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飢餓游戲》里的角色在書里看起來是什麼樣
《飢餓游戲》里的角色在書里看起來是什麼樣?她居然是男人婆!要說《飢餓游戲》里誰最符合原著的形象,那真的只有露露了,明亮的眼睛,細滑的皮膚,走路輕手輕腳,只要把鼻子再弄得小巧一點,就絕對是神還原啊!
而且她最後死掉的樣子,讓人恨透了飢餓游戲,畢竟這么可愛天真的孩子,卻在這么殘酷的比賽里死去,真讓人傷心!
2. 飢餓游戲小說版和電影版的內容有啥不同
電影版肯定刪除了很多東西,很多細節描寫,因果描寫都適當刪減了,但主體內容沒有改變
3. 如何評價電影《飢餓游戲》
評價如下:
影片《飢餓游戲》的故事並不稀奇,但放在整個三部曲的背景下,一幅宏大的歷史畫卷便徐徐展開,戰爭、奴役、反抗,已然有了史詩的意味。對於年齡大點的觀眾來說,這部電影顯得沉悶、誇張、老套,某些細節展現也很雷人,但對於青少年觀眾來說,《飢餓游戲》就是他們的青春史詩,由新一代的偶像出演,堪稱代際文化的弄潮兒。
影片中呈現出殘酷血腥的一面,由於影片中不乏殺戮和流血受傷的畫面,影片被定級為PG-13(13歲以下觀眾需由成年人陪同觀影)。該片中充滿了血腥情節,非常殘暴,並且還有其他少兒不宜的畫面,非常不適合青少年觀看。影片在改編中丟掉了小說中最重要內容,原著小說的目標讀者群是年輕女性,但很明顯導演為了吸引更多的目標觀眾群而將影片改得太過血腥。
劇情簡介:
在北美洲這塊廢墟大陸上,有個新興國家『施惠國』。國內有十二個行政區,以及一座被行政區圍繞的富饒都城。至高無上且專制殘酷的都城,每年逼迫十二行政區交出12歲至18歲的少男少女各一名,投入一年一度的「飢餓游戲」,並以電視實況轉播,藉此恐怖手段來維持威權統治以及國家秩序。
與寡母跟妹妹同住的十六歲少女凱妮絲,自願代替在「抽簽日」被抽中的妹妹參加獵殺游戲。她曾經走過死亡邊緣,此刻已決心赴死。但殘酷的生存游戲卻激發凱妮絲強韌的求生意志,她成為了游戲的強力競爭者。在通往生存的苦戰之路上,她面臨重重艱難的抉擇:生存、人性以及愛之間。
這些要參加游戲的貢品,並不是普通的青少年。他們從出生伊始,就接受了飢餓游戲的生存訓練。來自12區的卡特尼絲就是其中一員。在一位獲勝的貢品老師的訓練中,她掌握了格鬥的技巧和生存的必要技能。更重要的是,她有著敏銳的直覺。
這些本能將讓她在飢餓游戲中站得先機。但如果她要想從飢餓游戲中活下來,那還要經歷一系列生與死、情感與罪惡的考量。
4. 《飢餓游戲》到底有什麼意義
這是一部諷刺性極其強烈的政治片。與1984相反,它體現的是人類對資本主義最深最深的恐懼。最令人不寒而慄的是,電影的許多情景都能在現實中找到影子。
(《電影敘事角度和視聽覺意向性分析》吉樂)
在原著小說中,外部各區在場外觀看直播、導師商量對策和尋求贊助、游戲設計師控制競技場、總統和設計師的陰謀對話等環節並沒有出現,都是電影的原創。事實上,這降低了非書迷理解劇情的難度,但也會因為心理描寫的缺失,而讓一些觀眾覺得之前的鋪墊索然無味,無法入戲。
從小說開始,這就是一部立意與《大逃殺》完全不同的電影,不適合拿來比較,若要比也應該是和《哈利波特》和《暮光之城》相比。這是一部定位青春人群的商業片,其中的「政治隱喻」多少有些幼稚與硬傷,PG - 13 的評級也表示了它不會把大量的筆墨放在「殺戮」之上,人家也是要賺錢的,不想嚇到小朋友。其實,原著小說還要比電影更血腥一些,說導演是把暴力元素閹割掉了,故意繞過了 R 級,也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