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相關訊息 > 中國電影音樂發展不成正比

中國電影音樂發展不成正比

發布時間:2023-11-27 01:28:23

㈠ 中國電影音樂 的現狀,發展情況,歷程概述

電影音樂伴隨著中國電影的百年歲月也在歷史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跡,印證著她最初的稚嫩,曾經的探索和如今的成熟。

中國電影音樂的萌芽與初創

(1905-1045)

《定軍山》是中國拍攝的第一部電影。根據默片的需要,電影只拍了京劇《定軍山》中的「請纓」、「舞刀」、「交鋒」等武打片段。

但是默片時期的影片在放映時還是有「配樂」的。台上是黑白的活動影像,台下或一架鋼琴、一把小提琴,或三五人組成的小樂隊,用來活躍現場氣氛。人們漸漸開始注意到音樂和影片內容的結合,當音樂的情緒和電影的內容發生關系時,音樂幫助人們理解劇情。但是由於音樂不具有約定性的語義,所以音樂與影片內容的聯系並不一一對應。

在默片時期,我國電影市場以好萊塢影片為主,配樂沿用了「劇院音樂」的做法,中國沒有形成自己的電影音樂。

1930年上海電通公司聯合唱片公司從國外購置了有聲電影全套機器,正式製成了中國第一部有聲片《歌女紅牡丹》。此後,有聲片漸漸興起。

「20年代末開始,中國城市歌舞音樂與中國電影音樂,特別是電影歌曲的發展合為一體,成為中國娛樂性通俗音樂的主體。」在隨後的三四十年代,它們在城市市民文化生活中產生了不小的影響。特別是30年代,當抗日成為時代主旋律時,革命斗爭迫切需要與之相配合的歌曲。

《畢業歌》、《漁光曲》、《大路歌》、《新女性》、《四季歌》、《天涯歌女》、《十字街頭》、《鐵蹄下的歌女》、《義勇軍進行曲》等進步歌曲都是專門為電影創作的。以聶耳為代表的左翼歌曲創作者們將歌曲這種宣傳手段應用到電影當中,一方面為歌曲在電影中的使用做了成功的嘗試,另一方面大大鼓舞了抗日軍民的鬥志,電影歌曲也因此成為早期中國電影音樂的主流。

這些歌曲在影片中多以插曲形式出現,由劇中人物唱出,真實、自然,符合現實主義的創作風格。《馬路天使》中的《四季歌》和《天涯歌女》是賀綠汀根據當時的兩首蘇州民謠《哭七七》和《知心客》改編而成。《天涯歌女》第一次出現於小陳和小紅暗生情愫時;第二次卻是在兩人發生誤會後,在酒館里小陳賭氣拿出錢來叫小紅唱歌,小紅含淚再次唱出《天涯歌女》,速度放慢了一倍,畫面不時疊出那天清晨兩人的甜蜜情景,「患難之交恩愛深」的歌詞此時聽來別有一番酸楚滋味。這樣強烈鮮明的藝術對比在中國電影音樂史上至今無出其右者。再如《萬里尋兄詞》、《鐵蹄下的歌女》等也都是以插曲的形式出現在影片中。

在眾多的電影歌曲當中也出現了主題歌的雛形,有些電影歌曲恰好點了影片的主題,起到了主題歌的作用。如《桃李劫》中的《畢業歌》,它由聶耳作曲、田漢作詞,在電影的開頭和結尾兩次出現,整首歌曲持續50多秒,交待了時代背景和人物身份性格,成為全片的點睛之筆。

當時電影音樂的配樂方式多為用現成的音樂作為電影配樂,電影總體上缺乏音樂方面的整體規劃。但是在影片《風雲兒女》片尾出現的《義勇軍進行曲》直接表達了影片的核心主題,已開始具有了主題歌的藝術表現功能。

主題音樂的表現手段在當時已經初露端倪。影片《小城之春》中三次使用了共同的音樂素材,而且還因人物、情節的不同,以變奏的形式出現,這是一種音樂貫穿手法的最初嘗試。

這個時期基本上沒有專門為電影創作的音樂(除歌曲之外)。在影片創作過程中,「配樂」這個工作指的是利用已有的音樂素材重新編輯,使之與畫面相配合,加強劇中人物的動作表情。這時的音樂使用與畫面保持高度一致,不賦予畫外含義,沒有將音樂作為一個獨立的電影表現元素參與創作。

影片《十字街頭》中老趙失業後,一人在房間里黯自神傷,時而憂心忡忡,時而寬慰自己,音樂也隨之抑鬱或輕松。音樂在這里成為老趙的「內心獨白」。每一段音樂情緒的選擇與人物的心境完全同步,增加了畫面效果,但顯得過於簡單和幼稚。而在影片《馬路天使》中小紅、小陳、老王去「大世界」,被在街頭拉客的小雲截住,這段影片中沒有音響對白,音樂持續了四分半鍾,音樂的寫作細化到了鏡頭。音樂在這里起到了音響的作用,共出現了三記鑼聲,一次鼓響。鑼聲在聽覺上增加了緊張的氣氛,視覺上加強了人物的動作性。鼓聲則帶了一絲喜劇效果。總的說來,這段配樂具有造型性,音樂和表演融為一體,和畫面完全同步。

建國十七年:電影音樂的成熟階段
(1949-1966)

建國之初,政府對電影事業的方針政策相當寬松。1951年前後對《武訓傳》簡單、粗暴的批評嚴重挫傷了電影工作者的創作積極性。直到1953年第一次電影劇本創作會議和電影藝術工作會議,以及第二次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的召開,批評了左傾思想,以「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創作方法」反對「公式化」、「概念化」,特別是1956年毛澤東提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之後,大批電影將焦點對准「人」,出現了《不夜城》、《鐵道游擊隊》、《蘆笙戀歌》、《柳堡的故事》、《李時珍》、《宋景詩》、《神秘的旅伴》、《新局長到來之前》等多種題材、多種角度的優秀影片,它們描繪人性、歌頌愛情,出現了很多深受人民喜愛的電影歌曲。但在1957年反右斗爭開始之後,一些抒情性較強的電影歌曲成為眾矢之的,《小燕子》、《九九艷陽天》就受到了不少的非議。這一時期電影音樂理論研究和作品批評剛剛開始,一些經驗豐富的電影音樂作曲家、理論家,如何士德、王雲階、徐徐等人針對當時電影音樂創作的弊端撰寫文章,並開始對部分影片進行音樂角度的評論,觀點鮮明、以理服人。批毒草、拔白旗、大躍進等運動給電影創作帶來了空前的挫折,直到1959年,為慶祝建國10周年,建黨40周年,周恩來、鄧小平親自抓一批重點影片的創作。周總理特別提出:獻禮片缺少載歌載舞,使人看了高興的少數民族影片。這直接催生了《五朵金花》、《劉三姐》等少數民族音樂片。隨後頒布的《文藝八條》、《電影三十二條》是這一時期指導文藝工作和電影工作調整、恢復的綱領性文件。此時出現了很多在音樂的使用上可圈可點的影片,比如《早春二月》、《舞台姐妹》、《枯木逢春》、《阿詩瑪》、《紅色娘子軍》、《冰山上的來客》等。而此時的電影音樂理論爭鳴也更加熱烈,周揚、李煥之、趙氵風、王雲階、徐徐、葛炎、黃准、蕭遠、吳應炬、李樹寶等紛紛撰文,一方面總結經驗,另一方面對電影音樂藝術創作做理論上的探討。在顛簸的歷史演進中,電影事業幾經挫折,但還是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電影音樂也走向了它的成熟階段。

經過四五十年代的探索,電影界形成了一支專業的電影音樂創作隊伍。1949年4月,中央電影局在北平成立,電影局藝委會下設音樂處負責領導全國的電影音樂工作,各個電影製片廠都擁有自己的樂團和電影音樂創作組,這些機制有效地保證了電影音樂的質量。

1953年以後,中央電影局音樂處一方面選派大批幹部出國學習;另一方面組織了為期一年半的作曲幹部訓練班,由有豐富電影音樂創作經驗的電影音樂作曲家何士德、王雲階、雷振邦、全汝玢等教授專業課,李煥之、馬可、楊蔭瀏、姚錦新教授音樂理論和音樂史。培訓班還觀摩了國內外的影片,研究電影音樂創作經驗,這個培訓班對滿足各電影製片廠影片生產的迫切需要,有著直接的影響。這個訓練班的學員在新中國的電影音樂創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這些都促使中國的電影音樂創作更加成熟起來。

上海電影製片廠的王雲階建國後曾為《護士日記》、《林則徐》、《阿Q正傳》等影片作曲。長春電影製片廠的雷振邦曾為《五朵金花》、《劉三姐》、《冰山上的來客》等40多部電影作曲,其中《花兒為什麼這樣紅》、《蝴蝶泉邊》等影片插曲都廣為流傳。他的作品以民間音樂素材為基礎,具有濃郁的民族風味和地方特色。著名作曲家劉熾曾為《上甘嶺》、《英雄兒女》、《祖國的花朵》作曲。上海電影製片廠的葛炎為《中華女兒》、《南征北戰》、《渡江偵察記》、《老兵新傳》、《聶耳》、《枯木逢春》、《阿詩瑪》等電影作曲。此外,電影《白毛女》的音樂創作者瞿維、張魯、馬可,《平原游擊隊》的作曲車明、《李時珍》的作曲寄明、《柳堡的故事》的作曲高如星、《紅色娘子軍》的作曲黃准、《青春之歌》的作曲瞿希賢、《鐵道游擊隊》的作曲呂其明、《草原上的人們》的作曲向異、《祝福》的作曲劉如曾都是當時很有實力的電影音樂作曲家。

當時創作的很多電影歌曲一直傳唱至今。正是在他們的努力下,一些電影音樂概念被廓清,很多創作方法被很好地總結出來,促進了電影音樂的成熟。由於有了成熟的創作隊伍,電影音樂漸漸擺脫了「拼貼」的傳統,大部分電影配樂都是原創音樂。這就使人們對音樂與影片的結合有了更多的探討,認識到音樂在影片中不能僅處在伴奏的地位,作為電影中一個重要的表情元素,應與畫面有更加緊密、更多層面的結合。在音畫的配合上,藝術性更強了,電影音樂的藝術表現形式更多了。

《平原游擊隊》中用日本的調式音階寫了日本兵主題,用在鬼子進村等場景里,大家耳熟能詳。《董存瑞》中為董存瑞設計了一個詼諧、歡快的音樂主題,並且和其它場景音樂有了很好的融合。在《祝福》、《林家鋪子》等影片中,使用了民族管弦樂隊,一方面勾勒出江南水鄉的意蘊,另一方面貫穿始終的主題音樂更使影片處在統一的情緒氣氛之中。《冰山上的來客》、《柳堡的故事》、《紅色娘子軍》、《我們村裡的年輕人》、《聶耳》等則將主題歌的音調加以變奏,成為片中的主題音樂。

這個時期,主題音樂的概念逐漸建立和成熟,電影中出現了不少出色的音樂整體設計。比如《南征北戰》中為敵我雙方設計的主題音樂,伴隨著在強攻摩天嶺的情節中發揮得淋漓盡致:畫面交錯表現敵我雙方從山脊的兩邊爭分奪秒搶占高地,音樂也隨著畫面的切換而轉變到各自的主題,在幾秒到幾十秒不等的頻繁轉換中,音樂保持著很好的連接,並通過配器、速度、力度等因素把情緒一層一層推向高潮。特別是當敵軍潰敗、倉皇逃遁的時候,雜亂、霸道的敵軍主題音樂被演化得只剩下基本的節奏和殘留的微弱情緒,體現出他們軍心渙散,潰不成軍,這樣的音樂處理十分形象。在我軍將士最後攻入敵軍指揮部的時候,畫面上反映出敵軍畏懼投降的場面,而音樂卻是極其昂揚、激越的我軍主題,音樂在這里與畫面共同承擔了敘事的功能。音畫對位的這種表現方式當時並不多見,它有效地拓展了畫面的表現空間,使音樂與畫面配合的層面更加豐富。

除了主題的設計,在音樂的使用上也有很多獨具匠心的段落。《鐵道游擊隊》中琵琶用得很好。劫票車一場中,游擊隊員的隨手彈撥原是畫內樂,醞釀著山雨欲來的氣氛,隨著劇情的緊張發展,各種畫外配器逐漸加入,匯成了氣勢磅礴的畫外交響樂。諸如此類的運用,顯示了當時對於電影音樂規律的進一步了解。

技術的提高也直接影響了電影音樂的發展。1958年出現了第一部立體聲電影《老兵新傳》,用四個聲軌記錄聲音,但在這部影片中,主要體現在人物對話的聲音處理上。錄音技術的不斷提高,多聲軌錄制技術的運用給聲音元素的處理帶來了更多的可能,從技術上來講有了足夠的聲軌來分別錄制音樂和音響,使得聲音更有層次。《林家鋪子》里有一段阿秀與同學去趕廟會的情景,由孩子的空竹聲起,這是聲音的第一個層次;阿秀和同學愉快地走向廟會,漸漸絲竹的主觀配樂插入,伴隨著她們走進人群中看雜耍,這是聲音的第二個層次;這時,廟會上客觀的鑼鼓聲又漸漸取代了主觀配樂,這是第三個層次;而此時又一個音響———遠處的汽笛聲把人們帶到了江邊剛剛靠岸的上海難民的輪船上,這是聲音的第四個層次。在這些音樂和音響的襯托下,人物的語言也十分清晰,聲音的強弱對比明顯,各種聲音元素的連接自然順暢,層次感強。

17年電影中涌現出大量優秀的電影歌曲,這一時期的電影歌曲無論是在藝術上還是在數量上都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在當時缺少其他娛樂方式的條件下,電影不但負載著鼓舞士氣、宣傳教育的重任,還在很大程度上擔負著豐富老百姓娛樂生活的功能。大部分的電影歌曲都能夠隨著電影的放映而傳遍大江南北,比如《小燕子》、《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我的祖國》、《幸福不會從天降》、《蝴蝶泉邊》、《花兒為什麼這樣紅》等。

這一時期電影歌曲形式多樣,體現了歌曲創作的繁榮。如影片《冰山上的來客》中的歌曲《花兒為什麼這樣紅》以獨唱的形式出現,《蘆笙戀歌》中扎妥和娜娃的相戀用《阿哥阿妹情意長》的對唱形式表現,《五朵金花》里阿鵬和金花的相遇也是對唱,《劉三姐》里更有多次的對歌場面。《英雄兒女》中《英雄贊歌》和《上甘嶺》中《我的祖國》則以一領眾和的形式為人們熟知,《洪湖赤衛隊》中的表演唱也十分生動。

建國17年期間一種新的插曲形式被廣泛應用,以前的插曲都是由劇中人演唱的,這一時期有了以畫外樂的方式出現的插曲,這些歌曲不再是有聲源的,而是由創作者配入片中的,但是旋律和歌詞仍然結合電影的內容,從而起到了概括影片涵義,揭示人物內心世界,拓展畫面空間的作用,將影片不能直接表達的意義,用歌曲加以表現,有的和畫面的蒙太奇聯系起來,起到連接畫面的作用。

影片《舞台姐妹》開篇就用「台上悲歡人常見,誰知台外尚有台」的越劇配唱拉開序幕,暗喻故事所指。在影片發展的各個關鍵點、轉折點都會藉助配唱對故事情節加以總結概括,並且對情節發展起到預示的作用。當春花在法庭上揭露了唐老闆等人的卑鄙行徑時,法庭上一片騷動,這時歌曲唱道「雀亂群,鴉噪庭,黑手難遮日月明……」。而在電影《冰山上的來客》中,當牧民卡勒為了護送古蘭丹姆去找解放軍,在路上被特務打死,這時出現女聲合唱的高亢旋律:「光榮啊,祖國的好兒女。光榮啊,薩米爾的雄鷹……」這些都體現出對電影配樂形式和功能的進一步探索,顯現出越來越濃烈的主觀意識,在文革電影中這種方式就被使用得更加極端了。

當時對電影有一個評價標准「故事好、演員好、攝影好、音樂好」,但是也有由於太注重音樂的使用而適得其反的例子。在進行綜合聲音合成的時候,一些作曲者要求突出音樂的完整性和重要性,要在有音樂的段落減少和壓低對話和音響,甚至為了「爭取音樂的完整性」和導演發生爭執,沒有擺正音樂在電影中的位置,這是對電影音樂規律認識不夠而造成的。

在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以後,文藝界就提出「革命化、民族化、大眾化」的要求,文藝界的創作一直在民族化的道路上進行探索,理論界也在對這一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電影藝術》、《電影文學》、《人民音樂》等雜志都曾刊登理論文章對電影音樂的民族風格、民族樂器的使用問題進行討論。

這一時期不斷探討修正中的文藝政策直接影響了藝術的發展。在建國17年期間「不求藝術有功,但求政治無過」的氛圍中,創作者的注意力事實上轉向了對農村和少數民族題材影片藝術上的深度挖掘,電影音樂民族化的藝術探索也呈現出極高的成就。

在樂器的選擇上,首先配器漸漸放棄了建國初期的以管弦樂為主的做法,在各種題材背景的作品中挖掘民族化的因素。如在《董存瑞》、《上甘嶺》中交響樂的手法與民族音樂語言融合得很好。一方面管弦樂確立影片音樂主題,烘托環境氣氛,另一方面使用了揚琴、笛子等特色樂器,用於表現人物內心細膩的情感。而到了後來的《我們村裡的年輕人》、《林則徐》、《小兵張嘎》中就以民族配樂為主,樂器也增加了板胡、箏、響板、嗩吶、阮等大批的民族樂器,形成了民族管弦樂隊,用民樂刻畫各種情緒氣氛。

在音樂素材的選擇上,大量結合了民歌、地方曲藝。《枯木逢春》中的評彈,《舞台姐妹》中的越劇,《林則徐》中的廣東民間音樂和地方戲,《阿詩瑪》、《五朵金花》、《天山上的來客》等反映少數民族生活影片中的民族曲調更不必贅述。這些民族音樂語匯有時作為主觀配樂,易於被當時的觀眾接受。而更多的時候是來自影片中的電台節目、集市上的賣唱、主人公自己的演唱等客觀音樂,顯得更為真實親切。《紅旗譜》朱老忠回鄉在車站巧遇同鄉一場戲,當朱老忠走在嘈雜的車站上時,配樂是一段介紹朱老忠一家被惡霸欺負,家破人亡、背井離鄉的整個過程,隨著鏡頭的運動,畫面上出現了集市上的說唱藝人,音樂由主觀轉為客觀,既交待了劇情,又交待了環境。
17年電影音樂的民族化探索非常成功,也為新時期出現的大量民族特色的電影配樂打下了基礎。

太多了,全文請看下面鏈接

㈡ 智慧樹知到《電影音樂欣賞》見面課答案

智慧樹知到《電影音樂欣賞》見面課答案

1、《港囧》整部電影的配樂分量較重,以選用既存音樂為主,原創音樂只有主題歌一曲。( )

A.正確

B.錯誤

正確答案:A

2、《港囧》的片頭曲《餓狼傳說》發揮了何種作用?( )

A.揭示文化氛圍

B.揭示地理區域

C.抒發人物內心情感

D.劇情鋪墊

正確答案:揭示文化氛圍#揭示地理區域#抒發人物內心情感#劇情鋪墊

3、粵語版歌曲《忘情森巴舞》以同步的方式配合畫面的場景,音樂與情節結合緊密,不僅發揮汪旁了渲染氣氛的作用,也承擔了參與敘事、抒發情感的多重功能。( )

A.正確

B.錯誤

正確答案:A

4、片尾主題歌《清風徐來》曲名包含男主人公徐來的名字,出自( )的《前赤壁賦》,歌詞意蘊深厚、暗示劇情。

A.蘇軾

B.李白

C.杜甫

D.曹操

正確答案:蘇軾

5、中國電影音樂一面繼承中國民族音樂語匯,體現出民族性、地域性特徵,另一面也注重不斷加強國際交流,音樂的風格、元素體現出多樣化、融合性的特點。( )

A.正確

B.錯誤

正確答案:A

1、美國是世界上動畫電影產量最大的國家之一,美國動畫片在世界動畫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並一直引領著行業的發展方向和潮流。( )

A.正確

B.錯誤

正確答案:A

2、美國動畫片在一百多年的發展過程中不斷創新,作品異彩紛呈,形成世界各國廣泛借鑒的卡通模式:即( )

A.以劇情片為主,情節生動曲折

B.音樂優美動聽

C.人物形象鮮明

D.影片雅俗共賞

正確答案:以劇情片為主,情節生動曲棗余折#音樂優美動聽#人物形象鮮明#影片雅俗共賞

3、音樂是迪士尼動凳陵滾畫表達內心情感的一大優勢,尤其是那些朗朗上口的好歌曲為後來影片以百老匯“音樂劇”的形式崛起打下基礎。( )

A.正確

B.錯誤

正確答案:A

4、中國動畫電影音樂以其鮮明的如下( )特色而屹立於世界動畫之林,散發著它獨特的藝術魅力。

A.在題材、體裁上豐富多采

B.藝術結構上比較完整

C.表現風格上具有鮮明的民族特徵

D.注重與世界、時代接軌,其音樂體現出融合性、多樣性

正確答案:在題材、體裁上豐富多采#藝術結構上比較完整#表現風格上具有鮮明的民族特徵#注重與世界、時代接軌,其音樂體現出融合性、多樣性

5、聲優,是指用聲音來表演的人。動畫的精彩之處,不但在於絢麗的畫面和製作技術,優質的配音包括歌曲演唱,對於整部動畫而言同樣具有畫龍點睛的決定作用。 ( )

A.正確

B.錯誤

正確答案:A

1、印度電影產業成為全球當之無愧的“電影王國”的原因在於?

A.電影年產量居世界首位

B.觀影人數居世界首位

C.電影從業人員數居世界首位

正確答案:電影年產量居世界首位 #觀影人數居世界首位 #電影從業人員數居世界首位

2、以印度北部城市孟買為基地的印地語電影業發展得最為成熟,享有何美譽?( )

A.“寶萊塢”

B.“托萊塢”

㈢ 你覺得中國電影配樂與歐美的差距有多遠

所謂的差距,應該是民族和音樂水準上體現,最主要的是民族文化思想對音樂的理解不同。外國的音樂,放在中國的電影,不一定適合,反之,中國的音樂,放在外國的電影中,也不一定適合。這個不是絕對論,只是相對而已。另外,國外的音樂配器,更多是以西洋樂為主,而中國的音樂創作,融合性更多,除了西洋樂器,還有中國的國樂,古典樂器,在風格和敘述表達上,就有本質的區別。可以說是百家齊放,而不是誰比誰高低的問題。

㈣ 賀綠汀創作風格

個人覺得賀綠汀是了不起的音樂家哪~~ 創作的不同風格的歌曲都很優秀這是我以前做關於他的文章時查的資料,也是選自好多地方,當時沒有查網路,
忽忽,希望可以幫到^-^

舉例說明
1.對中國電影音樂的貢獻
賀綠汀的作品藝術結構嚴謹、音樂發展富於邏輯性。
賀綠汀在近代電影音樂創作中有重要的歷史地位。他的電影歌曲體裁多樣、旋律優美、有著鮮明的藝術個性。他對電影歌曲的創造不僅豐富了電影的藝術表現力,而且促進了以電影歌曲為主的電影音樂藝術的發展、促進了歌曲創作。
在賀綠汀的音樂生涯中,在上個世紀30年代為當時的進步電影創作歌曲是其音樂創作中最突出、最有影響力的方面之一。
從20世紀30年代起,我國的電影事業進入了有聲電影時期,當時的電影音樂基本上是以歌曲形式出現的,如聶耳、冼星海、任光、呂驥等作曲家都曾為進步電影創作過優秀的歌曲。在1934年一1937年間,賀綠汀以滿腔熱情投身於抗日救亡的革命洪流中,積極從事進步電影的配樂工作,與當時的左翼電影導演密切合作,先後為《鄉愁》、《十字街頭》、《馬路天使》、《古塔奇案》、《都市風光》、《船家女》、《勝利進行曲》、《青年中國》、《春到人間》、《荒村夜笛》、《夜曲》等20餘部電影創作了歌曲。其中在當時產生較大影響的有《四季歌》、《天涯歌女》、《西湖春曉》、《春天裡》、《秋水伊人》、《神女》、《新中國》、《為祖國戰爭》等。
《四季歌》和《天涯歌女》是左翼導演袁穆之的電影《馬路天使》的兩首插曲。賀綠汀採用兩首蘇州民歌《哭七七》和《知心客》作為音樂素材,進行改編和配器。《天涯歌女》的曲調採用了流行在蘇南城鎮的民間音樂「剪靛花調」,旋律清新、細致,潤腔細巧,音高裝飾較多,極富江南風格特點。這兩首插曲由當時被譽為「金嗓子」的明星周璇來演唱,在風格上樸素、自然,不矯揉造作,影片一經上映,即刻在社會上得到肯定並迅速流傳開來,至今為人們傳唱不已。
《西湖春曉》是沈西苓編導的左翼電影《船家女》的插曲。賀綠汀寫於1934年,影片描寫了舊中國杭州西湖一位搖船女受黑暗勢力凌辱的悲劇故事。全曲以6/8拍搖晃的節奏型貫穿,借用威尼斯船歌體點明影片所處的典型環境。第一段採用了女高音獨唱的形式,這種單線條的聲線描繪了西湖「淡淡青煙漫山腰」的典雅風姿;第二段作者採用了四部混聲合唱的形式,和聲上運用了開放性大三級處理等手法,著意體現柳浪聞鶯聲、西湖蘇醒的生動氣韻;第三段是全曲的對比段,旋律時而下行迂迴展開,時而又上行大跳,合唱織體改換對位化和聲進行,以交錯的多聲韻律美,來渲染「青山綠水」的畫意;第四、第五段音調倒裝再現第一、二段,構思上微妙地將鋼琴替代人聲、補充「船在畫里搖」的美學情趣。全曲意境深邃,章法嚴謹,技法洗煉,音樂抒情而又具有婉約、沉鬱的氣質。
在30年代的進步電影中,電影歌曲除了創作者,還有根據電影藝術表現需要而從現有歌曲中選配者。這種選歌以配合畫面、故事的形式,成為電影歌曲的一種獨特的創作。它的著眼點不在音樂的新創造,而在於音樂與電影的關繫上。選配作為一種電影歌曲重要的創作方式,造就了不少適於電影的好歌。

其中賀綠汀創作《游擊隊歌》就被選為電影《青年中國》的插曲。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賀綠汀隨上海文化界救亡演劇隊到群眾中宣傳抗戰,《游擊隊歌》是1937年底他隨演劇隊到達山西臨汾後創作的。全曲貫穿著富有彈性和活力的小軍鼓節奏型,通過活潑而雄壯的曲調,表現了游擊戰士樂觀的情緒和必勝的信念,塑造了在艱苦鬥爭環境中充滿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的游擊隊員的形象。賀綠汀採用群眾化的語言和通俗化的形式,大膽吸收外國革命歌曲的表現因素(如弱起的小軍鼓節奏,大調式七聲音階旋律,離調的手法等),譜成了一首結構短小、形象生動的作品,它既有廣泛的群眾性,又有高度的藝術性。這首歌曲被選作為電影歌曲,也使電影的藝術表現力更豐富多彩,同時它也藉電影這一傳播媒介更加廣泛地流傳開來。
賀綠汀在短短幾年間的電影音樂創作,成功地運用了幾乎所有的歌曲形式。音樂風格既有抒情委婉者,也有昂揚、激越者;既有中國民間音樂風格,也有吸收外國歌曲,尤其是外國革命歌曲風格者。為適應電影廣闊的題材、多樣的人物,賀綠汀創造了許多為人民所喜聞樂見的音樂作品。
賀綠汀在近代電影音樂創作中有重要的歷史地位。他的電影歌曲體裁多樣、旋律優美、有著鮮明的藝術個性。他對電影歌曲的創造不僅豐富了電影的藝術表現力,而且促進了以電影歌曲為主的電影音樂藝術的發展、促進了歌曲創作。對抗日救亡歌詠的大規模發展、對社會音樂生活都產生了至為重要的影響。從上世紀30年代起,電影歌曲在音樂家的努力和大眾的關切之下,憑借電影這一有力的大眾傳播媒介及其自身的藝術特點和魅力,成為近代一個新的、重要的聲樂類別。它的出現和迅速發展,同樣是近代中國新音樂文化走向成熟的顯著標志。賀綠汀電影歌曲大量地被廣為傳唱,成為近代深受歡迎的電影音樂珍品。他是近代有較多電影歌曲流傳的作曲家之一,是我國電影音樂文化中的寶貴財富。

2.民族化風格.
民族化是音樂創作的靈魂。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思想觀念、生活習慣,都有自己的文化傳統。音樂,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有著自己發展的軌跡和特點。關於音樂民族化的問題,賀綠汀在理論方面曾有不少論述。他曾說過:「作為中國人,不提倡中國的民族音樂是不行的。」[1]「擺在我們面前的嚴重任務是要繼承我們祖先幾千年遺留下來的巨大而復雜的民族音樂遺產,要加以整理發展,創造出無愧於偉大的中國人民的新的中國民族音樂文化。」[2]他還說:「音樂要有民族風格。」「民族色彩愈濃厚的音樂,愈有生氣,愈為全世界其他任何國家民族所歡迎。」「世界上自從有了民族,就存在民族文化互相交流。交流不但不會消滅民族音樂,反而會促進民族音樂的發展。」[3]他進而呼籲:「創造出無愧於偉大 的中國人民的新的中國民族音樂文化。」[4]關於音樂創作如何民族化的問題,他曾專門談到了他創作器樂作品的體會:「我們的器樂作品應當具有強烈的民族特點,特別要表現在曲調寫作上。」他還曾給一位業余作者寫信說:「寫歌曲要向民歌學習,不但學習它的語言、風格,還要學習它的樂曲結構。」

3.在創作實踐中,賀綠汀的「化」,也有幾種類型,也是在不斷發展前進的。據我掌握的有限素材和粗淺分析,賀綠汀運用民族音樂進行創作主要有以下三種類型:1、改編民歌。如《四季歌》、《天涯歌女》、《東方紅》等,雖說是改編,但已對原始素材作了革命性的加工;2、運用特定的民歌進行創作,如合唱《墾春泥》,管弦樂《森吉德馬》等,這些作品與民間音樂素材有著格調上、氣韻上的神似;3、運用民族音樂素材進行「化合」式的創作。這在賀綠汀作品中是數量最大的,尤以鋼琴曲《牧童短笛》、合唱曲《游擊隊歌》、獨唱《嘉陵江上》為典範。確實,他創作的大量作品,雖然看得出來是采擷了民族民間音樂元素,而且借鑒了西洋音樂的形式、技法,但又找不到具體借鑒哪一首民歌、哪一種形式的痕跡。從這一點來說,賀綠汀堪稱一位創造中國風格現代音樂的大師。

忽忽,希望可以幫到^-^

㈤ 提到電影就想到好萊塢,中國電影為什麼發展不起來

提到電影我們就能想到好萊塢那麼為何我們國家的電影行業發展不起來呢?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分析一下。

1、投資的力度不大

我國電影之所以不能和好萊塢相對抗的原因就是因為在電影投資的力度上面我們國家和好萊塢差距還是非常大的,而且穗轎絕大多數的資金都被電影演員難走了所以很難發展起來。

2、特效技術的不成熟

之所以一說電影我們就能想到好萊塢電影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特效技術當然這也是我們國家電影行業最薄弱的一個地方,所以從基礎上面我們就已經輸給了好萊塢所以很難發展起來。

5、很多鏡頭導演都不敢進行拍攝

另外一個導致國內電影很難得以發展的原因就是在電影中很多鏡頭導演都不敢拍攝導致錯失了很多精彩的鏡頭,讓整個電影的精彩度下降非常的嚴重所信族輪以也很難得到發展。

中國電影之所以很難得以發展就是因為電影的選材非常的狹隘,電影中有很多商業化的東西和特效技術的不成熟讓國內影片很難發展到全世界從而就根本難與好萊塢電影進行抗衡。上面這些內容也只是小編我的個人意見和看法。

閱讀全文

與中國電影音樂發展不成正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可以用uc瀏覽器下載的電影網站 瀏覽:355
引郎入室國產電影神馬 瀏覽:969
中國德國合作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168
超人和蝙蝠俠電影系列 瀏覽:411
v天堂電影在線最長 瀏覽:740
婚禮寶馬微電影 瀏覽:781
什麼臣電影 瀏覽:261
十大好看電影有哪些 瀏覽:711
電影票還沒到時間能退票嗎 瀏覽:944
日本電影鶴迅雷下載 瀏覽:678
雲縣電影院有哪些好看電影 瀏覽:372
最新電影電視劇還能拍嗎 瀏覽:311
不用下載就看電影的網站 瀏覽:310
北京電影票多少錢 瀏覽:197
電影博物館影城在哪裡 瀏覽:64
梧州電影院有哪些 瀏覽:602
電影花什麼雨 瀏覽:361
極品老媽第四季電影天堂 瀏覽:826
如何吧國語電影換成粵語 瀏覽:311
台灣12字的青春電影有哪些 瀏覽: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