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第10放映室:電影過節之萬家燈火(一)安身立命解說詞尤其是對佛釋道闡述!
亞里士多德早在兩千多年以前,就提出了一個看似非常普通,但也是兩千多年以來、或自有人類文明以來,一直沒能夠解決的命題:「人應當如何生活?」可以說,自這個命題提出來以後,所有的人文科學都在圍繞它而展開。
人到底應當如何生活?二十世紀是人類文明突飛猛進的世紀,科技經濟在這個時代得到了非常快的發展,可是二十世紀也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災難。每當人類面臨一個世紀之交的時候,都會出現一種特殊的現象,叫做「世紀末現象」:一個世紀走完了,另外一個世紀又開啟了,人類總好像有一種走到世界末日的感覺。當今之世,人類有能力分裂原子,有能力去尋找到誇克,有能力飛越太空、走上月球,可是人越來越對自己表現得無可奈何,人難以安身立命。所以在二十世紀到二十一世紀世紀之交產生一種非常奇特同時也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就是世界范圍之內出現了許多邪教,這說明了什麼?說明人類面臨著一種空前巨大的人生危機。
事實上,人生危機是我們每個人都迴避不了的。如何解決這樣一種人生危機?一九八八年,世界各國諾貝爾獎得主在法國巴黎集會,會後發表的共同宣言中提到:「人類要在二十一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到兩千五百三十年前中國的孔子那裡去找智慧。」人類已經面臨著許許多多嚴峻的課題,如何來解決?他們發出倡議,到孔夫子那裡去尋找智慧,尋找人類生存的智慧。應該說,這不是一般的人、不是一批人文學者發出的倡議,而是一群二十世紀最傑出的科學家發起的倡議,代表著二十世紀人類的最高智慧。
我們現在所要回答的問題,就是如何到兩千多年以前的孔子那裡去尋找智慧?我們能找到什麼樣的智慧?必須要說明的是,他們這里所講的孔子,只是一個象徵,它象徵著中國文化,象徵著中國傳統文化。因此,我們有必要回過頭來重新審視中國的傳統文化。
家國一體
家在中國文化當中,具有一種特殊的地位。不理解中國人的家就永遠不能理解中國文化。可是家到底是什麼?中國人以家為一種精神上的歸宿,最重要的價值觀都與家有關系。
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容博大精深。我用三個概念六個字來概括它的基本要素,就是:血緣;情理;入世。
為什麼說血緣構成中國文化的第一個要素?因為中國這個民族,在被「化」出來即由原始社會向文明社會過渡的時候,就和西方民族表現得非常不同。中華民族在走向文明的時候,是通過維新的道路。西周維新就是中國先民在文明初年所進行的一場最為重要的社會變革。這場變革的核心任務就是建立一個新的社會結構,後人把這種結構概括為家國一體,由家及國。它以家為基礎把家的邏輯和原理伸展到國,形成一個所謂的「國家」。中國的國家和西方的country有著非常大的區別。「國家」既掙斷了原始社會的氏族紐帶,具有文明社會「國」的性質,但又繼承和吸收了人類在迄今為止最為漫長的原始社會中所形成的氏族關系的血緣傳統,以「家」為「國」的基礎甚至范型。所謂「周雖舊邦,其命惟新」。顯然,「國家」是「國」與「家」,即氏族社會的血緣邏輯或家的邏輯,與文明社會的國的邏輯中庸調和的產物。在西方人看來,把國和家聯系在一起簡直是不可思議。中國文化里的國家概念和西方是不一樣的。「國」的繁體字,首先是有人口,即「口」,有了人口有土地即「一」,有了土地以後還要有保衛人民和土地的武裝即「戈」,最後還要有疆界———「囗」,所有這些要素組成了「國」的繁體字———國。
由家及國,是為「國家」,西方人在翻譯的時候很難把這個意思表達出來;而我們在把西方的country翻成國家的時候,事實上也很容易丟掉國家理念當中一個最重要的東西———家。這種情況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到處可見。另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心」的文化意義。中國文化中「心」的意義到底是什麼?我們現在翻譯成英語的時候,有很多種表達,有的說是heart,不錯,心臟;有的說是mind,也不錯,是思想,當講到心的時候,都與思想相連。但無論是heart還是mind,都難以表達「心」的全部文化意義。海外有一個著名的哲學家,叫成中英,他把「心」翻譯成heart-mind,將二者結合,意思就全面多了。所以在很多情況下,中國語辭的意義要豐富得多,辯證得多。
中國人是在家的基礎之上伸展出國,所以中國傳統社會的社會結構,是由家庭、村落、再到國家。家在中國文化當中,具有一種特殊的地位。大家可能都看過林語堂的《中國人》。林語堂說中國文化有一個攻之不破的真正堡壘,就是中國人的家。中國文化那麼復雜,最重要最基本或第一個要素就是家,不理解中國人的家就永遠不能理解中國文化。四大名著當中,《紅樓夢》演繹的就是一個「家」的榮辱興衰;現當代文學的名著,像巴金激流三部曲,《家》、《春》、《秋》,還是以家為題。可是家到底是什麼?中國人以家為一種精神上的歸宿,最重要的價值觀都與家有關系。魯迅跟保守派論戰,論到最後,魯迅發怒了,罵他們是「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論敵被罵痛了。因為罵一個人「喪家」,基本上就把他從根基、根本上給否定了。中國人最高的理想是什麼?過去講是大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大同境界實際上就是以家為本位和理想。我們看到有賓館酒店打出「賓至如歸」的橫幅,歸什麼?歸家,到了酒店就感覺到了家一樣。但西方文化當中很難讀到這樣的句子。「賓至如歸」譯為英文就是隨你自己自由自在,就是充分自由。中國人感到最好的地方並不是自由之境,而是後現代西方哲學所說的「在家」,當然「在家」也包括了自由之意。中國人說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狀況很好,好到什麼程度,「不是親人勝似親人」,也說明家仍然是中國人基本的精神歸宿,是中國人最高的一種價值取向。
中國人的最高理想是天下一家、家國一體。也就是說,家的邏輯和國的邏輯是直接貫通的。中國的家,家的理念、家的文化有著一種深刻的社會文化意義。它是社會結構的范型,它是人的價值的源頭,是中國人最後的歸宿,中國人無論身在何處,只要有個家存在,就不會導致人生的失落。做官不得志,就「告老還鄉」,「有子萬事足,無官一身輕」啊。家,成了人們生命中的根。血緣是什麼?就是人生命的根。所以到最後,人們要回到這個根,只要這個根存在,人就有源源不斷的生命力。只有了解了這一點,我們才能夠對中國傳統文化有一個深刻的了解。
⑵ 《你是我的春天》發布「燈火」版海報,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
《你是我的春天》這部電影將“燈火”版的海報呈現在了觀眾面前,這部影片是一部抗疫題材的電影,不僅有總監制陳道明,還有監制黃渤,甚至這部影片的拍攝指導是中國電影家協會。此外,這部影片的演員陣容也非常的強大,有黃曉明、宋佳、尹昉、宋小寶、周冬雨等等一系列實力派演員的精心加盟,其主要講述了一群普通人在面對疫情時相互幫助相互依賴的溫暖故事。
從小人物以及小切口出發,將不同人群的另一面展現出來,深刻地體現了一部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詩。盡管在這部影片中有很多小人物的群像表演,但是卻也將在疫情面前人盡一份力的真實的表達了出來。小編在看完這部影片的故事梗概之後,對於影片中的小人物的表達十分的期待。
⑶ 中國老片子(電影)有哪些
你算是問對人了,我是學電影的,這個學期剛好學習的是中國電影,下面是按時間順序排列的電影,希望對你有幫助~~
《孤兒救祖記》《姊妹花》《神女》《春蠶》《漁光曲》《大路》《風雲兒女》《十字街頭》《馬路天使》《夜半歌聲》《塞上風雲》《一江春水向東流》《太太萬歲》《萬家燈火》《小城之春》《麗人行》《三毛流浪記》《烏鴉與麻雀》
《芙蓉鎮》《林家鋪子》《柳堡的故事》《駱駝祥子》《我這一輩子》《早春二月》《城南舊事》《老井》《青春祭》《人鬼情》《香魂女》《小花》
⑷ 哪些電影講述中國人關於居住的故事
關於中國人居住的電影有《萬家燈火》。
《萬家燈火》是一部由昆侖影業公司出品,沈浮執導兼編劇,陽翰笙編劇,上官雲珠,藍馬等主演的劇情片。
該片講述了代價慘重的八年抗戰終於結束,作為金融中心的大上海並未在勝利的曙光下重煥生機,前途未卜的國內政治局勢以及飛漲的物價讓這里的民眾迎來新的磨難的故事。
劇情介紹
該片於1948年7月在中國大陸上映。抗戰勝利後的上海。偉達貿易公司職員胡智清和經理錢劍如有同鄉和同學之誼。胡智清日夜為公司操勞,妻子又蘭持家有方,一家三口。
尚能維持溫飽。智清十年不見的老母因農村生活困難,帶著次子春生夫妻到上海投靠智清。時通貨膨脹,物價飛漲,智清負擔加重,生活發生困難,且引起婆媳之間矛盾與不和。
錢劍如幼年曾受胡母資助,長大後善於鑽營,成為富戶,仍秘密從事黃金美鈔投機。智清苦心規勸,反遭忌恨,與好友小趙同被公司解僱。春生見智清失業,不忍坐食,每天背著兄嫂在街頭擦皮鞋,因不諳行規而飽受凌辱。
又蘭為智清找工作求助於錢劍如,而老母則因春生被毆找錢問罪,婆媳之間矛盾激化。又蘭因體力不支而流產需錢用,老母吵著回鄉要路費,智清籌款不著走投無路,一次乘公共汽車拾得一錢包,他一時心情矛盾,但隨即把錢包歸還原主,不料反被誣為竊賊而遭毒打。
智清羞憤交加,茫然不知所向,竟被汽車撞倒,幸由路人送往醫院。智清自醫院踉蹌奔回,見老母與又蘭在小趙、阿珍等人幫助下已相互諒解,一家人重又團聚,對生活開始有了新的認識。
⑸ 如何評價電影《古路壩燈火》
觀看《古路壩燈火》後,我不得不說,這部電影並未達到預期。它以普通學生鄭浩秋的視角展現了西北聯大的生活,試圖讓同學們體會到前輩們學習的艱辛,以及我們今天幸福生活、強大國家的來之不易。然而,電影的表現手法並不令人滿意,兩小時的觀影過程中,同學們更多地是在吐槽橋段和演員的演技。
電影中,古路壩的燈火共出現了五次,每次都寓意著不同的情感。第一次是村民幫助學校教育的燈火,第二次是先輩們刻苦學習、科技救國的燈火,第三次是同學之間深厚的情的燈火,第四次是知識改變命運的燈火,第五次是家仇國恨、奮發向前的燈火。然而,這五次燈火的真正含義或許被過分解讀了,因為電影中真正提及古路壩燈火的只有三次。
電影以聯大學生步行500多里山路從西安遷至漢中的故事為開端,其中建聰堅持將自己的西服掛在牆上,讓人感到意外。建聰的角色經歷了從自私自利到無私奉獻的轉變,然而這一過程過於突兀,角色形象單薄。
女主角丹凝來找校務長要蠟燭,因為自習室人滿為患。這一情節是整部電影最精彩的的部分,然而,它並未得到充分的挖掘。電影中的校長角色剛正不阿,然而他的形象過於高大,缺乏立體感。
電影劇情支離破碎,每個片段都太短,節奏緩慢,讓人感覺沒演完就到下一個片段了。例如,浩秋遇到土匪的情節就顯得無厘頭,邏輯性不強。此外,電影中對科研的描寫也不充分,讓人難以理解為何浩秋會突然改變主意。
總的來說,《古路壩燈火》這部電影並未達到預期,它對我校光榮歷史的呈現有所誤讀。然而,作為低成本國產電影,它仍需政策扶持和地方支持。這部電影本有一個很好的題材,卻未能充分利用,讓人感到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