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影虎口脫險中指揮家在劇院里指揮的是什麼進行曲
不用說都知道這是《虎口脫險》的電影片段,這段電影里路易斯菲耐德扮演一位指揮家,正在指揮的這首曲子就是《拉克奇進行曲》,以前總是不知道斯坦尼斯拉斯說的那句「柏遼茲是個例外」究竟是什麼意思,直到現在才明白了。《虎口脫險》在此處引用這段音樂其實是有意的,因為這是首富有反抗精神的歌曲,用在這樣一部反映二戰反法西斯題材的影片中再好不過了.http://home.sogua.com/sunsy1985/diary/diary.aspx?id=464054
2. 指揮家的指揮家
Arthur Nikisch(1855~1922)出生於匈牙利,他既非最早的真正意義上的指揮家之一,也並非最早留下錄音的指揮,而是最早出生的對留聲機產生濃厚興趣的指揮大師。他死於電子管錄音技術引入前的三年,因此我們只能通過老的原聲錄音媒介去聆聽僅存的8件遺作(包括一套完整的貝5的首次錄音)。由於錄音技術的局限,管弦樂隊的氣勢有所降低,該版本還相應地對作品進行了重新編配。
盡管從錄音中很難充分傳達出Nikisch指揮藝術的微妙細節,但我們至少可以獲得一些感性印象,感受到他如何激發他的樂隊和聽眾,如何通過一種嚴謹,卻行之有效的精確手勢讓演奏取得輝煌生動的戲劇效果。他是個浪漫主義的即興詮釋者,依賴於瞬間的靈感,並在演出中及盡具有生動表現力的方式。從1895年直到逝世,他一直擔任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Leipzig Gewandhaus)和柏林愛樂的指揮,並深刻影響了整個新生代的年輕同仁們。 理查德·施特勞斯,Richard Strauss(1864~1949)隨著年齡的增長也同樣成為了一個客觀的演繹者。他還發展出一種比其他任何指揮家都更為簡潔的指揮風格。他那種看似隨意的方式,加之在其晚年對排演的忽視的事實(尤其是對他自己的作品),曾一度使人懷疑他作為一個偉大指揮家的聲譽。然而在鼎盛時期,他能給予樂隊和觀眾無與倫比的震撼,被頻繁地邀請演出。他在莫扎特和瓦格納作品的演繹上享有盛名。錄音對他來說似乎不是特別重要,他花在錄音棚中的精力並不比音樂會上的多。有時他的錄音可能顯得有些有失水準,但通常它們都具有極佳的控制,自然真摯的情感,優雅的樂句和絕好的平衡感和清晰度。
1926年,Strauss來到倫敦,與經過擴充的蒂沃利劇院管弦樂團(Tivoli Theatre Orchestra)合作,指揮他的歌劇玫瑰騎士,這是一個電影版的新製作。首映的第二天,他來到Queen』s Hall指揮蒂沃利合唱團演出了電影版音樂錄音中的一組曲目,其中包括原歌劇總譜中所沒有的 Presentation March一節。
馬里斯 楊松斯
楊松斯作風嚴謹,對待排練演出極度認真,自稱「在向上帝借時間」的楊松斯,對音樂事業有著高度責任心和奉獻精神。他的音樂聽起來熱情洋溢、對比鮮明、自然流暢。他最擅長的是俄羅斯民族主義和浪漫主義中期到晚期的作品,同時,對於德奧系古典主義以及一些現代派的作品也很有建樹。很多指揮家在詮釋一部作品時,總會運用一些與眾不同的處理方式。而這些方式往往也會給後來的指揮家帶來靈感,被後來的指揮家所效仿。與眾多指揮家一樣,楊松斯在指揮時也會賦予一部作品自己的特點。比如眾所周知的「擰毛巾」處理,就是在樂句結尾處突然加速,瞬間將氣氛推向高潮的處理。此外,在突出節奏速度的對比變化上,以及對音色的處理上,也是楊松斯近幾年很顯著的特點。這些特點都是楊松斯受到穆拉文斯基和卡拉揚兩位大師的點撥,以及自己多年在樂壇上韜光養晦的結果。很多人喜歡將楊松斯和當今柏林愛樂樂團的首席指揮西蒙·拉特進行對比,說楊松斯是當代的富特文格勒,而拉特是當代的托斯卡尼尼。楊松斯對這個看法不敢苟同。富特文格勒一直是楊松斯最崇拜的指揮家,而楊松斯也一直以富特文格勒為自己的標桿。作為當今古典樂壇中流砥柱的指揮家,楊松斯指揮的音樂會場場爆滿,而被譽為「古典音樂的票房的保持者。
3. 電影"指揮家" 女子樂隊演奏的曲目是什麼
影片的編導根據情節的發展,配上了許多我們熟知的音樂片段。反映了上世紀二十年代古典音樂的發展趨勢。也體現了編導對於不同時代音樂的喜好。即;尊崇巴赫,喜愛德沃夏克,追隨馬勒、格什溫、斯特拉文斯基。
並且這些配樂和情節是那麼契合。舉例來說:
影片的第一場音樂會是馬勒的《G大調第四交響曲》;
安東尼婭全家在街頭上觀賞的音樂並使得她養母頭疼的是蘇薩的《自由鍾進行曲》;
安東尼婭在法蘭克和指揮家裡彈奏的是巴赫的《哥德堡變奏曲》;
在富豪募捐會上,安東尼婭和羅賓等組成的樂隊演奏的是德彪西的《夢幻曲》;
當安東尼婭得知自己的身世時瘋狂的彈奏鋼琴的是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鳥》;
安東尼婭在德國指揮的首場演出是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陸》和《美國組曲》;
在安東尼婭聖母去世的教堂里管風琴彈奏的是巴赫的《親愛的耶穌,我們在這里》;
在美國第一場演出是舒伯特的《第八交響曲》;
最後的結束曲是埃爾加的《愛的禮贊》。
4. 一部電影,電影講的是一個音樂指揮家在十幾年前的一次重要演奏中,指揮棒被人折斷了,從而演奏中斷,多年
音樂會 Le concert (2009)
又名: 非常愛樂樂團(港) / 交響人生(台)
5. 約翰·威廉姆斯的介紹
約翰·湯納·威廉姆斯(John Towner Williams)1932年2月8日出生於美國紐約長島,鋼琴家、指揮家、作曲家、電影配樂家。12約翰·湯納·威廉姆斯是波士頓交響樂團坦格爾伍德音樂節的駐會藝術家,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參與電影音樂工作,第一部獨立完成的作品為《情聖》。1971年以《屋頂上的提琴手》首獲奧斯卡獎。1975年,為災難恐怖片《大白鯊》配樂。1979年末接任美國波士頓流行樂團的指揮職務。1993年為電影《辛德勒名單》配樂。2000年入主好萊塢露天劇場名人堂,2004年獲頒肯尼迪中心榮譽獎。2009年,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白宮授予約翰國家藝術獎章。342012年為《林肯傳》譜曲。截至2014年2月,約翰·湯納·威廉姆斯共獲得49次奧斯卡獎提名(包括5次最佳歌曲提名和44次最佳配樂提名)、5次獲獎,18次格萊美獎提名,4次金球獎,7項英國學院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