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評價電影建軍大業
2017年拍攝的《建軍大業》成功獻禮建軍90周年,作為建國三部曲的收官之作,票房取得了4.04億的成績,作為一部主旋律電影我沒想到一個香港導演可以把那些英雄先輩拍的如此豪氣壯烈,也許正因為是香港導演劉偉強才能以更多的視角和態度為我們呈現一場別開生面的壯闊史詩。
⑵ 求戰爭類的電影或電視劇 不要太老的,不要中國的抗日題材
《兵臨城下》《黑鷹墜落》,還有《虎口脫險》呵呵,爆笑
《最長的的一天》:全景式反映諾曼底登陸的戰爭巨片,當年為了拍攝這部影片動用了美國在歐洲的駐軍,引起蘇聯方面的抗議,影片從美、英、法、德四個國家的角度展現了這場戰役的全貌。
《拯救大兵瑞恩》:大家都很熟悉,不多說了。
《虎虎虎》:美日合拍的反映珍珠港事件的影片,分別從美、日兩國的角度反映了珍珠港事件的來龍去脈,非常忠於歷史,日本方面的導演是黑澤明。
《珍珠港》:邁克爾·貝導演的燒錢娛樂大片,戰爭場面視效一流,但影片一般。
《奪橋遺恨》:又名《英雄墳》、《遙遠的橋》,英國戰爭巨片,拍攝於七十年代,反映了二戰末期盟軍在何蘭的一場名為「市場菜園」行動的戰役,戰役以盟軍完敗而告終,影片投資達三千萬美元(相當於現在的近兩億),有包括辛·康納利在內的諸多明星出演。
《巴黎戰火》:又名《巴黎的大火燒起來沒有》,反映二戰末期盟軍及法國抵抗組織解放巴黎的歷史,阿蘭德隆、貝爾蒙多等法國巨星聯合主演,非常精彩。
《巴頓將軍》:傳記影片,獲得奧斯卡多項大獎,講述了巴頓從北非戰役到二戰結束的一段傳奇經歷,是典型的好萊塢經典戰爭史詩片。
《麥克阿瑟》:《巴頓將軍》的姐妹片,大明星派克出演麥克阿瑟,影片比《巴頓將軍》差很多,但其中講述朝鮮戰爭的部分值得中國觀眾一看。
《沙漠之狐》:美國拍攝的關於隆美爾的傳記片,講述了隆美爾自北非戰役失敗至被希特勒逼迫自殺的一段歷史。
《紅一縱隊》:《兄弟連》的電影版,講述一支名為「紅一縱隊」的美軍特種小分隊轉戰歐洲的故事。
《納隆瓦大炮》:也叫《六壯士》,講述一支英軍小分隊深入敵後摧毀德軍大炮的故事,獲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大明星派克主演,值得一提的是,後來的南斯拉夫電影《橋》實際上是抄襲了這個電影的主要情節。
《血染雪山堡》:又名《魔窟尋諜》,英、美合拍的二戰驚險動作戰爭片,由大明星理查德·伯頓、克林特·伊斯德伍德主演,非常精彩。
《鐵十字勛章》:又名《英雄血》,從德國角度講述二戰期間東線戰場的一段故事,場面極端火爆血腥,導演是義大利人斯金帕,他的電影以暴力美學著稱,吳宇森等受其影響極大。
《斯大林格勒》:德國拍攝的斯大林格勒影片,放德軍視角反映了這場大戰的細節和過程。
〈帝國毀滅〉:反映希特勒在柏林陷落前最後二十天的生活,德國拍攝,值得一看。
《從海底出擊》:世界上最好的潛艇戰影片。
《兵臨城下》:美、德、法、英合拍的反映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影片,有明顯的好萊塢風格,是一部娛樂片。
《坦克大決戰》:好萊塢七十年代拍攝的反映二戰末期阿登戰役的影片,典型的好萊塢風格娛樂片。
《凱利和他的英雄們》:講述一小隊百無聊賴的美軍士兵偶然得知一家德軍佔領下的銀行有大片黃金後千方百計搶奪黃金的戰爭喜劇片,伊斯德伍德主演,著名反戰影片。
《十二金剛》:講述一支由各種罪犯組成的美軍突擊隊奇襲德軍司令部的傳奇故事。
《中途島之戰》:美國拍攝的反映中途島大海戰的影片,影片總體質量一般,但海戰場面可以一看。
《轟炸魯爾水壩》:美國拍攝的反映二戰期間英國皇家空軍轟炸魯爾水壩的經典戰爭影片,獲奧斯卡最佳特效獎。
《633中隊》:英國影片,反映二戰期間英國皇家空軍一支特遣隊的驚險經歷,經典戰爭片。
《大不列顛之戰》:英國影片,反映二戰初期英、德在不列顛上空的激烈空戰。
《倫敦上空的鷹》:義大利影片,反映二戰初期的不列顛空戰的驚險戰爭動作片。
《虎口脫險》:法國經典戰爭喜劇片。
《野戰排》:經典越戰片,奧利弗·斯通導演,奧斯卡最佳影片。
《現代啟示錄》:經典越戰片,《教父》導演科波拉導演,公映後引起巨大爭議。
《全金屬外殼》:著名大導庫布里克的越戰片。
《越戰忠魂》:又名《我們是戰士》,美國主旋律越戰片,為配合美軍在海灣的戰爭拍攝,但戰爭場面一流。
《黑鷹墜落》:經典戰爭片,講述一支美軍特遣隊在索馬里執行任務的影片,場面火爆,視覺效果一流。
《奪金三王》:喬治·克魯尼主演,講述海灣戰爭期間三個美軍士兵擅自行動搶奪黃金的故事,反戰娛樂片。
《細紅線》:美國影片,講述一支美軍二戰期間在太平洋島嶼的戰斗故事,獲得當年奧斯卡獎。
《西線無戰事》:世界上第一部有聲戰爭片,根據雷馬克的同名小說改變,獲奧斯卡最佳影片獎,但因其強烈的反戰色彩,在多個國家遭到禁映。
《野鵝敢死隊》:英國經典動作戰爭片,講述一支僱傭軍去非洲執行任務被出賣的故事,動作火爆,非常好看。
《阿爾及爾之戰》:義大利影片,講述阿爾及利亞抵抗力量反抗法國殖民軍的故事,因為其強烈的反殖民主義色彩,在包括香港在內的全世界大部分國家遭到禁映。
《二百三高地》:日本影片,講述日俄羅戰爭期間一場爭奪203高地的戰斗,用非常寫實的手法表現了屍山血海的戰爭場面。
《山本五十六》:日本著名傳記片,從正面角度講述了山本五十六自珍珠港事件至死的一段歷史。
《冬季戰爭》:芬蘭戰爭影片,講述了芬蘭軍隊與蘇聯軍隊在芬蘇戰爭期間的激烈對抗。
《影子部隊》:法國影片,講述二戰期間法國抵抗組織的故事。
《滑鐵盧戰役》:法國電影,全面反映滑鐵盧之戰的來龍去脈及細節,非常經典。
《拿破倫在奧斯特列茨》:法國經典戰爭片,講述了奧斯特列茨戰役的全過程。
《戰俘列車》:好萊塢經典戰爭驚險片,講述一群戰俘奪取了一列火車然後冒充德軍逃往瑞士的故事。
《第二十二條軍規》:著名黑色幽默戰爭片,小說很有名,但影片有點差強人意。
《祖魯之戰》:英國戰爭片,講述一支英軍在非洲與當地土著進行作戰的故事。
《桂河大橋》:英國大衛·里恩拍攝的經典二戰片,獲得奧斯卡多項大獎。
《阿拉伯的勞淪斯》:大衛·里恩的另一著名戰爭片,同樣獲得奧斯卡多項大獎。
《光榮戰役》:丹澤爾·華盛頓主演的南北戰爭影片,講述一支黑人部隊參加北方與南方作戰的故事。
《愛國者》:梅爾·吉布森主演,講述美國獨立戰爭的故事。
《葛底斯堡戰役》:美國著名戰爭影片,講述南北戰爭中最重要的戰役——葛底斯堡戰役的過程,影片大約有五個小時長。
《眾神與將軍》:《葛底斯堡戰役》的姐妹片。
蘇聯等國家的戰爭片臉譜化傾向太明顯,個人不是很喜歡,但也介紹幾部:
《莫斯科保衛戰》:蘇聯八十年代拍攝的巨型戰爭史詩片,長達六個小時。
《斯大林格勒戰役》:蘇聯四九年拍攝的戰爭片,斯大林本人參與了編劇。
《解放》:六十年代末蘇聯拍攝的戰爭史詩片,分五集,長約八個小時。
《自由戰士》:蘇聯拍攝的反映東歐各國抵抗組織與德國進行戰斗的影片,分四集,長約六個小時。
《圍困》:反映列寧格勒戰役的史詩影片,全長約四個小時。
《戰爭與和平》:根據托爾斯太同名小說改編的影片,全長約六個小時,曾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斯大林格勒大血戰》:八十年代美、蘇合拍的戰爭史詩片,但質量一般。
《他們為祖國而戰》:反映蘇德戰爭的一個小戰斗。
《熱雪》:反映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的一場阻擊戰。
《星星》: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拍攝的二戰片,反映一直偵察小分隊的故事。
《獵日風暴》(《太陽之淚》)
《風語者》(《風語戰士》)
《獵殺U-571》
《太極旗飄揚》
《第一滴血》1234(動作片?)
《雙狙人》123(動作片?)
《狙擊生死線》(《生死狙擊》)
《紅色警戒》
《硫磺島家書》
《血鑽》(動作片?)
《勇敢的心》
《特洛伊》(《木馬屠城》)
《十字軍東征》
《斯巴達三百勇士》
《亞瑟王》
《阿育王》
《勇闖奪命島》(動作片?)
《怒海爭鋒》
國產片 ---------------------------------------------------------------------------------------------------------------------<亮劍>
《血戰台兒庄》、《大戰寧滬杭》、《太行山上》還是不錯的,《集結號》。《鬼子來了》。《大決戰》某些地方拍得還是好的,但總體上更象宣傳片
⑶ 關於美國南北戰爭或者獨立戰爭,一個故事,達人進
美國內戰:Civil War,U.S.
1861年4月15日至1865年4月,美國南方與北方之間進行的戰爭,又稱美國內戰。北方領導戰爭的是資產階級,戰鬥力量是廣大工人、農民和黑人。在南方,堅持戰爭的只是種植場奴隸主,他們進行戰爭的目的是要保衛奴隸制度,脫離聯邦,建立邦聯,體現了這個國家從建立的那一刻起,就有權選擇自己的生活的自由,而北方目的則在於打敗南方,以恢復全國統一,廢除奴隸制度,以便資本家獲得更多的廉價勞動力,從而使得資本主義得到順利的發展。 [編輯本段]背景(1)美國領土的擴張:
①手段:贖買、武裝顛覆或入侵。
②結果:19世紀中期,美國領土從大西洋沿岸擴展到太平洋沿岸,形成了美國歷史上著名的「西進運動」。
③影響:給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帶來災難;使西部領土得到開發,客觀上促進了美國經濟的發展;美國兩種經濟形勢的矛盾也隨之加深。
(2)美國兩種經濟形勢的矛盾:
①北方工商業資本家要求保護國內原料和市場,擴大工業品出口,提高關稅,限制工業品進口;希望廢除奴隸制,增加自由勞動力,在西部建立自由州。
②南方奴隸主把棉花等原料大批銷往英國,並從英國大量輸入工業品,力主降低關稅,擴大進口,擴充奴隸數量,在西部擴展奴隸制。
③矛盾的焦點在於奴隸制的存廢問題。
(3)廢奴運動的高漲:19世紀上半期,廢奴運動不斷高漲。廢奴主義者積極呼籲廢除奴隸制,並積極付諸行動。南北雙方的矛盾日趨尖銳。
(4)內戰的導火線:1860年,代表北方資產階級利益、主張限制奴隸制的美國共和黨候選人林肯當選為總統。 [編輯本段]經過(1)內戰的爆發和初期戰況:
林肯總統①1861年,南方的一些州建立南部同盟,接著挑起戰爭。
②戰爭初期,北方軍隊節節失利。
(2)戰局的轉折:
①為扭轉戰局,林肯政府先後頒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隸宣言】。
②1863年,在葛底斯堡戰役中,北方軍隊獲勝,開始掌握戰爭主動權。
(3)戰爭的結束:1865年,南方軍隊投降,內戰結束。 [編輯本段]影響美國南北戰爭是美國歷史上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雖然傷亡人數超過60萬,但它廢除了黑人奴隸制度,較好地解決了農民的土地問題,維護了國家統一,為美國資本主義的加速發展掃清了道路,並為美國躋身於世界強國之列奠定了基礎。 [編輯本段]內戰的起因南北戰爭的根本原因是南方的三十萬奴隸主,在新移民區擴張奴隸制度,威脅了自由州的存在和發展,侵犯了包括南方自由人民在內的聯邦絕大多數人民的利益。南方州的戰爭目的不是從聯邦中退出,而是要同北方州爭奪邊境州和其他未開墾地區的土地,要把奴隸制擴展到整個北美大陸。南方奴隸主的生存和發展驅使南方州對北方開戰。北方州除了應戰,沒有其他選擇。
新的歷史學者卻認為:內戰原因不是因為奴隸制度,而是由於不同意識形態文化背景導致價值觀點不同,戰爭爆發深層次原因是圍繞國家的統一和分裂,林肯認為在國家分裂面前,奴隸制的存廢是不重要的,而導致國家分裂的原因除了意識形態和文化背景以外就是南北方是兩個不同的市場環境,和不同的經濟制度。
然而,要對一個歷史事件性質做出判斷,要求我們一不能憑當事人的聲稱和主觀意願,二不能只把注意力集中在該事件本身,而要去揭示造成該事件的客觀矛盾運動。在分析北美內戰的起因時,存在兩種傾向。一種傾向認為北方不同意南 方州獨立,是違背憲法的行為。另一種意見認為,林肯解放奴隸只是迫 不得以。於是南北戰爭就不應當被認為是廢除奴隸制的問題。
第一種意 見顯然忽略了一個事實,即南方奴隸主不會以獨立為目標。奴隸制的內在要求迫使南方去爭奪更多的土地。這種政策必然要同自由農民和資產階級的利益發生沖突。在沖突不能在聯邦內部通過議會、政治談判來解決時,就必然以造成聯邦破裂的內戰形式來解決。社會政治斗爭是經濟領域斗爭的反映,而同倫理道德沒有關系。必須正確地從社會生產的矛盾中發掘出美國內戰的根本原因,而許多人還在法律、習俗、民族特性、倫理道德方面摸索這場戰爭的起因,是看不清內戰的性質的。
另一種意見,把一個當事人的主觀願望作為事件的客觀原因,也是站不住腳的。用一個時代的意識形態去解釋一個時代的特性,這種智慧還不如一個小店主。因為後者還能把人的行為同言辭相區分,前者則把人的語言等同於人的行為。我們相信林肯的話是誠懇的,他只是迫不得以解放了黑奴。但是,在歷史的必然性面前,個人的主觀願望是不可能成為社會進程的根本動因的。
是林肯平息了這一場戰爭。
一、南北戰爭的目的是為了維護聯邦?
南方是挑起戰爭的一方。在戰爭開始前,北方觀望了數月。與此同時,南方的分離主義者們已經在劫掠聯邦要塞、軍火、船塢、關稅局、船隻、武器,損毀國旗,扣押駐軍。最後,是南方在桑特堡打響了美國內戰的第一槍。南方的國防部長沃克在接到桑特堡的消息後公然說:沒有人知道從這里開始的戰爭將在哪裡結束。他同時預言南方聯盟的旗幟將在五月飄揚在華盛頓國會山上空。
北美內戰的內在原因其實已經被南方的戰爭口號所回答。他們的目的是建立一個奴隸制的聯邦。
讓我們回顧南方奴隸主在美洲擴展奴隸制的歷史。1787年的大陸會議和1789年的憲法會議規定了蓄奴地區的永久界限。1820年的密蘇里協議則把密蘇里州變成一個蓄奴州,同時擴大了蓄奴地區的范圍。1854年的堪薩斯- 內布拉斯加法案又一次擴大了蓄奴區的范圍。奴隸制不再有固定疆界。任何多數人贊成蓄奴的州都可以成為蓄奴州。在此法案和南方奴隸主操的縱下,新墨西哥州成為蓄奴州。盡管南方奴隸主運到新墨西哥的奴隸還不足50個!
在對外政策方面和在內政方面一樣,布坎南為首的聯邦政府成為南方奴隸主的工具。他的政府不僅在國內為奴隸制在新移民區的擴張大開綠燈,在海外,他也積極為奴隸主攫取更多的土地。他的奧斯坦宣言公然把奪取古巴(包括使用武力)作為國家的目標。在他的政府的支持下,北墨西哥已經分裂,針對中美洲國家的冒險征服一直在進行。聯邦已經成為三十萬南方奴隸主的工具。
二、對堪薩斯的爭奪帶來的影響
在堪薩斯問題上,北方人民對南方奴隸主的妥協走到了轉折點。堪薩斯-內布拉斯加法案剛一通過,南方奴隸主組織的先遣武裝就進入了堪薩斯州,力圖通過武力驅逐當地的新移民。布坎南的聯邦政府支持他們的行為。但是北方人民這次不再坐視不管。他們也成立了武裝的解救組織,保衛新移民的利益。共和黨從這一組織中誕生。奴隸主看到武裝行動失效,就又去聯邦政府尋求幫助。這一次斗爭主要在眾議院展開。在此次斗爭中,民主黨內部分裂成為北方和南方的支持者。堪薩斯-內布拉斯加法案的提案人道格拉斯也加入了反對南方的陣營。因為南方奴隸主在堪薩斯的作為踐踏了新移民區人民的主權原則。
共和黨的綱領是:新移民區不再為奴隸制提供一寸土地。奴隸制只能存在於它原先存在的南方州。這一政綱是南方奴隸主無論如何也不可能答應的。 因為南方的奴隸制不能只存在於南方。它的內在邏輯規定了它必須向新移民區擴張。
三、南方奴隸主為什麼要把奴隸制引入新殖民區?
土地是奴隸制經濟的核心問題。美國的奴隸制如果被限制在原先的土地上,它就註定走向滅亡。
奴隸制經濟同自由小農的經濟不同。依靠簡單、廉價勞力的奴隸制經濟只有建立在大片肥沃土地上才能獲利。而建立在精耕細作,更多依靠資本、勞力、智力和能量投入,較少依賴土地自然肥沃度的現代農業,是與奴隸制格格不入的。
隨著社會經濟的進步,一些原先使用奴隸勞動的州逐漸變成為為南方蓄養奴隸的州,比如馬里蘭州和弗吉尼亞州。長久的奴隸制經濟也使得部分南方州土地肥力的耗盡,不得不做起蓄養和販賣奴隸的生意,比如南卡羅來納州。於是,一部分奴隸主亟需大片未開墾的土地,另一部分奴隸主則要藉助奴隸貿易發財。這就是南方奴隸主需要在更廣大的土地上建立起奴隸制的根本動因。
政治上,蓄奴州的公民人口趨勢是越來越少於自由州,南方奴隸主對聯邦的控制就越依賴於參議院。因為在參議院中,不論人口多寡,每州都有兩個代表。為了擴大奴隸制在聯邦的影響,把新加入聯邦的州變為蓄奴州就成為一種有力的手段。
在蓄奴州內部,不到三十萬的奴隸主階級要面對幾百萬貧困的白人自由民。這些自由民對奴隸主財產的威脅是不言而喻的。只有通過海外冒險和在北美大陸內部的土地爭奪,引導這些自由民產生對新土地的渴望和有朝一日成為奴隸主的夢想,南方的奴隸主才能把身邊的危險能量轉移到其他無害的地方上去。
由此可見,奴隸制是北美內戰的根源。南方奴隸主在新大陸擴張奴隸制的企圖打破了聯邦內部的力量平衡。南方州的目的不是要脫離舊的聯邦,而是要在新大陸上建立起另一個奴隸制聯邦。
在下面,將繼續指出內戰的實質不在於南方州要脫離聯邦,而在於南、北雙方對邊境州的爭奪。南方在戰爭中想得到的不是獨立,而是邊境州的土地。這些邊境州的絕大多數人口是自由民。有的州已經加入北方聯邦。這些州包括:馬里蘭州、弗吉尼亞州、北卡羅來納州、肯塔基州、田納西州、密蘇里州和阿肯薩州。
四、邊境州和蓄奴州的狀況
被大段南北走向的山脈所分割的大西洋延岸的低地和密西西比平原是美國 奴隸制的家園。插在兩平原中的山區,富含煤炭、鹽、石灰石、金屬礦石、黃金,適於多種產業的發展,則是自由民的地區。奴隸制在這里沒有根基。 在邊境州內,生活在這些高地上的自由民構成了邊境州人口的大多數。 以下是每一個邊境州和蓄奴州的狀況。
得拉維爾:在事實上是聯邦的一員。絕大多數人口反對奴隸制。該州只有1798名奴隸。南方宣布了對得拉維爾的領土要求。
馬里蘭:687,034名人口中有87,188名奴隸。絕大多數人站在聯邦一邊。但 奴隸主佔有重要職位。這是因為少數的奴隸主階級通過傳統權力的繼承、 政治上的欺騙和高度聚集的財富,保證了他們的政治特權。
弗吉尼亞:南北方軍隊的主要駐扎地。該州的西北部高地有15,000名奴隸 及二十倍於此的自由民。東部低地有五十萬奴隸。向南方州販賣奴隸是該 地區的一項主要收入。在東部地區的政治頭目們通過操縱州立法會做出退 出聯邦的決定,並為南方軍隊敞開大門後,西北弗吉尼亞當即退出弗吉尼亞州,加入聯邦。
田納西:在一百多萬居民中,有僅三十萬的奴隸。該州已處在南方軍事戒 嚴令的統治下。在1861年的冬天,奴隸主們建議就退出聯邦舉行全民公投。 絕大多數人為了不給分裂分子提供借口而反對了公投。就是後來已經處於 南方軍隊的統治之下,仍然有1/3強的人在公投中支持聯邦。田納西的東部 山區是反抗南方統治的中心。南方不得不用軍隊把東田納西置於其控制下。 類似的情形也存在於北阿拉巴馬、西北喬治亞和北卡羅來納的北部地區。
密蘇里:在一百多萬人口中有大約十多萬奴隸。在1861年的公決中,該州的人民決定不退出聯邦。身為州長的傑克遜卻公然違背人民的意願,帶領 著武裝從德克薩斯、阿肯薩和田納西進攻密蘇里,妄圖用武力迫使該州退出聯邦。
新墨西哥:那時還不是一個州。在布坎南總統時代,為了向該州輸送一部奴隸制憲法,南方向該州運送了25名奴隸。該地區支持聯邦。南方州於是從德克薩斯向新墨西哥派遣了武裝的冒險分子。該地區人民已向聯邦政府尋求包護。
南卡羅來納州、密西西比和阿拉巴馬是分離主義運動的靈魂。南卡羅來納州、密西西比州和阿拉巴馬州擁有眾多的奴隸人口。
肯塔基則有些特殊。在一百多萬的人口中,奴隸有二十多萬。該州的三次公決都支持聯邦政府。但是該州的高層官員卻都是狂熱的蓄奴主義支持者。 在南方聯盟忙於撲滅東田納西的反抗時,作為折衷,南方聯盟認可了該州的中立。可是不久南方軍就進攻了「中立」的肯塔基。肯塔基人民才從中立的夢中驚醒。立法會公開宣布支持聯邦。伊利諾伊、印第安納和俄亥俄州的志願者們也匆匆來到肯塔基,幫助肯塔基人民驅逐南方的武裝。
南方聯盟合並密蘇里和肯塔基的企圖暴露了「為退出聯邦的權利而戰」的借 口只是一個空洞的口號。南方聯盟只承認人民退出聯邦的權利,而不承認人民保留在聯邦中的權利。
五、廢除奴隸制勢在必行
既然奴隸制已經 成為聯邦繼續存在的障礙,那麼,為什麼不幹脆廢除奴隸制?在一些邊境州中,還有一些忠於聯邦的奴隸主。為了爭取這一部分人,林肯一再聲明不廢除奴隸制。但是,對邊境州的爭奪已經從外交和議會轉移到戰爭中來了。戰爭的邏輯將迫使聯邦政府爭取最廣大的支持,打擊南方最薄弱的環節,即奴隸制。 [編輯本段]第一階段1860年共和黨人林肯當選為總統,美國民主黨遭到慘敗,這就成為南方奴隸主脫離聯邦和發動叛亂的信號。南部蓄奴州南卡羅來納州首先脫離聯邦,接著喬治亞州、亞拉巴馬、佛羅里達、密西西比、路易斯安那和得克薩斯諸州相繼脫離, 並於1861年2月宣布成立「南部同盟」,另立以傑斐遜·戴維斯為總統的政府。1861年4月12日叛亂政府軍開始炮轟在南卡羅來納的聯邦薩姆特要塞,14日被攻陷。林肯政府於4月15日發布討伐令,內戰爆發 。不久,弗吉尼亞、北卡羅來納、田納西、阿肯色4州退出聯邦參加南部聯盟。
戰爭初期北方實力大大超過南方,北方有2234萬人口,南方只有910萬,而且其中有380多萬是黑奴。北方有發達的工業,四通八達的鐵路網和豐富的糧食,而南方幾乎沒有工業,鐵路也很少。但南方有充分的軍事准備,擁有裝備及訓練都較精良的軍隊,名將輩出包括「西點第一名將」——萊斯特·李,「石牆」——傑克遜,「不敗的猛將」——約翰斯頓,「little貝利撒留」——史蒂文森等等絕大多數優秀的西點軍校畢業的將領都投向了南方。而且,內戰前夕J.布坎南總統曾設法把大量武器和金錢輸送到南方去。林肯政府在內戰初期進行戰爭的目的是恢復南北的統一,擔心觸動奴隸制度會把一些邊境奴隸州推向南方叛亂者一方,從而失掉邊境諸州這個重要的戰略地區。由於北方政府不肯宣布解放奴隸。因此,在內戰第一階段,北方在軍事上連遭失敗。在1861年7月馬納薩斯和1862年夏的半島戰役中,北軍損失慘重。北軍雖然在西線取得一系列輝煌戰果,從南軍手中奪取了幾個重要戰略據點,但是這些戰果都被東線的慘敗所抵消。
在北方軍事上屢次失敗的情況下,共和黨內部的激進派及社會上的廢權主義者提出解放奴隸和武裝黑人的主張。林肯也意識到解放奴隸的必要性。 [編輯本段]第二階段1862年9月22日,林肯發表預備性的《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宣布:假如在1863年1月1日以前南方叛亂者不放下武器,叛亂諸州的奴隸將從那一天起獲得自由。消息傳到南方後,成千上萬的奴隸逃往北方。英國工人階級也展開了支持北方的運動,迫使英國政府放棄了原來的干涉計劃。
林肯政府還實行一系列革命措施和政策:1862~1863年實行武裝黑人的政策。因此,成千上萬黑人報名參加北方軍隊,其中主要是南方逃亡奴隸;1862年5月頒布的《宅地法》規定:一切忠於聯邦的成年人,只要交付10美元的登記費,就可以在西部領取64.74公頃土地,在土地上耕種5年後就可以成為這塊土地的所有者。林肯政府嚴厲鎮壓反革命分子,清洗軍隊中南方代理人。1863年開始實行徵兵法,以代替募兵制,從而,增強北方的兵力。同時,林肯調整了軍事領導機構,實行統一指揮,任命有卓越軍事才能的U·S·格蘭特為全軍統帥。
1863年,北方在軍事上出現轉機。同年7月1日葛底斯堡大捷,殲滅南軍2.8萬人 ,成為內戰的轉折點。戰場上的主動權轉到北方軍隊手中。1864年,北方最高統帥採用新的戰略方針:在東,西兩線同時展開強大攻勢。在東線以消耗敵人的力量為主要目標;在西線用強大兵力深入敵方腹地,切斷「南部同盟」的東北部與西南部的聯系。1864年9月,W.T.謝爾曼將軍麾下的北軍一舉攻下亞特蘭大,兩個月後開始著名的「向海洋進軍」,在進軍中徹底摧毀了敵人的各種軍事設施,使南方經濟陷於癱瘓。在東線,格蘭特將軍統率北軍把敵軍驅逼到叛亂「首都」里士滿附近。1865年初,奴隸紛紛逃亡,種植場經濟瀕於瓦解。北方海軍實行的海上封鎖,幾乎斷絕了南方與歐洲的貿易。同時,在南方內部也出現反對派,許多小農加入聯邦派從事反戰活動。南方逃兵與日俱增。糧食及日用品匱乏。1865年4月9日,R·E·李的部隊陷入北方軍隊的重圍之中,被迫向格蘭特請降。美國內戰終止。美國恢復統一。 [編輯本段]內戰的意義南北戰爭是美國歷史上的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它廢除了黑人奴隸制度,較好的解決了農民的土地問題,維護了國家統一,為美國的資本主義發展掃清了道路,並為美國躋身於世界強國之列奠定了基礎。
內戰期間,雙方戰費消耗150億美元。北軍傷亡63萬人,南軍傷亡48萬人。戰爭顯示了近代工業的威力,雙方都大量裝備了新式線膛武器,促進了散開隊形、野戰工事和步兵近迫作業的運用和發展。鐵路和電報發揮了重大作用,並在戰爭史上第一次使用裝甲艦、地雷、水雷和潛水艇等武器。
北方在戰爭中的勝利,確立了北方大資產階級在全國的統治地位。內戰消滅了奴隸制,從而為美國的資本主義迅速發展掃清了道路。《宅地法》的實施 ,加速了西部的開發,促進農業資本主義發展中美國式道路的勝利。因而19世紀末美國一躍而成為世界上最先進的工農業資本主義大國。黑人在內戰後的重建時期仍受到多方面的歧視和種植場主的剝削,但在政治上取得公民權及選舉權,從奴隸枷鎖下解放出來。因此,美國內戰在美國歷史發展中是具有劃時代的進步意義的。南北戰爭是美國歷史上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雖然傷亡人數超過60萬,但較好的解決了公民的土地問題,發展了西部的荒地,發展後的西部的土地大部分成為了工業中心,維護了國家統一,為美國資本主義的加速發展掃清了道路,並為美國躋身於世界強國之列奠定了基礎。
局限性:林肯只是廢除了南方叛亂諸州的奴隸制,這些黑人雖然被解放了,但是並沒有獲得和白人一樣的權力,黑人問題依然存在。
鏈接延伸:瑪格麗特·米切爾著名小說《飄》以及其改編電影《亂世佳人》就是以南北戰爭為背景的。
西部牛仔的故事多以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為背景發生的,如《黃金三鏢客》兩位主角為停止南北軍對戰而炸毀戰場上的一座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