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相關訊息 > 日瓦戈醫生電影音樂

日瓦戈醫生電影音樂

發布時間:2022-05-11 02:13:00

㈠ 求音樂:《日瓦戈醫生》哪裡有下載

gretre2322人次

㈡ 音樂在電影中的作用

1、音樂是電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電影的詮釋紐帶,一首好的音樂,對整個影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常一部電影會由多首音樂相襯,以更好地襯托出電影需要表現的內容。

2、音樂在電影中還可以讓人們在視覺效果的基礎上,與聽覺動兩者結合,讓劇情更充分地感動人們,震憾人們。

(2)日瓦戈醫生電影音樂擴展閱讀

音樂(抽象藝術)

音樂是反映人類現實生活情感的一種藝術(英名稱:music;法文名稱: musique;義大利文:musica)。

音樂可以分為聲樂和器樂兩大類型,又可以粗略的分為古典音樂、民間音樂、原生態音樂、現代音樂(包括流行音樂)等。在藝術類型中,音樂具有抽象性,音樂從歷史發展上可分為東方音樂和西方音樂。

東方以中國漢族音樂為首的中國古代理論基礎是五聲音階,即宮、商、角、徵、羽,西方是以七聲音階為主。音樂讓人賞心悅目,並為大家帶來聽覺的享受。音樂能提高人的審美能力,凈化人們的心靈,樹立崇高的理想。我們通過音樂來抒發我們的情感,使我們的很多情緒得到釋放。

㈢ 日瓦戈醫生的音樂原聲

《日瓦戈醫生》中,一把俄羅斯巴拉萊卡琴作為線索貫穿了全片。這是一部關於吟
唱的影片,是音樂讓塵世間的苦難升華,沉澱為一筆關於民族和人本身的巨大財富。洗落鉛華,歷史的動盪悄然退居其後,唯一閃光的是生命和愛。
無論發生了什麼,無論在什麼時候,總會有人撫琴輕輕吟唱。正如影片結尾,拉拉和日瓦戈的女兒冬妮婭擁有彈奏三弦琴的才華一樣。吟唱,冬妮婭的男友說:「她有那種天賦。」
本片的配樂在當年獲得奧斯卡最佳電影配樂的大獎。影片使用的背景音樂非常豐富,有軍樂、俄國民謠、爵士、華爾茲……,其中最為大家所熟悉的旋律莫過於後被填上歌詞的「Somewhere, My Love」,在片中曲名是《拉拉之歌》( Lara's Theme),專為日瓦戈醫生的愛人拉娜所作,旋律優美舒緩,漫溢對生活的熱情。配樂的作曲與指揮是法國人莫里斯·賈爾( Maurice Jarre),後來,他還為大衛·里恩的電影《雷恩的女兒》的擔任配樂,1990年的《第六感生死戀》的配樂也出自他的手筆。

㈣ 關於電影<音樂之聲>里瑪利亞教孩子們的歌曲名字

以下是按照影片順序排的詳細曲目,為中國人熟知的還是《雪絨花》、《哆來咪》等。後面還有《音樂之聲》原聲專輯的資料,感興趣可以下載來聽聽。

1. Prelude And The Sound Of Music / Maria 2:44
序曲和音樂之聲 / 瑪利亞
2. Overture And Preludium (Dixit Dominus) / Orchestra and Nuns Chorus 3:14
序曲(贊頌我主) / 管弦樂隊與修女合唱團
3. Morning Hymn And Alleluia / Nuns Chorus 2:01
晨禱和哈利路亞 / 修女合唱團
4. Maria / Nuns Chorus 3:16
瑪利亞 / 修女合唱團
5. I Have Confidence / Maria 3:26
信心 / 瑪利亞
6. Sixteen Going On Seventeen /Rolf and Liesl 3:18
即將十七歲 / 洛夫和麗莎
7. My Favorite Things / Maria 2:18
我最喜愛的東西 / 瑪利亞
8. Do-Re-Mi / Maria and the Children 5:33
哆來咪 / 瑪利亞和孩子們
9. The Sound Of Music / The Children and the Captain 2:10
音樂之聲 / 孩子們和上校
10. The Lonely Goatherd / Maria and the Children 3:10
孤獨的牧羊人 / 瑪利亞和孩子們
11. So Long,Farewell / The children 2:54
晚安,再見 / 孩子們
12. Climb Every Mountain / Mother Abbess 2:16
攀越群山 / 院長
13. Something Good / Maria and the Captain 3:16
有些好事 / 瑪利亞和上校
14. Processional And Maria / Organ,Orchestra and Nuns Chorus 2:27
婚禮進行曲和瑪利亞 / 管風琴,管弦樂隊和修女合唱團
15. Edelweiss / The Captain, Maria ,the Children and Chorus 1:50
雪絨花 / 上校、瑪利亞、孩子們和合唱隊
16. Climb Evry Mountain(Reprise) / Chorus and Orchestra 1:21
攀越群山(重奏) / 合唱隊和管弦樂隊

17.Prelude And The Sound Of Music / Maria 3:28
序曲和音樂之聲 / 瑪利亞
18. I Have Confidence / Maria 3:41
信心 / 瑪利亞
19. Sixteen Going On Seventeen / Rolf and Liesl 4:53
即將十七歲 / 洛夫和麗莎
20. My Favorite Things*/Salzburg Montage / Maria and Orchestra 4:22
我最喜愛的東西*/薩爾斯堡組合 / 瑪利亞和管弦樂隊
21. Edelweiss / The Captain and Liesl 2:17
雪絨花 / 上校和麗莎
22. The Grand Waltz / Orchestra 2:19
大華爾茲 / 管弦樂隊
23. Laendler / Orchestra 2:34
蘭德勒 / 管弦樂隊
24. Processional Waltz / Orchestra 1:19
婚禮進行曲華爾茲 / 管弦樂隊
25. Climb Every Mountain* / Mother Abbess 2:37
攀越群山* / 院長
26. Something Good* / Maria and the Captain 3:50
有些好事* / 瑪利亞和上校
27. Sixteen Going On Seventeen( Reprise)** / Maria and Liesl 3:04
即將十七歲(重奏)** / 瑪利亞和麗莎
28. Edelweiss( Reprise)* / The Captain,Maria,the Children and Chorus 2:01
雪絨花(重奏)* / 上校、瑪利亞、孩子們和合唱隊
29. The Chase / The Orchestra 2:39
追捕 / 管弦樂隊
30. Escape/ Climb Every Mountain(Reprise)/Finale* / Chorus 2:08
逃亡/攀越群山(重奏)/終曲* / 合唱隊
31. Richard Rodgers Speaks 9:24
理查德羅傑斯講話

原聲大碟 -《音樂之聲》(Sound of Music)[MP3!]

中文名稱:音樂之聲
英文名稱:Sound of Music
資源類型:MP3!
專輯歌手:原聲大碟
專輯介紹:

《音樂之聲》原是百老匯舞台上作為保留節目的音樂劇,從一九五九年公演後一直盛況空前。該劇取材於一個真實的故事:納粹時斯奧地利的一位修女在一戶富家當家庭教師。由於他們看不慣納粹的所作所為,逃到美國並組成了"特拉普家庭合唱團",在各地巡迴演出,事跡十分感人。這些真實人物事件都被移植到影片里。音樂設計與作曲為原劇作者理查德.羅傑斯和奧斯卡.漢麥斯坦,他們對原劇作了較大的改動,增加了許多首新的歌曲。影片的拍攝權由二十世紀福克斯(TwentiethCentury-Fox)公司在一九六O年以一百萬美元購得,但因合同規定,只好等到原劇在百老匯演出結束後方開拍。

一部音樂片的成功與否,作曲是重要的因素。懷斯的歌舞片《西區故事》所以一舉魁,其中音樂和歌曲充滿了美國式的活力,許多歌曲《瑪麗婭》、《晚上再見》等等,上映之後就在大街小巷流傳開來。影片《音樂之聲》同樣如此,凡是看過這部影片的觀眾,無不沉浸在優美動聽的樂曲之中。《音樂之聲》的作曲是美國著或的作曲家理查德.羅傑斯。他曾作1000多首歌曲和十幾部歌劇,尤其善於在復雜的節奏中尋求一種驚人的和諧,旋律自然、流暢而簡潔,但簡潔中又顯示出高度的技巧。《音樂之聲》中的作曲就是他這種創作風格的代表作。

《音樂之聲》用托德-AO寬銀幕系統拍攝,片長三小時,在一九六五年奧斯卡獎的競選中,《音樂之聲》被提名十項,人們本以為這部影片自1965年5月公映以來,創了美國電影票房的新紀錄,奧斯卡金像獎競爭過程中將會暢通無阻。有趣的是,當年2月提名時,懷斯的《音樂之聲》遇到了強勁的對手--英國的《日瓦戈醫生》,兩片都獲得8項金像獎提名。經過激烈的較量,雖然兩片都奪得5項金像獎,但相比之下,懷斯的《音樂之聲》還是佔了上峰,結果獲得最佳影片、景佳導演、最佳音響、最佳剪輯與最佳作曲五項。

作為一流音樂巨片,它在北美公映的頭十個月里凈賺二千萬美元,到第二年年底票房收入已逾四千二百五十萬美元,僅次於《亂世佳人》。到目前為止,《音樂之聲》仍是最賣座的十大影片之一。朱莉.安德魯斯富於魁力的表演給影片大增光彩。

附:音樂之聲的由來

<<音樂之聲>>劇情

瑪麗婭在薩爾茨堡一座嚴格的修道院作實習修女。她喜愛威嚴的阿爾卑斯山脈,經常在山上遠足而忘記修道院的任務。修道院的主持很有智慧,認為瑪麗婭也許更適合外界的生活,所以決定派她到特拉普家作7個孩子的家庭女教師。 到了特拉普家後,瑪麗婭對男爵按照嚴格的軍規來管教他的孩子們感到驚訝。男爵是一個貴族鰥夫,也是海軍上校。她得知孩子們曾經趕走過許多前任家庭教師後,採取不同的方式對待他們。不是教育他們,而是把音樂帶進他們的生活,教他們如何唱歌跳舞、玩耍嘻戲,而且贏得了孩子們的愛。 孩子們為他們的父親表演木偶劇是瑪麗婭和男爵之間萌發愛情的第一步。僅僅幾天以後,男爵把斯洛德 (Schroeder)男爵夫人作為他的未婚妻介紹給孩子們。舞會上,男爵和瑪麗婭給觀眾表演民族舞蹈,在他們一起跳舞時,發現了彼此的情感。斯洛德男爵夫人鼓勵瑪麗婭立即離開特拉普家。於是她回到了修道院。 孩子們很快發現瑪麗婭失蹤了,他們想盡辦法讓她回來,此時男爵正在准備和斯洛德男爵夫人結婚。瑪麗婭回到修道院後,對主持傾訴了自己對男爵的愛情,主持則鼓勵她對自己的愛情要<征服每座山>。她匆忙趕回男爵家,發現男爵正在准備婚禮。男爵夫人意識到男爵和瑪麗婭之間真正的愛情後,離開了男爵。最終瑪麗婭在她想成為修女的修道院和她所愛的人舉行了婚禮。 命運打擊。當他們度蜜月回家時,納粹佔領了奧地利。男爵不想為納粹的海軍服務,找機會逃跑:全家人參加在薩爾茨堡節日劇院里舉行的合唱節。就在這兒男爵演唱了雪絨花,為他摯愛的祖國獻歌,而幾小時之後他們就要永遠離開這兒了。特拉普一家藏在修道院墓地里以躲避搜捕,最後戲劇性地逃跑了。
影片最後的鏡頭是特拉普一家爬上阿爾卑斯山,到達瑞士,曙光象徵著他們新生活的開始。

真實的故事

電影<<音樂之聲>>是根據一個真實的故事改編的。
特拉普男爵生於1880年4月4日,扎拉(Zara),當時還是奧匈帝國的一部分。父親是海軍上校,他也想獻身海軍事業,所以參加了皇家海軍學院。當他還是一個年輕的海軍上校時,就被任命為U6潛艇的指揮。一戰時,一艘法軍潛艇被特拉普的潛艇擊沉。1918年,國王約瑟夫一世提升他為海軍少校。 戰爭結束後,奧地利失去了海岸線,不再需要海軍。特拉普上校不僅失去了職位,還在1924年失去了他的妻子,留給他7個孩子照顧。
瑪麗婭生於1905年1月25日。在她大約兩歲時,母親就去世了,她的表姑成了她的養母,她們住在維也納郊區的一個小房子里。 她受到了嚴格的教育,上完三年高中後,進入了四年的國立師范學院。 瑪麗婭原來是社會主義者和無神論者,但是在大學期間,一位著名的神父開始給她布教,改變了瑪麗婭的生活和信仰。 瑪麗婭加入了薩爾茨堡的修女山修道院,成為一個修女。修道院決定讓瑪麗婭離開一年,到特拉普男爵家作女家庭教師,照顧他的一個患風濕熱的女兒。
一年後,孩子們要求他們的父親設法留住瑪麗婭,他們甚至建議他應該娶她。我不知道她是否喜歡我!男爵回答說。於是孩子們自己去問瑪麗婭。因為瑪麗婭說,是,我喜歡他。他們訂婚了。她再也沒回修道院作修女,於1927年11月26日嫁給了男爵。 特拉普一家又新添了兩個女兒。
1935年,瓦茲內神父走入了他們的生活。他使音樂成為他們一家的愛好。他們自然清新的嗓音和純美的歌聲使他們在1935年的薩爾茨堡音樂戲劇節上獲得了合唱比賽第一名。他們曾在大蕭條時期失去了所有的錢財,此後他們被邀請做歐洲巡迴演唱會。
1938年,希特勒入侵奧地利,特拉普寧可丟掉物質財產,也要留住尊嚴。他們離開了薩爾茨堡市郊的別墅和一切財產,前往美國。
1938年9月,他們到達紐約。途中第10個孩子出生了。瓦茲內神父也和他們同行到美國,在他的指導下,唱歌成了他們的職業,特拉普家庭合唱隊漸漸揚名。 二戰後,特拉普一家建立了一個音樂慈善組織:特拉普家庭奧地利救濟社,為祖國奧地利發送了無數食品和衣物。
1941年,特拉普在費爾蒙特的一個鄉村裡買了一個大農場,這兒和他們思念的奧地利薩爾茨堡的風光相似。他們給他們的房子取名為「一顆丹心」。
1947年5月30日,特拉普去世,被安葬在房子後院的家庭墓地里。 當他們結束了20多年、30多個國家的演唱生涯時,他們把他們的奧地利式大木屋改成了客店。可惜1980年12月,它被一場大火燒毀。他們立即決定重建。特拉普家新木屋的設計很現代,但仍保留了以前的味道。 1987年3月28日瑪麗婭去世了,被安葬在墓地里他的丈夫旁邊。

專輯曲目:

01 PROCESSIONAL AND MARIA
02 SOMETHING GOOD
03 CLIMB EV'RY MOUNTAIN
04 SO LONG FAREWELL
05 THE LONELY GEATHERD
06 THE SOUND OF MUSIC
07 DO-RE-MI
08 MY FAVORITE THINGS
09 SIXTEEN GOING ON SEVENTEEN
10 I HAVE CONFIDENCE
11 MARIA
12 MORNING HYMN AND ALLELUIA
13 OVERTURE AND PRELUDIUM
14 PRELUDE AND SOUND OF MUSIC

㈤ 我想下載電影英國病人的原聲帶

中文名稱:英國病人
迅雷下載
英文名稱:The English Patient
資源類型:MP3!
發行時間:1996年11月26日
專輯歌手:原聲大碟
地區:美國
簡介:

專輯名稱:The English Patient
專輯製作:Gabriel Yared
發行日期:1996-11-26
唱片公司:Fantasy

專輯介紹:

根據加拿大作家 Michael Ondaatje 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英國病人》以北非撒哈拉沙漠為背景,描述了二次世界大戰中一位匈牙利貴族和他理想中的女人的愛情故事。這部由沙漠、飛機、地圖、戰爭、壁畫和匈牙利歌謠所構築的影片被譽為"如油畫般的柔美",而在音樂上又時刻彌散著滄桑、悲苦和多情的風貌,彷彿是向人們訴說愛情的無奈和痛楚。音樂在這部影片中可以說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28個樂段,75分鍾的長度讓影片充滿音樂的律動。 當年同時獲得奧斯卡金像獎、英國演藝學院獎及金球獎三個大獎的最佳配樂。

為影片《英國病人》擔任配樂的是曾以《巴黎野玫瑰》而蜚聲世界樂壇的法國著名電影配樂大師 Gabriel Yared。他那極具人物個性和地域性的配樂,加上導演 Minghella 精心挑選的既成音樂作品,給聽者的感覺是這張專輯試圖用音樂向人們講述又一個二戰故事。熟悉 Gabriel Yared 音樂的朋友可能知道,他的音樂一向很講究氣氛,在表現手法上,喜歡採用雙簧管貨單簧管獨奏加之行雲流水般的弦樂配合來體現一種"孤獨之美",這一點我們可以通過影片的主題曲有較為明顯的感受。從《英國病人》原聲專輯中的音樂,我們不難發現,Gabriel Yared 根據影片的時代特徵和地理環境,將其音樂風格劃分為具有復古氣息的巴洛克音樂和展現北非風土人情的阿拉伯音樂兩大類。據筆者看,這樣的安排正符合導演的意願。專輯當中有一首很特別的巴赫的"戈爾德堡變奏曲"選曲叫"Aria",這是由來自北加利福尼亞的著名演奏家 Julie Steinberg 為片中 Juliette Binoche 扮演的女護士 Hana 特別演奏的。從這首曲子當中,我們同樣可以感受到 Hana 所要表達的那份充滿孤寂的情意,曲子的選用與 Yared 所創作的巴洛克式的樂章渾然一體,直指人心,具有催淚的效果。

除了以上提到的具有復古色彩的巴洛克音樂以外,專輯的另外一處精彩之筆便是傳統匈牙利民謠的選用。原聲唱片的一開始,您即刻能聽到一段空靈、凄美的女聲獨唱,這是享有"匈牙利國寶"之美名的女歌手 Marta 和她的樂隊 Muzsikas 表演的一首匈牙利民謠"愛情,愛情"。據影片導演 Anthony Minghella 所說,他當初在創作劇本時,曾專門聆聽了這支匈牙利民歌復興運動中頗具代表性的組合表演的歌曲,對其中主音歌手 Marta 那發自靈魂深處的特殊嗓音大為贊賞。他認為這首"愛情,愛情"對於電影及原聲專輯具有關鍵作用。正如劇中人 Katharine 所說,這首歌乍一聽就象是阿拉伯地區的歌謠,其實這首常常讓你聯想到廣闊無垠的非洲大沙漠的曲子竟然是一首地道的匈牙利民謠,如此奇特的效果與影片中的這位"英國病人"原來是匈牙利人帶給觀眾的意外如出一轍,實在妙不可言!說到這一點,倒使筆者想起導演說的一句話:"《英國病人》喜歡在人物的國籍上作文章,我想音樂同樣可以在地域性上玩一些花招,有時這種做法會有出奇制勝的效果。"

作為一部堪與《日瓦戈醫生》相媲美的愛情史詩片的電影原聲專輯,《英國病人》除了在巴洛克和阿拉伯式的整體音樂風格上令人動容之外,還安排了不少富有時代特徵的既成音樂的歌曲,其中包括老牌爵士樂藝人 Ella Fizgerald、Benny Goodman、Fred Astaire 以及 The Shepherd''s Hotel 爵士樂團深情演繹的插曲。盡管這些曲子在影片經常是斷斷續續地出現,但這些時代音樂小品卻讓樂迷不知不覺沉醉在當時的背景而難以自拔。與現今不少靠商業性的歌曲來拼湊的所謂電影原聲專輯,Minghella 和 Yared 用心良苦是顯而易見的。兩座電影配樂大獎也是當之無愧的。

眾所周知,與氣勢恢弘的美國電影配樂相比,歐洲的電影配樂一向學院氣息很濃。它們講求的是小中見大,即以簡單樸素的旋律來展示人物的內心,以靜態的音樂來表現動態的場景。這樣有時雖會給人一種沉悶枯燥的感覺,但也值得樂迷長時間地細細咀嚼。Gabriel Yared 說:"《英國病人》的主題曲本可以象《辛德勒的名單》那樣感人肺腑,只是它的主旋律不如後者令人印象深刻。雖然,人們都認為這張專輯中的音樂十分符合影片的內容,但我總覺得少了些什麼。由於曲目上的限制,一向擅長演奏巴洛克音樂的聖馬丁室內樂團的表現也不如他們在《莫扎特傳》當中的盡情發揮。但無論如何,我對樂隊的鋼琴師 John Constable 和音樂歌曲的編排還是很滿意的。" 摘自哭泣的天使

專輯曲目:

1. The English Patient
2. A Retreat
3. Rupert Bear
4. What Else Do You love
5. Why Picton?
6. Fred Astaire - Cheek to Cheek
7. Kip's Lights
8. Hana's Curse
9. I'll Always go back to that Church
10. Black Nights
11. Swoon, I'll Catch You
12. Am I K. in your Book?
13. Let Me Come In
14. Benny Goodman - Wang Wang Blues
15. Convento Di Santa'Anna
16. Herodotus Listen Listen
17. Muzsikas feat. Marta Sebestyen / Szerelem, Szerelem
18. Ask Your Saint Who He's Killed
19. Benny Goodman - One O'clock Jump
20. I'll be Back
21. Let Me Tell You About Winds
22. Read Me To Sleep
23. The Cave of Swimmers
24. Shepheard's Hotel Jazz Orchestra - Where or When
25. Julie Steinberg - Aria from the Goldberg Variations
26. Ella Fitzgerald - Cheek to Cheek
27. As Far As Florence
28. Traditional _ En Csak Azt Csodalom (Lullaby for Katharine)

㈥ 請介紹一下電影《日瓦戈醫生》

導 演: ( 大衛·里恩 David Lean )

主 演: (奧瑪·沙里夫 Omar Sharif) (朱莉·克里斯蒂 Julie Christie) (傑拉爾丁·卓別林 Geraldine Chaplin) (羅德·斯泰格爾 Rod Steiger) (亞歷克·吉尼斯 Alec Guinness) ( Tom Courtenay)

上 映: 1965年12月22日 美國 更多地區

地 區: 美國 更多詳細拍攝地

對 白: 英語

劇情簡介-劇情介紹:
大衛.里恩導演的史詩式戰爭文藝巨片,改編自蘇聯作家鮑利斯彼斯特納克的諾貝文學獎作品,描寫理想主義者的醫生日瓦戈和熱情奔放的護士娜拉之間的愛情故事。劇情曲折,壯麗的北國風光和動盪的革命背景亦增強了影片的可看性。奧瑪.沙里夫飾汪日瓦戈,他從小被唐雅的父母收養長大後就娶了唐雅為妻。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日瓦戈認識了裁縫漂亮的女兒娜拉,兩人墜入愛河時卻碰上十月革命發生而被逼分離。日瓦戈回到舊地與妻子團聚時,卻意外與娜拉重逢,壓抑多時的熱情遂一發不可收拾。當日瓦戈被紅軍俘虜押往前線,他為了見娜拉而冒險逃出,但結果還是不免分手的命運。茱莉.克麗絲蒂與傑拉爾丁.查普林分飾主角的情人與妻子,表現出各自的擅長。 劇本刻意將原本的政治意識浪漫化,使本片較像一部以大時代為背景的愛情片。 盡管離原著有大段差距,但結合優秀的幕後製作群和高成本,這部超過三小時的巨片,仍舊呈現出壯麗景觀和悅耳動聽的音樂,值得一看。 若以大衛連(David Lean)自己的作品做比較,可能就不及【阿拉伯的勞倫斯】成功。 榮獲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藝術指導/場景布置、攝影、服裝設計及配樂五座獎,和入圍最佳影片、男配角、導演、剪輯、音響。 金球獎部份則摘下最佳劇情類男主角、導演、最佳劇情片、劇本和配樂等獎。

㈦ 音樂高手(古典音樂)高手進!挑逗你的智商!

呵呵,我就知道古典的,那些老歌我真聽不出來,說說吧
1綠袖子,英國民謠。
2哈利路亞,亨德爾的。
3莫扎特的G大調弦樂四重奏K525
4貝多芬歡樂頌
5羅西尼,威廉退爾。
6普契尼,今夜無人入睡。
7巴赫,前奏曲第一首。
8貝多芬命運。
9理查施特勞斯,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10奧芬巴赫,地獄中的奧菲歐
11比才,卡門序曲
12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第五首
13差科夫斯基,糖果仙子之舞,胡桃夾子里的
14格里格,皮爾金特,在山魔王宮殿里。
15在另一個聲部,里姆斯基科薩科夫的野蜂飛舞。
16JAMES BOND
17又是格里格
18以後全是歌曲了,結尾有瓦格納的女武神之騎3秒鍾,還有他的羅恩格林

㈧ 求一些適合在大型商場內放的音樂,多多益善!

商場里適合放一些舒緩的,不要太激烈的,也最好不要太多樂器演奏的,鋼琴或小提琴獨奏的為好,這樣客戶們會心情平和,悠哉的逛商場。

我覺得不少電影音樂的旋律都很適合,推薦給你一些吧:
《阿甘正傳》主題音樂-「羽毛」主題
《愛情故事》主題音樂
《畢業生》的「斯卡保羅集市」
《鬼驅人》的「卡羅爾 安」主題
《荊棘鳥》主題音樂
《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主題
《日瓦戈醫生》主題音樂
《時光倒流七十年》的「似曾相識」
《越戰獵鹿人》的「短歌」
《月亮河》主題音樂

如有需要,可以聯系我發給你!
可以Hi我,或你留下郵箱,我發給你!

㈨ 電影《音樂之聲》觀後感 2000字左右

今天下午,我和媽媽一起在邁視網上觀看了《音樂之聲》這部電影。 故事講述了修女瑪瑞亞性格開朗,活潑,賦有愛心,被修道院院長派到一個有著七個孩子的家庭去當家庭教師。孩子們的媽媽去世了,他們非常調皮,在瑪瑞亞之前,他們已經氣走了七位家庭教師了。瑪瑞亞克服了重重困難,教孩子們唱歌,跳舞,做游戲,逐漸成為他們的好朋友。讓他們的爸爸懂得如何去愛他們。最終瑪瑞亞得到孩子們的認可,成了他們的媽媽,過著幸福的生活。 其中有一個部分特別好玩:在瑪瑞亞來的第一個晚上就下起了大雨,不停地打雷。突然一聲雷響,最小的女兒跑進瑪瑞亞的房間,她對瑪瑞亞說:「姐姐哥哥們都不怕。」剛說完,又一聲雷響,4個大點的女兒同時跑了進來,她們對瑪瑞亞說:「男孩子們不會害怕!」雷聲再次響了,2個男孩也跑了進來,「怎麼你們也害怕嗎?」男孩說:「我們過來看看她們怎麼樣了!」瑪瑞亞為了緩解他們的情緒,教他們唱起了歌。可怕的夜晚就這樣愉快的度過了。
全篇文章中有音樂連貫而成,講述了一個熱愛音樂的修女追求自己幸福的過程,內容活潑生動,不少場景,都會讓我捧腹大笑,但一些場景卻又讓我感動流淚。
一位名叫瑪麗亞的修女在修道院表現國語反常而受到其他修女在的一些雙重評價,後來她唄院長拍到一位名叫特拉斯的海軍艦隊長家做一名家庭教師。特拉普有七位孩子,剛開始她們都不喜歡她,孩子們用盡辦法捉弄這位新來老師,可是瑪麗亞卻沒有生氣,她帶孩子們做游戲,並教會了她們很多很多歌曲,可是後來孩子們的父親帶來了一個女子,也就是她們的新媽媽,瑪麗亞被逼回到了修道院。孩子們很不喜歡這位男爵夫人,可是艦長已經和她訂婚了,但不久後,艦長對她又不滿意了,她們解除了婚約。而瑪麗亞和艦長又漸漸發生了感情,他們就結婚了。當兩人在度蜜月時,受到了德國納的任命,但艦長是一個非常愛國的人。最後為了捍衛自己急停,他們在音樂會上逃走了。在這平凡中又演譯著不平凡的執著,瑪麗亞對自己生活的執著,對感情的執著。不禁讓我想起在現實的生活中,人們遇到許多的困難時總是逃避,而逃避是解決不了問題,我們應該向瑪麗亞一樣,勇往直前,追尋自己所想要的東西,即使是失敗也無怨無悔,因為人生沒有永遠不敗。
今天下午,我和媽媽一起在邁視網上觀看了《音樂之聲》這部電影。
故事講述了修女瑪瑞亞性格開朗,活潑,賦有愛心,被修道院院長派到一個有著七個孩子的家庭去當家庭教師。孩子們的媽媽去世了,他們非常調皮,在瑪瑞亞之前,他們已經氣走了七位家庭教師了。瑪瑞亞克服了重重困難,教孩子們唱歌,跳舞,做游戲,逐漸成為他們的好朋友。讓他們的爸爸懂得如何去愛他們。最終瑪瑞亞得到孩子們的認可,成了他們的媽媽,過著幸福的生活。
其中有一個部分特別好玩:在瑪瑞亞來的第一個晚上就下起了大雨,不停地打雷。突然一聲雷響,最小的女兒跑進瑪瑞亞的房間,她對瑪瑞亞說:「姐姐哥哥們都不怕。」剛說完,又一聲雷響,4個大點的女兒同時跑了進來,她們對瑪瑞亞說:「男孩子們不會害怕!」雷聲再次響了,2個男孩也跑了進來,「怎麼你們也害怕嗎?」男孩說:「我們過來看看她們怎麼樣了!」瑪瑞亞為了緩解他們的情緒,教他們唱起了歌。可怕的夜晚就這樣愉快的度過了。
從來沒有一部電影如此深入人心,不但裡面的角色、情節、經歷家喻戶曉,主題歌曲也被廣為傳唱,由它帶來的影響面之廣、覆蓋范圍之大、被感染的人之多,可謂空前絕後、獨一無二,它就是來自著名的阿爾卑斯山脈的《音樂之聲》(The Sound Of Music,1965)。
瑪麗亞·奧格斯特女士把自己的傳奇經歷寫成小說《瑪麗亞·奧格斯特自傳》,該書被百老匯改編成歌舞劇成功上演,引起轟動,瑪麗亞與馮特拉普上校一家的喜悅和哀傷牽動著無數觀眾的心,由著名音樂人奧斯卡·漢默斯坦(Oscar Hammerstein)為該劇編寫的《音樂之聲》《哆來咪》《晚安,再見!》等歌曲悠揚悅耳、膾炙人口。觸覺靈敏的20世紀福克斯公司搶先一步,買下小說與舞台劇的電影改編權,並聘請以音樂電影見長的羅伯特·懷斯(Robert Wise)出任總導演,投資1000萬美元,決心打破時空局限,把這個樂韻悠揚帶來的真善美故事推上世界大舞台。
電影從開始已經顯示出舞台劇無可比擬的氣勢和魄力:鏡頭從高空俯拍的阿爾卑斯山麓大全景,逐步推向山頂上載歌載舞的瑪麗亞,並不斷地旋轉推近,煞費苦心、主次分明的鏡頭運動,帶來了強烈的視覺和聽覺上的沖擊,使人印象深刻、精神振奮,感覺大自然的宏偉壯麗與美妙的樂韻相互交融、合二為一。先聲奪人的開篇可以說是畫龍點睛,為後面的成功演繹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音樂之聲》全片基本上都在奧地利歷史名城薩爾茨堡實地取景,畫面構圖優美,鏡頭運用流暢。寬闊的大銀幕把阿爾卑斯山、烏恩特山、月亮湖和沃爾夫岡湖、馮特拉普家莊園、古典韻味的教堂和古堡等景色盡收眼底:綠油油的青草地和峰巒疊翠的崇山峻嶺、蔚藍的天空與清澈的湖水相互交織,明快、清朗的歌聲在此間回盪激揚,恍如置身人間仙景,遐意舒暢,令人陶醉。其中,以表達對大自然無比熱愛的主題曲《音樂之聲》最受歡迎,還有輕松愉快的《孤獨的牧羊人》、情深款款的《雪絨花》、歡樂大方的《哆來咪》、含羞答答的《瑪麗亞》以及孩子們的《晚安,再見!》、《16歲來臨》等歌曲也是觀眾耳熟能詳、鍾愛無比的,在一部電影中竟然有如此之多的歌曲受歡迎並流行傳唱,相信也是一個難以改寫的記錄。
影片中飾演瑪麗亞的是來自英國的姑娘朱麗葉·安德魯絲(Julie Andrews),她出生在一個離異的音樂世家,從小就受到良好的音樂熏陶,接受過踢踏舞、芭蕾舞以及嚴格的聲樂訓練,具備扎實的音樂功底。在本片中,她把一個善良、美麗而活潑的家庭教師演繹得栩栩如生,尤其是多場輕歌曼舞的重頭戲,她都能應付自如,發揮出色。「瑪麗亞」是她演藝生涯的一個高峰,可惜的是,自此之後她再也沒有留下令人難忘的銀幕形象,但她至今仍活躍在台前幕後,繼續發揮自己天賦的演藝潛能。特拉普上校的扮演者是加拿大人克里斯托夫·普魯默(Christopher Plummer),他是一個演技出眾的莎士比亞戲劇演員,雖然之前只出演過一部電影,但他以自己優雅的風度和多才多藝,把這個表面倔強內心善良的角色演得入木三分,過人的魅力並沒有被光彩奪目的安德魯絲所掩蓋。
《音樂之聲》來自生活高於生活,它以樂抒情,以樂動人,到處充滿陽光氣息與溫馨浪漫。它把抽象的音符、大自然的美景和人文景觀完美結合,體現出人與自然和諧融洽、相互倚托的關系,鼓勵人們樂觀向上、追求純潔美好、爭取自由和享受生活,消除邪惡雜念、達到真善美的理想境界。雖然裡面的主要角色都被刻意美化,但絲毫無損主題和形式上的出類拔萃,幽默的對白和情節,更把觀眾逗得前俯後仰、樂不可支。導演羅伯特·懷斯可不是泛泛之輩,他曾經以一部歌舞片《西城故事》(West Side Story,1961)紅透好萊塢,而《音樂之聲》的成功,更為他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贊譽,尤其在1966年度第38屆奧斯卡獎評選活動中,該片面對大衛·里恩(David Lean)的史詩巨片《日瓦戈醫生》(Doctor Zhivago,1965),竟然奪下五項大獎,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音響、最佳劇本以及最佳配樂獎,風頭可謂一時無兩、風光無限。
《音樂之聲》稱得上是電影史上絕妙的神來一筆,是一部影響深遠的作品,它甚至超出了藝術作品的范疇,從藝術史、社會學、心理學、教育學、哲學等角度衡量,都值得研究和借鏡。
《音樂之聲》這部影片,讓我深受感動。它是作曲家查理德.羅傑斯與作家奧斯長.哈默斯塔第二於1959年完成的,而後1965年改編成為同名影片。
全篇文章中有音樂連貫而成,講述了一個熱愛音樂的修女追求自己幸福的過程,內容活潑生動,不少場景,都會讓我捧腹大笑,但一些場景卻又讓我感動流淚。
一位名叫瑪麗亞的修女在修道院表現國語反常而受到其他修女在的一些雙重評價,後來她唄院長拍到一位名叫特拉斯的海軍艦隊長家做一名家庭教師。特拉普有七位孩子,剛開始她們都不喜歡她,孩子們用盡辦法捉弄這位新來老師,可是瑪麗亞卻沒有生氣,她帶孩子們做游戲,並教會了她們很多很多歌曲,可是後來孩子們的父親帶來了一個女子,也就是她們的新媽媽,瑪麗亞被逼回到了修道院。孩子們很不喜歡這位男爵夫人,可是艦長已經和她訂婚了,但不久後,艦長對她又不滿意了,她們解除了婚約。而瑪麗亞和艦長又漸漸發生了感情,他們就結婚了。當兩人在度蜜月時,受到了德國納的任命,但艦長是一個非常愛國的人。最後為了捍衛自己急停,他們在音樂會上逃走了。在這平凡中又演譯著不平凡的執著,瑪麗亞對自己生活的執著,對感情的執著。不禁讓我想起在現實的生活中,人們遇到許多的困難時總是逃避,而逃避是解決不了問題,我們應該向瑪麗亞一樣,勇往直前,追尋自己所想要的東西,即使是失敗也無怨無悔,因為人生沒有永遠不敗。
這部電影有很多角色都令人難忘。最令我難忘的是馮·特拉普上校上,他的愛國之情令我難忘。當他唱完」Bless my home land forever.」時看到期望祖國美好的希望破滅,不禁哽咽得無法繼續唱下去,這讓我們看到了上校高尚的愛國情懷。馮·特拉普一家為了自己的尊嚴,不惜拋下自己所有的財產和地位以及冒著生命危險逃出奧地利的行動讓我非常的感動。在現實中也有許多愛國的例子,如:錢學森在美國度過了20年,在航空科學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1949年,他得知新中國成立了,非常興奮,毅然決定拋開在美國的優越條件回國參加建設。雖然美方百般阻撓,但這並沒有讓錢學森放棄。當他回到祖國,他興奮地說:「我相信我一定能回來,現在終於回來了!」這件事讓我深深的佩服錢學森爺爺的愛國之情。「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人,活著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民族,為了祖國,為了國家的尊嚴。愛國是中華幾千年以來的傳統美德,我們應該熱愛自己的祖國,我們不能因為被壓迫而放棄自己的祖國,放棄這流傳了幾千年的美德。正所謂「威武不能屈」 ,我們絕不能因為威脅而投靠侵略自己祖國的人。看了這部電影,我明白了要忠於祖國、熱愛祖國的道理,這個道理絕對能使我受益一生。
一個退役的上校,家裡連續換了14個家庭教師,你要是第15個,你敢去嗎?
可是一個修女去了,不但去了,而且成功了——————
第一:修女找到了愛情,成為上校的太太。
可是,上校的前女友,一個有地位的、有金錢、美麗、高貴的女人,在用盡心思,卻沒有得到孩子們和上校的心之後,只好傷心而退。
而修女,之前只是一個,一無所有的修女而已,一生的命運從這樣的選擇開始發生了轉變。
第二:那7個孩子和上校都愛她;
第三:她可以永遠不再做修女。
你敢想嗎?她成功不是用心機,而是用的真誠的愛心:
當她第一次到來的時候,面對孩子們的種種惡作劇,她真誠的與她們溝通:「當一個人來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要和完全不認識的人在一起生活的時候,會怎樣呢?可能很多人都會感到害怕,緊張,可是,我沒有感覺到,相反,對你們熱情的招待,我真是太感動了。。。。」孩子感動的哭了,當她得知孩子們的媽媽去世後,爸爸就再不許家裡有歌聲和笑聲後,知道孩子為什麼要惡作劇後,她開始教孩子們唱歌,做游戲,她甚至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用窗簾給孩子們自己做衣服,因為她說:她們漂亮的緊身衣不方便運動,她也害怕孩子們怕把衣服弄壞爸爸生氣,而玩的不開心。她帶孩子們一起到戶外郊遊,上樹、劃船。。。。同時,她隨時隨地的教孩子們知識,打雷下下雨的晚上,她教會孩子們戰勝恐懼,和孩子一起快樂生活學習,正是由於,她出於一片真心,真正為了家裡帶來歌聲和笑聲,她甚至不同意上校用哨子喊孩子們,她說孩子有自己的名子,這樣不尊重人。。。。。
面對上校那張死板的臉,生硬的做法,她敢於堅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並在上校反對的時候,她也敢於講清自己的想法,並說服上校。
相比之下,他的前女友,看上的是他的錢、地位還有大房子,雖然也喜歡他,可是,她不喜歡孩子,想要把孩子們送到寄宿學校去,和孩子在一起也是應付,強忍著。。。。。
和開朗、自然、大方、有愛心、愛唱、愛孩子的修女比起來,上校最後和前女友說:你走吧,我們不合適,不要互相欺騙了,這樣對你不公平。。。。
當你聽到你將是第15個被折磨的人的時候,你害怕嗎?你還會面對嗎?你有信心走到那樣的一個新環境嗎?她選擇了,她成功了,人生就是這樣,往往只看到失敗,卻看不到失敗後面的成功,每一個人的成功,實際上是建立在他人失敗的基礎之上的。那麼,面對你目前的失敗,你會怎樣呢?
當你擁有的時候,你感到幸福嗎?當你失去的時候,你感到痛苦嗎?在得與失之間你更多的想到了的是什麼呢?一個人是要算計著活著,還是要真誠的象修女這樣的生活呢?你有過助人的經歷和被助的幸福嗎?人字的結構是相互支撐的,助人是快樂之本,受助是幸福之源。
孩子們的天性便是追求自由,影片里的孩子們各自有自己不同的性格,愛好和理想。他們不願意過這種嚴加管束的生活,總設法捉弄歷屆的家庭教師,使他們呆不下去。對瑪麗亞自然也不例外:一會兒出其不意把蛤蟆放在她的口袋裡;一會兒趁她不備將松球放在她的座位上。但瑪麗亞自己就具有孩子般的性格,她能理解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的所作所為。她引導他們,關心他們,幫助他們,贏得了他們的信任,很快就成了他們的知心朋友,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用窗簾布給孩子們做了游戲服,帶他們去野餐、郊遊、爬樹和劃船;教他們唱歌,從「多,來,米」學起,直到排練歌曲。於是這個家庭平添了笑語、歡樂和生氣,充滿了音樂之聲。
音樂感動的不僅是孩子,上校,一個對自己和對別人都有著嚴格要求,又有些沉醉於以往的男人,聽到音樂後,激起了內心深處埋藏已久的情感,無法掩飾的忘我,輕輕的哼著。音樂不僅改變了孩子,也改變了上校,從此變得更有人情味。
自由與專制的斗爭、愛與邪惡的較量,永遠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壯烈的場景。一曲音樂之聲,就是一聲自由戰勝專制,愛征服邪惡的頌歌。自由與愛,源自於自然,源自於心靈,是人類最久遠、也是最永恆的追求。但專制與邪惡,總不願意見到人類沐浴在自由與愛的光明中,不願讓人們自由地愛,恐懼人們熱愛自由,總要千方百計將自由窒息,將愛毀滅!但自由與愛的偉大,正在於他們不懼任何壓迫,不懼任何威脅,不懼任何邪惡。因為愛與自由源自心靈,源自自然,源自上帝賜與人類的無窮的力量,因此,愛與自由終將戰勝專制、戰勝邪惡、同時也戰勝自己達到新的輝煌。有史以來,每一次專制對自由的壓迫,每一次邪惡對愛的污辱,換來的都是自由的更高的境界,是愛的更美的表現。但是我們必須敢於面對專制與邪惡,必須敢於與專制與邪惡說不!
自由地愛,熱愛自由,我們將無往而不勝。

㈩ 有哪些著名的電影配樂大師

TOP1:電影音樂的王者——— 約翰·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
約翰.威廉姆斯是電影配樂家中的佼佼者,曾超過24次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配樂提名,並5次獲獎。同時,他的配樂還15次獲得格萊美獎。其著名代表作有:《侏羅紀公園》、《拯救大兵瑞恩》、《星球大戰》三部曲、《辛德勒名單》、《第三類接觸》、《大白鯊》、《E.T.》、《愛國者》等。
主題式變化是威廉斯配樂的慣用手法,他常為電影中的主角或主題事件譜寫一段主題旋律,然後在影片中隨著角色的遭遇和劇情的轉折,將這個主題變化出各種情緒的變奏,這樣的技巧實際上是出自瓦格納歌劇,但同樣的手法在不同的音樂家手上,自然是各有巧妙不同。約翰威廉斯的主題往往呈現精確的詮釋和高度的可辨識性,使得音樂和電影中的情節形成密不可分的結合,大白鯊的神出鬼沒,印第安那瓊斯的傳奇冒險,絕地武士的神秘力量,銀河帝國的大軍壓境,正義化身的超人,流落他鄉的E.T.,在約翰威廉斯的音樂中彷佛歷歷在目,這也使得他的音樂不僅深受影迷與樂迷的喜愛,更一再受到金像獎與葛萊美獎的垂青。
很難再找到一個如同約翰威廉斯般,跨越古典與流行,電影界與音樂界的多元化作曲家,如果沒有了約翰威廉斯的音樂,我們又怎能想像這世上竟然有這樣一顆心,它可以容得下這兩款截然不同的曲風繆斯;你或許更難想像這位鼎鼎大名的作曲家,從來都不願讀劇本,他只相信眼睛看到的,因為他獨具慧眼,不但可以看到影片風情,還可以讀出電影無法捕捉到的愛。
TOP2:電影音樂的唯美主義者———約翰·巴瑞(John Barry)
約翰·巴瑞原名JonathanBarryPredergast,1933年9月3日生於英國的約克鎮,是電影配樂史上最負盛名的老一輩電影音樂大師之一。他早期為11部007系列影片所譜寫的配樂中,帶有爵士搖滾風格的邦德主題膾炙人口、歷久不衰。約翰·巴瑞曾獲得4座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配樂獎———《生的自由》、《冬獅》、《走出非洲》和《與狼共舞》,以及1座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電影歌曲獎———《生的自由》中的《BornFree》。約翰·巴瑞的作品大致可以區分成早期的爵士搖滾,與近期的唯美管弦樂兩種典型風格。
他的代表作為大家所熟知的有:《007系列》前期的作品、《午夜牛郎》、《遠離非洲》(out of Africa)、《與狼共舞》、《時光倒流70年》(Somewhere in time)、《桃色交易》、《卓別林和他的情人》(Chaplin)。
TOP3:電影音樂靈魂詩人—— 埃里奧.莫利康內(Ennio Morricone)
在眾多的配樂大師中,埃尼奧·莫里康內是一個絕對無法被忽視的名字。從工作時間上,他已經浸淫配樂屆超過50年之久;從作品數量上,他參與製作的影視配樂近500部,絕對稱得上是高產;從涉獵領域來看,電影、電視全面開花,而且從歐洲到亞洲再到好萊塢,配樂作品涵蓋全球各大國,建樹頗豐;在業界獲得的榮譽也堪稱重量級,第79屆奧斯卡所賦予他的終身成就獎,更是對這位配樂大師的最大肯定。回望他的配樂作品,《海上鋼琴師》《天堂電影院》《美國往事》《鏢客三部曲》《西西里的美麗傳說》……埃尼奧·莫里康內經手的經典之作不勝枚舉。
TOP4:獨樹一幟的風笛——詹姆斯·霍納(James Horner)
詹姆斯·霍納1953年8月14日生於美國加利福尼亞,早年師從倫敦皇家音樂學院古典音樂大師GyorgiLigeti,後在南加州大學獲得學士學位後,又繼續攻讀獲得音樂作曲碩士和博士學位。在他獲得博士學位後,於20世紀70年代末期轉入電影界,為美國電影學院及新世界電影公司出品的一些低成本恐怖片或科幻片配樂。詹姆斯·霍納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最炙手可熱的電影配樂高手,他所創作的情感主題音樂以其優雅的旋律、強烈的情節暗示帶出唯美華麗、充滿詩意的配樂風格,在樂壇獨樹一幟。
其代表作有:《光榮》、《燃情歲月》(legends of the fall)、《勇敢的心》(Brave heart)、《阿波羅13號》(Apollo 13)、《泰坦尼克》、《蒙面佐羅》(The mask of Zorro)、 《Deep impact>(末日大撞擊)、《The devil』s own》 (Harrison Ford)、《美國鼠潭》。
TOP5:如日中天的配樂大師——漢斯.季默Hans Zimmer
漢斯.季默是最近最如日中天、炙手可熱的電影配樂大師之一,擅長將傳統的弦樂與先進的電腦合成樂相結合,他的創意和膽識令他足以勝任不同類型影片的音樂創作,成為當今樂壇不可多得的電聲配樂奇才。
其著名的作品有:《獅子王》(The Lion King)、《埃及王子》(Prince of Egypt)、《The Thin Red Line》、《獵殺紅色十月》(Crimson Tide)、 《石破天驚》(the rock)、《斷箭》(Broken Arrow)、《雨人》、《黑雨》(Black Rain)、《綠卡》(Green Card)。
TOP6:電聲配樂的高手—— 范吉利斯(Vangelis)
范吉利斯(Vangelis)是一位偉大的音樂家,集創作,演奏和音樂製作於一身,一個真正的全才。被人們稱為現代的瓦格納(Richard Wagner)。他的許多史詩般的電子音樂作品和電影配樂深得樂迷們的鍾愛。如 『Chariots Of Fire』 影片〖火的戰車〗配樂,『Theme from Antarctica』電影〖南極〗主題曲, 『1492 Conquest of Paradise』 影片〖哥倫布〗配樂等等。
1970年代的范吉利斯全心投入電子音樂創作,並轉往倫敦為電影製作配樂,開啟他輝煌的電影配樂時代,其中包括1981年榮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配樂的「火戰車」、1982年的「銀翼殺手」、1983年的「南極物語」、1992年的「1492征服天堂」等重要作品,范吉利斯開創了電子音樂與電影配樂的嶄新前景,奠定了所謂未來太空音樂的發展,可謂居功厥偉。
也許正是因為范吉利斯的無師自通,他的音樂具有獨特的無法復制性,他以鍵盤音樂為基礎,巧妙融合古典、流行、電子、new age 等音樂元素,發展出綿密的管弦樂法以及嶄新的電子音樂語法,而他身兼作曲、編曲、製作的能力,更完整地呈現他的音樂理念,從早期古典樂器到後來的新電子音樂,在范吉利斯手中誕生出嶄新的表現方式,成為一種未來感十足的新音樂。范吉利斯的成就,不僅反應在全球的唱片銷售數字以及無數的得獎紀錄,國際天文聯盟更決定將新發現的「6354號星雲」正式定名為「Vangelis」,藉以向這位音樂大師致敬。
TOP7:電影配樂多面手——莫里斯.賈爾(Maurice Jarre)
大家熟知的《人鬼情未了》(Ghost)的主題曲,就是他的佳作之一。電影配樂多面手-莫里斯.賈爾(Maurice Jarre):作為著名導演大衛.里恩的親密合作夥伴,電影配樂多面手-莫里斯.賈爾無疑是本世紀電影音樂創作領域最有成就的作曲家之一。
莫里斯1924年9月13日出生於法國里昂,少年時代,和乎對音樂一竅不通。一次偶然的機會,莫斯被父親播放的一張唱片《匈牙利狂想曲》深深吸引,於是便立志成為一名指揮。在朋友的鼓勵下,莫里斯考取了巴黎國家音樂學院,畢業之後,他加盟聖路易斯馬胡劇院管弦樂團擔任編曲和指揮。從50年代起,莫里斯正式開始他的電影音樂創作生涯。由於他精通俄羅斯、印度、日本、南美和阿拉伯等不同國家和地域的音樂文化,因此被稱為「電影配樂多面手」。
在莫里斯眾多的配樂作品中,最為著名的作品皆來自大衛.里恩執導的影片,它們是《阿位伯的勞倫斯》(1962年),《日瓦戈醫生》(1965年)和《印度之路》(1984年),他精湛的配樂藝術使他三次登上奧斯卡領獎台。其中,他為電影《日瓦戈醫生》創作的「拉拉主題曲」更是當年最為暢銷的單曲。60年代中期以後,莫里斯獎創作重心轉移到了萊塢,他與不少世界級名導如希區柯克、約翰.休斯頓、伊里來.卡贊等都有成功合作。1988年,由他為電影《霧中的猩猩》創作的音樂使他再度榮獲奧斯卡提名。1991年,影片《人鬼情未了》中的精彩音樂又賦予他ASCAP大獎得主這一無上榮耀。莫里斯.賈爾輝煌的音樂生涯足以他成為世界電影音樂創作史上最具光彩的人物之一。
TOP8:日本電影配樂的殿堂級人物——喜多郎
說喜多郎是天才,是因為他從未接受過音樂方面的教育,甚至看不懂五線譜,從前用他自己的方式記錄音樂(有點類似圖畫),但他的確是個多才多藝的音樂家,除了演奏吉他、貝斯、鍵盤、簫及許多其他的樂器之外,他還作曲、編曲、製作。
可以說,早在70年代便開始致力於研究電子合成音樂的喜多郎(kitaro),是New Age音樂的首席代表,他的作品有著日本New Age音樂開路先鋒的獨特風格。
將古典、流行、爵士融入電子音樂,這種不同於西方音樂的東方魅力,使得kitaro從首部作品《天界》面世開始,就得到了世界上越來越多的聽眾的肯定(當然很多人對於他的音樂比對他本人更為熟悉)。
1980年喜多郎與美國GeffenRecords簽約,(他現在的唱片公司是DomoRecords),喜多郎的專輯正式進軍美國。1993年及1997年,喜多郎完成了兩張原聲帶:《天地》和《宋家皇朝》。前者獲得金球獎最佳電影配樂,後者則贏得台灣金馬獎和香港金像獎。在喜多郎的音樂生涯中,共被格萊美獎提名多次。喜多郎後來的風格和早期不同了,樂器的使用也更為廣泛,有人說少了早期的寧靜,但是,不論過去現在或是未來,不論曲風再怎麼改變,喜多郎作曲的用心及對大自然的關懷是永遠不會變的。
TOP9:電影音樂家——托馬斯.紐曼Thomas Newman
一般來說,Thomas Newman的音樂並不像典型的好萊塢電影音樂,具有高度的戲劇性和煽動力,反而呈現內斂沈穩的性靈色彩,看似平淡卻另有一番省思沉靜的意境,其間也不乏令人意外的輕狂,活力與熱情。
Thomas Newman到目前為止,曾在1994年以《新小婦人》與《肖申克的救贖》同時入圍金像獎,並在次年以《Unstrung Heroes》再度入圍金像獎喜劇既音樂劇類最佳電影音樂,1999年的《美國麗人》更是大受矚目,此外Thomas Newman也一再受到其它影展與影評人的肯定,配樂的邀約不斷,雖然如此,有一位聲名顯赫的父親,對於電影配樂的工作,Thomas Newman偶爾還是會感慨:I Never Felt Easy。但從Thomas的成績與受到的歡迎來看,他已然走出自己的音樂生涯,並且走的有聲有色,
TOP10:用真誠感動人們——澤貝紐·普瑞斯納(Zbigniew Preisner)
澤貝紐·普瑞斯納,1955年出生於波蘭的Bielsko-Biaka,第一部電影配樂是在1978年,由Antoni Krauze導演的《The Weather Forecast》。從此,普瑞斯納與電影配樂結下不解之緣,尤其是與波蘭大導演基耶斯洛夫斯基(Krzysztof Kieslowski)的合作,更讓普瑞斯納一躍而成為國際知名配樂大師。
普瑞斯納所獲得的榮耀獎項包括:1997年柏林影展銀熊獎;1996年吉恩·貝克(Jean Becker)導演的《愛麗莎的情人》(Elisa),以及1995年《紅**深》兩片讓他獲得兩次法國影藝學院愷撒獎;1995年獲得波蘭錄音工業獎;1994年獲得The Mayor of Krakow』s Medal終生成就獎;1991年、1992年、1993年三度獲得洛杉磯評論協會年度最傑出電影配樂獎;1992年、1993年兩度獲得金球獎;1992年因為向海外介紹波蘭文化的傑出成就,獲得最佳外交總理獎等等。目前普瑞斯納是法國影藝學院會員。
在電影原聲帶的銷售成績上,《雙面維羅妮卡》原聲帶自1991年發行後,至今全球銷售超過三十萬張,1992年獲得法國金唱片。紅白藍三部曲全球銷售超過七十萬套;另外《普瑞斯納的音樂》(Preisner』s Music)專輯收錄近十年來他的電影音樂創作,在波蘭銷售超過六萬張成為白金唱片。

閱讀全文

與日瓦戈醫生電影音樂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怎麼放電影直播 瀏覽:622
如何用手機拍電影不模糊 瀏覽:473
快手極速版如何放電影 瀏覽:253
關於西瓜電影大全 瀏覽:72
韓國美味之屋3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156
電影校園無聲免費觀看 瀏覽:443
億萬富翁追美女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370
女女戀電影西瓜影音 瀏覽:361
最美中國微電影 瀏覽:59
不用下載的免費電影軟體 瀏覽:922
介紹幾部伊拉克戰爭電影 瀏覽:624
奇幻電影森林圖片 瀏覽:718
冰河時期2012免費電影 瀏覽:230
電影怎麼看電影 瀏覽:997
巨石的電影全集 瀏覽:205
抖音上可以看哪些免費的電影 瀏覽:326
電影特蘭濟特集中營迅雷下載 瀏覽:171
電影院沒位置了怎麼辦 瀏覽:2
美國電影信號百度雲資源高清 瀏覽:591
圖片帶字電影 瀏覽: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