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德國溫情電影《海蒂與爺爺》所講述的真善美
德國電影《海蒂和爺爺》根據瑞士女作家約翰娜·斯比麗的名作《海蒂》改編,是一部在寒冷的冬夜能帶給人們溫暖,讓我們在面對困難,遭遇不幸,心灰意冷的時候,仍能心生對未來美好生活嚮往的影片。
小海蒂出生在風光旖旎的阿爾卑斯山下的一個小村莊,因為父母雙雙不幸去世,由阿姨幫忙撫養,後來阿姨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就把海蒂交給了住在高山上的爺爺。由於種種不為人知的原因,爺爺性格古怪孤僻。他在見到海蒂第一面的時候,居然黑著臉想攆她走。不過生性淳樸善良又樂觀活潑的小海蒂,用真情融化了爺爺的心。海蒂認識了放羊倌彼得,兩個人時常與羊群為伍,在美麗的阿爾卑斯上自由地奔跑、賞花、玩耍,簡直自由快樂無比。
只可惜,好景不長,阿姨騙走海蒂,前往富家小姐克拉拉家中,作為陪讀。克拉拉是個有教養的姑娘,唯一的缺憾就是不能走路,整日悶在家中特別不快樂。海蒂的到來猶如一陣春風吹拂著她的內心,逐漸變得開朗活潑。只是小海蒂,越來越想念高山上的爺爺,整天悶悶不樂,還患上了夢游症,最後在醫生的建議下,克拉拉父親送她回到了家鄉。故事很簡單,沒有跌宕起伏,峰迴路轉的情節,更沒有什麼十惡不赦的反派角色。不過,一個人靜靜地看完後,還是能從中汲取愛的能量並產生對教育的些許感悟。
其一大自然是兒童的天然大課堂風景如畫的阿爾卑斯山脈,藍天白雲之下是一望無際的高山牧場,這里的空氣清新純凈,泉水叮咚,清甜甘冽。海蒂生活在此,吃天然健康的食物,接受陽光雨露的恩澤,擁有充足的睡眠和運動,釋放了孩子該有的天性,促使她健康快樂的成長。
而富家小姐克拉拉,盡管住在豪華的宅子里,伺候的僕人成群,珍饈美食享用不盡,漂亮時髦的服裝掛滿了衣櫃,可就是感受不到幸福。於克拉拉而言,偌大的豪宅似牢獄,是她不能邁過去的坎。她是有腿疾,但這並不妨礙她對外面世界的嚮往。可即便是白天,厚重的窗簾遮住了陽光,結實又美觀的窗戶關得嚴嚴實實。加之思念去世的母親,想念遠在外地的父親,本身就體弱的克拉拉小姐就更加鬱郁寡歡,健康狀況也越來越差了。
但後來,克拉拉去阿爾卑斯山拜訪海蒂。在那裡,她脫掉精美繁瑣的服裝,喝新鮮的羊奶,啃乳酪,睡在乾草鋪成的床上看滿天繁星。就這樣無拘無束地生活了一段時間,克拉拉食慾大增,面色紅潤起來,心情暢快,居然出現了奇跡—她可以站起來了,會走路了!
可見,大自然是孩子天然的大課堂,無論是一草一木,還是高山大海,給予人類的能量都是巨大的。孩子俯身細看一條正在進食毛毛蟲,就能感受到生命的力量;當他們沐浴在陽光之下,盡情奔跑,對著天空大喊,直抒胸臆,鍛煉了體魄,釋放了不快。現在的孩子,幾乎與自然脫節,即便是放假,不是趕往一個又一個的補習班,就是窩在家裡玩電子產品,沉浸在虛擬的世界不可自拔。很多孩子五穀不分,對大自然缺乏好奇心,甚至具有自然缺失症的傾向,難以掌控情緒,適應環境的能力也特別之差。那麼,這是不是值得引起我們重視呢?當然。平時有空的時候,我們還是要帶著孩子多接觸大自然,看看螞蟻搬家,鳥兒築巢,魚翔淺底,鷹擊長空。我們還可以和孩子一起拾撿落葉,用手撫摸老樹的紋理,打通孩子平時關閉的感知器官,接近自然,探索生命的奧秘。
然後閱讀和經歷可以開拓一個人的眼界 假如海蒂一直跟著阿姨生活,恐怕這一生都只能在蔽塞的鄉下度過,和村裡的所有婦人一樣為生計發愁,閑時唾沫橫飛地聊八卦,散播謠言為蒼白無聊的日子做點綴。再好一點,也就是跟阿姨一樣戴著插有羽毛的帽子,穿上長裙去富人家做女僕,這樣就能在村裡揚眉吐氣一把了。
所幸,海蒂來到了爺爺家,得到了親人真誠的關愛。高山上的生活並不富足,可是清澈的泉水,藍天白雲牧羊足以滋養心靈。不過,海蒂就此與爺爺相伴,不出阿爾卑斯山一步,恐怕以後的日子也會艱辛萬分。爺爺已經年老,不可能陪伴孫女太久,那海蒂以後的出路又在哪?命運似乎總不會太虧待好人。善良的海蒂,後來雖被阿姨騙到富人家庭成了克拉拉小姐的陪讀,可就在這座富麗堂皇的屋子裡,她親身感受了克拉拉式的優雅,明白了什麼是真正的教養。用一句話總結那就是:經歷可以塑造人。另外,她遇到了那麼一個睿智善良的富人奶奶,教會了她閱讀,幫助她打開了人生的另一扇大門。當鄉村教師在課堂上問他們長大了想做什麼的時候,海蒂真誠地告訴老師,她想要寫故事。因為她通過閱讀,拓展了眼界,所以不會相信「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這類宿命觀了。可以想像,這個想法肯定遭到了同學們的取笑。富人奶奶再次給她指明了方向,她這么跟海蒂說:「他們知道太少,海蒂!因為他們只知道這個村子,但是你見過這個世界更多的東西,不是嗎?」
是的,海蒂走出過閉塞的小山村,見過了世面,學會了閱讀。這樣的她,跟彼得不一樣了。寫到這里,我又不免感慨,古人的很多話的確是飽含深意。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真的不是一句空話。那麼,趁孩子還未成年,就多帶著孩子用腳步去丈量世界,去體驗各種酸甜苦辣的百味人生吧。當然了,閱讀一直為我們所有人打開著大門,在這個碎片化信息裹挾著孩子前行的時代,陪著他們靜下心來閱讀,這將是孩子一生無形的財富。
《海蒂和爺爺》是一部溫暖人心的電影,故事溫情脈脈,節奏不疾不徐,風景陶冶心靈,多遍回味依舊幸福滿滿,或許是這愛,或許是這人世間的真情。對於孩子,我們總想要給予的很多。對於一地雞毛的生活,我們也曾灰心喪氣,痛苦難捱過,不過回過頭再看,也僅不過如此罷了。願每一個孩子都能如海蒂一般被善待,並能有相對寬松和諧的成長環境,也能在成長路上受到正確的指引。願每一個成人,都能如海蒂一般即便身處糟糕的環境,還能用善良溫暖別人!
Ⅱ 《被告山杠爺》劇情簡介|鑒賞|觀後感
《被告山杠爺》劇情簡介|鑒賞|觀後感
1994 彩色片 11本
中國峨眉電影製片頌塌廠攝制
導演:范元 編劇:畢必成 范元(根據李一清的小說《山杠爺》改編) 攝影: 饒仁 主要演員: 李仁堂 (飾趙山杠)
本片獲1995年第二屆大學生電影節最佳故事片獎,廣播電影電視部華表獎最佳故事片獎,中國電影家協會金雞獎最佳故事片、最佳仔櫻斗編劇、最佳導演處女作、最佳男主角四項獎,《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最佳男主角兩項獎
【劇情簡介】
四川西部的綿綿大山裡,有一個小村叫做堆堆坪。晨曦初露,薄霧濃浸,睡眼惺忪的貴生手提著便桶跨出門檻,卻一頭撞在了吊在屋檐前的一具女屍上。貴生大驚失色,喊出了爹爹趙山杠。趙山杠出來一看,也大為驚恐。他們急忙動手放下屍體,屍體已經冰涼。趙山杠松開手,倒吸了一口冷氣。
薄霧慢慢退去,天色已明,堆堆坪失去了往日的平靜。一些人奔跑喊叫著,「不好了。快把夯娃吼起來,他婆娘在山杠爺家上吊了……」人們聚集在山杠爺家的院落里,夯娃看著妻子屍體又哭又鬧,要山杠爺償命。山杠爺一臉凜然,反問夯娃:強英自尋短見,哪個逼了她?夯娃責問山杠爺:是不是你罰她給全村放電影?派民兵綁她游村?這不是逼她去死路嗎?山杠爺平靜地答道:娃娃,你錯了,我是逼她走活路,做好人哩!夯娃氣呼呼地說要告他;山杠爺冷冷一笑,說他懲治歪風邪氣,不怕告!夯娃無言以對,往地下一蹲,嗚嗚地哭了起來。
山杠爺讓趙會計、臘正去幫夯娃家料理後事,一面忙著干自己的活。他想不通強英這娃的脾性咋這么犟呢?活鮮鮮的一個人,說死就死了,實在可惜了。
趙山杠的孫子虎娃在50里外的學校里上學,每周六都要回來幫家裡勞動。今天,爺孫二人又一起在山坡上刨地。杠爺想知道學堂里的事,虎娃告訴爺爺這個月學校新開了法律常識課,按老師講的課,爺爺就觸犯法律了。山杠爺不以為然,反而嘲諷老師把娃娃們都教呆木了。虎娃聽不懂,山杠爺就把村比作國家,把村規比作國法,說它們都是一回事,都是用來整治不服管教的刁漢潑婦的。爺爺做的沒有錯。
堆堆坪又恢復了常態。曬場上,有的在翻曬糧食,有的在編竹筐。二利趴在代銷店的窗口央求二太婆給他打酒,杠爺過來後嚴肅批評二利經常喝醉酒打婆娘,不幹活,像個二流子,不許他再喝酒。二利無奈交出了酒瓶,其實心中並不服氣。
一輛警車正向堆堆坪駛來。車上坐著鄉公安員老王與縣檢察院的蘇琴和小丁。老王向蘇、丁二位介紹堆堆坪的情況:社會治安好,這些年刑事案件一個沒有,民事上有點糾紛,黨支部書記趙山杠自己就處理了,村民們都服他。蘇琴、小丁是來調查山杠爺的,聽後陷入了沉思。
像往常一樣,山杠爺對上面來的同志非常熱情,倒水遞煙;弄得王公安反倒不好意思了。王公安向山杠爺坦告,蘇、丁二位是來專門調查一封匿名信的,信中反映你罰人放電影,又把她捆綁遊街,結果她在你家門前弔死了。還有你綁人捆人,私自關人,打罵村民,私拆他人信件等事。山杠爺聽後心中很坦然,也不願解釋,安排了趙會計為調查組領路,讓他們自己去找當事人查訪。
調查組首先來到夯娃家。夯娃娘哭訴著道出了事件的原委。原來強英經常虐待婆婆,打她,罵她。她實在無法忍受,便向山杠爺反映。山杠爺看到村裡不孝敬老人的越來越多,決意拿強英開刀。於是,他罰強英給全村放電影,並「請」來了強英的父母,讓他們也知道此事。強英回到家中,把氣撒在婆婆身上,又對婆婆大打出手。杠爺制止她,她罵杠爺是南霸天;貴生的媳婦勸她,她把貴生的媳婦也打了。山杠爺氣憤地讓人把強英關了起來,第二天又讓臘正等人押著五花大綁的強英游村。就在這天的晚上,強英在山杠爺家門口上吊了。
祠堂的村辦公室里,蘇琴等人在向張明喜、桂華夫婦作調查。祠堂外,王么爸向山杠爺反映明喜夫婦在裡面與調查組談話。王么爸認為是張明喜告的狀,因為他被山杠爺整過,是個初中畢業生,書念得多,鬼點念磨子也多。
因而,山杠爺便回憶起了那件往事。那年景都減了產,鄉里發了通報,要求追回外流的勞動力。山杠爺心裡很難受,立即召集村民大會,讓家屬通告外出的人都回村務農,說:「誰個不依,到時候別怪我杠爺不客氣。」趕場時,村民們與杠爺在茶樓喝茶,鄉郵員送來一封桂華的信讓轉交。大家一猜,認為準是明喜寄來的。杠爺讓人把信拆了,明喜信中說他在外每天可掙20多元錢,不想回村種小麥。桂華路過看到自己的信被人拆了很生氣;杠爺告訴說信是他拆的,要桂華讓明喜馬上回村,而且派人到山西去抓明喜。別人擔心明喜不聽,杠爺說「上面有紅頭文件,你怕個逑,該綁就綁!」為了避免荒地,杠爺親自帶人幫明喜家翻耕了責任田。祠堂辦公室里的明喜與桂華說到這些,都很感謝山杠爺,說杠爺的一切都是為了全村,為他們好。
二利喝醉了酒又打老婆,杠爺讓人把他綁了起來,並關進了黑屋子。蘇琴等人聞訊趕到,勸阻山杠爺。山杠爺說你們不了解山裡的事理,這樣的刁漢賴皮不整治,村裡還怎麼搞生產,怎麼爭先進?蘇琴、小丁讓人放了二利,二利喜出望外。第二天,二利向村民們吹噓,說縣上的領導解放了他,還與他握了手,山杠爺這回是完蛋了。山杠爺對此很不滿,告訴蘇琴、小丁:你們放了二利,給刁漢潑婦撐了腰,我們基層的工作就更難做了。
王祿主動找到調查組反映情況。幾年前,他拖欠公糧,挨過杠爺的整,被關過三天,連飯都沒讓吃。王祿的妹妹小芳對哥哥的揭發很不滿,說你喝的水裡有糖,是杠爺讓放的,杠爺是為了全村好,你告人家不得好報哩。
山杠爺的家中,貴生與媳婦為杠爺的事焦慮。他們懷疑臘正是「打黑信」的人,想起了修水庫時發生的事。臘正那時不同意杠爺的決定,也不想出錢、出力修水庫。杠爺正告他,黨員必須服從支部決定;結果臘正說如果黨員興轉讓,哪個割兩斤肉,打一壺酒,他就把黨員轉讓給他。杠爺氣得狠狠打了臘正一耳光,還停止了他的黨員登記。蘇琴、小丁向臘正調查也證實了此事;但臘正並無怨言,還稱贊杠爺挽救了他,使他有了出息。現在他承包了水庫的魚塘,開始富了起來。
蘇琴與小丁結束了調查,找山杠爺談話。山杠爺坦率地承認,這都是事實。蘇琴對山杠爺說:你的動機是好的,社會效果也不差,但做法卻觸犯了法律,尤其是游斗強英,直接導致了她的上吊自殺。杠爺不服氣,說遇上這些事,你會怎麼辦?蘇琴說:盡量做思想工作,批評、教育,或者……她的聲音很細微,顯得缺乏自信與底氣。
山杠爺想到自己犯下了國法要去坐牢,黨籍怕也保不住,心中很痛苦。他撫摸著虎娃的頭,承認孫子說得對,老師沒教錯。誰知虎娃突然哭了起來,說那封信是他寫的,他只是想問問報社,爺爺做的那些事究竟算不算犯法。
祠堂辦公室里,杠爺主持召開了支部會。杠爺讓支委們「打起精神」;問臘正如果你接替我當書記,打算給村裡辦幾件什麼事?臘正說他准備為村裡建電視差轉站,集資蓋新學堂,整治歪風邪氣,「要把堆堆坪團攏,還真離不開一蠻三分理哩!」杠爺很高興,說這樣他就放心了。
過了些天,一輛警車來帶山杠爺。村民們聚集在警車的周圍,目睹著杠爺依戀難舍,熱淚盈眶。被戴上了手銬的山杠爺在急馳的車上看著鄉親們與熟悉的堆堆坪的遠去,淚水順著他的臉頰滾滾流下。
【鑒賞】
無論從故事情節,還是從旨趣意蘊來看,影片《被告山杠爺》中,最令人感到意外,並能引起人們久久思索的一筆就是,最終揭示「告發」山杠爺的,既不是死者強英的丈夫夯娃,也不是那些曾被山杠爺無情整治過的 「刁漢潑婦」,而是山杠爺自己的正在上中學的孫子虎娃。
虎娃自然不是有意要告發爺爺。爺爺疼他,把他視為寶貝;他也愛爺爺,崇敬爺爺。然而村中所發生的強英被逼自殺,爺爺對事件的看法、對村規國法的解釋,與他在學校課堂上所接受的新的法制知識的教育,二者的矛盾差異使他困惑不解。於是,他寫信向報社反映這一問題,結果導致了縣檢察院派人來村調查,終於把爺爺送上了法庭的被告席。先前人們對「打黑信」者的種種猜測與懷疑,都成為了種種的 「莫須有」,事情的原委完全出乎人們的預料。
顯然,這是創作者的精心的設計與安排,但是它卻以深刻的內涵震撼了我們,使我們拍案叫絕,感慨系之。虎娃的舉動完全是偶然的,自發的,他不了解法律的嚴峻與無情,也不了解此舉後果的嚴重性,所以在得知爺爺將因此而被送上法庭時,他後悔得痛哭了。但是,這偶然中有著必然,這就是我們的社會在進入法制時代,在普及法律知識之後,隨著法制意識的增強,人們勢必會對以往種種習焉不察、司空見慣的違法現象提出質疑並作出否定。有意無意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法制意識、法律觀念或遲或早都要照射到每一個角落,每一個人的心中,哪怕是堆堆坪這樣一個極其偏僻的鄉村,像虎娃這樣一個未涉世事的少年。
影片的可貴之處就在這里:藝術家以新的時代意識去觀照現實的農村生活,他們發現了堆堆坪,發現了山杠爺,發現了虎娃,發現了傳統意識、傳統行為與現代化的社會進程之間的巨大矛盾。在這里,堆堆坪與山杠爺可以說是一個互為存在條件與互為因果關系的統一體。沒有這個封閉、落後、純朴、古老的堆堆坪,也就沒有這個集新、舊傳統於一身的山杠爺。沒有這個忠誠無私、專橫獨斷的山杠爺,也就沒有今天這樣一個光榮與污損、喜劇與悲劇並存的堆堆坪。虎娃的朦朧的質疑,意味著新一代人的覺醒。盡管他並不自覺,僅僅只是一種萌芽,但卻象徵著堆堆坪將要跨入一個以法製取代人治的新時期,蘇琴與小丁的到來證明了這一點。所以,我們可以把作品的這一筆稱為時代之光的投影。
這部作品的最突出的成就是成功地刻畫了山杠爺這樣一個性格復雜的典型人物形象。作為一個偏僻鄉村的黨的基層幹部,他身上有著許多可貴的優秀品質。他不謀私利,忠實執行上級領導的各項指示精神,一心為鄉親們走正路,過上好日子而不辭辛勞地工作著、奮斗著。為此,他不計個人得失,不惜採用各種手段,嚴肅懲治刁漢潑婦、打擊歪風邪氣,終於使堆堆坪改變了面貌,爭得了各種「先進」「模範」的稱號。然而,他畢竟是個土生土長的農民,畢竟是個視野狹窄、思想單純的山裡人。長期的封建傳統的影響,使他只知村規,不知國法,只知懲治人,而不懂得如何尊重人,目無法紀,獨斷專橫,終於一手造成了強英自殺身亡的慘劇,嚴重觸犯了法律,被推上了法庭的被告席。
山杠爺的形象魅力很大程度上源於他的「兩極化」的構成。一方面,他是極度的「善」,是一位在道德、動機上近乎完美的聖者。他握有大權,卻從不為自己打算,別人發家致富了,他依然一貧如洗,負債累累,過著緊巴巴的窮日子。即使是所作的觸犯法律的種種事情,也都是出於公心,出於執行上級的指示,都是為堆堆坪與當事人好。另一方面,他又是極度的「惡」,獨斷專橫,動輒罵人打人,私設囚室,私拆他人信件,游村罰款,以致把人逼上絕路。前者使我們同情、敬重他;後者又使我們痛恨他,為他感到惋惜。在「善」與「惡」的巨大反差中,藝術家不但有力地吸引了我們的情感的投入;而且深刻地啟示了我們去進行理性的思索。我們會由此而聯想到山杠爺性格兩極中種種復雜的社會、歷史的成因;也會聯想到道德、文化、法制之間的錯綜復雜的關系。
在這一點上,某些評論家並沒有真正理解這部作品。他們認為贊揚、肯定了山杠爺的優點與動機、便模糊了對人治模式的批判,便把人們引入到了一個沒有道德基礎的法制模式的誤區之中。實際上,藝術家採用「兩極化」的性格刻畫,正是為了更有力地否定人治模式。他們肯定了山杠爺身上那些應予肯定的品質;也有力地否定了他身上那些滯後於時代發展的、應予否定的東西。道德與法制是一個復雜的課題:法制自然需要相應的道德基礎;但法制也有自身的相對的獨立與神聖不可侵犯性。站在一般的道德准則上,我們可以認為山杠爺是一個「好人」;然而站在更高的尊重人,尊重、保障人的權利的角度而言,我們就不能認為山杠爺是個道德的楷模。所以,這里並不存在什麼「誤區」,這是藝術家切入主題的一個獨特的角度。他們的目的是為了把時代的警鍾敲得更響,使它更發人深思。
影片的深刻之處還在於它的「文化反思」與「文化批判」的意蘊。「五·四」以來,以魯迅為代表的進步作家曾致力於國民性的挖掘與改造,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被告山杠爺》通過山杠爺與堆堆坪村民的形象刻畫,繼承了這一傳統。我們看到,在整個調查過程中,幾乎所有的村民都站在山杠爺一邊,他們同情山杠爺,支持山杠爺,為山杠爺說情。他們感覺不到自己有人的尊嚴與權利,需要法制的關懷與保護;反而感到需要山杠爺、並且無法離開山杠爺。他們也不懂得正是自己的自私,狹隘、愚昧,才把山杠爺逼進了蠻橫獨斷的泥潭;也不懂得真正解救山杠爺的良方是自己應該首先遵紀守法,文明、自尊起來。通過村民形象的刻畫,影片告訴我們:山杠爺的家長專制的思想與作風,在一個生產水平、文化素養低下的環境中,有著深厚的社會基礎。要改造山杠爺,就必須連同改造這樣的社會基礎。因而,我們不能把作品僅僅看成講述了一個「好人犯法」的故事;也不能僅僅把它看成是普及法律知識、法制精神的作品。它的更深刻的意義在於對舊的傳統人格與文化的批判,從而促使我們在新的現代化的進程中,去積極地建設新的人格與新的文化。
影片採用了「偵破片」的類型方式;但它描述的重點卻不在告訴我們事件的結論,而在「調查」過程中通過多視點的敘述刻畫山杠爺的形象及揭示其生存的社會環境。大量的回溯鏡頭與段落,並沒有使我們感到零亂與散漫,是因為它們都集中在山杠爺的違法事件的真相調查上,而且每個片段的選擇都很有代表性,很有吸引力。它們像從不同角度照射出的光束,共同照亮了山杠爺這個富有立體感的藝術形象。藝術家既注意到了「回溯」、追憶鏡頭、段落的總目標與總任務;又注意到盡量拉開距離,有所側重。這就造成了現有的較理想的觀賞效果:調查本身所具有的「懸念」感觸像磁石一般地吸引我們的關注;而多視角的敘述又像轉動著的萬花筒一般,把我們帶入了精採的藝術世界。在借用傳統類型與結構方式,賦予新意與深意的嘗試中,這是一部相當成功的影片。
導演范元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這是他獨立執導的第一部影片。除了追求獨特的藝術形象與深刻的思想內涵以外,他還非常注意環境造型的傳情與達意。影片中環境氛圍的描寫營造具有較強的視覺沖擊力,體現了創作者的意圖與自覺。那連綿起伏的群山,那偏僻封閉的堆堆坪的全景,那高峻的山嶺,那灰色的雲層,以及雨後閃著青色光亮的石板小路,那沉重地聳立在村頭的石牌坊,那緩慢轉動的古老的水車,那村民們難得一見的藍白相間的警車,都與人物心理、劇情發展緊密相聯。它們在總體上構成了山杠爺與村民們生活的外部環境,傳達出了封閉、落後的環境與人物性格成因的內在的聯系。我們可以把它們看作一種象徵與隱喻,然而難得的是它們並沒有生硬地從外部強加進某種意義,都是從事件描述中自然體現出來,並做得十分的貼切。這使得整部作品顯得質朴、自然與流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