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相關訊息 > 游戲與電影

游戲與電影

發布時間:2022-05-07 09:21:25

① 游戲和電影角色對比你們更喜歡哪一個

一般來說,游戲和電影中的角色如果是同樣的一個角色的話,那麼,我們一般更偏向於喜歡那個電影中的角色,因為這種角色他是由真人扮演的,這種就比較接近於我們自己的生活實際,所以說如果是游戲和電影角色選擇的話,我們一般就會選擇電影中的角色,並試圖成為他。當然也還是有些人喜歡游戲中的角色,因為游戲中往往角色就會發揮的空間非常大,甚至有一些特異功能之類的,所以說這也是有可能的,所以說這個問題還是要看,不同的人她就會選擇不同的這個偏好,並沒有確定的答案

② 關於游戲和電影

個人覺得可能製作游戲更加耗費財力物力,因為游戲的流程相比於電影是長很多的,更加耗費財力物力,而談到收益,可能是電影更高,很多3a級大作賣到100萬銷量已經是神作的水平了,而一個好看的特效好的良心電影輕松10億票房,電影收益更高,但是,游戲在更長遠的角度看,游戲可以帶動更多的東西,一個公司,游戲帶動游戲機的銷量,比如ps4,游戲賣得好,游戲機也賣得好,電腦的硬體設備也會帶動銷量,游戲已經是一個產業了,但現在人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可能已經很多人沒有50個小時來通關一款游戲了,所以更多人選擇更少時間,但是來感覺快的電影了。電影後期收益更大吧,但是游戲是信仰啊,這就是為什麼做游戲費時費力,但是還是有那麼多人投身其中。

③ 游戲裡面和電影裡面角色對比你們更喜歡哪一個

游戲里,人物背景更豐富,以魔獸電影與游戲中的洛薩對比。

游戲中的洛薩為阿拉希王室血脈最後一位繼承人。第十七任鐵馬兄弟會會長。是萊恩和麥迪文的青梅竹馬。

一戰期間獸人攻打北郡修道院並搶奪神聖之書,洛薩帶人一路追至西部荒野,卻被困於死亡礦井中。他在失蹤了長達20個月之後奇跡般地帶著神聖之書,在暴風軍隊的救援下生還歸來。

一戰末帶領一支小分隊前往卡拉贊對質麥迪文,並聯合卡德加將其殺死。趕回暴風城時,城市已被獸人攻破,洛薩帶領剩餘軍隊和人民乘船渡往洛丹倫。

抵達洛丹倫後,在洛薩富有感染力的演講和正統王室血脈的號召下,幾大人類王國迅速結成洛丹倫聯盟以對部落進行反擊。洛薩被推選為聯盟最高指揮官,他的血統也帶來了高等精靈的援助。

於二戰末死於燃燒的平原與奧格瑞姆·毀滅之錘的決斗中。然而聯盟的士兵收到指揮官的犧牲的影響,士氣不跌反漲,一舉擊潰了部落,並成功關閉了黑暗之門。

電影中的洛薩有一妹妹名為Taria,後成為萊恩的王後。成長於艾爾文森林南部的格蘭村(即現在游戲中的夜色鎮)。無證據表明具有王室血統。

妻子名為Cally,於巨魔戰爭前夕誕下兒子Callan,後死於難產。Callan在一戰中死於黑手的手下。在萊恩逝世後成為艾澤拉斯王國的攝政王。

④ 媒體解析從歷史的演進看游戲和電影的區別

兩種藝術從誕生之初,就同樣飽受非議。電影剛起步的時候,都是社會底層的人愛看,社會名流不屑於看,而游戲作為藝術被人接受的程度,遠不及電影,至今還沒被普遍地看待為藝術,甚至以後第九藝術都只是小眾范圍內被認可,在大眾認知里游戲無法作為藝術載體而存在,即便是脫離電器這種承載方式。
歸根結底,是承載內容種類的量級不一樣:電影離不開故事和畫面,也可以承載音樂和少量文字,游戲可以承載的內容更多,比如大量的文字(Galgame),人和人的交互(網游)等等,這也就意味著游戲比起電影,想定義為藝術更加困難。
另外,電影更加傾向於一次性消費,游戲則不一定(不只是網游,街機時代就開始了)。你想像一下你欣賞藝術欣賞到一半跟你說要續費才能繼續的感覺。
電影的方式可變,游戲不然
事實上電影的發展方式是可以多變的,因為它的方向只有一個目標:敘事。觀眾只需要看,並且思考。但游戲則不然,它在視聽之上還加了一層操作的限制。你仍然可以將操作簡化,注重視聽,但那樣並非游戲真正的發展方向,游戲的核心在於交互,這一點電影是不具備的,早期的文字MUD游戲,只要適時地顯示文字就可以快樂的玩耍。而沒有人會把只顯示字幕的熒屏當作電影來看。
但游戲如果有了一套固定的模式後,很難再有突破。
比如俄羅斯方塊,你在游戲開始前後放上一段高質量CG,講述一個很復雜的故事,但這和俄羅斯方塊本身無關。
但你要是給俄羅斯方塊加入一個死斗模式,這便是游戲性的突破。
這是游戲發展的一個瓶頸,無法利用畫面,聲效等外包裝和游戲性相結合。或者說游戲性和包裝本身是矛盾的。
電影個人標簽大,游戲不然
另外,電影藝術經過許多藝術家地探索,逐漸地形成了「作者電影」,即一部電影深深地打上了主創者個人的烙印,使之具有鮮明的個人風格。如費里尼電影,塔可夫斯基電影,游戲中固然也有「小島秀夫作品」、「宮本茂作品」,但這種特質風格並不明顯,更多的只是游戲好不好玩的保證。不過隨著獨立游戲越來越突出,相信游戲也會有有越來越多的「作者游戲」。倒是電影,由於電影工業的急劇膨脹,越來越多地電影成為流水線作品——好看,但毫無特質。
藝術化源於電影的裝逼成本低
電影由於認知程度低,其實更像是戲劇的另外一種呈現方式。說不好聽點,藝術就是裝逼,那麼電影裝逼的成本真的很低。
而對於「游戲藝術」來說,體現其藝術性的是規則。一般來說越復雜的規則越有趣,但復雜的規則容易阻擋大部分玩家甚至是資深玩家。而且游戲沒有確切的細分,不像現在電影你可以分為商業片和藝術片,游戲你可以說它是藝術性游戲,但做一款藝術性游戲依然要製作人傾家盪產,而且游戲這行業很少有富人參與,一般人做游戲都抱著一種「孤注一擲」的心態,做不好也要出,怎麼也要出。我想按照這種心態做游戲,一般也很難做好。電影是可以很隨意的,以前香港拍電影,拍兩周後期剪一個月,然後上院線,某某一年可以接十幾部電影對吧?
游戲規則越復雜,它的外部操作越簡單。事實上大神、ICO、旺達和巨像這樣的藝術類作品操作是很別扭的,外人也很難理解,一般玩一玩就「卧槽什麼垃圾操作這么別扭」,代入性低(以至於不敢拿游戲泡妹子)。journey這樣的作品甚至不需要什麼操作,你只動動操作桿看就好。游戲規則你可以隨意設計,但你很難找到一個讓所有人都滿意的平衡點。至今能做到的這一點的,可能也只有暴雪一家。
而且,游戲還很難像電影那樣保存傳播,受制因素多。受科技水平影響更新換代。被大眾喜好所左右,和電影一樣依賴觀眾玩家生存,從這個角度說大多數還有點缺乏自主能力。
游戲受技術制約太大
電影進化過程中,技術的進步和類型/表現方式的進化關聯不大,只有有聲電影影響較大,而對於游戲而言,游戲的類型和新表現方式,受到硬體技術影響的程度極高。
很多游戲類型(具體說是系統)在很早就有原型出現,但是因為缺乏相應的硬體——除了畫面技術,還包括輸入方式——而停滯了很多年,真正發展起來一定是因為硬體的出現,有的是新硬體導致新類型(比如3D圖形技術與3D FTG),有的是新類型催生新硬體(比如3D ACT與模擬搖桿,還有FPS與雙搖桿)。
而游戲的表現方式幾乎完全是由技術決定的。比如MGS引起的電影化風潮。其實MG的類型早在80年代就出現了,90年時2代與98年的MGS在內容上幾乎完全沒有區別,兩者的區別就只在表現方式上。小島秀夫很早就已經有全套的電影化方案,但只能等到PS主機上市才能實現。這與電影就非常不同,我們今天看到的電影技法比如蒙太奇、特寫、長鏡頭等,與技術的關聯性很小,現在的人穿越回30年代,照樣能拍。但是現在的游戲製作人回到FC時代,那就只能做與FC時代一模一樣的游戲。
作為一個新生的類型,游戲製作人從其他藝術類型中吸取了大量的經驗,他們的構想必然是遠遠超過當時游戲機硬體的表現能力的,等到合適的硬體出現,新的游戲方式和表現技法早就已經在導演心中醞釀了多年,只等爆發了。像游戲表現方式中的電影化播片和腳本演出,其實在8位機時代就有雛形了,但效果太過原始,完全詞不達意。而游戲的3D化,在過去一直受制於輸入設備限制(圖形技術倒還不是最主要的),直到N64採用了模擬搖桿,PS採用了雙搖桿,問題才得以解決。
如果說游戲藝術的本質在於互動,那麼游戲技術的進步甚至可以導致一個游戲類型發生從沒互動到有互動這樣翻天覆地的進化,這是電影完全無法想像的。同一個游戲的同一個場面用老技術和新技術表現的差異。
電影的社會情感較大於游戲
電影和其他傳統藝術一樣,貴在以情動人抑或引發人對世界對自身的思考。譬如說看到一部愛情電影,觀眾也許會聯想到自己的愛情生活,從而被打動乃至陶醉其中。這樣的情感觸動在RPG游戲中也很常見。但游戲中的另一種情感觸動是其他藝術中所不具備的,我費盡千辛萬苦搜集上百種材料獲得一個成就,我多次嘗試擊敗了一個BOSS。在這里有成功的喜悅、失敗的挫折、大量重復操作獲得一個終極的目標,這樣的情感觸動在其他的藝術中幾乎沒有。
電影作為一門有著100多年的藝術,有著巨大的社會影響力。主人公的裝扮有時會引發一陣時尚熱潮。如赫本出演的《蒂凡尼早餐》,游戲也會引發游戲迷的COSPLAY行為,但這種影響往往僅限於參加某個圈內的聚會活動,還難以動搖主流民眾的時尚觀。部分影片的影響力不僅限於影迷,而會引發整個社會的反思和共鳴,譬如《克萊默夫婦》、《畢業生》、甚至在國際上造成廣泛而持久的社會影響力,如《海豚灣》。而游戲的影響很多時候僅限於玩家群體。

⑤ 生化危機游戲和電影的聯系

電影版的《生化危機》借用游戲中的名詞和人物名字以外,其他沒有任何聯系。

1、《生化危機》游戲

《生化危機》游戲中的主角有很多,從不同的人物角度來切入游戲劇情,而初代(生化危機1)游戲的第一任主角就是吉爾開始,她是浣熊市警察特殊部隊S.T.A.R.S.的阿爾法小組成員,擔任營救和後援。洋館事件後因留在浣熊市調查保護傘公司而捲入了浣熊市的生化危機事件,

在期間吉爾被追蹤者攻擊而感染了T病毒,但在卡洛斯·奧利維拉的協助下得以痊癒並逃出生天。浣熊市事件後,吉爾和她的搭檔克里斯共同參與創立了BSAA組織並繼續與生化恐怖主義作斗爭。

2、《生化危機》電影

生化危機電影的主角一直都是愛麗絲,從她一個人的角度去發展電影劇情,從第一部開始講述安布雷拉公司的老巢,蜂巢的巨大地下遺傳研究中心時暗藏著某種可怕的事情,在這里聚集著神秘的生物工程學家。一種致命的病毒爆發了,並快速地傳播著。

紅後一台控制和監視著整個蜂巢的超級巨型計算機把整個中心都封閉了起來,甚至包括很小的漏洞,殺死了所有被困在里邊的工作人員。

暫時失憶的艾麗斯在自己的浴室中醒來,先後遇到了埃里克·馬比斯與雷恩等人組成的特遣隊。特遣隊逮捕了埃里克·馬比斯,帶著他和愛麗絲進入蜂巢並關閉紅後。然而,隊員們很快發現這些工作人員們並不是真正地死去了。他們已成為徘徊在「蜂巢」內貪婪的像僵屍一樣的活死人,隨後喪屍變開始泛濫成災。

(5)游戲與電影擴展閱讀:

《生化危機游戲》編年史(以下內容是電影中沒有表現過的)

1、病毒來源

1960年聲名顯赫的亞西福特家族(ashford)第六代繼承人愛德華·亞西福特(edward ashford)和年輕貴族奧斯威爾·e·斯賓塞(oswell spenser)在進行古生物研究時從女王蟻的基因中發現一種古代病毒,病毒的特徵立刻引起他們的震驚,

這是一種能使生物體基因變異,喪失思想意識的病毒,同時他們也發現,被感染者會擁有極強的抵抗力和生命力,兩人馬上意識到將這種病毒用於軍事上的巨大用途,於是將這種古代病毒命名為始祖病毒,始祖病毒母體樣本誕生。

1963年由於研究病毒的需要,斯賓塞以未來公司的主管需要度假為借口,聘請當時著名的建築師喬治.特利博爾(g.terybour)在美國西部浣熊市的阿克雷山區建造了內部構造復雜,機關重重的洋館,四年之後即公元1967年秋,洋館完工。

為了獨掌洋館的構造和秘密,斯賓塞以答謝特利博爾花費5年的時間設計建造,特地邀請其全家來度假為借口,於1967年11月10日將特利博爾的妻子傑西卡(jessica)女兒麗沙(lisa)騙入洋館,並被立即分別植入始祖病毒變異體type-a型與type-b型,成為第一例活體實驗對象。

11月13日,特利博爾被脅持至洋館,遭到軟禁。11月16日,傑西卡因與病毒type-a型融合失敗而遭受廢棄處理,而麗沙成功與病毒type-b型融合,但卻失去理智,並且襲擊供應飲食的女研究員,剝下她的臉皮,套在自己的臉上。

11月27日,特利博爾從被囚禁的密室里逃出,開始尋找妻女的下落與逃離洋館的方法,當他發現洋館的實際構造與他原本設計的不完全一樣而無法逃出去時,於11月31日在絕望中死去。

2、葯廠的成立

安布雷拉公司成立於1968年,創辦人為奧斯華·E·史賓瑟(Ozwell E Spencer)博士、詹姆士·馬卡斯(James Marcus)博士,並邀請愛德華·阿修佛德(Edward Ashford)加入。最初安布雷拉公司只是一間普通的葯廠,但是馬卡斯和阿修佛德對於生化病毒的研究非常感興趣。

1968年為了掩蓋其研究目的,愛德華.亞西福特,奧斯威爾.e.斯賓塞,並同詹姆斯.馬庫斯(james marcus)三人成立跨國企業安布雷拉公司(umbrella),公司表面上為制葯公司,財力雄厚而又等級森嚴,在不為人知的背後則秘密的進行病毒的研究和開發,其中馬庫斯也參與了病毒的一系列研究。而斯賓塞和馬庫斯卻各有各自的想法。

3、生化病毒誕生

在1968年愛德華·阿修佛德死後,史賓瑟同意在美國一個小鎮浣熊市建立一所地下研究所,負責研究製造生化病毒的可能性。其後研究所成功製造出「T-恐怖」病毒。史賓瑟也開始長達30年控制安布雷拉公司。安布雷拉公司開始深入研究各種生化病毒。

馬卡斯死後(註:《生化危機0》里有一小節片段指出是阿爾伯特·威斯克和威廉·柏金派一隊三人部隊把馬卡斯殺掉,威斯克和威廉並從馬卡斯手上搶走T病毒),兩人亦開始接手馬卡斯的研究。威斯克亦潛入S.T.A.R.S為安布雷拉公司做卧底。

⑥ 游戲和電影在劇情表達方式上有什麼區別

個人認為,電影更多的是製作方控制情節,觀眾是被代入劇情,而游戲更傾向於玩家掌控。是玩家主動的去選擇自己需要的、喜歡的內容玩。包括分歧劇情(相信這個部分電影是沒有的)如果不喜歡了,很多玩家會返回尋找其餘的道路。

⑦ 為什麼游戲比電影更有吸引力

游戲是由具體目標的,可以升級,級別高了,設備也齊全,戰鬥力也強,特別是贏的感覺特別爽,感覺征服了全世界。

⑧ 電影好看還是游戲好玩

電影可以學到知識,也可以學到歷史,幫助學習,要說游戲的話,3A大作游戲其實也可以學到英語,並且有些游戲也是有人生啟發或道理的,電影可以無限看,游戲也可以無限玩,所以兩個都挺好的

⑨ 游戲於電影是否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相互成就同時相互啟發

對於藝術種類的劃分其實有很多細小的爭議,例如第九藝術有人認為是游戲,而有人則認為是電視藝術,也有人認為是漫畫,不過現今大多數人都認為其指的是電子游戲。作為一種新興的藝術種類,游戲的特點於此前八大藝術有著明顯的不同,藝術種類不同但是目的相同,通過不同的形式傳遞給受眾們,創作者想要表達的內容,其中這些內容可能是快樂的,也可能是悲傷的。

在這種解讀中,屍羅看到了弗羅多的軟弱,這一點在電影《王者歸來》中以屍羅想要吃掉弗羅多來表現。於是,屍羅與咕嚕進行了交易,哄騙咕嚕去火山達成戒指的毀滅。當然這種解讀本身不存在正確與否,雖然游戲和電影都選用了托爾金老爺子的「劇本」,但是各有各的理解。不過這一點也正說明了,游戲與電影相互啟發相互補充的關系,第九藝術與第八藝術會不會在未來合二為一,這也是令人期待的一件事。

⑩ 3D游戲和3D電影之間有什麼不同呢

3D電影是通過雙鏡頭攝像機拍攝或者製作出來的雙畫面的電影,這個的立體效果已經在初期就已經做出來了,那麼剩下的就是要通過各自的技術,把左畫面只讓左眼看,右畫面只讓右眼看。所以,3D電影需要的只是讓每隻眼睛看各自的畫面。
而3D游戲目前叫的多的都是以3D引擎的游戲,但是實際上還是2D輸出,目前大部分的3D游戲都支持NVIDIA
3D
VISION的立體輸出,這個輸出和3D電影不同,這個是需要由驅動和顯卡把畫面處理成為立體畫面,再由立體顯示器輸出為立體效果。所以,換顯示器不一定可以打開立體效果,只能是通過顯卡和眼鏡以及顯示器的配合。當然,普通的3D顯示器也不一定不能實現3D游戲,通過軟體轉換成立體效果就可以,但是與NVIDIA
3D
VISION的直接開啟立體效果相比,效果不在一個檔次上。

閱讀全文

與游戲與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和戰狼一個題材的電影 瀏覽:734
電影拍攝器材有哪些 瀏覽:516
電影怎麼導入到各種app 瀏覽:279
諜影重重6在線電影 瀏覽:578
二戰有關的喜劇電影 瀏覽:477
與夜蒲相似的電影圖片 瀏覽:423
濕地戰爭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60
戰爭電影80年代 瀏覽:686
電影非禮勿視講的什麼 瀏覽:147
為什麼香港電影很壓抑 瀏覽:681
趙尚志電影完整版 瀏覽:513
戰爭之王電影迅雷 瀏覽:632
用switch如何看電影 瀏覽:57
死亡時間電影2013 瀏覽:838
老師下載愛情電影網站 瀏覽:392
免費觀看五福星系列電影 瀏覽:806
我看了電影用英語怎麼讀 瀏覽:168
在地下躲避吸血鬼是什麼電影 瀏覽:166
微電影一百分的吻 瀏覽:423
欲蟒歸來電影完整版 瀏覽: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