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法國有哪些現實主義題材的電影
說起法國現實主義題材的電影,就不得不需要提到法國詩意現實主義的先驅之一:雷內·克雷爾法國電影的編劇、導演和理論家。法國電影從無聲到有聲轉折時期的重要導演,被稱為電影安徒生,他的電影是再造的成人童話世界,這個世界永遠有歌聲和愛情,沒有仇恨與丑惡,
首先推薦雷內.克萊爾的
《巴黎屋檐下》(1930年)
在克萊爾後期的作品中,經常為人提到的是《魔鬼的美》。影片的故事發生在1830年的義大利。浮土德教授接待梅菲斯托,梅菲斯托自遇見瑪格麗特後,變成了貧窮的亨利騎士。不久,教授失綜,亨利被控殺害教授,不得不與魔鬼簽訂協議...最後終於在起義的群眾、瑪格麗特和吉普賽人的相助下擊敗了魔鬼。
2. 《推拿》||一部關於盲人的電影:我們眼盲但是心不盲
畢飛宇的《推拿》這部描寫盲人的小說被搬上了銀屏,由婁燁導演主導的電影《推拿》似乎也別有一番滋味。
圍繞著小小的沙宗琪推拿所發生的一幕幕關於盲人之間的事情,讓人感覺溫馨而又有些無奈。
電影沒有採用什麼誇張的特技手法,也沒有多少華麗麗的場景,光鮮亮麗的大人物。
好像用一種娓娓道來的、平和的語氣向你訴說著盲人的世界,盲人世界的新酸苦辣。
有一種想笑卻笑不出來,想哭卻也哭不出來,但是你知道那是人物帶給你心頭無言的震撼。
盲人的世界:我們眼盲但是心似明鏡。
就好像東野圭吾的《白夜行》里寫的一段話:
「我的天空沒有太陽,總是黑暗,但是並不暗,因為有東西代替了太陽。雖然沒有太陽那麼明亮,但這對我來已經足夠了。憑借著這份光,我便能把黑暗當做白天。 」
在盲人的世界裡,有他們自己的一扇窗戶,那扇窗戶里有縷縷的陽光。
在那裡,他們看事情比有眼睛的人看得要透,看得要清爽明了。
他們順從上天帶給他們的天生眼疾,但是又不甘於落魄沮喪的生活,沒有了眼睛,可還有一雙手、兩條腿...還可以想盡一切辦法養活自己,活著還有自尊。
電影以因一場車禍而被奪去視力的小馬自殺為遂為開端,那一道道鮮血從小馬的脖子里咕咚咕咚地流下,血淋淋的畫面,給電影蒙上了一層灰濛蒙的色彩。
幸而終有撥開雲霧見陽光的那一天。
不同家鄉、不同年齡的盲人聚集在沙宗琪推拿中心,ta們中有先天失明的、有後天失明的。圍繞著小小的推拿所展開了屬於盲人社會的悲歡離合。
盲人的愛情,更在乎細水長流。
在電影里,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當金嫣問徐泰和我好看嗎,徐泰和雙手摸了摸她的臉,一臉靦腆地說好看。
「怎麼一個好看法?」
這個老實而笨拙的男人傻呵呵地說「比紅燒肉還好看」
說完這句話的時候,金嫣滿意地笑了,隔著屏幕的我也禁不住哈哈大笑。
這個老實巴交的男人用他所能夠想到的最好的詞彙,所知道的最美好的食物去表達對喜歡女子的愛戀。腦子里沒有多少華麗的詞彙,在他的世界裡,紅燒肉也許就代表著一切美好的食物,而他心儀的女子不就像是紅燒肉一樣嗎?
我想這樣的語言平淡還有些讓人哭笑不得,情感卻炙熱而猛烈。
在這個小小的推拿中心,有三對愛情。
小孔和王大夫的愛情;小馬和小蠻的愛情;徐泰和和金嫣的愛情。
小孔和王大夫是在上海推拿中心認識並相好的。小孔瞞著父母隻身一人和王大夫來到了老家南京,一起進了王大夫老同學沙復明的推拿中心。
小孔想和王大夫細水長流的過日子但是內心卻又隱藏著不可告白的苦衷。
父母希望她能夠找一個視力比她好的人,全盲更是大忌。和王大夫來到南京無疑於背著父母和他私奔了,她心中有無限的苦水,卻不知道說給誰聽。
她隨身備著兩部手機,兩個電話號碼,一個是南京的號,一個是上海的號;上海的號是用來欺瞞父母的,她時時刻刻擔心接下來的生活,接下來的自己該何去何從。
小孔的到來(在推拿所稱其為「嫂子」)或者說嫂子的到來喚起了小馬心中對愛情的沖動,多次不顧一切地向嫂子表達自己炙熱的情感,卻沒想到無形中傷害了她。
後來認識了隔壁洗頭房漂亮的「發廊妹」,可能原先只是假戲真做,最後卻愛上了這個生活同樣艱辛卻很健全的小蠻,以至於遭人打罵。
在電影里,似乎都紅對於小馬也有些感情,,只不過兩個人終究是錯過。
在盲人的世界裡,愛情就是找一個可靠的人一起安安穩穩、踏踏實實地過著黑咕隆咚的生活。
沒有轟轟烈烈的艷麗,卻有細水長流的溫柔。
平凡人的生活不也是這樣細水長流嗎?
盲人的內心世界:我們可以去當乞丐,但是我們也有自尊
王大夫的夢想就是和小孔開一個盲人推拿中心,兩個人在一起安安穩穩的生活。
可是不爭氣的弟弟卻被人逼著到家裡索債,作為哥哥,他只能承擔起弟弟的債務。
他將辛辛苦苦攢了幾年的兩三萬塊錢用布袋捆在腰上,他冒著雨回家,卻突然想通了什麼似的。
進家門的時候,「看見」了索債的人坐在沙發上,他將腰間捆的錢放在冰箱里,從冰箱里拿了一把平時切菜的大刀,扯開自己的衣服。
對索債的人說「你知道我們瞎子最喜歡什麼嗎?」
「我們最喜歡的是錢,我們不能像乞丐一樣去要錢,我們有自尊,我們也要臉!所以我們把錢看得比什麼都重。我沒錢給你們,就用我的血抵債。」
他說著就用刀在自己的胸口狠狠地劃了一刀,接著第二刀、第三刀、第四刀。
直到逼退了索債的人。
望著從胸口不斷冒出來的鮮血,讓我覺得辛酸而無奈,卻對他不自覺地產生了敬意。
盲人也是有尊嚴的。
其實,我也希望,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沙宗琪這個小小的推拿中心,有一個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的人物,推拿中心的主人沙復明。
沙復明和別的盲人不一樣,除了推拿,他心中還追求更多的東西,跳舞、看詩、讀書、聽音樂...
他不像其他的盲人一樣因為知道自己是盲人,所以不敢祈求一些命中不敢有的東西,不敢想太多「有眼睛」的世界。
沙復明不一樣,他嚮往甚至有些期望可以融入進去,他對「美」有執著的追求。
聽客人說推拿中心的都紅長得很美,他在心裡想「美」到底是什麼,他心中認定都紅代表的就是美,他苦苦追求都紅,卻無果而終。
他追求的是在盲人世界裡虛幻的「美」,那種可望而不可即的憧憬讓他盲目地去追隨都紅,而不是愛情。
都紅可以說是一位美貌的盲女子,上帝給了她一副較好的容顏卻也奪去了寶貴的視力。
別人說她美,無疑中增加了她心中的痛苦,她寧願自己從來不知道自己很漂亮。
在我看來,她卻是一位美貌而又睿智的姑娘,心裡像一塊明鏡,澄澈而透明。
對於生活有自己的獨特想法,面對沙復明的追求,她一語指出,你不是愛我,而是愛你所想像的看不見的美。
對於愛情,她說:
「你知道人和車最大的區別是什麼嗎?」
「對面走過來一個人,你撞上去,那是愛情;對面開過來一輛車,你撞上去,那是車禍。
但是呢,車和車總是撞,人和人總是讓。」
沙復明和都紅最終雖未在一起,但是他們心中都有一顆對未來的虔誠一心,「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電影的最後,沙宗琪推拿所解散了,小孔和王大夫回到了上海;徐泰和和金嫣一起回了老家;都紅偷偷地一個人離開了,沒有人知道她在哪;沙復明安心養病,並混跡於老年歌舞中心。
令人竊喜的是,小馬似乎眼睛隱隱約約地可以看見東西了,和小蠻開了一個小小的小馬推拿所。
這樣的結局雖然與小說有所出入,我想也暗含了對盲人生活越來越好的期盼。
我們眼盲,但是心不盲。
首發於微信公眾號
3. 《天堂的顏色》電影觀後感
伊朗的電影《天堂的顏色》,講訴的是一個盲童的故事。下面是《天堂的顏色》電影觀後感,歡迎閱讀。
篇一:《天堂的顏色》觀後感
盲童,墨曼,在城裡的盲人學校里上學。在學校最讓我感動的是他努力的爬樹把摔落的幼鳥放回鳥巢,很小的一件事情卻讓我感動很久,放假的時候他父親是最後一個來接他,他坐在凳子上充滿著期待,回鄉下奶奶家的時候,一路上,他把手一直伸在窗外,想抓住什麼……耳邊一直伴著各種鳥鳴聲。他在河邊用手摸著河底的石頭的時候,在田野上撫摸著花瓣,麥穗的時候,他聽說啄木鳥叫的時候……他的嘴裡念叨的就是學的文字了。他把城裡人認為的垃圾收集起來,帶回家當禮物送給奶奶,妹妹們的時候,他的心情,給他們所帶來的喜悅……送給奶奶的發卡,妹妹的項鏈和梳子。看到這我再一次感到鼻子酸酸的。後來,父親把他送到了一個盲人木匠那。整個畫面的鵝毛飛舞與奶奶的傷心融為一體。
在木匠開始教他任木料的時候,他哭了。
木匠:「為什麼哭啊?想家了阿?」
墨曼:「不是的。」
「沒有人愛我了,奶奶也不要我。他們都不要我了,因為我瞎了。如果我沒有瞎,就可以跟大家一樣,上家鄉的小學,而我現在只能上盲人學校,到很遠的地方。老師說,神更愛盲人,因為盲人看不見。但我跟老師說,如果是那樣,神不會讓我們瞎,看不到它。老師回答說,神是看不見的,他無處不在,你只能感覺他。你可以用『手指'』看到『』他『。如今我伸手到處找神,直到我的手——摸到他,我要告訴他所有的事,甚至我心底全部的秘密。」
之後,墨曼就跟著木匠學手藝。而奶奶因為思念憂郁而死。兩個妹妹也沒有了往日的歡笑。父親想把墨曼領回來。回來的路上,由於漲潮,在過一座木橋的時候,橋的坍塌使墨曼和他騎的馬一起掉進洶涌而下的潮水……看到這我的眼眶濕潤了——
狼狽不堪的父親,抱著不省人事的墨曼失聲痛哭……
陽光照在墨曼的手上,他的指尖動了,我想他是他感覺到上帝的存在,是真正的感覺到他,是真的把他心裡的秘密全部都告訴了上帝——
篇二:《天堂的顏色》觀後感
可以說我是含淚看完《天堂的顏色》這部電影的。孩子的心靈猶如春季的花香,融化了冰凍的冬雪,那是一種與世隔絕的純凈之美,孑孑然於世獨立。
《天堂的顏色》講述了盲人兒童**的故事,被寄養在盲人學校的**僅有的幸福應該就是與奶奶和妹妹重逢,在親情溫暖的撫慰下,感受大自然的那一段美好時光了,**跟著奶奶在田野中撫摸著每種植物,感受著植物帶給他的生命的語言,雖然他的世界是黑色的,可是親情以及自然卻帶給了**心靈的色彩,他聆聽鳥的話語,觸摸風的存在,撫摸妹妹臉上的笑容,感受奶奶手掌的溫暖。可惜幸福是短暫的,身為盲人的他卻成了父親的絆腳石而一度被父親拋棄,電影中時不時的透露出**的悲慘命運,在影片剛開始,孩子們在黑暗的教室中聽寫,而聽寫的內容卻是「太陽照亮了大地,大地溫暖了。白天,陽光普照,大地溫暖又明亮。陽光帶來溫暖明亮。」聽寫的內容與現實恰恰相反,因為孩子都是看不見的。他們又怎能感受到陽光帶來的溫暖和明亮。
殘酷的現實,依然無法避免。當木匠問他:「你為什麼哭?是不是想家了?」墨曼說:「沒有人愛我,奶奶也不愛我,他們都不要我,因為我瞎了。如果我沒瞎,就能跟大家一樣,上家鄉的學校,但現在我必須上盲人學校,到很遠的地方。老師說神更愛盲人,因為盲人看不見。但我跟老師說,如果真是這樣,神不會讓我們瞎,看不到他。老師回答說』神是看不見的。他無處不在,你只能感覺他,你可以用手指看到他!『如今我伸手到處找神,直到我的手觸到他了,我要告訴他所有的事。甚至我心底全部的秘密。」最後,墨曼確實能觸摸到神了,雖然他死了,他爸爸的愛終於被喚醒了。
我們的生活周圍也都往往存在著缺少父愛母愛的孩子們,他們因為父母的原因,往往不像正常的孩子一般可以得到完整的愛,有時,甚至得到的是拋棄與毒打。如今我們身邊外來子弟的孩子越來越多,在外闖盪的壓力使得父母們對待孩子也殘酷不堪。在平常教學中,身為班主任的我們也常常可以了解到,大部分家庭有問題的孩子在學校也會因為被影響而導致心理不健全,犯下錯誤。因此,對於開導父母,讓父母如何學會平等耐心對待孩子們也是我們老師的必修課之一。就像《天堂的顏色》所說的,我們需要做的,不是以死為代價的喚醒的父愛。
篇三:《天堂的顏色》觀後感
天堂是什麼顏色的?我看到片名就有一個疑問。天空是水晶般的透明,是天空般的湛藍,還是像彩虹那樣的斑斕?我無法判斷。《天空的顏色》這本書讓我吃驚才地發現主人公**想要知道天空的顏色的願望。因為他是個是個盲童!
**在盲人學校上學,寄宿制的學校,只有放假才回家。很快到了暑假,所有的孩子都被父母接走,只有小**始終在等待,他的爸爸還沒有來接她。大概過了一兩天吧,他的爸爸才來到學校。
**伸出小手摸索著攙著父親的手,抽噎著說:「我以為你不會來了。」我們永遠不知道,對於一個孩子,我們可以輕易地填滿他們的世界,而又可以輕易地毀滅整個世界。**需要的是爸爸的手,僅此而已。
相聚的歡樂令人動容,但在山林空谷中傳來如讖語般的迴音中,**幾乎本能地預知父親要把他遺棄。他對著同樣是盲人的木匠,哭了。
木匠問:「你為什麼哭呢?」
**說:「你知道,沒有人喜歡我。他們都因為我是瞎子而離開了我……我們的老師說上帝更愛盲人,因為他們看不見。但是我告訴他,如果上帝真的愛我們的話,就不會讓我們成為瞎子,讓我們看不見他。」老師說:「上帝是看不見的,他無處不在,你可以用你的手指來感受到他。現在我回去尋找上帝直到我的手可以感覺到他,然後告訴他我心中所有的秘密……」
他爸爸是個可憐的人,他悲訴上帝的不公讓他承擔不幸的命運,他的內心在煎熬著。他帶**去了危險的工作地點,卻設置了他活動的范圍,他愛**,卻因為生活所逼想拋棄他。這個慈愛的奶奶辛勞一生,**說奶奶的手很美,像貴婦人的手一樣,又白又軟。他沒有明亮的雙眼,可是他的心,明亮過一切為世俗污濁的雙眼。也許在他心裡,只有在他奶奶那兒,和妹妹一起玩耍才是最快樂的吧。
影片結尾,可憐的小**向著金色的陽光伸出手。那抹金黃是天堂的顏色嗎?他的爸爸跪在身旁,似乎在請求寬恕,是誰拯救了誰?**用他純真的心拯救了他的爸爸?不!是**拯救了所有人。
這個世界有太多的不幸,幸福的人看不到他人的不幸,就像不幸的人看不到他人的幸福。我想像著上帝站在高高的雲端看著人類,是該嘲笑還是心酸?可上帝是看不見的,他無處不在,但又從來不在……
篇四:《天堂的顏色》觀後感
這是一部伊朗的電影,質朴的人物,簡單的畫面,平時的故事,卻喚起了我心靈最深處的感動。天堂是什麼顏色?或許,我從來就沒想過這樣的問題,即使想了,也無從知道答案。直到看了電影《天堂的顏色》,我明白了,在盲童內心世界裡,天堂的顏色是五彩斑斕的顏色,是可以用耳朵傾聽的顏色,是可以用手觸摸的顏色。
八歲的墨曼對自己的那個黑暗世界有著特別的感觸。雖然眼睛看不到,但是似乎他比看得見的人看到的更多。因為他把世界縮小到自己的手裡,用雙手去感知世界。丁冬的溪流,細膩的沙石,掠過的微風,只比他高一片葉子的小樹,充滿知識的特殊課本,奶奶潔白而美麗的手,妹妹微笑的臉龐……他用雙手感知著所有的一切。
「上帝是最愛盲人的。因為上帝自己也看不見」,所以上帝才讓墨曼和他一樣用手去感受世界。雖然墨曼看不見,但他對對整個世界充滿了渴望、熱愛與眷戀。美麗的心靈在這個世界上不會孤獨的,因為他們用愛在為這個世界塗上顏色——天堂的顏色。
看了這部電影之後,想想自己的生活,感到慚愧與不安。我們眼睛能看,耳朵能聞,但是我們對這個世界究竟發現了多少、感受了多少呢?可能連墨曼也不如。他用自己敏感的手指去觸摸上帝的印記、天堂的顏色。而我們卻是如此的忙碌和漠然,以至於忽略了身邊世界的絢麗色彩、美妙聲音和那無數的感動細節。墨曼的眼睛雖然瞎了,但他的心靈是明亮的。
電影中,有幾個畫面深深觸動了我:
1、盲童學校放暑假了,所有的孩子都被家長接回家了,除了墨曼。兩天後,父親終於來了,墨曼哭著用自己的小手微微顫抖地撫摸著父親的手說:「我還以為你不來了呢……」,雖然等來了父親,可就像老師說的那樣,兩天的等待讓他受的苦比他一年受的苦還多。
2、在回家的公交車上,所有看得見的人都昏昏欲睡,對眼前的美景熟視無睹。唯獨墨曼,喜悅而激動地伸出小手去捕捉微風「我終於抓到你了。」並用期待的心情指著窗外問爸爸:「那是什麼?」 「樹木、森林。」 爸爸漫不經心的回答,但卻遮不住墨曼的好奇。「再遠方呢?」「還是森林。」……
3、回到家,墨曼用自己的小手撫摸著親人的臉龐,他撫摸到了妹妹的笑容和奶奶的`慈愛。
4、父親將墨曼視為尋找幸福的絆腳石而將他送去了木匠家,無奈而絕望的墨曼向盲人木匠說了一段感人肺腑的話:
「沒有人愛我了,連我的奶奶也不愛我;他們都不要我了,因為我瞎了;如果我沒瞎,我就會跟其他人一樣,上家鄉的學校,但現在我必須到很遠的地方上盲人學校;老師說過上帝更愛盲人,因為盲人看不見;但我問老師,如果是這樣,上帝就不會讓我們瞎,讓我們看不到他;老師說上帝是看不到的,但他無處不在,你只能感覺他,如今我伸手到處找他,我要告訴他所有的事,甚至是我心底的全部秘密。」
篇五:《天堂的顏色》觀後感
電影的開始,是一片長達一兩分鍾漆黑的屏幕,和右上角幾行變換的伊朗字母:「以上帝之名,你既是可見又是不可見的,我只需要您,我只呼喚您的名……」
主人公**是一個盲童,在一家盲人學校里接受教育。學校放暑假了,同學的父母陸陸續續地來接自己的孩子回家,可是**等了好久,依然獨自一人。他的父親其實已經站在十米開外的地方注視著他,面容疲憊,表情陰沉,眼神復雜。這個不幸的中年喪妻的挖煤男人,為了能再娶一個女人,為了能讓自己的晚年有個依靠,不得不考慮如何安置自己的這個盲兒子。然而學校不是慈善機構,無法答應他的請求,於是他帶著**來到了奶奶家。在車子上,**把手伸出車窗,這時鏡頭給了他的手一個特寫,一片羽毛隨風而逝,他的手變幻著各種姿勢,「我想抓住風。」他說。而背景,是一片快速移動的綠色森林。在沉悶得令人昏昏欲睡的車子上,這個鏡頭無疑有點發人深思,兩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我們習以為常的風景,在另一些人心目中,也許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天堂。鄉間的景色的確非常優美怡人,蒼翠的群山,碧綠的麥田,色彩繽紛的花海,清澈的溪流……這些,雖然**看不見,但我們相信,他的心感受到了。他用手觸摸到了奶奶和妹妹的臉,親手種下的小樹,尖銳的麥芒,植物的葉片,以及清涼的海水,細膩的沙子……而他的耳朵,也聽到了許多微妙的聲響。在這里,**度過了一段非常快樂的時光。值得一提的是,這里出現了一個慢鏡頭,飛躍的母雞,揮灑的稻穀,飛舞的鵝毛,看似平常的鄉間生活此刻卻充滿了無限詩意。尤其是傳遞雞蛋的那一幕,讓人感嘆拍攝手法細膩的同時也讓人感覺到,他們傳遞的不只是雞蛋,而是人與人之間的——溫暖和愛。或許,不僅是盲人,大自然,應該也是所有人的天堂。
與**相反,他的父親,自始至終一臉愁苦的男人,為了甩掉這個包袱,強行把他送到了一個盲人雕刻家處。**的眼淚滴落在了雕刻家的手背上,「你知道沒有人愛我,他們都因為我是瞎子而離開了我,老師說上帝比較疼愛瞎子,因為他們看不見,但是我說若真的如此,上帝不會讓我們瞎掉,所以我們見不到上帝。老師回答說,上帝是不可見的,他無所不在,你能感受到他,你用指尖了解他。現在我不停地伸出手,直到有一天我感受到上帝的存在為止,告訴他每件事,甚至是我內心的秘密。」**的哭訴讓我們體會到了心痛的感覺,這是一個無辜的孩子的內心絕望而無奈的申訴和質問,而對此,我們卻無能為力,什麼也做不了,我們無法減輕他們的痛苦,甚至我們也不能避免類似痛苦的發生。我們責問上帝為什麼不公,我們甚至懷疑上帝是否真的存在,如果真的有上帝,為什麼他會允許生活中充滿了丑惡與暴行,欺騙與謊言,侵略與戰爭,飢餓與死亡?然而就如某部電影中說的那樣:「生活不是電影,生活遠比電影辛苦得多。」真實的生活中,沒有救世主,也沒有神仙皇帝,即使面對殘酷的現實,我們也要直面人生,勇敢地活下去。
**的父親,這個同樣背負了生活的不幸的男人,幼年喪父,中年喪妻,貧困潦倒,甚至還要用他的餘生來照顧一個盲童,他的不滿終於爆發了,他與母親的爭吵終於發生,導致了後者的離家出走。祖母去世了,父親也被退了親,希望破滅,他決定帶**回家。途經一座木橋,木橋不堪重荷,馬匹與人同時落水。就在那一剎那,父親眼中閃過一絲僥幸,他有那麼片刻的猶豫。然而終於他的父性與人性佔了上風,他跳入水中,被湍急的水流沖到了下游。風平浪靜之時,父親從沙灘上醒過來,連滾帶爬地沖向昏迷中的**,把他緊緊抱在懷中,痛哭流涕。天空有鳥群飛過,鏡頭慢慢推到了**的手上,這只手發出了金色的光芒,並且開始慢慢轉動。故事到此為止,音樂響起,字母浮現。
我們無法預知接下來的故事,它可能是一部悲劇,也可能是一部勵志片,不同的人寫下去,就會有不一樣的結局。可是,我們無法不為這部影片感動,為它情節簡單卻手法細膩的敘事風格所打動。盡管這不是一個完美的人世,但每個人,都有他追求幸福的權利。即使是一個盲童,也能感受到天堂的幸福;他的心,也可以比那些麻木冷漠的正常人,更豐富而健全。
篇六:《天堂的顏色》觀後感
終於一口氣看完了《天堂的顏色》,電影拍得很真實,很感人,墨曼的單純刺痛了我的眼睛。看完後,電影的情節還復現的腦海。下面我就講一下我感觸比較深的鏡頭。
鏡頭一:
墨曼和爸爸坐在回家鄉的車上,墨曼把手伸向車外,問道:「爸爸,外面是什麼?」爸爸說:「樹,森林」。「那前面呢?」「還是森林。」車里的人們在沉睡,孩子面向窗外,風劃過手指的時候他笑了。
在幼小的墨曼心裡,和爸爸一起回家是那麼的開心,那麼興奮,他完全不知道爸爸嫌他是個「拖油瓶」,正想把他送走。在他眼裡,一切都是那麼美好,他渴望嚮往大自然,雖然看不見,但他並不悲觀,他用自己的雙手去觸摸世界,感受世界。他把手伸向窗外,去感受自然。雖然眼睛看不見,但他心中是明亮的,與父親形成強烈對比。
鏡頭二:
墨曼回到了家,見到了慈祥的奶奶。「奶奶你過來,閉上眼睛,伸開手,我有東西送給你!」奶奶閉上眼睛,伸開她張滿老繭的手。墨曼在懷里摸索著,掏出一件漂亮的蝴蝶紋的發卡,小心翼翼的放在奶奶的手裡。「喔,它太漂亮了,更適合送給你的姐妹!」「不,這就是送給你的,奶奶,我有別的東西給她們。」奶奶笑著,把發卡別在了衣襟上。兩個漂亮的小女孩跑過來坐在奶奶的身邊,孩子從懷里掏一個瓶蓋做的項鏈送給其中一個,拿出一把塑料梳子送給另一個,她們笑得燦爛如花。墨曼接著摸出兩張皺的照片……
很溫馨的畫面,體現了親人相聚的喜悅,和親情的溫暖。雖然看不見,但墨曼卻收集了十分漂亮的禮物,因為,他在用心感受美。墨曼的心靈是美好的,他會記得給奶奶和自己的姐妹們帶禮物,但他卻沒有給爸爸帶禮物,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應了爸爸的冷酷。
鏡頭三:
「奶奶,我要跟她們去上學!我要去,你讓我去吧,求求你了……」墨曼知道姐妹們都去上學了,而自己卻不能去,哭得傷心極了。奶奶無奈的看著他:「寶貝,別哭了,看見你哭我也會難過的,你就留下來陪奶奶吧,寶貝孩子。」他仍然哭鬧不休,奶奶的眼睛也滲出晶亮的淚水。最後他終於滿足了心願,用他在盲童學校抄寫的課本念出了大段大段的課文。
幼小的墨曼十分渴望能夠走進學校,接受教育,當知道自己不能上學是那麼的傷心,他沒有自暴自棄,而是爭取到了上學的機會,並且流利的念出了大段的課文。但是,他卻看不到別人詫異敬佩的眼神。墨曼用自己的努力證明,自己雖然看不見,可是一樣可以很出色地學習。墨曼給我們樹立了榜樣。
這不禁讓我聯想到許多像墨曼一樣身殘志堅的任務。像張海迪,像保爾,像鄭振鐸,像桑蘭……也許他們身體殘疾,但他們心靈並不殘疾,他們用自己的汗水證明自己一樣能為社會做出貢獻。
相反,現實中,更多的人他們擁有健全的四肢,健康的身體,但是,他們卻沒有健全的心靈和意志。在困難面前他們,他們變成了逃兵,變成了縮頭烏龜,這種人應該被社會唾棄。
鏡頭四:
「沒有人愛我,連奶奶也一樣。他們都因為我是瞎子而離開了我,我就可以跟別人一樣上學。但現在我必須上盲人學校,就像在世界的另一端一樣。老師說上帝比較疼愛瞎子,因為他們看不見。但是我說若真的如此,上帝不會讓我們瞎掉。所以我們見不到上帝。老師回答說,上帝是不可見得,它無所不在,你能感受到它,你用指尖了解他。現在我不停的伸出手,直到有一天我感受到上帝的存在為止,告訴他每件事,甚至是我內心的秘密。」
我覺得這是整部電影最感人的鏡頭,墨曼被爸爸送走,他十分傷心,但是,他並沒有因此喪失信息,他仍然相信真主。他沒有喪失信心,仍然用心去尋找希望。多麼堅強與單純的小男孩,相信他一定能得到上帝的垂愛。這幾句話,聽的令人心痛。
4. 求國內勵志電影,最好帶一點音樂的
逆光飛翔
《逆光飛翔》改編自真人真事,一個開朗的25歲大男孩裕翔,天生眼盲,但天生的殘缺蓋不過他超凡的音樂天分,成為全台第一位盲人鋼琴學士。這位看不見的音樂天才,擁有一顆細膩的心,他能夠『看見』身邊的人所隱藏最深的情緒,在黑暗之中聆聽、呼吸著世界一舉一動,透過琴鍵上訴說熱情與希望,看過他表演的人無一不被深深感動。
主人公黃裕翔本色出演,配樂唯美,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