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拋棄了古典音樂,去追隨現代音樂。怎麼看待這種情況
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提問!現實中也確實存在這樣的現象!不管中國還是國外,古典音樂都在逐漸衰弱,轉為小眾。而許多流傳的版本都加入了現代元素。
我覺得也許是和現代化的快節奏還有生活模式相關…因為現在人們每天都非常忙碌。不管是學生還是年輕人,上學上班都占據了絕大部分的時間,而且節奏都很快。有的早上都沒可能坐下來好好吃飯,所以就產生了快餐,速食,等等節省時間的東西。 每天的快節奏可能讓人們不知不覺中習慣了這樣的方式,所以在閑下來的時間很少有人會靜下心來欣賞和感受古典傳統的音樂。畢竟這些煙雲野鶴版的風格已經太不符合大家的生活方式了……
還一個就是現代音樂的旋律和melody都很相似和簡單,所以大家聽幾遍就會覺得可能會跟著哼唱。可能很多人都發現一種現象,那就是沒聽過的流行音樂在聽第一遍的時候可能就會猜到下一個音是什麼樣的…這正是因為多數流行樂都是相似和簡單的。關於這個,不少學者都寫過相關的研究論文。網上也有許多視頻把很多首流行音樂的主旋律無縫銜接。古典樂呢,旋律復雜多變,音符音律也很不一樣,所以正好與流行音樂相反…於是就越來越小眾了吧……
2. 音樂影片的時間線
1941年- 一個新發明震撼了美國的俱樂部和酒吧:「The Panoram Soundie」是一種點唱機,並可在播放音樂的同時播放一小段短片。1956年- 好萊塢開始出現以音樂為主的電影類型。搖滾電影的浪潮開始,貓王的電影也開始盛行。這些電影有的將音樂表演融入故事劇情中,有的只是單純的諷刺電影。
1960年- 在法國出現一種可以播放影片的點唱機-「Scopitone」,但並未獲得太大成功。
1962年- 英國電視頻道創造了音樂影片節目的新樣貌。一些例如Top Of The Pops、Ready! Steady! Go!和Oh, Boy等節目造成轟動。
1964年- 美國電視頻道適應並出現了第一個以音樂為主的節目-Hullabaloo,之後許多同類電視節目陸續出現,例如Shindig!和American Bandstand。披頭四也在節目A Hard Day's Night中演出。
1966年- 第一個有整體概念的音樂宣傳影片開始播出,是披頭四的《Paperback Writer》和《Rain》兩首歌曲。在1967年初,有更多懷抱野心的宣傳影片開始出現,包括Penny Lane和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的影片。
1970年- :唱片業界開始發現,電視節目是推銷旗下歌手絕佳的管道。他們開始拍攝短篇的宣傳影片,早期的音樂影片以歌手在電視節目舞台的表演取代了現場表演。
1975年- 皇後合唱團推出了突破性的影片衫行弊《Bohemian Rhapsody》,這支影片被認為是音樂影片時代開始的象徵,也設定了當代音樂影片的視覺語言。
1980年- 大衛·鮑伊的音樂影片《Ashes to Ashes推出。
1981年- MTV音樂電視網,一個24小時播出的衛星音樂電視頻道開播。一開始只有少數的有線電視系統業者願意配合播出這個頻道,但很快的MTV開始引起流行並成為一種文化的象徵。
1984年- 麥可傑克遜的音樂影片《Thriller(戰栗)》推出,是史上第一支有故事性的音樂影片, 此對往後音樂影片的內容帶來永久的影響。《The Making of Thriller(戰栗幕後製作過程)》的影片也在1984年發行。這也是第一部關於音樂影片幕後製作的影片。* 1986年- Peter Gabriel推出劃時代的《Sledgehammer》音樂影片。
1989年- MTV音樂電視網將他們的「音樂影片先鋒大獎」改名為「麥可傑克遜先鋒大獎」,以向麥可傑克遜在音樂影片領域的藝術成就致敬。
1989年- 麥當娜推出音樂影片《Like a Prayer》,其中的種族和宗教表現造成爭議帶雀。
1991年- 涅槃樂隊(Nirvana)推出《Smells Like Teen Spirit》音樂影片,讓嘈雜音樂(Grunge)和科特·柯本(Kurt Con)成為美國和全世界的主流音樂。
1992年- MTV音樂電視網開始標示音樂影片導演的姓名。
1992年- 槍與玫瑰推出單曲《November Rain》的音樂影片,並成為有史以來成本最高的音樂影片之一。
1995年- 10月21日MTV音樂電視網頻道在台灣正式開播。
1995年- 米高積遜與珍妮傑克遜的單曲音樂影片Scream(吶喊),成為史上最貴的音樂影片,該影片總共花費了700萬美元,成為史上製作費用最為昂貴的音樂錄影。
1996年- Pop-up Video在VH1頻道開播。
1996年- 由於MTV音樂電視網逐漸以其他節目類型取代原本的音樂影片播放。因此M2頻道開播,也是一個24小時播放音樂影片的電視頻道。
1997年- 米高積遜的Ghost音樂影片成了史上或族最長的音樂影片(共39分鍾),另外據說《Ghosts》才是史上最貴的音樂錄影,其成本超過了「Scream」(吶喊),但由於具體資料保密,所以現在《吉尼斯世界記錄》還是認證「Scream」為最貴的音樂錄影。
1999年- M2頻道改名為MTV2。
2002年- 由於MTV2播放的音樂影片越來越少,MTV Hits開播。
2006年- Rekto樂團推出了全世界第一支可以遊玩的音樂影片游戲
3. 從西方電影音樂看中西方文化差異
造成中外音樂與電影存在差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歷史原因:中國的文化更悠久同時也更保守,相對缺乏活力與創造性,且受到儒家正統思想的限制,多數有文化的人都去鑽研經典,考取功名了,精英都集中到統治階級中西歐等國家經歷了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等,極大地解放了人民的思想。而這些運動也推動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自由、平等、博愛等詞語可以在電影和音樂中體現出來。經濟原因: 西方資本主義經濟萌芽後一直不斷地發展,而中國明清時期資本主義萌芽後很快就被封建制度和小農經濟扼殺在搖籃里。導致東方和西方的文化有差異。地理原因:內陸型文化和海洋型文化(黃色文明與藍色文明) 中華民族文明起源於黃河流域,三面連陸一面靠海的地理環境使中國幾乎處於與世隔絕的狀態,從而使自身文化保持很強的穩定性和歷史延續性。誕生於半封閉大陸自然環境的儒家倫理,教誨人們重土輕遷,安貧樂道,使人們在久遠的傳統中沉澱了一種封閉的惰性心理和慣性思維方法,保守,缺乏開放的意識;眷戀家園故土,提倡清靜無為;安於現狀,墨守成規,因循守舊,風險意識和競爭精神不強,時間觀念和進取意識淡漠。而作為西方文化源頭的古希臘與古羅馬均處在半島之上,多面臨海,海上交通發達,航海貿易繁榮,這就使這些國家形成了打破血緣關系的開放式的社會。激烈的社會動盪、頻繁的人員往來和波濤洶涌、變幻莫測的海洋形成其開放變易的文化品格,鑄就了其靈活、開放、勇敢、進取、協作的民族精神,倡導艱苦奮斗和自強不息。所以,西方人喜歡標新立異、革故鼎新,富有冒險精神和挑戰勇氣。文化原因: 1、神話體系。 在中國的神話傳說中,多以神仙、妖魔為角色,西方魔幻故事中大多是精靈、矮人、魔法師、騎士之類的。中國的許多藝術作品都存在著邏輯上的矛盾,傳說故事當中的神仙妖魔的道行用時間來計算,年齡越大,其能力也越強,這種差異在現實生活中也能找到影子。這樣子就讓中國人民有一種不思進取的思想。西方巫師的成長則是靠自己不斷的實踐學習,只與你的資質及勤奮程度有關。這就斷就了中國人與外國人觀念的不同。2、倫理型文化與功利型文化中國傳統倫理總體取向是重義輕利。作為支配幾千年中國封建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的儒家思想,其基本主張是「重義輕利」、「見利思義」、 「以義制利」,提倡義利發生矛盾時,應當捨生取義。從而導致科學在古代中國失去獨立的人格價值和社會地位。人專注於自身的內心世界,喪失對理性和自然的興趣,缺乏西方文化的理性傳統和對科學的探索熱情。道德與理性的分離,使中國傳統出現反理性的傾向,從而阻礙了中國科學精神的發育。功利主義始終在西方社會中占據主流地位,起主導作用。毫無疑問,這種功利主義對於催生後世資本主義萌芽取著催化劑地作用,這也導致西方社會重理性而輕情感,長於說理而短於談情,善於邏輯思維而疏於直觀感受。自身原因:主要是題材內容方面的原因。像西方的動畫片,大都滿含著稱王稱霸的野心,適合兒童,或是男孩熱血的性格特徵。而中國的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豬豬俠等都類似天真美好的童話故事,好人永遠會戰勝壞人,只能適當開發童智,永遠只適合和平國家的低幼齡兒童。更重要的是,離不了中國的神話故事、古代歷史,或是其他國與現實的東西。缺乏動畫片所需要的想像能力。很多東西會被認定為」反動」」黃色」」不健康」什麼的,當然更不可以有抨擊社會的內容,這樣就給動漫創作很大的限制,少了很多可以發揮的空間,有些東西甚至被說成主題灰暗而不準發表,中國的差不多全是小孩看的,但美國的內容和主題都有著一定含義,中國的比較著名的都是以神話傳說為背景,但美國的大多把現代人的思想嚮往和夢想等做為背景,更加資料化、多元化等等。 (2) 建議通過多方面對中西方文化差異進行的比較,可以看到,中西方文化各有其特徵。中西方文明由於建立在各自自成系統的迥然各異的文化背景上,兩種孑然不同差異懸殊的文化背景,造成中西雙方在價值追求和倫理取向上旨趣迥異,從而使得中西方現實人格特徵大異其趣。 對於西方文化,我們首先要肯定其在人文方面的發展,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它有一種獨特的大帝國風范,是比較溫潤的東方文化所欠缺的。還有的是它們敢於揭露社會積弊的精神,有利於社會進步。但其在社會倫理方面的涉獵比較不足,「金錢之上,追求享樂」的思想過於深刻,導致對倫理方面的忽視。對於中方文化,其深厚的文化底蘊造就它的穩重、內斂、平和,其注重社會倫理的思想有利於和諧社會的構建,極具東方特色。但是缺乏一份「熱血」,時代的進步始終需要一種上進的、積極的,甚至是異想天開的思想,過於內斂就會被人欺辱!但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我們也不必過於根究各種文化的優劣,取長補短才是正道,「閉關守國」只能導致落後,固守一種文化而不知發展創新也只能淹沒在歷史的洪流里。我們深入分析中西方文化的差異,除了可以進一步了解文化內涵,更重要的應該是了解自己的優缺,從而完善自己,在新時代中不斷前進!心得體會:通過對中西方文化的深入剖析,我們組員感受很深。文化是一個有生命力的詞語,它猶如一個深不可測的美麗湖泊,它不僅擁有瑰麗的外表,它還有深厚的內涵。文化的世界包羅萬象,從單種文化,到今天的多元化文化,越來越復雜多樣,內涵越來越豐富。盡管我們盡量從多方面來剖析,但仍然有一種力不從心的感覺,要全面了解它,還需要更多的學習了解以及分析。然而由於調查手段的限制,我們不能做出更為詳細周密的調查,於是我們更多以自身的經歷結合調查結果來談談關於本次課題的一些主要問題,希望可以折射出一些被埋沒的亮點和被隱瞞的失誤。但是由於資料、時間、精力的限制,我們的調查深度還是不夠。
4. 豆瓣高分榜的音樂電影除了《鋼琴家》、《百鳥朝鳳》,還有哪些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問題!
1、《里赫特:迷》 豆瓣:9.5分
這是一部紀錄德商蘇聯鋼琴大師里赫特音樂生涯的影片。拍攝鏡頭語言非常直接朴實,用俄語講述了里赫特的一生和他的藝術觀念。一個偉大的音樂家留下的遠不止樂章,還有對生活的無限熱忱,對世事的透徹洞悉。
2、《百樂門現場》 豆瓣:9.5分
美國涅槃樂隊曾風靡於上個世紀90年代,瘋狂不羈的搖滾精神讓他們收獲無數樂迷。電影首次曝光了他們1991年在百樂門的現場演出。吉他、貝斯、架子鼓完美配合,震破耳膜之餘,更多是舊式搖滾帶來的沖擊。搖滾迷不可錯過!
3、《Eminem:E》 豆瓣:9.5分
高分音樂片。美國說唱歌手Eminem(阿姆)聯手英國女歌手Dido(蒂朵)開啟流行與古典的奇妙撞擊。經典、霸氣、驚艷,都不足以形容這部電影。
希望本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5. 國外什麼流行
國外流行的內容多種多樣,主要包括時尚、文化、科技、音樂、電影、美食等領域。
一、時尚領域
國外在時尚領域一直有引領全球的影響力。當下流行的時尚元素如街頭風、簡約風以及復古風等在國外得到廣泛追捧。此外,國外時尚界的潮流文化也深受年輕人的喜愛,比如潮流音樂節、時裝周等活動,都吸引著全球的目光。
二、文化領域
國外的流行文化涵蓋了電影、電視劇、藝術等多個方面。好萊塢電影在全球具有廣泛的影響力,各種類型的影片都受到觀眾的喜愛。同時,國外的電視劇製作也越來越受到關注,以其高品質的製作和引人入勝的劇情吸引了大批觀眾。另外,國外的藝術文化如音樂、舞蹈、戲劇等也都有其獨特的魅力。
三、科技領域
國外在科技領域的創新和研究一直處於全球領先地位。智能科技、虛擬現實、人工智慧等都是當前國外流行的科技趨勢。新的科技產品和技術的推出,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也推動了全球科技的進步。
四、音樂領域
國外音樂風格多樣,流行音樂的趨勢也在不斷變化。從流行音樂到獨立音樂,從電子音樂到搖滾音樂,國外的音樂市場非常活躍。國外的音樂人不斷創新,推出新的音樂風格和曲目,影響著全球的音樂潮流。
總的來說,國外流行的內容廣泛且多樣化,涵蓋了時尚、文化、科技、音樂等多個領域。這些流行的元素不僅反映了國外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也影響著全球的趨勢和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