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400字觀後感5篇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很好的電影,每次看都會有不同的感悟。看完《放牛班的春天》你有什麼感悟呢?以下是我整理的電影《放牛班的春天》400字 觀後感 5篇 範文 ,歡迎閱讀分享。
更多「放牛班的春天」的相關 文章 推薦【↓ ↓ ↓ 】
★放牛班的春天簡介★
★放牛班的春天電影鑒賞★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心得感悟5篇★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八年級作文★
★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心得體會5篇★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具有 教育 意義的法國電影, 故事 情節雖不是跌宕起伏,但是也令人感動。
故事講述的是主人公馬修到一所學校擔任學監,這所學校中有著品行惡劣、調皮搗蛋的學生,冷酷的老師以及殘忍的校長。因為學生的搗蛋,校長採用以暴制暴的方式來管教這幫學生,結果只是適得其反。其中有一個叫貝比諾的孤兒,每周六都會在門口期待永不會來的父母一起回家。馬修看見這種情況,就想用自己的 方法 來改變。馬修還驚奇地發現這幫壞學生非常喜歡 唱歌 ,於是他自發組織了一個合唱團,自己教他們唱歌。因為熱愛,他們一點也不鬧騰,積極配合。漸漸的,學生們開始懂事。後來學校中著火了,而此時馬修帶著孩子們在山上玩耍,救了孩子們。而校長認為是馬修的失職造成了大火,辭退了馬修。臨行前,孩子們唱起歌,飛出紙飛機,紙飛機上寫著每一位學生的寄語。同時,貝比諾背著行李跟著馬修一起走了,這天是星期六。
校長是非常殘忍的,當學生犯了錯誤,他就以體罰禁閉的方式來處理。我覺得這樣只會增加他們逆反的心理,讓他們更加過分的調皮下去。雖然不能用體罰禁閉這種手段,但也不能不懲罰。有一位學生他扎破了麥神父,被馬修抓到,准備送給校長,可學生很害怕,於是馬修就罰他去照顧麥神父,我就覺得這樣的處理方式很好,既懲罰了該學生,也讓他彌補了自己的錯誤。馬修也是個非常寬容的人,調皮的學生幾次冒煩他,他能忍讓,一次一個學生向他潑墨水,他並沒有生氣、追究,我想即使是現在的老師對學生這種過分的行為容忍,更不用說在當時的環境下。再來馬修發現了孩子們的興趣,一次次耐心的教育他們,並從這個突破口漸漸地改變了孩子們。就是馬修這種耐心、寬容與仁愛得到了孩子們的尊敬與喜愛,最後的送行就是最好的證明。之前,我特地介紹了貝比諾,最後他與馬修一起走,顯然是把馬修當做了父親。
因為我自己想做一名老師,看了這部電影,我也收獲了很多。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2
這個寒假,我參加了濱江街道海東社區的一個活動,就是看《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為了讓我們懂得享受生活、發現身邊美好的東西。
這部電影主要講了在一所寄宿學校里,有一堆淘氣的學生,他們喜歡搞惡作劇,可自從馬修老師來了以後,用音樂感化了他們,讓他們懂得了信任和感激。在這群孩子中,有一位叫皮埃爾的男孩,以前因為喜歡偷竊,屢次逃學,可後來馬修老師發現他有音樂天賦,讓他去里昂音樂學院上學,使他成為了法國有名的音樂指揮家。
馬修老師是一個內心善良的小人物,在多年顛沛流離仍然無法在音樂上取得成就後,來到學校當老師,面對一群無法無天的同學,選擇了用音樂來感化他們,在音樂的感召下,孩子們內心中陽光的一面慢慢呈現,但他最後卻被無能而殘暴的校長趕走。他對大家很好,允許我們犯錯,從不用粗暴的手法來對待我們的胡鬧,善於發現我們的優點與潛力,並且鼓勵我們,指導我們。
校長一直混在校長職位上只知道作威作福的混蛋。他時時刻刻都在將自己的權力運用到極致,在他的天地中,你只能選擇服從,不允許任何人挑戰他的權威。馬修老師剛到學校時,見面幾句話,就將他的性格暴露無遺,比如回話時候要加上校長大人。在他的世界,對自己有利的,就是好的,對自己有威脅的,那就是壞的。我們小心翼翼的生活著,防備他的「犯錯,處罰」原則,但是私下裡我們用最惡毒的語言攻擊他,偷他的錢,燒他的房。雖然這斗爭是破壞,但是只要能讓他焦頭爛額,大發雷霆,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就像剛上學時,我一直不愛唱歌,但姜老師反復讓我們去聽,讓我們體會,終於讓我可以大膽去唱。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3
看了《放牛班的春天》,使我久久不能忘懷,讓我想到老師的教育方法千變萬化,不單單只靠嚴厲。這樣久之會出現反對效應,或者事倍功半的效果。我已經工作第2年了,這部也體現社會風氣,我們要用好的方法來管理,執行,我們包攬了寬容,理解的心態,這部片子表達很多意思,體會很深
《放牛班的春天》,沒有特技,沒有波瀾壯闊的時代背景,幾乎沒有什麼出眾之處。簡單和平和就是一種奇跡,一種理想。我們難以祈求生活的完美,但卻可以這里找到溫暖,並且照亮我們前進的道路
我記得有位作家說過,人人都是天才,每個人的身上都有閃光點,後進生也不例外。我應該向馬修老師那樣,努力發現後進生的三光點,樹立他們的自信心。
我們面對的是幾十顆純真,無暇的心靈,面對的是幾十個復雜多變的內心世界,只有深切的關愛,真心的尊重,身正為范,才能使孩子的心靈與教師的心靈相融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4
在上個星期的語文課上,許老師組織我們看了《放牛班的春天》,電影講述了一位富有才華卻失敗的音樂家作為代課老師到去教書,其中親眼目睹了學校各項嚴厲的懲罰手段,管理制度。讓馬修產生了一種想改變學校的管教。反對用強權制度壓迫學生的校長,他在樂譜上寫下了專門為孩子們譜寫的歌曲,試著用純凈的音樂喚回了管教們冰冷已久的心,讓他們的心重新換回希望。
影片是把這位校長與馬修對比起來刻畫的,他們的教育理念有著天壤之別,馬修利用了孩子的天性,他們的 愛好 ,用另一種方式去感化他們,讓他們真正學到很多,從心靈上去了解。馬修老師對孩子們的愛在於對於每個孩子,他都堅持不拋棄不放棄,用音樂重造他們的靈魂,得到了學生的認可、同事的認可。最後校長一敗塗地。這也無不體現著馬修教育理念是值得歌頌的。馬修老師之所以能夠得到孩子們的認可,能夠成功,是因為他付出了真愛,還有就是因為他愛好音樂,可以說是用音樂讓孩子們快樂起來的,他們便成了有愛的精靈,紛飛在春的序曲中,有了希望如春天般。其中讓我最感動的是馬修老師指揮全班合唱一曲,那個最具天分的男孩因為過錯被晾在一邊,神情顯得格外落寞。第一節音樂結束時,老師突然轉向男孩示意他演唱,男孩很驚訝更驚喜,而後則帶著一種幸福的滿足感完成了演唱。他的這種用心教育造化了這群放牛班學生的心靈,拯救了放牛班學生也擁有美好的春天。故事的結尾,馬修老師盡管被辭退,但他帶走了皮比諾,皮埃爾也在馬修老師離開後被母親帶走送入其他學校深造,這位老師影響了他們,從而改變了他們的一生,證明了老師的重要性。教師可以造就一個人,同時也可以毀滅一個人,一生能夠遇到一位好老師,足矣。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5
《放牛班的春天》這部影片,看完後我的心靈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感謝學校讓我給學生這樣的安排,使我又受到了一次良好的師德教育。
四十八年前,主人公馬修到一家學校擔任學監,這個學校被成為池塘之底,這個學校由調皮的孩子,殘忍的校長,冷酷的教師,嚴厲的制度構成。馬修懷著一顆仁愛之心看待這些孩子,對學校殘忍的「行動—反應」制度深惡痛絕。他熱愛音樂創作,他用愛心關懷孩子,在他的執著下,費盡心思組成了一個合唱團,為他們譜曲,用音樂引導他們的心靈。當然,最後的結果是音樂凈化了孩子的心靈,也對他們的人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看完這部影片,我為哈珊校長的粗暴殘忍而憤恨;為孩子們曾經不幸的遭遇而惋惜;為孩子們遇到馬修而慶幸;為馬修的善良真誠而感動;為杭莫治的改邪歸正而釋懷;為佩爾諾的執著堅守而歡欣。
看了這部影片,感動之餘,我也得到了深刻的啟示:在我們的教育教學中,應該看到:學生都有自己的優缺點,關鍵要看怎麼去挖掘,怎麼去教育,充分挖掘孩子的優點天賦潛能和愛心,孩子才能很好地成長起來。因此這部影片值得我蜜看,更值得我們品位(味)。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400字觀後感5篇相關文章:
★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400字觀後感5篇
★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400字觀後感5篇範文
★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5篇
★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五年級觀後感400字作文
★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作文5篇
★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5篇
★ 放牛班的春天中學生觀後感5篇
★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700字五篇作文
★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500字6篇
★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5篇500字觀後感小學作文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❷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放牛班的春天》講述的是一位懷才不遇的音樂老師馬修來到輔育院,面對的不是普通學生,而是一群被大人放棄的野男孩,馬修改變了孩子以及他自己的命運的故事,下面給大家分享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歡迎借鑒!
一群被世人厭惡的孩子,遇到一個天使般的老師,救贖的靈魂找到了心中的夢想,終於唱出了來自天堂的聲音,這就是放牛班的春天。一位熱愛音樂有著音樂天賦的代課教師用他對孩子們的愛感化了這一班問題少年冰冷、殘酷的心……
電影中孩子們憂郁而又充滿期待的眼神始終印在我的腦海中,怎麼也抹不去,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失去了父母的佩皮諾,他的那雙明亮的眼睛卻時刻顯露出憂郁與期盼,他每天都會靠在大門的鐵柵欄上,目光眺望著遠方,他是多麼希望父親的身影出現在自己的視線中啊!可是事實已是無法改變的了。孩子們的心靈被鐵血校長嚴重扭曲,他們沒有四季。在他們的生活中,只有冬季。
可是從這一天開始,一切都變了,一位名叫馬修的老師來學校代課。這里的大部分學生都很頑劣,院長一見到孩子犯錯就會把他拉去關禁閉,可馬修老師不喜歡院長的這種教育方式,他盡自己所能去保護孩子極強的自尊心。這些孩子中有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皮埃爾,他經常捉弄別人,還侮辱院長、老師,幹了數不清的壞事。然而,馬修老師每時每刻都在關注著他,終於,他發現皮埃爾在獨唱方面有著極大的天賦,他的歌聲簡直是來自天堂的聲碼輪拿音。於是,馬修老師耐心輔導皮埃爾,最終老師的愛還是感化了他頑固的心靈,他感受到了溫暖,經過不懈的努力成為了一名著名的音樂家。
看完電影很長時間後,孩子們那純潔的天籟之音還久久地縈繞在我的心頭。這就是法國影片的那種淡淡的,而又回味悠長的味道,使人的心靈受到震動,也受到了洗滌。這部影片形象地刻畫出了孩子們的心理,最後在馬修老師走的那極為平淡的環境中,紛紛揚揚落下的紙片和從窗戶伸出的許多隻能看到半個胳膊的小手卻讓我極為震撼,這就是被感化的心靈。憂郁的小佩皮諾最終也跟著馬修老師離開了學院,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溫暖。讓人喜悅和感傷。
來自天堂的聲音,從這群少年口中傳出,這無疑顯示出了放牛班的春天——天真純潔、可愛善良,每一個音符中都帶有春天的氣息,讓我們感受這春天的氣息,這來自天堂的美妙聲音……
池塘底教育院,一個令老師頭疼的壞生聚集所,卻上演了一幕幕感人的場面。
馬修,一個過氣的音樂家,卻具有一身音樂才華的任課教師;佩皮諾、莫翰奇……馬修的學生。
馬修被派任於池塘底教育院任代課老師,一群調皮的學生令他頭疼,他甚至想過放棄,但他還是以人性化的教育感化了學生,組建了合唱團,令院長、爵桐純士夫人驚嘆不已,桀驁不馴的莫翰奇也被馬修馴服,最終,莫翰奇成為了著名的指揮家,影片完遲搭美告終。
與馬修人性化的教育方式相比,院長的教育似乎過於苛刻,他的方式使學生厭惡乃至痛恨。於我們現實的讀書生活相比,我感到自己真是太幸福了,我們的老師雖嚴謹卻不失幽默,常使學習的課堂氣氛變得活躍生動。
莫翰奇,具有獨特的音樂天賦的孩子,卻常捉弄於老師,馬修這樣評價過他,這孩子本性並不壞,只是想引起他人的注意。他的獨立、自尊不得不令人折服,我想,他的成就取決於馬修給予的引導和教育,是馬修改變了他的人生,使他的人生富有了神奇的音樂色彩。
影片中最後一幕使我有著想哭的沖動,孩子的飛機一架接著一架地飛出窗外,為臨走的馬修送去最後的祝福,孩子們的小手不斷地揮動著,向馬修告別。孩子們的真摯、善良,馬修的寬容、幽默,兩者融合在一起,結合成完美的組合。人固然沒有十全十美,但在我眼中,他們似乎已展出最完美的自我。他們就是最完美的人。
整部影片看似幽默,卻蘊涵著深刻的含義。這部片子不正是真情與愛的化身嗎?世界只有充滿愛,一切才會更加美好!
看完這部電影,我的心卻仍然沉醉在那些孩子天籟般的歌聲之中。
故事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而影片則是以皮埃爾與皮佩諾兩位老人的回憶將整個故事娓娓道來。那是一個失敗的音樂家——————馬休。他在一個寒風凜凜,沒有太陽的早晨來到了一個監牢似的寄宿學校。這種背景也將他內心的低落與失意很好的烘托出來了。相比之下,故事結尾則是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這時雖然馬休再次失業,但他內心卻充滿著快樂。
在一首首優美、柔和、惆悵的歌曲推動與渲染下,描繪了馬休對校長休罰的教育方式的不滿,並以自己擅長的音樂來凈化孩子們的心靈,安慰著這些問題學生傷痛的心情,讓那個有著天使般面孔與嗓音的皮埃爾看到了希望,徹底地改變著,終成為一位成功的音樂家。
細細回味整部影片,最能令人感動的是當馬休將被學校辭退離開的時候,他是多麼地希望他的學生們會蜂擁而至地在門口為他送行。但是竟一個人也沒有,當他失望到低谷時,卻驚喜地發現孩子們的紙飛機,一抬頭,窗口滿是一雙雙小手與紛紛飛出的紙飛機,紙飛機上滿載著孩子信一聲聲發自肺腑的祝福。雖然孩子們被校長禁止與馬休道別,但孩子們再一次唱起動聽的歌曲,那優美的歌聲一直會飄盪在空中。我想孩子們的道別,一定讓馬休感到欣慰與自豪。另外,在馬休發現偷十萬法郎的不是蒙丹,而是郭邦後,問清原因沒有告發只是交還了錢,因為那孩子告訴他是想買一個熱氣球。馬休明白這是一個孩子天真的想法和對理想與自由的渴望,他理解郭邦夢想著乘坐熱氣球飛出這「地獄」學校,正是因為那樣,我才對這短短一段記憶猶新。
在結尾,恰好在星期六,馬休失業了,並帶走了那個第一每個星期六等待父親接走的孩子。這部溫馨的電影拍出了馬休對孩子們的理解,而它的回味無窮卻也引來人們的反思。
在我們的第一節音樂教育導論與教材教法課上,老師別出心裁,用一部極具教育意義的電影作為內容,給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
這部電影的名字叫做《放牛班的春天》,它主要講述了發生在【池塘畔底】輔育院的一群孩子們和一位音樂老師的故事。本應是天真無邪的孩子們,卻因為各種不同的生活和教育上的原因,養成了不同的個性。他們中的一些人很叛逆,還有一些很膽小,很孤獨,但我認為,並不像校長哈善先生所說的,他們就不是好孩子,而是因為一些粗暴簡單的教育方式抹殺了他們的天性,使孩子們單純脆弱的心靈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傷害,甚至毀滅了個別孩子的生命!但值得欣慰的是,孩子們同樣遇到了仁慈善良的麥神父,認真嚴肅的郎老師,勇敢開明的蕭老師,最重要的是一位可敬可愛,對學生永不放棄,鞠躬盡瘁的優秀音樂教師:克列蒙?馬修。
通過這部電影,我深深的感受到作為一名教師的責任,一個教師甚至可以改變一個孩子的一生!一個好的'教師不僅可以教授知識,還可以影響孩子各方面人格,性格的塑造,成就美好的人生;相反一個教育方法有問題的老師,同樣深深的影響孩子走上錯誤的人生道路,可憐可悲可嘆啊!就像哈善校長,一味奉行「犯錯—處罰—關禁閉」的教育方針,結果不僅失去了民心也葬送了自己的前途。而馬修老師,一輩子不圖名利,無私奉獻,對孩子負責任,飽含著同情心和對教育事業的忠誠信念,收獲的不僅是桃李滿天下,更是精神上無窮無盡的財富!馬修老師所說的一句話讓我非常感動,潸然淚下,那就是「永遠別說永遠,凡事都有可能!」他對學生們這種永不放棄的態度值得我們每一個現在或將來會從事教育事業的人學習!
看完這部電影,我收獲了很多,作為一名教育專業的學生,我很自豪將來能有機會從事教師這一光榮的職業。我會向馬修老師學習,用心對待學生,用實際行動證明師生之間這種偉大而深刻的聯系,不斷完善自己,教好學生!
我看了《放牛班的春天》後,心裡覺得很溫暖。這是一個有關愛的故事,愛總是不能讓人拒絕的,愛會給人帶來希望和美好的憧憬。而從這個電影中,我也同樣看到了老師的教育方式對學生的重要性。同樣是教育,可以培養出成功的學生,也能毀了一個人的一生。
這部電影有很多值得我們思考的地方,對老師來說,也有很多需要反思的。反思是一種品質,人類就是通過不斷地反思才能不斷向前發展的。我們人類的教育事業也是如此。教育中出現很多好的典型範例,同樣有很多敗筆。我們中國歷史上的孔子就是典型的範例,他堅持自身修養,給學生做出親身表率,在教學方面更是首先注重學生的道德修養。電影中的那位老師,首先自身是一位品質高尚的人,雖然他沒有多大權力,但傾盡自己的力量去幫助學生。更珍貴的是他真心付出了愛,用愛去感化學生,並給學生充分的信心。要知道,只要勇於付出愛,沒有誰會拒絕,人沒有愛就活不下去,沒有誰是一座真正的孤島。
通過這部電影我們可以看出真正的音樂教育對一個人一生的影響。音樂可以啟發一個人心靈深處的真善美以及愛。電影中的那位老師正是用音樂感化了那一群孩子,盡管那些孩子在別人眼裡是壞孩子。但老師沒有放棄,有哪個孩子是生來就壞的呢?他們只不過是缺少愛,想要被愛和被關注。也是音樂,讓他們學會了去愛。我們將來也會是一位音樂教師,也會是靈魂的啟迪師。通過這部電影,我也有自己的想法,也是最近我才體會到信念對一個人的重要性,只要你相信,你就能相信你可以實現你想要的任何目標。信念對一個人有多重要啊。而在音樂中,你同樣可以體會愛以及希望,甚至是你想要體會到的一切。
音樂啟蒙教育對一個人以後的發展很重要,我們的教育體系中應不斷完善和加強幼兒的音樂教育。在培養教師方面也應該更加註重教育方式的培養,奧爾夫教學法就是很好的教育方法。我們如果成為了教師就應該從自身出發,首先做好自己,才能成為一名好老師。
有這樣一個故事,發生在法國某個小鎮的郊外。
有這樣一個學校,名叫「池塘之底」,它擁有著陰寒的建築、沉重的大門,陳舊的教室以及陰森的氛圍。
有這樣一群孩子,在嚴格甚至近乎殘酷的管理下,他們孤傲而堅強地抗爭著,又可以說無惡不作,從他們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們彷彿等待著一個救星,又彷彿他們已經放棄了這種期待。
有這樣一個失落的音樂家,帶著一絲絲失落來到這里,見到了這一群渴望被救贖的孩子。他的名字叫馬修。
四十八年前,主人公馬修到一家學校擔任代課老師,這個學校就是池塘之底。馬修自始至終懷著一顆仁愛心看待這些孩子,對學校殘忍的「犯錯——受罰」制度深惡痛絕。他熱愛音樂,也懂得關懷孩子。在孩子犯錯時,他總是包容孩子,在他的執著下,費盡心思組成了一個合唱團,為他們譜曲,用音樂感化他們的心靈。經過馬修老師的努力,這群「無葯可救」的「惡魔」們都變成了一個個小歌唱家。在影片的最後,馬修因為校長的反對,而被迫離開了學校,他多麼希望見孩子最後一面呀!而當寫滿了愛的紙飛機飛滿了整個校園,馬修露出了幸福的笑臉;那一刻,我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馬修,他好似一個善良的牧人。他用愛找回了一群迷失的羔羊。用愛照亮了前進之路,用愛為他們指引方向。我記得其中一句話:「等等,他是我唯一的男低音」這句話飽含了他對教育事業的盡心盡責;對人平等,不分貴賤,一視同仁的態度。
影片給我們最大的啟示就是不要放棄書寫青春,即使是被放棄的「放牛班」的「惡魔」,即使是「池塘之底」,也一樣會綻放青春,一樣會擁有春天。《放牛班的春天》就是這樣一部從頭到尾都可以讓人保持微笑,又滿含熱淚的影片。孩子們最為可愛的一面——那種發自內心的純真的天性,正是在這樣的氛圍里得到了充分的激發。現實中,我們是多麼需要這種天性啊。
看完《放牛班的春天》這部影片,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這部影片使我又受到了一次良好的教育。
48年前,主人公馬修到一家學校擔任學監,這個學校由調皮的孩子、殘忍的校長、冷酷的老師、嚴厲的制度構成。他用愛心關懷孩子,在他的執著下,費盡心思組成了一個合唱團,為他們譜曲,用音樂引導他們的心靈。當然了,最後的結果是音樂凈化了孩子們的心靈,也對他們的人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這部影片採用了倒序的方式,當年合唱團中的領唱莫行治後來成了指揮家,因為母親病逝,回家的時候,當年合唱團的夥伴佩爾諾來找他,給他的一本馬修的日記,馬修在日記中記錄了這感人了一切。佩爾諾當時是一個孤兒,總在周六時等在大門口,希望父親會來接他。後來馬修被學校解僱了,當他要登上汽車走時,佩爾諾一路奔跑起來,要馬修帶他走,馬修先是拒絕,後來又不忍心,回來把佩爾諾的執著是有道理的,那天正好是星期六。
看完這部影片後,我為哈刪校長的粗暴殘忍而憤恨,為孩子們遇到馬修而慶幸。在馬修走出學校大門時,收到的是曾不聽說教的學生在片上寫滿祝福和思念的話,這一刻馬修露出了幸福的笑臉,那一情節深深地感動了我。
感動之餘我彷彿也看到了我們的老師看到了他管教我們的情景,看到了他悉心教導我們的情景,彷彿看到我們犯錯時輕言細說教我們的情景,彷彿看到了老師與我們嬉戲時的情景,我彷彿也看到我們的老師問我們調解糾紛時的情景……此時此刻,我浮想聯翩,想起了我們親愛的老師,讓我們一起向我們的老師致敬吧!
最近,我看了一部片名為《放牛班的春天》的電影,讓我的內心深受感慨。
這個片子採用了倒敘的方法,世界著名的指揮家皮埃爾莫朗奇,因為要參加母親的葬禮而回到法國,,當年的舊友派皮諾冒著大雨送來一本書,是他啟蒙老師克萊門特馬修的日記。馬修當年到池塘之地,一所專為困難兒童設計的學校當學監,他發現這里的孩子特別喜歡捉弄老師,但馬修試著用音樂,使這些孩子善良的本性顯露出來,孩子們漸漸變得善解人意,馬修發現莫朗奇很有音樂天賦,他不顧校長的反對,組建了合唱團,是孩子們慢慢走上正道,前途變的光明,可結局卻十分傷感,馬修因私自帶學生出校而被開除,可馬修沒放棄,一生從事音樂事業,莫朗奇也離開了池塘之地,到了里昂音樂學院。
片中莫朗奇似乎十分幸運,馬修把他從池塘之地的深淵解救出來,是他從原來註定一事無成變的前途無量,而他也沒有辜負馬修的期望,成了一名世界著名的指揮家。
在池塘之底發生的事,在現在的生活中也並不少見,先是學生搗蛋,老師教育後依然如此,老師繼續教育,學生屢教不改,老師便失去了耐心,如此便惡性循環。其實現實中這樣的老師並不少,雖然方式和馬修有一定的差異,做的也未必有馬修好,可孩子們並沒有領情,依然我行我素,為此我覺得未必是現實中的孩子沒有影片中的差,而是前者所有人多對他很好,誇他,沒有心理上的壓力,而後者一直被壓迫,兩者一比,前者除了一些特別的是不會受感化,對老師的批評也無所謂,後者只要一有人善待,便如釋重負,難道不是這個原因嗎?
這個片子讓我感慨萬千,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去看它。
❸ 有哪些音樂勵志電影
絕對好看《芝加哥》 《搖滾夏令營》 還有《海上鋼琴師》 《八月迷情》《我的帕瓦羅蒂》《舞出我人生》《風雨哈佛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