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相關訊息 > 美國學校中國音樂是什麼電影

美國學校中國音樂是什麼電影

發布時間:2025-02-21 10:39:32

1. 音樂電影排行榜前十名

音樂電影排行榜前十名:《綠皮書》,《音樂之聲》,《悲慘世界》,《閃光少女》,《歌劇魅影》,《完美音調》,《愛樂之城》,《雨中曲》,《心靈奇旅》,《尋夢環游記》。

1、《綠皮書》

這部電影講述了保鏢托尼被聘用為古典鋼琴家唐的司機,跟著唐從紐約開始舉辦巡迴演出,一路南下,而在這其中,也遭遇到一系列的麻煩,倆人在這個過程里,產生了一段跨越種族、階級的友誼的故事。

2. 電影《搖滾校園》觀後感

搖滾校園》的一點點感悟

1.教育
美國的教育一向是以自由開發為基本特徵,它們要求的是個性的發展,於是任何一部校園題材的影片中都有一個變態式的傳統教育學校,一個勇於改革的老師和一群才華橫溢但被學校和家庭壓制的學生.從早期的修女也瘋狂2中的唱詩班,到死亡詩社中的詩作小組以及這部搖滾學園追求的都對自身的解放。然而,搖滾學園與其它不同的是這群孩子真的只是孩子,他們沒有太多自己的想法,只是聽從老師家長的訓教,不像以往那些影片中的孩子那樣叛逆有個性,大多數都很安靜,不愛說話。例如Lawrence盡管鋼琴彈的很好卻認為自己不夠COOL;Tomika覺得自己太胖所以非常自卑,險些失去了唱歌的機會而去做Equipment Job;Zack盡管是樂隊的第一吉他手在展示自己的歌時仍然表現得很不自信。Dewey老師因此就有了機會來現實他長期未能實現的夢想。盡管這些孩子是被利用的,但最後他們終於也有機會展現自己的才華和得到家長的認可。或者說,恐怕最後的喝彩並不是給Dewey 的,而是給孩子們的。而那些並不擅長音樂的孩子卻也從中發揮自己的特長,比如負責服裝設計的Billy,電腦燈光的Gordon,以及非常喜歡扮演重要角色的班長Summer (Dewey給她安排了樂隊經理的位置)。在最後的家長會上,Dewey也忍不住表達出自己的心聲他為這些孩子的才華個性感到驕傲,當然,這些都是在他正確的引導下才得以展現。不難看出來的另外一點就是一個人必須學會自薦,不能總坐在那裡等待別人來發現自己的閃光之處。在影片中,有幾個明顯的例子傳達了此觀點:Dewey對Tomika說的:「I can't let you be a singer if you can't sing 如果你不能唱出來我就不能讓你充當唱歌的角色。」從未打過鼓的Freddy主動要求當鼓手;Billy提出不要做保安而要做服裝設計,以及Summer總是非常自負,無處不展現自己的重要性。從這點看來,東方的自謙信條是絕對行不通的。這一切都顯示美國教育的特點。而這些方法在東方是行不通的,中國的孩子無時不刻地在被扼殺創造力與個性,也許中國的教育體制比任何一部美國中變態式的傳統學校都要變態。中國的孩子都被引上相同的發展道路。

2.工作
但是深入一想,美國的這種教育方法真的就好嗎?前面看到Dewey在一個個木板式的孩子面前搖頭晃腦地進行他的Rocking,有誰不會覺得有趣,可是最後這一群認真的孩子到站在舞台上整個都變了形,除了吃驚之外,難道不會覺得有些遺憾嗎?他們還是往日里那些安靜思文的孩子嗎?本人並不贊同家長和學校用模具把學生都塑成一個樣子,但是如果該學校里的學生都按Dewey教育的那種方式去發展,他們真的會有美好的前途嗎?
現實中像Dewey這樣熱愛搖滾的人常常不能得志,分為兩類:像Ned那樣去找一份教師的正經工作,找一個女朋友過著正經的日子,盡管懷念但也不得不放棄,或像Dewey一樣整日無所事事,做著搖滾的夢想,屢次嘗試組建樂隊屢次失敗,大多數人畢竟不能靠搖滾來吃飯,成名的人只佔少數,而那些不能出名的就出不了唱片開不了演唱會,從而無法解決生計問題。肚子都填不飽,又怎麼有空去搖滾呢?Dewey開始是賴著Ned生活的,後來無奈Ned的女朋友太挑剔又苛薄只得冒名去作代課老師,在學校每天都混著日子過:給學生放假自己坐著發呆,不試圖去與學生交流。試想,如果這群學生沒有音樂天份或者他沒有發現他們的天份,也許這段代課時間就會這樣像流水一樣過去,學生真的是被WASTED。
那麼現在不說如果,就像電影那樣發展,Dewey發現了學生們的天賦,為現實自己抱負的同時讓他們展示了自己的個性,但這只是一次假期不是嗎?Dewey作為一個好老師所做到的僅僅是給了這群學生一個發現自己展示自己的機會和經歷,而不是將他們引向搖滾的道路,想想以後他們中還有誰會走這條道路?他們能每個人都去做歌手唱搖滾嗎?Dewey對於自己這方面的失敗找到了一個非常好的彌補方法:開一所自己的搖滾學校。但是這並不是每個孩子可以選擇的。在高興地玩了一番之後,表現了自己一番之後,他們會回到普通的日常生活中去,學應該學的,做應該做的。大多數人將來的情景將是工薪階層,做一份人人都能做的工作,只是在中途休息的時候會想起自己曾經加入過搖滾樂隊,或是拿起樂器輕彈幾下。盡管對於有些人聽起來很悲哀,但是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認為那不是一種悲哀而是正常的人生。

3.搖滾究竟是什麼
任何人都可以從他的瘋狂痴迷的狀態中看出Dewey真的熱愛搖滾,同時他也把搖滾的真諦傳達給大家:Stick to the Man.發泄心中的不滿與憤恨,抒發自己的希望與渴求。

*********************************
對於搖滾,你還有多少熱情,多少期待。一直熱愛著搖滾,過去現在未來。今天看了一部老電影,是JACK BLACK的《搖滾學校》。在影片中,一個對搖滾無比熱愛的吉他手意外成為一群孩子的代課老師。就此開始了搖滾的振興。劇情無非於此,開始我還以為是一部誇張的喜劇片。看到後來,也讓我振奮了一下。一直相信搖滾是最能打動人的音樂。一群活在規矩管制之下的孩子們,已經對生活麻木,似乎在他們的生活中只有拿到幾個A,如何取得好成績。但每個人內心都是叛逆的,沒有人天生願意服從管制。每個人都渴望搖滾。直到杜威"費恩以一個教師的身份出現在他們面前。對搖滾近乎狂熱的熱情打動了孩子們,也打動了所有的觀眾。想跟著他們一起吶喊,唱出對世界的不滿。為什麼我們要聽從別人擺布,為什麼我們要放棄我們所熱愛的東西,為什麼我們要做不想做的事情,少管我,少管我,少管我! 誰知道搖滾精神是什麼?追女孩?醉酒?不,是對抗。如果想搖滾,就必須有打破規矩的勇氣。還記得搖滾學校里那個小吉他手寫的歌「我們的成績是全校最好,但我們對世界卻一無所知。牢記你的謊言並不困難,我感覺彷彿被催眠。如果你想做老師的寵物,勸你最好打消這念頭,搖滾才是真理!搖滾才有意義。」搖滾就是這樣迷人,一直這樣迷人。因此,才有一代又一代的人們,為了搖滾,獻出自己的青春。也許有一天,我們累了,會慢慢冷下來,但搖滾精神是不會熄滅的。讓我們記住,「搖滾不是為了賺錢,也不是為了出風頭。這是一個非常嚴肅的事業,我們是有使命的。一場出色的表演,可以改變世界。」改變世界,也許胖杜威賦予搖滾的使命有些艱巨。但只要相信搖滾的人,都要相信,搖滾精神。不是擺姿勢,不是糟踐自己。而是抗爭,告訴世界,你活著。告訴世界,我搖滾,所以我存在。

*****************************************

當看到傑克布萊克飾演的杜威`費恩以一種難以理解的痴迷狀態沉醉於搖滾樂時,恐怕每一位觀眾都會忍俊不盡,尤其在影片開頭他自我陶醉的誇張表演方式,絕對令人發笑。沒錯,這是一部喜劇,但同時它也是一部搖滾電影,只不過以並不太正統的方式表現著一種搖滾精神和對它的那份執著熱情。

同影片中的杜威費恩一樣,演員傑克布萊克在真實生活中也是一位狂熱的搖滾樂迷,他也有著自己的搖滾樂隊,他去年(好像是)還拍過搖滾電影《頑強的D》。正是因為這種源自真實生活中對搖滾的那份熱愛,傑克布萊克才能夠恰如其分的演繹出杜威的那份熱情和痴迷。

為數不多的成功搖滾樂隊,是建立在大量地下樂隊奮斗的基礎上面的,而正是那些狂熱的樂迷們組成了那些眾多的地下樂隊,他們渴望成功、追逐夢想。影片中的杜威費恩便是其中一名,但事實上他並不成功,或許他並不具備足夠的才華而且他離自己的夢想遙遠甚至有可能越來越遠,但是搖滾在他心中的地位卻是不可磨滅。當他的室友最終選擇務實而遠離搖滾樂時,他似乎仍然象個孤獨的鬥士,獨自追趕夢想。你可以笑他執迷不悟,但這就是真正把搖滾當作生命的人的精神。

最後代表著美國中產階級的家長們跟著rock fans一起大叫school of rock的時候,我振奮了一下,感動了,我看著舞台上風光無限才華橫溢的孩子們,有種很強烈的想要流淚的沖動。搖滾就是具有如此魔幻般的蠱惑力,讓我們為此瘋狂為此著迷。我不會成為像杜威費恩這樣終其一生追求搖滾的人,但搖滾在心中卻同樣有不可磨滅的印記。

搖滾從來就不只是一種音樂,它是一種精神一種生活方式一種世界觀,它覆蓋的可能很多很多,並不僅局限於音樂的形式。影片中的杜威教會了孩子們對老大 ---「the man」說NO,學會自己思考、自己選擇、堅持自己的喜好、展現自己的才華,這才是搖滾樂帶給保守模式束縛下的孩子的真正改變,這也是傑克布萊克作為一名真正搖滾樂迷用表演賦予了這樣一部喜劇電影不一般的東西。

我喜歡的是60、70、80年代的搖滾,正是杜威所喜歡的如「the door」、「Pink Floyd」、「Led Zeppelin」、「Black Sabbath」、「Kiss」、「AC\DC」…… 在影片里你能隨處聽到Kiss、AC\DC的音樂。當看到傑克布萊克這個迷人的小胖子拼盡全力唱著AC\DC的《It』s a long way to the top》時,被撼動得無以復加,It』s a long way to the top if you wanna rock 』n』 roll。雖然我只是停留在那個年代的搖滾世界,但那個遠離的世界帶給我的影響卻是彌衡久遠的。這個充滿激情的電影能讓靈魂中的某些東西復甦,我很是感謝同是樂迷的電影人們。

所以,能在看電影的同時聽搖滾是件多麼幸福的事情。

*********************************

顛覆傳統的勵志電影,不同於以往的兒童電影,更與老牌的麻辣教師有別,主人公的精神穿插在現實與夢想之間,做自己的主人,對抗周圍的「老大」的勢力,我們要活的自主,勇於追求自己的夢想。完成只屬於我們自己的理想。
杜威·芬,一個失落的對音樂對搖滾執著的人,但是由於被隊友拋棄,失業在家無法再參加舞台表演,所以一直失業在家。舍友曾經同樣是一名搖滾發燒友,但是受了自己女友所謂現實的「教導」後,認為參加搖滾樂隊是不會有什麼成就的,放棄了,成為一名現實主義者,想成為一名教師,致使一個偶然的機會一個著名小學來聘請自己的時候,被正失業在家的杜威冒充自己去應聘上一名教師。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杜威發現孩子們在上音樂課,很多孩子對表演和演奏和有天賦,所以就和自己的搖滾聯系起來,讓他們組成一個搖滾樂隊,去參加一個本應該是大人們參加的搖滾比賽,給他們制定出了一個學習表,使他們幾個星期一直沉浸在搖滾的海洋里,在一次家長會的時候,被舍友女友舉報揭露,此時正值最後的表演比賽的前一天。孩子們想這個假冒的老師並不是一個可惡之人,也正是這個老師告訴他們如何表達自己的思想,如何表達自己的情感和天賦,最後他們還是集體去和杜威參加了表演,這個班的家長都到校長室討個說法,卻發現孩子都已經不見了,所以家長們和校長來到了表演的地方當家長們看見台上自己孩子的表演,都驚訝不已,沒有想到他們眼皮下的小東西竟然可以變得如此之令人驚訝,結果可想而知,雖然杜威不能當老師了,但是搖滾校園樂隊正式成立了,他有了自己的樂隊,一起創作,並且成立了一個類似於興趣特長班的地方,而裡面的老師正是杜威和他的孩子們。
本片的一個亮點就是女配角,我非常喜歡的就是劇中女校長和樂隊的小經紀人。他們的本色表演,給這部電影帶來了一些掌聲。
我想說的是這部電影帶給我較大的震動,因為這部電影給我帶來了更多是我們對教育的思考,這幾天在看一個我弟(10歲)暑假的作業,一篇小說《窗邊的小豆豆》,我從我的角度看到的是現代教育的一些觀察點。我看這個電影,懷著一種「不可能」的思想和看法來看,因為在現階段的小學或者說是現階段的學校來說,都不可能存在搖滾,不可能出現在課堂上,孩子們每天只能面對的是很功利的東西,好好學習,贏得小紅花,小星星,小旗子,我們誰又敢說我們曾經沒有為使光榮榜中自己那一欄的光榮標志更加多一點呢,只怕是希望越多越好,多多益善,但是在杜威的課上我們看到的是我們兒時不曾想過的一片大好的景象,可以「不務正業 」,可以瞎胡鬧,可以爆粗口,讓我們玩轉音樂,enjoy搖滾,深深體會搖滾的精神—勇於正視惡勢力,強實力,不要使自己被迫完成自己不喜歡的任務,要敢於對他們說出自己的心中的感受,讓他們知道我們的感受,知道我們的思想,我們願意干什麼,厭惡干什麼。只有真正的自信了,才能通過搖滾爆破出自己的感情。也正是看了這部影片,才讓我有機會思考這個問題,考慮到我們的未來,如何變得更加自信,現在社會上的很多不和諧景象是這種應試化的教育所造成的,我想那麼孩子們的父母就應該發揮更加重要的角色,鼓勵自己的孩子多多看看自己身後所處社會的一些元素,即便是老師教的能讓他們完成學業,但是孩子們真正喜歡的是什麼,不可而知,難道非要等到一個懵懂的畢業生在社會上處處碰壁的時候才思考嘗試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嗎?
最後想呼籲:Let』s rock! We will rock you!

3. 歐美電影裡面有中國音樂的

英國電影 月球 中 有中國音樂
科幻電影螢火蟲 里經常冒中文
功夫熊貓 配樂全是中國風
泰星來客中的主題曲用的是二胡
《三國志·英雄的黎明》(又名《英雄的黎明》)是日本著名音樂人橫山菁兒之作,為長達7小時的卡通電影《三國志》的開篇曲,也是日本自己精細的合成器配合以中國民樂樂器的一次結合展現發揮。音樂中的中國民樂樂器有二胡、古箏、琵琶等等,日方為了製作精細特意從大陸請演奏員去日本全程參加錄制。

就知道這些!

4. 電影《音樂之聲》觀後感 2000字左右

今天下午,我和媽媽一起在邁視網上觀看了《音樂之聲》這部電影。 故事講述了修女瑪瑞亞性格開朗,活潑,賦有愛心,被修道院院長派到一個有著七個孩子的家庭去當家庭教師。孩子們的媽媽去世了,他們非常調皮,在瑪瑞亞之前,他們已經氣走了七位家庭教師了。瑪瑞亞克服了重重困難,教孩子們唱歌,跳舞,做游戲,逐漸成為他們的好朋友。讓他們的爸爸懂得如何去愛他們。最終瑪瑞亞得到孩子們的認可,成了他們的媽媽,過著幸福的生活。 其中有一個部分特別好玩:在瑪瑞亞來的第一個晚上就下起了大雨,不停地打雷。突然一聲雷響,最小的女兒跑進瑪瑞亞的房間,她對瑪瑞亞說:「姐姐哥哥們都不怕。」剛說完,又一聲雷響,4個大點的女兒同時跑了進來,她們對瑪瑞亞說:「男孩子們不會害怕!」雷聲再次響了,2個男孩也跑了進來,「怎麼你們也害怕嗎?」男孩說:「我們過來看看她們怎麼樣了!」瑪瑞亞為了緩解他們的情緒,教他們唱起了歌。可怕的夜晚就這樣愉快的度過了。
全篇文章中有音樂連貫而成,講述了一個熱愛音樂的修女追求自己幸福的過程,內容活潑生動,不少場景,都會讓我捧腹大笑,但一些場景卻又讓我感動流淚。
一位名叫瑪麗亞的修女在修道院表現國語反常而受到其他修女在的一些雙重評價,後來她唄院長拍到一位名叫特拉斯的海軍艦隊長家做一名家庭教師。特拉普有七位孩子,剛開始她們都不喜歡她,孩子們用盡辦法捉弄這位新來老師,可是瑪麗亞卻沒有生氣,她帶孩子們做游戲,並教會了她們很多很多歌曲,可是後來孩子們的父親帶來了一個女子,也就是她們的新媽媽,瑪麗亞被逼回到了修道院。孩子們很不喜歡這位男爵夫人,可是艦長已經和她訂婚了,但不久後,艦長對她又不滿意了,她們解除了婚約。而瑪麗亞和艦長又漸漸發生了感情,他們就結婚了。當兩人在度蜜月時,受到了德國納的任命,但艦長是一個非常愛國的人。最後為了捍衛自己急停,他們在音樂會上逃走了。在這平凡中又演譯著不平凡的執著,瑪麗亞對自己生活的執著,對感情的執著。不禁讓我想起在現實的生活中,人們遇到許多的困難時總是逃避,而逃避是解決不了問題,我們應該向瑪麗亞一樣,勇往直前,追尋自己所想要的東西,即使是失敗也無怨無悔,因為人生沒有永遠不敗。
今天下午,我和媽媽一起在邁視網上觀看了《音樂之聲》這部電影。
故事講述了修女瑪瑞亞性格開朗,活潑,賦有愛心,被修道院院長派到一個有著七個孩子的家庭去當家庭教師。孩子們的媽媽去世了,他們非常調皮,在瑪瑞亞之前,他們已經氣走了七位家庭教師了。瑪瑞亞克服了重重困難,教孩子們唱歌,跳舞,做游戲,逐漸成為他們的好朋友。讓他們的爸爸懂得如何去愛他們。最終瑪瑞亞得到孩子們的認可,成了他們的媽媽,過著幸福的生活。
其中有一個部分特別好玩:在瑪瑞亞來的第一個晚上就下起了大雨,不停地打雷。突然一聲雷響,最小的女兒跑進瑪瑞亞的房間,她對瑪瑞亞說:「姐姐哥哥們都不怕。」剛說完,又一聲雷響,4個大點的女兒同時跑了進來,她們對瑪瑞亞說:「男孩子們不會害怕!」雷聲再次響了,2個男孩也跑了進來,「怎麼你們也害怕嗎?」男孩說:「我們過來看看她們怎麼樣了!」瑪瑞亞為了緩解他們的情緒,教他們唱起了歌。可怕的夜晚就這樣愉快的度過了。
從來沒有一部電影如此深入人心,不但裡面的角色、情節、經歷家喻戶曉,主題歌曲也被廣為傳唱,由它帶來的影響面之廣、覆蓋范圍之大、被感染的人之多,可謂空前絕後、獨一無二,它就是來自著名的阿爾卑斯山脈的《音樂之聲》(The Sound Of Music,1965)。
瑪麗亞·奧格斯特女士把自己的傳奇經歷寫成小說《瑪麗亞·奧格斯特自傳》,該書被百老匯改編成歌舞劇成功上演,引起轟動,瑪麗亞與馮特拉普上校一家的喜悅和哀傷牽動著無數觀眾的心,由著名音樂人奧斯卡·漢默斯坦(Oscar Hammerstein)為該劇編寫的《音樂之聲》《哆來咪》《晚安,再見!》等歌曲悠揚悅耳、膾炙人口。觸覺靈敏的20世紀福克斯公司搶先一步,買下小說與舞台劇的電影改編權,並聘請以音樂電影見長的羅伯特·懷斯(Robert Wise)出任總導演,投資1000萬美元,決心打破時空局限,把這個樂韻悠揚帶來的真善美故事推上世界大舞台。
電影從開始已經顯示出舞台劇無可比擬的氣勢和魄力:鏡頭從高空俯拍的阿爾卑斯山麓大全景,逐步推向山頂上載歌載舞的瑪麗亞,並不斷地旋轉推近,煞費苦心、主次分明的鏡頭運動,帶來了強烈的視覺和聽覺上的沖擊,使人印象深刻、精神振奮,感覺大自然的宏偉壯麗與美妙的樂韻相互交融、合二為一。先聲奪人的開篇可以說是畫龍點睛,為後面的成功演繹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音樂之聲》全片基本上都在奧地利歷史名城薩爾茨堡實地取景,畫面構圖優美,鏡頭運用流暢。寬闊的大銀幕把阿爾卑斯山、烏恩特山、月亮湖和沃爾夫岡湖、馮特拉普家莊園、古典韻味的教堂和古堡等景色盡收眼底:綠油油的青草地和峰巒疊翠的崇山峻嶺、蔚藍的天空與清澈的湖水相互交織,明快、清朗的歌聲在此間回盪激揚,恍如置身人間仙景,遐意舒暢,令人陶醉。其中,以表達對大自然無比熱愛的主題曲《音樂之聲》最受歡迎,還有輕松愉快的《孤獨的牧羊人》、情深款款的《雪絨花》、歡樂大方的《哆來咪》、含羞答答的《瑪麗亞》以及孩子們的《晚安,再見!》、《16歲來臨》等歌曲也是觀眾耳熟能詳、鍾愛無比的,在一部電影中竟然有如此之多的歌曲受歡迎並流行傳唱,相信也是一個難以改寫的記錄。
影片中飾演瑪麗亞的是來自英國的姑娘朱麗葉·安德魯絲(Julie Andrews),她出生在一個離異的音樂世家,從小就受到良好的音樂熏陶,接受過踢踏舞、芭蕾舞以及嚴格的聲樂訓練,具備扎實的音樂功底。在本片中,她把一個善良、美麗而活潑的家庭教師演繹得栩栩如生,尤其是多場輕歌曼舞的重頭戲,她都能應付自如,發揮出色。「瑪麗亞」是她演藝生涯的一個高峰,可惜的是,自此之後她再也沒有留下令人難忘的銀幕形象,但她至今仍活躍在台前幕後,繼續發揮自己天賦的演藝潛能。特拉普上校的扮演者是加拿大人克里斯托夫·普魯默(Christopher Plummer),他是一個演技出眾的莎士比亞戲劇演員,雖然之前只出演過一部電影,但他以自己優雅的風度和多才多藝,把這個表面倔強內心善良的角色演得入木三分,過人的魅力並沒有被光彩奪目的安德魯絲所掩蓋。
《音樂之聲》來自生活高於生活,它以樂抒情,以樂動人,到處充滿陽光氣息與溫馨浪漫。它把抽象的音符、大自然的美景和人文景觀完美結合,體現出人與自然和諧融洽、相互倚托的關系,鼓勵人們樂觀向上、追求純潔美好、爭取自由和享受生活,消除邪惡雜念、達到真善美的理想境界。雖然裡面的主要角色都被刻意美化,但絲毫無損主題和形式上的出類拔萃,幽默的對白和情節,更把觀眾逗得前俯後仰、樂不可支。導演羅伯特·懷斯可不是泛泛之輩,他曾經以一部歌舞片《西城故事》(West Side Story,1961)紅透好萊塢,而《音樂之聲》的成功,更為他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贊譽,尤其在1966年度第38屆奧斯卡獎評選活動中,該片面對大衛·里恩(David Lean)的史詩巨片《日瓦戈醫生》(Doctor Zhivago,1965),竟然奪下五項大獎,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音響、最佳劇本以及最佳配樂獎,風頭可謂一時無兩、風光無限。
《音樂之聲》稱得上是電影史上絕妙的神來一筆,是一部影響深遠的作品,它甚至超出了藝術作品的范疇,從藝術史、社會學、心理學、教育學、哲學等角度衡量,都值得研究和借鏡。
《音樂之聲》這部影片,讓我深受感動。它是作曲家查理德.羅傑斯與作家奧斯長.哈默斯塔第二於1959年完成的,而後1965年改編成為同名影片。
全篇文章中有音樂連貫而成,講述了一個熱愛音樂的修女追求自己幸福的過程,內容活潑生動,不少場景,都會讓我捧腹大笑,但一些場景卻又讓我感動流淚。
一位名叫瑪麗亞的修女在修道院表現國語反常而受到其他修女在的一些雙重評價,後來她唄院長拍到一位名叫特拉斯的海軍艦隊長家做一名家庭教師。特拉普有七位孩子,剛開始她們都不喜歡她,孩子們用盡辦法捉弄這位新來老師,可是瑪麗亞卻沒有生氣,她帶孩子們做游戲,並教會了她們很多很多歌曲,可是後來孩子們的父親帶來了一個女子,也就是她們的新媽媽,瑪麗亞被逼回到了修道院。孩子們很不喜歡這位男爵夫人,可是艦長已經和她訂婚了,但不久後,艦長對她又不滿意了,她們解除了婚約。而瑪麗亞和艦長又漸漸發生了感情,他們就結婚了。當兩人在度蜜月時,受到了德國納的任命,但艦長是一個非常愛國的人。最後為了捍衛自己急停,他們在音樂會上逃走了。在這平凡中又演譯著不平凡的執著,瑪麗亞對自己生活的執著,對感情的執著。不禁讓我想起在現實的生活中,人們遇到許多的困難時總是逃避,而逃避是解決不了問題,我們應該向瑪麗亞一樣,勇往直前,追尋自己所想要的東西,即使是失敗也無怨無悔,因為人生沒有永遠不敗。
這部電影有很多角色都令人難忘。最令我難忘的是馮·特拉普上校上,他的愛國之情令我難忘。當他唱完」Bless my home land forever.」時看到期望祖國美好的希望破滅,不禁哽咽得無法繼續唱下去,這讓我們看到了上校高尚的愛國情懷。馮·特拉普一家為了自己的尊嚴,不惜拋下自己所有的財產和地位以及冒著生命危險逃出奧地利的行動讓我非常的感動。在現實中也有許多愛國的例子,如:錢學森在美國度過了20年,在航空科學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1949年,他得知新中國成立了,非常興奮,毅然決定拋開在美國的優越條件回國參加建設。雖然美方百般阻撓,但這並沒有讓錢學森放棄。當他回到祖國,他興奮地說:「我相信我一定能回來,現在終於回來了!」這件事讓我深深的佩服錢學森爺爺的愛國之情。「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人,活著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民族,為了祖國,為了國家的尊嚴。愛國是中華幾千年以來的傳統美德,我們應該熱愛自己的祖國,我們不能因為被壓迫而放棄自己的祖國,放棄這流傳了幾千年的美德。正所謂「威武不能屈」 ,我們絕不能因為威脅而投靠侵略自己祖國的人。看了這部電影,我明白了要忠於祖國、熱愛祖國的道理,這個道理絕對能使我受益一生。
一個退役的上校,家裡連續換了14個家庭教師,你要是第15個,你敢去嗎?
可是一個修女去了,不但去了,而且成功了——————
第一:修女找到了愛情,成為上校的太太。
可是,上校的前女友,一個有地位的、有金錢、美麗、高貴的女人,在用盡心思,卻沒有得到孩子們和上校的心之後,只好傷心而退。
而修女,之前只是一個,一無所有的修女而已,一生的命運從這樣的選擇開始發生了轉變。
第二:那7個孩子和上校都愛她;
第三:她可以永遠不再做修女。
你敢想嗎?她成功不是用心機,而是用的真誠的愛心:
當她第一次到來的時候,面對孩子們的種種惡作劇,她真誠的與她們溝通:「當一個人來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要和完全不認識的人在一起生活的時候,會怎樣呢?可能很多人都會感到害怕,緊張,可是,我沒有感覺到,相反,對你們熱情的招待,我真是太感動了。。。。」孩子感動的哭了,當她得知孩子們的媽媽去世後,爸爸就再不許家裡有歌聲和笑聲後,知道孩子為什麼要惡作劇後,她開始教孩子們唱歌,做游戲,她甚至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用窗簾給孩子們自己做衣服,因為她說:她們漂亮的緊身衣不方便運動,她也害怕孩子們怕把衣服弄壞爸爸生氣,而玩的不開心。她帶孩子們一起到戶外郊遊,上樹、劃船。。。。同時,她隨時隨地的教孩子們知識,打雷下下雨的晚上,她教會孩子們戰勝恐懼,和孩子一起快樂生活學習,正是由於,她出於一片真心,真正為了家裡帶來歌聲和笑聲,她甚至不同意上校用哨子喊孩子們,她說孩子有自己的名子,這樣不尊重人。。。。。
面對上校那張死板的臉,生硬的做法,她敢於堅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並在上校反對的時候,她也敢於講清自己的想法,並說服上校。
相比之下,他的前女友,看上的是他的錢、地位還有大房子,雖然也喜歡他,可是,她不喜歡孩子,想要把孩子們送到寄宿學校去,和孩子在一起也是應付,強忍著。。。。。
和開朗、自然、大方、有愛心、愛唱、愛孩子的修女比起來,上校最後和前女友說:你走吧,我們不合適,不要互相欺騙了,這樣對你不公平。。。。
當你聽到你將是第15個被折磨的人的時候,你害怕嗎?你還會面對嗎?你有信心走到那樣的一個新環境嗎?她選擇了,她成功了,人生就是這樣,往往只看到失敗,卻看不到失敗後面的成功,每一個人的成功,實際上是建立在他人失敗的基礎之上的。那麼,面對你目前的失敗,你會怎樣呢?
當你擁有的時候,你感到幸福嗎?當你失去的時候,你感到痛苦嗎?在得與失之間你更多的想到了的是什麼呢?一個人是要算計著活著,還是要真誠的象修女這樣的生活呢?你有過助人的經歷和被助的幸福嗎?人字的結構是相互支撐的,助人是快樂之本,受助是幸福之源。
孩子們的天性便是追求自由,影片里的孩子們各自有自己不同的性格,愛好和理想。他們不願意過這種嚴加管束的生活,總設法捉弄歷屆的家庭教師,使他們呆不下去。對瑪麗亞自然也不例外:一會兒出其不意把蛤蟆放在她的口袋裡;一會兒趁她不備將松球放在她的座位上。但瑪麗亞自己就具有孩子般的性格,她能理解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的所作所為。她引導他們,關心他們,幫助他們,贏得了他們的信任,很快就成了他們的知心朋友,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用窗簾布給孩子們做了游戲服,帶他們去野餐、郊遊、爬樹和劃船;教他們唱歌,從「多,來,米」學起,直到排練歌曲。於是這個家庭平添了笑語、歡樂和生氣,充滿了音樂之聲。
音樂感動的不僅是孩子,上校,一個對自己和對別人都有著嚴格要求,又有些沉醉於以往的男人,聽到音樂後,激起了內心深處埋藏已久的情感,無法掩飾的忘我,輕輕的哼著。音樂不僅改變了孩子,也改變了上校,從此變得更有人情味。
自由與專制的斗爭、愛與邪惡的較量,永遠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壯烈的場景。一曲音樂之聲,就是一聲自由戰勝專制,愛征服邪惡的頌歌。自由與愛,源自於自然,源自於心靈,是人類最久遠、也是最永恆的追求。但專制與邪惡,總不願意見到人類沐浴在自由與愛的光明中,不願讓人們自由地愛,恐懼人們熱愛自由,總要千方百計將自由窒息,將愛毀滅!但自由與愛的偉大,正在於他們不懼任何壓迫,不懼任何威脅,不懼任何邪惡。因為愛與自由源自心靈,源自自然,源自上帝賜與人類的無窮的力量,因此,愛與自由終將戰勝專制、戰勝邪惡、同時也戰勝自己達到新的輝煌。有史以來,每一次專制對自由的壓迫,每一次邪惡對愛的污辱,換來的都是自由的更高的境界,是愛的更美的表現。但是我們必須敢於面對專制與邪惡,必須敢於與專制與邪惡說不!
自由地愛,熱愛自由,我們將無往而不勝。

5. 如何評價電影《閃光少女》里的斗琴

閃光少女裡面斗琴的那一段表演真的是非常精彩

或許從這一段表演裡面,我們才能看出一個閃閃發光的少女,究竟是應該什麼樣的?我們經常說少女都是閃閃發光的,但是我們並不知道少女身上最珍貴的,最閃亮的氣質應該是什麼?

而電影裡面以這樣的角度來表現出,少女應有的光芒,所以我覺得這幾段表演真的是都非常出彩,也非常結合主題,簡直就是點睛之筆,不管是哪一個女孩子在裡面,都是閃閃發光的。

6. 看過《閃光少女》電影,對於中西文化碰撞你有什麼感想

《閃光少女》電影雖然熱度較低,上映後的票房不高,但是就單看《閃光少女》7.3的豆瓣評分,就能知道這部電影肯定是有它的可看之處的,其中最為可看的要點就是中西方音樂文化的碰撞。電影中音樂附中重視西方樂器和音樂,卻對中國古代傳統音樂抱著鄙夷的態度,從一個音樂學校可以窺看整個中國社會對於中國傳統音樂和西洋音樂的區別對待,由此也能夠感受到其中的悲哀和無奈。

《閃光少女》中另外一個最為令人感慨的情節是最後民樂系在劇院演奏的時候,開場那位老者在中國古老的樂器編鍾響起之後所吟唱的那首詩句“掩抑大風歌,裴回少年場。誠哉古人言,鳥盡良弓藏。”朴質的詩句,闡釋出的卻是對中國傳統音樂盒樂器遭遇的諷刺,曾經在中國歷史上輝煌了幾千年,卻在如今現代西方文明的沖擊之下不得已失傳而“藏”起來,甚至是被像電影裡面的一些西洋樂系的學生稱之為不入流的野音樂和樂器,實在是令人唏噓不已,也不禁感慨現今中國傳統文化的復興之路之難。

7. 關於學校的電影有哪些

關於學校的電影有很多,以下是部分例子:

一、電影《放牛班的春天》

這是一部描述法國小學合唱團的感人電影。通過音樂的力量,給學校的孩子們帶來了心靈上的蛻變和成長。該電影展示了學校生活中的教育價值和對孩子情感的重視。

二、《少年時代》

這是一部真實反映成長歷程的電影。圍繞著一個家庭的兒子從少年到成年的一系列經歷展開,也描繪了他與學校生活緊密聯系的成長故事。這部電影凸顯了學校生活對個體成長的重要性。

三、《全城高考》

這是一部以中國高中生活為背景的電影,展現了學生們面對高考壓力時的種種挑戰和成長過程。電影反映了學校教育和家庭對孩子們成長的影響。

四、《開學恐懼症》

這是一部輕松幽默的電影,講述學生們在開學前的種種困擾和焦慮,以及開學後的生活適應過程。該電影展示了青少年對學校生活的獨特體驗和感受。一些知名的校園電影都會關注青少年的校園生活,展示他們面對的困惑與挑戰以及成長的過程。

8. 美國音樂電影有哪些

欣賞一些經典音樂電影,可以幫助音樂生提升審美。以下這22部
音樂生必看
的電影,其中包括了傳記類、故事類、歌舞片以及專題電影,這些電影不僅製作精良,電影中的配樂也非常精美,並且每一部電影的背後都藏有深刻的含義,引人深思。這些電影有些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有些是根據小說改編。很多都獲得過國際上的著名獎項,值得收藏下來反復觀看。
首先就是
鋼琴題材
的電影,這里為大家整理了三部。
《鋼琴家》
這部電影講述了一位波蘭鋼琴家在戰爭期間經歷了一系列的磨難,也被迫暫時放棄鋼琴四處躲藏。幸運的是,他的音樂才華感動了一名德國軍官,在軍官的冒死保護下,鋼琴家終於等到了戰爭結束,迎來了自由的曙光。這部影片根據波蘭鋼琴家瓦拉迪斯羅·斯皮曼(Wladyslaw Szpilman)的自傳體小說《死亡城市》改編,影片、導演及演員都曾獲得重量級的國際獎項;
《海上鋼琴師》
這部影片改編自亞利桑德羅·巴里克文學劇本《1900:獨白》,講述了一個叫做「1900」的棄嬰在一艘遠洋客輪上與鋼琴結緣,最終成為了鋼琴大師的傳奇故事。這是一部看過一遍以後還想再看的電影,是很多人心目中的經典電影;
《鋼的琴》
這部電影講述了一位父親為了女兒的音樂夢想而不斷努力,最後通過身邊朋友的幫助,用鋼鐵為女兒打造出一架鋼琴的故事。這是一部喜劇作品,通過表現小人物的生活狀態,讓人看到幽默和艱辛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溫暖。
音樂生看的電影怎麼能少得了
音樂傳記類
的電影呢?今天也給大家帶來了五部,希望通過這些電影,大家對音樂家的人生經歷有新的認識。
《一曲難忘》
這部影片講述了波蘭著名作曲家肖邦對祖國的熱愛之情,也講述了肖邦與喬治·桑之間的愛情故事,以及最終肖邦以巡迴演出募捐籌資援助浴血奮戰的愛國志士們,一直奮斗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曾獲得奧斯卡金像獎多項提名,值得一看;
《偉大的卡魯索》
這部電影追溯了男高音恩里科·卡魯索的一生,從在街頭和酒館演唱到變成歌劇明星,最終成為最偉大的男高音的故事。整部影片極具專業性,推薦聲樂生觀看;
《波西米亞狂想曲》
這部電影講述了皇後樂隊、以及樂隊的傳奇主唱弗雷迪·莫庫里的故事,獲得過奧斯卡金像獎、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等多個國際獎項。皇後樂隊2018年獲得第60屆格萊美終身成就獎 ,也是在這一年,《波西米亞狂想曲》打破音樂傳記類電影票房紀錄;
《莫扎特傳》
可以說是音樂生必看的一部電影,這部電影講述了莫扎特的音樂人生,1985年獲第57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等八項大獎;
《音樂家》
這是一部由中國與哈薩克聯合拍攝的電影,根據冼星海在阿拉木圖的真實經歷改編。當時冼星海被迫留在阿拉木圖,隱姓埋名,但也從未放棄過音樂事業。片中冼星海懷著對祖國的思念,寫下一首又一首不朽的樂曲。但遺憾的是,他最終也沒能回到故土,在克里姆林宮病逝。這是一部比較冷門的電影,但卻可以讓我們更加了解《黃河大合唱》背後的作曲人冼星海,讓我們記住這位人民音樂家。
看過了傳記類的電影,接下來我們來看一看比較輕松一些的
音樂故事片

《放牛班的春天》
提到這種類型的電影不得不說的就是《放牛班的春天》,一位懷才不遇的音樂老師改變了一群孩子以及自己命運的故事,也被稱為影史上「最偉大的教育電影」;
《完美音調》
講述了貝卡加入學校的阿卡貝拉女子美聲合唱團後,用自己的才華改變了合唱團傳統的表演方式,與成員們共譜青春的故事。電影目前一共有三部,帶很多人認識了阿卡貝拉的表演方式,也讓很多人從此愛上了阿卡貝拉;
《歌劇魅影》
(2004版)
改編自英國作曲家安德魯·洛伊·韋伯創作的音樂劇《歌劇魅影》,影片描述十九世紀發生在法國巴黎歌劇院的故事。也讓更多人了解到了音樂劇這種表演方式,其中有不少片段如今看來依舊是經典;
《閃光少女》
這是一部少見的與中國民族樂器相關的故事,一群熱愛民樂的二次元小夥伴,通過自己的努力,向學校的西洋樂隊「宣戰」,打破偏見,讓更多人認識到了中國民樂,最終登上了國家大劇院的舞台。影片中洋溢著青春和熱血,是一部「被名字耽誤的好電影」;
《悲慘世界》
這部電影改編自同名音樂劇,而音樂劇又改編自法國作家雨果的同名小說。故事以1832年巴黎共和黨人起義為背景,主人公冉·阿讓在多年前遭判重刑,出獄以後想要重新做人,但卻遇上種種困難。影片中出現了很多同名音樂劇的演員,因此影片效果十分出色,獨唱段落一氣呵成;
《綠皮書》
這部電影講述了保鏢托尼被聘用為古典鋼琴家唐的司機,跟著唐從紐約開始舉辦巡迴演出,一路南下,而在這其中,也遭遇到一系列的麻煩,倆人在這個過程里,產生了一段跨越種族、階級的友誼的故事。影片根據真實故事改編,雖然情節平淡,沒有振奮人心的高潮部分或者是緊迫感,但也正是因為這樣,才讓整部影片充滿了人情味。
除了上面說的與音樂相關的電影以外,還有一些電影將歌舞融入到了影片中,今天給大家推薦四部。
《音樂之聲》
這部電影相信也不用多說了,應該是很多人心中音樂電影的啟蒙之作,曾獲得第3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是一部值得反復觀看的電影;
《愛樂之城》
影片講述了女演員與爵士鋼琴家之間的故事,兩個人在愛情中追逐夢想,相互鼓勵,最終成就了彼此。曾在第74屆金球獎獲得多個獎項;
《雨中曲》
影片講述了好萊塢演員唐與合唱隊女孩凱西之間的故事,上映於1952年,從「默片時代」到「有聲時代」的過渡。這部影片在1989年被美國國家電影登記部收藏於國會圖書館。2006年被美國電影學院選為「25部最偉大音樂電影」第一名 。2007年,在美國電影學院評選出「100部最偉大影片」中,這部影片位列第5位,被公認為史上最偉大歌舞片之一。今年恰逢電影上映的70周年;
《馬戲之王》
根據馬戲大亨巴納姆經歷的改編,講述了男主人公從無名小卒變成玩夢大師的故事。影片另闢蹊徑,華麗的歌舞劇讓片中充滿了閃光點。
文章的最後一部分,我們來分享幾部更加適合小琴童看的
動畫電影

《心靈奇旅》
由迪士尼公司、皮克斯動畫工作室聯合出品,講述了夢想成為爵士鋼琴家的男主喬伊·高納與厭世的靈魂22相遇,一起探尋生命的意義的故事。故事的畫面精美,故事內容也引人深思;
《尋夢環游記》
這部獲得了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長片電影,靈感源於墨西哥亡靈節,熱愛音樂的小男孩米格和落魄樂手埃克托在五彩斑斕的神秘世界開啟了一段奇妙冒險旅程,在旅途中,也讓人看到了夢想與親情,很多人看過電影之後感動落淚;
《幻想曲2000》
如果說電影中的音樂是為電影服務的,那麼《幻想曲2000》,就是電影為音樂服務的一部電影。這部電影由迪士尼出品、多位名家共同執導、推出的古典音樂動畫電影、也是1940年古典音樂電影《幻想曲》的續篇。影片將動畫與古典音樂融合在一起,共展現了八首經典的古典音樂,分別是:貝多芬的《第五號交響曲》、雷斯庇基的《羅馬之松》、格什溫的《藍色狂想曲》、肖斯塔科維奇的《第二號鋼琴協奏曲-快板》、聖桑的《動物狂歡節》、杜卡的《魔法師的學徒》、艾爾加的《威風凜凜進行曲》、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鳥組曲》;
《鋼琴之森》
這部電影講述了鋼琴天才、卻從未學過鋼琴的少年一之瀨海與出生於音樂世家、從小學習鋼琴的少年雨宮修平的故事。兩位少年因為鋼琴結識,展開了一段珍貴的友誼。整部電影的畫面十分治癒,畫面溫暖,同時也讓人深思藝術存在的目的。值得一提的是,電影中運用了很多貝多芬、肖邦、莫扎特、門德爾松等著名鋼琴家的經典作品,這部作品中的配樂也大有來頭,製作方邀請了世界級鋼琴家阿什肯納齊擔任片中的主要鋼琴演奏,弦樂配樂則是邀請了歐洲十大樂團的捷克愛樂樂團來擔任。
以上就是小編今天為大家整理的22部音樂生最值得看的電影了,這些電影每一部都是經典之作,相信每一位觀眾看完以後都會有自己的思考。

閱讀全文

與美國學校中國音樂是什麼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夜場電影院 瀏覽:113
最新鬼電影上映2021 瀏覽:316
qq旋風電影下載網站 瀏覽:431
小電影您們懂得 瀏覽:624
電影跨越時間 瀏覽:300
吃飯看電影聊天打游戲 瀏覽:946
小花電影主題歌絨花詞曲 瀏覽:430
兩個女道士哪個電影 瀏覽:266
小說電影主題 瀏覽:365
讓女朋友一起看小電影 瀏覽:830
大紅包電影背景音樂是什麼 瀏覽:131
電影愛戀片段 瀏覽:785
世界末日電影解說大結局完整版 瀏覽:849
公開手機的游戲西班牙電影 瀏覽:293
島國小電影下載 瀏覽:238
怎麼下載3d電影在電視上看 瀏覽:658
電影八百的主題分析影評 瀏覽:88
電影如何改成豎屏不變形 瀏覽:76
什麼網址能看龔玥菲的電影 瀏覽:518
瞞天過海美人計電影西瓜 瀏覽: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