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那部電影說男是神偷,去一個女科學家所研究科學成果,最後愛上那位女科學家
電影:聖徒 英文:The Saint (1997)
導演:菲利普-諾伊斯
主演:方-基默,伊利莎白-蘇
類型:愛情/動作/驚悚
上映日期:1997年4月4日加拿大
劇情:來自遠東的孤兒坦普勒自小練就飛檐走壁的偷竊本領。及長,受雇於一些國際犯罪集團。這一次,他到俄羅斯走了一遭。命運安排他與女科學家艾瑪·拉塞爾博士緊緊地聯系在一起。而他們共同面對的則是伊凡·特雷蒂亞克控制的惡勢力。被人稱為「聖徒」的坦普爾並非雞鳴狗盜而已,他有很強的社會正義感,片中他變換了十幾次外型,每次的口音和身態都不一樣,所以能一次次化險為夷。劇情講述女科學家把水研製成能量的科研成果風波…………
B. 一部關於一位女科學家穿越星際空間去見父親的電影
《超時空接觸》,也叫做《接觸未來》,很喜歡這部電影,1997年華納公司出的,是不是一個女的,然後她在那個星球上看到了他的老爸。。很感人
片名:contact (接觸未來,又譯超時空接觸)
原著:卡爾·薩根carl sagan
導演:羅伯特·澤米基斯robert zemeckis
音樂:阿蘭·斯文特里alan silvetri
主演:朱迪·福斯特jodie foster 扮演埃麗
馬修·麥康納matthew mcconaughey 扮演龐馬
美國華納兄弟影業公司1997年出品
彩色寬銀幕故事片,片長2小時31分
內容簡介:埃莉是一位對宇宙生命充滿探索慾望的天文學家。尤其是對她產生深遠影響的父親去世時,她對科研的投入更加上了對父親的強烈懷念。她決心找到外太空生命跡象的努力,只得到少數人的理解,但絕大多數人都認為她的行為是瘋狂的。終於有一天,埃莉的研究有了突破,她收到了來自外太空的信號。這一發現驚動了美國政府,官員們決定關注這一事件,讓埃莉本人代表地球上的人類,飛越宇宙,去與外太空的生命進行理智的接觸。然而,人們卻不相信埃莉所敘述的太空經歷......
欣賞電影《接觸未來》,就不能不提該片的超強陣容。原小說作者、影片的副製片人(其實還參入了部分編劇工作)、康奈爾大學的教授卡爾·薩根(carl sagan),他曾指導過美國的空間計劃,還擔任過美國航天局(nasa)顧問,一生獲得22個名譽學位以及一項新聞工作者夢寐以求的國際大獎--普利茲獎(pulitzer prize)。塵襲小說《接觸未來》以豐富的知識和非凡的想像在經典科幻作品行列里佔有重要一席,可惜卡爾1996年去世時沒能看到本片殺青,故影片在即將結束時打出「for carl「的字幕,以示悼念。本片另一位核心人物,導演兼製片羅伯特·澤米基斯(robert zemeckis),在好萊塢的地位直逼其恩師斯匹爾伯格,對電影特技的貢獻也僅次於卡麥隆(james cameron)和盧卡斯(george lucas),影迷至愛的《阿甘正傳》也是出自此君的手筆。至於本片的女主角,清瘦俏麗的朱迪·福斯特(jodie foster)早已被我國觀眾所熟悉,童星出身的她可是位影壇奇才,迄今已獲得10項電影類大獎,包括兩項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桂冠(1991的《沉默的羔羊》和1988的《被告(the accused)》),少年得志。影片中,朱迪演活了一位敬業、勇敢、堅強的女天文學家,尤其是時空旅行回來後在聽證會上的那場戲,她把艾莉面對民眾普遍誤解和官員咄咄逼人地詰問時的那種抗爭、委屈、無奈、進退兩難的神情表現得淋漓盡致。飾演艾莉的父親和艾莉的情人的演員分別是羅素·克勞(russell crowe)和馬修·邁康納西(matthew mcconaughey),前者後來主演了《角鬥士(gladiator)》,後者擔綱了海戰猛片《u-571》。其他演員,包括飾演美國國家安全顧問的瞻姆士·伍茲(james woods)、飾演厚臉皮科學家的湯姆·斯凱里特(tom skerritt)、飾演億萬富翁的約翰·赫特(john hurt)等等,不是金球獎就是艾美獎得主,而飾演總統柯林頓的演員,實際上並不是什麼特型演員,而是柯林頓本人,這是澤米基斯在《阿甘正傳》中的故伎重演,用電腦特技將美國總統「請「到了劇組中,但是,他的形象被塑造得遠不及《空軍一號》那麼地光輝,而是像棵牆頭草。影片中的主題音樂也幾乎成了頌揚女性奮鬥成功的代表旋律,在去年的悉尼奧運會上,每當我國誕生一位的女冠軍,介紹其身平事跡配的音樂就是來自於本片(而男冠軍則代之以《石破天驚(the rock)》的主題音樂)。
本片無與倫比的理科背景:
一九八五年的一個學期末,加州理工大學(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理論物理學教授Kip S.Thorne(廣義相對論三巨頭之一)剛剛上完一學年的課,正坦吵慵懶地靠在辦公室的椅子上休息,電話鈴卻突然響了起來。打來電話的是他的老朋友,著名行星天文學家Carl Sagan。Sagan當時正在撰寫派信兄一部描寫人類與外星生命首次接觸的科幻小說。寫作已經接近尾聲,但身為科學家的Sagan希望自己的作品-即便是一部科幻小說-也盡可能地不與已知的物理學理論相矛盾。在這部小說中Sagan安排女主人公通過黑洞(Black Hole)穿越了26光年的距離,到達遙遠的織女星(Vega)。這是整部小說中最具震撼性的情節,但是從物理學的角度來看,卻也是最可疑的細節。於是Sagan打電話給從事引力理論研究的Thorne,為這一細節尋求技術咨詢。經過一番思考和粗略的計算,Thorne 告訴Sagan黑洞是無法作為星際旅行的工具的,他建議Sagan使用wormhole(蟲洞)這個概念,於是便有了隨後出版並被拍成電影的著名科幻小說<Contact>。
與別的天馬行空式不靠譜的胡編科幻不同,本片對星際旅行的認識與當時物理學家對理論物理的認識完全一致。
Sagan的小說順利地出版了,Thorne 對 wormhole 的思考卻沒有因此而結束。三年後,Thorne 和他的學生Mike Morris在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s上發表了題為「時空中的wormhole及其在星際旅行中的用途」的論文,由此開創了對所謂「可穿越 wormhole」(traversable wormhole)[注一] 進行研究的先河。作為教學性刊物的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s也因此而有幸在一個全新研究領域的開創上留下了值得紀念的一筆。
Morris和Thorne的文章在wormhole研究中具有奠基性的意義,不過wormhole這一名詞卻並非是他們兩人的發明。早在一九五七年C.W.Misner和J.A.Wheeler就在一篇文章中提出了這一名詞。那篇文章討論的主題是所謂的「幾何動力學」(Geometrodynamics)-一種試圖把物理學幾何化的理論。Misner和Wheeler的「幾何動力學」後來並沒有走得很遠,但他們在文章中提出的wormhole這一概念卻在事隔三十一年之後得到了全新的發展,並成為以星際旅行為題材的科幻小說中的標准詞彙,可謂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