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動漫音樂發展史
中國最初的動漫音樂可以追溯到1926年,那時雖然未有動漫音樂的概念,只有給動畫配上的背景音樂。真正出現正式的動漫音樂是在1999年《寶蓮燈》出現的時候,而期間出現的音樂我認為只能算是兒童歌曲,並沒有體現到動漫音樂的特質。其實日本動漫並不比中國起步要早,甚至在很長的時間內中國動畫都領先於日本,但是如同中國的文明發展史一樣,國人對動漫的定位出現了保守的錯誤,定位於幼童的中國動漫經歷了一時輝煌之後便停滯不前了。
而在我們停滯不前的時候日本的動漫卻高速發展起來,伴隨著這種狀況,動漫音樂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如今的日本動漫音樂已經發展成一個專門的行業。1982年隨著《超時空要塞》的出現,動漫音樂更加得到了動畫製作人的重視,同時也發現動漫音樂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在發展視覺效果技術的同時,音樂製作這一方面也達到了很高的水平。目前的狀況看來,日本流行音樂遠沒有動漫音樂的製作水準高,相反就是中國大力發展流行音樂卻忽視了動漫音樂的市場。
日本動漫音樂的大概現狀
在日本,一部動畫里的音樂包括:OP(opening,即片頭曲)、ED(ending ,即片尾曲)、IN(插曲)、 IM(image,印象曲)、TM(THEME SONGS,主題曲)、BGM(background music,背景音樂)。圍繞這部動畫所發行的音樂專集分別有:OST(orignal sound track,原聲碟)、chara CD(角色CD)、Drama(廣播劇CD)、 single(單曲)。
一部動畫裡面有多少音樂要視製作所投入的資金而決定,擁有曲目的數量是相對而不是絕對,不像國內那樣永遠只有一首歌從開頭唱到結尾。拿最常見的OP和ED來說,一部動畫里到底能有多少OP和ED?這個問題基本上很難回答。1996年開始上演的《名偵探柯南》,每隔20集就會換一次OP和ED,目前已經上演了10年,加上10部劇場版的主題曲,自然能出一大堆不同版本的CD了。當然,《柯南》絕對是日本動漫史上的奇跡。日本的動漫比較像我們的網路小說,越多人看,出版商就越不讓作者停筆。1995年《不思議游戲》中,渡瀨悠宇本已經在13部單行本中已經終結了整個故事,但是由於熱度不減被逼繼續畫了後面的14到18的單行本。幾年後還得出其他番外。多虧了日本動漫有這個行規,《柯南》才得以創下了日本動漫史上播放最長動畫的記錄。因為《柯南》的主題曲數量之多,使得唱片公司每年都可以獲得大量利潤。唱片公司如果要力捧某個歌手,讓她/他唱《柯南》裡面的歌是最適合不過了。倉木麻衣、愛內里菜、Boyz、上戶彩等都是靠《柯南》給捧紅的。唱片公司只要巧立名目就可以賺到翻倍的錢,只要換湯不換葯,改個包裝,給唱片起個名字,如「珍藏版」,「限量版」等,就可以創造幾倍的經濟效益。
衡量一部動畫是否成功,看她的主題曲數量的多少就知道了。對於日本動漫來說,主題曲是對一部動畫最好的包裝。《柯南》目前為止擁有17首OP,25首ED,劇場版主題曲10首,絕對是動漫音樂數量最多的動畫了。
以上提到收視高的動漫通常會被製作單位決定加長,主題曲也是這個道理,要不要再在原來的基礎上添加主題曲,也與收視率有明顯的關系。有些動畫本不是大製作,沒想到播出後收視率出人意料的好,於是製作單位一般會重新製作出新的ED或者OP,2005年的《黑貓》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本來只是25集的小製作,但是《黑貓》在6集以後跳上了收視第五的位置。而在中國內地,《黑貓》也躍上了貪婪大陸下載榜的第六名。這個時候製作部門馬上給黑貓換上了一個新OP的MV,然後配上一首全新的ED,所以在15回後,《黑貓》的包裝完全煥然一新了!但是從裡面反復出現的舊鏡頭還有音樂與MV間節奏的不配合,都表明這些都是匆忙完成的。反面的例子出現在2004年的連載《今天開始做魔王》。這部動畫是絕對省錢的作品,但是居然可以連載到70多集。於是《魔王》的製作委員會就在70以後多配上一首主題曲,可惜換了主題曲以後《魔王》收視銳減(當時《高達SEED DESTINY》開始播放),雖然還能勉強撐下去,但是製作單位自此以後沒有再製作更多的OP和ED。
而在中國內地,動漫音樂的分類就單一得多,並且無法像日本那樣取得如此巨大得經濟效益。首先可以看出的是國人對動漫的偏見和忽視,其次就是就是投入的不足,製作粗糙。製作者往往只隨便找哪家的孩子從第一集唱到結局,而且唱的都是同一首歌。直到美式動畫《寶蓮燈》的出現,國人才開始在音樂方面認真起來了。
《寶》的動漫音樂製作並不模仿日本,更多的像是美國式的。1994年,受到《獅子王》觸動,金國平回國之後開始籌劃動畫電影《寶蓮燈》。1999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製作的電影動畫《寶蓮燈》正式上畫,在片中製作者真正開始注意到動漫音樂的重要性,不像以前那樣隨便找了幾個小孩子說唱兩句就算。《寶蓮燈》受《獅子王》影響太大,幾乎整部動畫都是模仿作,連音樂的模式都一樣。邀請大牌明星主唱,上演前先發行主題曲唱片並大肆宣傳。《寶蓮燈》共有兩首主題曲,一首插曲,分別是李紋《想你的365天》,張信哲《愛就一個字》,劉歡《心中有天地》,並不是說這三首歌創作得特別好,但是就國內動漫史上說已經算是一個突破。在中國動漫的發展史上,她是第一部真正認真挑選過演唱者而不是找誰家的小孩說唱兩句就算的動畫,並且使用了兩首主題曲和一首優秀的插曲,這表明內地動畫製作終於擺脫了單一主題曲的模式。
然而《寶》的音樂只注意到了宣傳和包裝的作用,雖然已經算是一個巨大的進步但是整部動畫看起來不勉有些華麗而空洞。主題曲無法讓人看到主題的深化而且背景音樂做得也很不專業。金國平很想讓這部動畫成為《獅子王》那樣的歌劇般的動畫,可是怎麼看這部動畫的音樂都把《寶》變成了京劇式的動畫。在動畫音樂製作方面國內總是由外行人執行的多,專業人才的缺乏也是動漫音樂發展緩慢的原因之一。
專業人才+獨特風格=完美音樂
到目前為止,可以成為日本動漫音樂史上最有代表性的作品,電影動漫中當然就是宮崎駿系列,其中以《天空之城》和《風之谷》最為突出;另一部是代表TV版動畫的《羅得島戰記》。
宮崎駿最經典的兩部著作就數《天空之城》與《風之谷》。而這兩部作品的音樂均出自久石讓之手。華麗的管弦樂,極富張力的表現方法,水準之高足以使其成為動漫音樂界神一樣的存在。而他在《天空之城》和《風之谷》中的完美演出,也使這兩部作品成為了宮騎駿的經典之作。
久石讓的音樂風格偏向於似乎已成為大多數動漫音樂家音樂風格的傾向的newage,強調多種配樂手法與主旋律的結合。在他的代表作《carrying you》(《天空之城》)中,充分結合了管弦樂抒情性強,富於表現力與電子樂節奏性強,富於動感的特點,將管弦樂的張力展現到了極至,顯示了其把握音樂的深厚功力。而他為風之谷所配的曲,特別是那一首片尾曲——提琴中點綴著豎琴的音色,鋼琴疊出的大段的和弦,簡直就讓人百聽不厭。
不能不提的就是《羅得島戰記》。為什麼這里要拿這部作品來舉例分因為這部作品的音樂主要由兩位大師所完成,其中有我最喜歡的菅野洋子,其次就是動漫音樂界另一位才女新居昭乃。
和久石讓的風格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菅野洋子似乎從來都是用管弦樂隊為其充滿濃重電子風格的音樂配背景樂的。說到菅野洋子,我想她為大多數人所熟知是從游戲《信長之野望》開始的。而我覺得最能代表她風格的就是《Raxephon》里的所有音樂,特別是《the garden of everything》。另外就是《天空之艾斯嘉科尼》里的《指輪》,《狼雨》里的音樂也完美得無可挑剔。這些動畫的音樂不但使演唱者坂本真綾成為動漫界最出色的歌手,在粉絲們心目中,菅野洋子與坂本真綾已經成為動漫史上最難得的黃金組合。洋子在《羅得島戰記》里創作了《奇跡之海》,此曲前頭那段印度式的詠唱,和「sora」中虛無縹緲的清唱都體現了菅野洋子魔幻多變的曲風,及其擅長電子樂和民族音樂的特點。她在《cowboy bebop》,《gundam turn a》等動畫配樂中的表現也都有口皆碑。
(《狼雨》已經被公認為動漫音樂最出色的作品之一)
網上曾出現「溝口肇(另一位風格與洋子相似的動漫作曲家)和菅野洋子是夫婦,他們的女兒是新居昭乃」的字眼,但是作為日本動漫音樂界中又一個大師級的人物,被說成是菅野洋子的女兒未免太委屈新居昭乃了。
新居昭乃是一個典型的才女,除了作曲還常包辦其作品的作詞和演唱。相似地她和洋子的曲都總是帶上一種神秘色彩,但是洋子的是魔幻式的神秘,而她的曲風則是古樸式的神秘。她的曲風典雅,音樂節奏緩慢,舒展,古典味十足,與她詩一樣的歌詞和極有磁性的嗓音,常搭配出令人叫絕的音樂來。光她的那首膾炙人口的《炎と永遠》就已經迷倒了一大排樂迷,在《macross plus》中與菅野洋子合作的《voice》更成為了經典中的經典,猶見其音樂功底之強。在她前段時間所出的CD《落下的白金》中,出現了大量新居昭乃以前從沒用過的表現手法和曲調,說明她現在的風格正處在一個轉變時期。
(永遠的《羅德島戰記》)
?
事實上,動漫音樂都是在為動漫服務,以動漫為中心的,所以這些大師級人馬要是沒有遇上好的劇本,恐怕未必能寫出如此經典的動漫音樂。華麗主義者久石讓要是沒有遇上《天空之城》而是遇上《名偵探柯南》,魔幻主義者菅野洋子和神秘主義者新居昭乃要是沒遇上《羅得島戰記》而是遇上了《櫻桃小丸子》,那麼今天他們仍然是名不見經傳的作曲家。作曲家的風格決定了他們只能為哪一類型的作品而寫曲。一部動畫它的音樂製作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它是否適合為它配樂的作曲家而不是投入的資金。2004年的51集超級大製作《鋼之煉金術士》,裡面明星主唱的主題曲一堆,但是卻無法讓人留下深刻印象,僅僅只有一首《兄弟》是還算湊合的。《高達》系列的音樂雖然很多人冠上「經典」的字眼,但是成就始終都遠不及《羅得島戰記》一部中篇動畫,這就可以說經費和數量並非重點。
除了這些名家,日本還有很多優秀的動漫音樂作曲家及其代表作。是否國內就完全沒有這樣的人和作品呢?有的。但是不在內地,而在香港。
香港本土化,內地日本化
說到動漫音樂,一定要提到1997年徐克作品《小倩》。當國人正因為自己的動畫而妄自菲薄的時候,《小倩》誕生了!這部作品的出現標志著香港動畫終於擺脫了《老夫子》的陰影。根據電影《倩女幽魂》改篇的電影動畫《小倩》完全改變了原故事的恐怖陰森,而變成了一個荒誕搞笑的愛情故事。雖然說這部動畫以古代為體裁,但卻大膽地加入了流行音樂的元素,著名作曲家雷頌德還在裡面發揚他一貫的電子風格,創作了主題曲《親親桃花》,同時為黃沾所配音的角色燕赤霞創作了《天黑黑人神神》。混入電子音樂後的《小倩》更添加了一種現代氣息,同時也很好的配合了影片的鬆散的節奏和荒誕的情節。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動漫音樂此時取得了一個飛躍式的突破,那就是角色歌的出現。什麼是角色歌?就是每個重要的是代表某個角色的音樂。《小倩》的角色歌都是為每個角色度身定做的,例如姥姥的《姥姥之歌》,黑山老妖的《黑山老妖》等,要表現一個角色,除了台詞還有其他方法,《小倩》就是藉助角色歌把裡面的角色的個性表現得淋漓盡致,使得人物形象豐滿,有血有肉。
1997年《不思議游戲》開創了日本動漫音樂中角色歌的先河,先前雖然隱隱約約出現過類似的動漫音樂,但是最開始被定義為「角色歌」的就是由《不思議游戲》開始。同樣是1997年的作品,《小倩》策劃並製作了四年的傑作,而《不思議游戲》是1996年開始漫畫連載,97年開始動畫化的,所以徐克在注意到角色歌的時間絕對不比日本要晚,可以說是國人動漫史上值得驕傲的一件事情。
繼《小倩》後,2001年的《麥兜故事》里更加註重角色歌的作用。對於《小倩》來說,《麥兜故事》里的角色歌又上了一個台階。本土化語言與古典音樂就成為了香港特色的動漫音樂。在動畫里,麥兜的角色歌《麥兜與雞》就是採用了舒伯特的曲調,填上粵語俚語作為歌詞。除了角色歌,裡面所有音樂都是粵語版的古典音樂,換上了明快的節奏,填上了反映市民平時生活的粵語歌詞,使人更感到親切,並能與本土觀眾產生共鳴。當內地動漫拚命日化的時候,香港卻因為「本土」化動漫音樂而獲得了成功。
把目光收回內地,動漫的音樂日化現象越發嚴重,逐漸喪失本土氣息。同樣是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出品的52集的國產卡通片《我為歌狂》則標志著TV動漫已經開始走日本路線。北京提威廣告的徐乙元介紹,2002年底《我為歌狂》作為中國第一部校園音樂題材的卡通片,從華東風靡全國。原聲唱片僅在華東地區便售出50萬張,成為了市場的大熱。用動漫來賣唱片,這不難找到《高達SEED》和《名偵探柯南》的影子。而到了2003年《隋唐英雄傳》,則已經完全是日化的作品,雖然畫工還差很遠,但是音樂已經模仿了八成。《隋唐英雄傳》把流行音樂完美融入到精彩的動畫節目中,該片音樂製作方滾石國際唱片公司幾乎動用了旗下所有當紅歌手一齊上陣。
這種製作動漫音樂的手法,和日本模式只有一線之差:日本用專門的動漫音樂人才;國內用流行音樂的明星。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日本動漫的追捧越加狂熱,內地的動漫音樂勢必繼續日化下去
Ⅱ 動畫片音樂的發展史
國的動畫史
在製作技術上,1960年問世的水墨動畫片也是一個創新,突破了以往動畫片採用單線平塗的製作手法,但是由於為了表現水墨的滲化效果要採用多層賽璐璐分別拍攝和重新合成的辦法,所以製作成本高周期長,只是用在攝影部分的製作時間,就足以製作類似的四五部普通動畫片,所以即使是後來初步掌握了這種技術的曰本人也沒有輕易嘗試,採用水墨動畫片技術製作的作品有《牧童》和《小蝌蚪找媽媽》等,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牧童》插曲的來自於著名作曲吳應炬,而貫穿全片的笛聲則來自有「魔笛」美譽的一代笛子宗師陸春齡,說明那時製作者是很認真的。
同一時代的作品其實還有很多,例如《驕傲的將軍》《漁童》《沒頭腦和不高興》等等,表現手法也還有折紙、木偶等等,由於資料不充足就不細說了,這個時期的作品比較重要的特點就是在動畫表現中融合各種中國傳統因素;在動畫技術上嘗試各種傳統藝術形式;在動畫內容里吸收了傳說、神話、典故等多種內容;在動畫製作上不管是畫面、配音、配樂都一絲不苟,在動畫受眾方面屬於老少咸宜的作品居多,所以說這是中國動畫的黃金時代一點也不為過。
中國動漫發展史-白銀時代(1976-1990) 經歷了文革之後,動畫行業自然也受到了很大沖擊,而且上美影在1972-1976年間拍攝的17部動畫片如《小號手》《小八路》《東海小哨兵》等給後來的動畫創作理念投下了一個嚴重的陰影:寫實主義和教育目的,這使動畫片被定位為給小孩子看的充滿教育意義的課外教材,這種思想不僅延續下來而且還在大部分人心裡深深的紮根,也就是這個觀念才造成了後來動畫片的尷尬地位。
在改革開放之後,動畫片製作走入繁榮時代,涌現的多家動畫製作生產部門也改變了過去上美影一家獨秀的局面,在1978年到1989年的十年間,這些製片單位就製作了219部動畫片,例如《哪吒鬧海》《金猴降妖》《天書奇譚》等優秀作品都是這個時段製作的,而且電視動畫片也在這個時候有了《葫蘆兄弟》《黑貓警長》《阿凡提的故事》等等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從整體上來講,這是個比較平均的時代,既有少量全年齡段藝術動畫片,也有大量類似《黑貓警長》這樣的純粹給兒童看的主流式教育動畫片,而且製作手法基本沿襲自上美影萬氏兄弟開創的流派,沒有太多創新也沒去吸取外部世界的先進經驗,而這一段的高產量恰恰造成了作品的製作不夠精細,更由於製作出發點是給孩子看的,所以在配音配樂方面也明顯不如以前用心,同一時間曰本正從給歐美動畫做做簡單來料加工的階段穩步發展,並逐漸學習和吸收歐美經驗創造出自己獨有的風格。
Ⅲ 有哪些動漫或電影背景音樂比較好可以拿來推薦的
宮崎駿動畫中的音樂都不錯
一般都是 久石讓 的作品
《情癲大聖》的音樂也是 久石讓 做的
你可以聽聽
現實較常聽見的就是那個 《summer》
《天天向上》中經常出現
Ⅳ 有什麼關於音樂的動漫
《吹響悠風號》、《交響情人夢》、《神曲奏界》、《星光少女》、《輕音少女》等。
1、《吹響悠風號》
電視動畫《吹響悠風號》 改編自武田綾乃創作的同名小說,動畫由京都動畫負責製作。
故事大綱:進入北宇治高中就讀的主人公黃前久美子,在同班同學加藤葉月的熱烈影響下加入了該校的吹奏部。北宇治高中吹奏部直到5年前還是關西大會的常客,並且過去還是全國大會出場過的強校代表,然而自從顧問換了之後,該吹奏部就再也沒有挺進過關西大會...
2、《交響情人夢》
《交響情人夢》是根據日本漫畫家二之宮知子創作的漫畫作品《交響情人夢》改編的同名動畫,以古典音樂為題材。
故事大綱:身為名鋼琴家之子的優秀音樂大學生千秋真一。想要赴歐學習指揮,卻因為飛機恐懼症而一直無法出國。某天,不可思議的女子野田惠,突然出現在他面前,住在垃圾房裡的她,是個無可救葯的怪人,這女子的出現會影響了真一一生。
3、《神曲奏界》
電視動畫《神曲奏界 Polyphonica》改編自同名游戲的劇本撰寫者榊一郎來執筆的輕小說《神曲奏界》 紅系列。
故事大綱:精靈和人類,以及神曲。只是以這三個部分所組成世界「POLYPHONICA」背景的故事。不僅人與精靈共存,同時精靈也擁有著力量,兩者所生活的大陸,人們依賴著精靈所帶來的奇跡,精靈也以人類所奏的音樂為食量,在這個世界所有的物質以及一切地方發揮著她們的力量。精靈被音樂家所彈奏的音樂操控,發揮著力量。
那些能彈奏特殊音樂的人們被稱為「神曲樂士」,有著無尚的尊榮。平時雖然有著隱身的精靈們,但一部分有力量的精靈會以人類或者動物等姿態實體化,同時作為人類的「好朋友」融入社會生活中。
4、《星光少女》
為日本玩具廠商Takara Tomy、Syn Sophia與韓國孫悟空玩具公司聯合製作的女性向跨媒體製作專案中的其中一套動畫。
故事大綱:新形態的競技比賽,結合「花式溜冰」「時裝配搭」「歌舞」三大元素的綾鏡時尚秀。演出「綾鏡時尚秀」的都是受大眾崇拜的偶像・綾鏡舞者,許多少女舞者以某天能站在綾鏡女子界最高點・綾鏡天後為目標,一直努力不懈地練習。
這是女孩們為了成為「三菱鏡皇後」的故事。雖然時而吵架、時而苦惱、時而遇見在意的男生而心動,但是繼續磨練歌舞和時尚品位來表演「三菱鏡表演」,為了「三棱鏡表演」付出了自己的真心和汗水,盡管困難重重但依然努力克服重重難關追逐著夢想。在比賽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這些追逐夢女孩的成長。
5、《輕音少女》
《輕音少女》是由京都動畫製作的電視動畫,2009年1月開始製作,2009年4月2日開始在TBS系電視台播放。
故事大綱:新學年開始,高中一年級新生平澤唯在誤將「輕音樂」當做了「輕便、簡易的音樂」,而由於自己小時候玩響板得到老師表揚,於是萌發申請入部的想法。
另一方面,櫻丘高中「輕音部」因原來的部員全部畢業離校,此時輕音部新成員只有秋山澪和田井中律兩人,無法滿足部員至少四人的最低人數要求即將廢部,此外,溫柔可愛的千金小姐琴吹䌷被律強拉進入輕音部。
於是,這四名高一女生機緣巧合聚在了一起,便有了吉他手平澤唯、貝司手秋山澪、鼓手田井中律以及鍵盤手琴吹䌷,輕音部的故事也由此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