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地道戰觀後感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後,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後感吧。到底應如何寫觀後感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地道戰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地道戰》這部影片至今仍讓人百看不厭。影片智能雙的高傳寶,一片忠誠的老鍾叔,還有那個認奸湯司令以及那個窮凶及惡昀日本山田隊長,都在我大腦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就如片中昀那些動聽的音樂也如天籟,緊緊縈繞耳際,揮之不去。
「地道戰,嘿地道戰,埋伏下神兵千百萬。。。。。。 』』 這熟悉的旋律又在耳邊響起 , 它鏗鏘有力 , 極富有感染力 , 使我聽後頓時熱血沸騰 , 冥冥中產生了一種種沖動 , 一份份渴望 , 一絲絲感動 , 愛國情結又一次在我心中湧起。
1942 年,日寇對我冀中根據地進行「大掃盪」, 高家莊英勇的男女民兵,從四面八方齊集村囗,准奮戰斗。不久 , 日軍遭到抗日隊伍的英勇反抗台 , 對高家莊的抗日武裝力量既怕又恨 , 想方設法要撲滅這股抗日的火焰。
不好!地道囗被狡猾的放人發現了,我的心隨之也提了起來,他們不敢貿然進雲,競用幾台抽水機輪番地住地里灌水,毒氣也在鼓風機的煽動下,直撲地道口!別坦入,他們有他們的打法,咱們有咱們的報數,幾經改造的地道,既能防水,也防毒。
在抗日戰手的滾滾洪流下,變成一群無頭的蒼蠅!敵軍大敗,原來耀武場威的他們,現在聞風喪怛,以前狼煙四起的高家莊,現在已歡呼雀躍:以前氣勢洶洶獁鬼子,現已抱頭鼠竄。。。。。。
我們勝利了!振奮人心的歌兒又響了起來,那傕人奮起的旋律,那慷慨敫昂的節奏讓我
感慨萬千。頓時,我覺得我自己是一名中國人而感到驕傲自豪。
暑假裡,我看了一部影片《地道戰》,這是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的故事,電影講述了在1942--1944年日本鬼子在冀中平原上進行「大掃盪」時,高家莊的村民毫不畏懼,團結一心,在地下開鑿地道,利用自己的智慧,消滅了狡猾的日本鬼子,把侵略者趕出了高家莊。在這部電影中我認識了智勇雙全的高傳寶,一片忠心的老鍾叔,可惡的漢奸湯司令以及窮凶極惡的日本山田隊長。這部影片中,有一幕令我終身難忘。鬼子趁村民們不備,准備偷襲高家莊。正在巡邏的老鍾叔看到鬼子進村,便不顧生命危險,直奔大樹,解開繩子,用力地敲響了警鍾。突然,一顆罪惡的子彈,穿透了老鍾叔的胸膛,噴涌而出的鮮血染紅了他的衣襟。可是,老鍾叔並沒有倒下,他奮力站了起來,在生命的最後瞬間,拉響了手榴彈,朝敵人扔去,最後光榮犧牲……看到這里,我不禁掉下了眼淚,恨不得鑽進屏幕,親手扛起槍,把鬼子打個稀巴爛!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沐浴著美好的時光,但不能忘記歷史,要以革命英烈們為榜樣。好好學習,增強知識,為經濟和科學方面做出貢獻,把我們的國家建設成世界領先的經濟強國,讓外國人永遠不敢再欺負我們!
現在生活很幸福,可是它是哪來的呢?是先烈用生命換來的。國慶到了,老師讓我們看兩部關於革命的電影。我看的是《地道戰》和《地雷戰》這兩部電影。其中,我最喜歡《地道戰》,至於為什麼,先聽我講講《地道戰》里的內容吧。
冀中平原有一個村莊,叫高家莊,那裡的人聰明又勤勞。可是,可惡的侵略者日本鬼子找上這個村莊,實行三光」政策,想搶光糧食,殺光村民,燒光村莊,然後佔領這個地方。民兵和村民們肯定不同意,他們想方設法對抗鬼子。面對敵人不定時地來襲擊掃盪,當時的游擊隊隊長高傳寶想:這樣和鬼子抗戰也不是好辦法,我們人少,勝算不大。那就和鬼子來個地道戰。於是各村村民聯合起來,開始挖地道。
地道挖好後,人們的生活方便多了,敵人來了,大家就躲到地道里,敵人走來,我們又出來正常生活。後來,狡猾的敵人知道村民躲到了地道,就往地道里放水又放煙。聰明的冀中人民就把水引到枯井裡,用吊板擋住煙和毒氣。有了地道,游擊隊員和村民能守能攻。鬼子一進村,游擊隊員就開槍了。鬼子不知道往哪開槍,又沒地方躲,只能抱頭鼠竄。即使敵人發現了地道口,想往裡鑽,但游擊隊員已設下陷進,鬼子進了地道,不是踩了地雷,就是中了伏擊,被游擊隊打死了。我喜歡看《地道戰》,因為它表現了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頑強。
今天,我看了地道戰之這片紀念開國大典的老革命電影,裡面那一次次開槍的聲音讓我觸目驚心。
地道戰這個電影主要講了,在抗日戰爭時期,日軍大量進犯我國晉察冀根據地,駐扎在黑風口的日軍向晉察冀根據地的高家莊進攻,他們殺死了老村長,高家莊遭受了日軍的瘋狂毀滅,幸好在晉察冀活動的區小隊及時趕到,才逃過了這場滅頂之災,為了為老村長報仇,為了把敵人趕出晉察冀,高家莊的村名聯合區小隊,在高家莊的地下建造的一個如迷宮般復雜的,可以防挖,防鑽,防水,防毒的戰斗地道,而且,在高家莊的房頂還鑄造的高防公式,地上還設的了許許多多的雷區,房的門窗全都用轉頭給堵住了,這些防禦公式,使高家莊變成了一個易守難攻的恐怖的戰斗區域。正巧,春夏秋冬過去的,而去年那幫鬼子又來了,這回,大家可不怕他們了,敵人來了,大家就在地道和高防公式里對敵人來了一陣狂轟濫炸,最後,不費一兵一卒,就把敵人通通打敗了。
看了這篇革命電影,我明白了,只要大家團結一心,眾志成城,就能夠過關斬將,共同克服難關,最終獲得最後的勝利。
看《地道戰》有感地道戰敵人 地道戰 紅軍 敵人 地道 看《地道戰》有感 有一天我從電腦上查到了一部愛國電影,名字叫《地道戰》。一聽這名字我就不明白:這部電影是在地下作…
夜幕剛剛降臨,日本鬼子就竄進高家莊,燒殺搶掠無惡不作。高家莊的老百姓吸取血的教訓,團結起來挖地道,並把每家每戶的地道連在一起,這樣就更方便打擊敵人,保護自己。他們把許多出口做得很隱蔽,有的做在爐子底下,有的做在水缸下面,有的做在馬廄里,還有的做成夾牆。一旦鬼子來掃盪,就殺他個出其不意。如果敵人向地道里放毒氣,他們就把地道里的隔門一關,用濕毛巾把門框塞住,防止毒氣進來。
有一天,日本鬼子又來掃盪了,老百姓按原計劃,把鬼子打的落花流水,片甲不留。滅了鬼子的囂張氣焰,長了中國人的志氣。
《地道戰>這部電影充分體現了中國人民的智慧,也說明只要我們團結一致,就能打敗一切侵略者。戰後的日本不認錯,不承擔應付的歷史責任,就想當聯合國常任理事國,那是痴心妄想。
自從看了電影《地道戰》以後,我的心情一直不能平靜,因為英雄的形象總是浮現在我的腦海里。
地道戰發生在冀中平原上的故事,一次,日本鬼子要侵略冀中的人民,人民為了趕日本鬼子出中國,在每戶人家裡挖了一條通道,這做了陷井,經過了一場激烈的戰爭,冀中人民終於把日本鬼子趕出了中國,但是,高老忠為敲鍾報警而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我覺得冀中人民很聰明,會用各種手段去對付他們,讓他們死無葬身之地,冀中人發會想到挖地道,家家戶戶連在一起,逃得容易,打仗也容易。
那已成為歷史,我們現在很少存在戰爭,因為人們不想打仗,他們想有一個溫馨的家,過著平平常常的日子,而我們小學生,應該努力學習,將來為國家做出貢獻,所以全世界的人民要以史為鑒,珍愛和平。
【篇一:地道戰觀後感】
馬超
我看完了地道戰有很多話想對大家說,下面,就讓大家來聽一聽我的感受吧!
那是一個夜黑風高的晚上,老大爺離開家去巡邏。結果,一群日本鬼子進攻了村子,大爺在死的時候把村子的大鍾敲響了。後來,八路軍和民兵一起抗日,在地道里既能進攻又能防守。最後,大家一起把日本鬼子趕出了村子,大家一起在大聲的'歡呼。
我在看完了這部黑白電影之後,我就給大家說一下我看完這部電影的感受。我想贊嘆村子裡的那個老大爺,他努力把大鍾敲響了,敵人朝他放了幾槍,他還在那裡敲。最後,老大爺將僅有的一顆手榴彈,和敵人同歸了。
中國人真的很堅強啊!
【篇二:《地道戰》觀後感】
今天上午我觀看了《地道戰》影視片,它主要紀錄了1942年——1944年日本鬼子對晉察冀地區攻擊的三大罪行——「殺光、燒光、搶光」。由於晉察冀地區軍力不足,人民群眾根本無法正面對抗日本鬼子,就想出了出奇治勝的招數——挖地道。盡管鬼子想方設法來搞各種破壞,但最終都沒有得逞。
有一次鬼子來了,敲警鍾的老鍾叔急忙敲響警鍾,但還是被鬼子發現了,鬼子用槍把老鍾叔射死在警鍾下。群眾們發現以後發誓要為老鍾叔報仇,最終他們團結一心,取得了勝利。
雖然事過已久,我心中卻難以平靜,我心想現在的中國和以前的中國真是大不相同,我一定要在前輩為我們創造好的新中國,好好學習,將來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
今天,我看了一部影片,片名是《地道戰》,這是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的故事,電影講述了在1942——1944年日本鬼子在冀中平原上進行「大掃盪」時,高家莊的村民毫不畏懼,團結一心,在地下開鑿地道,利用自己的智慧,消滅了狡猾的日本鬼子,把侵略者趕出了高家莊。
在這部電影中我認識了智勇雙全的高傳寶,一片忠心的老鍾叔,可惡的漢奸湯司令以及窮凶極惡的日本山田隊長。地道戰,顧名思義,是在地道里進行的戰爭。地道戰開始前,高家莊的村民用一些土辦法來對付日本鬼子,土辦法就是拿鞭炮放來放去,鬼子很怕死,把鞭炮聲當作qiang聲,瘋狂的逃跑。當鬼子被趕走後,村民們意識到再用土辦法是不行了。到底該用什麼辦法呢?最後,大家想出了個絕妙的辦法,就是挖地道,經過了幾番更改,地道變成了能防水、防火、防敵、防毒、防堵的地道,並且家家相連,戶戶相通,地上地下連為一體,地道里的機關、陷阱環環相扣,能攻能防,令鬼子有來無回。最後村民們把地道通到鬼子的作戰基地里,一舉把鬼子的窩掀翻了。這部影片告訴我們:群眾的力量是巨大的,他們甘於奉獻,敢於用自己的生命去和敵人作斗爭,只要把群眾動員起來,就會取得勝利。
零零後的我們,生活在和平時代,沐浴著美好的時光。但我們不能忘記歷史,我們要以英烈們為榜樣,好好學習,增強知識。做一個21世紀的好少年。
近日,我觀看了電影《地道戰》,它主要是講:19xx年到19xx年那幾年,日本侵略軍在冀中平原上「大掃盪」實施了三大策略:「殺光、搶光、燒光」。冀中人由於軍力不足,不能對抗敵人,就創造了新的斗爭方式----地道戰。創建地道戰以後,敵人就往裡面攻擊,想方設法地破壞。但是聰明的冀中人民又想到了很多妙法來防備,敵人沒有得逞,他們既怕又恨,但又對我們沒辦法。在地道里作戰時,民兵隊長高傳寶利用人群來傳播消息,使隊長的意思能傳播給人群。人們有了地道戰,敵人的「掃盪」粉碎了,冀中人民取得了勝利。
觀看這部電影的同時,我一直在想,為什麼舊時的中國人民如此聰明,而現在的中國人卻如此地脆弱無能,就拿諾貝樂獎這個事例來說吧,在外國已經有很多人得了諾貝樂獎,但我們中國卻只有幾個人獲得了諾貝樂獎,真是天壤之別啊!這是什麼原因呢?我們中國人並不比別人笨,為什麼會這樣?告訴你吧,因為我們中國人不懂得合作,只懂得為自己爭權謀利。我們回想一下《地道戰》吧,如果他們不合作,能修建成地道嗎?如果他們不合作,能想出防毒方法嗎?所以我呼籲大家不要再爭權謀利了,你倒不如把爭權謀利的時間來為國家做奉獻,這樣也許對你會更好。
同時,我也希望我們小學生好好學習,不要玩世不恭,好好學習,不要辜負大家對你的期望,長大為國家多做奉獻。以史為鑒,珍愛和平!
《地道戰》講的是1942年,日本軍對冀中抗日根據地進行侵略。敵人不斷襲擊老百姓,他們無惡不作,老百姓對日本鬼子恨之入骨,但他們軍力不足,不能對抗敵人,於是想出了最「聰明」 的「土」辦法——地道戰。他們隨機應變,把土洞、地窖改造成家家戶戶都相通的地道,而且一直挖到敵人的炮樓底下。洞邊還有許多窗戶,可以通風,也可以觀察敵人的動靜。一天晚上,敵人想在天黑的時候偷襲高家莊,而這正好被老鍾叔發現了,他跑到老槐樹下,拿起繩子搖了起來,就在這時,敵人的槍響了,老鍾叔倒下。村民們很生氣,發誓要報仇。最後,大家殺得鬼子屁滾尿流。
自從看了電影地道戰後,我的心情一直不能平靜,英雄人物總是浮現在我的腦海里。我覺得冀中人民很聰明,會用各種手段,讓敵人死無葬身之地。這時,我想到了威武的警察,他們不怕危險,常常在大街上追趕著無惡不作的罪犯;還有醫院的白衣天使,他們面對非典和甲流,也不畏懼,堅持拼搏在第一線......
今天,我看了一部電影,名字叫《地道戰》。
這部電影講的是1942年—1944年日本鬼子對冀中平原大掃盪,高家莊的村民利用挖得地道頑強的抵抗日本鬼子的侵略,最終村民們打退了日本侵略者的故事。
地道戰就是地道里的戰爭。剛開始時,村民們面對鬼子的掃盪,是鑽土洞藏的,後來大家把土洞,地窖挖連在一起,就成了地道。家家戶戶都相連,里三層外三層的。而地道的出口有的藏在床底下,有的藏在灶台里,還有的藏在井裡。敵人想也沒想到。村民們還利用高牆做出好多小槍口,時不時的探出槍頭,瞄準敵人打一槍,再扔個手榴彈,炸得敵人滿地找牙。村民們把地道挖到敵人的炮樓—黑風口的下面,在裡面埋了80千克的炸葯,把敵人全部炸得上了西天。
這部電影告訴我們:一切邪惡的行為都會註定失敗,成功永遠站在正義這邊。人們只要團結起來,就能形成巨大的力量,會戰勝任何困難。人心齊泰山移。而生活在現代的我們更要銘記歷史,不忘國恥,好好學習,長大後為我們偉大的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今天,我看了一部名叫《地道戰》的電影,確實帶給了我不少的感想。
這部電影只要說的是那是日本在打中國,中國為了對抗日本於是就挖了地道來與日本對抗,我想,這也就是爸爸口中經常說的地道戰吧。第一次,中國挖了三個洞口,但當日本本人來到時其中的兩個洞口已經被發現了,萬幸的是還有一個洞口,而就是因為這唯一剩下的洞口讓中國人們成功地逃出。第二次,中國把全村的房子和沒有水的水井都挖通了,與此同時還把乾的水井裡都擺了磚頭,然後把幾個磚頭上打了幾個大洞,這樣就可以把槍放在裡面了,當然,中國最後自然而然的就勝利了,值得高興的是還把日本人們的槍給機智的奪了回來。
這部電影《地道戰》中很充分的體現出中國人們的聰明機智、勇敢堅強。我想我應該向他們學習,學習他們的那份精神,無論是在學習上、還是在生活中。
這天我們五年紀四個班到電教室看地道戰這部影片,資料是這樣的:
1937年7月,在抗日戰爭中,由於日本鬼子的軍力強大,把一對八路軍包圍了,這時八路軍接到一本毛爺爺主席送來的書,叫(論持久戰):,將士們看完後勇氣倍增,深受啟發,創造了許多新的戰法。有一次,日本鬼子夜裡悄悄走進村莊,警衛員為了給人們報信,被鬼子打中了胸膛,但是最後他還是拉響了手的雷與敵人同歸於盡了。於是他們想出了在地下挖地道的方法,又一次鬼子掃盪,他們躲進地道,結果被鬼子挖出了兩個地洞,然後拿煙熏,用水澆,正在為難時刻,一隊八路軍在外面看見狀況危急,就引開敵人,地道里的人才死裡逃生,經過大家的發奮,他們挖出了一條既能夠防毒、水,又能夠攻擊敵人的地道,最後他們取得了勝利。
看了這部電影,我被他驚險的情節深深吸引,裡面八路軍與敵人斗爭的場面讓我們哈哈大笑,我們的八路軍是好樣的,在敵人的猛烈攻擊下,臨危不懼,頑強的跟敵人搏鬥,用自己的聰明,創造性的發明了許多新的戰法。想想我們的此刻,生活好了,更就應發奮讀書,不枉犧牲的先烈們,把他們智勇雙全的精神用在我們的生活和學習中,更加珍惜生活,好好學習,長大為祖國作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地道戰》觀後感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六十周年,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系列活動之一,今天下午,我校組織三至六年級的師生到市影劇院觀看描述抗日戰爭題材的影片《地道戰》。 (整理)「地道戰,嘿地道戰,埋伏下神兵千百萬……」熟悉的旋律又在耳邊響起,一種沖動,一份渴望,一絲感動,愛國情結又一次在心中涌動。如今在文化沖擊的浪潮中,青少年關注更多的是當紅影星的新作,而很少再看抗戰影片。這不是一種好現象,它意味著更多的人忘記了當年的困苦。觀看《地道戰》,讓我們重溫舊日殘酷的歷史,想起日軍在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 《地道戰》主要講的是1942到1944那幾年,日本侵略軍在冀中平原上「大掃盪」。為了粉碎敵人的「掃盪」,冀中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利用新創造的斗爭方式——地道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故事。冀中人民們那英勇頑強的斗爭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面對著日本鬼子的"燒光、殺光、搶光"政策,他們臨危不懼,堅貞不屈,仍然英勇奮戰,趕走了侵略者,保住了冀中平原,保住了自己的土地。是什麼促使他們這樣步調統一、攜手並肩地進行戰斗,是我們的民族魂——愛國情。 (整理)愛國是我們永恆的主題。《地道戰》中所給予我們的精神將永記於心。
《地道戰》這部影片講述了1942--1944年間,日本鬼子在冀中平原上進行「大掃盪」的情形。冀中人民團結一心,利用結合了冀中人民智慧與力量的地道戰來消滅日本侵略軍的故事。面對日本侵略軍「殺光、燒光、搶光」的「三光」政策,他們毫不畏懼,利用百里長的地道和冀中人民的智慧、勇敢和力量,把鬼子打得驚慌逃竄、片甲不留。
電視中的情節牽動著我的心,時而激動緊張,時而放鬆開懷。印象最深刻的是冀中人民用牆上的小洞眼左打一槍,右放一炮,鬼子們在十字路口竄來去竄,我和家人捧腹大笑。此刻,我恨不得鑽進屏幕,親手扛起槍,把鬼子打個稀巴爛,好好過把「打仗癮」。
長約百里的地道蜿蜒曲折,埋伏著的神兵們那充滿智慧的計謀。是什麼讓他們如此機智勇猛,最終贏得勝利的?是他們必勝的信心,是他們機智的頭腦,是他們團結的力量。雖然他們沒有高科技的武器,但他們有最「聰明」的土——辦法:地道,他們有共同的民族魂——愛國情。一個偉大的民族一定會為捍衛自己的尊嚴而不屈奮斗;不管敵人多麼強大和殘忍,只要團結堅持就一定能勝利!
《地道戰》給我們的精神是永遠不能磨滅的,讓我們共同來銘記吧!
❷ 如何評價日本電影《黃昏清兵衛》
一、《黃昏的清兵衛》放映的背景
日本武士電影,或者說劍戟片,屬於日本電影類型片中的一大類。自1951年,黑澤明以一部《羅生門》榮膺金獅獎後,日本武士電影進入一個輝煌階段。《七武士》、《切腹》、《椿三十郎》、《大菩薩嶺》……諸多佳作紛紛面世。
日本武士電影的黃金時期從五十年代對英雄人物的謳歌、到六十年代對武士道的反思,至七十年代漸入低谷,同時伴隨的,是大製片廠體制的解體——這也標志著日本電影的一段黃金時期的落幕,以及隨之而來的九十年代的日本社會全面、持久的經濟蕭條。
八十年代日本武士電影雖偶有佳片如《座頭市》,但已是暮氣深濃,至九十年代,武士題材的作品更是寥寥無幾。有人甚至說若不是山田洋次的《黃昏的清兵衛》橫空出世,武士電影這一類型片幾乎要被人遺忘了。
然而畢竟時代不同,山田洋次在執導《黃昏的清兵衛》時雖已年逾古稀,但新世紀的武士電影,若重套舊類型的路數,恐怕也不會有什麼太特殊的反響。況且那也不符合山田洋次本人的風格。
誠如江曉雯在《當代世界電影文化》中所言:「一種類型電影之所以會深受大眾的歡迎,是因為它體現了隱藏在人們內心深處的某種集體無意識。類型電影的生產、製作本身也是由影片的作者、製片發行制度、觀眾共同參與的結果,代表了社會群體的集體社會經驗。因此,它的敘事模式和其中所蘊含著的文化意味也必然隨著社會心理和價值觀念的改變而發生相應的調整和變化」。
那麼,《黃金的清兵衛》在喑聲已久的武士類型片市場里,會表現出這樣別具一格的面貌,並引起巨大反響,是這個時代哪些方面帶來的影響?
大製片廠體系解體後,九十年代的日本電影呈現出一派新氣象,北野武、周防正行、岩井俊二、黑澤清等中青代導演各顯神通,日本有學者將這一代導演的作品稱之為「獨立電影」,而無論分屬怎樣的類型,這些電影做顯現出的共同特點是多為中小成本製作,在褪去大製作的豪華陣容、視覺特效後,它們大多表現出的是接近普通民眾、平凡生活的細膩勾畫和強烈的個體意識與人文關懷。而通常口碑、票房獲得的雙贏的也是這些平實中打動人心的影片。這本身,已營造了一個重視人情味的影片創作氛圍。
再者,經濟蕭條必然也會帶來人們價值取向的改變。在一眼望不到盡頭的蕭條與危機之下,人們渴求的是一種精神救贖和心理安慰,於是,在50~70年代武士類型片中被反復刻畫的武士道精神中的「尚武」(勇)、「忠君」(忠)、「復仇」(義)對人心的吸引弱化了,而諸如「潔白」、「儉約」、「樸素」、「平和」的價值理念卻會引起這個時代日本民眾的強烈共鳴。於是,原本長久被人忽視的齋澤周平的小說會被發現,改編成的電影會被青睞,也就不是偶然了。
而如山田洋次本人所自陳的:「現在的日本處於令人不安和擔憂的狀態,但日本人的價值觀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以勤儉為榮的傳統慢慢失去,盲目追求奢華。但武士心中有強烈的責任感,面對樸素生活能夠心情平靜,對他們來說,窮困並不是一件可恥的事,不管怎麼貧困,都要清潔地生活著……」這也是他拍攝武士片的動因所在:「為了反思對日本文化影響深遠的武士道精神」。 山田本人承襲的本就是小津衣缽,是典型的「庶民劇」導演,他拍了一輩子的市井喜劇,表現的是大時代中小人物的悲歡喜樂,年逾古稀早已看慣風雲褪去浮躁的他,即使拍攝武士片,也不會被類型束縛而一改自己的風格,相反,他正用傳統的「武士」題材,剝去了武士道形式上的外衣,用他一貫的手法,平實卻極富質感的影片傳達了他所想傳達給這個時代的人們的理念:清簡安貧,樂天知命。
二、《黃昏的清兵衛》反類型的表現手法
與傳統武士片中好勇鬥狠、忠義傳奇的武士形象不同,井口清兵衛作為一個下級武士,日常生活和公務員沒什麼兩樣,相比較而言甚至更為安分守己——按時上下班,連大多為同事們熱衷的娛樂活動都摒棄。也更為落魄,妻子早亡的負債累累的他一人照顧痴呆的老母和一雙幼女,同時家務、務農,還因生活拮據勞碌而不修邊幅,為此遭領主訓斥。
在影片的前半個小時里,細膩又有些晦暗的畫幕里,是清衛兵生活的平淡流轉,沒太大起伏,一反以往武士類型片的曲折跌宕,卻將清衛兵的個性雕刻得入骨三分。這個身處武士階層的人,看起來卻和平民沒什麼兩樣,但他並不庸碌,心中自有一把情義的標尺。母親認不出他他也只是一聲自嘲,女兒問他讀書何用他耐心教導說能讓人學會思考,境況艱苦卻淡然處之樂天知命,身懷絕技而低調行事,卻在友人有難時挺身相助,而一向備受推崇的視為武士的崇高與榮耀的,為義理犧牲,為藩主不顧一切地效命……於清衛兵而言,卻只是不得不領受想推脫卻推脫不去的壓力。那對武士而言跟命一般重要甚至比命還重事關尊嚴的武士刀,卻在他為妻子治病、下葬時賣掉——這也意味著他的一種取捨,一種具有人情味兒的情義,比所謂義理更為重要。
這不是被「美化」和「神聖化」的武士道,相反,這正是一種對「武士道」深徹的思考,並在最後挖掘出的,是一種一直存在在武士道中也存在在日常里的,日本民族個性中堅忍的樸素的也更為寶貴的精神。
而傳統武士類型片中的又一大必備元素,是打鬥場面。在以往任何武士片中,酣暢激烈,血腥暴烈的打鬥場面都是必不可缺的。它緊連著武士道「尚武」的精神,同時又以視覺上奇觀體驗,給觀眾以強烈刺激,甚至宣洩。然而《黃昏的清兵衛》中,全片的打鬥場面統共只有兩處,且這僅有的兩處處理方式也不同於以往的手法——在打鬥前營造一種蕭殺的決斗氛圍,真正打鬥進行一種極為快速的簡潔處理,兩人身形交錯,往往一招斃命。暴力美和英雄主義都在形式中達到一種極致。《黃昏的清兵衛》中的打鬥卻是慢並且寫實的。
第一段打鬥,與欺辱朋江的豐太郎,長鏡頭和景深鏡頭,招招實在,豐太郎出手兇狠迅捷,清兵衛主防,最後才制服他。但隨性所欲不逾規的山田導演實則也有一個積累-噴薄的過程,即使尚武、血腥都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這種隱而不發、不得已不出手一處手即為傳奇的情節,仍是帶有武士片的些許英雄色彩,並且內在上更為吻合「武士道」的武德:即使力量強大。若非忍無可忍,絕不輕易出手傷人。
最後一場打鬥是全劇的高潮,然後16分鍾的劇情,只有後六分鍾是激烈緊張的打鬥,攻擊的人雖然攻勢瘋狂如暴風雷雨,但畢竟是輕弩之末,守勢的人被動又艱難,雖然最終勝了,也是慘勝。極為真實,一點也不唯美,卻飽含痛楚。而前十分鍾呢?前十分鍾,是清兵衛和余吾善右衛門坐在一處喝酒聊天,各自傾訴生活的艱難,頗有同病相憐天涯共淪落之感。清兵衛甚至已經動了放走他的念頭——這是極不符合以往武士類型片里對藩主命令絕對執行忠貞不二的精神的。然而,觸發兩人斗爭的導線又是極為武士的——清兵衛身上帶得是一柄不值錢的刀,這對余吾善右衛門而言是一種侮辱。從這個細節出發,又可以看出同樣在武士沒落的時代,同樣是境遇相似的兩個落魄武士,卻代表了各自兩種精神,余吾善右衛門是看似更傳統更具代表性的被山田反思的武士道代言人:對主盡忠,堅毅尚武,殺身成仁,卻最終走到末路。而清兵衛則看似是個「非典型」的武士,但毋庸置疑有著武士精神和操守,而他承襲的那種武士精神,卻在日本民族血脈中更為亘久,即使在今日也極有借鑒性。
當然,即使這么看,清兵衛還是處在大時代情境下的日本下級武士,於是在影片的最後,藉助他的女兒的旁白,他的結局被淡淡宣判——在內戰中戰死。不英雄,不壯烈,不見血,卻宿命。
然而,作為武士電影,《黃昏的清兵衛》最為打動人心之處,卻該是它生活情境之間的細節處理。是他教女兒讀書識字伴隨的昏黃火光,是他對著生活的困窘無奈一笑中卻飽含的堅定沉著,更是他和朋江之間的感情。他們並沒有什麼纏綿親密的對手戲,往往只是相視的一笑,隔著幾步距離的問候,或是他看著她帶著自己的子女玩耍,他們之間的情感也如全篇一切設置一般的剋制。哪怕到最後,清兵衛將去決斗,終於向朋江表白卻被婉拒,頹然坐倒又強打精神,他們的離別是兩個人的背景,朋江細致的為他梳妝,好像他的妻,沒有多餘的話,卻有哀美的情的昏黃光調下流轉。清兵衛走後,朋江坐在那裡,連清兵衛都時常認錯卻不曾錯認過朋江的井口母親問她:你是哪家的小姐?
這樣深徹隱忍的情是如何宣洩出來的?是清兵衛帶著傷一瘸一拐在黃昏中歸家,卻發現朋江依然留在那裡——她以為他必死,卻留下來了,即使她應承過了人家的婚約,卻暗地裡下決心做他的遺孀。一切只化作一個她撲入他懷中潸然落淚的擁抱,這也是他們片中唯一的親密接觸,卻比千百倍的纏綿都打動人心。
三、反類型片的勝利
在我看來,《黃昏的清兵衛》一改以往武士電影的面貌,作為一部反類型片獲得巨大的反響。然而,它卻造就了一種新型武士類型片的規范,它引發了改編周平小說為武士電影的熱潮,新時代的武士片大多都承襲了《黃昏的清兵衛》中清淡、平和的藝術風格,於是也陷入了又一個窠臼之中。
然而,《黃昏的清兵衛》依舊是只此一部,不可復制。武士電影也並沒有就此走出一條真正的復興道路。是以,我稱《黃昏的清兵衛》為反類型片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