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相關訊息 > 有關音樂的英美電影觀後感

有關音樂的英美電影觀後感

發布時間:2024-01-26 04:33:11

音樂之聲觀後感

導語:《音樂之聲》(The Sound of Music)講述了1938年,年輕的見習修女瑪利亞到退役的海軍上校特拉普家中做家庭教師,以童心對童心,讓孩子們充分在大自然的美景中陶冶性情,上校也被她所感染。這時,德國納粹吞並了奧地利,上校拒絕為納粹服役,並且在一次民歌大賽中帶領全家越過阿爾卑斯山,逃脫納粹的魔掌。下面是我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關於音樂之聲的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音樂之聲》觀後感一

其實,我還是在護理美學課上才知道《音樂之聲》這部電影的,第一次觀看也是在這門課上,然後自己有回到宿舍從頭到尾認看過了一遍,然後一發不可收拾,看了一遍又一遍,毫不誇張。我對自己喜歡的東西從來不會輕易地放下。我後悔自己為什麼沒有早點知道這部電影,但我又很慶幸自己很幸運地知道了她,很慶幸。說實話,我一直都不怎麼喜歡歐美的電影,如果要究其原因,也許是我對外國的文化還不是那麼的了解並接受,也許僅僅是因為我不喜歡英語,自己也說不真切。但是這部電影出現在我的生活里,進入了我的視線,最最重要的是我愛上了她。

我從來沒想過感動在電影里竟然也可以用歡聲笑語來表達,使我開心並感動著。一股暖流在心裡緩緩的流淌著,溫暖、快樂、感動充滿我的心扉。一種情愫滴在心上,慢慢暈開,滲進心裡。我是一個感性的人,所以很多時候我寧願看著悲劇流淚也不願看著喜劇歡笑,只為尋求那種觸動心靈的感覺。林黛玉就是悲情憂郁的化身,而我已經無法用語言來准確地表達我對林黛玉這個角色的喜愛之情,當我一遍又一遍的看紅樓夢時,她的每一個表情、每一個眼神、每一滴淚水都牽動著我的心。但是現實生活中我並不是鬱郁寡歡的人,雖然很多時候會因為生活中的瑣事而煩惱抑鬱,可是更多時候我期待歡笑而且很容易快樂,學校路旁開得正好的一朵花、一個孩子對父母幼稚的提問、晴空中的一朵白雲……都讓我會心的笑,展露笑顏。總而言之,我喜歡被感動,而這部電影感動了我。

很喜歡這部電影里的景色,山川綿延、白雪皚皚、青草幽幽、野花點點、小河涓涓、晴空萬里,真是美極。看著這一切,我的心就像白雲般綿綿軟軟,又似指尖的一滴露珠般明亮而不耀眼。看著瑪麗亞像大地的精靈般隨心而歌、隨意而舞,我的心似乎也要隨著每一個音符雀躍跳動。然而羨慕之餘隨之而來的是淡淡的失落感。反觀我們的城市,高樓林立、車水馬龍,要想找到那樣一個地方真是難得很。然後一個沉重的問題襲來,在這樣發達城市的人們的幸福感似乎並不像他們認為本該的那樣。至少很多時候我看到的人們都是緊張而不能充分的喘息的,當然也包括我自己。自然,幸福感這種縹緲無形的東西主要取決於個人感受和個人想法,但是我認為它和環境的關系也是密不可分的。然而生活就是生活,即使不滿也無法逃脫。努力適應,努力生活得更好,努力讓笑顏在自己的臉上展露才

是我們要做的事情。怨天尤人從來都是行不通的。我們不是生活在那樣貼近自然的環境里,那就讓我們從這部劇里去感受那樣的綿軟以及那樣的情思。其實我們的身邊也存在著微小的自然氣息的.。當我走在學校道路上的時候,我會有意挨著道路兩旁,尋找那些微小的存在,一棵獨自在微風中搖曳的小草,一朵含苞欲放的花朵,一片獨特的葉子都讓我心動,然後迎風微笑,世界是美好的,我告訴自己。我相信生命的存在就是為了創造感動,尋找感動,使之融入身體無法分割。

如果要問除了電影里的景色之外還有什麼使我無法忘懷,那麼我會說是裡面的音樂,雖然我對音樂沒有任何意義上的“造詣”,喜愛與不喜愛全憑自己的感受,但我還是想談談我的想法。音樂是這部劇的題目,更是這部劇的靈魂。在音樂聲中拉開帷幕,又在音樂聲中圓滿收場。音樂的旋律始終伴隨著影片劇情的發展,不論是瑪利亞的悠揚奔放,還是孩子們的活潑歡快,亦或是艦長的深沉優雅,都是發自一顆愛的心靈。《音樂之聲》的內容是生活中普通的片段,正是其中幾首韻調輕揚歡快、詞句簡單而爛漫的歌曲才使她變得美麗而感人,她以音樂抒發人類最淳樸的感情,像一朵清新而獨特的雛菊,散發出迷人的清香,沁人心脾。音樂只是情感的載體,很多時候我聽歌只是為了感受其中的歡樂或悲傷。在我的判斷標准里,只要是能觸動我的,讓我有所思的歌曲都是好的。

談到裡面的人物,一定要提的當然是女主瑪麗亞,她是一個讓人無法不喜歡的人。她純真善良,樂觀開朗,渴望愛情,嚮往大自然的自由,同時也固執而無畏、不被世俗束縛。就像電影中修女們所唱“如何使月光在掌中停留”,月光般柔美而不受約束。這讓我想起了我的一個高中同學。在上高中之前,我不相信世界上有這樣美好的人,這樣的人根本就只存在於童話之中,亦或是各式偶像劇里的女主。她們太過於美好,美好得讓人無法觸及。但是我現在相信了,因為我親眼所見,她就在我的身邊,而且是我的好朋友,我高中最好的朋友。她和瑪麗亞是如此的相像,我該感謝上蒼讓我遇見了她。是她讓我看到了人性的美,看到原來人是可以這么簡單而快樂的。和她在一起的每一個日月都深深刻在我的記憶里。也許開始你並不能完全讀懂她們,但是她們總會有一種魔力讓你不自覺的靠近,然後戀戀不舍,不願再離開。如果你用看一般人的眼光來揣摩她們所思所想,那是對她們的褻瀆。她們的美好有時候會讓我自慚形穢,更害怕自己污穢的雙手玷污那一份潔白。普通眾生中的我,只願這一世目視她們的美好,成全心裡的念想。

❷ 音樂之聲觀後感

音樂之聲觀後感15篇

看完某一作品後,從中我們收獲新的思想,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麼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音樂之聲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音樂之聲觀後感1

電影中最感動之處,是瑪利亞與孩子們、特拉普一起克服困難的種種場景。當瑪利亞喚起對特拉普的愛情時,她知道要與男爵夫人結婚,她留下一封信就回到修道院去了,院長對她說:That you have to look for your life(你必須追尋自己的生命。)她重新又回到了特拉普家,追尋自己的生命,她勇敢的去面對,終於和特拉普結成伉儷,然而生活中的磨難沒有止境,在薩爾茨堡舉行奧地利民謠音樂節的當天,和瑪利亞接到了柏林的來電,命令參迦納粹的海軍,拒絕為納粹服務,他決不背叛自己的祖國和人民,於是他准備冒險帶全家離去。可他和他的全家被置於嚴密監視之下,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沒有退縮,而是借著參加民謠音樂節的機會,特拉普家庭合唱隊在奧地利同胞面前奉獻出他們心底里的歌《雪絨花》並帶動全場觀眾加入大合唱,喚起了奧地利人民反對侵略的正義心聲和不畏強暴的必勝信念。最後在朋友和修女們的協助下,瑪利亞一全跨過了阿爾卑斯山,逃出了多難的祖國,來到了自由之地。

電影落下帷幕,可是那歡快的歌聲,動人的場景卻將永遠印在我的頭腦中,鼓舞我向前,將讓我學會堅強,不畏懼困難,時刻對生活充滿信心,快樂的生活,用自己的真心理解他人,用自己的力量去幫助他人!

音樂之聲觀後感2

故事講述了修女瑪瑞亞性格開朗,活潑,賦有愛心,被修道院院長派到一個有著七個孩子的家庭去當家庭教師。孩子們的媽媽去世了,他們非常調皮,在瑪瑞亞之前,他們已經氣走了七位家庭教師了。瑪瑞亞克服了重重困難,教孩子們唱歌,跳舞,做游戲,逐漸成為他們的好朋友。讓他們的爸爸懂得如何去愛他們。最終瑪瑞亞得到孩子們的認可,成了他們的媽媽,過著幸福的生活。

其中有一個部分特別好玩:在瑪瑞亞來的第一個晚上就下起了大雨,不停地打雷。突然一聲雷響,最小的女兒跑進瑪瑞亞的房間,她對瑪瑞亞說:「姐姐哥哥們都不怕。」剛說完,又一聲雷響,4個大點的女兒同時跑了進來,她們對瑪瑞亞說:「男孩子們不會害怕!」雷聲再次響了,2個男孩也跑了進來,「怎麼你們也害怕嗎?」男孩說:「我們過來看看她們怎麼樣了!」瑪瑞亞為了緩解他們的情緒,教他們唱起了歌。可怕的夜晚就這樣愉快的度過了。

《音樂之聲》是以歌舞為主題的一部電影,我希望大家能多看這樣的電影,用心去感受愛,讓愛留在每個人的心中!

音樂之聲觀後感3

《音樂之聲》這部影片實在是太美了,觀後令我久久不能忘懷。劇中優美而又熟悉的音樂旋律,令我陶醉!修女瑪利亞的教育理念,特別是她跟七個孩子和家長的故事,令我感動!

瑪利亞沒有接受正規的專業理論的教育,但是她能夠通過自己的語言、行為讓孩子們信任自己,並且使孩子接受自己。

從瑪利亞第一次和七個充滿個性的孩子見面開始,我們就看到了她那獨特的教育態度,面對孩子們的惡作劇,既沒有當面指責,也沒有當著家長揭穿,而是去了解孩子們惡作劇背後的原因,尤其是在受到孩子們的捉弄後,面帶微笑的說:「我要感謝各位今天放在我口袋裡的禮物,你們使我感到快樂和溫暖。」

通過這件事情的巧妙處理,讓孩子們自然地把她當做一位慈祥而又容易接近的朋友、長輩看待。七個孩子由於長期的軍事化管理,自由、童心、個性、甚至夢想都被壓抑和禁錮,瑪利亞根據孩子們的年齡和個性特點,帶領他們走向社會、走向大自然,開啟了他們的心靈,放飛了理想。

音樂之聲觀後感4

音樂是打開人心靈最好的工具,它可以使一個人改變,是一個環境改變。可能有人不相信,但是在《音樂之聲》中瑪利亞就做到了。

我記得最清楚的是瑪利亞剛來的上校家的時候,家中沒有一點生機。所有一切都是很順序的,沒有歡笑,沒有音樂,讓人感覺像一個冰窖一樣。可是美麗的瑪利亞用歌聲打開了孩子們的心,讓他們可以像平常孩子一樣快樂的玩。他們與瑪利亞相處的十分融洽,瑪利亞經常叫他們唱歌跳舞。這是上校回來了,因為他失去了他的夫人,所以把自己也隱藏了起來,也不與孩子們交流,所以看到孩子們唱歌時十分生氣。但是聽到孩子們專門為歡迎男爵夫人而唱的歌,他的心一下打開了,上校發現是他太不了解自己的孩子了,也是自己把這個家搞得一點生氣都沒有。所以上校請瑪利亞留下來,就這樣每天家裡都充滿了歡笑。後來經過一段時間,瑪利亞和上校結婚了。

就這樣瑪利亞用自己的歌聲組建了一個快樂的家庭,成為了一個了解孩子的媽媽。

這讓我明白音樂是一種十分可愛的東西。它不分年代,不分國際,無時無刻都可以鑽進人的心中,使人得到感動。所以我們的生命中不可以缺少音樂,不可以失去音樂,因為那是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為生命增添色彩的部分,讓我記住音樂,學會感受音樂。

音樂之聲觀後感5

今天是特別的一天,因為,爸爸媽媽帶我去西安音樂廳觀賞了音樂歌舞劇《音樂之聲》。來到音樂廳時,我高興極了,興奮不已的坐在座位上,等著開演。終於,帷幕升了上去,音樂響起來了,我目不轉睛地盯著舞台,連身體都僵住了,演員們的演出太精彩了!

這個故事發生在奧地利的薩爾斯堡,在一座修道院里,有一個活潑開朗的女孩,名叫瑪利亞。因為她從小在阿爾卑斯山長大,所以喜歡自由自在的生活,還特別愛唱歌,經常在修道院里大聲唱歌。院長覺得她不適合修道院的生活,所以派她去海軍上校家裡給他的孩子們當家庭教師。

瑪利亞來到了上校家裡,發現他的七個孩子缺少陪伴和關愛,因為上校的妻子去世了,而上校用非常嚴格的方式教育孩子們,家裡缺少歡聲笑語。瑪利亞教孩子們唱歌、跳舞、做游戲,用她的愛溫暖了孩子們和上校的心。

上校準備給孩子們找一個新媽媽,可是在他們准備結婚前,納粹德國吞並了奧地利。在這國難當頭的時候,上校發現自己和未婚妻的觀點非常不一致,所以他們分手了。

最後上校愛上了善良活潑的瑪利亞,他們結婚了。為了躲避納粹,他們在音樂節上用合唱作掩護,在修女們的幫助下,想方設法翻越了阿爾卑斯山,逃到了瑞士,開始了新的生活。

這個故事非常精彩,而且裡面有很多首動聽的歌曲,讓我記憶深刻。直到現在,主題曲還在我的腦海里回盪……

音樂之聲觀後感6

今天晚自習,我們帶領十一十二班的學生觀看了《音樂之聲》。看完後我的感觸很大。《音樂之聲》這部電影主要講了實習修女瑪利亞因為性格問題被送到馮·特拉普上校家作女家庭教師。後來與上校相愛並結婚,可當他們度蜜月回來時奧地利卻被德國入侵,第三帝國要求上校到第三帝國任職。上校為了拒絕而打算連夜帶家人一起逃出奧地利。可行動卻被德軍發現,最後他們在修女們的幫助下終於逃離了奧地利。這部電影有很多角色都令人難忘。

我難忘的是馮·特拉普上校上,他的愛國之情令我難忘。當他唱完時,看到期望祖國美好的希望破滅,不禁哽咽得無/法繼續唱下去,這讓我們看到了上校高尚的愛國情懷。馮·特拉普一家為了自己的尊嚴,不惜拋下自己所有的財產和地位以及冒著生命危險逃出奧地利的行動讓我非常的感動。

從傳統的意義上說,一個幸福的人必須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對於女人來說更是如此,所以純真、熱情、美麗的瑪利亞後來成為了船長的妻子。影片為了表現瑪利亞和船長之間的愛情,安排了伯爵夫人這一角色。當然這位伯爵夫人也美麗,善解人意,而且還很富有,看起來是船長妻子的最佳人選,但船長最終還是選擇瑪利亞。

音樂之聲觀後感7

在今天的社團課上,我們觀看了一部幽默的電影《音樂之聲》,它主要講述的是一個女人從修女到家庭教師的故事,當她還是修女的時候,她非常調皮,大家都不喜歡她。但是,她非常熱愛唱歌。修道院有一個規定,修女不可以隨便唱歌。於是,院長就把她趕出來了修道院。之後,她被一位艦長選中去做家庭教師,結果孩子們都非常喜歡聽她唱歌,他們的合唱團很有趣。她做得非常成功,這個故事被改編為電影,很受人們歡迎。

《音樂之聲》是一部音樂劇,劇中的女主人公瑪利雅在不停的歌唱,那是她對自由的一鍾嚮往,是對快樂與幸福的一種追求。她起初認為只有進了修道院,才能修身養性,才是真正熱愛主的表現,所以,她熱衷於做一名真正的修女。而院長卻不這么認為,感覺她並不適合修道院的生活,所以送她去做了家的家庭教師。在這里,她有七個性格各不相同的學生要教,他們調皮、開朗而又喜歡惡作劇,瑪麗雅卻以她的熱情和真誠感動了他們,也感動了他們的父親----,最終他們成為了真正的一家人,雖然遇到戰爭,卻能感受到他們一家幸福的生活與甜蜜。

如果我們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也能真正用心去愛,去了解我們的孩子,我想我們的孩子也會更加喜歡我們、接受我們,從而像愛媽媽一樣地愛我們。老師在課堂上講的優秀教師的標准都可以在她的身上得體現,這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和目標。

音樂之聲觀後感8

我看了《音樂之聲》這本書,深受感動。

這本書主要講:修女瑪利亞受修道院委派,當了一位上校的孩子的家庭教師。上校把他的七個孩子像士兵一樣訓練,家中沒有一絲生活氣息,瑪利亞帶著孩子們唱歌,用音樂感動了上校一家的事。

看這本書時,有很多地方讓人看了忍不住會發笑,卻在笑的同時悟出很多道理。

一開始,我看到這個家庭的這種狀況,不禁感嘆道:「多麼可怕的家庭!」我覺得這家庭已經無可救葯了。我看著這些孩子一次次搞惡作劇捉弄瑪利亞,卻想不到瑪利亞竟會用奇特的教育方法使他們與她融洽相處!正是這么一個可怕的家庭,被瑪利亞徹底改變了,這是什麼力量?是愛!瑪利亞的愛感化了他們全家,使人的心靈得到>溫暖與快樂,並使人主動地渴望這種快樂!

每當優美的歌聲響起,我總是情不自禁地跟著哼唱。瑪利亞的歌聲,如甘泉滋潤心田,如清風拂過心扉,如溫暖的陽光融化冰雪,如閃亮的燈燭帶來光明。美妙的歌聲,美麗的景色,美好的心靈,使人沉浸其中。

瑪利亞用最動聽的聲音,消除了一切距離,音樂之聲使人與人之間永遠沒有代溝。

音樂之聲觀後感9

音樂與歌聲是情感的'一種宣洩,人們歡樂的時候唱歌,痛苦的時候也唱歌。《音樂之聲》是部音樂劇,瑪利亞在不停的唱歌,那是她對自由的一鍾嚮往,對,是自由,雖然起初她自己並未意識到這一點。自由,是這部影片所要表達的主題之一,我認為。

修道院是修身養性的地方,有點雷同於中國的道觀和寺廟,但它實質上是對人性的一種束縛,規矩甚多。瑪利亞顯然不屬於那種地方,她熱愛自由,喜歡奔跑於廣闊的草地上,喜歡象小鳥一樣地唱歌。

她的這種行為是不被修道院里眾人理解的,所以她感到迷茫,覺得自己做錯了事,應該向上帝懺悔,幸好院長是個通情達理的人,是個值得尊敬的人,我們看到她也唱歌,很動聽。如果沒有這位開明的院長,瑪利亞很可能會象其他修女一樣在修道院里過著平淡乏味而單調的日子,然後隨著歲月的流逝,慢慢地忘記任何開口唱歌。

院長很可能在瑪利亞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輕時的影子,所以希望她不重蹈覆轍。從傳統的意義上說,一個幸福的人必須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對於女人來說更是如此,所以純真、熱情、美麗的瑪利亞後來成為了船長的妻子。影片為了表現瑪利亞和船長之間的愛情,安排了伯爵夫人這一角色。當然這位伯爵夫人也美麗,善解人意,而且還很富有,看起來是船長妻子的最佳人選,但船長最終還是選擇瑪利亞。

音樂之聲觀後感10

上一星期,語文老師讓我們看了《音樂之聲》這部電影。

電影講述了修女瑪麗亞的故事,瑪麗亞因喜愛大自然,喜愛唱歌,不適合修道院的生活。被派去一位海軍上校的家中當保姆和家教,照顧七個孩子。上校對她十分嚴厲,非常冷漠。但還是被瑪麗亞的善良所感動,經歷過一番風雨後,兩個人終於結婚,過上了幸福生活。

這部電影讓我懂得了很多,比如說應以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困難。還記得那個場景:聽著從瑪麗亞嘴裡汩汩流動的歌詞,看著她大闊步往前走的姿態,不免欣慰,心裡也不免闊朗起來,坐在屏幕前微笑著似乎也看到許許多多困難被折服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經常是遇到一點小小的困難、挫折便後退,不敢面對它們,更沒有膽量去克服它們。但看完電影,聽著瑪麗亞那首輕快、高昂的歌曲,我把心中的焦慮、不安一掃而光,而是自信地去面對困難。

給我的第二個感受是:音樂是心靈的語言。整部電影突出了音樂這一主題,出現了許多廣為流傳、膾炙人口的歌曲,比如:《雪絨花》、《哆唻咪》、《孤獨的牧羊人》。也正是通過音樂,男主人公特拉普被感動了,真是應了馬丁·路德的那句話:「不為音樂所動的人,我必定把他比作木石。」

從此,我更加喜歡音樂了,更加喜歡唱歌了,因為音樂可以使人愉快,成為一個像瑪麗亞一樣的快樂的人。

音樂之聲觀後感11

昨天,媽媽為了讓我看上《音樂之聲》,幾乎忙了一中午,內容簡介很長。主人公瑪麗亞是一個在修道院里的修女。由於她活潑好動的性格使院長決定把她安排到馮。特拉普上校的家裡做家庭教師。因為亡妻的悲傷,使特拉普上校對孩子們實施軍事化管理。

但是,瑪麗亞的到來,改變了七個孩子的命運。在上校的家時,她用窗簾布為孩子們縫制了游戲服,帶著他們出來玩。當上校帶著女朋友男爵夫人回來時,她正帶著他們爬樹,劃船,當他們劃船時男爵夫人已經在等候多時了,可是當船快劃到岸邊時瑪麗亞摔了一個跟頭,所以船翻了,七個孩子一個接一個掉下了水。

他們拚命遊了上來。後來上校和男爵夫人訂了婚,由於夫人對瑪麗亞說了一些話,讓瑪麗亞回到了修道院。院長讓他去尋找自己的美夢。瑪麗亞又回到了上校的家裡。男爵夫人覺得已無法挽回上校對瑪麗亞的愛意,便自動退出了婚約。上校和瑪麗亞訂了婚,不久他們便結了婚。幸福美滿便是結局!

這個故事既幽默又風趣。瑪麗亞用善良誠實樂觀的精神和行動贏得了孩子們和上校的愛!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愛是可以感化一切的!

音樂之聲觀後感12

從物學的角度來說,冷,是因為缺少了熱,黑暗是因為缺少了光。那麼,是不是也可以說世間的丑惡都是因為缺少了愛的存在……

作為一部音樂劇,它的中間當然是蘊含了許多音樂元素,但真正打動觀眾的,卻是其中濃濃的愛……

當一個教堂的修女去做家庭教師時,與她的僱主一位艦長卻發生了爭執。在僱主的眼中,他把孩子們當成士兵一樣對待。在外人眼中看來可笑的事情,一件件的發生在他的身上。孩子們得不到一點愛,為了讓父親更多的關注他們,而去捉弄一任任的家庭教師,而熱情活潑的修女瑪利亞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她趁艦長外出時,私自用窗簾給孩子們做了游戲服,帶孩子們四處玩耍,教孩子們唱歌。瑪利亞用心中的愛感染了他們,擊碎了他們的孤獨與怯懦。當艦長回來,他聽到了只有他妻子在世時才有的滿屋歌聲。他的嚴肅,冷硬包裹的孤獨,無助,對生活的恐懼被擠掉了,然後唱出了整部電影的高潮——《雪絨花》

作為一名父親,艦長當的確實不好,可是,作為一個原本在美滿家庭中生活後又失去妻子的他來說,在高冷的背後是對生活殘酷的恐懼,他的恐懼令孩子們不知所措,他管理孩子如同管理士兵,甚至可笑到他雖然知道卻從不叫孩子們的名字,而是用吹口哨的音調來作為他們的名字。而瑪利亞的出現,點燃了孩子們心中的愛,之後點燃了艦長的愛,這也就是最好的結局。

所以,給別人一個愛的源頭,用心中的愛去點燃他們心中的愛,讓愛充滿世界,令丑惡無所遁形吧!

音樂之聲觀後感13

文章摘要:四紛飛,五六瓣撒;但不同的是,她每次與山的眼神碰撞的時候,總是馬上轉移視線,或者是低頭。榜樣。女兒因難產也走了,本就半熟的妻子終於在接踵而至的打擊下完全的熟透了;是溫馨的寄贈。、第一句。我只是用英文說了一句謝謝;安妮是一個女孩。

電影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故事:

瑪利亞是一個年輕活潑的修女,喜歡在大自然下高聲歌唱,所以她常常忘記了修道院里的規矩。院長認為瑪利亞並不屬於規矩嚴格的修道院。院長與眾人商量後,決定安排瑪利亞到一位上校家當家庭教師。

上校的妻子去世多年,留下7個孩子,他要求對孩子嚴格管教。他告訴瑪利亞在他家的家庭教師都做不長久,都是因為孩子的惡作劇。瑪利亞果然也遭到了惡作劇,可是這位善良的老師並沒有告訴他們的父親,而是像個母親一樣照顧孩子,很快跟孩子打成一片。上校也漸漸在瑪利亞的引導下改變了對孩子們的態度。上校與瑪利亞之間發生了感情,他們完婚後回到了已被納粹佔領的奧地利,上校並不想為納粹辦事,於是他帶著家人逃出了奧地利。

歌聲是情感的一種宣洩,人們歡樂的時候唱歌,痛苦的時候也唱歌。《音樂之聲》是部音樂劇,瑪利亞在不停的唱歌,那是她對自由的嚮往。

這部影片還有一個譯名叫《真善美》,音樂就是真善美的代名詞,我們一定要多看這種電影,將真善美播灑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音樂之聲觀後感14

我看了《音樂之聲》這部電影,深受感動。

這部電影主要講:修女瑪利亞受修道院委派,當了一位上校的孩子的家庭教師。上校把他的七個孩子像士兵一樣訓練,家中沒有一絲生活氣息,瑪利亞帶著孩子們唱歌,用音樂感動了上校一家的事。

看這部電影時時,有很多地方讓人看了忍不住會發笑,卻在笑的同時悟出很多道理。

一開始,我看到這個家庭的這種狀況,不禁感嘆道:「多麼可怕的家庭!」我覺得這家庭已經無可救葯了。我看著這些孩子一次次搞惡作劇捉弄瑪利亞,卻想不到瑪利亞竟會用奇特的教育方法使他們與她融洽相處!正是這么一個可怕的家庭,被瑪利亞徹底改變了,這是什麼力量?是愛!瑪利亞的愛感化了他們全家,使人的心靈得到溫暖與快樂,並使人主動地渴望這種快樂!

每當優美的歌聲響起,我總是情不自禁地跟著哼唱。瑪利亞的歌聲,如甘泉滋潤心田,如清風拂過心扉,如溫暖的陽光融化冰雪,如閃亮的燈燭帶來光明。美妙的歌聲,美麗的景色,美好的心靈,使人沉浸其中。

瑪利亞用最動聽的聲音,消除了一切距離,音樂之聲使人與人之間永遠沒有代溝。

音樂之聲觀後感15

前不久,老師在音樂課上為我們播放了音樂之片——《音樂之聲》。看完後,我深有感觸。

這是一個發生在戰爭時期的故事,講述了年輕活潑的修女瑪麗亞到退役海軍上校特拉普的家中,照顧他的七個孩子。特拉普上校雖然冷漠嚴厲,但終究還是抵擋不住瑪麗亞的純潔善良,兩人終於結婚,可惜剛剛渡完蜜月,他們的安靜生活因被納粹佔領奧地利而破碎了。

全劇都有音樂貫穿始終,其中流傳最廣的幾首經典音樂,如表達瑪利亞對大自然熱愛的《音樂之聲》,輕松愉快的《孤獨的牧羊人》,特拉普上校演唱的無限深情的《雪絨花》,歡樂有趣的《哆來咪》,以及調皮可愛的孩子們演唱的《晚安,再見!》等等,都已成為我記憶中最值得珍惜以及細細回味的藝術佳作。

正是因為這一曲曲藝術佳作,在看電影的過程中觀眾能一直保持著輕松愉快的心情,沒有對人物的猜疑,有的只是漣漪般的輕快。在這部影片中,觀眾所能感到的只是人世間那種最淳樸、最簡單的友愛和摯愛之情,永遠只是那輕松愉快的節奏!

;

❸ 音樂之聲觀後感英文版

《音樂之聲》觀後感英文單詞簡單【一】

Sound of Music is my favorite move,it told a moving story about World War II。Captain’s family loved music with their heart and soul,which moved me deeply。The sweet and wonderful songs in the movie taught me that music is the common language of human beings,and it is borderless and endless。The song I love best is Edelweiss。It was played at the end of the film。Under the strict supervision by Germans,the atmosphere in the threat was stressed out,and the song by Caption’s family is like a pure flower blooming in the dirty mud。It shows hope and spring to everyone。

音樂之聲是我十分喜歡的一部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電影。上校家庭對音樂的熱愛讓我感動。

裡面美麗動聽的歌曲使我了解到音樂是人類共同的語言,它沒有國界,不分種族。

其中我最喜歡的歌曲是雪絨花。它出現在整個影片的最後,在敵人嚴密的監視下,劇場里的氣氛異常殘酷,上尉一家人演唱的這首歌曲就像在污泥中潔凈的花朵,讓人看到希望和春天。

音樂之聲英語讀後感【二】

Interesting story, sweet song, warm feelings, innocent joke, is" the sound of music" the most attractive place.

Its music, its subject, it passes through the carved lines, full of the beauty of art, the meaning of music, more important is the theme of love, really touched everyone's heart pure love. The film is about a really know, goodness, and beauty of the story.

Actress Maria vivacity and frank, out of the monastery to worldly life, bold pursuit of love, with childlike innocence, love to take care of seven premature loss of mother to child, as the true life story; interpersonal tolerance and family harmony, von Tripp Colonel a Nazi minions not high upright, rather than do the subjugation of exile the slave 's patriotic sentiment, are all shown in the human good intention; story scenes Alpine a landscape of lakes and mountains, the music of rural Salzburg artistic atmosphere, especially throughout the movie the beautiful songs, after nearly half a century, is still sung unabated, let people to fully experience the art and the beauty of nature. The Colonel's character, show very natural. As a prison long country hates certainly cannot forget, alone with her seven children, to his identity, the children love expression not exquisite is normal. The last is the music turns him into a kind of father. It seems the power of music is great, this also accords with the sound of music theme. Of course, also to the audience that proper family ecation is also a kind of art.

" The sound of music" from life, higher than the life, with its music lyrics to music, touching, full of sunshine and romantic, the abstract musical note, the harmony of nature and human landscape beauty perfect combination, reflects the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in harmony, mutual relation, encourage people optimistic, pursuit pure happiness, freedom and enjoy life, eliminate distractions, reach the ideal realm of truth goodness and beauty!

❹ 觀《海上鋼琴師》有感

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領悟呢?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後感吧。但是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觀《海上鋼琴師》有感範文(精選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觀《海上鋼琴師》有感1

還記得那是20xx年1月底,我第一次走進藝考培訓學校,那是我接觸的跟廣播電視編導有關的第一節課——影評。老師推開門二話沒說為大家播放了這部電影,那是我第一次看這部電影,也是我第一次帶著專業的角度去看一部電影。《海上鋼琴師》對於我來說是一種啟迪,更是一種對電影的渴望吧。時隔這么多年過去,我也走上過講台,每每都會把這部片子拿出來,同那些面臨藝考的孩子們,一起體會影片中那經典鏡頭帶來的視覺震撼,一起感受那靈魂音樂帶給我們的人性回歸。《海上鋼琴師》是義大利著名導演吉賽貝·托納多雷的作品。同《天堂電影院》《西西里的美麗傳說》合稱為"時空三部曲"或者說是"回憶三部曲",還有的稱之為"回家三部曲""尋找三部曲"。三部影片運用了同樣的敘事手法,在現實與過去不斷穿梭,在追憶與沉思中循環往復。而他的影片配角是特別的存在,貫穿始終,是引路者。吉賽貝·托納多雷導演作品不多,但每部都堪稱精緻,獲得的獎項也很多。有媒體評論他一如既往地精準:在很短的時間內,將主人公或主要行動做一個非常准確的亮相,雖然身為義大利人,卻比純好萊塢導演拍出的作品還要好萊塢。但在我看來,他的作品敘事結構雖然復雜,但情節清晰流暢,畫面精緻唯美,音樂婉轉纏綿。他總去描寫那些大時代下的小人物的悲歡離合,而在其中我們能看到,愛情、夢想以及對未知的恐懼。

《海上鋼琴師》這部影片的故事發生在一艘穿梭在英美之間的游輪上。1900年的第一天,鏟煤工丹尼發現了遺棄在頭等客艙鋼琴上的男嬰,收養了他並取名"1900"。1900沒有出生證明沒有身份沒有歸宿,但他有海洋有鋼琴有音樂。那年,8歲的1900,推開"禁止入內"的大門,走進了他生命靈魂的深處——"Music"(音樂),鋼琴天才1990一曲感動眾人,一句"F the regulations"(去他的規定),開啟他人生篇章。海上波濤洶涌,船內暈眩晃盪,1900又是一曲,結緣終生的朋友——小喇叭樂手MAX。搖晃的音樂大廳,四處奔走的鋼琴,音樂的自由也隨之開啟。上天賦予1900無與倫比的音樂天賦,讓船上的各式各樣的人為之瘋狂,也給1990帶來了人生中第一次挑戰。來自爵士之父的挑戰。也是這次挑戰,又給了他新的人生際遇。愛情總是來得異常倉促,一張唱片,本可以流傳百世,卻被1900搶下。"I won』t let my music go anyway out me"(我不能讓我的音樂離開我),因為這音樂屬於愛情。為了這奇妙的緣分"一見鍾情",1900做了生命中唯一一次下船的決定,他決定為愛出走,或者是為了看看那未知的世界。但繁華世俗的世界讓1900退縮了,那從未踏足的領域可能並不適合1900。最終也未能走下那通往陸地的長階,他義無反顧的回到了船上,回到了這艘從出生就未曾離開的屬於1900自己的音樂世界。即使退役了的郵輪將被炸掉,他也選擇與船共存亡。2個小時的影片導演處理得很流暢,1900似乎是某種象徵,我不禁跟著人物的命運思考,思考人們生存現狀,思考未來命運。但每次我看完這部影片,我的大腦都會放空一段時間,不知該想什麼,不知該做什麼。好似想逃避這悲劇色綵帶給我的不安,或是這玄妙的音樂帶我短暫的抽離現實。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音樂能表情達意,它承載著電影中情感塑造的職能。它貫穿始終,每一曲都那麼耐人尋味。《海上鋼琴師》被譽為是最不容錯過的電影原聲帶之一。影片的配樂出自現義大利最有名氣的音樂大師顏尼歐?莫里克奈之手,他的旋律由於樂思寬廣、質朴流暢、極富歌唱性而具有在一瞬間滲透人心靈的強大感染力,包括《天堂電影院》,《索多瑪的120天》,都是來自這位大師的作品。而鋼琴,作為樂器大家族中的王者,鋼琴的發展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人類社會精神生活不斷發展的狀態。鋼琴初始,因為其做工復雜並且價格不菲,最早只有皇室和貴族才能接觸到。然而僅僅300多年的歷史,鋼琴卻成為人們心目中的樂器之王。它美好的聲音伴隨著整部《海上鋼琴師》,僅僅88個鍵,卻千變萬化,萬種風情呈現在我們眼前。《海上鋼琴師》這部影片中1900彈得第一首曲子叫做《莫扎特再生》,當時的1900稚嫩生澀,不熟練的彈奏卻引來了眾人的贊嘆。而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出現則是在游輪爆炸前,那時沒了鋼琴,只有1900靈動的手指。而音樂依舊那麼淳樸,好似1900的一生。1900的音樂生涯從它開始,由它終止。1900的人生也如這首曲子一般,簡單卻耐人尋味,如歌亦沁人心脾。再一首讓人記憶深刻的也是貫穿影片的曲子,就是那愛情的旋律。1900用他那自由純粹的心鐠出一曲靈魂深處的曲子,它被錄成唱片,流傳了下來。這首曲子是回憶的初始,是尋找的初始,是愛情的初始,更是回歸的初始。影片由這張唱片引入故事,也由這張唱片結束故事。曲終人散,1900不是個勇敢的人,他不懼怕挑戰、不懼怕死亡、不懼怕離別,可偏偏害怕未知,而未知的世界仍需要勇敢的`人去探索。

當然,《海上鋼琴師》中人們往往最記憶猶新的就是"斗琴"那段經典,就連周傑倫《不能說的秘密》也是有明顯模仿的痕跡。"斗琴"這段,鋼琴、音樂不再是1900的配角,而是與1900互為主角而存在的。這艘游輪名為"維尼吉亞號",這游輪可以說是1900的整個世界,船上的舞池是1900唯一展現他才華的地方,決斗就發生在游輪華麗的舞池。挑戰者是爵士樂的發明者,這在歷史上是確有其人的,成名於妓女的舞會,他被金錢與名利所包裹。他選擇在舞會最高潮的時間點開始了挑戰。他要炫耀,他要在眾人面前羞辱這個外界傳說比他強的人——1900。 影片中大全景畫面很多,這樣的景別既交代了人物活動的環境空間,也將氣氛意境渲染到一個高度。與此同時,穿插呈現在觀眾眼前的人物或物體的近景合特寫。好似時空停頓,意境深遠。"斗琴"片段導演出神入化的表現了一段精彩場面調度。挑戰者先入畫面的是一高大的影子,長鏡頭定格在人物的遠景後平移至吧台,從畫面右下腳開始模糊,畫面只剩清楚地酒杯,然後拉近。使觀眾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酒杯上。讓原本同一空間的人與物產生了一種空間跳躍的錯覺。之後,導演大量運用仰攝、俯攝鏡頭並且通過推拉鏡頭並加上淡入淡出疊化等電腦特技完成大全景與特寫的鏡頭切換,給觀眾帶來不一樣的視覺觀感。這樣的拍攝手法以及剪輯技巧,成功的將觀眾的注意力轉移到被攝對象。這種帶有感情色彩的鏡頭角度,再配上三段精彩絕倫的鋼琴表演,音樂,鏡頭,聲畫完美合一,塑造了1900神話般的形象。這里還要談到的是那根"香煙",第一段斗琴,挑戰者借點煙錯過1900善意的握手。一根煙的時間彈完挑戰曲,顯示自己對音樂的控制,也是給1900下了戰書。挑戰者離開,舉著燃盡但為掉落的煙走回吧台,熄滅在酒杯中。1900一曲聖誕去回應,激怒了挑戰者。第二段斗琴,1900彈了挑戰者的曲子,徹底激怒挑戰者。第三段斗琴,挑戰者使出大招"快",而1900俏皮的問好友要來一根香煙。兩只手彈出四隻手的音樂,速度之快讓琴弦的溫度點燃了這根香煙。此後有長達10幾秒的無聲,同時全場目瞪口呆的畫面,把觀眾的情緒帶到了一個興奮的頂峰。同樣是"香煙",第一根是炫耀,第二根是回饋,1900優雅的打敗了自負盛名的挑戰者。

《海上鋼琴師》這部影片擁有音樂天賦,畫面美,音樂美,意境更美。1900集萬般寵愛,然最終,他放棄了陸地、城市、名利、愛情,選擇與生他養他的游輪共存亡。雖然1900一生沒有離開過這艘承載著他音樂與命運的游輪,但游輪上形形色色的人早已讓他已看盡世界百態。"生於斯,死於斯,銘於斯,其魂氣無不之也,其死而有不澌者矣。"我不禁會想,那是否是一種落葉歸根的情感。落葉雖死卻也是新生。

觀《海上鋼琴師》有感2

在蒼茫的海上,是誰將心深埋於波瀾?是誰譜一曲傳奇與絢爛?是誰奏響海洋的心跳?是一位孤獨的行者,一位執著的追夢人,一位海上鋼琴師。1900不僅是他的名字,也是一個開始,一個起點,一篇樂章的前奏。高潮的悠揚,是他內心的禱告,是從海洋深處呼喚天際的歌聲。他如海一般寧靜深遠,也如海一般變幻莫測,大陸的紛繁擾亂了他的眼,所以他選擇留下,用黑白的旋律與浪花共舞,譜下屬於自己的傳奇。

義大利著名作家亞歷山大德羅。巴里科的獨角劇本《十九世紀》上演成功後,被改編成電影《海上鋼琴師》,讓人永遠記住了那位非凡而孤獨的鋼琴家T·D·林蒙,人們喜歡稱他為1900。

一位小號演奏家麥克斯回想起當年海上浮城遇到的音樂知己。當年,麥克斯就是吹奏著一首爵士小號曲登上船的。他滿懷希望,就像去參加一場盛大的聚會一樣,但是,很快他就嘗到顛簸大海的痛苦滋味。正巧,他遇上了1900,邀請他坐在鋼琴邊聽他演奏,隨著大海的波瀾自由滑動,他們享受著這顛簸中帶來的美妙時刻。從那以後,船上的貴客們在1900鋼琴聲的伴奏中度過海上時光。有時,他也會來到下層客艙,為那些貧窮的歐洲移民者演奏。他手在琴上,心在海上。只要有人給他幾個音符,他就能演奏塔蘭台拉的舞曲。人們隨著歡快的樂曲翩翩起舞。美國到了,曲終人散,所有人都踏上了新大陸,只有1900一人孤獨地留下。他為什麼不上岸呢?世界近在咫尺,他完全可以征服世界。可是1900認為,陸上的人總喜歡尋根問底,虛度了許多光陰,就像冬天憂慮夏天的遲來,夏天擔心冬天的將至,總是追求一個遙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他並不羨慕。

1900是獨一無二的,他認為,就像鋼琴一樣,琴鍵有始有終,有限的琴鍵可以奏出無窮的音樂。他的音樂不僅給凡人演奏,還給上帝演奏。上岸後,該何去何從?太多選擇讓他無所適從。他來自海上,也必將回歸於大海。這艘船不僅載著人,也載著他的夢想。他生活的范圍離不開船頭和船尾,在有限的范圍內,他習以為常,他自得其樂。陸地對他來說是艘太大的船,是位太美的美女,是條太長的航程,是瓶太濃的香水,是無從彈奏的樂章。所以,他無法舍棄這條船,他寧願舍棄自己的生命。

這真的只是傳奇,屬於1900一個人的傳奇。他從不奢望在陸地上開始新的生活,用他至美的琴聲征服驚艷的世界,他只是默默地在海上,在漂泊中譜寫自己的音樂人生。他的生命始於此,也終於此,1900永遠地享受著世間少有的孤獨,他把弗吉尼亞號船視為永恆的家,他的搖籃,他的精神的寄託,他的音樂的歸宿,孤獨感也造就了他一生的傳奇。

世界宛如一座舞台,音樂是一束閃亮的聚光燈,能射入我們內心深處,也能給我們一線光明。「為升進天堂而努力,當然是壯麗而崇高的,但是活在這可愛塵世同樣是美好無比!既然如此,那就讓我們做人吧。」能在每分每秒中,以開闊的心來演繹世界,是一門藝術,一顆心永遠向未來開啟的海上鋼琴師。

觀《海上鋼琴師》有感3

《海上鋼琴師》不愧為一部經典影片。它給我們展示了一個生在船上,長在船上,死在船上,只為鋼琴而生的人的一生。他將一生所有的光芒撒在個這艘船上,短暫而凄美。

主人翁(名叫1900)對於這艘船的愛戀不舍,可能類似於我們對於故土的一種眷戀。生於斯,長於斯,故土賦予我們生命以及生命里的一切,這艘船同樣賦予他人生的全部價值和情感。現實生活中,有些人可能一輩子都不願離開他的故土,縱然那土地貧瘠,荒涼,甚至充滿危險,縱然外面的世界紛繁多彩,金銀遍地,他們從不離開故土一步。對於1900,一個孤兒,他的全部世界就是這艘船,那裡就是他的的家,他的全部快樂悲傷夢幻激情。能夠說他對於這艘船的感情比任何一個人來的都更深沉,更灼熱。所以即便是最後一刻,他仍然不會選取離開。

片中最後一段,有主人翁的一段獨白,他說他不走,不是因為他站在船板上看到的那些建築讓他感到畏懼,而是因為他看不到世界的盡頭。是啊,鋼琴的鍵有始有終,船的甲板有始有終,他能夠用有限的鍵盤奏出無限的樂曲,他能夠駕馭這種「有限」,在那裡,他就是他。而這個世界呢,沒有開始,沒有結束,錯綜復雜的街道,星羅棋布的高樓大廈,有太多的路能夠選取,他沒有辦法去駕馭。駕馭他的人生,他的情感,他的音樂。他只能選取他能夠選取,能夠駕馭的方式生活,這種方式與世無爭,平靜自如,不受功名利祿的紛擾。如果一種生活方式,他無法駕馭,他寧可不要!我想這也許是他不選取離開的第二個理由。

他內心的孤獨,音樂可知,就如同他的語言,他用它來述說生命,表達情感。其中有這樣的一幕,夜晚,在船的酒會大廳,他演奏著,鋼琴隨著在颶風大浪中左右搖擺船艘,在光潔的地板上,合著音樂的節拍,乎左乎右,時而轉圈,時而滑行。讓你感受到彷彿他整個人的身心和這音樂,這艘船,這大海早就融合在了一齊。他說過,他的音樂和他的人不分開,所以拒絕發布他的音樂膠片。我想,他的內心裡,也必須這樣篤信,他的這艘船和他的人,不能分開。生命彷彿自他被拋棄的那一刻起,就和這船聯系在了一齊。音樂,船,他,是「一」,永遠無法分開。船的生命結束了,相信他的生命結束,也似乎成為了必然。這也許是他不離開的第三個理由。

對家的深深眷戀,對生存方式的抉擇要求,以及早就融為一體的共同的生命,促成了他的杯具。

然而這真的是杯具嗎?就像戲曲在最高潮處嘎然而止,人生在顛峰時刻隱退,情人們相擁著步入婚姻,我們看到了最完美的一幕,之後呢?看戲曲漸漸索然無味,人生逐漸走向低谷,感情繼婚姻之後埋葬在數不清的家庭瑣事里,這就是最真實的世界。他的死,至少震撼了我們每個人的心靈,我們誰也無法想像這樣的一位曠世奇才,走下船舶,是怎樣開始他平凡的人生,開始變得庸俗乏味,追名逐利。我們不忍心看到那裡,導演自然也不會忍心拍到那裡。所以從某種好處上講,這也許算不得是一幕杯具。

現實生活中,對於別人的選取,我們會感到匪夷所思,就像這部影片一樣,可能很多人也不解他的這種選取,但是,我想說,無論是誰,作出怎樣的選取,無論在我們看來是多麼的荒謬,多麼的不明智,多麼的讓人不解,這都是他的選取。這個選取必須有他的理由,他的思考,你不是他,你沒有經歷他所經歷的,你沒有了解他所想的,那麼我們唯一能夠作的事情,不是述說我們的不解,而是握住他的手,微笑著說一句,Good luck!

喜歡這部電影,喜歡1900,喜歡音樂,喜歡這一片湛藍的大海。

觀《海上鋼琴師》有感4

重溫電影《海上鋼琴師》,又有了些許體會,這是一部關於音樂、關於命運、關於困境中成長的影片。

《海上鋼琴師》講述了一個被拋棄在「弗吉尼亞號」頭等艙鋼琴上的棄嬰「1900」在蒸汽船上成長成為一名以海為家的天才鋼琴師,並最終殉船於海底的故事。這看似虛構了一名悲劇的藝術家的人生,其實電影充滿了對生命和存在意義的思考。他在海上出生,在陸地上卻是個從未存在的人,沒有親人,沒有戶籍,大海便是他的搖籃。他隨著弗吉尼亞號往返靠泊各個碼頭,逐漸長大。他有著非凡的鋼琴天賦,吸引了愈來愈多慕名而來的遊客。「1900」從出生到船被爆破拆除的時候至始至終未曾離開大海,一生與鋼琴相伴,他認為外面的世界非常不著邊際,上岸的話怕迷失了自我。

雖然有人看過後會說,這是一個懦夫,但我不這樣認為,反而被主人翁的那份信念所打動,現在社會太過浮躁,很多人忘記自己當初的夢想,能堅持信念的人是偉大並需要偌大勇氣的。也許有人會覺得「1900」有點固執,不懂變通。要是他下船了,以他的才華,肯定能有很好的生活,幹嘛非得和一艘船共存亡呢,這不正是他的與眾不同之處嘛?縱使外面的世界有著千千萬萬的誘惑,他依舊追隨著自己的內心,一生都只為自己熱愛的事情而活。

「1900」寧願離開自己的生命也要守住自己初心,帶著音樂與船共存亡,讓我感觸萬分——生命不在於長短,有的人活了一百年,但卻像只活了幾十年一樣唯唯諾諾,可有些人,雖然只活了幾十年,卻勇敢的活成了一百歲的樣子。

觀《海上鋼琴師》有感5

有些電影是你看過之後心中涌現萬千卻無從下筆,是你思緒紛飛卻不知從何整理的。《海上鋼琴師》就是這樣一部令人慾罷不能卻欲言又止的電影。也許多年之後,人們會忘記那場驚艷的鋼琴決斗,會忘記他心愛的女孩就住在莫特街27號,會忘記……但在維吉尼亞號殘骸中他與麥克斯最後的對白,眼神中所流露出的孤獨、決絕而溫柔,始終會出沒在心底,帶來生息。

這個故事的開頭到結尾,始終是以倒敘的手法由邁克斯陳述而來的。所以,有人說,邁克斯和1900其實就是「一個人」,因為除了邁克斯,沒有人能作證,我們並不知道1900的故事是否真的存在。所以,1900代表的是某種境界,是和外界紛擾不一樣的存在狀態。

對於這樣的結尾,我一開始感到的是惋惜和同情:為什麼不能試著上岸迎接新的人生呢?為什麼不能在喧囂繁鬧的世界中找到另外的一面美好呢?為什麼非要以死來結束自己的生命捍衛一生的夢想呢?

對於這部電影,有很多不同的角度和主題。當然,如果一部電影只能從單一的角度去分析,就不算一部經典之作。

從追求夢想的角度來看,當時的人們都朝著美國夢不斷努力,世界充滿了慾望、利益和關系的紛爭,甚至很多人拼搏多年依然沒有獲得想要的成功,最終走向窮途末路。邁克斯為了生計可以把陪伴多年的小號賣掉,為了生存他放棄了自己的夢想;而1900一生都留在了船上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為了夢想他可以放棄一切,甚至於面對死亡,他依然無所畏懼。

不完美才是生命的常態,如果結尾沒有這么悲劇性的一幕,這部影片就沒有了升華的價值,在我看來,它反映了很多現實世界與理想主義的東西。如果1900走出了大船,擁有了和平常人一樣的家庭和財富,也許他就無法彈奏出在大船上那種純凈、自然的音樂了。所以,這部電影在一定程度上也歌頌了一種遠離世俗喧囂的純潔夢想。

觀《海上鋼琴師》有感6

電影是我休閑時光不可缺少的夥伴,一部好的電影不僅可以陪伴你打發時間,更能給你以啟迪。曾經朋友給我推薦了《海上鋼琴師》這部電影,但因無暇一直未看,昨天晚上終於有空閑,坐下來好好欣賞了這部電影。

影片全部內容是在一艘弗吉尼亞號的海船上一一展開的,主人公是一個非常特別的角色,嬰兒的他被船上的鏟煤工在高等艙的餐廳里發現,被取了個長長的名字,因為當時是新世紀的第一天,所以「1900」就被鏟煤工順理成章地加在了他的名字里,於是人們就叫他1900。從此後,他留在弗吉尼亞號,一輩子都沒有離開過。不是他不願意去追尋夢想,而是這艘輪船是他人生的起錨地,是他生命的載體,也是他的安全港,所以他一次又一次地舍棄所有登陸的機緣。

在他八歲時,船上的人們無意間聽到一段奇妙的音樂,那就是1900彈奏出來的。他的曲子從來沒有章法,就如他的內心世界一樣,根本不存在什麼規則、標准之類的東西,但是他有驚人的音樂天賦,那是一種超忽常規的能量,以超強的觀察力去審視這個世界,用自己的內心去感悟人生百態,可惜的是他最終無法脫離自我圈定的人生枷鎖。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海上鋼琴師就是我們身邊那些生存在自我空間里的人們的縮影。他們熟識於一如既往的生活圈,熱衷於彈奏屬於自己的音樂,一旦環境有變,就會感到無所適從,與周遭的一切格格不入,他們需要時間、精力來重新適應,或者無法適應。他們在自我封閉中要麼頹廢無功,要麼創造奇跡,用自己的方式來排遣內心的孤寂落寞,展現心靈深處一直嚮往的世界。

試想,如果1900放棄所謂的堅持,那他的人生是否會是另外一番景象呢?當然,一個真正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的人,一定會選擇與命運抗爭,走向更廣闊的天地,而不是選擇逃避,放棄生命,走向絕望。

人生的旅途很短,短暫到有如那一段段跳躍的音符,轉瞬即逝,我們只有敞開心扉,包容一切,去努力適應一切,才能演繹出精彩樂章。

觀《海上鋼琴師》有感7

「陸上的人喜歡尋根問底,虛度了大好光陰。冬天憂慮夏天的姍姍來遲,夏天則擔心冬天的將至,所以他們不停四處遊走,追求一個遙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並不羨慕。」

一個人,一艘船,一架鋼琴,一輩子的光陰,一段傳奇的故事。「只要你還有個好故事,你就永遠不會完蛋!」。

目前為止我在海上體驗的時間很短,我總是在期盼著,最好能登上一艘游輪,在大海上航行幾天,不在乎目的地,只希望可以體驗在海上的感覺。一艘船孤獨的航行,陌生的人群,陌生的環境,如果沒有陽光和星空,四周幾乎沒有分別,可以學著放鬆,讓晃動的船體帶我回到嬰兒時代,感受對周圍的未知,對目的地的迷茫,以及每天的無所事事。也許最初幾天我會到處溜達,保持亢奮和好奇的勁頭兒。然而也許十天,也許二十天,當這種新鮮的感覺一天天消散,厭倦、疲憊、無聊、焦慮、憤怒、恐懼… … 隨之而來!

1900的人生很悲催,但也很幸運!悲催是站在世人的角度,不知道自己的身世,必須和孤獨長時間相處。幸運的是在我看來,他有充足的時間、空間和自己交流,船上來往的旅人,正好給了他多元化的感官體驗,生活在熟悉的船上,安全的底色給了他無懼生命的力量。而他對人、對生活的細致觀察和思考,也為他的演奏注入了靈魂。技巧可以被模仿和學習,但思想是自私的,是獨有的,是任誰也無法奪走的!人類的偉大就在於我們開啟了自主意識模式,並擅長用意識創造和體驗生命。我們工作、生活、旅行、學習等等行為模式的意義是為了打開我們的意識框架:藉由看到的去思考更多看不到的;藉由體驗到的去創造更多可以體驗的。1900不用下船,所以他從不期盼那個目的地的到來,開船的瞬間,他為同行的旅人開啟一場音樂盛宴,驅散陸地帶上船的霧靄。沒有分別心,卻更願意在有夢想的人群中抒發自己的夢想,沒有評判心,更純粹的傾聽和接受不同的信念,通過思考把感受融入靈魂,融入夢想。

三十年,生活在船上,身體可以說被禁錮在船上,可並不影響他的心靈在宇宙間翱翔。完整的人生包含了生和死,而他的完整更是完美到沒有瑕疵,生於船上,死於船上,短短人生所有傳奇也都在船上創造,而他的音樂,卻擁有法式愛情的浪漫,英式深沉的訴說,美式激盪的吶喊… …

他用意識走遍了千山萬水,他用心去感受周圍的一切,名利對於他的音樂執著,對於他的創造守護,卑微而膚淺。生命的意義!深奧的話題,卻有著無數簡單的回答,可誰也說不清哪個更為貼切… … 我願意用一生去享受探索生命意義的過程,也許這也是生命的意義所在!

❺ 《音樂之聲》 電影的觀後感

我對這部影片的美有幾個享受的地方: 首先,當然是它裡面的天簌之聲。這是一部音樂劇,所以影片的開始便是由朱莉演唱的主題曲「音樂之聲」,它充分地表達了瑪利亞對大自然的熱愛。影片中,瑪利亞教給孩子們的「哆來咪」無疑是一堂灰諧生動的音樂課,7個調皮苦悶的孩子愛上了音樂和瑪利亞,他們一起唱出了怡人的歌。接著就是影片中的故事場景阿爾卑斯山麓的湖光山色,藍藍的天空,嫩綠的草原,清澈的湖水…… 這一切無不給我最美好的視覺享受。 最後就從影片的所表達的深刻內涵上說說吧。我是被裡面所表現出來的愛所感動著,瑪利亞對大自然的愛,瑪利亞對孩子們的愛,孩子們對上校和瑪利亞的愛,瑪利亞和上校的愛,他們一家對祖國的愛……世界是不能缺少愛的,如果從我們自身來說,我們的一切言行舉止更不能沒有愛。從影片中我得到的最重要的信息是,你必須先學會去愛你身邊的一切,然後你的熱情才能感染到別人,而別人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模仿你,愛就是這樣傳承了下來。 瑪利亞的溫柔、善良、耐心以及她的堅強、勇敢和無私純潔的愛!我覺得原來那十二個家教為什麼沒有最後留下來的原因應該是他們沒有耐心、他們並不真心喜歡孩子們、他們並不真正了解孩子們,而瑪利亞正好相反,能理解這些孩子去用無私的愛去愛他們,並藉著那優美動聽的音樂讓這個缺少愛的家庭,又重新又了活力和歡樂!她從一開始就喜歡這七個個性不同的孩子,並用心地去了解他們、愛護他們、教導他們,用心地去愛他們,所以最後孩子們從心裡接受了她,從心裡喜歡她,並在她與上校結婚後親熱地喊她「媽媽」。 一個好女人就是一所好學校,我看完這部電影後開始有點理解了。 《音樂之聲》以音樂劇的形式塑造了一群各具清晰性格特色的鮮活人物形象,講述了一個既富有生動活潑的濃郁生活氣息,又充滿理解與愛心的真實感人的故事。與其他影片不同的突出風格是:它不僅具有濃厚的戲劇性情節,而且有優美悅耳的歌聲和大量自然而又精彩的人物對白。與同類影片相比,其語言獨具特色:既有用詞精練、韻律整齊、節奏規范、藝術性強的高雅詩歌歌詞,又有大量朴實、自然而又頗具風趣的日常生活對話。由於主人公大都是受過教育或有身份的人,盡管對話是口語體,其中有許多省略句,但總體上對話語言比較標准,適合模仿和借鑒。聽者可在輕松愉快的娛樂中得到美的享受,同時也會受到地道英語聽說情景的熏陶。

❻ 音樂之聲觀後感

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為此就要認真思考觀後感如何寫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觀後感頭疼,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音樂之聲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音樂之聲觀後感1

不久前,我又重看了一遍《音樂之聲》。雖然這是部老片子,但是每次看還是會有新的感覺。

故事發生在維也納。善良活潑的修女瑪利亞被修道院派到退役海軍上校特拉普的家中,給他的七個孩子當家庭教師。瑪利亞剛來時,孩子們並不歡迎她,因為他們覺得:誰都沒法跟自己的媽媽相比。瑪利亞教孩子們唱歌、跳舞、做游戲,逐漸成為他們的好朋友,最終她不但得到了孩子們的認可,也贏得了特拉普上校的心,他們成為了一家人。他們與納粹軍官鬥智斗勇,在修道院修女們的幫助下逃出國境,去追求幸福的生活。

這部影片不僅畫面美,最打動人的地方是它的音樂。孩子們為歡迎男爵夫人的到來,唱起了瑪利亞教給他們的歌《音樂之聲》。上校無法相信這歌聲會是孩子們唱的,自從他們的媽媽去世後,家裡的氣氛全變了,不再像以前一樣充滿歡笑,整天死氣沉沉,就像一座軍營。是瑪利亞改變了一切,家裡那久違的歌聲和溫馨又回來了。一曲歌罷,一家人緊緊擁抱在一起。看到這個場景,誰不為之感動?

瑪利亞初次離開修道院時,對未來很迷茫,她給自己打氣:「上帝關上了一扇門,他又會在別處開一扇窗。」這句話觸動了我,我們在困難面前,不要膽怯,不要輕言放棄。瑪利亞面對感情的困惑,逃回修道院。院長嬤嬤鼓勵她,要勇敢地面對自己的情感:「翻越每一座山,上溯每一條溪,追尋心中的彩虹!」瑪利亞重新回到上校家中,最終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幸福。披著潔白的婚紗,隨著音樂的腳步,瑪利亞一步一步走向自己的幸福。幸福要靠自己去追求!

音樂之聲觀後感2

昨天,在上英語課時,老師向我們推薦了一部電影,名叫《音樂之聲》,相信大家都看過這部電影,剛聽見這個名字時,我以為是部大型音樂節目,沒想到與我想的有出入。

電影中,有一位名叫瑪利亞的修女,因為貪玩,被院長支配去做了家教老師,她所帶的家庭是一位艦長的家庭,家中有七個孩子,他們的媽媽已經去世了,他們的爸爸就像管理軍艦似的,把家庭管理的毫無生機,給人一種壓抑感。自從瑪利亞來到這個家庭以後,她使孩子們變得愛笑了,家裡面變得歡聲笑語,他們一起唱歌,一起玩耍,做各種有趣的游戲,隔著屏幕,我都有點羨慕他們,自由自在,歡樂奔放!可是,當他們的爸爸回來看見他們時,爸爸變得非常憤怒,想換一個家教。艦長去到客廳時,聽到了悠揚的歌聲,那是孩子們用歌聲歡迎男爵夫人,艦長被打動了,自己也不禁跟唱起來。那一刻我才知道,他們一家唱歌是多麼好聽,是多麼幸福啊!在歌聲中,艦長釋懷演唱,並留住了瑪利亞。在一次舞會上,瑪利亞和艦長一起跳舞,男爵對瑪利亞說,艦長可能愛上了她,瑪利亞一時無法接受,於是瑪利亞又回到了教堂里。教堂院長對她說,要勇敢面對,不要想著逃避,教堂不是讓你逃避問題的地方。幾番勸告之後,瑪利亞又回到了艦長家裡,不久便和艦長結了婚。

我認為,生活想要快樂很簡單,只要唱幾首歌,做幾個游戲,一起出去玩耍,那麼,幸福生活就會隨之而來。家長呢,也要改變一下,不要把家裡管的太嚴,要讓家裡充滿歡樂,讓孩子們收獲幸福。所以,我也要對我的父母講這個道理,讓他們明白,也讓我們家更幸福!

音樂之聲觀後感3

音樂與歌聲是情感的一種宣洩,人們歡樂的時候唱歌,痛苦的時候也唱歌。《音樂之聲》是部音樂劇,瑪利亞在不停的唱歌,那是她對自由的一鍾嚮往,對,是自由,雖然起初她自己並未意識到這一點。自由,是這部影片所要表達的主題之一,我認為。

修道院是修身養性的地方,有點雷同於中國的道觀和寺廟,但它實質上是對人性的一種束縛,規矩甚多。瑪利亞顯然不屬於那種地方,她熱愛自由,喜歡奔跑於廣闊的草地上,喜歡象小鳥一樣地唱歌。

她的這種行為是不被修道院里眾人理解的,所以她感到迷茫,覺得自己做錯了事,應該向上帝懺悔,幸好院長是個通情達理的人,是個值得尊敬的人,我們看到她也唱歌,很動聽。如果沒有這位開明的院長,瑪利亞很可能會象其他修女一樣在修道院里過著平淡乏味而單調的日子,然後隨著歲月的流逝,慢慢地忘記任何開口唱歌。

院長很可能在瑪利亞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輕時的影子,所以希望她不重蹈覆轍。從傳統的意義上說,一個幸福的人必須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對於女人來說更是如此,所以純真、熱情、美麗的瑪利亞後來成為了船長的妻子。影片為了表現瑪利亞和船長之間的愛情,安排了伯爵夫人這一角色。當然這位伯爵夫人也美麗,善解人意,而且還很富有,看起來是船長妻子的最佳人選,但船長最終還是選擇瑪利亞。

音樂之聲觀後感4

音樂是打開人心靈最好的工具,它可以使一個人改變,是一個環境改變。可能有人不相信,但是在《音樂之聲》中瑪利亞就做到了。

我記得最清楚的是瑪利亞剛來的上校家的時候,家中沒有一點生機。所有一切都是很順序的,沒有歡笑,沒有音樂,讓人感覺像一個冰窖一樣。可是美麗的瑪利亞用歌聲打開了孩子們的心,讓他們可以像平常孩子一樣快樂的玩。他們與瑪利亞相處的十分融洽,瑪利亞經常叫他們唱歌跳舞。這是上校回來了,因為他失去了他的夫人,所以把自己也隱藏了起來,也不與孩子們交流,所以看到孩子們唱歌時十分生氣。但是聽到孩子們專門為歡迎男爵夫人而唱的歌,他的心一下打開了,上校發現是他太不了解自己的孩子了,也是自己把這個家搞得一點生氣都沒有。所以上校請瑪利亞留下來,就這樣每天家裡都充滿了歡笑。後來經過一段時間,瑪利亞和上校結婚了。

就這樣瑪利亞用自己的歌聲組建了一個快樂的家庭,成為了一個了解孩子的媽媽。

這讓我明白音樂是一種十分可愛的東西。它不分年代,不分國際,無時無刻都可以鑽進人的心中,使人得到感動。所以我們的生命中不可以缺少音樂,不可以失去音樂,因為那是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為生命增添色彩的部分,讓我記住音樂,學會感受音樂。

音樂之聲觀後感5

上一星期,語文老師讓我們看了《音樂之聲》這部電影。

電影講述了修女瑪麗亞的故事,瑪麗亞因喜愛大自然,喜愛唱歌,不適合修道院的生活。被派去一位海軍上校的家中當保姆和家教,照顧七個孩子。上校對她十分嚴厲,非常冷漠。但還是被瑪麗亞的善良所感動,經歷過一番風雨後,兩個人終於結婚,過上了幸福生活。

這部電影讓我懂得了很多,比如說應以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困難。還記得那個場景:聽著從瑪麗亞嘴裡汩汩流動的歌詞,看著她大闊步往前走的姿態,不免欣慰,心裡也不免闊朗起來,坐在屏幕前微笑著似乎也看到許許多多困難被折服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經常是遇到一點小小的困難、挫折便後退,不敢面對它們,更沒有膽量去克服它們。但看完電影,聽著瑪麗亞那首輕快、高昂的歌曲,我把心中的焦慮、不安一掃而光,而是自信地去面對困難。

給我的第二個感受是:音樂是心靈的語言。整部電影突出了音樂這一主題,出現了許多廣為流傳、膾炙人口的歌曲,比如:《雪絨花》、《哆唻咪》、《孤獨的牧羊人》。也正是通過音樂,男主人公特拉普被感動了,真是應了馬丁·路德的那句話:「不為音樂所動的人,我必定把他比作木石。」

從此,我更加喜歡音樂了,更加喜歡唱歌了,因為音樂可以使人愉快,成為一個像瑪麗亞一樣的快樂的人。

音樂之聲觀後感6

《音樂之聲》說了一個這樣的故事:女主角瑪利亞生性活潑率真,走出修道院投身世俗生活,大膽追求真愛,以童心,愛心去照料七個過早失去母親的孩子,盡顯生活之真;故事中人際的寬容與親情的和諧,馮·特里普上校一家不畏納粹爪牙高壓的正氣,寧可流亡不做亡國奴的愛國精神,無不昭示了人類向善的意願。

我對這部影片的美有幾個享受的地方:

首先,當然是它裡面的天簌之聲。這是一部音樂劇,所以影片的開始便是由朱莉演唱的主題曲「音樂之聲」,它充分地表達了瑪利亞對大自然的熱愛。影片中,瑪利亞教給孩子們的「哆來咪」無疑是一堂灰諧生動的音樂課,7個調皮苦悶的孩子愛上了音樂和瑪利亞,他們一起唱出了怡人的歌。接著就是影片中的故事場景阿爾卑斯山麓的湖光山色,藍藍的天空,嫩綠的草原,清澈的湖水……這一切無不給我最美好的視覺享受。

最後就從影片的所表達的深刻上說說吧。我是被裡面所表現出來的愛所感動著,瑪利亞對大自然的愛,瑪利亞對孩子們的愛,孩子們對上校和瑪利亞的愛,瑪利亞和上校的愛,他們一家對祖國的愛……世界是不能缺少愛的,如果從我們自身來說,我們的一切言行舉止更不能沒有愛。從影片中我得到的最重要的信息是,你必須先學會去愛你身邊的一切,然後你的熱情才能感染到別人,而別人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模仿你,愛就是這樣傳承了下來。

一部電影竟然能讓你聽到,看到和想到美,那我們還能說它不是一部成功的電影嗎?看完影片後的人幾乎都是笑眯眯地,更有人會輕輕地哼起裡面的悅耳的歌曲。

音樂之聲觀後感7

今天是特別的一天,因為,爸爸媽媽帶我去西安音樂廳觀賞了音樂歌舞劇《音樂之聲》。來到音樂廳時,我高興極了,興奮不已的坐在座位上,等著開演。終於,帷幕升了上去,音樂響起來了,我目不轉睛地盯著舞台,連身體都僵住了,演員們的演出太精彩了!

這個故事發生在奧地利的薩爾斯堡,在一座修道院里,有一個活潑開朗的女孩,名叫瑪利亞。因為她從小在阿爾卑斯山長大,所以喜歡自由自在的生活,還特別愛唱歌,經常在修道院里大聲唱歌。院長覺得她不適合修道院的生活,所以派她去海軍上校家裡給他的孩子們當家庭教師。

瑪利亞來到了上校家裡,發現他的七個孩子缺少陪伴和關愛,因為上校的妻子去世了,而上校用非常嚴格的方式教育孩子們,家裡缺少歡聲笑語。瑪利亞教孩子們唱歌、跳舞、做游戲,用她的愛溫暖了孩子們和上校的心。

上校準備給孩子們找一個新媽媽,可是在他們准備結婚前,納粹德國吞並了奧地利。在這國難當頭的時候,上校發現自己和未婚妻的觀點非常不一致,所以他們分手了。

最後上校愛上了善良活潑的瑪利亞,他們結婚了。為了躲避納粹,他們在音樂節上用合唱作掩護,在修女們的幫助下,想方設法翻越了阿爾卑斯山,逃到了瑞士,開始了新的生活。

這個故事非常精彩,而且裡面有很多首動聽的歌曲,讓我記憶深刻。直到現在,主題曲還在我的腦海里回盪……

音樂之聲觀後感8

在今天的社團課上,我們觀看了一部幽默的電影《音樂之聲》,它主要講述的'是一個女人從修女到家庭教師的故事,當她還是修女的時候,她非常調皮,大家都不喜歡她。但是,她非常熱愛唱歌。修道院有一個規定,修女不可以隨便唱歌。於是,院長就把她趕出來了修道院。之後,她被一位艦長選中去做家庭教師,結果孩子們都非常喜歡聽她唱歌,他們的合唱團很有趣。她做得非常成功,這個故事被改編為電影,很受人們歡迎。

《音樂之聲》是一部音樂劇,劇中的女主人公瑪利雅在不停的歌唱,那是她對自由的一鍾嚮往,是對快樂與幸福的一種追求。她起初認為只有進了修道院,才能修身養性,才是真正熱愛主的表現,所以,她熱衷於做一名真正的修女。而院長卻不這么認為,感覺她並不適合修道院的生活,所以送她去做了家的家庭教師。在這里,她有七個性格各不相同的學生要教,他們調皮、開朗而又喜歡惡作劇,瑪麗雅卻以她的熱情和真誠感動了他們,也感動了他們的父親----,最終他們成為了真正的一家人,雖然遇到戰爭,卻能感受到他們一家幸福的生活與甜蜜。

如果我們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也能真正用心去愛,去了解我們的孩子,我想我們的孩子也會更加喜歡我們、接受我們,從而像愛媽媽一樣地愛我們。老師在課堂上講的優秀教師的標准都可以在她的身上得體現,這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和目標。

音樂之聲觀後感9

從物學的角度來說,冷,是因為缺少了熱,黑暗是因為缺少了光。那麼,是不是也可以說世間的丑惡都是因為缺少了愛的存在……

作為一部音樂劇,它的中間當然是蘊含了許多音樂元素,但真正打動觀眾的,卻是其中濃濃的愛……

當一個教堂的修女去做家庭教師時,與她的僱主一位艦長卻發生了爭執。在僱主的眼中,他把孩子們當成士兵一樣對待。在外人眼中看來可笑的事情,一件件的發生在他的身上。孩子們得不到一點愛,為了讓父親更多的關注他們,而去捉弄一任任的家庭教師,而熱情活潑的修女瑪利亞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她趁艦長外出時,私自用窗簾給孩子們做了游戲服,帶孩子們四處玩耍,教孩子們唱歌。瑪利亞用心中的愛感染了他們,擊碎了他們的孤獨與怯懦。當艦長回來,他聽到了只有他妻子在世時才有的滿屋歌聲。他的嚴肅,冷硬包裹的孤獨,無助,對生活的恐懼被擠掉了,然後唱出了整部電影的高潮——《雪絨花》

作為一名父親,艦長當的確實不好,可是,作為一個原本在美滿家庭中生活後又失去妻子的他來說,在高冷的背後是對生活殘酷的恐懼,他的恐懼令孩子們不知所措,他管理孩子如同管理士兵,甚至可笑到他雖然知道卻從不叫孩子們的名字,而是用吹口哨的音調來作為他們的名字。而瑪利亞的出現,點燃了孩子們心中的愛,之後點燃了艦長的愛,這也就是最好的結局。

所以,給別人一個愛的源頭,用心中的愛去點燃他們心中的愛,讓愛充滿世界,令丑惡無所遁形吧!

音樂之聲觀後感10

文章摘要:四紛飛,五六瓣撒;但不同的是,她每次與山的眼神碰撞的時候,總是馬上轉移視線,或者是低頭。榜樣。女兒因難產也走了,本就半熟的妻子終於在接踵而至的打擊下完全的熟透了;是溫馨的寄贈。、第一句。我只是用英文說了一句謝謝;安妮是一個女孩。

電影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故事:

瑪利亞是一個年輕活潑的修女,喜歡在大自然下高聲歌唱,所以她常常忘記了修道院里的規矩。院長認為瑪利亞並不屬於規矩嚴格的修道院。院長與眾人商量後,決定安排瑪利亞到一位上校家當家庭教師。

上校的妻子去世多年,留下7個孩子,他要求對孩子嚴格管教。他告訴瑪利亞在他家的家庭教師都做不長久,都是因為孩子的惡作劇。瑪利亞果然也遭到了惡作劇,可是這位善良的老師並沒有告訴他們的父親,而是像個母親一樣照顧孩子,很快跟孩子打成一片。上校也漸漸在瑪利亞的引導下改變了對孩子們的態度。上校與瑪利亞之間發生了感情,他們完婚後回到了已被納粹佔領的奧地利,上校並不想為納粹辦事,於是他帶著家人逃出了奧地利。

歌聲是情感的一種宣洩,人們歡樂的時候唱歌,痛苦的時候也唱歌。《音樂之聲》是部音樂劇,瑪利亞在不停的唱歌,那是她對自由的嚮往。

這部影片還有一個譯名叫《真善美》,音樂就是真善美的代名詞,我們一定要多看這種電影,將真善美播灑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❼ 音樂之聲電影觀後感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後,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音樂之聲電影觀後感500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音樂之聲電影觀後感 篇1

有一部電影如此深入人心,不但裡面的角色、情節、經歷家喻戶曉,主題歌曲也被廣為傳唱,由它帶來的影響面之廣、覆蓋范圍之大、被感染的人之多,可謂空前絕後、獨一無二,它就是來自著名的阿爾卑斯山脈的《音樂之聲》(The Sound Of Music,1965)。

電影離不開音樂。一部優秀的電影,如果同時能夠生產出讓人耳熟能詳的音樂或膾炙人口的插曲,那可真算得上是留影又留聲,「兩全齊美」。《音樂之聲》全片基本上都在奧地利歷史名城薩爾茨堡實地取景,畫面構圖優美,鏡頭運用流暢。寬闊的大銀幕把阿爾卑斯山、烏恩特山、月亮湖和沃爾夫岡湖、馮特拉普家莊園、古典韻味的教堂和古堡等景色盡收眼底:綠油油的青草地和峰巒疊翠的崇山峻嶺、蔚藍的天空與清澈的湖水相互交織,明快、清朗的歌聲在此間回盪激揚,恍如置身人間仙景,遐意舒暢,令人陶醉。其中,以表達對大自然無比熱愛的主題曲「音樂之聲」最受歡迎,還有輕松愉快的「孤獨的牧羊人」、情深款款的「雪絨花」、歡樂大方的「哆來咪」、含羞答答的「瑪麗亞」以及孩子們的「晚安,再見!」、「16歲來臨」等歌曲也是觀眾耳熟能詳、鍾愛無比的,在一部電影中竟然有如此之多的歌曲受歡迎並流行傳唱,相信也是一個難以改寫的記錄。

《音樂之聲》,該片中天性自由,不受繁文縟節約束的美麗修女瑪利亞,奧地利美麗的阿爾卑斯山的山坡、清澈的湖泊、陽光明媚的氣候,和雅緻的別墅,以及一群活潑可愛的孩子,以及反納粹,追求自由的勇氣,打動了世界各地人們的心。

《音樂之聲》的內容,相信它是少數幾部讓人百看不厭的電影之一。美麗的見習修女,英俊富有的貴族,像灰姑娘和王子;她善良、純潔,圍繞身邊的是7個可愛的孩子,像白雪公主和7個小矮人,更絕的是,7個孩子正好組成7個音符,組成一首明快、動人的歌;而瑪利亞把特拉普上校從喪妻的悲痛中解脫出來,讓歡樂與音樂重新降臨這個家庭,就像美女用真愛解救了被巫術控制的野獸。可以說,《音樂之聲》中蘊涵了古老童話中的幾個母題,它幾乎表達了人類對所有美好事物的嚮往:愛、自由、歌聲……而且,據說,這是以真人真事為藍本改編的。真實的生活總是有那麼多的丑惡與遺憾。可是,那個美好如童話的電影,就是從真實的人生中提煉而來,它刪去了生活的枝枝蔓蔓,與種植蝗繅猓侔咽憊餘ㄋ醯磺卸嫉ゴ俊⒚髁痢⒍員確置鰨踩萌瀾緄娜思親×四歉鋈貢の綰蟮納焦齲艄獠永茫7個孩子和一位美麗的姑娘,用歌聲放飛愛、自由與夢想,那該是全人類的夢想。

《音樂之聲》來自生活高於生活,它以樂抒情,以樂動人,到處充滿陽光氣息與溫馨浪漫。它把抽象的音符、大自然的美景和人文景觀完美結合,體現出人與自然和諧融洽、相互倚托的關系,鼓勵人們樂觀向上、追求純潔美好、爭取自由和享受生活,消除邪惡雜念、達到真善美的理想境界.

音樂之聲電影觀後感 篇2

再次重溫了一遍《音樂之聲》被感動得幾處落淚。在我看來,這部影片堪稱經典中的經典。迄今為止在我看過的影片中,論喜愛程度它或許排不到第一,但論最佳影片的話,它卻是當之無愧的第一。片中的音樂已是無可爭議的經典,《哆唻咪》《孤獨的牧羊人》《雪絨花》《音樂之聲》等歌曲至今讓我們耳熟能詳。而更讓我動容的,是隱藏在音樂背後的那博大而深沉的愛。這部影片是那樣全面而深刻的詮釋了愛,對子女的'愛,對戀人的愛,對祖國的愛……都在片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

說到片中的演員,或許大多數人最難忘的是活潑開朗、把音樂帶給大家的女主角瑪利亞。但我最喜歡、最難忘的卻是片中的男主人公馮.特拉普上校。從表面看,他似乎是個嚴厲、冷漠而又刻板的海軍上校。可是在冷俊外表的背後,他卻有一顆博愛的心。最難忘他的眼神,那時而嚴峻、時而又飽含無限深情的眼神。他含蓄而深沉的愛,都在這眼神中表露無疑了。 記得影片開始不久,男女主人公初次相見的情形:修女瑪利亞被派往上校家中給上校的七個孩子做家庭教師,當她在大廳中等候上校,看到上校家漂亮的舞廳時,情不自禁的跑進去關起門跳起舞來。突然舞廳的門啪的打開了,上校站在門口,一句話不說的看著瑪利亞。當瑪利亞不知所措的跑出舞廳後,上校說的第一句話就帶著訓斥的味道:「不要隨便亂闖房間」。這是上校的第一次登場,感覺很酷的那種。等下一個鏡頭看清上校的臉,我才發現這真是個英俊的男人,雖然在初次登場這幾分鍾的片斷里,瑪利亞似乎一直在微笑,而他都沒有笑過一次。其實我對這樣一開始不苟言笑的男主角總是很有興趣的,我喜歡從他們的語言、行為以及神情中去尋找隱藏在這冷漠背後的另一些東西。而這次很快就讓我找到了一處:當上校說起瑪利亞到來之前已經走掉了12位家庭教師,而上一位教師只待了兩小時就走了時,瑪利亞驚訝的問「孩子們有什麼問題嗎?」上校答道:「孩子們很正常,是家庭教師的問題。」看得出,這其實是一位深愛自己孩子的父親。

當然正如《音樂之聲》這個片名,也正是瑪利亞把音樂帶給了大家。可是我認為這部戲真正讓人動容的,是隱藏在音樂背後的那博大而深沉的愛。。《音樂之聲》稱得上是電影史上絕妙的神來之筆,是一部影響深遠的作品,它甚至超出了藝術作品的范疇,從藝術史、社會學、心理學、教育學、哲學等角度來衡量都值得研究和借鑒。

音樂之聲電影觀後感 篇3

音樂是打開人心靈最好的工具,它可以使一個人改變,是一個環境改變。可能有人不相信,但是在《音樂之聲》中瑪利亞就做到了。

我記得最清楚的是瑪利亞剛來的上校家的時候,家中沒有一點生機。所有一切都是很順序的,沒有歡笑,沒有音樂,讓人感覺像一個冰窖一樣。可是美麗的瑪利亞用歌聲打開了孩子們的心,讓他們可以像平常孩子一樣快樂的玩。他們與瑪利亞相處的十分融洽,瑪利亞經常叫他們唱歌跳舞。這是上校回來了,因為他失去了他的夫人,所以把自己也隱藏了起來,也不與孩子們交流,所以看到孩子們唱歌時十分生氣。但是聽到孩子們專門為歡迎男爵夫人而唱的歌,他的心一下打開了,上校發現是他太不了解自己的孩子了,也是自己把這個家搞得一點生氣都沒有。所以上校請瑪利亞留下來,就這樣每天家裡都充滿了歡笑。後來經過一段時間,瑪利亞和上校結婚了。

就這樣瑪利亞用自己的歌聲組建了一個快樂的家庭,成為了一個了解孩子的媽媽。

這讓我明白音樂是一種十分可愛的東西。它不分年代,不分國際,無時無刻都可以鑽進人的心中,使人得到感動。所以我們的生命中不可以缺少音樂,不可以失去音樂,因為那是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為生命增添色彩的部分,讓我記住音樂,學會感受音樂。

音樂之聲電影觀後感 篇4

不久前,我又重看了一遍《音樂之聲》。雖然這是部老片子,但是每次看還是會有新的感覺。

故事發生在維也納。善良活潑的修女瑪利亞被修道院派到退役海軍上校特拉普的家中,給他的七個孩子當家庭教師。瑪利亞剛來時,孩子們並不歡迎她,因為他們覺得:誰都沒法跟自己的媽媽相比。瑪利亞教孩子們唱歌、跳舞、做游戲,逐漸成為他們的好朋友,最終她不但得到了孩子們的認可,也贏得了特拉普上校的心,他們成為了一家人。他們與納粹軍官鬥智斗勇,在修道院修女們的幫助下逃出國境,去追求幸福的生活。

這部影片不僅畫面美,最打動人的地方是它的音樂。孩子們為歡迎男爵夫人的到來,唱起了瑪利亞教給他們的歌《音樂之聲》。上校無法相信這歌聲會是孩子們唱的,自從他們的媽媽去世後,家裡的氣氛全變了,不再像以前一樣充滿歡笑,整天死氣沉沉,就像一座軍營。是瑪利亞改變了一切,家裡那久違的歌聲和溫馨又回來了。一曲歌罷,一家人緊緊擁抱在一起。看到這個場景,誰不為之感動?

瑪利亞初次離開修道院時,對未來很迷茫,她給自己打氣:「上帝關上了一扇門,他又會在別處開一扇窗。」這句話觸動了我,我們在困難面前,不要膽怯,不要輕言放棄。瑪利亞面對感情的困惑,逃回修道院。院長嬤嬤鼓勵她,要勇敢地面對自己的情感:「翻越每一座山,上溯每一條溪,追尋心中的彩虹!」瑪利亞重新回到上校家中,最終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幸福。披著潔白的婚紗,隨著音樂的腳步,瑪利亞一步一步走向自己的幸福。幸福要靠自己去追求!

❽ 音樂之聲觀後感100字英語

範文:In the sound of music, Julie Andrews's loud and beautiful voice, like a valley warbler, blends well with the vast and magnificent natural landscape of the Alps, and has also become a memory label that impressed the audience at the beginning.

As a film adapted from a musical, most of the episodes in the film exude a strong sense of drama. Between the ups and downs of the melody, the audience can experience a dynamic beauty caused by emotional changes.

《音樂之聲》這部音樂片中,茱莉·安德魯斯宛如出谷黃鶯般高亢亮麗的開嗓、和阿爾卑斯山廣袤壯美的自然景觀水乳交融地搭配在一起,也成為了一開場就令觀眾醍醐灌頂的記憶標簽。

作為一部改編自音樂劇的電影,片中大部分插曲都散發著濃郁的戲味兒,在旋律的起伏之間,觀眾們能體會到一種因情緒變化而產生的動態之美。

閱讀全文

與有關音樂的英美電影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深度電影微博 瀏覽:713
適合學生拍的微電影劇本十分鍾 瀏覽:475
西瓜視頻所有電影都是免費的嗎 瀏覽:481
韓國電影把妹在線觀看 瀏覽:135
犬夜叉日語版全集電影天堂 瀏覽:990
公安反腐題材電影 瀏覽:436
天堂山電影的講解 瀏覽:916
電影手機咋回事 瀏覽:905
電影怎麼剪映製作出高清 瀏覽:600
小花仙大電影上映時間2021 瀏覽:379
看電影游戲掉線 瀏覽:1
美國電影版權保護時間 瀏覽:808
絕殺黎明電影觀看西瓜 瀏覽:502
張鶴欒最新電影 瀏覽:488
微電影時間囊 瀏覽:601
解放戰爭的戰斗電影 瀏覽:331
觸不可及電影美版迅雷 瀏覽:73
電影悲慘世界演員表 瀏覽:426
爸爸電影完整視頻 瀏覽:144
現在能看最新好看的電影 瀏覽: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