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34年任光推出了他的電影音樂成名作什麼
1934年創作了著名的《漁光曲》(同名進步影片插曲,王人美主演並主唱)而一舉成名。
《漁光曲》是1934年由蔡楚生編劇和執導的劇情影片,王人美、韓蘭根等主演,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中國影片代表作之一。
該影片由民國著名電影人厲麟似等審定並推介參加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榮獲第九名,被譽為中國首部獲得國際榮譽的電影。
影片講述了漁家子弟徐小貓、徐小猴和船王何家繼承人子英之間的悲歡離合,兩代人之間的故事折射出舊中國各階層人民生活的飄零動盪。
影片評價
《漁光曲》無論是在藝術結構與鏡頭運用上,都突破了早期中國電影的影戲觀念,格調凄婉而壓抑,節奏緩慢而抒情。在保持了蔡楚生前幾部作品中的故事感人、情節曲折、悲喜交織、情趣盎然、觀賞性強等特點外,又突出了真實與細膩。
通過貧苦漁民的悲慘遭遇,以凄婉的筆調描寫了當時居民的苦難生活,顯示了導演藝術技巧的成熟。作為配音片,《漁光曲》可以看作默片向有聲時代轉變的特殊時期的產物,既保持了中國默片視覺表現上的高水準,也體現出一些對於聲音手段的有益探索。
2. 1934年任光推出了什麼
1934年仁光推出了他的電影音樂成名作《漁光曲》。
《漁光曲》唱出了舊社會長年漂泊在海上的窮苦漁民的艱辛勞動生活,真實地反映了漁民們愁苦困頓的心情。任光為了寫好這首歌,特意到長江的入海口吳淞口,觀察漁民們捕魚勞作,根據體驗,他為這首歌創造了表現海浪起伏的特定節奏,突出了船歌的風格。
電影《漁光曲》是一部由蔡楚生執導,王人美,韓蘭根,袁叢美等主演的劇情陪梁慎電影蘆敬,在《漁光曲》中,可以清晰地感知到青年一代的成長印記、貫穿鄉野凋敝、城鎮凄楚的社會實景,苦情的渲染與悲憤的郁積從銀幕上彌散到銀幕外,創作者的那份拳拳赤子之心得以顯露,對「為富不仁」的痛斥與譴責、對社會良知的珍守與呼喊。
任光簡介:
任光曾用筆名前發,1900年出生於浙江省嵊州市,中國近代音樂家、作曲家。
他自幼喜愛音樂,愛看紹興大班、蓮花落等曲藝,入嵊縣中學讀書時已學會拉二胡、吹銅號、彈風琴,有「小音樂家」之稱,中學畢業後入上海震旦大學。1919年赴法勤工儉學,入里昂大學音樂系學習樂理和作曲。大學畢業後,到越南河內亞佛琴行任經理。
任光的《漁光曲》、《大地進行曲》、《王老五》、《新蓮花落》,特別是1936年創作的《打回老家去》等作品,反映了貧苦渣閉民眾的真實情感,表現了群眾豪壯堅毅的性格,創作風格進一步民眾化、大眾化。
3. 任光的人物評價
上世紀30年代初,結識了田漢等左翼進步文化人士,受到進步思想的影響,參加中共領導的左翼劇聯音樂小組、蘇聯之友音樂小組、中國新音樂研究會等進步組織,與聶耳、冼星海等一起探索新興音樂的創作道路,積極從事革命音樂的創作與傳播,並利用職務之便刻錄包括《義勇軍進行曲》在內的大量抗日救亡歌曲唱片,廣為發行,激發全國人民的抗日鬥志,被音樂界譽為:「民族的號手」。
1934年,推出了他的電影音樂成名作《漁光曲》。後來創作的《打回老家去》、《王老五》等歌曲風靡全國。1935年5月9日,任光組織了電通電影公司的盛家倫、司徒慧敏、鄭君里、金山、袁牧之、顧夢鶴、施超7個演員唱《義勇軍進行曲》(即《風雲兒女》電影主題歌),第一次在百代唱片公司錄音棚內錄下首版《義勇軍進行曲》,並灌制了唱片。隨後,他又將這唱片的錄音轉錄到電影《風雲兒女》的膠片中去。這是全球第一張《義勇軍進行曲》的唱片,編號為34848b,現保存在上海的國歌紀念館中。唱片很快發向全國,《義勇軍進行曲》迅速在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廣為傳播,成為一首激情燃燒、影響最廣的抗日名曲。第一次灌制的唱片很快銷售一空,後來任光又連續灌制了兩次。《義勇軍進行曲》是一首戰斗進行曲,是遊行集會的合唱曲,是喚起民眾的動員令,有力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抗日救亡運動。 1937年,赴法國巴黎音樂學院進修。在法期間,出席了有42個國家代表舉行的世界反法西斯侵略大會,他創作的《中國進行曲》被列入《世界革命名曲選》。 任光是中國無產階級音樂運動的先驅者之一,著名的革命音樂家。他創作的許多抗日革命歌曲,對中華民族的抗日救亡運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他開創了海外愛國、愛家歌詠的先聲,是我國電影音樂的開拓者,在中國現代音樂史上和中國電影發展史上都起著重要的作用。1941年2月,葉挺從江西被押解到重慶途中,秘密投書重慶文化工作委員會主任秘書陽翰笙,囑他轉告周恩來:「任光已在我身旁陣亡」。以後,葉挺又在其《囚語》中以大量文字抒發對任光的思念之情。其中寫道:「至友任光,為中國音樂名家,《漁光曲》《王老五》等均其傑作。隨我至軍中後,新作甚多,別有風格,對群眾心理及大眾化問題深切明朗,軍中均以『王老五』呼之,此次率其新愛隨余行軍,備受危苦。十日晨在高坦鄉,正值激戰中,教導隊奉我令加入前線作戰。我作簡短演說後,群情激動。任君指揮唱其新歌《東進曲》,與四周機關槍聲及手榴彈聲融成最偉大的戰斗交響曲。」 葉挺將軍稱他是「中國的音樂之星」;聶耳稱他是「我們的導師」;《新華日報》則贊譽他為「民族的號手」, 郭沫若同志評價任光的作品是「在中國的新音樂,在民族的覺新上,在抗日的推進上,乃至在敵寇的投降上,的確是有著它的功績。」旅居南洋的郁達夫等人聞訊任光犧牲後深為震驚,發表了盛贊任光「忠於民族,忠於藝術」的紀念文章;延安的作曲者學會,也曾出版專刊,紀念這位烈士,號召全國音樂工作者,學習任光的進取精神和面向現實的創作方向。解放後,人們繼續懷念著這位傑出的革命烈士。浙江電視劇製作中心特為任光專攝了電視劇《彩雲追月》以作紀念;中共中央黨史辦公室還將任光定為著名烈士,載入《中共黨史人物傳》史冊。
4. 1934年任光飛推出了什麼
1934年,任光推出了他的電影音樂成名作《漁光曲》。
電影音樂《漁光曲》,同時也是影片《漁光曲》的主題歌。音樂《漁光曲》,是為了配合影片《漁光曲》的基調,任光深入漁民生活,深切的去體會當時年代中漁民的狀態,由此創作出來。歌曲委婉抒情,比較能夠反映30年代中國勞動人民的苦難生活和願望。
《彩雲追月》是上世紀30年代我國年輕作曲家任光早期的代表作。最初是民族管弦樂曲,後來,作者從創新的角度運用西洋作曲技巧,採取歐洲「探戈」舞曲節奏,雹搭並汲取我國江南絲竹優美輕松的音調和樂器組成特點。從而匠心獨運地創作出這首意境深邃、舒適優美、富有神韻的小型器樂合奏曲。
5. 抗戰英烈任光:在皖南事變中殉難的人民音樂家
抗戰英烈任光(1900年-1941年),浙江嵊縣人。音樂家。2014年9月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授予抗日英烈榮譽稱號。
任光烈士簡介
任光烈士是浙江嵊縣人。1900年11月9日出生,1919年到法國里昂大學音樂系勤工儉學。1928年回國,在上海法僑百代唱片公司任音樂部主任。上世紀30年陵兆棚代初,他結識了田漢等左翼進步文化人士,受到進步思想的影響,參加 *** 領導的左翼劇聯音樂小組、蘇聯之友音樂小組、中國新音樂研究會等進步組織,與聶耳、冼星海等一起猜橡探索新興音樂的創作道路,積極從事革命音樂的創作與傳播,並利用職務之便刻錄包括《義勇軍進行曲》在內的大量抗日救亡歌曲唱片,廣為發行,激發全國人民的抗日鬥志,被音樂界譽為:「民族的號手」。
1934年,推出了他的電影音樂成名作《漁光曲》。後來創作的《打回老家去》、《王老五》等歌曲風靡全國。1937年,赴法國巴黎音樂學院進修。在法期間,出席了有42個國家代表舉行的世界反法西斯侵略大會,他創作的《中國進行曲》被列入《世界革命名曲選》。1938年,返回國內。1940年7月,隨葉挺到皖南新四軍軍部工作。1941年1月,在皖南事變中犧牲。
任光烈士平生經歷
中國作曲家。曾用筆名前發。1900年11月9日生於浙江嵊縣。1941年1月初,在「皖南事變」中不幸犧牲。任光自幼喜愛民間音樂。1919年去法國勤工位學,一面作雜工,一面尺則堅持學習音樂和鋼琴校音技術。後去越南一琴行任技師,約於1928年回國,入上海百代唱片公司任音樂部主任,並開始與「南國社」接融。此後,在左翼文化運動的影響下,先後參加「蘇聯之友社」音樂小組和左翼戲劇家聯盟音樂小組。他曾將許多革命歌曲製成唱片。抗日戰爭爆發後,他先後去巴黎和新加坡等地,在華僑中推動、組織抗日救亡歌詠運動。1940年春到重慶,在育才學校音樂組任教。同年7月,隨葉挺將軍赴皖南,在新四軍軍部從事音樂工作。
任光以寫作電影歌曲開始了他的創作生活。30年代初,他受到田漢、陽翰笙、安娥等人的影響,參加了左翼音樂運動,與聶耳等一起,從事革命歌曲的創作和研究。現見他的創作歌曲有40多首。其中,《漁光曲》、《月光光》等,以委婉抒情的筆融,反映了30年代中國勞動人民的苦難生活和願望,《打回老家去》、《抗敵歌》《大地行軍曲》、《別了皖南》(即《新四軍東進曲》)等歌曲則以剛毅、雄健的曲調,表現了中國人民抗日救國的堅強意志。此外,還有一類直接採用民間音樂素材改編和創作的歌曲,如電影歌曲《新蓮花落》、《新鳳陽歌》、《王老五》以及抗戰歌曲《高粱紅了》等,都富有生活氣自和鄉土風味。這些不同風格的歌曲,生動地表現了人民大眾的感情,具有鮮明的時代感和民族風格。任光還作有歌劇《洪波曲》(安娥編劇)和《彩雲追月》等民族器樂合奏曲若干首。其歌曲作品已輯成《任光歌曲選》(人民音樂出版社,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