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電影《趣味游戲》里胖子明明被女主殺了,呢個男的用遙控器是怎麼回事
這幫影片是導演以和觀眾互動的形式拍攝的,觀眾就是參與者,這部電影關鍵的手法是使用劇中人(兇手)「注視攝影機」的方式,即所謂的「穿越第四面牆」,來強調這部影片的關鍵人物是觀眾自己。影片中的第一次「注視攝影機」,是在兇手提示下,女主人尋找被殺害的愛犬時,兇手突然向攝影機/觀眾眨眼,這意味著你/觀眾成為了同謀者,只要繼續看下去,就將目睹並默認這樁罪行。第二次,是兇手在折磨受害者時,突然轉頭問觀眾,「您站在誰這邊?」已然將觀眾作為「游戲」的參與者。第三次,在男主人受夠了折磨,想快點死去時,兇手則問觀眾「你覺得夠了么,難道你不想看一個貌似合理的結局么?」——這時候,影片中受害人反復追問的問題——「為什麼你們要這么做」——已經豁然。「為了觀眾」,就是答案。觀眾的觀看就是兇手行凶的動機。漢內克以這種方式,告訴我們,這部電影是為你——觀眾而拍的。只有你可以改變、中止這一暴行,如果你沒有離場、沒有按下停止鍵,那麼暴行永遠將繼續下去。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拿遙控器的觀眾就是受害者的上帝。
㈡ 電影《益智游戲》
觀看這部電影是因為讀《如何閱讀一本書》譯序時發現書的作者查爾斯·范·多倫的親身經歷正是這部電影的原型。因為很喜歡那本書,所以愛屋及烏也就找來電影看了。電影很精彩,曾和大名鼎鼎的《阿甘正傳》、《肖申克的救贖》共同角逐67屆奧斯卡最佳影片。
電影取材自20世紀50年代美國電視圈最大的丑聞——當時美國最叫座的電視益智游戲節目「 21點大滿貫」作假事件。揭示了電視節目作為資本逐利的一個工具娛樂大眾的虛假。
影片情節並不復雜, 國會議員迪克·古德溫察覺節目中存在著作假行為,經過詳細調查取證後,揭開了作假黑幕。在這個過程中電影展現的另一個主題也很有價值:作為這場騙局中的個人,面對金錢、名譽的誘惑,又有著怎樣的掙扎。我對魯迅先生的一篇文章印象十分深刻,裡面有這樣一個情節:當時紙幣貶值,魯迅先生有次把紙幣換成了現銀,他說,「但我當一包現銀塞在懷中,沉墊墊地覺得安心,喜歡的時候,卻突然起了另一思想,就是,我們極容易變成奴隸,而且變了之後,還萬分喜歡。」
影片一開始便來到了高潮,小人物赫伯·斯坦普爾已經連續多次在節目中奪魁,但電視台老闆覺得他已經失去了新鮮感,黑馬的話題過後,已經不再能給節目帶來更好的收視率了,下令節目製片人丹·恩萊特尋找新人頂替。這時年輕的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查爾斯·范·多倫出現了,出身美國著名的學術家族,自身又是博聞多學,氣質更是不凡,風度翩翩。為了讓查爾斯·范·多倫成為新的冠軍,製片人丹·恩萊特用利益脅迫斯坦普爾故意輸掉比賽。
在最開始的這場戲劇沖突中,導演就暴露了電視節目逐利的醜陋。
電影的另一個高潮就是結尾不同人物登場作證的聽證會了。首先是斯坦普爾,聽證會上斯坦普爾向陪審委員描述了自己是如何被要求表演的:什麼時候應該表現出緊張,怎麼樣表現緊張,要咬嘴唇,擦汗時一定要輕拍,不要擦,最終完成一場滿足觀眾期望的完美表演。在這里斯坦普爾進一步展現一個小人物的窘迫,我甚至覺得他似乎有成為DC里小丑的潛能。而電視台的大老闆、節目冠名商所代表的大資本家,在法庭上堂而皇之說著對自己有利的謊言,表現的無懈可擊,罪名最終也都被製片人丹·恩萊特一人承擔了。
在調查過程中,可能是出於對同類的欣賞,同樣優秀迪克·古德溫和查爾斯·范·多倫成為了朋友,迪克·古德溫希望查爾斯·范·多倫遠離這場漩渦。查爾斯·范·多倫內心畢竟是有一種純真的,在和父親的一次談話後最終選擇了在聽證會上坦白。在和父親談話時,父親有一句話讓我印象十分深刻,「說的好像你別無選擇一樣」,是啊,在生活中很多最開始的時候,我們是有機會選擇的。
查爾斯·范·多倫最後的坦白聲明:「我願意付出任何代價重頭來過。但是過去不能改變,不過我卻學了不少事:生命的意義,自己的弱點,還有對同類的責任。我也學到善與惡並非黑白分明……」
查爾斯·范·多倫經歷痛苦才尋回了自我,但是過去已經不能改變了。我一直認為一部好電影和一部好小說是相似的,它們都可以給我們提供一次寶貴的經驗,讀者跟隨故事中人物的經歷去切身體會他們的經驗。雖然故事中的人物無法改變他們自身的命運,但作為讀者卻可以通過獲得的啟迪來改變我們自己的生活。
最終,迪克·古德溫雖然揭開了黑幕,卻沒有實現改變電視的目的。
電視依然如此,甚至,如今更有過之。
㈢ 趣味游戲美國版的介紹
《趣味游戲美國版》是2007年上映的劇情類電影,由邁克爾·哈內克執導,娜奧米·沃茨、蒂姆·羅斯、邁克爾·皮特主演。《趣味游戲美國版》講述了喬治和安帶著兒子和愛犬來到城外島某別墅度假時發生的故事。
㈣ 「互動式電影游戲」有哪些佳作
Steam平台上架一款名為《夜班(Late Shift)》的游戲。它是一款互動式電影游戲,屬於電影與游戲的結合體,玩家在觀看的同時,需要不斷指揮主角。不同行動與選擇,將決定接下來的電影劇情走向。游戲講述了拍賣行夜晚發生的盜竊殺人事件,而無辜的學生Matt卻莫名捲入其中,為了洗刷冤屈證明自己的清白而展開的追凶的故事。 玩家通過無數次的選擇與判斷逐步揭開隱藏的真相,游戲有多個結局,至於如何選擇還得靠玩家自行判斷。《夜班》優秀的劇情、多重選擇帶來的多種結局以及比電影更強的代入感吸引了很多玩家,在Steam上的評價也是「特別好評」。
㈤ 電影《趣味游戲》的簡介
電影《趣味游戲》曾由導演邁克爾·哈內克於1997年推上大銀幕,2008年哈內克本人又將該片加以改編重新翻拍,並找來了娜奧米·沃茨扮演劇中的主要角色。故事講述的是一家人在度假過程中,遇到兩個精神病患者,結果休閑歡樂的假期就此變成了噩夢……有趣的是,攝制組在布景的時候使用了1997年版《趣味游戲》的圖紙。所以兩個版本里主角的家是一模一樣的。
《趣味游戲》由邁克爾·哈內克執導。邁克爾·哈內克曾於1997年推出原版電影《大快人心》,此次哈內克又將該片改編並重新翻拍,《趣味游戲》就此誕生。
劇情介紹編輯
假期來臨,平日里為生活奔波忙碌的三口之家終於可以享受郊區湖邊的幽靜與恬美。帶著他們的愛犬和小帆船,驅車來到了寧靜的湖邊別墅。一家三口開始分工行動起來:父親喬治(蒂姆·羅斯飾)帶著兒子喬吉(戴文·吉爾哈特飾)到湖邊整理小帆船,准備傍晚的釣魚行動。與此同時,
妻子安(娜奧米·沃茨飾)則在房間里整理行裝和生活用品。當活潑可愛的喬吉奔跑著告訴忙碌的母親,別墅的周圍安靜的可怕時,一個神秘的白衣男子突然出現在這所別墅的門前。這個自報叫彼得(布拉迪·科貝特飾)的小夥子很快表明了鄰居的身份和前來「借雞蛋」的目的。但應邀入室的彼得卻漸漸表現出對一家三口「濃厚的興趣」,完全忘記了「借雞蛋」的初衷。不久,貌似彼得的另一個白衣男子保羅(邁克爾·皮特飾)也來到安一家的別墅里。從湖邊回來的丈夫喬治也恰巧,趕回家中,幾個人經過一番交流之後,不想這對白衣男子竟漸漸地面露猙獰,甚至對一家三口動起手來……
令這個三口之家萬萬想不到的是,兩個白衣男子帶來的不僅僅是一場充滿血腥的游戲,也是他們這輩子最後的假期……
望採納!
㈥ 美國電影趣味游戲的深層含義
這部電影的導演應該是借這種方式表達自己對現代一種人態度的不滿,明明有機會,而跟風或者自己不夠果斷而放棄,最終只得到相當凄慘的結果。如果那些機會都抓住的話,就無法讓人深刻的反思,而且這顯得更現實。
㈦ 美國電影游戲影評
這類片子彰顯純粹的evil,片子里的好人,或者說普通人,在罪惡面前完全束手無策,個個都是待宰的羔羊。可惡的是,觀眾們,就是我們自己,要一次次地和片中的受害者經過同樣的折磨。
這些個「趣味」游戲,其實非但沒有半點趣味,完完全全是慕名而來的加害者們的無限扭曲和受害者們的無限無助。如果說拍Funny Games就是要讓達到這種極其變態無聊的目的,它還真是達到了。