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3D游戲和3D電影之間有什麼不同呢
3D電影是通過雙鏡頭攝像機拍攝或者製作出來的雙畫面的電影,這個的立體效果已經在初期就已經做出來了,那麼剩下的就是要通過各自的技術,把左畫面只讓左眼看,右畫面只讓右眼看。所以,3D電影需要的只是讓每隻眼睛看各自的畫面。
而3D游戲目前叫的多的都是以3D引擎的游戲,但是實際上還是2D輸出,目前大部分的3D游戲都支持NVIDIA
3D
VISION的立體輸出,這個輸出和3D電影不同,這個是需要由驅動和顯卡把畫面處理成為立體畫面,再由立體顯示器輸出為立體效果。所以,換顯示器不一定可以打開立體效果,只能是通過顯卡和眼鏡以及顯示器的配合。當然,普通的3D顯示器也不一定不能實現3D游戲,通過軟體轉換成立體效果就可以,但是與NVIDIA
3D
VISION的直接開啟立體效果相比,效果不在一個檔次上。
② 游戲和電影在劇情表達方式上有什麼區別
個人認為,電影更多的是製作方控制情節,觀眾是被代入劇情,而游戲更傾向於玩家掌控。是玩家主動的去選擇自己需要的、喜歡的內容玩。包括分歧劇情(相信這個部分電影是沒有的)如果不喜歡了,很多玩家會返回尋找其餘的道路。
③ 媒體解析從歷史的演進看游戲和電影的區別
兩種藝術從誕生之初,就同樣飽受非議。電影剛起步的時候,都是社會底層的人愛看,社會名流不屑於看,而游戲作為藝術被人接受的程度,遠不及電影,至今還沒被普遍地看待為藝術,甚至以後第九藝術都只是小眾范圍內被認可,在大眾認知里游戲無法作為藝術載體而存在,即便是脫離電器這種承載方式。
歸根結底,是承載內容種類的量級不一樣:電影離不開故事和畫面,也可以承載音樂和少量文字,游戲可以承載的內容更多,比如大量的文字(Galgame),人和人的交互(網游)等等,這也就意味著游戲比起電影,想定義為藝術更加困難。
另外,電影更加傾向於一次性消費,游戲則不一定(不只是網游,街機時代就開始了)。你想像一下你欣賞藝術欣賞到一半跟你說要續費才能繼續的感覺。
電影的方式可變,游戲不然
事實上電影的發展方式是可以多變的,因為它的方向只有一個目標:敘事。觀眾只需要看,並且思考。但游戲則不然,它在視聽之上還加了一層操作的限制。你仍然可以將操作簡化,注重視聽,但那樣並非游戲真正的發展方向,游戲的核心在於交互,這一點電影是不具備的,早期的文字MUD游戲,只要適時地顯示文字就可以快樂的玩耍。而沒有人會把只顯示字幕的熒屏當作電影來看。
但游戲如果有了一套固定的模式後,很難再有突破。
比如俄羅斯方塊,你在游戲開始前後放上一段高質量CG,講述一個很復雜的故事,但這和俄羅斯方塊本身無關。
但你要是給俄羅斯方塊加入一個死斗模式,這便是游戲性的突破。
這是游戲發展的一個瓶頸,無法利用畫面,聲效等外包裝和游戲性相結合。或者說游戲性和包裝本身是矛盾的。
電影個人標簽大,游戲不然
另外,電影藝術經過許多藝術家地探索,逐漸地形成了「作者電影」,即一部電影深深地打上了主創者個人的烙印,使之具有鮮明的個人風格。如費里尼電影,塔可夫斯基電影,游戲中固然也有「小島秀夫作品」、「宮本茂作品」,但這種特質風格並不明顯,更多的只是游戲好不好玩的保證。不過隨著獨立游戲越來越突出,相信游戲也會有有越來越多的「作者游戲」。倒是電影,由於電影工業的急劇膨脹,越來越多地電影成為流水線作品——好看,但毫無特質。
藝術化源於電影的裝逼成本低
電影由於認知程度低,其實更像是戲劇的另外一種呈現方式。說不好聽點,藝術就是裝逼,那麼電影裝逼的成本真的很低。
而對於「游戲藝術」來說,體現其藝術性的是規則。一般來說越復雜的規則越有趣,但復雜的規則容易阻擋大部分玩家甚至是資深玩家。而且游戲沒有確切的細分,不像現在電影你可以分為商業片和藝術片,游戲你可以說它是藝術性游戲,但做一款藝術性游戲依然要製作人傾家盪產,而且游戲這行業很少有富人參與,一般人做游戲都抱著一種「孤注一擲」的心態,做不好也要出,怎麼也要出。我想按照這種心態做游戲,一般也很難做好。電影是可以很隨意的,以前香港拍電影,拍兩周後期剪一個月,然後上院線,某某一年可以接十幾部電影對吧?
游戲規則越復雜,它的外部操作越簡單。事實上大神、ICO、旺達和巨像這樣的藝術類作品操作是很別扭的,外人也很難理解,一般玩一玩就「卧槽什麼垃圾操作這么別扭」,代入性低(以至於不敢拿游戲泡妹子)。journey這樣的作品甚至不需要什麼操作,你只動動操作桿看就好。游戲規則你可以隨意設計,但你很難找到一個讓所有人都滿意的平衡點。至今能做到的這一點的,可能也只有暴雪一家。
而且,游戲還很難像電影那樣保存傳播,受制因素多。受科技水平影響更新換代。被大眾喜好所左右,和電影一樣依賴觀眾玩家生存,從這個角度說大多數還有點缺乏自主能力。
游戲受技術制約太大
電影進化過程中,技術的進步和類型/表現方式的進化關聯不大,只有有聲電影影響較大,而對於游戲而言,游戲的類型和新表現方式,受到硬體技術影響的程度極高。
很多游戲類型(具體說是系統)在很早就有原型出現,但是因為缺乏相應的硬體——除了畫面技術,還包括輸入方式——而停滯了很多年,真正發展起來一定是因為硬體的出現,有的是新硬體導致新類型(比如3D圖形技術與3D FTG),有的是新類型催生新硬體(比如3D ACT與模擬搖桿,還有FPS與雙搖桿)。
而游戲的表現方式幾乎完全是由技術決定的。比如MGS引起的電影化風潮。其實MG的類型早在80年代就出現了,90年時2代與98年的MGS在內容上幾乎完全沒有區別,兩者的區別就只在表現方式上。小島秀夫很早就已經有全套的電影化方案,但只能等到PS主機上市才能實現。這與電影就非常不同,我們今天看到的電影技法比如蒙太奇、特寫、長鏡頭等,與技術的關聯性很小,現在的人穿越回30年代,照樣能拍。但是現在的游戲製作人回到FC時代,那就只能做與FC時代一模一樣的游戲。
作為一個新生的類型,游戲製作人從其他藝術類型中吸取了大量的經驗,他們的構想必然是遠遠超過當時游戲機硬體的表現能力的,等到合適的硬體出現,新的游戲方式和表現技法早就已經在導演心中醞釀了多年,只等爆發了。像游戲表現方式中的電影化播片和腳本演出,其實在8位機時代就有雛形了,但效果太過原始,完全詞不達意。而游戲的3D化,在過去一直受制於輸入設備限制(圖形技術倒還不是最主要的),直到N64採用了模擬搖桿,PS採用了雙搖桿,問題才得以解決。
如果說游戲藝術的本質在於互動,那麼游戲技術的進步甚至可以導致一個游戲類型發生從沒互動到有互動這樣翻天覆地的進化,這是電影完全無法想像的。同一個游戲的同一個場面用老技術和新技術表現的差異。
電影的社會情感較大於游戲
電影和其他傳統藝術一樣,貴在以情動人抑或引發人對世界對自身的思考。譬如說看到一部愛情電影,觀眾也許會聯想到自己的愛情生活,從而被打動乃至陶醉其中。這樣的情感觸動在RPG游戲中也很常見。但游戲中的另一種情感觸動是其他藝術中所不具備的,我費盡千辛萬苦搜集上百種材料獲得一個成就,我多次嘗試擊敗了一個BOSS。在這里有成功的喜悅、失敗的挫折、大量重復操作獲得一個終極的目標,這樣的情感觸動在其他的藝術中幾乎沒有。
電影作為一門有著100多年的藝術,有著巨大的社會影響力。主人公的裝扮有時會引發一陣時尚熱潮。如赫本出演的《蒂凡尼早餐》,游戲也會引發游戲迷的COSPLAY行為,但這種影響往往僅限於參加某個圈內的聚會活動,還難以動搖主流民眾的時尚觀。部分影片的影響力不僅限於影迷,而會引發整個社會的反思和共鳴,譬如《克萊默夫婦》、《畢業生》、甚至在國際上造成廣泛而持久的社會影響力,如《海豚灣》。而游戲的影響很多時候僅限於玩家群體。
④ 求大神來給我講一下,生化危機電影和游戲怎麼不一樣
生化危機游戲是由日本CAPCOM公司推出的動作冒險作品《生化危機》。而生化危機電影是一個獨立製作,真實演員出演和導演指導的好萊塢電影。所以一個是游戲,一個是電影。兩個根本就不沾邊兒。雖然都叫生化危機,可能是這個題材的電影或游戲沒有比這個更好的叫法了!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本來兩個名字翻譯出來不一樣,但是為了更好聽或是其他原因中文就都翻譯為生化危機了。
⑤ 3D游戲和3D電影有什麼區別,都是同樣的原理嗎
這個有很多不同,游戲涉及到建模,而影視涉及到環境和各種不同的原因。游戲特效師重點在於建模和動作細節,而影視重點在於讓觀眾們得視覺感受和逼真.
兩者製作方法和使的用軟體也是不同的,
電影一般都是實拍後再合成,
所以對渲染、燈光和動作的細節都有很高的要求---做出來的必須跟實拍的場景能合成在一起,至於為什麼戴眼鏡看3D電影,那是因為人的視覺之所以能分辨遠近,是靠兩隻眼睛的差距。人的兩眼分開約5公分,兩隻眼睛除了瞄準正前方以外,看任何一樣東西,兩眼的角度都不會相同。雖然差距很小,但經視網膜傳到大腦里,腦子就用這微小的差距,產生遠近的深度,從而產生立體感。一隻眼睛雖然能看到物體,但對物體遠近的距離卻不易分辨。然而,
3D游戲要通過各種引擎各種建模軟體去製作去實現,
影視確不需要。
3D游戲本人玩的比較少,
棋牌類就是泊眾同桌游的3D麻將絢麗逼真點.
⑥ 3D游戲和3D電影之間有什麼不同呢
3D游戲
是相對於游戲內的角色來說的,現實中的你在游戲中就是主角,所以游戲內的你是3D視角,現實中的電影3D,主角就是現實中的你,就好像你坐在電影院看電影,你就是主角,所以你看得到3D的影像!
⑦ 生化危機這款游戲的劇情和電影裡面的一樣嗎
《生化危機》這款游戲的劇情和《生化危機》電影裡面的劇情是不一樣。《生化危機》的電影是根據《生化危機》這款游戲所改編的影視劇作品,但是《生化危機》電影版在劇情上做出了一定的調整,而且幾部的主角都是同一個女性。《生化危機》游戲中的主角有威斯克,ADA,里昂,克萊爾,死神漢克等,這些電影里都沒有出現或者只有很少的鏡頭。接下來我們來對比一下,《生化危機》游戲和《生化危機》電影中的主要差別。
三、《生化危機》游戲和《生化危機》電影中的危機爆發原因是有不同的《生化危機》游戲中生化危機的爆發是因為研究中心的博士和另一個博士產生矛盾所爆發的,像是事故。和《生化危機》電影中的危機爆發原因更多的像是一場陰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