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圖,下面這個圖片的電影,應該是個搞笑的
上帝也瘋狂2
奇哥的兩個孩子不小心上錯車,開始了他們為期不常的奇妙旅行。一路上他們和一堆象牙作伴,摘食樹上的果實,也不小心掉入水箱,見到了他們這一輩子都沒有見到的水。發覺兩個孩子丟失了,土著人奇哥又一次踏上了征途。他上一次的旅途,是為了丟掉給家族帶來無盡麻煩的可樂瓶子,而這一次,是為了尋回親人。 動物學家和女博士駕駛著飛機不幸誤入沙漠,於是也開始了他們艱險也尷尬的冒險。來自於大城市的女博士,一旦遇到危險就形如超人捷過猴猿;臨危不懼的動物學家也開始了與蜜獾和蠍子的死磕…… 同樣還有永遠會出現的壞人——免費帶兩個孩子觀光旅遊的偷獵者先生,帶著滿車的象牙,去與傳說中的老大接頭;此外,在片中客串的,還有兩個水火不容的軍人,一路上忙忙碌碌追追趕趕打打殺殺…… 於是,這來自於不同地方的三類人偶然碰頭,尋親的終於一家團圓,逃難的總算性命無憂,作惡的不免作繭自縛,讓我們難忘的是其中令人開懷的故事、簡單的諷刺、可愛的非洲小動物,還有兩個孩子重逢的擁抱…… 兩部《上帝也瘋狂》,都有著兩條主線。一條是純朴善良的非洲好居民奇哥及其一家老小,一條是誤打誤撞闖入非洲的所謂文明人,包括好人與壞人。 於是前者因為外界「文明」的到來,而感到新奇、疑惑而質朴可愛,還有點小滑稽。就像是第一部電影里,奇哥跋涉千里,就是為了丟掉帶給他們家族無盡麻煩的小小可樂瓶子。 後者則因為突然闖入了陌生的「自然」,而顯得驚慌、尷尬,乃至手足無措。就像是第二部的動物學家,遇見了那隻死纏爛打英勇無畏咬定鞋子不放嘴的蜜獾…… 當前者與後者相遇,兩者尷尬相視,尷尬一笑,彷彿上帝善意的一個玩笑,但反襯出的是自然的「單純」與文明的「莽撞」。
② 瘋狂的石頭的主題與影評
這部影片「給漆黑一片的中國低成本電影市場,照個大亮。《石頭》的語感完全是電影化的、視聽化的,而不是中國電影擅長並牢牢抓住不放的『小說、散文甚至詩歌』的傳統範式。它有意調動了方言的特殊幽默感,講的都是動盪大都會里的小人物喜劇,都有著密集而生動的閃光細節。中國電影需要更多的寧浩。(北京影評人老晃評)
《瘋狂的石頭》對中國電影界的意義絕對大於這部影片本身的價值。且不論影片藝術上的優缺點,單看電影呈現給觀眾的精神面貌,是一種具有氣勢的,一種鮮活的生命感覺;這種感覺是用金錢、名氣、資歷、政績工程、邊緣題材等等急功近利的手段所無法獲取的,而上述這些浮躁的名詞正在覆蓋著中國電影的方方面面,迫使普通觀眾對中國電影漸行漸遠。(鳳凰網特約撰稿人張嘯濤評)
《瘋狂的石頭》是一部純粹的娛樂商業電影,它並沒有想表達什麼過於深刻的主題,僅僅是為了單純的娛樂觀眾。相比之下,中國電影長久以來相當缺乏趣味性,電影人大都固步自封,多數認定藝術品質才是影片的唯一標准,而大大忽視了電影的產業特性。多年來中國電影只有一個馮小剛能夠適時推出合乎觀眾口味的電影,用低成本換回大收益,事實證明中國已經不缺少能夠拍攝高水準藝術片的人才,而恰恰缺少的是能把握市場脈絡拍出成功商業電影的人才。不要以為商業片比文藝片好拍,拍一部垃圾商業片自然很容易,但要拍出一部能讓觀眾喜歡的商業片決非這么簡單。(騰訊網眉間尺評)
同行評價
《瘋狂的石頭》不像是一部內地電影,寧浩對幽默的把握在香港電影中都極少出現。(陳可辛評)
想做到聰明需要的是智慧和經年的積累,寧浩有非常出色的駕馭細節的能力,法國新浪潮、義大利新寫實主義和昆汀的黑色影片都在這里有所體現,導演將這種當代流行的拼貼藝術方式運動得十分到位。(黃建新評)
《瘋狂的石頭》是一部非常自由的影片。(陸川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