中國的古典文化。
日本專門成立了鬼怪研究、妖怪學等,他們還有專門的妖怪文學創作,作品的內容大膽且多樣。
反觀國內,有的只是翻來覆去的炒冷飯,缺乏創新。
回想起來,香港僵屍片上一次重回大眾視野,還是2013年。
由麥浚龍導演,錢小豪、陳友主演的《僵屍》。
片中,錢小豪飾演一位過氣的僵屍片演員。
他的身影,曾經出現在無數經典僵屍片中。
如今,他的師父(林正英)和師弟(許冠英)都已經去世多年。
鬱郁不得志,一度想要上吊自殺。
這是 源自現實的無奈 。
而救下錢小豪的,是一位道長 (陳友飾) 。
隨著茅山道術的沒落,他家中的八卦鍾、咒符都無用武之地。
但明知無用,他仍擺在家中,小心地珍藏。
這是 執念 。
而隨著搖動的鏡頭,我們也能看到對港片輝煌時代滿滿的回憶。
導演麥浚龍作為新生代香港人,這是他 生不逢時的嘆息 。
時代的浪潮終將褪去,無可避免。
重返輝煌,也大可不必。
只是,希望在說起時,能在記憶中為它留一個美好的角落
Ⅲ 林正英票房最高的十部電影[林正英鬼片電影]
NO.10:《血玫瑰》721萬港幣
烈女復仇的黑色暴力犯罪片。英叔這輪椅玩的不錯,最後壯烈犧牲,死的慘烈。就這么粗製的老港犯罪題材都比現在大陸那些網大好看多了。最簡單直接的暴力復仇電影。因為英叔的電影,以為會帶點牛鬼蛇神之類的。沒想到只是簡單以惡制惡,但是也是很棒的爽片。
NO.9:《敗家仔》915萬港幣
影片最與眾不同的地方在於主人公的逆境成長段落。以詳實的,甚至可以說是對一種功夫的科普教育,代替走馬燈式的嬉笑怒罵。況且教頭還是個半路殺出來的配角,而不是早早就與主人公一同出現的功夫片公式人。劇情明快,詼諧幽默,動作設計與之前邵氏有設計感,特別是浮橋對戰等。
NO.8:《人嚇人》1010萬港幣
原來《僵屍先生》的套路是來自這部電影的。動作場面不多,但是都很精彩。鍾楚紅真美,林正英也初現道長風范,可惜中間的鬼魂那段,實屬無聊又漫長,不然真是上乘老港片。驚悚程度不及《鬼打鬼》,但是動作設計和故事情節也不錯,尤其最後還魂的片段,氣氛特別好,很符合民間故事傳說。
NO.7:《非洲和尚》1095萬港幣
題材真是相當詼諧有趣了。道士騎鴕鳥,黑人騎僵屍。這個光屁股黑人真是自帶笑點。這個真的可以問鼎最不恐怖僵屍片了吧。電影我個人覺得創新的東西不多,僵屍、非洲、部落、掠奪、戰爭、功夫……喜劇元素。但是,搭在一塊就有意思多了。 這個僵屍表情還挺好玩兒的。
NO.6:《一眉道人》1119萬港幣
那時候的香港真是電影盛產期,感覺這片子製作時間應該很短,元素大爆炸也很敢想。最喜歡的僵屍電影,裡面的打戲設計和符紙起勢都特別好。兩個徒弟去妓院找玉身那一段配合太默契了,看了超多遍,還有過斷橋,驚險刺激,故事也比較完整,不像林叔有的電影結束得太匆忙,看得太過癮了!
NO.5:《鬼咬鬼》1358萬港幣
影片按英文標題應該是80年《鬼打鬼》續集,只是隨著系列影片的發展與式微,不再是傳統意義的僵屍片或者鬼片,而是茅山與邪術的對決。我還是更喜歡前期雙方在小動作上,你來我往的過招。很多新奇的玩意兒,猴子蟑螂豬的。又很詼諧有趣,師徒倆你一拳我一拳的。英叔抓鬼的電影,怎麼會難看呢?依然經典!
NO.4:《學校風雲》1373萬港幣
生猛至極的林氏青春黑幫片。袁潔瑩和李麗蕊兩位女主的表現異常搶眼,在一眾彪漢中依然保有自己獨特的位置。張耀揚演的瀟灑哥實在是壞到入骨,延續了風雲三部曲的表演風格。不同於其餘那些走商業路線的片子,它在社會反映以及人性的挖掘中都很具深度,而這些是林導影片中極為少有的。
NO.3: 《僵屍家族》1707萬港幣
《僵屍先生》獲金像11項提名後,趁熱打鐵,元彪加入,錢小豪退出,接拍續集。可惜這個家族有點扯,各種硬梗難以下咽,未獲任何提名。僵屍一家被迫出現在人們的視野里,又因人們的恐懼被無情消滅。這部電影里的僵屍相較其他更添了一絲人性,他們不再只是行屍走肉,他們也有愛情,親情,友情。
NO.2:《靈幻先生》1946萬港幣
所有英叔徒弟不是捅了婁子就是正在捅婁子,這次樓南光更是瘋狂犯賤找打作死,結果最後卻沒把自己作死了,另一個掛了有點悲劇。英叔不斷想辦法化解非常過癮,現在的電影就是打打打,不動腦子就往上堆特效切慢鏡頭,反而少了連貫性,打的不痛快。
NO.1:《僵屍先生》2009萬港幣
算僵屍片開山鼻祖了,雖不恐怖,但鬼新娘唱的人心慌慌。如果說師叔是法師,那九叔大概就是戰士吧,英叔的認真師父形象和陳友的小心眼師叔都很可愛,後期以屍克屍的傀儡系法師斗戰還算蠻精彩。扒師父褲子很亮點,但跟女鬼的感情糾葛雖然還算動人但似乎跟主線劇情無關。
林正英票房最高的十部電影《敗家仔》第九,榜首是僵屍片開山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