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大家看過哪些記憶深刻的鄉村露天電影
大家好,我是普通話不普通的小編摩西,很高興為大家解決各種的疑難問題,今天解決的是:大家看過哪些記憶深刻的鄉村露天電影?我小時候,就是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經常看鄉村露天電影。《喜盈門》、《地道戰》、《月亮灣的笑聲》、《黑三角》、《七品芝麻官》、《少林寺》等影片,我至今記憶猶深。
再到後來,電視逐漸普及了,走進了各家各戶,露天電影、露天電視便退出了歷史舞台。近幾年,縣里的文化大篷車送電影下鄉,也是露天的,去看的人很少。在文化生活異常豐富的今天,露天電影風光不再了。
好了,今天小編就分享到這里,如果大家有不同的想法或者是建議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很高興能給大家解決問題,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們下期再見了拜拜!
② 還記得農村夏天的露天電影嗎有哪些美好的記憶
我的第一場農村電影,是在鄰村的小學校里看的。人特別的多,我是騎在父親的肩上,就看到了兩個人物的大腦袋,是梁山伯與祝英台。後來知道了這兩個人的故事。
上初中住校,有個老師是部隊家屬,常常給我們住校學生聯系駐軍部隊的電影,晚上老師組織我們去看。好多的電影名字記不住了,但是電影製片廠的名字還記得。部隊放映的電影大都是八一電影製片廠的,每部電影的開始都是先出現放著光輝的八一徽章,大家心情特別激動。然後看的內容也大多是戰爭題材的。部隊周圍的村子裡的人也來部隊看,露天的。
還有一次是在海南島三亞的山裡,與當地駐軍部隊一起看電影,露天的,部隊戰士看電影,下起了雨,還坐著看,一動不動,紀律嚴明,印象特別深刻。
以後幾乎看不到露天電影了,有了電視,也不去影院 ,電視上的電影頻道也不看,幾乎與電影絕緣啦!(圖片源自網路)
謝謝!我咱們山村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的露天電影,放映的趣事。在那個時代山村很少通公路,放電影的設備又大又笨重,需要六至八人才能肩挑,木棒抬,才能從一個大隊運送到另一個大隊去放映。雖然運送電影的設備的活,又苦又累(運送的距離一般七至八九里遠近),農村的青年人還是很樂意去干。到了傍晚,銀幕掛好,山村的孩子們早早就從家裡搬來板凳,爭個好位置。電影機旁邊放上兩張藤椅,一個是放映師傅坐的,一個是大隊書記坐的(因為書記放映前要講些政治性的話,是那時候的必修課。順便叫各生產隊長安排明天運送電影機器的人手)。電影開始後,原來鼎沸的人聲,頓時鴉雀無聲,全神貫注,其間隨著劇中的高潮,那時間的全場的男女老少無一不是張開嘴巴,專注可見一斑(因為那時文化,嬪樂生活大貧乏了)。記得好像是放映《南征北戰》的吧!當銀幕上出現「再見」兩字時,整個露天電影場「轟」的一聲,有大聲評論劇情的,有呼兒喚女。手電筒,火把一齊亮了起來。嘈雜,亂哄哄一片,再過一會由電影場邊,分成好幾條明亮的火把隊伍,邊議論電影,邊走向各自的家裡。那時,雖然文化 娛樂 活動很少,村民們一部電影的情節,如老牛反芻般,只要一有空就議論紛紛。(因為一年只有四次電影上門來放映,收費很便宜,一場才三,五塊錢,放映師傅一般吃住在大隊書記家中),可見村裡的男女老少都很歡迎這樣的 娛樂 活動。
記憶非常深刻,場景可以用人山人海一點不誇張。
那時 娛樂 節目幾乎為零。夏季農閑時,大家多是晚上吃過飯聚一起聊聊天、乘乘涼,之後各自回家。如果是哪村有電影放,那高興勁不亞於過年,都是提前通知的,十里八村的人人皆知,大家提前忙完農活,早早的吃過晚飯。離的近的搬著凳子佔好位子,等待家人的到來,遠的騎自行車或步行也要去。開始之前,小孩子特開心,圍著整個場地戲喜打鬧,玩的不亦樂乎,直到開始放映了才能安靜下來。
那時不管放什麼類的電影大家都看的津津有味。記得第一次看露天電影,居然是動畫片黑貓警長,小孩子愛看毋庸置疑,大人們也是津津樂道,疑惑動物怎麼會說起話了,不可思議。
以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又是大人們晚上閑聊的話題。小孩子呢更是模仿電影里的人物說話、動作,還用泥巴做成玩偶把有趣的情結用自己的想法演一遍,旁邊看得小夥伴因為不是自己想看的結果,還要爭執一番,最後鬧的不歡而散。現在想想有些可笑。
那時候的露天電影,是所有小夥伴共同的美好回憶,有露天電影要放映的時候,我們都會早早出過飯,然後相約一起趕在電影放映前就趕到現場,放映的電影如果是比較喜歡的,大家就一起聚精會神的看到三場,如果不感興趣,大家也不會有絲毫的難過,就在電影幕布附近,大家一起開開心心的 游戲 ,一直玩到電影散場,結伴回家。
我的第一場農村電影,是在鄰村的小學校里看的。人特別的多,我是騎在父親的肩上,就看到了兩個人物的大腦袋,是梁山伯與祝英台。後來知道了這兩個人的故事。
上初中住校,有個老師是部隊家屬,常常給我們住校學生聯系駐軍部隊的電影,晚上老師組織我們去看。好多的電影名字記不住了,但是電影製片廠的名字還記得。部隊放映的電影大都是八一電影製片廠的,每部電影的開始都是先出現放著光輝的八一徽章,大家心情特別激動。然後看的內容也大多是戰爭題材的。部隊周圍的村子裡的人也來部隊看,露天的。
還有一次是在海南島三亞的山裡,與當地駐軍部隊一起看電影,露天的,部隊戰士看電影,下起了雨,還坐著看,一動不動,紀律嚴明,印象特別深刻。
以後幾乎看不到露天電影了,有了電視,也不去影院 ,電視上的電影頻道也不看,幾乎與電影絕緣啦!想想小時候還真是懷念(圖片源自網路)
問答活動
暢聊夏天:參與提問回答,瓜分千元獎金
夏天來了,燃就現在!
我記得電影銀幕支架以後,村裡的大爺抽著旱煙袋,手拿著趕蚊子的蒲扇,同大媽一起坐在小木凳子上靜靜的等候放映,小夥伴手拿著烤玉米,一邊啃一邊圍著銀幕跑,青年小夥子總是不自覺地朝有大姑娘的地方靠攏……
電影開始放映後,首先上映新聞簡報,然後放映主片,觀眾自覺肅靜下來聚精會神的看電影兒,偶爾有人放個屁會引起觀眾咒罵和嘰笑聲,
當然我還發現有的小夥子偷偷的拉著心愛的姑娘手提前退場了。
電影要放映一個半小時左右,結束時觀眾戀戀不舍地詢問明天在哪裡演出。
那時候我們作為農村電影放映員,每天取送影片,維修機器,搬運設備很累,但是很高興很自豪。
農村夏天的露天電影時代大約在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之間。因當時電視機還沒普及,條件好點的村,也就三兩戶有電視機,條件不好的村,整個村沒有一台電視機。因此,當時的農村夏天納涼時沒有更好的 娛樂 項目,而露天電影就成為了農村 娛樂 的主項目。
當時農村演電影,基本上是哪戶人家結婚或生小孩子吃喜面,晚上圖個熱鬧,演兩場電影。記得當時的露天電影一般是放映兩個片子,偶爾還會遇到轉片的現象,在轉片的空隙時間,整個電影場成了小孩子歡樂的天堂。
村裡哪戶家裡有喜事要放電影,這個消息早幾天前全村人就都知道了,小孩子更是消息的優秀傳播媒體。到了放電影的那一天,天還亮著,農村基本上開始做晚飯,為的是早早吃過飯去放映場里看電影,小孩子日已對晚飯失去的味道,早早的聚集在放映場,盡管放映員和放電影的設備還沒到位,不過小孩子有的是電影開場前的活動項目,「捉迷藏」、「老鷹抓小雞」......因為放電影,晚上也就被家長特批不用在家看書習作了,因此,都是盡興的先玩上一段傍晚時光。
放映員帶著設備來了,小孩子就停止各種活動,把放映設備圍個水泄不通,一些好奇的大人也跟著小孩子圍在一起一起,不時的對設備評論一番,多的是羨慕和贊嘆。
當銀幕掛好之後,小孩子就奔回家中,搬出高低大小各不相同的凳子、椅子,爭先恐後的記下最好的觀影位置,叫著自己的家人,趕著影響觀看效果的鄰位,放映場開始了久違的沸騰。
電影開始了,全場立時安靜下來。農村放映電影的片子,一般是一個地方戲區片,一個武打片,戲曲片對小孩子沒有吸引力,這個時候,電影場里漸漸剩下了一些老年人,小孩子則三五成群的跑到場外的小樹林里再次開啟了自己的活動項目,他們是邊玩,邊等著自己喜歡的武打片。等到武打片開始放映了,小孩子重新歸於自己的座位上,有的會因找不到自己的凳子、位置被別家小孩佔了而爭吵,甚至達到動手的地步,這個時候,他們只能在大人的喝斥下和拉扯下,不得不遺憾的離開電影場,隨著電影的放映,剩下來的觀眾也漸漸平息了聲音,靜靜的觀起電影來。
有的小孩子因放映前的興奮過頭,在看電影的時候會隨著音樂聲漸漸入睡,不知不覺中被大人抱著、背著帶回家中,一直到下次電影的到來,都會成為他們的遺憾。
農村夏天的露天電影是一個時代的代表,更是一代人永遠的記憶。觀影並不是目的,其目的是可以聚攏全村的人一起相互聊聊天,小孩子相互玩 游戲 ,在滿身汗水的洗刷下享受暫時的涼爽。
這個暴露年齡了吧,看過露天電影基本上都是80後以前的人了,那個年代農村的 娛樂 項目基本上沒有,就是吃完飯在門口街頭閑聊,什麼地方一聽說放電影大人小孩都趕緊吃飯,晚上跑大老遠去看,然後幾個人邊看邊聊,很是有年代感。
現在沒有了,要麼去電影院,要麼在家看,人們平時也交流的少了,都看手機了, 社會 發展到這個階段了,一切都在改變。
得往前看了
看電影來回三十多里地 ,《地雷戰》和《地道戰》以及《上甘嶺》《英雄兒女》等等好多這樣的。
沒有看過,所以沒有回憶
③ 至今為止,有哪些電影片段讓你印象深刻呢
這是一個很寬泛的問題,每一個年齡段,一個時代的變遷,隨著年月的增長,對一些事物的認識都是不同的。
生長在六七十年代的人,應該有很多值得記憶,印象深刻的電影。這是因為那個時代除了物質匱乏之外,文化娛樂也不是很多,電影是人們非常喜聞樂見的一種藝術形式。
後來漸漸有了愛情片,再後來有了港台片,這應該是後來的事情了,電影出現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也像更深更廣更博發展。
電影映照了一個時代,也映照了那個時代的政治與歷史,是一個時代的記憶。
④ 還記得您看過的露天電影嗎
小時候看過的露天電影中,至今想起來印象還比較深刻的也有一長串呢!《少林寺》、《小街》、《牧馬人》、《戴手銬的旅客》、《朝陽溝》、《姊妹易嫁》……
小時候看過的露天電影,粗略地劃分一下大概有這么幾種:兒童片、生活故事片、才子佳人故事片、戰爭片、武打片、反特片、文藝片。
才子佳人類電影有《姊妹易嫁》、《女駙馬》等,故事情節、人物對白、演唱等比較通俗易懂,這類電影母親輩的喜歡看,女孩子也比較喜歡看。那時我就挺喜歡看的。這類電影看多了也就看出些門道來,比如,大都是大團圓結局,故事情節生動曲折,有一些傳奇色彩,還有一點點古典的浪漫。這些才子佳人類電影也有不少算是戲曲電影,豫劇、黃梅戲、越劇,在我的印象中是最多的。
像《牧馬人》、《小街》、《人到中年》等電影,應該是當時拍得比較優秀、比較文藝的老電影,只是當時年紀小,理解力差,也就看得稀里糊塗的,沒有領會電影所要表達的深刻意蘊。但是,聽著電影里的插曲、配樂,似乎也感受到了生命的蒼涼之美。印象最深的是看《小街》,那是白天上了一天的課,晚上走了幾華里的路到鄰村看的,不像那些情節生動有趣的電影,《小街》看得有些恍恍惚惚,懵懵懂懂,也看得昏昏欲睡。
⑤ 六七十年代,在農村看露天電影是什麼場面
企盼等待,驚喜歡樂。那時的電影就是農村最受歡迎的文化食糧,不用說在本村放就是在周圍十里八里的村裡放電影都會成群結隊去觀看,為了看電影跑路不嫌累風雨不怕阻,只要能看到什麼罪都能受,不用說孩子喜歡就是年長婦嬬都會變得輕快起來。第二天就有了談論爭辯的話題,雙方會為一個故事情節爭的面紅耳赤互不相讓,最後只有在村裡的年長者文化人才能定論,記得村裡人爭論電影情節時都會讓我父親最後公斷,因父親參加過抗美援朝有戰爭經歷說話有權威。回想農村露天電影有許多樂事,它是那個時代的產物同時也影響了一代人的生活。現在已成了永久的故事了。
⑥ 回想起小時候看露天電影,是什麼感覺印象最深的是哪部
「看電影了,看電影了」童年的回憶,歷歷在目。顧不上吃飯,拿好板凳,佔好地方等著放映,天漸漸黑了下來,大人孩子們逐漸在增多,周圍的小夥伴們在跑著跳著,大人們在談論著家長里短。
⑦ 對比小時候看的露天電影和現在的電影院電影,你覺得哪個更有感覺
我覺得還是露天電影特別有感覺,因為很多人一起圍著看,才顯得特別熱鬧,也是特別值得人回憶的一種感覺。而在電影院可以去看動作大片或者3D甚至5D電影,給人更多直面和感官上的享受。而露天電影幾乎很多都是積極向上的抗日題材或者年代戲,畢竟看露天電影的中老年人比較多,還是會更多的偏向於他們的喜好的。但是對我自己來說我認為露天電影是我童年回憶里的一部分,也是特別珍貴的一段往事。很多時候看的不是電影本身和劇情,而是一種情懷和對過往的留戀。現在的電影院反而更多的會是年輕人和孩子們會去光顧,電影院也成了情侶約會的一項重要活動,孩子們則是為了去看動畫片的。而且再也不需要搶座位,只要花錢就可以挑選自己心儀的座位,整個電影院里不能夠大聲喧嘩、交頭接耳,這樣的現象都會被人舉報和吐槽,反而缺少了一點樂趣。所以現在我也是越來越少去電影院了,我更願意在家看電影,除非有新作品上映或者為了特效電影才會去電影院。
而電影院給我的感覺再也回不到從前特別熱鬧的氣氛了,大家看完散場後都是靜悄悄的唯一留下的就是滿地的垃圾和食品包裝袋,再也沒有了童年的感覺。所以在我心目中我是特別喜歡露天電影的,氣氛特別好,而且也可以更多的照顧一些老年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